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古代先民站在陆地与河流交接的河岸,身后是适宜农牧的沃野,面前是碧波荡漾的河流。他们接受了大自然开枝散叶与源远流长的双重恩泽,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既可以固守家园,也可以通过水路远走四方。         人类文明的诞生和发展,无不与河流相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哺育了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尼罗河哺育了埃及文明,印度河、恒河哺育了印度文明,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人类依水建屋,近水耕种,不同地区的水文各具特点,孕育出的文化也千姿百态。《汉书》中说:“河出昆仑,经中国,注勃海……时至而去,则填淤肥美,民耕田之;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素有“水乡泽国”之称。沿河而居的人们,精耕细作、撒网捕鱼、采摘养殖、航运通商,江南水乡也由此而发展成为著名的鱼米之乡、人文荟萃之地。         河流一旦干涸,与河流相伴的文明也可能会随之消失。考古研究表明,曾经的连年干旱摧毁了玛雅人赖以为生的农业,导致玛雅文明最终走向分崩离析。《汉书》中的有关记载显示,毗邻罗布泊的楼兰古国,“民随畜牧,逐水草”。后来因为注入罗布泊的塔里木河、孔雀河改道,楼兰日益缺水,发祥于罗布泊的楼兰文明最终被风沙湮没。         于是,兴水利、除水害成为人类文明继续发展的重要推力。据考古发现,岷江流域是中国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但由于水患频繁,古蜀先民经常被迫在岷江沿线迁移。至秦代,蜀郡太守李冰组织民众利用自然地势,在江心顺流筑堰,将岷江水流分为两股,一股引入灌区,一股流入原始河道。工程浩大的都江堰,不仅奠定了两千年的防洪基础,而且使灌溉面积逐步扩大到约七十万公顷,成都平原自此成为良田万顷的“天府之国”。岷江丰沛的水流量与顺应自然的水利工程完美结合,造福了当地民众,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取材于高心怡等作者的文章)         材料二         河流是地球生态系统的血管,它将陆地、湿地、湖泊、海洋连接在一起,也将诸多生态系统连接在一起。在流动过程中,河流与所接触的土壤以及其他水体进行着复杂的物质交换,溶解在水中的多种矿物质,为各种水生生物输送了必要的营养。水藻、浮游生物以及其他水生动植物在河流中繁殖生长,互为依存,数量与种群处于动态的平衡。一些通往大海的河流,还会定期迎送一些到内陆河流产卵繁殖的海洋生物。         蜿蜒流淌的河流是大地上靓丽的风景。河流中的生命自然流转,各种物质、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可以实现水体自净;季节性的洪水可以进一步荡涤河流中的多余物质,大雨冲刷过的河流也会变得更加清澈妩媚。然而,有些地方将自然河道截弯裁直,用水泥和砖石铺满两岸与河床。这种笔直坚硬的河段看上去仿佛有一种“整齐美”,却会导致河水在短时间内变臭。原因在于,河流经过弯曲的河岸,会加大冲刷力度,增进水体与土壤之间的物质交换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自净。所谓的“整齐美”,实际上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系统和自净能力。         对人类而言,河流能够提供的便利不一而足。诸如饮用、灌溉、捕鱼、养殖、清洁、运输、防御等。人们将河流上游的木材连成木排、竹排,借助河流运到中下游;在河流上筑坝发电,在河床上采沙挖泥。可是正因这些便利,河流两岸的森林最先被砍伐;许多陆生动、植物的原始栖息地因筑坝而被淹没,一些洄游鱼类的繁衍之路被截断;大规模采沙挖泥则破坏了河床和河道,对鱼类产卵及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构成了严重威胁。         (取材于朱永杰等作者的文章)         材料三         农耕文明时期,人类对于河流生态的影响有限。而工业革命后,河流成为原料运输、商贸货运、人员往来的重要航道,河流对人类的意义愈加重要。然而,人类对河流资源的过度利用和开发,使许多昔日秀美的河流变得苍老而憔悴。         1970年前后,航运功能逐渐衰退的新加坡河,污染问题日益凸显。1977年,新加坡政府开展了“十年清河,十年河清”的河流治理工程,包括改造排水系统、重新安顿沿河贫民、清理河床垃圾等。经过十几年治理,河水还清,海洋生物重返新加坡河产卵;经过改造的新加坡河沿线丰富的城市界面与特色片区,成为一张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圣安东尼奥河是美国圣安东尼奥市的母亲河,其流经市中心马蹄形的“大弯曲”河道在雨季经常泛滥。1921年,在遭遇一场严重洪灾后,人们对是否保留“大弯曲”河道产生了激烈争论,最终河道得以保留。1929年,青年建筑师罗伯特·哈格曼提出建设滨水步道,他认为“城市历史文化与河流的自然之美都应当被保留”。1998年,圣安东尼奥市启动河流改善工程,通过保持岸线的自然形态、植被覆盖、加固树根土壤等生态工程方法,有效减少了水流对河岸的侵蚀。2014年,圣安东尼奥沿河建成了全美最大的滨河公园,城市形象得到显著提升。         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是长江入海前汇入的最后一条支流。黄浦江东端的杨浦滨江,沿江曾经密布几十家工厂,此外还有工业码头、远洋鱼货市场,被称为“中国近代工业文明长廊”。本世纪初,由于种种原因,这里的厂房多数废弃,不仅不能发挥生产效用,还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让附近一些居民“临江不见江”。2015年,上海启动滨江改造工程,通过水岸生态系统修复、营造亲水景观、废弃厂房再利用等方法,重建人与河流的亲善关系。2019年9月,改造后的5.5公里岸线向公众开放。市民在沿江步道上或漫步,或健身,或参观沿岸的工业遗址,或凭栏欣赏清流涤岸、水光天色。昔日封闭的工业生产岸线,由此转变为开放共享的城市生活岸线。         (取材于陈泳、邓艳、章明等作者的文章) ‎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河流哺育了人类文明,影响着千姿百态的地域文化。‎ B.人类选择沿河而居,因为这样有利于安排生产生活。‎ C.兴水利除水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了推动作用。‎ D.连年的洪涝灾害,最终造成了玛雅文明的分崩离析。‎ ‎ ‎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作用的一项是(   )‎ A.奠定防洪基础 B.拦截岷江水流 C.造福当地民众 D.扩大灌溉面积 ‎ ‎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河流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河流的季节性洪水可以进一步荡涤河岸上的多余物质。‎ B.河流的流动有利于各种水生生物得到一些必要的营养。‎ C.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体现在生产生活中的诸多方面。‎ D.河流既能给人类带来审美愉悦又具有实际的利用价值。‎ ‎ ‎ ‎(4)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一项是(  )‎ A.海洋生物重返新加坡河表明污染治理已经出现成效。‎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B.工业革命过程中人类对河流的利用程度有显著提高。‎ C.彻底拆除废弃厂房重建了市民与黄浦江的亲善关系。‎ D.在圣安东尼奥河治理过程中注重保持河流的自然美。‎ ‎ ‎ ‎(5)依据以上三则材料,简要概括人类在享受河流恩泽时应当如何善待河流。‎ 二、文言文阅读 ‎ ‎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一日,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容论议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皋、夔、稷、禼、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 “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则皋、夔、稷、禼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 ‎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其属‎⋅‎文动笔如飞          属 :连缀 ②嚣‎⋅‎天下之口                嚣 :阻塞 ③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因:沿袭  ④大抵皆祖‎⋅‎此书              祖 :效法 ⑤庶‎⋅‎同济此道                庶 :希望 ⑥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    肆 :放纵 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苟:苟且 ⑧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但:只是 A.②③ B.①⑦ C.⑥⑧ D.④⑤‎ ‎ ‎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无以副卿此意 恐怕无法符合你的期望 B.何以太宗为哉 哪里比得上太宗的作为呢 C.卷怀而去尔藏身退隐而离开(朝廷)罢了 D.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 这二人确实不是每代都能有的人物啊 ‎ ‎ ‎(3)下列对第二段王安石所上《万言书》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一项是 A.财富不足是治国的最大忧患 B.要学习先王施政的思想要义 C.改革弊端需要循序渐进 D.要举贤任能,储备人才 ‎ ‎ ‎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 ‎ ‎(5)某同学读完《宋史·王安石传》,制作了一张读书卡片,请你根据文章的第二段内容, 把下面的表格空白之处补充完整。 ‎ ‎⚪《宋史·王安石传》读书卡片⚪ ‎ 问题所在 ‎ 根源分析 ‎ 解决办法 ‎ 财力日以困穷   风俗日以衰坏 ‎ ‎  ‎ ‎  ‎ ‎  ‎ ‎  ‎ 搜罗天下人才 ‎ ‎  ‎ 苟且因循 ‎ ‎  ‎ 三、名著阅读 ‎ ‎ ‎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论语·为政篇》) ‎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        ②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篇 》)         ③子曰:“事父母几(委婉)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忧愁)而不怨。”(《论语·里仁篇》) ‎ ‎(1)请概括以上三则材料中孔子认为在“孝道”中的正确态度。‎ ‎ ‎ ‎(2)第③则材料中“不违”,有人解释为“不违背其父母”,有人解释为“不违背其最初的‘几谏’之意”,你认为哪一种解释更合理?请结合材料及孔子的思想简要说明理由。‎ 四、诗歌鉴赏 ‎ ‎ ‎ 阅读下面这组唱和诗,完成各题。         种菜         苏辙         久种春蔬早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         菘葵经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饱食羹。         强有人功趋节令,怅无甘雨困耘耕。         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          次韵子由种菜久旱不生         苏轼         新春阶下笋芽生,厨里霜虀倒旧罂。         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         园无雨润何须叹,身与时违合退耕。         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 ‎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诗题目中“次韵”既点明这首诗是和苏辙诗所作,又指出了押韵特点。‎ B.苏辙诗中没有一个“旱”字,但句句牵动着旱情,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C.苏辙诗沉郁顿挫,格调比肩“诗圣”,苏轼诗闲散冲淡,气韵神似“诗仙”。‎ D.苏辙诗中“乱”写出了汲水的忙乱,苏轼诗中“倒”写出了腌菜食尽的困窘。‎ ‎ ‎ ‎(2)“欲看年华自有处,鬓间秋色两三茎”中用“秋色”喻指年华。下列诗句中的“秋色”有这种含义的一项是 A.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范仲淹《苏幕遮》)‎ B.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杜牧《长安秋望》)‎ C.秋色频于客鬓加,归期犹自叹无涯。(罗公升《发湖州》)‎ D.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张孝祥《西江月》)‎ ‎ ‎ ‎(3)唱和诗中,“和诗”的内容和情感既要与原诗有联系,又要有新的阐发。这一特点在苏轼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两首诗进行分析。‎ 五、情景默写 ‎ ‎ ‎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①孔子特别注意日常言行的细节。弟子“言志”时,子路言谈不够谦逊,孔子因“________,________”而哂笑他。 ②古人特别重视广开言路。齐王听取邹忌的谏言后,朝中呈现出“群臣进谏,________”的局面;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向刘禅提出“________,以光先帝遗德, ”的建议。 ③杜甫在《登高》中发出“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感慨,悲苦中蕴含着不屈的抗争精神。 ④学校组织“一片丹心照汗青”主题书法比赛。请你从古诗文中选取切合此主题的文句进行书写,如“________,________”。 ‎ 六、现代文阅读 ‎ ‎ ‎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小题。         草原八月末         ①朋友们总说,草原上最好的季节是七八月,一望无际的碧草如毡如毯,上面盛开着数不清的五彩缤纷的花,如繁星在天,如落英在水,风过时草浪轻翻,花光闪烁,那景色是何等地迷人。但是不巧,我总赶不上这个季节,今年上草原时,又是八月之末了。在城里办完事,主人说:“怕这时坝上已经转冷,没有多少看头了。”我想总不能枉来一次,还是驱车上了草原。         ②从围场县出发,翻过山,穿过茫茫林海,过一界河,刚才在山下沟谷中所感受的峰回路转和在林海里感觉到的绿浪滔天,一下都被甩到另一个世界上,天地顿时开阔得好像连自己的五脏六腑也不复存在。         ③草色已经转黄了,在阳光下泛着金光。由于地形的变换和车子的移动,那金色的光带在草面上掠来飘去,像水面闪闪的亮波,又像一匹大绸缎上的反光。看着这些,你突然会感到自己身体的四壁已豁然散开,所有的烦恼连同所有的雄心、理想都一下逸散得无影无踪。你已经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         ④车子在缓缓地滑行,除了车轮与草的摩擦声,便什么也听不到了。草一丝不动,因此你也无法联想到风的运动。放眼尽量地望,细细地寻,不见一个人,于是那牛羊群也不像是人世之物了。我努力想用眼睛找出一点声音。牛羊在缓缓地移动,它不时抬起头看我们几眼,或甩一下尾,像是无声电影里的物。仿佛连空气也没有了,周围的世界竟是这样空明。         ⑤这偌大的草原又难得的干净。干净得连杂色都没有。这草本是一色的翠绿,说黄就一色的黄,像是冥冥中有谁在统一发号施今。树是成片的林子,却整齐得像一块刚切割过的蛋糕,摆成或方或长的几何图形。一色桦木,雪白的树干,上面覆着黛绿的树冠。远望一片林子就如黄呢毯上的几块积木,偶有几株单生的树,插在那里,像白袜绿裙的少女,亭亭玉立。蓝天之下干净得就剩下了黄绿、雪白、黛绿这三种层次。         ⑥在这个大浅盘的最低处是一片水,当地叫泡子,其实就是一个小湖。当年康熙帝的舅父曾带兵在此与阴谋勾结沙俄叛国的噶尔丹部决一死战,并为国捐躯。因此这地名就叫将军泡子。水极清,也像凝固了一样,连倒影的云朵也纹丝不动。对岸有石山,鲜红色,说是将士的血凝成。历史的活剧已成隔世渺茫的传说。我遥望对岸的红山,水中的白云,觉得这泡子是一块凝入了历史影子的透明琥珀,或一块凝有三叶虫的化石。往昔岁月的深沉和眼前大自然的纯真使我陶醉。历史只有在静思默想中才能感悟,有谁会在车水马龙的街市发思古之幽情?这空旷、静谧、水草连天、蓝天无垠的草原,教人真想长啸一声念天地之悠悠,想大呼一声魂兮归来。教人灵犀一点想到光阴的飞逝,想到天地人间的久长。         ⑦我们将返回时,主人还在惋惜未能见到草原上千姿百态的花。我说,看花易,看这草原的纯真难。感谢上帝的安排,阴差阳错,我们在花已尽、雪未落、草原这位小姐换装的一刹那见到了她不遮不掩的真美。正如观众在剧场里欣赏舞台上浓妆长袖的美人是一种美,画家在画室里欣赏裸立于窗前晨曦中的模特又是一种美。两种都是艺术美,但后者是一种更纯更深的展示着灵性的美。这种美不可多得也无法搬上舞台,___         ⑧大凡看景只看人为的热闹,是初级;抛开人的热闹看自然之景,是中级;又能抛开浮在自然景上的迷眼繁花而看出个味和理来,如读小说分开故事读里面的美学、哲学,这才是高级。这时自然美的韵律便与你的心律共振,你就可与自然对话交流了。         ⑨___!山水原来也和人一样会一见钟情,如诗一样耐人寻味。我一步三回头地离开那块神秘的草地。将要翻过山口时又停下来伫立良久。明年这时还能再来吗?我的草原。         (取材于梁衡同题散文) ‎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1)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亭亭玉立:高耸直立的样子 B.落英:花 C.蓝天无垠:边界 D.一见钟情:衷心 ‎ ‎ ‎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第③段“被融化在这透明的天地间”一句形象写出了开阔草原给人的神奇感受。‎ B.作者运用了动静结合手法,以细腻的笔触具体描写出眼前草原的开阔、静谧、干净。‎ C.文中写当年康熙皇帝舅父血战叛军,为国捐躯,意在表现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D.文章的结尾,作者把八月末的草原称之为“我的草原”,表达了对草原浓浓的深情。‎ ‎ ‎ ‎(3)文章第①段用了三个“总”字,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这样开头,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 ‎ ‎(4)作者写“将军泡子”的来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 ‎(5)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 ‎ ‎ ‎(6)文章第⑦段画线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美”的体验,请从《红楼梦》《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中任选一例,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对这种“美”的理解。‎ 七、语言表达 ‎ ‎ ‎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全民抗疫期间,中小学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由于在网络上师生问答没有在教室里方便,很多教师选择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将答案发布在网课的“聊天区”。不少同学却将“聊天区”当作“弹幕区”,回答不够严谨,语言风格也过于随意。有一次王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请谈谈你对《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其他角色关系的理解”,有四个同学在聊天区留言:         同学A:老人与大马林鱼战斗到最后时,老人发现大马林鱼不是他的敌人,更是陪伴他的朋友。         同学B:大海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角色。老人与大海是一种相爱相杀的关系,一方面大海是老人生存的依赖,另一方面大海为老人带来种种艰难的挑战。         同学C:鲨鱼跟老人才是真正的冲突关系,当鲨鱼吃掉大马林鱼最后一块肉时,老人对它恨之入骨。         同学 D:“小男孩”是所有村民中唯一能够真正理解老人的人,而其他村民视而不见老人所付出的努力。 ‎ ‎(1)请指出以上四位同学留言中语言表达既准确,又得体的一句是    ‎ ‎ ‎ ‎(2)请将其他三句进行修改。‎ 八、小作文 ‎ ‎ ‎ 微写作。学校图书馆新增的一间电子音像阅览室,即将向全体同学开放。请从管理员角度为这间电子阅览室拟定一则开放启事。 ‎ ‎ ‎ ‎ 微写作。高考前夕,同学们经历了很多高中阶段的“最后一次”:“最后一节复习课”“最后一次值日”“最后一次课间操”“最后一次统练”“最后一节晚自习”……,有的让我们感动不已,有的让我们陷入深思,还有的让我们难以忘怀……请描写其中一个片段,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 ‎ ‎ ‎ 微写作。“名如其人”,作家为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往往也遵循这一原则。通过文学化手法命制的名字,或暗示人物命运,或隐含人物品格性格,或揭示作品主题,大有意趣。请从下列四组名字中,任选一组,谈谈你的理解。要求:符合原著,有理有据。 许云峰与成岗  孙少平与孙少安   阿 Q 与孔乙己   甄士隐与贾雨村 ‎ 九、命题作文 ‎ ‎ ‎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也不完全排斥利,他要求弟子们“见利思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汉代的董仲舒则提出:“正其义不谋其利。”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义与利”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语言得体。 ‎ ‎ ‎ ‎ 请以“透明”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立意自定;有细节,有描写;语言得体。 ‎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届北京市海淀区101中学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信息正知与概括 筛选常整合铝息(实用市)‎ 自水使学类 评价都点特倾射加价值和影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二、文言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文于凸词 文验极译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三、名著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筛选常整合铝息(实用市)‎ 理解内使,概括方纳要刻(文学总)‎ 文言射开较阅读 文都指识 信息正知与概括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四、诗歌鉴赏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咏较虑志诗 文都指识 诗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五、情景默写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名篇较句默绕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六、现代文阅读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散都北读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七、语言表达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见根阐废 表三准疫 成体的硫用 病句正率修改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八、小作文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微写作 ‎【解析】‎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微写作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微写作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九、命题作文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命验立文 材正知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答案】‎ 此题暂无答案 ‎【考点】‎ 命验立文 材正知文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第9页 共12页 ◎ 第10页 共12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