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三明市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

三明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月考1‎ 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l∶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B. “测交试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C. “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 “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不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内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验证时的演绎推理内容,故A正确。“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故B正确。“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个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故C正确。“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演绎法”的内容中的得出结论,故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2.将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体比例为( )‎ A. 1/8 B. 7/8 C. 7/16 D. 9/16‎ ‎【答案】B ‎【解析】‎ ‎【分析】‎ 杂合体逐代自交,纯合子的比例越来越高,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低。自交n代后,杂合子=1/2n,纯合子=1-1/2n。‎ ‎【详解】自交n代后,杂合子=1/2n,纯合子=1-1/2n,纯合子=1-1/23=7/8,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其应用等相关知识,区分自交和自由交配。‎ ‎3.西葫芦的皮色遗传中,已知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为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两对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现有基因型为WwYy的个体自交,其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是(  )‎ A. 4种,9:3:3:1 B. 2种,13:3 C. 3种,12:3:1 D. 3种,10:3:3‎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计算出正常情况下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即W-Y-:W-yy:wwY-:wwyy=9:3:3:1,再将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为白色的条件代入,得到具体条件下的表现型种类。‎ ‎【详解】黄皮基因(Y)对绿皮基因(y)显性,但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即为白色。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WwYy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用基因型表示为W_Y_(白色):W_yy(白色):wwY_(黄色):wwyy(绿色)=9:3:3:1,因此后代有3种表现型,比例为12:3:1。‎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在另一白色显性基因(W)存在时,则基因Y和y都不能表达”准确推断子代的表现型种类。‎ ‎4. 决定小鼠毛色为黑(B)褐(b)色、有(s)/无(S)白斑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Ss的小鼠间相互交配,后代中出现黑色有白斑小鼠的比例是( )‎ A. 1/16 B. 3/16 C. 7/16 D. 9/16‎ ‎【答案】B ‎【解析】‎ ‎【详解】两对性状分开计算,均为杂合子自交,所以黑色表现型为3/4,有白斑的表现型概率为1/4,所以同时出现的概率为3/16。故选B。‎ ‎5.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 A. 5:1、5:1 B. 8:1、8:1 C. 6:1、9:1 D. 5:1、8:1‎ ‎【答案】D ‎【解析】‎ ‎【分析】‎ 豆是严格自花传粉,且是闭花授粉植物,自然条件下豌豆的自由交配是自交;玉米是异花传粉植物,因此在自然条件下的自由交配,可能是自交,也可能是杂交。‎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豌豆种子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已知豌豆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2,即AA占1/3,Aa占2/3,则其自由交配(自交)后代中aa占2/3×1/4=1/6,则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5:1;玉米可以进行自交或杂交,已知玉米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Aa=1:2,则其产生的雌性配子都是A占2/3,a占1/3,因此其自由交配后代中aa占1/3×1/3=1/9,因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8:1,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的自由交配的实质,并能够利用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进而计算玉米的后代中aa的概率。‎ ‎6.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白化病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 1个,位于一个染色单体中 B. 4个,位于四上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C. 2个,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D. 2个,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这对夫妇的基因型都是Aa,为杂合体。‎ ‎【详解】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该夫妇是白化病基因的携带者。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在减数分裂间期经过复制,所以白化病基因有2个,分布在分别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中。 故选:C。‎ ‎7. 如图所示人体内的细胞在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正确的是( )‎ A.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cd 时期的细胞都含有23 对同源染色体 B. 该图若为减数分裂,则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都发生在cd 段某时期 C.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赤道板和纺锤体都出现在bc 时期 D. 该图若为有丝分裂,则ef 时期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B ‎【解析】‎ 根据纵坐标的含义,b→c表示DNA复制,d→e表示着丝点分裂。若该图为减数分裂,cd可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至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而减数第二次分裂已无同源染色体,因此A错误,B正确;若该图为有丝分裂,cd可表示分裂前期至中期,d→f为后期和末期,因此在ef 时期含四个染色体组,D错误,而赤道板是无形的结构,不出在分裂过程中出现,C错误。‎ ‎8.下面A图表示动物精巢内所看到的体细胞分裂及其精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量的变化图,B图表示在上述两种细胞分裂过程的各个时期染色体变化模式图。B图所示与A图所示不对应的是( )‎ A. a-② B. b-③ C. c-② D. d-④‎ ‎【答案】D ‎【解析】‎ A图中每组的直方的数量关系可判断出从左到右依次表示:染色体、染色单体、DNA的数量变化。a代表有丝分裂中期,对应②,A错误;b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对应③,B正确;c代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②,C错误;d图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染色体和DNA都是4条,无染色单体,对应A图的①,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名师点睛】根据染色体形态的辨别细胞分裂方式和时期方法:“三看法”‎ ‎9.基因型为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等位基因A、a位于2号染色体。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2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②2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③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④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减数分裂的有关内容。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详解】‎ 如果性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未分离,会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和一个含有两个性染色体 次级性母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就会产生两个不含性染色体的配子和两个有两条性染色体的配子;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单体没分开,也可以产生没有性染色体的配子,故③正确④错误;2号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正常分裂,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姐妹单体没分开,产生AA型配子。故①正确②错误;答案选A。‎ ‎10.下列四个遗传图示中肯定和血友病传递方式不一样的是:‎ A. B. ‎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是:①交叉遗传;②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患;③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详解】A. 该遗传系谱中双亲正常,生有患病的儿子,该遗传病是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可能位于常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A错误; ‎ B. 父亲患病,后代都正常,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B错误;‎ C. 母亲患病,子代都正常,该病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因为伴X隐性遗传病中母病子必病,C正确; ‎ D. 父亲患病,女儿中有正常也有患病,所以该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D错误。‎ ‎11.一位只患白化病的人(a)的父亲为正常,母亲只患色盲(b),则这白化病人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次级性母细胞后期中可能的基因型是(  )‎ A. aXB或aY B. aXB或aXb C. aaXBXB或aaYY D. aaXBXB或aaXbXb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题意分析可知:由于父亲正常,母亲只患色盲,所以只患白化病的人一定为女性,且基因型为aaXBXb,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基因加倍,后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详解】根据该白化病患者的基因型为aaXBXb可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即X与X染色体分离。由于在间期DNA分子复制,基因已加倍,且在正常情况下,所以该白化病患者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XBXB或aaXbXb。故选D。‎ ‎12.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S35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A. ①②④③ B. ④②①③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注入DNA,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的特征,采用同位素标记法和离心法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最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详解】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所以该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②①④③。‎ 故选C。‎ ‎【点睛】本题知识点单一,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合理的解释等,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13.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但并未证实其化学本质 B.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C.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 D. 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孟德尔并没有证实遗传因子的本质;‎ ‎2、噬菌体侵染细胞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可见,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其DNA和蛋白质已经彻底分开。‎ ‎【详解】A、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但并未证实其化学本质,A正确;‎ 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DNA和蛋白质彻底分开,因此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B正确;‎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但未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其所作的假说;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 ‎14.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含b个胸腺嘧啶,则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游离的嘌呤碱基数为(  )‎ A. 4b B. 4(a/2 -b) C. 3.5a D. 2a ‎【答案】D ‎【解析】‎ ‎【分析】‎ DNA分子是由2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的规则的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形成碱基对,碱基之间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详解】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嘧啶碱基数,某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则一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数为1/2a,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产生了4个DNA,则该DNA分子第3‎ 次复制时需要游离的嘌呤碱基数为1/2a×4=2a。‎ 故选D。‎ ‎【点睛】DNA的半保留复制,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共需要的碱基数=(2n-1)× 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数,第n次复制需要的碱基数=(2n-1)× 每个DNA分子中的碱基数。‎ ‎15.如图为真核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共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碱基A占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基因能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合成相应的蛋白质 B. 该基因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A+G):(T+C)=3:1 ,则另一条链上(A+G)与(T+C)之比是1:3‎ C. DNA复制时DNA聚合酶催化①的形成,解旋酶催化②的形成 D. 该基因复制2次,则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2400个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为细胞内某基因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磷酸二酯键,②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位点,该基因由1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A占全部碱基的2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T=A=20%,C=G=50%-20%=30%,则该基因中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1000×2×20%=400个,而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600个。‎ ‎【详解】A、真核细胞中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不在细胞核内,A错误;‎ B、DNA分子中两条单链上的(A+G):(T+C)=3:1的比值互为倒数,一条链的比值是3:1,则另一条链上的该比值为1:3,B正确;‎ C、①是磷酸二酯键,②是氢键,DNA聚合酶催化作用是催化特定部位的磷酸二酯键形成,解旋酶催化氢键断裂,C错误;‎ D、由题意知,A占20%,则G占30%,1个DNA分子中的G是1000×2×30%=600,该DNA分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是600×3=1800个,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结合基因结构示意图,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准确判断图中数字的含义;掌握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能运用其延伸规律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DNA半保留复制特点,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16. 假设有一段mRNA上有60个碱基,其中A有15个,G有25个,那么转录该mRNA的DNA分子区段中,“C+T”的个数以及该mRNA翻译成的蛋白质所需氨基酸的个数分别是(不考虑终止密码子)‎ A. 60、20 B. 80、40 C. 40、20 D. 40、30‎ ‎【答案】A ‎【解析】‎ 所有双链DNA中T+G占碱基总数的比例都是T+G=50%,因为双链DNA中T=A,G=C,所以2等式左右相加得:G+A=C+T=50%,又因为DNA双链,RNA单链,所以DNA碱基总数是120,所以C+T=50%×120=60个,mRNA上3个碱基编码1个氨基酸,所以氨基酸=60÷3=20个。故选A。‎ ‎【考点定位】考查DNA的分子结构和基因表达过程。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名师点睛】理解DNA复制和表达过程中的碱基配对关系,同时也要理解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17.基因、遗传信息和密码子分别是指(  )‎ ‎①信使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③D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④转运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 ‎⑤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⑥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A. ⑤①③ B. ⑥②⑤ C. ⑤①② D. ⑥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对遗传信息、密码子、基因三个相近概念的考查.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密码子是mRNA上能编码一个氨基酸的三个连续相邻的碱基。‎ ‎【详解】①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是信使RNA上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①错误;②遗传信息是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②正确;③密码子位于mRNA上,不是D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③错误;④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转运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是反密码子,④错误;⑤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⑤正确;⑥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⑥正确;故选B。‎ ‎【点睛】对于几个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解析时要与DNA、基因、与遗传信息的关系,转录、翻译过程联系起来系统分析、归纳,采用比较的方法,深刻领会相关概念。‎ 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反密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 ‎18.下列关于DNA复制、转录与翻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一个双链含15N的DNA分子在含14N的环境中复制n次,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占2/2n B. 活细胞需要不断合成蛋白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应存在有活性的RNA聚合酶 C. 翻译时,一条mRNA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 D. 某基因替换了几个碱基对后,其遗传信息一定改变,其表达的蛋白质一定改变 ‎【答案】D ‎【解析】‎ ‎【分析】‎ 已知DNA的复制次数,求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或所占的比例:一个双链DNA分子,复制n次,形成的子代DNA分子数为2n个。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不管亲代DNA分子复制几次,子代DNA分子中含有亲代DNA单链的DNA分子数都只有两个,占子代DNA总数的2/2n。‎ ‎【详解】A、含15N的DNA双链在14N环境中复制n次,根据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子代DNA分子中含15N的占 2/2n,A正确;‎ B、转录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并在细胞核中进行,因此细胞核内有RNA聚合酶,B正确;‎ C、翻译时,一个mRNA分子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C正确;‎ D、某基因中替换了几个碱基对,即发生了基因突变,该基因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但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其表达的蛋白质不一定改变,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相关知识,理解多聚核糖体的形成过程及意义和密码子的简并性的意义。‎ ‎19.下列对甲、乙、丙三个与DNA分子有关的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 ‎ A. 甲图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1/8,解旋酶作用于③部位 B. 甲图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将导致基因突变,乙图表示逆转录,图中显示有5种核苷酸 C. 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甲图中A+C比例能表现DNA分子的特异性 D. 丙图所示过程可发生在细菌中,小麦根尖细胞中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甲图为DNA分子片段结构示意图,其中①为磷酸二酯键,是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的作用位点;②为碱基对,其缺失、替换或增添都会导致基因突变;③为氢键,是解旋酶的作用位点;乙图表示转录过程;丙图表示转录和翻译过程,其中①为DNA非模板链;②为转录的模板链;③为mRNA;④为核糖体;⑤为多肽链。‎ ‎【详解】A、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根据DNA复制的半保留特点进行计算,则子代中含15N的DNA单链占全部单链的比例为(22×2-1)÷(22×2)=7/8,解旋酶作用于③处的氢键,A错误;‎ B、甲图②处的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乙图表示转录过程,DNA的一条链上含有4‎ 种脱氧核苷酸,RNA上含有4种核糖核苷酸,共有8种核苷酸,B错误;‎ C、任何一个双链DNA分子中,(A+C)/(T+G)比例均为1,所以不能表现DNA分子的特异性,C错误;‎ D、丙图中转录和翻译在同一时空进行,说明该生物为原核生物,其中③为mRNA,是转录形成的,该过程可发生在拟核中;由于小麦根细胞没有叶绿体,所以小麦根细胞中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有细胞核和线粒体,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条件、场所等基础知识,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或物质的名称,需要注意的是丙图,要求考生明确原核生物细胞中,转录和翻译发生在同一时空。‎ ‎20. 下图示A、B两种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则其基因型可依次表示为 A. DdEeGG;DDEeGgHHMmNN B. DdEEGg;DddEEEgggHHh C. DddEEe;DdddeeeeHHHh D. DDdEee;DdEEGgHhMmNn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片可知,A种生物含有两种染色体,属于三倍体,AB项错误,B种生物含有三种染色体,属于四倍体,D项错误。‎ 考点:考查生物体染色体组成以及倍数。‎ ‎21. 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细菌产生的可遗传变异有(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变异 ‎④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⑤染色单体互换 A. ①②③ B. 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细菌为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也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能是基因突变,因此②③④⑤不属于细胞能产生的变异来源,C选项正确。‎ ‎22.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 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 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 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重组指的是控制生物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详解】基因重组是指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A正确;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C正确;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此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D正确。‎ ‎23. 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 B. 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 C.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D. 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答案】B ‎【解析】‎ ‎【详解】‎ 据题意可知,该植株基因突变之后当代性状就改变了,由此推出该基因突变属于显性突变,该植株为杂合子,A错误;该植株为杂合子自交后产生的后代中有1/4的变异纯合子,B正确;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是两种不同的变异,其中基因突变不可以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也不可以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来判断基因突变的位置,C错误;D项中仅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而没有诱导染色体加倍,故得到的仅仅是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D错误。‎ ‎24.如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程①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 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C. 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1/4‎ D. 通过过程②得到的植株B一定是四倍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读题干和题图可知,该过程是单倍体育种过程,所以①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A,基因型为AB、Ab、aB、ab四种;②过程使用秋水仙素是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的机理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到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后就不会向细胞两极移动,获得植株B。‎ ‎【详解】A、由一个细胞最终培养成完整个体,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依据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 B、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单倍体高度不育,不产生种子,所以该药物只能作用于幼苗,B错误;‎ C、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0,因为没有经秋水仙素处理,染色体没有加倍,C错误;‎ D、通过过程②得到的植株B一定是二倍体,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单倍体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注意单倍体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5.已知水稻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有芒(B)对无芒(b)为显性。现有抗病有芒和感病无芒两个品种,要想选育出抗病无芒的新品种,最快的育种方法为( )‎ A. 杂交育种 B. 多倍体育种 C. 诱变育种 D. 单倍体育种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诱变育种 单倍体育种 多倍体育种 方法 杂交→自交→选优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详解】本题考查育种的几种方法,亲本基因型为RRBB和rrbb,欲培育的新品种基因型为RRbb,杂交育种能集两个亲本的不同优良性状于一身,生产中一般选用此方法育种,但题干中要求最快育出品种,则四种方法中最快的是单倍体育种,明显缩短育种时间。‎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育种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和多倍体育种等方式的原理识记并理解。‎ ‎26. 无子西瓜的培育、高产青霉素菌株的产生、杂交育种所依据的原理分别是(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分离 ③基因重组 ④染色体变异 A. ③②① B. ④①② C. ①③④ D. ④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获得无子西瓜的育种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④染色体变异;青霉素高产菌株的育种方法是诱变育种,原理是①基因突变;杂交育种的原理是③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点睛】知识拓展: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 杂交育种 ‎ 诱变育种 ‎ 单倍体育种 ‎ 多倍体育种 ‎ 方法 ‎ 杂交→自交→选优 ‎ 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 ‎ 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 原理 ‎ 基因重组 ‎ 基因突变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 ‎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 ‎27. 科研工作者将基因型为Bb的某植物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成为四倍体;再将该四倍体产生的配子进行离体培养成幼苗后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染色体加倍。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正确的判断组合是 ( )‎ ‎①最终获得的后代有2种表现型和3种基因型 ‎②上述育种方式包含了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 ‎③最终获得的后代都是纯合子 ‎④第二次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是可育的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1、单倍体育种是植物育种手段之一.即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如花药离体培养等)诱导产生单倍体植株,再通过某种手段使染色体组加倍(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从而使植物恢复正常染色体数.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后代都是纯合子.‎ ‎2、多倍体育种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数目加倍.‎ Bb培养后秋水仙素处理使之染色体加倍获得BBbb个体,该个体产生的配子有1BB、1bb、4Bb三种类型的单倍体,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是1BBBB、1bbbb、4BBbb(杂合)个体.‎ 解:①最终获得的后代基因型为1BBBB、bbbb、BBbb,所以有2种表现型和3种基因型,①正确;‎ ‎②上述育种方式包含了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②正确;‎ ‎③最终获得的后代有BBBB、bbbb、BBbb,其中BBbb个体是杂合子,③错误;‎ ‎④第一次、第二次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植株都是可育的,④正确.‎ 所以①②④正确.‎ 故选:B.‎ 考点:生物变异的应用.‎ ‎28.下列关于“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用洋葱鳞片叶做材料而不能用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替代 B. 染色常用的染液为0.01 g/mL的龙胆紫溶液,也可用醋酸洋红替代 C. 最好选用分裂中期的图像进行观察,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 D. 低温处理与观察不能同时进行 ‎【答案】A ‎【解析】‎ ‎【分析】‎ ‎1、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的原理:低温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子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2、该实验的步骤为选材→固定→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该实验采用的试剂有卡诺氏液(固定)、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染色),体积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解离)。‎ ‎【详解】A、实验中所用材料应为进行细胞分裂的材料,而洋葱鳞片叶是高度分化的细胞,已不再分裂,A错误;‎ B、染色常用的染液为0.01g/mL的龙胆紫溶液,也可用醋酸洋红替代,B正确;‎ C、最好选用分裂中期的图象进行观察,此时染色体形态最清晰,C正确;‎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先低温处理再制作装片观察,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及解释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主要积累。‎ ‎29.范科尼贫血是一种罕见的儿科疾病,科学家已经找到了与范科尼贫血相关的13个基因,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时就会引发该病。下列关于该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析异常基因的碱基种类可以确定变异的类型 B. 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计算 C. 该遗传病一定会传给子代个体 D. 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引起该遗传病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突变指的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范科尼贫血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与之有关的基因有13种。‎ ‎【详解】A、不同的基因或DNA分子中碱基的种类相同,因此分析异常基因的碱基种类不能确定变异的类型,A错误;‎ B、调查该病的发病率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计算,且调查的人数要足够的大,B正确;‎ C、范科尼贫血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罕见的儿科疾病,属于隐性遗传病,不一定会传给子代个体,C错误;‎ D、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结构的改变,但是不会导致该基因的缺失,D错误。‎ 故选B。‎ ‎30.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先天性心脏病都是遗传病 B. 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个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 C. 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46 条染色体中的一半, 即23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 D. 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有的是遗传病,有的不是遗传病,A错;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致病基因引起的遗传病,B错;人类基因组测序是测定人的单倍体基因组的染色体碱基序列, 即22条常染色体+X、Y两条性染色体的碱基序列,C错;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人类遗传病,D正确。故本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人类遗传病知识的要点的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 ‎31.某植物的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是花色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其产生机制如下图甲所示。为探究该种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杂交实验: ‎ ‎(1)图甲说明基因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根据图甲,分析黄色花基因型是____________;纯合白色花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3)图乙中F2白花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白花,这样的个体在F2代白花植株中的比例为___________;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答案】 (1). 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 (2). AAbb、Aabb (3). aaBB、aabb、AABB (4). 7/13 (5). AaBb、AAB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 图甲为基因A与B的作用机制,其中基因A能控制某种酶的合成,这种酶能促进白色素合成黄色素,但基因B抑制基因A的作用,因此黄色报春花的基因型为A_bb ‎,其余基因型均为白色,即开白色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_、aabb。‎ 图乙: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13:3,说明子一代是双杂合子AaBb,则亲本白花为aaBB,黄花为AAbb。‎ ‎【详解】(1)图甲为基因A与B的作用机制,其中基因A能控制某种酶的合成,这种酶能促进白色素合成黄色素,说明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黄色报春花的基因型为A_bb,其余基因型均为白色,即开白色报春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_B_、aaB_、aabb.又因为图乙中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13:3,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判断,说明子一代是双杂合子AaBb,因此F2中黄花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纯合白花植株基因型是aaBB、aabb、AABB。‎ ‎(3)已知中F2白花藏报春中白花占13份,其中A_BB(3份)、aaB_(3份)、aabb(1份)无论自交多少次都是白花,占F2代白花藏报春的7/13,而AaBb、AABb自交则会发生性状分离,出现黄花。‎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9:3:3:1的变式,能够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13:3的比例,结合自由组合定律解答。‎ ‎32.如图是一些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细胞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图①—⑥中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图 _______。 ‎ ‎(2)图③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 ____________ 。‎ ‎(3)图④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______条,_____个DNA,同源染色体_______对。‎ ‎(4)图甲⑤中存在的等位基因是_________,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图甲⑥代表的个体最多能产生_________种染色体组合不同的配子。‎ ‎【答案】 (1). ① (2). 初级精母细胞 (3). 次级精母细胞 (4). 4 (5). 4 (6). 0 (7). B和b (8). 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 (9). 16‎ ‎【解析】‎ ‎【分析】‎ ‎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②细胞含有细胞壁,所以是植物细胞,同时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⑤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⑥为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图。‎ ‎【详解】(1)根据分析,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是图①。‎ ‎(2)图③的细胞同源染色体分开,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是初级精母细胞,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3)图④细胞由于同源染色体分开,所以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4条4个DNA,同源染色体0对。‎ ‎(4)等位基因是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图中的等位基因是B和b,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5)图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所以可以产生的配子数为24=16种。‎ ‎【点睛】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变化以及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种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识图能力和分析理解能力,难度适中。‎ ‎33.下列甲、乙、丙图表示发生在真核生物体内的生理过程示意图. ‎ ‎(1)甲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 该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的________部位,参与该过程所需的酶有________。 ‎ ‎(2)图乙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 ①表示的有机物是_________。 ‎ ‎(3)图丙中“甲”表示甲硫氨酸,由此可以推知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____。‎ ‎(4)写出上图涉及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流程图的形式表示)。‎ ‎【答案】 (1). DNA复制 (2). 细胞核 (3). 解旋酶,DNA聚合酶 (4). 转录 ‎ ‎(5). 4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6). RNA聚合酶 (7). AUG (8). ‎ ‎【解析】‎ ‎【分析】‎ 图甲是以DNA分子的双链为模板形成双链物质,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乙是以DNA是一条链为模板形成单链物质的过程,为转录过程,图丙是在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以tRNA为运输工具,以氨基酸为原料形成肽链的过程,为翻译过程。‎ ‎【详解】(1)甲表示DNA分子复制,因为DNA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因此DNA分子复制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参与DNA分子复制的酶有DNA解旋酶和DNA聚合酶。‎ ‎(2)图乙表示的生理过程是转录,该过程所需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①是催化RNA合成的酶,是RNA聚合酶。‎ ‎(3)密码子是m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 ‎(4)图中涉及转录、翻译、和DNA的复制,所以遗传信息传递方向为:‎ ‎【点睛】对于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理解并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掌握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34.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 ‎(1)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___性遗传。‎ ‎(2)据查3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性遗传。‎ ‎(3)写出以下个体基因型,1号________;2号_________;4号_________;7号_________。‎ ‎(4)10号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5)3号和4号婚配,所生后代既患甲种病又患乙种病女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6)若8号和11号婚配,出生只患甲种病女孩的几率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常 (2). 隐 (3). X (4). 隐 (5). AaXBXb (6). AaXBY (7). AaXBXb (8). AaXBXb (9). 1/3 (10). 0 (11). 1/36‎ ‎【解析】‎ ‎【分析】‎ 分析系谱图:3号和4号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3号和4号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乙病为隐性遗传病,若3号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据5号(aa)和6号(XbY)可知1号的基因型是AaXBXb,2号的基因型是AaXBY;根据9号(aa)和8号(XbY)可知4号的基因型是AaXBXb;根据12号(aaXbY)的基因型可知7号的基因型是AaXBXb。‎ ‎(4)3号的基因型是AaXBY,4号的基因型是AaXBXb,则10号不携带致病基因(AAXBY)的几率是1/3×1=1/3。‎ ‎(5)3号的基因型是AaXBY,4号的基因型是AaXBXb,他们所生后代女孩肯定正常,因此不能生出既患甲种病又患乙种病的女孩。‎ ‎(6)8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XbY、2/3AaXbY,11号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XBXb、2/3AaXBXb,他们出生只患甲种病女孩的几率是2/3×2/3×1/4×1/4=1/36。‎ ‎【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系谱图判断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进而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 ‎35.如图表示生物的育种过程,A和b为控制优良性状的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①②③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______________。 F2获得的优良品种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比例为 _______ 。‎ ‎(2)经过④⑤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 __________ ,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________,和①②③育种过程相比,其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和⑥过程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 ,该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培育出的新品种⑦为________ 倍体。 ‎ ‎(3)经过过程⑧育种方式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 ,该方式诱导生物发生的变异具有低频性和________ 性,所以为获得优良品种,要扩大育种规模。‎ ‎【答案】 (1). 杂交育种 (2). 1/3 (3). 单倍体育种 (4). 染色体数目变异 (5). 缩短育种年限,较快获得纯合体 (6). 秋水仙素 (7).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8). 四 (9). 基因突变 (10). 不定向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示:‎ ‎①②③表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①④⑤表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⑥表示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⑧表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⑨表示基因工程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 ‎【详解】(1)根据图形分析已知①②③表示杂交育种,F2获得的优良品种(A_bb)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AAbb)比例为1/3。‎ ‎(2)经过④、⑤过程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式称为单倍体育种,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和①、②、③育种过程相比,其优势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且能较快获得纯合子。⑤和⑥过程需要的试剂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培育出来的新品种⑦为四倍体。‎ ‎(3)经过过程⑧育种方式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该方式诱导生物发生的变异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所以为获得优良品种,要扩大育种规模。‎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方式的原理识记并理解。‎ ‎36.青枯病是茄子的主要病害,抗青枯病(T)对易感青枯病(t)为显性,基因T、t与控制开花期的基因A、a自由组合。若采用二倍体早开花易感青枯病茄子(aatt)与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为育种材料,运用杂交和花药离体培养的方法,培育纯合的二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则主要步骤为:‎ ‎(1)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第二步:以基因型为__________的茄子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AaTt)。‎ ‎(3)第三步:____________(选择最简便的方法,用遗传图解结合文字说明)‎ ‎【答案】 (1). 种植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取其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基因型为AATT的子代 (2). aatt与AATT (3). F1自交得F2,从F2中选出表现型为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并连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获得纯合二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TT)。‎ 遗传图解:‎ ‎【解析】‎ ‎【分析】‎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因此需要先获得纯合的AATT,根据题干可以采用AAAATTTT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AATT个体,用纯合的aatt和纯合的AATT杂交,得到F1AaTt个体.F1AaTt或者连续自交,或者取其花药离体培养都能得到aaTT的纯合体.‎ ‎【详解】(1)第一步:种植四倍体晚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AATTTT),取花药进行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基因型为AATT的子代。‎ ‎(2)第二步:以基因型为aatt与AATT的茄子为亲本杂交,得到F1(AaTt)。‎ ‎(3)第三步:最简便的方法是杂交育种,过程如下:F1自交得F2,从F2‎ 中选出表现型为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并连续自交,直至不发生性状分离,获得纯合二倍体早开花、抗青枯病茄子(aaTT)。‎ 遗传图解:‎ ‎【点睛】本题考查几种育种方法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对某些生物学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