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202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

北京市第一七一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 ‎1.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分别求出集合,,由此能求出.‎ ‎【详解】解:集合,‎ ‎,‎ ‎.‎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交集的求法,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交集定义的合理运用,属于基础题.‎ ‎2.给定函数:①;②;③;④,其中在区间上单调递减的函数序号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①,为幂函数,且的指数,在上为增函数;②,,为对数型函数,且底数,在上为减函数;③,在上为减函数,④为指数型函数,底数在上为增函数,可得解.‎ ‎【详解】①,为幂函数,且的指数,在上为增函数,故①不可选;‎ ‎②,,为对数型函数,且底数,在上为减函数,故②可选;‎ ‎③,在上为减函数,在上为增函数,故③可选;‎ ‎④为指数型函数,底数在上为增函数,故④不可选;‎ 综上所述,可选的序号为②③,‎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本初等函数的单调性,熟悉基本初等函数的解析式、图像和性质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属于基础题.‎ ‎3.已知数列是公差为的等差数列,且是与的等比中项,为的前项和,则( )‎ A. B. C. 0 D. 15‎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和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得的方程,解方程代入求和公式计算可得.‎ ‎【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公差,‎ 代入数据可得,‎ 解得,‎ ‎.‎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和通项公式,属于基础题.‎ ‎4.设为单位向量,,则的最大值为( )‎ A. 2 B. C. 1 D. 0‎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设,,,代入,利用辅助角公式化简即可求得的最大值.‎ ‎【详解】解:由为单位向量,且,可设,,,‎ ‎.‎ 的最大值为.‎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运算,辅助角公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5.设,是两个不同的平面,是直线且.“”是“”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得不到,因为可能相交,只要和的交线平行即可得到;,,∴和没有公共点,∴,即能得到;∴“”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判断.‎ ‎【方法点晴】考查线面平行的定义,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面面平行的定义,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以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必要不充分条件的概念,属于基础题;并得不到,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只有内的两相交直线都平行于,而,并且 ‎,显然能得到,这样即可找出正确选项.‎ ‎6.如图,已知直三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点分别在侧棱和上,,平面把三棱柱分成上、下两部分,则上、下两个几何体的体积比为(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连接,三棱柱可分割为:,,,三部分,分析可得三部分体积相等,整理即可求解.‎ ‎【详解】‎ 设直三棱柱的体积为,‎ 连接,点、分别在棱和上,,‎ 四棱锥的,的底面积相等,‎ 把直三棱柱分割为:,,,‎ 三棱锥的为,‎ 四棱锥,的体积之和为:,‎ 四棱锥的,的底面积,高相等.‎ 四棱锥的,的体积相等,即为,‎ 棱锥,,的体积相等,为,‎ 平面把三棱柱分成两部分的体积比为.‎ ‎【点睛】本题考查椎体体积的求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计算推理的能力,属中档题 ‎7.已知,,,若点是所在平面内一点,且,则的最大值等于(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以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即,所以,,因此 ‎,因为,所以的最大值等于,当,即时取等号.‎ 考点:1、平面向量数量积;2、基本不等式.‎ ‎8.三位专家为10幅作品投票,每位专家分别都投出了5票,并且每幅作品都有专家投票,如果三位专家都投票的作品列为等,两位专家投票的列为等,仅有一位专家投票的作品列为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等和等共6幅 B. 等和等共7幅 C. 等最多有5幅 D. 等比等少5幅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条件,将所有可能的结果一一列举出来,即可判断.‎ ‎【详解】解:由三位专家每人投5票,一共15张票,现要求10幅作品每幅作品都有专家投票,那么就10票了,还剩下5票;‎ 则这5票的可能情况有,,‎ 当时,则有等2幅,等1幅,等7幅;‎ 当时,则有等1幅,等2幅,等7幅;‎ 当时,则有等0幅,等4幅,等6幅;‎ 则正确的只有 故选:‎ ‎【点睛】本题考查简单的归纳推理,属于基础题.‎ 二、填空题 ‎9.命题“”的否定是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特称命题的否定为全称命题即可得解.‎ ‎【详解】解:因为命题“”为特称命题,故其否定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特称命题的否定,属于基础题.‎ ‎10.已知的面积为,,,则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求出,再利用面积公式可得的值,再由和余弦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解:,‎ 由,‎ 可得①,②‎ 由①②解得:,‎ 余弦定理:‎ 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的面积的求法和余弦定理的灵活运用和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1.若,则=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由二倍角公式求得,再由诱导公式得结论.‎ 详解:由已知,‎ ‎∴.‎ 故答案为.‎ 点睛:三角函数恒等变形中,公式很多,如诱导公式、同角关系,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二倍角公式,先选用哪个公式后选用哪个公式在解题中尤其重要,但其中最重要的是“角”的变换,要分析出已知角与未知角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个关系都能选用恰当的公式.‎ ‎12.已知函数与函数的图象在点处有相同的切线,则的值为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求出导数以及,求出,,利用与的图象在处有相同的切线,列出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解:因为,所以. ‎ 因为,所以.‎ 因为与的图象在处有相同的切线,所以,所以.‎ 故答案:‎ ‎【点睛】本题考查导数的几何意义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3.某班试用电子投票系统选举班干部候选人,全班名同学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他们的编号分别为1,2,…,.规定:同意按“‎1”‎,不同意(含弃权)按“‎0”‎,令,其中,且 ‎,则班内同时同意1,2号同学当选的人数可以用含式子表示为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写出同意第号同学当选的同学,再写出同意第号同学当选的同学,那么同时同意,号同学当选的人数为它们对应相乘再相加.‎ ‎【详解】解:第1,2,,名学生是否同意第号同学当选依次由,,,,来确定表示同意,表示不同意或弃权),是否同意第号同学当选依次由,,,确定,‎ 而是否同时同意,号同学当选依次由,,,确定,‎ 故同时同意,号同学当选的人数为,‎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矩阵的应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4.设,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若存在实数,使得,,…,同时成立,则正整数的最大值是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则;,则;,则;,则;,则;其中,由此可得时,可以找到实数,使,但当时,上述区间没有公共部分,故的最大值为.‎ 考点:取整函数.‎ 三、解答题 ‎15.某同学用“五点法”画函数 在某一个周期内的图象时,列表并填入了部分数据,如下表:‎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5 ‎ ‎ ‎ ‎ ‎ ‎0 ‎ ‎ ‎ ‎(Ⅰ)请将上表数据补充完整,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并直接写出函数的解析式;‎ ‎(Ⅱ)将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行移动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图象.若图象的一个对称中心为,求的最小值.‎ ‎【答案】(Ⅰ);(Ⅱ).‎ ‎【解析】‎ ‎(Ⅰ)根据表中已知数据,解得.数据补全如下表:‎ ‎ ‎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 ‎ ‎5 ‎ ‎0 ‎ ‎ ‎ ‎0 ‎ 且函数表达式为.‎ ‎(Ⅱ)由(Ⅰ)知,得.‎ 因为的对称中心为,.‎ 令,解得,.‎ 由于函数的图象关于点成中心对称,令,‎ 解得,.由可知,当时,取得最小值.‎ 考点:“五点法”画函数在某一个周期内的图象,三角函数的平移变换,三角函数的性质.‎ ‎16.设是一个公比为的等比数列,且它的前4项和,,,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令,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通过,,成等差数列,利用首项、公比表示出前三项计算可知公比为,利用前四项和计算可知首项,进而可得通项公式;‎ ‎(2)通过(1)可知,进而利用分组法求和即可.‎ ‎【详解】解:(1),,成等差数列,‎ ‎,‎ 又数列是等比数列,‎ ‎,即,‎ 解得:或(舍,‎ 又,‎ ‎,即,‎ 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数列通项公式;‎ ‎(2)由(1)可知,2,,‎ 数列的前项和为 ‎【点睛】本题考查数列的通项及前项和,考查分组法求和,考查运算求解能力,注意解题方法的积累,属于中档题.‎ ‎17.如图,在四棱锥中,底面为正方形,平面,,为上异于的点.‎ ‎(1)求证:平面平面;‎ ‎(2)当与平面所成角为时,求的长;‎ ‎(3)当时,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3).‎ ‎【解析】‎ ‎【分析】‎ ‎(1)由为正方形,可得.又平面,得.利用线面垂直判断可得平面.从而得到平面平面;‎ ‎(2)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可得,0,,,2,,,2,,,0,,,0,.设是上一点,且,.由此可得点,,.即,,.利用与平面所成角为列式求得值,进一步求得的长;‎ ‎(3)结合(2)分别求出平面与平面的一个法向量,由两法向量所成角的余弦值可得二面角的余弦值.‎ ‎【详解】证明:(1)为正方形,.‎ 平面,平面,‎ ‎.‎ ‎,平面,平面 平面.‎ 又平面,‎ 平面平面;‎ 解:(2)平面,平面,平面,‎ ‎,.‎ 底面为正方形,.‎ 如图以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 , , ‎ ‎.,‎ 设是上一点,且,.‎ 因此点, ‎ ‎, ‎ ‎,‎ ‎,‎ 即 ‎ ‎,此时;‎ 解:(3),,‎ 平面.‎ 为平面的法向量,‎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由,取,得.‎ ‎,,‎ 设与夹角为,.‎ 由图可知二面角为锐角,‎ 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面面垂直的判定,考查利用空间向量求解线面角与面面角,属于中档题.‎ ‎18.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椭圆C:的离心率是,抛物线E:的焦点F是C的一个顶点.‎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设P是E上的动点,且位于第一象限,E在点P处的切线与C交与不同的两点A,B,线段AB的中点为D,直线OD与过P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交于点M.‎ ‎(i)求证:点M在定直线上;‎ ‎(ii)直线与y轴交于点G,记的面积为,的面积为,求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点P的坐标.‎ ‎【答案】(Ⅰ);(Ⅱ)(ⅰ)见解析;(ⅱ)的最大值为,此时点的坐标为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Ⅰ)根据椭圆的离心率和焦点求方程;‎ ‎(Ⅱ)(ⅰ)由点P的坐标和斜率设出直线l的方程和抛物线联立,进而判断点M在定直线上;‎ ‎(ⅱ)分别列出,面积的表达式,根据二次函数求最值和此时点P的坐标.‎ 试题解析:(Ⅰ)由题意知:,解得.‎ 因为抛物线的焦点为,所以,‎ 所以椭圆的方程为.‎ ‎(Ⅱ)(1)设,由可得,‎ 所以直线的斜率为,其直线方程为,即.‎ 设,联立方程组 消去并整理可得,‎ 故由其判别式可得且,‎ 故,‎ 代入可得,‎ 因为,所以直线的方程为.‎ 联立可得点的纵坐标为,即点在定直线上.‎ ‎(2)由(1)知直线的方程为,‎ 令得,所以,‎ 又,‎ 所以,,‎ 所以,令,则,‎ 因此当,即时,最大,其最大值为,此时满足,‎ 所以点的坐标为,因此的最大值为,此时点的坐标为.‎ 考点:椭圆方程;直线和抛物线的关系;二次函数求最值;运算求解能力.‎ ‎19.已知,函数F(x)=min{2|x−1|,x2−2ax+‎4a−2},‎ 其中min{p,q}=‎ ‎(Ⅰ)求使得等式F(x)=x2−2ax+‎4a−2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Ⅱ)(ⅰ)求F(x)的最小值m(a);‎ ‎(ⅱ)求F(x)在区间[0,6]上的最大值M(a).‎ ‎【答案】(Ⅰ).(Ⅱ)(ⅰ).(ⅱ).‎ ‎【解析】‎ 试题分析:(Ⅰ)分别对和两种情况讨论,进而可得使得等式成立的的取值范围;(Ⅱ)(Ⅰ)先求函数,的最小值,再根据的定义可得的最小值;(Ⅱ)分别对和两种情况讨论的最大值,进而可得在区间上的最大值.‎ 试题解析:(Ⅰ)由于,故 当时,,‎ 当时,.‎ 所以,使得等式成立的的取值范围为.‎ ‎(Ⅱ)(ⅰ)设函数,,‎ 则,,‎ 所以,由的定义知,即 ‎(ⅱ)当时,‎ ‎,‎ 当时,.‎ 所以,.‎ ‎【考点】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分段函数,不等式.‎ ‎【思路点睛】(Ⅰ)根据的取值范围化简,即可得使得等式成立的的取值范围;(Ⅱ)(Ⅰ)先求函数和的最小值,再根据的定义可得;(Ⅱ)根据的取值范围求出的最大值,进而可得.‎ ‎20.对于数列,若满足,则称数列为“0-1数列”.定义变换,将“0-1数列”中原有的每个1都变成0,1,原有的每个0都变成1,0.例如:1,0,1,则设是“0-1数列”,令 ‎3,….‎ ‎(Ⅰ) 若数列:求数列;‎ ‎(Ⅱ) 若数列共有10项,则数列中连续两项相等的数对至少有多少对?请说明理由;‎ ‎(Ⅲ)若为0,1,记数列中连续两项都是0的数对个数为,.求关于的表达式.‎ ‎【答案】(Ⅰ) ;;‎ ‎ (Ⅱ) 10对 ;见详解;‎ ‎(Ⅲ) ‎ ‎【解析】‎ 试题分析:(Ⅰ)由变换的定义“将“数列”中原有的每个1都变成0,1,原有的每个0都变成1,0.”直接可得数列;(Ⅱ)数列中连续两项相等的数对至少有10对,对于任意一个“0-1数列”,中每一个1在中对应连续四项1,0,0,1,在中每一个0在中对应的连续四项为0,1,1,0,因此,共有10项的“0-1数列”中的每一个项在中都会对应一个连续相等的数对; (Ⅲ)设中有个01数对,中的00数对只能由中的数对得到,所以,中的01数对有两个产生途径:①由中的1得到; ②由中00得到,讨论的奇偶可求出所求.‎ 试题解析:解:(Ⅰ)由变换的定义可得 ‎(Ⅱ) 数列中连续两项相等的数对至少有10对 证明:对于任意一个“0-1数列”,中每一个1在中对应连续四项1,0,0,1,在中每一个0在中对应的连续四项为0,1,1,0,‎ 因此,共有10项的“0-1数列”中的每一个项在中都会对应一个连续相等的数对,‎ 所以中至少有10对连续相等的数对.‎ ‎(Ⅲ) 设中有个01数对,‎ 中的00数对只能由中的01数对得到,所以,‎ 中的01数对有两个产生途径:①由中的1得到; ②由中00得到,‎ 由变换的定义及可得中0和1的个数总相等,且共有个,‎ 所以,‎ 所以,‎ 由可得,‎ 所以,‎ 当时,‎ 若为偶数,‎ 上述各式相加可得,‎ 经检验,时,也满足 若为奇数,‎ 上述各式相加可得,‎ 经检验,时,也满足 所以 考点:1.数列与函数的综合;2.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