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文坛奇葩诗词曲彩笔写就断肠句2诗歌垫基熟知诗歌常考九大题材为解答试题
诗歌垫基 熟知诗歌常考九大题材,为解答试题垫实根基 1.[咏史怀古]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苏 武 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 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 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 (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魂销”即“销魂”,虽多形容悲伤愁苦,但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的惊喜之感。 B.颔联上句借“雁”“胡天”“月”等典型意象,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望雁思归图。 C.颔联下句借“归羊”“塞草”等意象,形象地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 D.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苏武出使塞外前后人事已非的沧桑与慨叹。 E.尾联对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的真切描写,高度赞颂了苏武的民族气节并抒发了对苏武的 崇敬之情。 解析:选 AE。A 项,“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的惊喜之感”不准确,应是悲喜交加的激动 心情。E 项,“真切描写”错误,此句通过想象追思历史。 (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答案:尾联运用了借代、衬托、用典的技巧。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 世的汉武帝。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用典, 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一联集中 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2.[咏物言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 辨杏有青枝”。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她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 种性格,即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E.诗的尾联用自己敬仰的前辈的诗作,表明梅花高洁,古今同赞。 解析:选 AE。A 项,并非要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E 项,诗人引述典故目的不在此,而是说 前辈诗人不知道红梅原来是有气质与品格的,往往只看重对外表枝叶的描绘。 (2)诗人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红梅的?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 答案:①拟人:“怕愁贪睡”四字,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 憨之态。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用典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 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赞美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3.[送别怀人]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张元幹①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②。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 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③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④,听《金缕》。 【注】 ①张元幹:南宋初爱国词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 年),南宋向金屈辱求和, 枢密院编修官胡铨(字邦衡)因上书请斩秦桧,被贬为福州签判。绍兴十二年,胡再遭迫害, 被除名押送新州(今广东新兴)加以管制。时张元幹寓居福州,作《贺新郎》以送胡铨,后因 此词而被捕下狱,并被削职为民。②故宫离黍:旧时宫殿长满荒草。③耿:明亮。④大白: 酒杯。 (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送别词与通常的婉约之作迥然不同,满纸忠愤,慷慨悲凉,具有震撼心弦的力量。 B.“底事”,即何事、为什么,冠领以下三句,是作者客观的疑问;“昆仑倾砥柱”,指 遭逢地震之类的自然灾害。 C.“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抒发人民流离失所,国家不幸陷 于敌手的悲痛。 D.“更南浦”二句,始入送别正题,将送别场面置于广阔的时代背景之下,突出了送别的意 义,充满悲壮感。 E.“目尽”二句是说:我们关注的是天下古今大事,怎么能像小儿女那样只顾个人的恩怨呢! 解析:选 BC。B 项,应是悲怆的质问;“昆仑倾砥柱”,喻指北宋的灭亡。C 项,运用了比 喻的修辞手法。“九地黄流乱注”,是说中原沦陷,犹如黄河泛滥;“聚万落千村狐兔”, 以狐兔喻敌人,写金兵横行。 (2)结合整首词,具体分析作者抒发的情感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 答案:①对沦陷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深切思念。②对沦陷区惨遭金兵铁蹄践踏的悲惨景象的极 度悲愤。③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投降、求和苟安的责问与抨击。④对自己长期报国无门、渐至 衰老的悲怆。⑤对好友胡铨一再遭受迫害的不平。⑥对胡铨前途命运的牵挂与担忧。⑦对挚 友面对厄运的支持与激励。 4.[爱情闺怨]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应 天 长 韦 庄 绿槐阴里黄莺语,深院无人春昼午。画帘垂,金凤舞,寂寞绣屏香一炷。 碧天云,无定处,空有梦魂来去。夜夜绿窗风雨,断肠君信否?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前两句运用动静描写,以“黄莺语”反衬出春昼午后沉寂一片。 B.庭院沉寂,闺室也悠然。精妙的画帘低垂,微风吹来,凤凰迎风起舞。 C.在这深闺之中,女主人公慵懒而寂寞,环境的幽寂更加衬托出人的孤独。 D.“空”在诗歌中含义独特,如王维的“空山新雨后”,此词中“空”的含义正与王诗相同。 E.“君信否”即“君知否”,此句反问,描写出独居孤处的女主人公极端的苦闷。 解析:选 BD。B 项,“凤凰迎风起舞”错误,此句指画帘上绘的金凤凰,经风吹动,宛如起 舞。D 项,“此词中‘空’的含义正与王诗相同”错误,王诗中的“空”指安静,此词中的 “空”指只有。 (2)请结合下片中的词句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女子的相思之情的。 答: 答案:下片以夜色表达女子的相思。“碧天云”既是所见的夜色,又暗指她所怀念的漂泊在 外的人。“夜夜”句用风雨摇窗、深夜梦醒的典型环境,表达她对远人的深沉眷恋。末句是 哀切的呼唤。独居孤处的女主人公在极端的苦闷中无法可想,只能对着远方如此倾诉。这样, 她对远人的深厚情意以及思而不见的抑郁心情,就充分地表现了出来。 5.[羁旅思乡]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①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②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③,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④衰亲⑤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 ①黄仲则: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②节物:随时节改 换的事物,此指重阳节的菊花。③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翔游,栖无定所。④差喜: 幸好。⑤衰亲:老母。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联以“重阳”“节物”紧扣诗题的“重九”,而“节物”又关联下一句中的“花”。 B.颔联写重阳节饮酒赏菊,且无风无雨,这些雅事乐景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凄凉形成对比。 C.颈联写极目所见:水郭边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外,增添了诗人的忧伤。 D.“恋恋寒衣月似霜”一句中的“霜”,写出了诗人幽冷、凄清、惆怅的主观感受。 E.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一脉相承,语意与情感的渲染,使得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 解析:选 CE。C 项,颈联是想象或回忆的内容,不是极目所见。E 项,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 三联明显不同,应为“语意与情感的突转”。 (2)“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 答案:这两句诗中有“喜”,诗人能在家里陪老母亲过重阳节,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这两 句诗中也有“悲”,诗人长期漂泊在外,常有寂寞凄凉之感。虽有短暂回家之喜,但可能很 快又要踏上漂泊之旅。这“喜”是以“悲”为底色的,喜中有悲。 6.[边塞征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问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注]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 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E.“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断漏”“斜月” 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解析:选 CE。C 项,“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并非“以动衬静”。E 项,“断”是漏声断 的意思。 (2)陆游与辛弃疾同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与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都非常相似。这两首词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虚实结合。①陆词上片虚写梦境,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下 片实写梦醒后的情景和感想。一灯荧荧,斜月在窗,漏声滴断,周围一片死寂。抒发了词人 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情。②辛词虚写想象中的抗金军队中的生活, 上片写秋天沙场上点兵时的壮观场面,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首句和末句实写挑灯看 剑、念念不忘征战的心情和年老鬓衰、梦想落空之后的感伤。 7.[山水田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阙 题 刘眘虚[注]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 【注】 刘眘(shèn)虚:唐代诗人。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者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 山卜宅隐居,未成。英年早逝。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 B.三、四两句写落花随着流水远远而来,又随着流水远远而去,流露出淡淡的忧伤。 C.“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 D.“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出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 E.“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 解析:选 AD。B 项,“淡淡的忧伤”错。C 项,“孤寂”应改为“宁静”。E 项,“直抒胸臆” 的理解与分析失当。 (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 诗对此二句作简要赏析。 答: 答案:“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 很远的地方。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 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自己享受自然、悠闲惬意、怡然自乐的心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