浙江中考生命科学综合测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中考生命科学综合测试卷

第一篇《生命科学》综合测试卷 ‎[分值: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炎热的夏天,吃西瓜最能消暑。西瓜的下列结构中,属于器官的是(B)‎ A. 西瓜秧 B. 西瓜 C. 西瓜瓤 D. 西瓜皮 ‎【解析】 西瓜秧是植株;西瓜是果实,属于器官;西瓜瓤是西瓜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西瓜皮是西瓜的保护组织。‎ ‎2.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蒸腾作用强时韧皮部中的导管生理功能增强 B. “大树底下好乘凉”与植物的蒸腾作用有关 C. 果农每年为果树修剪枝条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 D. 移栽树苗时,带土移植是为了减弱蒸腾作用 ‎【解析】 蒸腾作用强时,输送水和无机盐的速度加快,但导管存在于木质部。“大树底下好乘凉”与许多因素有关,如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阴影区,植物蒸腾作用时水汽化吸热,植物光合作用时将一部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等。果农每年修剪枝条,是为了将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更有效地集中到开花结果的枝条上,从而提高产量。带土移植是为了减少对根毛及幼根的损伤,提高移栽成活率。‎ ‎3.利用孢子进行繁殖,并且有根、茎、叶分化的植物类群是(B)‎ 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解析】 蕨类植物有根、茎、叶分化,但不能产生种子,用孢子繁殖。‎ ‎4.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均在酶的参与下才能完成。以下有关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A. 酶只能在细胞内起作用 B. 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 C. 酶的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的影响 D. 酶是生物体细胞制造的一种蛋白质 ‎【解析】 酶是由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一种具有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催化作用受温度和pH影响等特点。只要环境适宜,酶也可以在体外作用。‎ ‎5.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Ⅰ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A)‎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养料 D. 废物 (第5题) ‎ ‎【解析】 血液流经肺,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含量减少,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时,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多,氧气含量减少,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6.有科学家将蛋白质、核酸、糖类和脂类等物质放在特殊的溶液中,发现这些物质能够浓缩聚集为一个个球状小滴,小滴周围还有类似于膜的边界,并能从外界吸收某些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反应产物也能排出,这个实验模拟生命起源的某一过程,该过程是(D)‎ A. 形成单细胞生物 B. 形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有机物 C. 形成原始生命 D. 由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形成多分子体系 ‎【解析】 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本题中科学家的实验模拟的是第三阶段。‎ ‎7.如图为肾单位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肾单位是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 肾单位由②③④组成 C. 血液通过③后,尿酸、尿素减少,血液变成静脉血 D. ④把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重新吸收进入① (第7题)‎ ‎【解析】 ③是肾小球,血液通过肾小球进行滤过作用,使代谢废物减少,但氧气并没有消耗,所以没有变为静脉血。‎ ‎8.流程图可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中正确的是(C)‎ A. 外界空气进入肺部: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 B. 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肾脏→膀胱→尿道→输尿管→体外 C. 食物通过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D.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受精→传粉→结果 ‎【解析】 外界空气进入肺部: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开花→传粉→受精→结果。‎ ‎9.根据如图所示的关系,表中各概念间关系与之相符的是(B)‎ ‎ ‎ ‎ (第9题))‎ 选项 ‎1‎ ‎2‎ ‎3‎ ‎4‎ A 种 目 科 纲 B 系统 器官 组织 细胞 C 昆虫 节肢动物 无脊椎动物 动物 D 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 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 ‎【解析】 生物分类的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A错误;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属于动物界,C错误;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二者无从属关系,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同属于种子植物,二者也无从属关系,D错误。‎ ‎10.如图是某农场创建的生态型种植养殖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第10题)‎ A. 蔬菜在白天能为牛提供氧气 B. 蔬菜在白天只能进行光合作用 C. 蔬菜可以作为牛的食物 D. 牛粪可以作为蔬菜的肥料 ‎【解析】 蔬菜在白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也能进行呼吸作用。‎ ‎11.糖类和脂肪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它们在人体内彻底消化的产物相同 B. 它们在人体内分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C. 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完全氧化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D. 它们对人体的作用完全相同 ‎【解析】 糖类彻底消化的产物是葡萄糖,脂肪彻底消化的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糖类和脂肪在人体内分解的最终产物(即代谢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完全氧化时 ‎,放出的热量脂肪比糖类多得多;两种营养素在人体内发挥的作用,有相同的地方,也各有独到之处。‎ ‎12.下列关于“禁毒”“预防艾滋病”的认识正确的是(B)‎ A. 吸食毒品对身体没有伤害,是一种时尚 B. 作为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拒绝不良诱惑 C. 艾滋病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我们要与艾滋病患者隔离 D. 静脉注射毒品没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解析】 吸食毒品对人体有伤害,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静脉注射毒品有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故选B。‎ ‎13.普通甜椒的种子经过太空飞船搭载,在太空中“漫游”后播种,再进行选择,培育成果型大、品质好的太空椒。这是利用太空中的各种射线(B)‎ A. 改变普通甜椒的细胞组成 B. 诱导种子的基因发生改变 C. 改变普通甜椒的不良性状 D. 诱导种子的细胞结构改变 ‎【解析】 利用太空中特殊的强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条件,可以使种子在不同于地球上的大气条件和重力条件下发生基因突变。‎ ‎14.下列关于细菌、真菌及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真菌和大多数细菌都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 B. 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荚膜 ‎ C. 噬菌体一般寄生在动物细胞里进行繁殖 ‎ D. 抗生素只能杀死致病细菌,不会杀死其他细菌 ‎【解析】 真菌和大多数细菌都没有叶绿体,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生活,A正确;细菌和真菌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核,B错误;噬菌体属于病毒,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C错误;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会杀死其他细菌,D错误。‎ ‎15.对下图中各曲线的解释,正确的是(A)‎ ‎(第15题))‎ A. 种子萌发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情况 B. 树林里一天中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C. 人体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 D. 正常人饭后胰岛素的分泌情况 ‎【解析】 种子萌发初期会消耗自身有机物,当幼苗破土而出,幼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开始没有合成有机物,故A正确;早晨和晚上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氧气浓度应该是最低的,二氧化碳浓度是最高的,故B错误;人是恒温动物,体温不会随着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故C错误;正常人饭后血糖含量升高,‎ 会导致胰岛素分泌增加,故D错误。‎ ‎16.下列关于生物的生殖与发育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桃树的种子由胚珠里的受精卵发育而来 ‎ B. 菜粉蝶与蝗虫的发育同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 C. 苹果和梨等果树都是通过扦插繁育优良品种 ‎ D. 鸡受精卵中的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鸡 ‎ ‎【解析】 桃树的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A错误;菜粉蝶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为完全变态发育,而蝗虫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为不完全变态发育,B错误;苹果、梨和桃等许多果树通常通过嫁接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C错误;胚盘是胚胎发育的场所,所以受精卵的胚盘将来发育成雏鸡,D正确。‎ ‎17.在北京培育出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也只有3.5千克。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大多叶球可达7千克左右,若再引种回北京,大多叶球又只有3.5千克。从上述甘蓝引种过程可以推测(B)‎ A. 甘蓝具有遗传性,而不具有变异性 B. 仅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C.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 D. 甘蓝的形态发生变化不属于变异 ‎【解析】 甘蓝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叶球可重达7千克左右,但再引种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千克左右,这是仅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且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 ‎18.据报道,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C)‎ A. 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伸长区 B. “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C. “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D. 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定有水蒸气、CO2和O2‎ ‎【解析】 树木“喝水”的部位指的是吸水的区域,应为根毛区;水分由根、茎、叶中的导管输送而不是筛管;土壤中的无机盐溶于水,随着水分的吸收而被植物吸收和运输;植物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听到树木“喝水”‎ 声时,说明正在吸水,此时也正在进行蒸腾作用,气孔必定正排出水蒸气,而此时如果无光,就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19.一位同学突然抓起一个烫手的馒头后,来不及思考就迅速松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A. 这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因此不需要通过神经系统 ‎ B. 完成该反射的结构是反射弧 ‎ C. 松手是在大脑作出判断之前就进行了 ‎ D. 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 ‎【解析】 缩手反射是低级反射,是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但是需要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 ‎20.下列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B)‎ 选项 实验操作 预期结果 A 萝卜条质量变小 将一根新鲜的萝卜条放入清水中 B 制成洋葱鳞茎内表皮临时装片后,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用低倍镜观察 可观察到植物细胞 C 用黑纸片将暗处理过的天竺葵叶片一半遮光,另一半不遮光,光照几小时后取下,脱色漂洗,往叶片上滴加碘液 照光处呈碘液的颜色,遮光处呈蓝色 D 解剖桃花雌蕊时,用刀片将子房纵切,并用放大镜观察 子房内能观察到种子 ‎【解析】 A.萝卜细胞吸水,萝卜条质量变大;C.照光处呈蓝色,因为制造出淀粉,淀粉遇碘液变蓝色,‎ 遮光处呈碘液的颜色;D.子房内能观察到胚珠,不是种子。‎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21.如图表示人的个体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 ‎(第21题)‎ ‎(1)丁由甲细胞发育而来,则甲细胞的名称是受精卵。‎ ‎(2)由乙形成丙,细胞需要经过分裂、分化和生长的变化。‎ ‎(3)甲到丁的过程,其同化作用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异化作用。‎ ‎(4)丁要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需要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实现。‎ ‎【解析】 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细胞经过分裂、分化和生长形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 系统构成人体,各系统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2.某省累计报告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46例,其中死亡9例,痊愈27例。‎ ‎(1)从传染病流行的环节看,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属于传染源。‎ ‎(2)预防流感比较有效的方法是接种疫苗。从免疫学角度看,进入体内的疫苗属于抗原。‎ ‎【解析】 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会散播病原体,故属传染源;疫苗进入体内会促使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故属抗原。‎ ‎23.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第23题))‎ ‎(1)神经元包括[①]细胞体和[②]突起两部分。‎ ‎(2)人体内有上千亿的神经元,它们之间彼此联系,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这种网络是人体内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结构基础。‎ ‎【解析】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①细胞体和②突起两部分。‎ ‎(2)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它们之间彼此联系,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这种网络是人体内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结构基础。‎ ‎24.如图是表示人体的呼吸、泌尿、消化及循环四个系统之间关系的示意图(A、B、C、D分别代表人体不同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第24题)‎ ‎(1)进行A、B过程的主要器官是肺,完成A、B过程后,血液中氧气的含量将增加。‎ ‎(2)进行C过程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3)D过程主要是在泌尿系统的重要器官肾脏中完成的。‎ ‎(4)循环系统将营养物质和氧气运到全身各处,并带走废物。‎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2分)‎ ‎25.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培养皿编号 种子的数量(粒)‎ 种子所处的外界条件(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且相同)‎ A ‎50‎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 20 ℃‎ B ‎50‎ 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 -10 ℃‎ C ‎50‎ 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 20 ℃‎ D ‎50‎ 培养皿中的水淹没种子 20 ℃‎ ‎(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 ‎(2)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A、C两组培养皿进行对照实验。‎ ‎(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A组种子能正常萌发,D组种子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空气(或氧气)。‎ ‎(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分析。‎ 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取等量的两份种子分别放入两组培养皿中(温度控制在20 ℃)。‎ 第二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 结果分析: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没有(填“没有”或“有”)影响。‎ ‎【解析】 (1)A和B的唯一变量是温度。‎ ‎(2)A和C的唯一变量是水分。‎ ‎(3)A和D的唯一变量是空气。‎ ‎(4)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将一组放在光照环境中,另一组放在黑暗环境中,其他条件一致,‎ 若两组实验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种子的萌发没有影响。‎ ‎26.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利用蒸馏水、1%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实验设计】 ‎ 实验操作 设计要求 步骤一:取3 支洁净的试管标为A 、B 、C ,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2毫升;向A 试管加入1毫升稀盐酸和1毫升唾液;向B试管加入1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1毫升唾液;向C 试管加入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 设置对照实验 步骤二:同时将三支试管放入盛有37_℃的水中,恒温水浴。‎ 控制实验条件 步骤三:10分钟后,往3支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获取实验证据 ‎【问题与分析】 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A试管呈蓝色,而B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B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B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B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B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 碘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淀粉溶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解析】 【实验设计】除探究因素不同外,应控制其他变量相同,所以C试管要加1毫升蒸馏水和1毫升唾液。37 ℃时酶的催化效率最高,所以将三支试管放在37 ℃水浴中。‎ ‎【问题与分析】当碘液或淀粉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后,就不会出现变蓝的现象。‎ ‎27.如图是验证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两套实验装置,A装置的水槽里放的是氢氧化钠溶液,B装置里的水槽里放的是清水。把A、B两装置同时放在黑暗处24小时,然后一起移到阳光下:‎ ‎,(第27题))‎ ‎(1)数小时后,摘下A装置内的叶片,经过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叶片颜色不变蓝,证明叶片中无淀粉存在。水槽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2)摘下B装置内的叶片,经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则叶片的颜色变蓝,原因是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3)将两装置先放在黑暗处24小时的作用是让叶内原有的淀粉耗尽。‎ ‎(4)该实验说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A。‎ ‎【解析】 (1)数小时后,摘下A装置内的叶片,经过处理后滴加碘液染色,叶片颜色不变蓝,淀粉遇碘变蓝色,说明叶片中无淀粉存在。水槽里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 ‎(2)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因此摘下B装置内的叶片,经处理后加碘液数滴,叶片的颜色变蓝,说明B装置内的叶片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3)将两装置先放在黑暗处24小时的作用是让叶内原有的淀粉耗尽,排除干扰。‎ ‎(4)由(1)(2)可知,该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实验结果说明了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5)氢氧化钠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为验证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需要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所以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A。‎ 四、分析说明题(第28题每空2分,第29题每空3分,共20分)‎ ‎28.当前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正在不断减少。有科学家调查了影响脊椎动物灭绝的常见原因,结果如下表所示:‎ 类群 每一种原因所占比例(%)‎ 生境消失 过度开发 物种引进 捕食控制 其他 还不清楚 哺乳类 ‎19‎ ‎23‎ ‎20‎ ‎1‎ ‎1‎ ‎36‎ 鸟类 ‎20‎ ‎11‎ ‎22‎ ‎0‎ ‎2‎ ‎37‎ 爬行类 ‎5‎ ‎32‎ ‎42‎ ‎0‎ ‎0‎ ‎21‎ 鱼类 ‎35‎ ‎4‎ ‎30‎ ‎0‎ ‎4‎ ‎48‎ 注:生境消失指各种因素引起的森林和草地等大面积减少。‎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表中的“生境消失”是指在生态系统(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层次上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2)从上表结果分析,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减少首先通过食物链的缩短或减少而降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从而破坏生态平衡。‎ ‎(3)如果要比较上表中的“生境消失”“过度开发”和“物种引进”等三大原因分别对脊椎动物物种灭绝的影响程度,应对上述数据先进行对各列中的数据计算总和(或取平均值)处理,再对处理结果进行比较。根据你的分析,上述三大原因中的物种引进是影响脊椎动物灭绝最大的因素。‎ ‎【解析】 (1)种群和群落是生物角度,生境是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环境。‎ ‎(2)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低。‎ ‎(3)要研究“生境消失”“过度开发”和“物种引进”三大原因对物种灭绝的影响,需对各列中的数据计算总和(或取平均值),生境消失的总和为79,过度开发的总和为70,物种引进的总和为114,所以物种引进的原因所占比例最大。‎ ‎29.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组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微型月季生根和侧芽生长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第29题)‎ ‎(1)由图a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分别是促进生根、抑制生根。‎ ‎(2)已知甲为生长素类似物,图b为其X、Y和Z三种浓度下对微型月季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则X浓度、Y浓度和Z浓度之间大小的关系错误的是C。‎ A. X>Y   B. X>Z   ‎ C. Z>Y   D. Y与Z之间大小关系不确定 ‎(3)微型月季经常利用扦插繁殖,这种繁殖方式的优点是保持亲本优良形状,快速繁殖。‎ ‎(4)在微型月季的盛花期,其生长需要较多的水分,此时植物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析】 (1)由图a可以看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随着激素类似物甲浓度的增加,‎ 月季插条生根的数量逐渐增多;而随着激素类似物乙浓度的增加,月季插条生根的数量逐渐减少。说明激素类似物甲具有促进生根的作用,激素类似物乙具有抑制生根的作用。‎ ‎(2)根据图b可知,在三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甲中,X浓度下的侧芽生长量小于空白对照时的生长量,Y和Z浓度下的侧芽生长量大于空白对照时的生长量,且Z浓度下侧芽生长效果最佳,Y浓度下侧芽生长效果次之。说明X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对侧芽生长具有抑制作用;Y和Z浓度的激素类似物甲对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再结合图a可知,激素类似物甲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在促进生长浓度中有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高于或低于最适生长浓度存在两个浓度(一大一小)对生长效应相同。由此可以得出起抑制作用的X浓度应该大于起促进作用的Y和Z浓度。但Y和Z浓度大小不能确定。‎ ‎(3)扦插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亲本的优良形状,快速繁殖。‎ ‎(4)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