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2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铜仁市伟才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贵州铜仁伟才学校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试卷满分: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榜样的精神力量。今日之中国让我们踌躇满志,更需要塑造符合时 代特征和历史潮流的英雄人物。塑造英雄形象,弘扬英雄精神,能唤醒民众更为广泛的集体 记忆、催生出更为博大的正能量。 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是一个国家内生力量的精神内核。一部英雄史就是一个民 族的奋斗史、创业史和心灵史。黑格尔称英雄是“民族精神标本的博物馆”。不同历史时期 的英雄群像,既呼应着时代的召唤,又彰显着民众的精神诉求。任何时代,都要以英雄叙事 来占领思想高地和精神高地。 对于英雄主义的阐释和书写,几乎贯穿于 20 世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本创作。“五四”时 期的先贤们,“呐喊”出反对封建礼教、提倡人性解放的时代最强音,倡导人人觉醒,为国 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战的英雄主义精神。延安文学时期,涌现出大量的“劳动英雄” 赞歌。此时的英雄书写顺应了时代要求,也解决了前期抗战文艺中存在的“英雄”的“个人 主义”倾向问题。 新中国成立之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任务繁重,需要在全社会张扬起信念坚定、大公无 私、勇于奉献的精神境界,实现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动员。作家们准确捕捉到了民众心理和 时代气息,塑造了一批拥有个人奋斗精神的“新人”形象。《创业史》中带领贫苦人民奔向共 同富裕的梁生宝、《红旗谱》中坚贞不屈的朱老忠等。新时期以来,在改革大潮和时代主题的 引领下,一批新英雄形象纷至沓来,如《乔厂长上任记》中的改革英雄乔光朴、《新星》中的 改革先锋李向南等。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文学创作开始呈现出彰显个体化的倾向,琐碎、平庸的烦恼人 生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沉迷在光怪陆离的个人“碎片化”记忆中不能自拔;与之相对的是, 英雄叙事随之日渐式微,让文学的地位和价值遭受质疑。重新激活沉淀在中华民族精神谱系 中崇尚英雄的文化基因,重新定义时代英雄的新品格、新风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新时期的作家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英雄人物的另一面,试图塑造“英雄是人”和“人的 英雄”等全新的英雄主义形象,而英雄主义本身诸如对党忠诚、热爱祖国、乐于奉献、品德 - 2 - 高贵等精神内核并没有发生改变。这样的一种创作思路调整和具体尝试,结果是涌现出一批 张扬英雄主义的代表性作品,诸如柳建伟的《突出重围》、都梁的《亮剑》等。这些作品广受 读者的欢迎特别是一些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体现着英雄主义自身美学品 格的强大感召力,也表明国人对真正的英雄书写保持着饱满的热情。 新时代的英雄书写,基调应该是昂扬的、向上的,也应该是深沉的、审美的。文学作品 中的英雄形象,理当有现实生活的根基,从人民群众中间走来,同时在做人做事上又给读者 以心灵的震撼和精神的指引,彰显出灵魂的高贵和精神的力量。 时代召唤对英雄的深度书写,这还要求作家自身要具备英雄主义情结,着力涵养自己的 英雄气概。在这个基础上,作家再以精妙的艺术手法,重构“红色经典”的宏大叙事,让英 雄的形象变得更加饱满、更加亲近、更加有力。 (摘编自李军辉《时代召唤对英雄的深度书写》)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英雄群像,任何时期的英雄群像都彰显了民众的精神诉求。 B. 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英勇奋战是“五四”时期的英雄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C. 作家在塑造梁生宝这一形象时,着重体现了其个人奋斗精神,而忽略了时代影响。 D. 新时期所塑造的英雄形象虽然身份各异,但其精神内核一脉相承,并没有发生改变。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亮出观点,然后按时间顺序用“五四”时期至新时期的事例来进行佐证。 B. 文章第二段进一步阐释了需要塑造符合时代特征和历史潮流的英雄人物的必要性。 C. 文章列举《突出重围》作品的成功事例,肯定了“英雄是人”和“人的英雄”书写观。 D. 文章末段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论述作家如何才能够真正做到实现对英雄的深度书写。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透过乔光朴、李向南这些英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急需信念坚定、大公无私、 勇于奉献的精神。 B.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英雄叙事日渐式微,这使得作家们开始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琐碎、 平庸的烦恼人生。 C. 如果没有被改编成影视作品,柳建伟的《突出重围》、都梁的《亮剑》这些张扬英雄主义 的作品难以被人知晓。 D. 文学作品中的英雄应坚持以现实生活为根基,来自人民群众中间,并能够带给读者以心灵 的震撼和精神的指引。 - 3 - 【答案】1. C 2. D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和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C 项,作家“忽略了时代影响”分析不当。根据文中“作家们准确捕捉到了民众心理和时代气 息”的信息可知,时代对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有着巨大影响。 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 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 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 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 项,“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论述”分析错误,应是从作家自身的角度来分析的。 故选 D。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 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 项,“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急需信念坚定、大公无私、勇于奉献的精神”分析不当。根据原 文,乔光朴、李向南是在改革大潮和时代主题的引领下出现的一批新英雄形象,而原文是说 “新中国成立之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任务繁重,需要在全社会张扬起信念坚定、大公无私、 勇于奉献的精神境界,实现精神的激励和思想的动员”。 B 项,“作家们开始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琐碎、平庸的烦恼人生”并不是“英雄叙事日渐式微” 造成的。原文是说“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来,文学创作开始呈现出彰显个体化的倾向,琐碎、 平庸的烦恼人生成为作家关注的焦点,沉迷在光怪陆离的个人‘碎片化’记忆中不能自拔; 与之相对的是,英雄叙事随之日渐式微,让文学的地位和价值遭受质疑”。 C 项,从原文“这些作品广受读者的欢迎”是未改编前,以及“英雄主义自身美学品格的强大 感召力”信息,可知这一假设不成立。 故选 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 4 -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方舱”一词来源于“诺亚方舟”。一般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 部分构成,是一种模块化卫生装备,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 由于机动性好,展开部署快速,环境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在特殊情况中,它发挥了急 救医院的作用。 方舱医院首次用于汶川抗震救灾中,并相继在玉树抗震教灾、卫勤使命、中俄联合演习 等重大任务中得到了实战检验,发挥了重要作用。医疗方舱及方舱医院通过医疗方舱遂行抗 震教灾多样化任务的实践,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增强平战时卫勤保障能力提供了宝贵的经 验,为探讨现代化战争条件下形成救治能力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在汶川及玉树抗震救灾时, 野战方舱救治了大批的伤病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汶川讨在现代化战争条件下形成 救治能力提供了有效的依据。通过两次重大抗震救灾的实践,探索了野战方舱医院在抗震救 灾中的机动展开情况、救治伤病员成功案例、作用意义、经验问题及对策等,在野战方舱医 院的配置、人员编配、物资保障、方舱效能、军地资源联合等方面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未来 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继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之后“方舱医院”又成为热词,什么是“方舱医院”?为什 么要建“方舱医院”? 简单来说,“方舱医院”就是可移动医疗空间的一种,类似野战机动医院,被称为医院 中的“变形金刚”。 它是由活动的“房子”建成,在野战条件下以医疗方舱、技术保障章方舱、病房单元、 生活保障单元及运力等为主要组成,依托成套的装备保障完成伤员救治等任务。麻雀虽小, - 5 - 五脏俱全! 在紧急时刻,“方舱医院”曾在我国抗震教灾等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中发挥巨大作用。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偶尔能见到这种类似的移动医疗空间。比如,你在“采血方舱”里献过 血吗? 而武汉这次为应对疫情推出的“方舱医院”,不同于战时或抗震救灾时启用的野战移动 类医院,它是固定地点的、通过大型场馆改建的,其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病床和可运输的医疗 设施,也就是临时医院的场馆改装版。 (摘编自《新华网》2020 年 2 月 6 日) 材料三: “没有方舱医院,现在我可能还在家里独自与病魔战斗。”张女士是洪山体育馆方舱医 院第一批治愈出院患者。2 月 6 日,张女士因确诊新冠肺炎被送入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她成 为这一方舱医院建成后第一批进入治疗的患者。在方舱医院,张女士得到了精心的治疗,病 情很快好转。入院第五天,她的两次核酸检验结果都为阴性。第六天下午,她顺利出院,与 她一同出院的还有 27 名病友。 “方舱医院是目前解决收治主要矛盾的现实之策,也是朝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 方向努力。”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王辰认为,借用一些大型场馆收治患者, 尽管医疗条件比不上大医院,但容量大,可以解决床位不足的问题。此外,大量收治患者,既 能让他们得到救治,还能起到隔离作用,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2 月 3 日,在中央指导组的推动下,武汉及全国各方救援力量连夜行动,紧急抽调 20 个 省的医疗教援队,将武汉的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成方舱医院,集中收治确诊轻症病人。 有些方舱医院建成不超过 24 小时,工作人员与时间赛跑,以最快的速度迎接患者。 这些患者临床分型为轻型或普通型患者,有生活自理能力,年龄在 18 至 65 周岁之间, 无呼吸系统、心脑血管等基础性疾病及精神病。“这些轻症患者通常不需要太多、太高端的 抢教设备,在方舱医院能够满足救治需求。”陆军军医大学教授刘丁说,方舱医院还可以对 患者进行看护、观察,一旦出现病情恶化的情况,可以及时转到大医院重症监护室进行更好 的救治。 (摘编自《人民日报》2020 年 02 月 28 日) 材料四: 在 3 月 29 日举行的“全球抗疫、四海同心”新冠肺炎多学科论坛上,美国麻省大学医学 院终身教授卢山表示,中国有两条非常重要的经验值得海外学习和借鉴:封城和建方舱医院。 - 6 - 由于各国在收治新冠病毒患者上采取的措施不同,因此各国的“方舱医院”在功能、选 址和配备上也不一样。 中国和韩国轻症惠者由方舱医院集中隔离,重症由新建或原来的医院收治。英美目前的 措施是轻症患者居家治疗,重症的由医院收治。 仔细研究伦敦版的“方舱医院”就能发现,它在功能上与武汉方舱医院不同。据《卫报) 报道,伦敦南丁格尔医院收治是“需要重症监护但生存机会最大”的比较年轻的新冠患者, 而年龄较大或患有严重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仍由原来的其他医院收治。而武汉方舱医院收治的 是轻症患者和疑似患者,武汉的火神山、雷神山以及 48 家定点医院则收治重症患者。所以, 伦敦南丁格尔医院需要担起的责任类似武汉的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 (摘编自《解放日报》2020 年 4 月 8 日) 4. 下列关于“方舱医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舱医院”得名于传说中的“诺亚方舟”,具有机动性好,展开部署快,环境适应性强 等优点,主要运用于突发情况。 B. 武汉为应对疫情推出的“方舱医院”通过大型场馆改建而成,和战时或抗震救灾时启用的 野战类医院具有一样的移动性。 C. 武汉的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成方舱医院,集中收治确诊轻症病人。这些病患一旦病 情恶化,可以及时转院救治。 D. 伦敦版的“方舱医院”在功能上与武汉方舱医院不同,主要收治“需要重症监护但生存机 会最大”的比较年轻的患者。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方舱医院”不仅在我国抗疫斗争中显现出巨大的优势,在军事演习和抗震救灾等行动中 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B. 由于“方舱医院”的功能齐全,类似野战机动医院,是可移动医疗空间,故而被戏称为医 院中的“变形金刚”。 C. 在收治新冠病毒患者时各国措施不同,比如中韩两国的“方舱医院”在功能、选址和配备 上就完全不一样。 D. 病患在方舱医院内得到很好的医治并很快出院,我国“建设方舱医院”的经验值得海外国 家学习和借鉴。 6. 简要概括“方舱医院”在我国“抗疫”斗争中发挥的作用。 【答案】4. B 5. C - 7 - 6. ①容量大,可以解决床位不足的问题。②起到隔离作用,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③建成 时间短,以最快的速度收治患者。④功能强大,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 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 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 项,“和战时或抗震救灾时启用的野战类医院具有一样的移动性”有误。由材料二最后一段 “而武汉这次为应对疫情推出的‘方舱医院’,不同于战时或抗震救灾时启用的野战移动类 医院,它是固定地点的、通过大型场馆改建的,其移动性主要体现在病床和可运输的医疗设 施,也就是临时医院的场馆改装版”可知,武汉方舱医院“不同于战时或抗震救灾时启用的 野战移动类医院",其“移动性”不同。 故选 B。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 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C 项,“比如中韩两国的‘方舱医院’在功能、选址和配备上就完全不一样”有误。由材料四 中第三段“中国和韩国轻症惠者由方舱医院集中隔离,重症由新建或原来的医院收治”可知, 中韩有相同之处。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作答本类题型,学生应明确题目要求:简要概括“方 舱医院”在我国“抗疫”斗争中发挥的作用。选取其中的关键词“方舱医院”、“作用”, 然后回到文章中去,浏览全文内容,圈定答题区间,结合具体文章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注意 分点作答。 由材料一第一段“一般由医疗功能单元、病房单元、技术保障单元等部分构成,是一种模块 化卫生装备,具有紧急救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可知,方舱医院功能强大, 可以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由材料三第二段“借用一些大型场馆收治患者,尽管医疗条件比不上大医院,但容量大,可 - 8 - 以解决床位不足的问题。此外,大量收治患者,既能让他们得到救治,还能起到隔离作用,防 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可知,方舱医院容量大,可以解决床位不足的问题,同时能起到隔离作 用,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由材料三第三段“有些方舱医院建成不超过 24 小时,工作人员与时间赛跑,以最快的速度迎 接患者”可知,方舱医院建成时间短,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收治患者。 【点睛】解答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 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 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 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 题干的选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内当家 王润滋 县政府办孙主任在院子里左看右看起来: “院子里这么脏!这不好!哎呀,怎么还在打起井?” “这像个什么样子?乱七八槽!得注意国际影响嘛!人家外国哪有这么落后的打井法? 传出去,要给咱中国人丢脸!” 陪同的老村支书说:“庄稼人动动工程不容易啊!” “填,得填!小局服从大局嘛!走,屋里看看。”孙主任转身朝屋里走。 “找谁?踩着人家的门槛,管着人家的事儿,还没个商量!这家,你当?俺当?咹?” 一个女人堵在门口。 孙主任脸一阵红,一阵白。 老支书说:“秋兰,孙主任是为工作,咱们得好生配合呀!” 李秋兰气不短,声不颤:“他大伯,打从土改到如今,多咱跟咱上级两心眼儿?俺这家, 不是当年刘家的衙门,谁都没觉着难进过。刘金贵要回来,回来就回来呗,能不叫他进?叫 俺低三下四,没那步天地!别说他,人家张书记,进屋拾起扫帚就扫院子。可你,孙主任, 你嫌俺院里脏,叫俺把井填了,为啥?不就为刘金贵回来走一趟看一眼!嫌俺丢人,领你城 - 9 - 里大洋楼去,当佬爷舅舅俺不管。进俺家这个门来,就得服俺家的规矩!” 老支书紧张得一口大气不敢喘。 孙主任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强笑道:“李秋兰同志,刘金责先生现在是爱国华侨,为了 搞四个现代化……” “甭说了,主任!”李秋兰打断他的话。“你想叫俺咋办吧?” 这工夫,一帮人把汽车上的床呀沙发什么的,都抬进院里来了,新崭崭地摆了一大片。 孙主任说:“就这,想把屋里屋外重新布置一番,让刘先生看看咱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 幸福生活。” 李秋兰眼角浮上一丝狡黠的笑意:“这么说,这些玩意儿往后都归俺了?那敢情好,留 给俺新槐娶媳妇!” 孙主任连忙摇头:“不不不。” “哈哈哈哈!”李秋兰开心地笑起来。立刻,又不笑了,依然绷着脸:“那,送俺家来 做么?摆臭谱儿呀?”她猛地仰起脸,朝外挥挥手:“抬走,都抬走!” 老支书严厉地制止她:“秋兰!” 孙主任脸色铁青,最后只得带着他的东西走了。 老支书暗自一笑,抬脚走了。 李秋兰,心却难以平静,这孙主任,还有那刘金贵,哼!痛苦的往事又涌上心头。 那时,东家刘金贵明知锁成哥就要娶自己了,却又背地里把自己卖给了一老头儿,自己 被强行拉走的时候,幸好锁成回来,亏得自己急中生智,说自己早已是锁成的人了才让那老 头当场毁约,那刘金贵气急败坏,脸色铁青,扑过来,一把揪住自己的头发,把水烟枪砸向 自己额头。 李秋兰下意识地抬起手,按住额角。手掌下面,隔着一层花白的头发,有水烟枪留下的 伤痕。它今天好像还在隐隐作痛。别人能忘,她不能忘,那过去的仇恨。 晚上,老支书来了。李秋兰落下泪来:“他大伯,真要变天么?” 老支书点上一锅烟:“秋兰!这些年,就是孙主任这些人把咱党的威信抖落低了,他们 咋乎老百姓吹胡子瞪眼挺有能耐,其实都是空心萝卜!他们说的话办的事儿,不能记共产党 账上!我跟你们掏句心底话,对刘金贵这事儿,起先俺也不通!当初被咱打倒的仇人,又要 咱扶起来当客待,心里不痛快呀!可后来想,土改多少年了,还拿人家当敌人待?能老老实实 听党的话,走社会主义道,咱跟这号人有啥过不去?人家也有儿女,还能辈辈世世把人家踩在 脚底下?再说,他爱国,是中国人哪!” - 10 - 李秋兰问:“嗯,那,明儿咋办呢?” 老支书说:“你是主人,你说咋办就咋办!”接着,他说刚才县里来电话了,张书记批 评了孙主任。说刘金贵既是来探家,就该由他家乡的群众接待。要相信群众。还说,明天县 里不陪干部来。 李秋兰轻轻松了口气:“他大伯,你给张书记回个电话,就说俺李秋兰不会给共产党丢 人现眼!也告诉刘金贵,俺请他……回来!” 老支书满意地笑了。 三天后,九点钟光景,老态龙钟行动不便的刘金贵来了。李秋兰把刘金贵请进家门,准 备用他当年爱吃的红肉枣馅儿的发面包子招待他。恰在这时,井里出水了,李秋兰把自己新 井的第一瓢水递给刘金贵。刘金贵没顾得让水中的泥沙沉淀下去,就把瓢沿按到嘴上,咕咚 咕咚地喝起来,一口气下去小半瓢。他微微闭上眼,咂着没牙的嘴,品尝着这水的滋味。 接着,刘金贵把瓢沿又放到嘴上,大口大口地喝着。只见浑浊的老泪夺眶而出,大串大 串地落进水中,又被咕咚咕咚吞进肚里去了。 李秋兰鼻子一酸,也落下泪来,她急忙把脸扭到一边。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书记批评了孙主任。说刘金贵既是来探家,就该由他家乡的群众接待。要相信群众。 还说,明天县里不陪干部来……”这说明张书记是开明、理性、了解老百姓的优秀干部。 B. “李秋兰眼角浮上一丝狡黠的笑意:‘这么说,这些玩意儿往后都归俺了?那敢情好,留 给俺新槐娶媳妇!’”表明女主人公为了儿子娶媳妇精于算计,有些贪占便宜的心理特点。 C. 孙主任脸色铁青地走了以后,老支书是“暗自一笑,抬脚走了”,表明了老支书有对孙主 任的不满,也有对孙、李冲突暂时得以结束的轻松。 D. “晚上老支书来了。李秋兰落下泪来:‘他大伯,真要变天么?’”这表明李秋兰因为孙 主任的所作所为产生了对党的政策的怀疑,满怀忧虑。 8. 小说塑造孙主任这一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 小说以李秋兰落泪为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衬托主人公形象。以孙主任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来衬托李秋 兰泼辣爽直、坚持原则的性格特点。②推动情节发展。孙主任与李秋兰的矛盾冲突,引出了 后面老支书劝说李秋兰的情节。(或:丰富了小说情节。孙主任与李秋兰在接待刘金贵问题上 的分歧与冲突,使接待的故事平添波澜,情节更为曲折。)③丰富了小说主题。孙主任弄虚作 - 11 - 假、搞形式主义,能引发读者相关思考,拓展小说内涵。 9. ①表现了李秋兰复杂的内心情绪。既有对刘金贵暮年返乡的理解和同情,也有对往事的释 然,完成了对李秋兰的最后塑造,主人公形象得以完整呈现。②暗示了情节的发展走向。李 秋兰的泪水是和解的信号,预示着这次接待能够和谐、圆满的完成,暗示了小说的情节结局。 ③突出了小说的主题。通过李秋兰流泪表现她明大义、有包容等形象特点,进而对小说主题 的表达起到了强化作用。④引发读者思考。李秋兰的流泪的描写,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留 给读者揣摩品味的空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张力。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 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 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 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 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解答本题 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B 项,“表明女主人公为了儿子娶媳妇精于算计,有些贪占便宜的心理特点”错,李秋兰如此 说,是一种拒绝的策略。 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的能力。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首先要关注其自身作用。即他 不只是一个线索或情节上的关联人物,有的自身还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其次,要关注他在 情节、人物、主题、环境等方面的作用:(1)“衬托主要人物”是其主要作用,衬托有正衬 和反衬两种,要指明是哪种衬托,是怎样衬托的。(2)“主题作用”是指次要人物与主要人 物一起丰富、深化了主题。(3)暗示或交代社会环境。次要人物往往是社会环境的体现者和 代表者。 本题,“这像个什么样子?乱七八槽!得注意国际影响嘛!人家外国哪有这么落后的打井法? 传出去,要给咱中国人丢脸”“‘填,得填!小局服从大局嘛!走,屋里看看。’孙主任转 身朝屋里走”“找谁?踩着人家的门槛,管着人家的事儿,还没个商量!这家,你当?俺当? 咹?’一个女人堵在门口。孙主任脸一阵红,一阵白”“李秋兰气不短,声不颤:‘俺这家, - 12 - 不是当年刘家的衙门,谁都没觉着难进过。刘金贵要回来,回来就回来呗,能不叫他进?叫 俺低三下四,没那步天地!别说他,人家张书记,进屋拾起扫帚就扫院子。可你,孙主任, 你嫌俺院里脏,叫俺把井填了,为啥?不就为刘金贵回来走一趟看一眼!嫌俺丢人,领你城 里大洋楼去,当佬爷舅舅俺不管。进俺家这个门来,就得服俺家的规矩’”“孙主任脸色变 得十分难看,强笑道:‘李秋兰同志,刘金责先生现在是爱国华侨,为了搞四个现代 化……’”,通过李秋兰和孙主任的一番对话可知:孙主任弄虚作假、搞形式主义,衬托李 秋兰泼辣爽直、坚持原则的性格特点。所以,孙主任这一次要人物衬托主人公李秋兰的人物 形象。 “这工夫,一帮人把汽车上的床呀沙发什么的,都抬进院里来了,新崭崭地摆了一大片。孙 主任说:‘就这,想把屋里屋外重新布置一番,让刘先生看看咱们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幸福生 活。’李秋兰眼角浮上一丝狡黠的笑意:‘这么说,这些玩意儿往后都归俺了?那敢情好, 留给俺新槐娶媳妇!’孙主任连忙摇头:“不不不”“立刻,又不笑了,依然绷着脸:“那, 送俺家来做么?摆臭谱儿呀?”她猛地仰起脸,朝外挥挥手:‘抬走,都抬走’”“孙主任 脸色铁青,最后只得带着他的东西走了”,可见:孙主任与李秋兰在接待刘金贵问题上的分 歧与冲突,使接待的故事平添波澜。另外,孙主任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引发读者相关思 考,拓展小说内涵。所以,孙主任这一次要人物还起到丰富小说主题的作用。 “老支书点上一锅烟:‘秋兰!这些年,就是孙主任这些人把咱党的威信抖落低了,他们咋 乎老百姓吹胡子瞪眼挺有能耐,其实都是空心萝卜!他们说的话办的事儿,不能记共产党账 上!我跟你们掏句心底话,对刘金贵这事儿,起先俺也不通!当初被咱打倒的仇人,又要咱 扶起来当客待,心里不痛快呀!可后来想,土改多少年了,还拿人家当敌人待?能老老实实听 党的话,走社会主义道,咱跟这号人有啥过不去?人家也有儿女,还能辈辈世世把人家踩在脚 底下?再说,他爱国,是中国人哪’”,可见:李秋兰和孙主任意见分歧引发的争吵,引出 了后面老支书这一人物,以及老支书劝说李秋兰的情节。所以,孙主任这一次要人物推动情 节发展。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结尾的作用。本题要求分析小说以李秋兰落泪为结尾,这样处理收到的 艺术效果。回答时,要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主题的设置以及读者的感受等方面 分析其艺术效果。 本篇小说的结尾是“李秋兰鼻子一酸,也落下泪来,她急忙把脸扭到一边”,小说以李秋兰 流泪收尾,联系上文“李秋兰,心却难以平静,这孙主任,还有那刘金贵,哼!痛苦的往事 - 13 - 又涌上心头。那时,东家刘金贵明知锁成哥就要娶自己了,却又背地里把自己卖给了一老头 儿,自己被强行拉走的时候,幸好锁成回来,亏得自己急中生智,说自己早已是锁成的人了 才让那老头当场毁约,那刘金贵气急败坏,脸色铁青,扑过来,一把揪住自己的头发,把水 烟枪砸向自己额头”“李秋兰把刘金贵请进家门,准备用他当年爱吃的红肉枣馅儿的发面包 子招待他。恰在这时,井里出水了,李秋兰把自己新井的第一瓢水递给刘金贵。刘金贵没顾 得让水中的泥沙沉淀下去,就把瓢沿按到嘴上,咕咚咕咚地喝起来,一口气下去小半瓢。他 微微闭上眼,咂着没牙的嘴,品尝着这水的滋味。接着,刘金贵把瓢沿又放到嘴上,大口大 口地喝着。只见浑浊的老泪夺眶而出,大串大串地落进水中,又被咕咚咕咚吞进肚里去了”, 由此可知:在人物塑造方面,李秋兰流泪表现她明大义、有包容,表现了李秋兰复杂的内心 情绪。既有对刘金贵暮年返乡的理解和同情,也有对往事的释然。情节安排方面:李秋兰的 泪水是和解的信号,预示着这次接待能够和谐、圆满的完成。起到了强化小说主题表达的作 用同时,留给读者品味的空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张力。 【点睛】小说不同方式的结尾有不同的艺术效果:①出人意料式(欧·亨利式结尾)。使故事 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突出人物形象,深化主题,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②戛然 而止、留下空白式。留下空白,让读者进行艺术的再创造。③补叙式。与上文情节的呼应, 解释悬念,使人物形象更完整,深化主旨。④卒章显志式。解开悬念、揭示主题。⑤悲剧式。 突出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深化主题,引人思考。⑥大团圆式。凸显美好人性,引起读 者的共鸣和想象,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具体做题时,要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安排、 主题的设置以及读者的感受等方面分析其艺术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 不为章句,举大义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永平初,东平王刘苍以 至戚为骠骑将军辅政,延英雄。时固始弱冠..,奏记说苍,荐桓梁、晋冯诸人,苍纳之。父彪 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 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先是扶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事,下狱死。 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 书。显宗甚奇之,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 - 14 - 纪.》。迁为郎,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起元高祖终 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凡百篇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 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及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 或连日继夜。每行巡狩,辄献上赋颂,朝廷有大议,使难问公卿,辩论于前,赏赐恩宠甚渥。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不可”。 固议曰:“不若因今施惠,为策近长。”固后以母丧去官。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 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固不教学诸子,诸子多不遵法度,吏人苦 之。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 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节选自《后汉书·班固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凡百篇/固自永平中始受 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 B. 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凡百篇/固自永平中始受 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 C. 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凡百篇/固自永平中/始受 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 D. 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凡百篇/固自永平中/始受 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古代,男子到了 20 岁时要行冠礼,后取表字,以示成人,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 “本纪”一般是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始于《史记》。文中“世祖”指东汉建立者光 武帝刘秀。 C.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两汉重要的历史人物和 事件。 D. 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单于”是匈奴最高首领的专称,“阏氏”是对匈奴王后 的称呼。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班固聪慧博学,性情温和宽容。他年少时能著文诵诗作赋;为人谦和,不因自己有才华而 高人一等,儒生因此而仰慕他。 - 15 - B. 班固刻苦研学,继父业却遭祸。他对诸子百家的言论刨根究底,成年后想把父亲所续前代 史补充详尽,却被人举报而遭遇了牢狱之灾。 C. 班固颇有才干,参与国家大事。当官员们不赞同与北单于和亲时,班固和其他官员意见不 同;后以中护军的身份随窦宪出征匈奴,参与议论军事。 D. 班固颇受恩宠,家教不严受害。他的文章受到肃宗认可,多次被召入宫陪读,却疏于家教, 因子孙不守法度,而被免官入狱,最后死在狱中。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 (2)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1)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吏拷问,自己不能申辩清楚,便急驰赶到朝廷上书。 (2)(种兢)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但怀恨在心。到窦氏宾客都被逮捕拷问时,种兢趁机 把班固逮捕拘系起来。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 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 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判断的时候,可以先找出断句一致的地方, 再利用断句规则分辨断句不一致的地方的正误。 “终于孝平王莽之诛”,是说“到孝平王莽被杀为止”。可以排除 B 和 D 项; “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是说“班固从永平中开始接受诏书”,“自永平中”是“始受诏”的 时间状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 C 项。 此句的完整翻译是“从高祖开始,到孝平王莽被杀为止,共十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合他们 的行为举止,共一百篇。班固从永平中开始接受诏书,潜心钻研二十多年,至建初中才完成”。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 16 - C 项,《汉书》记载的不是两汉,而是西汉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故选 C。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 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 较分析。 D 项,“因子孙不守法度,而被免官入狱”有误,原文是说窦宪兵败,而他受牵连被免官,他 的家奴得罪种兢,种兢心中记恨他,后借机将他逮捕入狱。 故选 D。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 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 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第一句中,“为郡所核考”是被动句;“核考”应理解为“拷问”;“明”应理解为“申辩 清楚”;“诣阙”应理解为“到朝廷”。 第二句中,“发”应理解为“发作”;“衔”应理解为“怀恨”;“及”应理解为“等到”; “逮考”应理解为“被逮捕拷问”;“因”应理解为“趁机”。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 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 “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著文诵诗作赋,长大后,九流百家的言论,没有不作深入研究 的。他所掌握的学问不是向某一家某一人学的,不做一句一字的解释,只要指出大意就行了。 (他)性情宽宏温和能容纳他人,不凭借自己的才能出众而自觉高人一等,儒者们都因此敬 慕他。永平初年,东平王刘苍因是天子非常近的亲戚而担任骠骑将军辅佐政务,延请英雄。 当时班固才二十岁,上书游说刘苍,推荐了桓梁、晋冯几位贤士,刘苍采纳了他的建议。父 亲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乡。班固因为班彪所续的前代史不够详尽,便精心钻研,想完成 父亲班彪的事业。不久有人上书给显宗皇帝,控告班固私自修改撰写国史,天子下诏给班固 - 17 - 所在郡的郡守,将班固收捕到京兆狱中,将他家中的史书全部取走。在此之前扶风人苏朗谎 称图谶之事,被下狱处死。班固的弟弟班超恐怕班固被郡吏拷问,自己不能申辩清楚,便急 驰赶到朝廷上书。受到召见,(班超)具体说明了班固著书的本意,而(这时)郡府也送来班 固所写的书。显宗认为他很有奇才,任命为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 从事孟异共同完成《世祖本纪》。被迁为郎,皇帝就又让他完成他以前正撰写着的书。班固试 着撰写前记,汇集所听所见,编为《汉书》。从高祖开始,到孝平王莽被杀为止,共十二世, 二百三十年,综合他们的行为举止,共一百篇。班固从永平中开始接受诏书,潜心钻研二十 多年,至建初中才完成。当时人非常重视此书,学者们无不背诵朗读它。等到肃宗很喜好文 章,班固更加受宠幸,多次被召入宫读书,有时日夜伴天子读书。每次出外巡行,班固都有 赋颂呈上,朝廷有大事商议时,天子让他诘难公卿,在廷前论辩,赏赐十分优厚。当时北单 于派遣使者来进贡,想请求和亲,天子下诏征求众臣意见。议论者中有人认为“匈奴是善变 猾诈之国,本无归顺之心,不能同意”。班固议论说:“不如趁现在就对他们施以恩惠,于远 于近都是一条良策。”后来班固因母亲去世而辞去官职。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 任命班固为中护军,参与军务。到窦宪败亡时,班固首先受到牵连并被免官。班固不教育诸 子,诸子多不遵守法度,吏民为此受了不少苦。当初,洛阳令种兢曾出行,班固的家奴侵犯 他的车骑,官吏捶打喝令他离开,家奴竟借醉酒大骂,种兢大怒,(种兢)因畏惧窦宪而不敢 发作,但怀恨在心。到窦氏宾客都被逮捕拷问时,种兢趁机把班固逮捕拘系起来,班固最终 死在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莎衣【注】 杨朴 软绿柔蓝著胜衣,倚船吟钓正相宜。 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狂脱酒家春醉后,乱堆渔舍晚晴时。 直饶紫绶金章贵,未肯轻轻博换伊。 【注】莎衣:即蓑衣。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写诗人身穿色彩鲜艳、质地柔软的蓑衣,倚船吟诗垂钓,透露出清静淡泊的情韵。 - 18 - B. 颔联“蒹葭影里”“菡萏香中”妙用烘托,用富有诗意的环境来表现诗人雅致超然的情 怀。 C. 颈联“狂脱”“乱堆”两个动作描写,表现诗人醉后狂放自在之态和晴时无拘无束的渔人 生活之乐。 D. 尾联“紫绶”是紫色绶带,“金章”为黄金印章,作者用它们来比喻享受高官厚禄的富贵 生活。 15. 本诗和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在结构章法和思想感情上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①结构章法上:都是卒章显志。《莎衣》前三联集中写莎衣,首联总 写,颔联和颈联分述,表现了作者对莎衣的喜爱之情,尾联写不愿以蓑衣换取官服,表明作 者的情操;《梦游天姥吟留别》先写越人谈起了天姥山,接着写绚丽奇特的梦境,然后写世间 行乐亦如这梦境倏忽不存,诗的结尾转入抒情,点出这首诗的主旨。②思想情感上:都表现 出对仕途的鄙弃和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莎衣》借莎衣揭示主旨:任凭你紫绶金章有多高贵, 我是不会轻易把我的蓑衣换了它的;表达了诗人视官爵如蔽屣、追求隐逸自由的思想感情;《梦 游天姥吟留别》借梦境抒发诗人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情感。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 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 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 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 项,“比喻”说法有误,此联含义为莫说紫绶金章多么高贵,也不肯轻易将蓑衣与之交换; 以“紫绶金章”代指荣华富贵,以“莎衣”代指平淡自由的生活。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不 是比喻。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诗歌的结构章法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注意 要求分析“相同点”还是“不同点”,运用先分析相同点,再分析不同点的思路来答题。其 次要结合诗歌所写内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中体现其相同点或不同点。 然后组织答案时,应先指出其所用方法,继而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最后指出其表达效果。 结构章法:律诗的章法(绝句亦如此),主要由起、承、转、合四大础梁作为情感表达的纵横 - 19 - 捭阖的手段。而起承转合这四项任务,一般由律诗的四联分别来承担。这就是律诗的首联又 叫起首联、颔联又叫承接联、颈联又叫转折联、尾联又叫结尾(关合)联的内在规律所在。 分析两首诗歌的篇章布局,《莎衣》首联写蓑衣虽然是用草和绳子编缀而成的,但是在渔人的 眼里,它是色彩鲜明、质地轻柔的,穿着它是胜过衣服的,写出渔人爱蓑衣;颔联叙在那芦 苇的婆娑影子里,在那浮动的水气中,披着蓑衣卧在渔船之上。在那如盖的莲叶影里,在那 清幽的荷香中间,披着蓑衣御着雨,写了渔人披蓑衣;颈联写醉后和晴时脱蓑衣,在两种情 况下脱下蓑衣:一是在好客的酒家开怀畅饮、醉意朦胧之后,狂放自在,抛开了蓑衣;一是 在晚霞满天,收棹拢岸之后,把蓑衣脱下来,随手堆放在渔舍里。以上三联都集中笔墨于写蓑 衣。首联系总起,二三两联分写,一写“披”,一写“脱”。 尾联画龙点睛,揭示主旨:任 凭你紫绶金章有多高贵,我是不会轻易把我的蓑衣换你的官场礼服的,表明作者的情操。《梦 游天姥吟留别》的结构是先写越人所说天姥山的雄伟高峻,表明入梦的缘由。然后写梦游天 姥山的情景和醒来的惆怅。最后写梦醒后的感叹,表示蔑视权贵、绝不折腰趋奉的高傲态度; 点明全篇主旨,作为留别赠言。两首作品都是在结尾点明提题旨,卒章显志。 思想感情:《莎衣》尾联揭示主旨:任凭你紫绶金章有多高贵,我是不会轻易把我的蓑衣换你 的官场礼服的。“莎衣”也就有了象征意义。诗人面对宋太宗而拒绝受官,正和他不愿将蓑 衣换官服的思想行为是相一致的,由此可见其思想情操。这就表明这首《莎衣》,不是一般的 咏物诗,而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视官爵如敝屣的思想,追求隐逸自由的思 想感情。《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古体抒情诗,整首诗歌脱尽时空拘束,任由想象驰骋,把一 个天姥山写成一个洞天大开,祥云缭绕,神仙群集的仙境。自始至终贯穿着诗人要远离污秽 浊世,要追求自由理想的美好情操。两首作品在感情方面的共同点是都表现出对仕途的鄙弃 和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点睛】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包括: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想和 想像 (又叫虚实结合); (3)对比; (4)白描。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双关、 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 借代、对偶等。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 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 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 20 - (2)荀子在《劝学》中,连用“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四个比喻后, 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认为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极尽盘剥上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 【答案】 (1). 连峰去天不盈尺 (2). 枯松倒挂倚绝壁 (3). 君子生非异也 (4). 善假于物也 (5). 奈何取之尽锱铢 (6). 用之如泥沙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 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 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 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盈”“倚”“绝壁”“生”“善”“锱 铢”,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打造现代科技的秀场是历届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传统,北京世园会也不例外。在 5G 时代呼 之欲出的当下,北京世园会理所当然地把_______5G 技术作为自己的一大使命。中国电信携手 华为公司承担园内通信基础设施及保障服务,并推出活动,游客在参观时不仅能感受到科技 的魅力,还能获得新奇体验。为此,展馆推出了两项特色项目。一是手机连接 5G( )。二 是通过 VR 无人机在空中游世园会,参观者戴上与无人机通过 5G 相连的 VR 眼镜后,无人机高 空鸟瞰世园会园区的画面同步呈现在参观体验者眼前,______的独特视角,让人沉浸其中, 大呼过瘾。 每天 19 时许,很多游客会在世园会园区 5 号门附近______。这里总面积约 60 公顷的自 然生态展示区,通过人工智能、虚拟视觉、人机互动等技术,为游客构建了一个色彩斑斓的 “光影森林”。当夜幕降临,园区景色与灯光______,以中国志怪古籍《山海经》中的奇花 异草、珍禽异兽为主要内容的视觉盛宴开始上演、营造出“光影森林”的亦真亦幻的氛围。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展览 高屋建瓴 积聚 水乳交融 B. 展示 高屋建瓴 聚集 水乳交融 C. 展览 居高临下 积聚 交相辉映 - 21 - D. 展示 居高临下 聚集 交相辉映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中国电信携手华为公司承担园内通信基础设施及保障服务,并推出活动,游客在参观时不 仅能获得新奇体验,还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B. 中国电信携手华为公司提供园内通信基础设施及保障服务,并推出活动,让游客在参观时 不仅能获得新奇体验,还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 C. 中国电信携手华为公司承担园内通信基础设施及保障服务,并推出活动,让游客在参观时 不仅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还能获得新奇体验。 D. 中国电信携手华为公司提供园内通信基础设施及保障服务,并推出活动,游客在参观时不 仅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还能获得新奇体验。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游客将有机会现场见识传说中的下载一部 1G 的电影仅需几十秒的神速 B. 传说中下载一部 1G 的电影仅需几十秒的神速,游客将有机会现场见识 C. 传说中下载一部 IG 的电影仅需几十秒的神速,将有机会让游客现场见识 D. 游客将有机会现场见识下载电影的神速,一部 1G 的电影几十秒就能下载下来 【答案】17. D 18. B 19. A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 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有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褒 贬误用、语意重复、自相矛盾、谦敬错位、不合逻辑。正确辨析成语,要在识记的基础上理 解透彻成语的含义,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 第一空,展览:陈列出来供人观看。展示: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根据对象“5G 技术”可知,应选用“展示”。可以排除 A 和 C 项; 第二空,高屋建瓴:在房顶上用瓶子往下倒水。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有全局性 思维。居高临下:站在高处,俯视下面。根据语境中的“在空中游世园”可知,应选用“居 高临下”。可以排除 B 项。 第三空,积聚:积累。聚集:集合,凑在一起。根据语境中的“很多游客”可知,应选用“聚 集”。 第四空,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整合在一起,形 - 22 - 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根据语境中“景色与灯光”可知,应选用“交相辉映”。 故选 D。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 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 本题有两处错误,第一处,“承担……服务”搭配不当,可以改成“提供……服务”。可以 排除 AC; 第二处,“不仅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还能获得新奇体验”语序不当,应该为“让游客在参 观时不仅能获得新奇体验,还能感受到科技的魅力”。可以排除 D。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 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 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联系上文的“让游客”、下文的“参观者”来分析,括号内句子的主语应当为“游客”,故 排除 B、C 两项; 比较 A、D 两项,A 项语言更精练,更能突出 5G 的速度之快。 故选 A。 【点睛】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句,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 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 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 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疫情当前,追本溯源,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野生动物身上。“野生动物”这一概念, _______,还包括人工繁育的除家畜家禽之外的所有动物。因此,_______,如果捕食自然野 生状态下的就可能触犯法律,但如果是人工养殖的则没有问题。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 人们早已没有必要猎杀、食用野生动物以为口腹之需。然而,_______,对“野味”的追求似 乎成了现代社会某种病态的时尚。但不能忽视的是,很多野生动物身上都存在一种或数种高 传染性、高致病性的病毒,人类如果无底线地一再越过雷池,必定会使自身陷于险境。 - 23 - 【答案】 (1). 不仅指自然状态下的野生动物 (2). 同一种动物 (3). 事实恰恰相 反(或:事实并非如此)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 表达的前后勾连。要注意提示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符号,要在感知语 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 本题,第一空,根据前句“人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野生动物身上”和后面“还包括人工繁育 的除家畜家禽之外的所有动物”等信息,可知要填的内容是说疫情来源不只是来源于野生动 物,即“不仅指自然状态下的野生动物”。 第二空,据后面说的“如果捕食自然野生状态下的就可能触犯法律,但如果是人工养殖的则 没有问题”,可知这两句是并列关系,说的是不管是野生动物还是人工养殖的动物,都一样, 都是动物,所以要填的是“同一种动物”。 第三空,由前面的“然而”可知要填的内容与前句也是转折关系,再根据前句“人们早已没 有必要猎杀、食用野生动物以为口腹之需”,可以推知第三空的内容说的是与这种情况相反, 所以要填的内容是“事实恰恰相反”或“事实并非如此”。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90 个字。 2019 年 12 月 27 日 20 时 45 分,被人们亲切称为“胖五”的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 昌航天发射场升空。此次长征五号的成功发射,意味着我国具备发射更重的航天器或将航天 器送向更远的深空的能力,为将来的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测、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科 技专项和工程提供了前提保障。作为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经过 10 余年研 制而成,先后于 2016 年 11 月 3 日和 2017 年 7 月 2 日实施了两次发射。其中第二次发射的遥 二火箭因发动机故障未能将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从失利到成功,其间 908 个日夜体现了科技 工作者的坚守和追求以及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 【答案】2019 年 12 月 27 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文昌成功发射。这次成功发射为我国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工程提供了前提保障,体现了科技工作者的坚守、追求和科学精神。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侧重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表达应用”能力。 解答本类题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层次,抓住关键语句,特别是首尾句的叙述,在此基础上 概括文意,注意字数限制。要审清题干要求和限制性信息。要结合文体选用筛选方法和技巧。 - 24 - 要尽量用主谓句表达(有特殊要求除外)。最后注意精炼语言。本题要求对一段新闻报道的文 字进行压缩。解答此题,要找出新闻报道的基本信息点,如时间、事件、意义等。本则新闻 报道的时间是“2019 年 12 月 27 日”,事件是“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 场升空”,意义是“为将来的探月工程三期、首次火星探测、载人航天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 和工程提供了前提保障……体现了科技工作者的坚守和追求以及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把 这些主要信息点综合起来即可。最后,注意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90 个字。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对真理的坚守深入骨髓,代代相传,几乎成为潜意识。鲁迅先生 向来语言冷峻,但他曾动情地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屈原如此、谭嗣同如此、方志 敏也如此,耄耋之年深入“毒穴”的钟南山如此、那些逆行的医生护士亦如此……中国人的 脊梁,中国人的浩然正气,中国人的为民情怀,就是中国精神。 在即将举行的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你将代表复兴中学介绍“中国精神”,请结合上 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中国精神,让世界了解中国 各位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很高兴能与各位相识,虽然我们来自不同国家,但“人类命运共同体”俨然让 我们联系在一起,了解彼此。今天我很荣幸代表我的学校——复兴中学,向各位介绍中国精 神,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国。 何为中国精神?我想每一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就像大家都有自己 认同的价值准则一样,这就是一个国家的精神。而中国在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在灿若星辰 的文化长河中,不断形成自己的精神气质。每一个中国人将其根植内心,自觉传承,它早己 内化为一种集体潜意识,流淌进中国人的血液中,指引人们前行。 在不同的时代,中国精神有着不同的内涵。 在民族危难之时,广大中华儿女都能够毁家纾难、赤胆忠心地为国奉献,用血肉筑起新 的长城。在国家需要之时,他们总能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中国精神”,不图回报, - 25 - 只因生在华夏,人人如此。这既是一种传承,更是一种自觉。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 中国人排除万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开拓。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铁人王 进喜,曾发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这疾呼掷地有声,“没 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创造出的条件就是井喷之时,奋不顾身跳进齐腰深的泥浆池, 用身体搅拌。可能各位同学无法想象这样的场景,甚至不能理解。但在我们的国家,这样的 人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一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们用自己的顽强意志,胸怀 大局,书写着中国精神。 而在新时代,中国精神则是亿万中国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披荆斩棘,开 拓进取,不断创新,追逐梦想。尤其在这不平凡的 2020,在疫情防控时期,像钟南山、李兰 娟一样的民族英雄以及无数的普通人更是发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汇 聚起众志成城、齐心战“疫”的磅礴伟力,让“中国精神”生动丰富,熠熠生辉。 各位同学,“中国精神”远不止这些,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精神”是在不断丰 富和发展的。但不管如何发展,有一点是相通的:无数种精神的背后尽显的是中国人的顽强 意志、不屈人格、浩然正气,是中国人始终心系天下,爱国爱民,心怀“小我”,更有“大 我”!愿你读懂中国精神,更加了解中国。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结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 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 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以“代表复兴中学介绍‘中国精神’,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为副标题写一篇发言稿,在即将举行的中学生国际文化活 动交流。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首先,明确写作对象,仔细揣摩材料所描述的情 境,通过“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可知对象为外国学生然后,明确写作的任务,主题为 “中国精神”,形式为发言稿。材料中第一句指出对民族精神的坚守代代相传。第二句引用 了鲁迅的名言,其中的关键词为“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这 些词都是民族精神的具体诠释。第三句列举了自古至今的具有中国民族精神的典范人物,这 些人都是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舍身为国的人,尤其要注意“钟南山”和“逆行的 医生护士”,这是在有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反思中国精神的时代性。写作时,只要能 够结合材料谈出对中国精神内涵的理解都视为符合题意。 - 26 - 材料的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的核心概念是“中国精神”,通过引用鲁迅的名言和从古至今的英 雄人物,来阐释“中国精神”的具体内涵,这是写作的真实情境,考生写作时不得脱离该情 境。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关键语句:“一个民族的精神,就是对真理的坚守深入骨髓,代代 相传,几乎成为潜意识。”这说明“中国精神”应是深植于每一个国人心中,己成为一种集 体无意识的事物,这是考生写作的大前提。 2.典型任务的限制。考生要在即将举行的中学生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代表复兴中学向世界 各国的中学生介绍“中国精神”,写作时应注意身份意识、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要体现“中 国精神”对“我”的浸染,以及“我”对“中国精神”的理解。文体限制为发言稿,写作内 容应符合发言稿的基本规范。 3.价值判断的限制。题目中的“中国精神”是深植于国人内心,传承至今,影响至今的精神 根脉,考生要有认同意识。命题人既然要求考生在国际交流活动中介绍“中国精神”,那么 考生在介绍时,就应阐述“中国精神”的深层内蕴,尤其是对国人、国家、民族的积极影响, 让活动参加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精神”。 材料的开放性: 1.立意角度自由。材料中所列举的人,无论古今,其身上所展现的不同“中国精神”,考生 均可深入挖掘。“中国精神”就是“中国人的脊梁,中国人的浩然正气,中国人的为民情 怀……”。立意,角度自由,考生可选择其以深入论证,也可提炼不同人物身上的相同精神 特质;也可介绍“中国精神”如何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2.联想思考开放。考生可根据材料展开同类联想,省略号说明体现“中国精神”的英雄人物 还有很多,支撑其论点的论据是丰富的,考生可根据已有储备有效调取。由“中国精神”这 一核心概念,考生也可进行多维思考:何为“中国精神”?其有何价值、意义?…… 【立意】1.中国精神,烛照未来。 2.中国精神,民族之魂。 3.国之脊梁,为国为民。 4.中国精神,浩气永存。 5.我所理解的中国精神。 【素材】“中国精神”在塞罕坝的绿色长城里,万山林木万山兵,不许黄沙过绿营;“中国 精神”在港珠澳大桥的完美技术里,伶仃洋上“作画”,大海深处“穿针”;“中国精神” 在嫦娥四号、天宫二号月球背面潇洒漫步的足迹里,而今吾辈探苍穹,扶摇直上广寒宫…… - 27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是两万五千里 长征路上的“中国精神”;“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 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下《可爱的中国》,然后慨然就义;35 岁 的杨靖宇将军死后,被日军解剖,发现他胃里竟全是野草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在恶劣的 环境下,他靠什么生存?靠的是坚强的意志,靠的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上下求索,为追求美政九死不悔;“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我自横 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戊戌六君子之谭嗣同为变法慨然赴死…… 鲁迅先生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 舍身求法的……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中国精神”在塞罕坝的绿色长城里,万山林木万山兵,不许黄沙过绿营;“中国精神”在 港珠澳大桥的完美技术里,伶仃洋上“作画”,大海深处“穿针”;“中国精神”在嫦娥四 号、天宫二号月球背面潇洒漫步的足迹里,而今吾辈探苍穹,扶摇直上广寒宫。 2019 年世界女排世界杯上,中国女排横扫劲敌美国队,豪取七连胜。赛后,人民日报以女排 精神为例,回答了什么是中国精神。人民日报写道:你觉得什么是中国精神?一个字,拼!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即使走得摇摇晃晃, 还依然坚持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眼中充满坚定。——郎平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 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结构】作为发言稿,文章开篇先亮明发言的主题是向各位介绍中国精神,让大家更好地了 解中国;然后概括性地解释什么是中国精神;接下来结合事例具体阐释在不同的时代(民族危 难之时和新时代),中国精神不同的内涵;最后再次申明中国精神的内涵并呼吁大家:愿你读 懂中国精神,更加了解中国。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作文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时 事;二是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这一特点,要求学生就事论理,把理说清,话道 明,并且分析事件要贯穿写作始终;三是带有明显的驱动任务。这些驱动任务包括文体、内 容、思维、对象,考生要根据这些任务来写作,而不能脱离这些任务。写作这类作文,首先 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第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第三,选好角度,围绕 是非,确立观点。所谓“选好角度”,就是指要从核心角度、重要角度来立意,同时应兼顾 自己擅长的角度,也就是自己积累了相关素材,有思想、理论上的准备的角度。在写作时, - 28 - 可围绕是非来设置分论点。这样确立观点,就准确、全面、有思辨性,符合高考对学生的考 查要求。第四,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中的材料除了 生发出观点外,还应把“分析材料、就事说理”贯穿在具体的写作中,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 的一个显著特点。 - 29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