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第15讲硫及其化合物教学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4章非金属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第15讲硫及其化合物教学案新人教版

第15讲 硫及其化合物 一、硫与硫的氧化物 ‎1.硫元素的存在形态 ‎2.硫单质 ‎(1)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 溶解性 水 酒精 CS2‎ 黄色晶体 不溶 微溶 易溶 ‎(2)从化合价的角度认识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3.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毒性 密度 溶解性 无色 刺激性 有毒 比空气大 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 18 -‎ ‎①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SO2+NaOH===NaHSO3,‎ 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SO2+2NaOH===Na2SO3+H2O。‎ ‎②具有还原性,能被Cl2、Br2、I2、H2O2、KMnO4等氧化剂氧化。‎ ‎③具有氧化性 与H2S反应:SO2+2H2S===3S↓+2H2O。‎ ‎④具有漂白性 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SO2+有色物质―→无色物质有色物质+SO2)。‎ ‎(3)SO2对大气的污染与防治 ‎①来源: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 ‎②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小于5.6)。‎ ‎③治理:燃煤脱硫(2SO2+2CaO+O2===2CaSO4或2SO2+2CaCO3+O2===2CaSO4+2CO2),改进燃烧技术。‎ ‎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 途径1:空气中飘尘的催化作用,使2SO2+O22SO3、SO3+H2O===H2SO4。‎ 途径2:SO2+H2OH2SO3、2H2SO3+O2===2H2SO4。‎ ‎4.三氧化硫 ‎(1)物理性质:熔点16.8 ℃,沸点44.8 ℃,在常温下为液态,在标准状况下为固态。‎ ‎(2)化学性质: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反应 化学方程式 与水反应 SO3+H2O===H2SO4‎ ‎(放出大量的热)‎ - 18 -‎ 与氧化钙反应 CaO+SO3===CaSO4‎ 与氢氧化钠反应 2NaOH+SO3===Na2SO4+H2O 二、硫酸 ‎1.硫酸的物理性质 H2SO4是无色液体,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溶解时可放出大量的热,浓H2SO4稀释的方法是将浓H2SO4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蒸馏水中,且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 ‎2.硫酸是强电解质,写出稀硫酸与下列物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铁:Fe+2H+===Fe2++H2↑;‎ ‎(2)MgO:MgO+2H+===Mg2++H2O;‎ ‎(3)Ba(OH)2:Ba2++2OH-+2H++SO===BaSO4↓+2H2O;‎ ‎(4)Na2SO3:SO+2H+===H2O+SO2↑;‎ ‎(5)BaCl2:Ba2++SO===BaSO4↓。‎ ‎3.浓H2SO4的特性 ‎(1)填写下表 实验 实验现象 硫酸的特性 少量胆矾加入浓硫酸中 蓝色固体变成白色 吸水性 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滴在滤纸上 沾有浓H2SO4的滤纸变黑 脱水性 将铜片加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中加热 铜片逐渐溶解,有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 酸性和 强氧化性 ‎(2)分别写出浓硫酸与Cu、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C+2H2SO4(浓)CO2↑+2SO2↑+2H2O。‎ ‎(3)常温下,铁、铝遇浓H2SO4钝化,可用铝(或铁)槽车运输浓硫酸。‎ ‎4.工业制备硫酸的反应原理 ‎(1)煅烧硫铁矿(FeS2)或硫制备SO2‎ ‎4FeS2+11O22Fe2O3+8SO2↑或S+O2SO2。‎ ‎(2)SO2转化为SO3‎ ‎(3)SO3吸收生成H2SO4‎ - 18 -‎ 用98%的浓硫酸吸收SO3,以免形成酸雾。‎ ‎5.硫酸的用途 ‎(1)制取化肥、硫酸盐、挥发性酸。‎ ‎(2)消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 ‎(3)用于精炼石油,制造炸药、农药、染料等,是实验室里常用的试剂。‎ - 18 -‎ ‎1.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指明错因。‎ ‎(1)配制稀硫酸的操作是先将浓硫酸加入烧杯中,后倒入蒸馏水。(×)‎ 错因:配制稀H2SO4时,应把浓H2SO4沿烧杯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地搅拌。‎ ‎(2)将SO2通入溴水中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错因:SO2使溴水褪色表现的是SO2的还原性。‎ ‎(3)硫在空气中的燃烧产物是SO2,在纯氧中的燃烧产物是SO3。(×)‎ 错因:硫在纯氧或空气中燃烧的产物都是SO2,SO2转化为SO3需催化剂和加热。‎ ‎(4)类比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推测Fe与S反应生成Fe2S3。(×)‎ 错因:S与Fe反应产物为FeS。‎ ‎(5)因为SO2具有氧化性,故可用于漂白纸浆。(×)‎ 错因:SO2漂白纸浆发生了化学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是SO2和有机色质化合为无色物质。‎ ‎(6)向溶液中滴加酸化的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一定有SO。(×)‎ 错因:若溶液中含SO时,与酸化的Ba(NO3)2_也能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 ‎(7)50 mL 18.4 mol/L的浓硫酸与足量的铜反应,可产生SO2物质的量为0.46 mol。(×)‎ 错因:当浓H2SO4与Cu反应过程中变为稀H2SO4时就不再与Cu反应生成SO2了,因此50 mL 18.4 mol/L的浓H2SO4与足量Cu反应,生成的SO2的物质的量小于×5×10-2 L×18.4 mol/L,即小于0.46 mol。‎ ‎2.教材改编题 ‎(据人教必修一P91“学与问”编题)将SO2分别通入下表所列的溶液中,回答有关问题。‎ 反应物 溴水 酸性 KMnO4‎ 溶液 氢硫酸 ‎(H2S 溶液)‎ 滴有酚酞 的NaOH 溶液 石蕊 溶液 品红 溶液 反应 现象 SO2表现 的性质 答案 褪色 褪色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褪色 变红 褪色 还原性 还原性 氧化性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漂白性(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顺序)‎ - 18 -‎ ‎3.在化学课上围绕浓硫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将适量的蔗糖放入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浓硫酸,生成黑色物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成的黑色物质(单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这种黑色物质继续与浓硫酸作用会产生两种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这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将其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看到品红溶液________,说明这种气体具有________性;将其通入水中可生成一种不稳定、易分解的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蔗糖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说明浓硫酸具有________(填字母)。‎ A.酸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强氧化性 ‎(4)能否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这两种气体?________(填“能”或“不能”),若不能,请填写两种能鉴别的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2H2SO4(浓)CO2↑+2SO2↑+2H2O SO2 褪色  漂白  SO2+H2OH2SO3‎ ‎(3)CD ‎(4)不能 品红溶液、溴水(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4)因为CO2和SO2都可以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这两种气体;可以根据二氧化硫的特性来检验二氧化硫,例如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溴水等褪色。‎ 考点一 硫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及应用 ‎[解析] A项,SO2+Ba(OH)2===BaSO3↓+H2O,正确;B项,SO2溶于水生成H2SO3‎ - 18 -‎ ‎,进而与Na2S溶液反应生成S单质,正确;D项,SO2与NaOH溶液反应,表现了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不是漂白性,错误。‎ ‎[答案] D ‎1.掌握硫及其氧化物的特殊性质 ‎(1)实验室中,残留在试管内壁上的硫可用CS2溶解除去,也可用热的NaOH溶液除去,反应方程式为3S+6NaOH2Na2S+Na2SO3+3H2O。‎ ‎(2)硫单质的氧化性较弱,与变价金属反应时一般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如FeS、Cu2S等。‎ ‎(3)汞有毒,实验室里不慎洒落一些汞,可撒上硫粉进行处理。‎ ‎(4)SO2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如只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但不能使之褪色。‎ ‎2.常见的能用于漂白的物质的比较 用于漂白 的物质 实际参 与漂白 的物质 漂白原理 变化 类型 漂白 特点 能漂白 的物质 氯气(潮湿)‎ 次氯酸 次氯酸的 强氧化性 化学 变化 氧化还 原漂白,‎ 不可逆 可以漂 白所有 有机色质 次氯酸盐 次氯酸 过氧化钠 过氧 化氢 过氧化氢的 强氧化性 化学 变化 氧化还 原漂白,‎ 不可逆 可以漂白 所有有机 色质 过氧化氢 二氧化硫 二氧 化硫 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 物质 化学 变化 非氧化 还原漂 白,可逆 具有选择 性,如品 红、棉、麻、‎ 草等 活性炭 活性炭 吸附性 物理 变化 不可逆 吸附溶液 或气体中 有色颗粒 ‎3.SO2和CO2的常用鉴别方法 SO2和CO2‎ - 18 -‎ 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通入的气体过量,则沉淀都可以消失,所以不能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SO2和CO2。通常可用以下方法:‎ 试剂 现象及结论 原理(反应方程式)‎ 品红溶液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CO2‎ ‎—‎ KMnO4‎ 溶液 使紫色褪去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 溴水 使橙色褪去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Br2+2H2O+SO2===‎ ‎2HBr+H2SO4‎ FeCl3溶液 使棕黄色颜色变浅的是SO2,无明显现象的是CO2‎ ‎2FeCl3+SO2+2H2O ‎===FeCl2+FeSO4+‎ ‎4HCl ‎4.检验SO2和CO2同时存在的一般流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天津高考)点燃爆竹后,硫燃烧生成SO3‎ B.(山东高考)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SO2:SiO+SO2+H2O===H2SiO3↓+SO C.(大纲卷)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D.(重庆高考)SO2和SO3混合气体通入Ba(NO3)2溶液可得到BaSO3和BaSO4‎ 答案 C 解析 硫燃烧只能生成SO2,故A错误;通入过量SO2生成HSO,B错误;SO2使溴水褪色是因为SO2和Br2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也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SO2‎ - 18 -‎ 在酸性环境下被硝酸钡中的硝酸根离子氧化成硫酸根离子,所以生成的产物也应该是硫酸钡,故D错误。‎ ‎2.(2019·河南汝州实验中学高三期末)为了探究硫酸亚铁的分解产物,进行了如下图装置所示的实验,打开K1和K2,缓缓通入N2,一段时间后加热,实验后反应管中残留固体为红色粉末,B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检查氢氧化钠溶液出口处无氧气产生。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多余的SO2气体 B.反应管内产生的红色粉末可能是Fe2O3‎ C.BaCl2溶液的目的是检验SO3的存在,此处用Ba(NO3)2溶液也可以检验SO3‎ D.反应管内得到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 C 解析 如果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硝酸钡溶液中,因为二氧化硫溶于水溶液显酸性,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将二氧化硫氧化为硫酸,再与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用硝酸钡溶液无法判断使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的是二氧化硫还是三氧化硫,C错误。‎ 考点二 硫酸 ‎[解析]‎ - 18 -‎ ‎ 将浓硫酸滴入浓盐酸中,浓硫酸吸水(相当于稀释)放出大量的热,促进了氯化氢的逸出,A错误;浓硫酸与铜反应需在加热条件下进行,B错误;浓硫酸使胆矾失去结晶水,该变化为化学变化,C错误;浓硫酸有脱水性,可使蔗糖炭化,并放出大量的热,且浓硫酸有强氧化性,进而与生成的炭反应生成SO2、CO2和H2O,D正确。‎ ‎[答案] D 浓硫酸与金属的反应规律 ‎1.钝化:常温下浓硫酸使Fe、Al表面快速生成致密氧化膜而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 ‎2.与活泼金属(如Zn)反应,开始产生SO2,硫酸浓度变小后,产生H2。‎ ‎3.与不活泼金属(如Cu)反应,开始产生SO2(加热),浓度变小后,稀硫酸不再与Cu反应。如1 mol Cu与含2 mol H2SO4的浓硫酸充分反应,生成的SO2小于1 mol。‎ ‎4.浓硫酸在与金属的反应中既表现强氧化性又表现酸性。浓硫酸在与非金属的反应中只表现强氧化性。‎ ‎3.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从实验开始到过一段时间后,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中苹果块会变干瘪 B.乙中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 C.丙中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 D.丁中pH试纸变成红色 答案 D 解析 pH试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放入浓硫酸中易被脱水炭化,表面变成黑色,D错误。‎ ‎4.将一定量的锌与100 mL 18.5 mol·L-1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 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pH=1,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 B.反应中共消耗Zn 97.5 g C.气体A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4∶1‎ D.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 18 -‎ 答案 C 解析 锌与浓H2SO4发生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的浓度变小,发生反应Zn+H2SO4===ZnSO4+H2↑,设反应生成SO2的物质的量为x,H2的物质的量为y,则有x+y==1.5 mol,消耗硫酸的物质的量:2x+y=18.5 mol·L-1×0.1 L-=1.8 mol,解得x=0.3 mol,y=1.2 mol, 则V(SO2)∶V(H2)=1∶4,参加反应的Zn的物质的量:x+y=1.5 mol,质量是97.5 g,转移电子:1.5 mol×2=3 mol。‎ 考点三 SO的检验 ‎[解析] A项中先加入稀硝酸,如果溶液中没有SO,而存在SO,硝酸可能将SO氧化成SO,或者存在Ag+时,最终也会出现白色沉淀,错误;B项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排除SO、CO、Ag+等离子的干扰,然后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SO,正确;如果溶液中存在I-,I-具有还原性,被过氧化氢氧化为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溶液显蓝色,但是C项中最终溶液没有变蓝色,错误;D项中如果存在SO,也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错误。‎ ‎[答案] B ‎1.SO的检验方法 检验SO的正确操作方法:被检液取清液有无白色沉淀产生(判断有无SO)。‎ ‎2.SO检验的易错点 ‎(1)只加可溶性钡盐,不酸化。误将CO、PO、SO等干扰离子判断成SO。因上述离子会产生BaCO3、Ba3(PO4)2、BaSO3白色沉淀。‎ ‎(2)误将Ag+判断成SO。如向待测液中滴加BaCl2溶液,再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便断定含SO。其错误是未注意溶液中不含SO,而含Ag+时也会产生同样的现象:Ag++Cl-===AgCl↓(白色)。‎ - 18 -‎ ‎(3)误将SO判断成SO。如向待测液中滴加用稀盐酸酸化的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便误以为有SO。该错误是未注意NO在酸性环境中具有强氧化性,发生反应:3Ba2++3SO+2NO+2H+===3BaSO4↓(白色)+2NO↑+H2O。‎ ‎5.在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则下列关于该溶液所含离子的推断中正确的是(  )‎ A.一定会有SO B.含有SO和Ag+‎ C.可能含有SO、Ag+、SO中的一种或两种 D.可能含有SO或CO 答案 C 解析 A项错误,不能排除Ag+、SO的干扰;B项错误,因为溶液中SO与Ag+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项错误,由“加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可以判断不可能含有CO。‎ ‎6.已知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SO及其他某些未知离子,某学生取适量试液放入四支试管中,然后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其中合理的是(  )‎ ‎①若加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 ‎②若加入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然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溶解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 ‎ ‎③若先加入盐酸无现象,再加BaCl2溶液得到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SO ‎④若做焰色实验时,得到黄色火焰,说明原溶液中一定有Na+,但不能确定是否有K+‎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答案 C 解析 BaSO3可被硝酸氧化成BaSO4导致沉淀不会消失,①错误;BaSO4不溶于盐酸、BaSO3溶于盐酸并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SO2,②正确;加盐酸无现象,表明溶液中无CO、SO等干扰性离子,此时生成的沉淀只能是BaSO4,③正确;钾元素的紫色可被钠元素的黄色掩盖住,④正确。‎ ‎  建议用时:4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7分,共70分)‎ - 18 -‎ ‎1.(2019·佛山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硫是生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下列关于自然界中硫循环(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促进了硫的循环 B.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均为无机物 C.上述硫循环中硫元素均被氧化 D.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及温室气体的排放 答案 A 解析 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等在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作用下缓慢转化成植物R1—S—R2,促进了硫的循环,故A正确;硫循环中硫的化合物有含硫的有机物,不全是无机物,故B错误;含硫杆菌及好氧/厌氧菌将硫酸盐、亚硫酸盐中硫还原成R1—S—R2,硫循环中硫元素有时被氧化,有时被还原,故C错误;烧煤时加石灰石,可减少酸雨排放,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故D错误。‎ ‎2.下列有关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硫在足量氧气中燃烧:2S+3O22SO3‎ B.二氧化硫通入足量氨水中:SO2+NH3·H2O===NH4HSO3‎ C.硫和铁混合加热:2Fe+3SFe2S3‎ D.硫酸氢钠溶液与亚硫酸氢钠溶液混合:NaHSO4+NaHSO3===Na2SO4+SO2↑+H2O 答案 D 解析 硫在氧气中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硫,A错误;氨水足量,生成亚硫酸铵,B错误;铁与硫反应只生成硫化亚铁,C错误;硫酸氢钠相当于一元强酸,D正确。‎ ‎3.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 - 18 -‎ 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 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 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加水,观察颜色 答案 D 解析 移动铜丝,可控制铜丝与浓硫酸的接触,即控制SO2的生成量,故A合理;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B合理;SO2有毒,且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被NaOH溶液吸收,故C合理;浓硫酸过量,试管中有剩余浓硫酸,应将反应后的混合液慢慢加入到大量水中,否则易出现溶液暴沸喷出试管而发生危险,故D不合理。‎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浓H2SO4滴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然后褪色,最后变黑,说明浓H2SO4具有酸性、氧化性和吸水性 B.样品无明显现象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样品中含SO C.常温下浓H2SO4能用铁制容器盛装,说明浓H2SO4与Fe不反应 D.样品得到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说明样品中含SO或HSO 答案 B 解析 A项中,最后变黑,说明具有脱水性;C项中,常温下Fe遇浓H2SO4发生钝化;D项中,样品中也可能含CO或HCO。‎ ‎5.下列过程中,最终的白色沉淀物不一定是BaSO4的是(  )‎ A.Fe(NO3)2溶液白色沉淀 B.Ba(NO3)2溶液白色沉淀 C.无色溶液白色沉淀 D.无色溶液无色溶液白色沉淀 答案 C 解析 A项,二氧化硫被硝酸氧化为硫酸,加氯化钡一定生成硫酸钡沉淀;B项,亚硫酸根离子被硝酸氧化为硫酸根离子,沉淀也是硫酸钡;C项,所得沉淀可能是氯化银;D项,先加过量盐酸无沉淀,再加氯化钡产生的白色沉淀一定是硫酸钡。‎ ‎6.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 18 -‎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答案 D 解析 D项,若SO2与FeCl3不发生反应,向A中加入KMnO4溶液,发生反应: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溶液紫红色能褪去;若SO2与FeCl3发生反应:SO2+2H2O+2FeCl3===H2SO4+2HCl+2FeCl2,当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时,会发生反应:MnO+5Fe2++8H+===Mn2++5Fe3++4H2O,溶液紫红色也能褪去,因此不能验证A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合理。‎ ‎7.SO2通入BaCl2溶液中并不产生沉淀,而通入另一种气体后可以产生白色沉淀。则下图中右侧Y形管中放置的药品组合不符合要求的是(必要时可以加热)(  )‎ A.Cu和浓硝酸 B.CaO和浓氨水 C.大理石和稀盐酸 D.高锰酸钾溶液和浓盐酸 答案 C 解析 A和D中产生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生成BaSO4沉淀,B项中产生的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生成BaSO3沉淀。‎ ‎8.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物质性质的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若品红溶液①褪色,则说明产物中含有SO2‎ B.若溴水褪色,则说明SO2具有还原性 - 18 -‎ C.若烧瓶中产生黄色浑浊和无色气泡,则说明Na2S2O3只作氧化剂 D.若品红溶液②不褪色、Na2SiO3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则说明碳酸比硅酸的酸性强 答案 C 解析 若品红溶液①褪色,则说明产物中含有SO2,A正确;溴水与SO2反应生成氢溴酸和硫酸,SO2体现还原性,B正确;利用Na2S2O3与稀硫酸反应制取SO2的实验中发生的是S2O在H+存在下的歧化反应S2O+2H+===S↓+SO2↑+H2O,C错误;若品红溶液②不褪色,说明此时SO2已经反应完全,使Na2SiO3溶液出现白色浑浊的气体一定为二氧化碳,D正确。‎ ‎9.(2019·河北张家口模拟)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 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3+>稀硫酸 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D.假设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则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1‎ 答案 D 解析 溶液由棕色变为浅绿色,是因为Fe3+被SO2还原为Fe2+,同时SO2被氧化为H2SO4,说明Fe3+的氧化性强于稀硫酸,溶液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说明Fe2+迅速被氧化成Fe3+(溶液中有H+、NO,相当于有HNO3存在,Fe2+被HNO3氧化为Fe3+),故硝酸的氧化性强于Fe3+,综上所述氧化性:HNO3>Fe3+>稀H2SO4,最终被还原的是NO,A、B正确;硝酸根离子和二氧化硫被氧化后产生的氢离子构成强氧化性体系,氧化Fe2+时生成无色的NO气体,该气体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物质,C正确;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故相当于二氧化硫与NO之间的氧化还原,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知3SO2~2NO,反应消耗的SO2与逸出的NO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2,由于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D错误。‎ ‎10.(2019·福建六校联考)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H2SO4,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途径①:SH2SO4‎ 途径②:SSO2SO3H2SO4‎ A.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较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因为途径②比途径①的污染相对较小且原子利用率较高 B.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电子 C.途径①反应中体现了浓HNO3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D.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的浓度来提高SO2的转化率 答案 C - 18 -‎ 解析 途径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S+6HNO3(浓)===H2SO4+6NO2↑+2H2O,属于浓硝酸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产物中无盐生成,因此浓硝酸只表现强氧化性而不表现酸性,C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11.(14分)为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反应产物的定性探究,按下图装置(固定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D、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证明A装置试管中反应所得产物是否含有铜离子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说明浓硫酸中的水是否影响B装置现象的判断,还需进行一次实验。实验方案为                  。‎ 答案 (1)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D中黑色固体颜色无变化,E中溶液褪色 ‎(3)将A装置中试管内冷却后的混合物沿杯壁缓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4)使用上述装置,不放入铜丝进行实验,观察无水硫酸铜是否变蓝 ‎12.(2019·安徽池州高三期末)(16分)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能预防突发性心脏病等疾病,常见化合价有+2、+3、+4和+5。实验室模拟工业生产制备V2(CO3)3的步骤如下:‎ ‎①取18.20 g V2O5放入水中搅拌形成悬浊液,通入二氧化硫充分反应可得V2(SO4)3溶液。‎ ‎②将V2(SO4)3溶液与足量的碳酸钠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V2(CO3)3固体22.56 g。‎ 已知:+5价V具有氧化性,+3价V具有还原性,易被氧气氧化。‎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Na2SO3固体和H2SO4(浓)制取SO2,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A或B),若利用下述装置制取并收集干燥的SO2,连接顺序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 18 -‎ ‎(2)步骤①实验装置如下:‎ ‎①图中利用水浴处理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长颈漏斗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通入二氧化硫前和实验结束后都要通入N2,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仪器D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②中洗涤操作后,证明已经洗净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中的产率为________。‎ 答案 (1)B d e c b ‎(2)①便于控制温度、受热均匀 维持气压稳定,防止装置堵塞 ‎②通入二氧化硫前通入氮气目的是赶尽装置内的空气,实验结束后通入氮气是为了赶走装置内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 ‎ ‎③2SO2+V2O5+2H+===2SO+2V3++H2O ‎(3)取最后一次洗涤液,向其中滴加稀盐酸和氯化钡溶液,若没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已经洗净 80.00%‎ 解析 (3)根据钒守恒,可得V2O5~V2(CO3)3,则18.20 g V2O5完全反应可得V2(CO3)3的质量为28.20 g,故产率为×100%=80.00%。‎ - 18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