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必修2精品教案(9 赤壁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新课标必修2精品教案(9 赤壁赋)

1 9 赤壁赋 从容说课 《赤壁赋》是苏轼的传世名作。写作本文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 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 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 心情。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对话的形 式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 因此,本文以朗读、启发为主。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由学生介绍从网络、书籍中查找到的有关苏轼的资料。采用质疑、探究的方 法分析文章第一、二段中的感情。以诵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词语、句意,在读中体会文章 表达的思想情感和“赋”的韵味。边读边画出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指导学生完成背诵。 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与上一课衔接,分析其余文段,并完成背诵。找出自己最欣赏和感受最深的 文句交流分析。并就这句话,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篇读书札记。还可与《念奴娇·赤壁怀古》 和《后赤壁赋》对比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教学重点 本课主要是借景抒情,在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之后,让学生找出叙述作者心志 的语句,进而分析作者怎样逐层深入,达到达意的目的。 教学难点 生命的意义。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三维目标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熟读并背诵课文。 3.合作学习,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和思想魅力。 4.探究与活动,在朗读中体悟文章的艺术手法和语言运用。 5.思维训练,帮助学生确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6.分析作者豪放达观的心态,准确反映笔者思想境界。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师 跟随王羲之游览了兰亭美景,感受了魏晋风采之后。我们穿过时空的走廊,来到北 宋。今天带领我们游历的是北宋大文豪苏轼,苏东坡。大家应该对他十分熟悉吧。 生 苏轼是豪放派词风的创始人。他的词豪放高旷,情浓意远,我们学过的《念奴娇·赤 壁怀古》就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 生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情理交融,汪洋恣肆,当时就有“苏氏文章擅天下” 的美誉。 生 他被贬来过广东,跟我们也有一些渊源。 生 他还称得上是一位高级美食家。他爱吃荔枝,而且贪吃,因为他好像写过“日啖荔 枝三百颗”,他一点儿也不怕上火! 生 对,对,他真的是美食家,“东坡肉”就是他发明的。 师 看来,大家对苏东坡是有些了解,但不全面,下面我们请刘丽同学给大家展示她做 2 的有关苏轼的课件。大家欢迎。 【学生展示课件】 苏轼的生平与成就: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苏轼,他诗、词、散文里所表现的豪迈气 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欧阳修、梅尧臣等所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进一步 发展的成果,表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他生长在号称“百年无事”的 北宋中叶,诗文革新运动已取得胜利,社会文化在中唐以后又一次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同时 由于豪强的兼并,边备的松弛,官僚机构的庞大而无能,北宋王朝的内外危机正在暗中滋长。 苏轼少年时期就积极关心当时社会的人情风俗和北宋王朝的政治措施,希望能继承范仲淹、 欧阳修等的事业,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出身于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家庭,父亲苏洵早有文名, 母亲能教他读《汉书》。由于家庭的教育,前辈的熏陶,以及他自己的刻苦学习,青年时期 的苏轼就具有广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为欧阳修、梅尧臣等所称许。 同王安石一样,苏轼对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也感到不安,希望加强封建王朝的统治。仁 宗末年,他向朝廷上制策,提出厉法禁、抑侥幸、决壅蔽、教战守等主张,要求“励精庶政, 督察百官,果断而力行”(见《辩试馆职策问札子》),表现出一个要求改革的政治家风度。 然而由于他所处的中等地主阶层的地位,不愿意过多地触犯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同时,他 30 岁以前绝大部分时间过的是书房生活,对当时社会因豪强兼并而引起的危机,远没有王 安石看得清楚。因此,他的改革多从总结历史经验出发,强调“任人”而忽视变更“法制”, 尤其反对急进的措施。当神宗初年王安石实行打击豪强地主的新法时,他就上书反对,并以 此出任杭州通判,转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做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 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苏轼这时期在政治上的保守态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在文艺上 的成就。他当时写的部分诗文就片面夸张了新法推行时的流弊,助长了旧党的声势,影响了 新法的实施。贬官黄州以后,他在郡城旧营地的东面辟地耕种,有较多机会接近下层人民, 政治态度有所改变。但是政治上的挫折,也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黄州 是长江中游形势险要之地,武汉三镇即在它的西面,我国不少英雄人物曾经在这里展开军事 上、政治上的斗争。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英雄人物的激发之下,他写出一些著名的散文 和词篇,如《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哲宗即位,旧党执政,苏轼被召还朝,任翰林学士。苏轼在新法推行时虽上书神宗表示 反对,但对“裁减皇族恩例,刊定任子条式,修完器械,阅习旗鼓”等裁抑贵族特权、增强 国防力量的措施,却表示赞同(见《上神宗皇帝书》)。多年地方官吏的经历,也使他对社会 矛盾和新法的某些好处有进一步的了解。这时司马光等旧党要废除一切新法,他“深虑数年 之后,取吏之法渐宽,理财之政渐疏,备边之计渐弛”,主张对新法“校量利害,参用所长” (见《辩试馆职策问札子》),反对执政大臣的一意孤行,又以此受到旧党里程颐一派的攻击, 出知杭、颖、定三州。到他 59 岁时,新党再度执政,他先后被贬官岭南的惠州和海南的琼 州。苏轼在历任地方官吏时,比较关心人民疾苦,在兴修水利、改进农业生产等方面做了不 少有利于人民的事情。这时的新党又只知利用新法加深对人民的剥削,他的处境就比较得到 人民的同情。在琼州三年,他多方鼓励、培养当地后一辈的学者、文人,和当地少数民族也 能和睦相处,因此生活虽十分艰苦,还没有改变他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旺盛的创作力。徽宗 即位,他因大赦内徙,次年七月卒于常州。著作有《东坡全集》100 多卷,遗留 2700 多首 诗,300 多首词和许多优美的散文。 师 感谢刘丽同学给我们一个全面的苏东坡。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课题。先请王军同 学介绍有关赤壁的知识。 【学生展示课件,介绍赤壁的历史和苏轼所游览的地点】 赤壁的历史:“赤壁”二字位于赤壁矶头临江悬岩。《湖北通志》载:赤壁山临江矶头有 3 “赤壁”二字,乃周瑜所书。 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冬月十三日,孙、刘联军借助风势,动用火攻,大火一炬, 葬送了曹操 26 万兵马,东吴和刘备的军队乘胜追击,直到南郡,曹操率残部北归邺城。周 瑜大军高奏凯歌,回军赤壁,举行得胜宴会,把酒庆功,酒醉之余,拔剑起舞,边舞边歌曰: 临赤壁兮,败曹公,安汉室兮,定江东,此山水兮,千古颂,刻二字兮,纪战功。 歌罢,提剑在悬崖上深深刻下了“赤壁”二字,这一剑刻过万重山,据说江西庐山有反 写“赤壁”字样。 师 在王军同学图文并茂的课件中,我们了解了课题的 3/4,还有 1/4 就是梁敏同学的 了。 【学生展示课件,介绍有关赋的知识】 有关“赋”:“赋”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的《赋篇》,到汉代形成特定的体制。 “赋”着力于铺陈事物,较多地掺用散文化的句式。赋体经历了长期演变的过程,发展到中 唐,在古文运动影响下,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求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 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 壁赋》都是文赋的佳作。 师 这下课题是解决了。为了给大家提供最全面的知识点,再请李立同学给大家介绍文 章的写作背景。 【学生展示课件,介绍有关文章的写作背景】 有关写作背景:《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 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 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这篇赋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 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赋主要抒写作者月夜泛舟赤壁的感受,从泛舟而游写到枕舟而卧,利用主客对话的形式 提出矛盾、解决矛盾,深微曲折地透露出作者的隐忧,同时也表现了他旷达的人生态度。文 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 一粟。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 赋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文中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 触而发。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 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 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 忧乐便不足为念了。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显然, 赋中客人和苏子的话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他所谈的人生哲理,有合理的积极的一面, 但也含有佛老思想中随遇而安、惟与自然相适的消极因素。因而“客人”的话却很真实地反 映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所以当他把手书的《前赤壁赋》寄给好友钦之时,特地写信叮嘱道: “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 师 如今的社会真是信息爆炸,大家做的课件,资料丰富、翔实,有些资料比我的还全, 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师 下面我们就与苏老夫子同游赤壁吧。先听课文录音,初步领略文章的魅力。 【多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录音】 师 听完朗诵,你对《赤壁赋》有什么感觉? 生 感受最深的是抑扬顿挫的声韵之美,不愧是文学大师啊! 4 生 自己读不出的东西似乎一下子有了感悟,不过,一时还说不太清。 生 我有点儿“羽化而登仙”了。 师 是啊,这就是美文的效果了。下面,我们就看看苏东坡笔下和眼中的赤壁到底有什 么特别,让人们歌咏和赞叹到今天。 师 请女生读第一段,注意语速和语调。 【女生朗读第一段】 师 有了上一课听读的基础,同学们的朗读能力果然提高了。给大家 5 分钟时间,疏通 文字并思考以下问题。 阅读第一段,思考:文章第一段的景物描写美在哪里?为什么作者把赤壁写得美如仙 境? 师 谁来给我们描绘一下赤壁美景? 生 秋天的夜晚,月朗星稀,苏东坡与好友乘舟夜游赤壁。游人这时心胸开阔,舒畅, 无拘无束,因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浩瀚无 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就好像在太空中乘风飞行,悠悠忽忽地离开人世,超然独立;又像 长了翅膀飞升入仙境一样。 师 李立同学描绘很准确,夜很美。那么,再看第二问,作者为什么把赤壁写得美如仙 境呢? 生 他用了夸张的手法。 生 他的心情舒畅,所以,眼中的一切都是美的。 师 大家忘记我们在诗歌单元里讲过的情与景的关系—— 生 对了,谢谢老师的提醒。我觉得这一段,融情入景,情景俱佳。作者写自己在辽阔 江面上泛舟,仿佛在浩荡的太空中乘风飞行,毫无阻碍,简直就要远离人世,悠悠忽忽升入 仙界里去了,令人陶醉其中,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 之乐,溢于言表。 师 很好。长江的大气、饮酒吟诗的快感、豁达的情境一下子把人带进了诗的国土,沉 醉在山水风月之中,同作者一起去领略那深蕴的人生意义。接下来,—— 师 (微笑)知我者,大家也! 知识拓展、提升 师 刚才,我们的苏老夫子畅饮美酒,喜赏美景。现在,他的感情又如何呢? 生 由乐转悲。 师 没错,那么,作者的感情从乐到悲变化是否太突兀?悲从何来? 生 客人的洞箫声让作者的心情变化了。 师 为什么? 生 我听过洞箫吹奏的乐曲,应该一般都是乐调悲凉的多一些。 师 你分析得有道理。文章里是怎样写的呢? 生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师 对,作者连用了四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箫声的幽怨悲凉。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 要伴着箫声流泪。不过,大家再仔细阅读课文,作者的感情是在听到箫声才发生转变的吗? 生 应该是在他扣舷而歌的时候。 师 深入一些,分析给大家。 生 我从课下注释里发现,“美人”是指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而他歌唱的是“望美人 兮天一方”,那就是说,他的圣主或美好理想在很遥远的地方。换句话说,就是理想无法实 现。这当然是悲伤的事情了。 师 为李伟同学的细心和深入的分析鼓掌。 5 师 结合刚才我们学习的写作背景,我们再来分析悲从何处来。很明显,来自作者遭受 贬谪后的苦闷。看到江水之阔,面对宇宙之大,难免产生知音何处,理想何在之感,而发出 天各一方之叹,在游赏之“乐”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了,这“乐”本就属于苦中作乐,借 山水而暂时排遣其内心的郁闷。所以从“望美人兮天一方”的失望心情中进一步引出忧患整 个人生的哀思来。 师 下面,大家一起朗读第一、二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情感。 师 剩余的时间,我想留给大家背诵这两段。步骤如下: 【多媒体课件显示】 一、熟读成诵 1.分成两组,各读一段,要求一组读时另一组默读。 2.分男女生读,要求一组读时另一组丢开课本试背。 3.学生自读三遍。 二、巩固背诵 1.依据重点词的提示,自背一遍,再齐背一遍。 2.可选择的背诵方法提示:重点词提示法;层理思路法;韵脚法;句式法;想象法。 课堂小结 好的,这节课,通过大家的共同合作,我们了解了有关作家作品的一些知识,同时我们 领略了赤壁如仙境一般的美景,也听到了苏东坡的心声。上节课,我们曾领教了王羲之的感 情起伏跌宕。其实,苏东坡的感情在此文里有过之而无不及。 布置作业 大家回去的作业是:预习其余三段,分析作者感情的变化,整理本课的重点词语,并做 好积累。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师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美景固然美丽,“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情感更让人 动心。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了大文豪苏东坡的情怀。今天,我们接着去分析他的感情的变 化。 师 我们回顾一下昨天的内容。经过吟诗与吹箫的描写,“泛舟”的快乐气氛向悲哀转 化,完成了一、二两段之间的过渡。这一过渡自然圆转,不露一丝圭角,使读者不知不觉地 为这种感情的抑扬起伏所吸引,迫不及待地去倾听下面的对话。下面,先请男生朗读第三段。 师 这段与上两段的联系是—— 生 (齐声)苏子愀然。 师 对。凄恻动人的洞箫让人伤感,尤其是仕途失意的苏东坡。那么,这段的感情基调 是什么? 生 悲凉。 师 他为何悲凉,悲凉什么呢? 推进新课 创设氛围,合作学习 生 因为英雄伟大,而自己渺小。 生 老师,我觉得他说得不对。 6 师 为什么? 生 写曹操不是为了说明他是伟大英雄,重心在“而今安在哉”这句上。为了突出像他 这样的又是诗人又是英雄的人物最终同归于“空虚”的忧思悲绪上。 师 能具体谈谈“忧思”的内容吗? 生 像曹操称雄一世,也逃不脱失败的命运,更何况命运不济,仕途坷坎的可怜文人? 我们只有“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泛舟喝酒罢了。还谈什么理想,谈什么建 功立业?可见他们的悲凉。 师 梁亮同学的补充分析非常准确。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 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散尽。除此之外,作 者还有悲凉吗? 生 “吾生之须臾”和“羡长江之无穷”对比,说明人生短暂,如匆匆过客。 生 “蜉蝣”与“天地”,“沧海”与“一粟”对比,说明人的渺小。 师 非常好。大家有没有发现,苏轼的有感而发与王羲之的借景抒情有许多相似之处。 人生、理想与眼前之景的联系是可以跨越时空的,或者应该是中国古代文人共通的。 师 下面,给大家 5 分钟的时间梳理文字和背诵。 师 同学们对这一段还有疑问吗? 生 老师,“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侣”和“友”怎样解释? 师 王军同学为我们发现了本课的两个词类活用——意动用法。这里的“友”是“以…… 为友”的意思,而“侣”则是“以……伴侣”的意思。而积累这些文言常见的词类活用,也 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之一。 师 还有疑问吗? 生 老师,我有点儿不明白:在我们的印象里,苏东坡应该是豪放派,怎么这里看起来, 他这么消极,跟我们心目中的苏东坡简直是两个人嘛。 师 这个问题提得好,不过,我先不作回答。等文章分析完,你一定会得到答案。 知识拓展、提升 师 好,我们接着看作者的心声。大家把最后两段连起来读一遍,还是要注意语调。 师 文章从第四段开始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 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大家看作者从几个方面论述主旨? 生 “且夫”表示进一步议论,应该是两个层次。 师 准确。那么,这一段与上一段的联系体现在哪里? 生 从“又何羡乎”看,是针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悲叹阐发的。 师 具体一些。 生 作者用水与月作比喻,借眼前的景来说理,寓理于景。他认为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 因为看待事物可以从“变”与“不变”两个角度入手。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 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我 和万物都是永恒的。 师 分析得妙,苏东坡认为作为个体的人,生命是短促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 活动,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苏轼 对生命的肯定和对生活的热爱。那么,文章的第二层又是从哪个方面论述的呢? 生 应该是“取”与“不取”。 师 很准确。大自然是个无穷宝藏,可以作为人们的精神寄托,所以苏轼认为人对自然 万物,不该取的不取,该取的就取。不必因“吾生之须臾”而羡慕其“无穷”,而要使无穷 的自然万物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这样议论最后又回到了“乐”上来。大家在 结尾处可以看到,苏子与客醉眠的描写。大家想,苏子这时是借酒消愁之醉,还是尽兴痛饮 7 之醉呢? 生 既然作者已经释然了,他应该是尽兴痛饮之醉。 师 没错,这时的喝酒已不是借酒消愁,而是精神达到“自由”和“解放”以后的轻松 娱悦了。你看三杯下肚,放枕便睡,竟至一觉醒来,“不知东方之既白”矣。而我们读者好 像也在清风明月的照拂之下,跟随他进入一个酣甜如梦、忘忧驱愁的文学和哲学的境界中去 了。说到这儿,我想刚才李丽同学提到的有关苏轼这篇文章是否是消极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了,对吗? 生 是的。 师 好吧,我们不要辜负了如此美文,给大家 5 分钟的时间,争取背诵出最后两段。 师 时间到,我们尝试着把全文连贯起来背一遍。中间如果有些地方记不清楚,可以看 一下课文。 师 我想请四组同学接力背诵,每组一段,最后一段是老师的。 师 好的,看来,绝大多数同学已经背出来。理清思路,也可以帮助大家加强背诵。 课堂小结 回头再看这篇美文,它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 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人生态 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含而不露, 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这就是它成 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布置作业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 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仍有“二赋常”“酹 江亭”“坡仙亭”等名胜。我们今天的作业也是离不开赤壁的:请将本文与《后赤壁赋》或 《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写成文章。 板书设计 赤壁赋 行文思路 情感线索 举酒属客 扣舷而歌 乐 客吹洞箫 苏子愀然 转悲 拟客发议 遗响悲风 悲 苏子答客 风月共适 转喜 枕藉舟中 东方既白 喜 拓展阅读 后赤壁赋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 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 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 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 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 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 8 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 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鉴赏提示:前后赤壁赋虽都以秋江月夜为景,以客为陪衬,但后赤壁赋重在游、状景,前赤 壁赋则重在借景抒情,阐发哲理。本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先有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之憾,后有“携酒与鱼”而游之乐。行文在舒展平缓中,有曲折 起伏。第二段,从“江流有声,断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写到“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 登虬龙”的山崖危情;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的感叹,到“悄然而悲,肃 然而恐”的心理变化,极尽腾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鹤道士的梦幻之景,表现旷然豁达 的胸襟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习题详解 一、命题意图:本题期望学生在背诵的基础上,通过练习来体会文中的情感线索,并较为具 体深入地理解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和所阐发的哲理。 参考答案:文章先由清风明月之美写玩赏之乐,再以主客问答写历史人物的兴亡和现实苦闷 的“悲”,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以寻求解脱,最后归于豁达乐观。 第三段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而两位英雄已杳 然长逝,化为陈迹。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也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 风流云散。而自己作为远谪黄州的小人物更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从而抒发 了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怀。第四段丢开个人愁怀,以江水明月作比,说明世间万物和人生,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 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不必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不 必谈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豁达乐观的态度,阐发了变化与永恒的辩证哲理。 二、命题意图:本题主要是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从品味示例中的“对文”开始,引导 学生在学习本文时留心语言技巧,并能仔细品味其妙处。 参考答案:“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结构相同,“横”和“接”都是动词,意义相近,都有宽 阔、广远的意味。“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结构相似,“纵”和“凌”都有任意飘动 的意味。“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和“友”是近义词,都是名词用作动词。“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加点词语的意义是相反的,蜉蝣渺小,沧 海博大;须臾短暂,无穷永恒。“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声 色相对,无禁和不竭意思相近。韵味相同、相对或相反的词语和句子,构成形式和意义上的 对举,起到对比、突出、强调的作用,读起来也音韵铿锵,朗朗上口。 三、命题意图:这一题紧扣课文作适当拓展。引导学生扩大阅读视野,初步涉猎和学习比较 鉴赏。 参考答案:两《赋》写景的主要句子是:前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后赋:“霜露既降, 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前赋所 写之景,限于舟中,字字初秋之色;后赋所写之景,多观于岸上,句句初冬之状。 四、命题意图:这是一道拓展开放题。期望学生了解“作家命运”与“文章练达”的关系, 实际上也是“创作”与“生活”的关系。 参考答案:可联系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的句子理解。“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 《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 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也。”通过举例,重点讨论“穷”和“工”的内在联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