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测试题30
第三章 动物稳态维持的生理基础 第一、二节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反射活动的基本原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脑和脊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脑外包有骨骼,脊髓外无骨骼 B.脑和脊髓都与反射有关 C.反射仅与脊髓有关 D.神经元细胞体都位于脑和脊髓表面 解析:脑与脊髓外侧都包有骨骼,是反射的中枢。在脊髓中,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内部,而不是在表面。 答案:B ▲ 某人不小心从高处摔下,到医院检查,下列与确定此人神经中枢受损无关的检查是( ) A.针刺双脚观察是否有反应 B.检查血细胞的数量是否有变化 C.检查膝跳反射是否正常 D.要求此人复述医生的一段话 解析:考查神经调节的有关知识。A项中针刺双脚观察有无反应,检查的是此人的躯体感觉中枢;C项通过膝跳反射是否正常可以判断此人脊髓的腰骶部是否损伤;D项通过复述医生的一段话,可以判断此人的语言中枢是否正常。而B项,血细胞数量的变化则与神经中枢是否受损无关。 答案:B 2.下图表示的是某反射活动的示意图。其中 分别表示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与抑制。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效应器有两个,感受器和效应器不能存在于同一个组织上 B.图示中的兴奋传导时,伸肌兴奋,而屈肌受到抑制 C.上一个神经元的兴奋可以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突触间的传递的方向有所不同 解析:由题图可知,效应器和感受器都可以存在于伸肌上,故A错误。 答案:A 3. 神经冲动在神经中枢内的可能传导途径是( ) A.树突→突触→神经元细胞体→轴突 B.轴突→神经元细胞体→树突→突触 C.树突→神经元细胞体→轴突→突触 D.树突→突触→轴突→神经元细胞体 解析: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上课双向传导,但在突触结构中单向传递,所以树突→突触不对。 答案:C 4.(2009·兴化模拟)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 制性递质 C. 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是正电位→负电位 D.若ab=bd,如果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解析:B受刺激,C兴奋,而A、B同时受刺激,C则不兴奋,说明A、B受刺激使C的作用结果相反。c点受刺激,因突触的传递特点——单向传递,所以d点能兴奋,a、b点均不会兴奋,所以指针只偏转1次。 答案:D 5.(2009·湖南名校联考)神经递质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直接或间接调节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造成离子通透性的改变,进而改变细胞膜电位。假如某一神经递质会使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开启,使氯离子大量进入细胞内,由此会( ) A.使细胞膜外电位变负,膜内电位变正 B.使膜电位差维持不变 C.使细胞膜外电位变正,膜内电位变负 D.抑制细胞的兴奋 解析:兴奋时膜电位是外负内正,Cl-大量进入细胞内改变了原来的膜电位差,导致细胞兴奋的抑制。 答案:D 6.(2009·广州模拟)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最可能是( ) 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沉默突触”说明兴奋传递有障碍,②④是有可能的,但①中的细胞核可能存在于突触小体所属的神经元的胞体中,突触小体中有无细胞核不能确定;③中有无受体对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无影响。 答案:D 7.下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不需要能量 B.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C. 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解析:a代表突触小体,③代表突触小泡,④、⑤、⑥ 分别代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神经元受到刺激后兴奋只能由轴突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这是因为树突和细胞体内没有突触小体,不能释放神经递质,所以兴奋不能由树突或细胞体传到其他细胞。神经递质有两种: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受到抑制,难以兴奋。 答案:B 8. 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 解析: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中钾离子外流,出现膜外正电荷较多,膜内负电荷较多(即外正内负),从而在膜的内外形成电位差,产生静息电位。钾离子的外流与Na+—离子转运载体无关,故A项正确。 答案:A 9.(2009·上海浦东区)当条件反射建立之后,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可引起同样的反应,这说明( ) A.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结构基础相同 B.非条件反射的反射弧是可以发生改变的 C.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性质是相同的 D.无关刺激已经转化为非条件刺激的信号 命题意图:考查条件反射建立的机制及相关概念。 解析: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的,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在大脑皮层上建立了一个新的联系,这样,“无关刺激”就转化成为“条件刺激”,通过这个联系,条件刺激就可以引起条件反射。例如,每次给狗喂食物,狗就流唾液,这是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现在每次喂食物之前给一次铃声,这样多次结合之后,只给铃声狗就流唾液,这就是条件反射。这是因为无关刺激(铃声)已经转化成了非条件刺激的信号,即成了条件刺激。这时只给铃声与喂食物效果相同,即条件刺激(铃声)与非条件刺激(食物)可引起同样的反应。 答案:D 10.(2010·山东日照质检)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的表面放置两个相距2~3厘米的电极a和b,在图中的刺激点给予较强的电刺激(如图所示)。依据观测到的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所绘出的曲线是( ) 解析:电刺激传到a时,a点变为负电位,然后恢复原来的正电位。电刺激传到b时,b点变成负电位,然后恢复原来的正电位。 答案:C 11.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图),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两处分别为感应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 Ach浓度(mmol·L-1) ③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④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0.1 5.00 5.56 0.2 5.00 5.48 0.3 5.00 5.31 0.4 5.00 5.24 A. 图中的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解析: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的;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无明显影响,但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促进作用;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答案:B ▲ 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个反射弧由A、B、C、D、E组成 B.若从结构①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③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 C.若从结构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①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 D.结构②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解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A、传入神经B、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E五部分。若从结构①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③处,效应器也能产生反应;但是若从结构③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结构①处,效应器不产生反应。 答案:B ▲ 如图为一些细胞间的联系,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的膜外的电流计的两个微型电极,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图表示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兴奋的传导途径是 细胞E→细胞D→细胞C→细胞B→细胞A B.给皮肤细胞A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就一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该图中共有四个突触,神经细胞D和神经细胞C之间的信息交流需要消耗ATP D.相同体积的细胞D和细胞E,后者的细胞膜面积和高尔基体的量通常小于前者 解析:本题测试的知识点是“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体现了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内容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明确反射弧的结构、神经细胞的特点,其次必须理解兴奋的产生、生物膜电位变化等特征。该图表示的是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兴奋的传导途径应是细胞A→细胞B→细胞C→细胞D→细胞E;刺激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细胞才能产生兴奋;该图中共有两个突触,分别在细胞B与细胞C之间、细胞C与细胞D之间;从图中可以看出,细胞D是神经细胞,其具有许多的突起,能分泌神经递质,细胞E是肌肉细胞,其不具突起,也不具备分泌神经递质的功能,故相同体积的细胞D和细胞E,神经细胞D的细胞膜面积和高尔基体的量通常大于肌肉细胞E。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2.下图所示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 (1)突触是由图中的______________构成的,①中的物质称为______,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膜上的______有关。 (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的特点,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递质的作用。 (3)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需要相当的时间(约0.5~1毫秒)。 答案 (1)②③④ 递质 糖蛋白(或蛋白质) (2)扩大了突触后膜的面积 (3)递质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13. 下图甲表示人体脊髓反射弧模式图。乙表示人体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甲图中,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 ]________,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图中的C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___;兴奋不能从C传到A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若刺激A点,电流计B将偏转________次;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发现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静息状态,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__________。 (4)甲图中,提供电刺激设备、电位测量仪等必要的实验用具,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单向传递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甲图是一典型的人体脊髓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从图中可看出,①为感受器,②为传入神经,③为神经中枢,④为传出神经,⑤ 为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乙图中C为突触部分的突触后膜——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神经冲动只能由前一个神经元传递到后一个神经元,而不能逆向传递,即:单向传递。在乙图中若刺激A点,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所以指针要偏转两次。若抑制该细胞的呼吸作用(细胞中ATP量不足),则神经纤维在一次兴奋后,其细胞膜不能再恢复到内负外正的状态,说明离开了ATP,带电离子就不能通过细胞膜,所以,带电离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要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进行单向传递,也就是说只能由前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后一个神经元,而不能由后一个神经元传递给前一个神经元,所以,先用电刺激②(或②上一点),测量④上有无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④(或④上一点),测量②上有无电位变化就可以了。 答案:(1)⑤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2)树突膜或胞体膜 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3)2 主动运输 (4)先电刺激②(或②上一点),测量④上有无电位变化;再电刺激④(或④上一点),测量②上有无电位变化 14.(黄冈质检)如图所示,分别将灵敏电流计按图连接(甲图为神经纤维,乙图含有突触结构,甲、乙图中ab长度相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静息时,神经纤维膜内外的电位状况是________,在这一电位状况时膜外________浓度高于膜内,膜内________浓度高于膜外。 (2)甲图灵敏电流计现在测不到神经纤维膜的静息电位,要怎样改进才能测到静息电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甲图所示,当a处受到刺激时,电流计将怎样偏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同时在甲、乙图中a处给予一个刺激,观察指针摆动,指针反应时间落后的是________图,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图是神经纤维上某点静息时的电位,画出它受刺激以后的电位变化。 答案:(1)外正内负 Na+ K+ (2)把灵敏电流计的一个电极插入膜内 (3)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4)乙 甲的冲动只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乙的冲动经过了突触间的化学信号转换(突触延搁作用) (5)如图 15.(2009·潍坊模拟)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尽快消失。许多有机磷杀虫剂是专门抑制昆虫的乙酰胆碱酯酶。在有机磷杀虫剂的作用下,昆虫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不能很快消失,神经细胞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至死亡。有机磷杀虫剂对人体也可能有毒。请你设计一个动物实验,探究有机磷杀虫剂对动物神经传导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1)实验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设及预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用品:剥制好的两个相同的青蛙神经—肌肉标本、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4)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编号1、2,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将青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对实验假设要通过课本知识和题干提供的信息确定,对实验步骤的设计要注意对照实验,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应有两种结果,如果是验证性实验,结果则只有一个。 答案:(1)探究有机磷杀虫剂对动物神经传导的影响 (2)如果有机磷杀虫剂对动物神经传导有影响,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后,神经—肌肉标本表现为震颤不已;如果有机磷杀虫剂对动物神经传导没有影响,使用有机磷杀虫剂后,神经—肌肉标本表现收缩正常 (4)第二步:用电刺激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纤维,肌肉组织兴奋收缩,并及时舒张 第三步:在1号培养皿中滴加一定量的有机磷杀虫剂,2号培养皿加等量的生理盐水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同时给两个神经—肌肉标本施加适当的电刺激 第五步:观察标本的收缩情况 (5)如果1号标本震颤不已,2号标本正常收缩,则说明有机磷杀虫剂对动物神经传导有影响;如果1、2号标本都收缩正常,则说明该杀虫剂对动物标本没有产生影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