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贵阳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贵州省贵阳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2019年贵州省贵阳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6分)下列生理过程中不会引起细胞膜面积改变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B.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 ‎ C.红细胞吸收钾离子 D.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2.(6分)细胞中存在核酸一蛋白质复合物、糖蛋白质复合物,以及构成离子通道的蛋白质复合物等。科学家运用冷冻电镜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功能。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在细胞膜上,一种离子通道允许不同离子通过 ‎ B.真核细胞的染色体中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 C.癌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与细胞膜上糖一蛋白质复合物等减少有关 ‎ D.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质参与DNA复制,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3.(6分)人体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和ATP ‎ C.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少 ‎ D.快肌纤维无氧呼吸和慢肌纤维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相同 ‎4.(6分)如图是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照片。图中字母表示存在于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其中A和a显示黄色荧光,B和b显示红色荧光。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a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 B.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A与基因B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C.据荧光点分布判断,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 ‎ D.甲、乙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四个荧光点脱氧核苷酸序列相同 ‎5.(6分)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生长素,某科研小组用燕麦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①去掉胚芽鞘尖端→不生长,不弯曲;‎ ‎②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胚芽鞘切面的左侧→弯向右侧生长;‎ ‎③空白琼脂块放在胚芽鞘切面的左侧→不生长,不弯曲。‎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以上三组实验还需要给予单侧光照射 ‎ B.第③组实验证明了琼脂能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 C.造成第①、③组实验结果相同的原理不同 ‎ D.第②组处理会导致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不均 ‎6.(6分)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接近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 B.校园的草地上蒲公英呈随机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 C.通常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更长 ‎ D.不同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相互抑制是常见的表现方式 二、非选择题:‎ ‎7.(10分)如图所示的密闭透明玻璃装置内放有萌发的种子和一绿色盆栽植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封闭通气孔,盆栽植物的光合速率将   (填“加快”或“减慢”),简述理由   。‎ ‎(2)若利用该装置检测该盆栽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需首先封闭通气孔,在盆栽植物侧放CO2缓冲液,一段时间内,在光照条件下,读取传感器数据的   (填“增加”或“减少”)值,即为净光合速率;还需在   ‎ 条件下相同时间内,读取传感器数据的减少值,即为   。‎ ‎8.(9分)研究发现,APC(抗原提呈细胞)表面蛋白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同时与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结合,从而阻止T细胞对癌细胞的免疫清除,PD﹣1抗体能与PD﹣1特异性结合而活化T细胞的功能,使之能高效攻击癌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的作用是   。‎ ‎(2)PD﹣1抗体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抗原结合,能合成并分泌该抗体的细胞是   ;抗原的定义是   。‎ ‎(3)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推测,可以使用PD﹣1抗体作为药物治疗的作用机理是   。‎ ‎9.(9分)在由传统农业转型为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农民除了种地,有的开垦荒地变果林,有的改造洼地成鱼塘,有的发展林下养殖,在林中放养鸡、鸭等,实现了绿色、生态和经济的同步提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乌鳢。在能量流动中,浮游植物的作用是   ;输入鳙鱼的能量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   。‎ ‎(2)果林中自然放养的鸡、鸭等家禽的数量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3)果林中常存在小鼠、蛇两种生物,果林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小鼠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随后蛇的种群数量也会增加,导致小鼠的种群数量下降。从长远角度来看,小鼠和蛇两个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10.(11分)据报道,某种“海水稻”具有耐盐性,其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能节约淡水资源。控制水稻的耐盐性和不耐盐性的基因组成有两种可能,据此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一,水稻的耐盐性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假设二,水稻的耐盐性是由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耐盐性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 假设一 假设二 耐盐 不耐盐 耐盐 不耐盐 基因型类型 A_‎ ‎①‎ ‎②‎ A_bb、aaB_、aabb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提供的假设,推测表中①、②分别表示   、   。‎ ‎(2)若该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以耐盐杂合品种为亲本,至少需要连续进行   次自交,可培育筛选得到耐盐纯合体。‎ ‎(3)若假设二成立,现提供“纯种不耐盐”水稻植株若干作为亲本进行实验验证,其中不能选为实验材料的是   (填基因型)的植株,理由是   。‎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15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制作酸奶和乳酸菌分离、计数和保存的问题:‎ ‎(1)制作酸奶原材料为牛奶,牛奶消毒的常用方法是   ,此消毒方法的优点是   。‎ ‎(2)图中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乳酸菌,“浓缩”含义是   。‎ ‎(3)图中接种方法称为   ,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   (填“需要或“不需要”)对照组,理由是:   。‎ ‎(4)如图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4温度条件下   (“长期”或“短期”)保存菌株。‎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2019年1月,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猴胚胎的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获得了一批节律紊乱的小猴(第一代模型猴)。采集了其中一只睡眠紊乱最明显的成年猴的体细胞,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了五只BMAL1基因敲除的克隆猴(第二代模型猴),简要过程如图所示。这填补了生物节律紊乱研究高等动物模型的空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敲除是指外源DNA与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序列相同或相近的基因发生同源重组,从而代替受体细胞基因组中的相同(相似)的基因序列,整合入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基因敲除过程中,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外源基因应位于   才可表达;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通过对重组DNA上   的表达进行鉴定和选择。‎ ‎(2)该研究离不开ES细胞。ES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   ;其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可以   。‎ ‎(3)第二代模型猴   (填“是”或“不是”)对第一代模型猴中编号为A6的100%复制,原因是:   。‎ ‎(4)通过动物核移植获得新个体,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   (填“高于”或“低于”)胚胎细胞核移植。‎ ‎2019年贵州省贵阳市高考生物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6分)下列生理过程中不会引起细胞膜面积改变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病菌 B.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 ‎ C.红细胞吸收钾离子 D.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考点】2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15:生物膜系统.‎ ‎【分析】1、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 ‎2、膜的融合表现在同一细胞的生物膜以出芽方式形成具膜小泡移到另一膜上,与该膜融合后成为该膜的一部分,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就是以这种结构转化为基础,不断合成和分泌出抗体的过程。另外也表现在不同细胞生物膜的融合,如有性杂交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 ‎【解答】解:A、吞噬细胞吞噬病菌是胞吞,可以引起细胞膜面积改变,A错误;‎ B、神经元释放神经递质是胞吐,可以引起细胞膜面积改变,B错误;‎ C、红细胞吸收钾离子是主动运输,不会引起细胞膜面积改变,C正确;‎ D、细胞的增殖中细胞分裂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可以引起细胞膜面积改变,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膜的流动性,意在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2.(6分)细胞中存在核酸一蛋白质复合物、糖蛋白质复合物,以及构成离子通道的蛋白质复合物等。科学家运用冷冻电镜可以研究生物大分子复合物的功能。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在细胞膜上,一种离子通道允许不同离子通过 ‎ B.真核细胞的染色体中存在DNA蛋白质复合物 ‎ C.癌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与细胞膜上糖一蛋白质复合物等减少有关 ‎ D.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质参与DNA复制,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 ‎【考点】17: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24:细胞膜的功能;5A:癌细胞的主要特征.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5:信息转化法;517:细胞核;518:物质跨膜运输.‎ ‎【分析】1、不同的离子通道只允许相应的离子通过,说明离子通道具有选择性。‎ ‎2、真核细胞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细胞核中有呈极细的丝状物状态的染色质;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其DNA裸露,不和蛋白质结合,没有染色体或染色质结构。‎ ‎【解答】解:A、在细胞膜上,一种离子通道允许一种离子通过,具有特异性,A错误;‎ B、真核细胞中存在染色体,而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 C、癌变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癌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容易扩散和转移,C正确;‎ D、若复合物中的某蛋白参与DNA复制,则该蛋白可能是DNA聚合酶,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染色体的主要成分、癌细胞的特点、DNA的复制,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难度不大。‎ ‎3.(6分)人体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 ‎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和ATP ‎ C.消耗等量的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少 ‎ D.快肌纤维无氧呼吸和慢肌纤维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相同 ‎【考点】3O: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1C: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人体细胞呼吸作用的过程:‎ ‎(1)有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 (线粒体基质)‎ ‎③24[H]+6O212H2O+能量 (线粒体内膜)‎ ‎(2)无氧呼吸的过程:‎ ‎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 (细胞质基质)‎ ‎②C6H12O62乳酸+能量 (细胞质基质)‎ ‎【解答】解:A、剧烈运动使肌细胞缺氧,细胞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A正确;‎ B、由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因此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B正确;‎ C、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所以进行无氧呼吸,消耗等量的葡萄糖,无氧呼吸产生的ATP少,C正确;‎ D、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慢肌纤维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题目所给的文字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4.(6分)如图是通过荧光标记技术显示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的照片。图中字母表示存在于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其中A和a显示黄色荧光,B和b显示红色荧光。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a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 B.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A与基因B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 C.据荧光点分布判断,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 ‎ D.甲、乙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四个荧光点脱氧核苷酸序列相同 ‎【考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7E:基因与DNA的关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23:模式图;521:减数分裂;524:基因.‎ ‎【分析】‎ 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每个染色体上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每个DNA分子含多个基因。甲和乙为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甲和乙均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解答】解:A、A和a位于同源染色体上,A和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A错误;‎ B、自由组合定律是指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图中染色体上的基因A与基因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遗传时不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C、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一般是相同的,所以据荧光点分布判断,甲、乙为一对含姐妹染色单体的同源染色体,C正确;‎ D、甲、乙两条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四个荧光点为一对等位基因的四个荧光点,等位基因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一般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5.(6分)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生长素,某科研小组用燕麦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如下实验:‎ ‎①去掉胚芽鞘尖端→不生长,不弯曲;‎ ‎②接触过尖端的琼脂块放在胚芽鞘切面的左侧→弯向右侧生长;‎ ‎③空白琼脂块放在胚芽鞘切面的左侧→不生长,不弯曲。‎ 下列有关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 A.以上三组实验还需要给予单侧光照射 ‎ B.第③组实验证明了琼脂能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 C.造成第①、③组实验结果相同的原理不同 ‎ D.第②组处理会导致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分布不均 ‎【考点】C3: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31:植物激素调节.‎ ‎【分析】‎ ‎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方向是极性运输,即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尖端能感光,生长素能横向运输,尖端以下不感光,生长素只可纵向向下运输。‎ ‎2、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3、生长素的作用因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根对生长素最敏感,其次是芽,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 ‎【解答】解:A、②③组实验不需要给予单侧光照射,A错误;‎ B、第③组实验证明了琼脂不能促进胚芽鞘的生长,B错误;‎ C、造成第①、③组实验结果相同的原理是相同的,都是没有生长素导致失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C错误;‎ D、第②组处理造成了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的分布不均,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通过实验考查植物激素的调节,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本题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实验能力和理解知识能力。‎ ‎6.(6分)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数量接近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 ‎ B.校园的草地上蒲公英呈随机分布,这体现了群落的空间结构 ‎ C.通常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初生演替所需的时间更长 ‎ D.不同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相互抑制是常见的表现方式 ‎【考点】F1:种群的特征;F5:群落的结构特征;F6:群落的演替.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36:种群和群落.‎ ‎【分析】1、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一种群个体的数量,是种群结构最基本的参数。单位面积或体积内种群个体数量越多,种群密度越高。‎ ‎2、群落演替的概念、特点和标志:‎ 概念:在生物群落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演变现象。‎ 特点:群落的演替长期变化累积的体现,群落的演替是有规律的或有序的。‎ 标志:在物种组成上发生了(质的)变化;或者一定区域内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逐步替代的过程。‎ ‎【解答】解:A、种群数量接近K值时,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使出生率接近死亡率,A正确;‎ B、校园的草地上蒲公英是种群,不能体现群落的空间结构,B错误;‎ C、一般初生演替比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更长,C正确;‎ D、不同种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相互抑制是常见的调节方式,D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变化以及群落演替的知识,难度中等,属于考纲理解层次。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群落结构的变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二、非选择题:‎ ‎7.(10分)如图所示的密闭透明玻璃装置内放有萌发的种子和一绿色盆栽植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封闭通气孔,盆栽植物的光合速率将 减慢 (填“加快”或“减慢”),简述理由 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封闭通气孔后,右侧二氧化碳减少,光合速率减慢 。‎ ‎(2)若利用该装置检测该盆栽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需首先封闭通气孔,在盆栽植物侧放CO2缓冲液,一段时间内,在光照条件下,读取传感器数据的 增加 (填“增加”或“减少”)值,即为净光合速率;还需在 黑暗 条件下相同时间内,读取传感器数据的减少值,即为 呼吸速率 。‎ ‎【考点】3J: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1:图文信息类简答题;51C: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分析】萌发的种子进行细胞呼吸可消耗氧气并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可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解答】解:(1)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通过通气孔可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若封闭通气孔后,右侧装置中会随着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而使二氧化碳减少,二氧化碳减少会使光合速率减慢。‎ ‎(2)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若利用该装置检测该盆栽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需首先封闭通气孔,在盆栽植物侧放CO2‎ 缓冲液,由于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变,在适宜光照条件下,植物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植物释放的氧气会使装置中气体增加,故一段时间内,在光照条件下,读取传感器数据的增加值,即为净光合速率;若要计算实际光合速率,还需在黑暗条件下相同时间内,读取传感器数据的减少值(氧气消耗量),即为该植物的呼吸速率。由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可计算出该条件下植物的实际光合速率。‎ 故答案为:‎ ‎(1)减慢 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封闭通气孔后,右侧二氧化碳减少,光合速率减慢 ‎(2)增加 黑暗 呼吸速率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联系,准确识记相关知识点是具解题的关键。‎ ‎8.(9分)研究发现,APC(抗原提呈细胞)表面蛋白和癌细胞表面的PD﹣L1同时与T细胞表面的PD﹣1(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结合,从而阻止T细胞对癌细胞的免疫清除,PD﹣1抗体能与PD﹣1特异性结合而活化T细胞的功能,使之能高效攻击癌细胞。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的作用是 抗原的处理、呈递,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 ‎(2)PD﹣1抗体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抗原结合,能合成并分泌该抗体的细胞是 浆细胞 ;抗原的定义是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 ‎(3)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推测,可以使用PD﹣1抗体作为药物治疗的作用机理是 PD﹣1抗体能与PD﹣1特异性结合而活化T细胞的功能,使之能高效攻击癌细胞 。‎ ‎【考点】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5:信息转化法;534:免疫调节.‎ ‎【分析】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解答】解:(1)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的作用是抗原的处理、呈递,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2)PD﹣1抗体能与T细胞表面的PD﹣‎ ‎1抗原结合,能合成并分泌该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抗原的定义是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3)根据题干信息推测,因为PD﹣1抗体能与PD﹣1特异性结合而活化T细胞的功能,使之能高效攻击癌细胞,所以可以使用PD﹣1抗体作为药物治疗癌症。‎ 故答案为:‎ ‎(1)抗原的处理、呈递,分泌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 ‎(2)浆细胞 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 ‎(3)PD﹣1抗体能与PD﹣1特异性结合而活化T细胞的功能,使之能高效攻击癌细胞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着重考查了人体免疫调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从题干信息中获取解题的有效信息,识记淋巴细胞的起源与分化的场所,明确抗体的专一性,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9.(9分)在由传统农业转型为生态农业的过程中,农民除了种地,有的开垦荒地变果林,有的改造洼地成鱼塘,有的发展林下养殖,在林中放养鸡、鸭等,实现了绿色、生态和经济的同步提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鱼塘中的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鳙鱼→乌鳢。在能量流动中,浮游植物的作用是 固定太阳能 ;输入鳙鱼的能量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 未被自身呼吸消耗、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利用、未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 ‎(2)果林中自然放养的鸡、鸭等家禽的数量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若放养的家禽过少,不能充分利用果林所提供的能量;若放养的家禽过多,就会造成果林被破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少,使家禽产品的产量下降 。‎ ‎(3)果林中常存在小鼠、蛇两种生物,果林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小鼠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随后蛇的种群数量也会增加,导致小鼠的种群数量下降。从长远角度来看,小鼠和蛇两个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小鼠和蛇的种群数量均保持相对稳定 。‎ ‎【考点】F2:种群的数量变动;G2:生态系统的功能;UB:生态农业工程.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41:正推法;537:生态系统.‎ ‎【分析】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解答】解:(1)在能量流动中,浮游植物的作用是固定太阳能;输入鳙鱼的能量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包括:未被自身呼吸消耗、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利用、未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2)果林中自然放养的鸡、鸭等家禽的数量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原因是若放养的家禽过少,不能充分利用果林所提供的能量;若放养的家禽过多,就会造成果林被破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少,使家禽产品的产量下降。‎ ‎(3)果林中常存在小鼠、蛇两种生物,果林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小鼠的种群数量有所增加,随后蛇的种群数量也会增加,导致小鼠的种群数量下降。从长远角度来看,小鼠和蛇两个种群数量均保持相对稳定。‎ 故答案为:‎ ‎(1)固定太阳能 未被自身呼吸消耗、未被后一个营养级利用、未被分解者利用的能量 ‎(2)若放养的家禽过少,不能充分利用果林所提供的能量;若放养的家禽过多,就会造成果林被破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减少,使家禽产品的产量下降 ‎(3)小鼠和蛇的种群数量均保持相对稳定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过程,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0.(11分)据报道,某种“海水稻”具有耐盐性,其灌溉用水可以使用半咸水,能节约淡水资源。控制水稻的耐盐性和不耐盐性的基因组成有两种可能,据此提出两种假设。‎ 假设一,水稻的耐盐性是由位于一对同源染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 假设二,水稻的耐盐性是由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其耐盐性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表:‎ 假设一 假设二 耐盐 不耐盐 耐盐 不耐盐 基因型类型 A_‎ ‎①‎ ‎②‎ A_bb、aaB_、aabb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提供的假设,推测表中①、②分别表示 aa 、 A_B_ 。‎ ‎(2)若该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以耐盐杂合品种为亲本,至少需要连续进行 两 次自交,可培育筛选得到耐盐纯合体。‎ ‎(3)若假设二成立,现提供“纯种不耐盐”水稻植株若干作为亲本进行实验验证,其中不能选为实验材料的是 aabb (填基因型)的植株,理由是 据表,纯合不耐盐植株的基因型由AAbb、aaBB、aabb三种,其中只有当aaBB和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获得AaBb基因型耐盐植株 。‎ ‎【考点】87: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8:材料分析题;527: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析】据题意和表格分析:假设一:耐盐植株基因型为A_,不耐盐植株基因型为aa;假设二:耐盐植株基因型为A_B_,不耐盐植株基因型为aaB_、A_bb、aabb。‎ ‎【解答】解:(1)据分析可知,表中①、②分别表示aa、A_B_。‎ ‎(2)若该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以耐盐杂合品种为亲本,即Aa,自交一次后代的耐盐植株有AA或Aa,不能筛选AA,将F1的耐盐植株再自交,若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则F1的耐盐植株是纯合子,若后代发生性状分离,则F1的耐盐植株是杂合子,因此至少需要连续进行两次自交,可培育筛选得到耐盐纯合体。‎ ‎(3)若假设二成立,现提供“纯种不耐盐”水稻植株(AAbb、aaBB、aabb)若干作为亲本进行实验验证,其中只有当aaBB和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获得AaBb基因型耐盐植株,因此其中aabb的植株不能选为实验材料。‎ 故答案为:‎ ‎(1)aa A_B_‎ ‎(2)两 ‎(3)aabb 据表,纯合不耐盐植株的基因型由AAbb、aaBB、aabb三种,其中只有当aaBB和AAbb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获得AaBb基因型耐盐植株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11.(15分)请回答下列有关制作酸奶和乳酸菌分离、计数和保存的问题:‎ ‎(1)制作酸奶原材料为牛奶,牛奶消毒的常用方法是 巴氏消毒法 ,此消毒方法的优点是 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且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 ‎(2)图中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乳酸菌,“浓缩”含义是 使菌种在适应的营养环境条件下迅速繁殖,而不适应的微生物受抑制 。‎ ‎(3)图中接种方法称为 平板涂布法 ,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 需要 (填“需要或“不需要”)对照组,理由是: 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 。‎ ‎(4)如图斜面培养基中含有大量营养物,可在4温度条件下 短期 (“长期”或“短期”)保存菌株。‎ ‎【考点】I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1:图文信息类简答题;541: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和应用.‎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乳酸菌的筛选、培养、计数和菌种的保藏。图示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菌种保藏方法是斜面菌种的临时保藏。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1)牛奶等液体食品饮料常用的消毒方法是巴氏消毒法。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且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2)选择培养可以“浓缩”菌种,使菌种在适应的营养环境条件下迅速繁殖,而不适应的微生物受抑制。‎ ‎(3)图示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需要设置空白对照组以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 ‎(4)图示菌种保藏是固体斜面培养的试管种,可以在4℃条件下短期临时保藏。‎ 故答案为:‎ ‎(1)巴氏消毒法 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且牛奶的营养成分不被破坏 ‎(2)使菌种在适应的营养环境条件下迅速繁殖,而不适应的微生物受抑制 ‎(3)平板涂布法 需要 需要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杂菌污染 ‎(4)短期 ‎【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微生物的筛选、分离和菌种的保藏,意在强化学生对微生物的培养的相关知识点理解与应用。‎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2019年1月,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了猴胚胎的生物节律核心基因BMAL1,获得了一批节律紊乱的小猴(第一代模型猴)。采集了其中一只睡眠紊乱最明显的成年猴的体细胞,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了五只BMAL1基因敲除的克隆猴(第二代模型猴),简要过程如图所示。这填补了生物节律紊乱研究高等动物模型的空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敲除是指外源DNA与受体细胞基因组中序列相同或相近的基因发生同源重组,从而代替受体细胞基因组中的相同(相似)的基因序列,整合入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基因敲除过程中,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外源基因应位于 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 才可表达;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通过对重组DNA上 标记基因 的表达进行鉴定和选择。‎ ‎(2)该研究离不开ES细胞。ES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 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其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可以 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 ‎(3)第二代模型猴 不是 (填“是”或“不是”)对第一代模型猴中编号为A6的100%复制,原因是: 第二代模型猴的细胞核DNA来自A6,但其核外DNA(质DNA)来自受体卵母细胞;还有生活环境不完全相同 。‎ ‎(4)通过动物核移植获得新个体,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 高于 (填“高于”或“低于”)胚胎细胞核移植。‎ ‎【考点】Q2: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RD: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S5:胚胎移植;S8:胚胎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111:图文信息类简答题;548:基因工程.‎ ‎【分析】分析图示可知,该过程中应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导入ES细胞)、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和细胞核移植技术。‎ ‎【解答】解:(1)基因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是位于基因首端的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位点,能启动转录过程,终止子可控制转录结束,故基因敲除过程中,构建的基因表达载体,外源基因应位于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才可表达;标记基因常用来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故外源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可通过对重组DNA上标记基因的表达进行鉴定和选择。(2)ES细胞是从早期胚胎或原始性腺中分离出来的一类细胞,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即可以分化为成年动物体内任何一种组织细胞。另外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在饲养层细胞上或在添加抑制因子的培养液中可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3)第二代模型猴的细胞核DNA来自A6,但其核外DNA(质DNA)来自受体卵母细胞,还有它们的生活环境不完全相同,所以第二代模型猴并不是对第一代模型猴中编号为A6的100%复制。‎ ‎(4)由于动物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恢复其全能性相对容易,而动物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因此,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也就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 故答案为:‎ ‎(1)启动子与终止子之间 标记基因 ‎(2)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 增殖而不发生分化 ‎(3)不是 第二代模型猴的细胞核DNA来自A6,但其核外DNA(质DNA)来自受体卵母细胞;还有生活环境不完全相同 ‎(4)高于 ‎【点评】对于标记基因的作用、胚胎干细胞的特点以及细胞核移植过程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是解题关键。‎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4/17 10:59:39;用户:qgjyuser10471;邮箱:qgjyuser10471.21957750;学号:2198547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