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咸阳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中央王朝设有专门负责处理诸侯政令的官员,该官员通过“舍四方令”把周王的意志贯彻给天下诸侯。这说明(  )‎ A. 各地诸侯的自治权被削夺 B. 周王朝实现了政令的统一 C. 周天子拥有“共主”地位 D. 中央与地方建有制约机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舍四方令”体现的是周王对分封下的诸侯有着较大的权威,是“天下共主”地位的体现,C正确;分封制下诸侯有较大的权力,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制约机制,D排除。故选C。 ‎ ‎2.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还建立了以邮驿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秦朝的这种做法(  )‎ A.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 实现了思想统一 C. 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D. 导致了暴政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秦朝要求各级官僚机构均用文书行政,并建立文书管理制度和邮驿传递系统等做法,完善了行政手段,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国家的治理能力,C项正确;用文书行政不仅限于地方官,整个官僚系统都要执行,A项错误;文书行政与思想统一不符,B项错误;文书行政规范有据,不是暴政产生的原因,D项错误。‎ ‎3.‎ 孔子反对犯上作乱,但并不认为臣子必须绝对服从君主,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董仲舒则提出了君权神授理论将皇权变得神圣不可侵犯,强调“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董仲舒的这一改造(  )‎ A. 完全背离了原始儒学思想主张 B. 使儒学违背了历史发展趋势 C. 为专制主义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D. 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关键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则提出了君权神授理论将皇权变得神圣不可侵犯”等适合了君主专制的需要,得到汉武帝的认可,最终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D正确;A“完全”说法绝对,排除;应该是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故排除B;法家思想为专制主义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故排除C。故选D。 ‎ ‎4.汉代出现了专门保护土地占有的返还原物的诉讼和避免侵占的所有权确认文书“契”,这些文契具有确认所有权的法律效力,是法律意义上的所有权确认物。这说明汉代(  )‎ A. 法律体系完备 B. 土地兼并日益盛行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D. 政府依法治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汉代试图通过颁行具有法律效力的文契来抑制土地兼并的现象,故能反映出当时土地兼并日益盛行,B正确;材料与法律体系的完备无关,排除A项;“松动”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汉代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法治,排除D项。‎ ‎5.唐代时期在中书省和门下省设有一批谏官,具有先他官言事的优越权。他们是左右散骑常侍、左右谏议大夫、左右补阙和拾遗,“左”隶属中书省,“右”隶属门下省。这一做法 A. 旨在加强专制皇权 B. 利于防止决策失误 C. 提高了办事效率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书省和门下省设有一批谏官,具有先他官言事的优越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这一细节,有利于防范决策失误,B项正确;三省六部的议政和决策流程,在制度上有制约皇权的作用,A项错误;分化事权和官员政事堂议事的做法与提高办事效率无关,C项错误;调整三省六部这一中枢机关,属于规范中央行政,不是控制地方的做法,D项不符合题意。‎ ‎6.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广州每年都有蕃客(外国商人)携带妻儿前来居住,甚至购买田宅,与当地人杂居,突破了蕃坊(蕃商聚居区)的限制,这些蕃客“富者资累巨万”。这表明当时 A. 坊市界限被打破 B. 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 对外贸易的繁荣 D. 外商开始在中国定居 ‎【答案】C ‎【解析】‎ ‎“(外国商人)携带妻儿前来居住”“富者资累巨万”说明外国商人通过做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体现出了当时对外贸易的繁荣,故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对外贸易,不是坊市界限被打破的信息,故A项错误;海上丝绸之路是唐朝时期,故B项错误;外商开始在中国定居早在汉唐时期已经出现,故D项错误。‎ ‎7.朱熹认为:“格物致知,便是要知得分明。诚意、正心、修身,便是要行得分明。若是格物致知有所未尽,便是知得这明德未分明”;王阳明主张:“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静,遇事便乱,终无长进”。据此可知,二者 A. 都主张加强自身修养 B. 都强调经世致用 C. 求理途径上相互矛盾 D. 都提倡“灭人欲”‎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诚意、正心、修身”、“人须在事上磨炼做功夫乃有益”等信息可知,这体现的是朱熹和王阳明都重视人的自身修养,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是顾炎武提出的,排除;二者只是求理方法不同但并不矛盾,C选项错误;D选项只是朱熹的主张,排除。‎ ‎8.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乃今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行业术语),不相通用。仓猝聆之,竞不知为何等语。”这说明明代 A. 商业发展受到方言制约 B. 手工业技术具有封闭性 C. 工商业专业化趋势明显 D. 商品长途贩运逐渐发达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乃今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语(行业术语),不相通用”说明明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术语,这体现了明代工商业专业化趋势明显,故C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商业发展受到方言制约,故A错误;材料无法说明手工业技术如何,故B错误;材料信息和商品长途贩运没有关系,故D错误。‎ ‎9.清代乡试考官中,房考官是实际的阅卷官,例由该省进士、举人出身的现任知县担任,雍正五年以临省举人、进士出身的在家候选官员充任。这一变化(  )‎ A. 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B. 促进官僚体制进一步成熟 C. 促进了科考的公平公正 D. 体现了君主专制集权加强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体现的是乡试考官由本省到临省的转变,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本省考官的徇私舞弊,对于考试的公平具有积极意义,C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属于科举制的影响,但是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选官制度,与官僚政治成熟无关,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君主的控制力,D选项排除;故选C。 ‎ ‎10.如表为1892﹣1900年间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据此可知(  ) ‎ ‎ 年度 ‎ 1892‎ ‎ 1893‎ ‎ 1894‎ ‎ 1895‎ ‎ 1896‎ ‎ 1897‎ ‎ 1898‎ ‎ 1899‎ ‎ 1900‎ ‎ 价值(海关两)‎ ‎ 582.5万两 ‎ 457.4万两 ‎ 5114万两 ‎ 561.8万两 ‎ 692.9万两 ‎ 844.4万两 ‎ 796.7万两 ‎ 1307.5万两 ‎ 1291.8万两 A. 进入四川的商品在逐年增加 B.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 C. 新口岸的开放加剧商品倾销 D. 商品输出是列强主要经济侵略手段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可知,1895年之后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开放了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便利了列强商品的倾销,C正确;由表格可知,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不是每一年都在增加,如1892年到1893年就在减少,故 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商品输出,材料不能体现出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故B与材料不符;据所学可知,19世纪末,资本输出是列强主要经济侵略手段,故D错误。故选C。 ‎ ‎11.辛亥革命后,各种主义开始在社会上流传,各种名目的政纲政论、宣言遍布报刊,各种政党竟相成立。这说明,辛亥革命(  )‎ A. 使中国政治秩序走向了混乱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了人心 C. 为中国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 D. 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 ‎【答案】C ‎【解析】‎ ‎【详解】辛亥革命后,各种社会改造思想纷纷出现,各种政纲政论“遍布报刊”,各种政党纷纷成立,民主政治呼声加强,说明辛亥革命为中国进步潮流开启了闸门,C项正确;“政治秩序”走向混乱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辛亥革命“为民族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D项错误。‎ ‎1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我国茂新和福新公司生产的"兵船牌"面粉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英、法、南洋的新加坡、吕宋等地,每年出口量达五、六百万包。这表明当时 A 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得到逆转 B. 国内面粉生产技术不断创新 C. 政府鼓励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D. 民族企业发展空间得到扩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以一战期间我国面粉业的发展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表明,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面粉不仅畅销国内。并且远销国外,说明民族企业发展的市场空间得到拓展,D项正确;材料现象虽有利于改变对外贸易的状况,但不能说明得到逆转,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市场扩展,不是技术创新,B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政府的态度,C项错误。‎ ‎13.新文化运动除了批判封建礼教和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外,还批判了不讲卫生、缠足、懒惰、奢侈、贪腐、不诚无信等行为。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A. 推动近代思想格局多元化 B. 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的价值 C. 具有贯通中西文化的倾向 D. 具有直面现实的反思精神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由材料“还批判了不讲卫生、缠足、懒惰、奢侈、贪腐、不诚无信等行为”可知,新文化运动敢于直面社会的丑陋现象,具有直面社会现实的反思精神,故选D;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这导致其不可能起到推动近代思想格局多元化的作用,排除A;材料只提及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没有涉及其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新文化运动并没有贯通中西文化的倾向,因为它对传统文化是全盘否定的,排除C。‎ ‎14.如图为中国近代报刊上登载的一幅政治漫画。该漫画所反映的事件 A. 揭露了北洋政府卖国行为 B. 激发了国民的联合反帝斗争 C. 使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 D. 迫使日本放弃了侵华的野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片文字“巴黎和会”、“青岛”、“日本”可知,该图片反映的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激发了中国国民的彻底的反帝反封的五四运动,故选择B项;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外交失败,排除A项;没有涉及领土主权问题,排除C项;日本没有放弃侵华野心,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排除D项。‎ ‎15.‎ ‎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将工农兵苏维埃作为一种革命的“政权形式”。1935年底,中国共产党将口号由“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要建立“中华民主共和国”。这些变化反映了 A. 共和政体被各党派接受 B. 民主革命任务发生转变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 中共建国思想趋向成熟 ‎【答案】D ‎【解析】‎ ‎【详解】中国共产党将建立的政权由工农兵苏维埃到“人民共和国”再到“中华民主共和国”的变化,说明中国共产党对所要建立国家的思想不断发展完善,日趋成熟,故D正确;材料信息没有涉及“各党派”,排除A;1927到1936年处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主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民主革命任务没有改变,排除B;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6.1958年,存在大量盐碱地的鲁西北在“以粮为纲”的口号下广泛种植小麦,但产量很低;到了80年代,当地农民改种棉花后卖给国家换取粮食,因而流传一首民谣:-亩小麦吃不饱,半亩棉花做贡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改变了统购统销政策 B.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 C. 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 D. 山东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1958年种植小麦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统一安排,农民没有自主权,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能自主决定种植内容,因此当地农民改种棉花后卖给国家换取粮食,因此主要原因是农民获得土地经营自主权,C正确;题干所述现象与国家统购统销政策无关,排除A;当时是计划经济体制,农民种棉花卖给了国家而非直接投放市场,排除B;计划经济是系统性的体制,80年代计划经济体制依然存在,山东并未摆脱,排除D。‎ ‎17.在古代雅典,几乎所有的公职都没有专门的技艺要求,公职人员也大都是以简单的多数票或抽签产生的。这一政治状况(  )‎ A. 剥夺了贵族的参政权 B. 有利于保证平民参政 C. 提高了政府执政能力 D. 促进了直接民主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雅典公职人员主要通过抽签方式产生,这有利于让各雅典公民参与政权,即有利于保证平民参政,故B项正确;雅典民主政治实质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抽签方式容易使得不同素养的人参与政权,容易造成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因此不能提高政府执政能力,故C项错误;抽签方式是直接民主的表现,故D项错误。故选B。 ‎ ‎18.古希腊建筑虽然以神庙为主,但神庙外部所排列的柱子变化多端、形式多样,从不拘泥,甚至把人像变体为柱子的形式,如伊瑞克缇翁神庙南端的大理石石柱就是以少女像雕刻而成的。这反映了在古希腊 A. 神庙建筑违背世俗需要 B. 建筑艺术蕴古人文精神 C. 原始神灵逐渐淡出历史 D. 城邦政治影响建筑设计 ‎【答案】B ‎【解析】‎ ‎【详解】在古希腊神庙建筑中,把人像变体为柱子的形式,在神庙南端的大理石柱也以少女像雕刻而成,这说明在古希腊建筑艺术蕴含着早期的人文精神,故选B项;神庙建筑的柱体由人像变体而来,说明建筑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世俗的需要,而不是违背,排除A项;神庙建筑体现了人文主义但并不表明古希腊原始神灵逐渐淡出了历史,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城邦政治对建筑设计的影响,排除D项。‎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把人像变体为柱子的形式”,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古希腊人文主义起源的史实分析解答。‎ ‎19.1710年到1795年的英国,资本主义大农场经营方式的采用、农机的推广,使得农村谷物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牲畜的科学培育和饲养,使羊的平均重量从每只28磅增加到80磅,牛的平均重量从每头370磅增加到800磅。这反映出18世纪的英国 A. 农业与工业发展相得益彰 B. 农业发展取决于圈地运动 C. 农村实现了机械化的生产 D. 科学理论得到了广泛应用 ‎【答案】A ‎【解析】‎ ‎【详解】大农场式的经营方式应用了农业机械,有利于推动工业发展,而农机的使用又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谷物产量和牲畜重量都有所增加,说明农业与工业的发展相得益彰,故选A;B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当时英国的大农场应用了农机,但不能证明农业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排除C;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A。‎ ‎20.“ 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他还需要大力改造”。这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 A. 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B. 是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 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妥协的产物 D. 在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他还需要大力改造”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结果,故选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排除A;材料信息也无法体现法国建立共和国的必然性,排除B;法国1875年宪法在法律上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21.1936年,霍华德·E柯什那撰文指出:罗斯福我们的政府相对简单权责有限的时候上台掌权,他将其转变为极其复杂且臃肿的机构来控制商业,使自由人的生活陷人混乱。毫不夸张地说,政府在他上台时还较弱,但很快便被他改造得强大无比。”这反映出罗斯福新政 A. 改变了美国分权制衡机制 B. 促进了美国代议制的完善 C. 未能使美国快速摆脱危机 D. 提升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政府在他上台时还较弱,但很快便被他改造得强大无比”,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加大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升了政府经济管理职能,故选D;A不符合史实,排除;罗斯福新政加大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没有涉及政治领域,排除B;新政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的困扰,C排除。‎ ‎22.1940年,德国驻挪威大使馆内播放电影《火的洗礼》,其主要内容是德国以闪电战占领波兰全境的纪实性镜头,以威吓挪威政府。英国则将这部电影改名为《苦难的一幕》在国内放映,并把它作为礼物赠送给苏联和美国。这说明了(  )‎ A. 战争推动了电影行业的繁荣 B. 冷战时期东西方文化对立 C. 电影能客观地还原历史真相 D. 电影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德国驻挪威大使馆播放电影是威慑挪威政府,为德国法西斯侵略服务;而英国在国内放映并赠送给苏联和美国是为了表明英国政府联合抗击法西斯。所以说,电影艺术渗透了官方意识,故D正确;材料只说了一部电影的利用问题,无法体现电影行业的繁荣,排除A;材料说的是二战时期,不是二战后的冷战时期,排除B;材料说的是一部电影的利用问题,而不是电影能否还原历史真相,排除C。故选D。 ‎ ‎23.‎ 从1913年到1950年,苏联工业发展增加了12倍,但是农业只提高了40%。到1953年全苏人均粮食产量仅为432公斤,严重低于1913年的540公斤。这表明苏联 A. 受两次科技革命影响较大 B. 斯大林模式阻碍经济发展 C. 社会经济体制正亟待改革 D. 农业集体化超越了时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的内容说明了1913年到1950年苏联工业发展很快,但是农业却徘徊不前,并且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农业集体化的弊端日益暴露,于是赫鲁晓夫被迫对苏联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故选C项;1913年到1953年属于第二、三次科技革命时期,但题目材料没有涉及科技革命与经济发展的联系,A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在三四十年代推动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增长,B项错误;农业集体化不是超越了时代,而是需要调整,D项错误。‎ ‎24.进入21世纪以后,主要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均有了较大的扩张,出现了洲域集团,这类经济集团呈现出兼容混合性、大国主导性、合作多样性、对外开放性和“双轨”同步性等特点,其经济实力不容忽视,对世界经济产生了较强的影响力,洲域集团的诞生说明 A.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存在 B. 洲际间贸易基本实现了自由化 C.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 D. 区域经济集团不适应时代潮流 ‎【答案】C ‎【解析】‎ ‎【详解】‎ 据材料“进入21世纪以后,主要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均有了较大的扩张,出现了洲域集团,这类经济集团呈现出兼容混合性、大国主导性、合作多样性……”可知,由于主要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均有了较大的扩张,出现了洲域集团,这是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故C与材料相符;据材料“进入21世纪以后,主要区域集团的范围和规模均有了较大的扩张,出现了洲域集团,这类经济集团呈现出兼容混合性、大国主导性、合作多样性……”可知,洲域集团的出现,不仅有大国主导性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而且洲域经济集团间呈现出兼容混合性、合作多样性、对外开放性的特点,故A说法片面;据材料“……这类经济集团呈现出兼容混合性、大国主导性、合作多样性……”可知,洲际间贸易未实现自由化,B错误;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是二战后经济发展的时代潮流,D说法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共52分.第25~27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8~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必考题]‎ ‎25.两千多年来,尽管朝代更迭,社会制度变迁,但县始终是我国最基本的地方行政单位,县级政权始终对社会直接实施行政管理的职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秦至清,县政衙门始终是封建司法体系的初级法院,一切民刑案件首先由县衙门审理,不得越诉,县衙也不得拒绝受理。明清知县还有“读法”的职责,即县官及其属吏经常向百姓宣谕讲读国家法律和皇帝敕、谕。秦至元的县尉、明清的典吏都是在县令(知县)领导下专务“禁暴戢奸”“巡捕盗赋”的官吏。历代王朝都把“劝课农桑”列为县级政权的“百政之首”。“有事则在县办理,无事则巡历乡村,询民疾苦,课民农桑,宣布教化,崇本抑末”。统治者把税收征课作为县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县设置义仓和常平仓,灾害发生后,县官必须迅速查清灾情并如实向上级呈报,请求赈济。科举县试必须由知县亲自主持,成绩优良者取得参加府试资格。‎ ‎﹣﹣摘编自王彦坤《中国古代县政职能初探》‎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中央政府实施了“简政、放权、搞活”的政策,使县级政府不仅拥有了较大的资源配置权限,也使县级政府具有了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县级政府发展县域经济的内在机制和积极性得到了激发。中央政府在扩大地方自主权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力和基层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力,否则,就可能导致县城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权力的本末倒置。‎ ‎﹣﹣摘编自武君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县级政府的作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县政的职能,并简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我国县级政府职能转变的背景。‎ ‎【答案】(1)职能:司法:平决狱论,宣传法律;经济:劝课农桑,征收赋税;民政:管理户籍,灾荒救济;文教:主持科举考试、教化。‎ 作用:加强基层管理,巩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财政税收;保障社会秩序安定;推动良好社会风气形成。‎ ‎(2)背最:经济体制改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国家宏观调控改革。‎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县政衙门始终是封建司法体系的初级法院,一切民刑案件首先由县衙门审理,不得越诉,县衙也不得拒绝受理”、“读法”、“禁暴戢奸”、“巡捕盗赋”、“劝课农桑”、“统治者把税收征课作为县官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县设置义仓和常平仓”、“科举县试必须由知县亲自主持,成绩优良者取得参加府试资格”可知,司法:平决狱论,宣传法律;经济:劝课农桑,征收赋税;民政:管理户籍,灾荒救济;文教:主持科举考试、教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加强基层管理,巩固中央集权;增加政府财政税收;保障社会秩序安定;推动良好社会风气形成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中央政府实施了‘简政、放权、搞活’的政策”、“中央政府在扩大地方自主权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权力和基层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力”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体制改革;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国家宏观调控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戊戌学会是戊戌维新时期建立的学会的总称。戊戌时期的学会共计68个,基本都成立于1895﹣1898年,分布在关内18省中的12省,约30个城市,就当时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来说,确是一种引人注目的社会运动。这些学会,是向不同的方向谋求救国,而以讲求学术为进行之方。它们或偏重结合知识分子谋求变法(政治),或偏重结合同好从事出版业务(文化),或偏重招集生徒施以教育(教育),纯粹的学术团体不多。‎ ‎﹣﹣摘编自张玉法《戊戌时期的学会运动》‎ 材料二:戊戌时代的知识分子,率先成立强学会,冲破了封建专制政府的结会禁令,使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运动﹣﹣戊戌变法成为可能。上海农学会曾翻译和搜集了大批“东西洋农报农书”,其他学会所办的报刊也大量刊登西学科技内容。在学会中,“无论学术之深浅,名位之尊卑”,“概以平等相礼”,鞠躬握手逐渐代替了叩头作揖。‎ ‎﹣﹣摘编自马振举《论近代学会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学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戊戌学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戊戌学会对近代中国历史的影响。‎ ‎【答案】(1)特点:数量多、分布广;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以救国图存为目的;以讲求学术为活动方式。‎ 背景: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2)影响:推动政治运动进行;有利于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变;活跃了人们的民主思想。‎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根据“戊戌时期的学会共计68个,基本都成立于1895﹣1898年,分布在关内18省中的12省,约30个城市”“向不同的方向谋求救国”“以讲求学术为进行之方”可知,数量多、分布广;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以救国图存为目的;以讲求学术为活动方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等方面概括。‎ ‎(2)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推动政治运动的进行、有利于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促进社会风气的改变、活跃了人们的民主思想等角度概括。‎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66年,英国一位经济学家深为惊异地看到,今天的英国在芝加哥和敖德萨有它的粮仓,在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饮从东印度种植场弄来的咖啡。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大多数欧洲“内部地带”国家(指大不列颠与欧洲工业化国家)也都同样可以说是如此。‎ ‎——摘编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世界重大历史现象,并评述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历史情节及其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准确全面。)‎ ‎【答案】示例情节:今天的英国在芝加哥和敖德萨有它的粮仓,在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饮从东印度种植场弄来的咖啡。历史现象: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评述: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到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居“世界工厂”的地位,它奉行自由贸易政策,要求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19世纪中后期,随着工业革命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开展和逐步完成,欧美各国的工业生产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交往,世界各地的贸易交流加强。同时,西方国家以炮舰和廉价工业品为手段,把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卷入其殖民体系,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于是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奠定了现代经济全球化的基础。(说明:“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唯一标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提取情节:今天的英国在芝加哥和敖德萨有它的粮仓,……它喝从中国运来的茶叶,饮从东印度种植场弄来的咖啡。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评述:结合所学,可从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工业革命促进世界各地的贸易交流加强,西方国家进行殖民扩张,把亚、非、拉美许多国家卷入其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以欧美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等,说明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使世界各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增强。‎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 商鞅变法的出发点是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立足,并最终实现国富兵强,这体现了他“务实功利”的价值追求。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战乱频发,传统的道德伦理准则已难以支配社会生活,强权主宰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这次变革在使秦国迅速富强起来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秦人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该变法的积极一面在于用爵禄和刑罚将人们追求利益的途径和方式规范到国家需要的道路上来,把人们的生活、生产甚至思想都引入一种轨道式的模范。但此次变法对法律过度的依赖,比如鼓励亲属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却也撕裂了人伦亲情;“轻罪重刑”使司法行为恐怖化;“不赦不宥”使“犯罪分子”一旦获罪则走上绝路,这些繁密的法令使秦人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人们的道德水平也渐渐降至仅仅遵循法律规定的最低线。‎ ‎——摘编自许鸿基《商鞅变法的法治思想与借鉴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在变法中践行“务实功利”价值追求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商鞅“务实功利”的价值追求。‎ ‎【答案】(1)主要举措:奖励耕织,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实行什伍、连坐制;制定《秦律》,轻罪重罚等。‎ ‎(2)简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但是,这种偏执的价值追求,使人性巾的好恶被利益诱引,逐渐呈现出重现实利益轻伦理道德的倾向,人们的价值观转向功利;严酷的法律也会激化社会矛盾。‎ ‎【解析】‎ ‎【详解】(1)主要举措:根据“用爵禄和刑罚将人们追求利益的途径和方式规范到国家需要的道路上来”得出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根据“鼓励亲属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得出实行什伍、连坐制;根据“繁密的法令”“轻罪重刑”得出制定《秦律》,轻罪重罚;根据所学,奖励耕织,重农抑商也是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 ‎(2)简评:根据“使秦国迅速富强起”得出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鼓励亲属互相监视、互相告密”得出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根据“用爵禄和刑罚将人们追求利益的途径和方式规范到国家需要的道路上来”得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根据“最终实现国富兵强”得出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根据“撕裂了人伦亲情”“用爵禄和刑罚将人们追求利益的途径和方式规范到国家需要的道路上来”得出出现重现实利益轻伦理道德的倾向,人们的价值观转向功利;根据“使司法行为恐怖化”“一旦获罪则走上绝路”,结合所学,概括得出严酷的法律也会激化社会矛盾。‎ ‎29.材料 20世纪初,铁路是列强对华进行侵略的主要对象,因而铁路问题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主要反映。1903年,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开放铁路修筑权,奖励华商造路。詹天佑积极支持各省的商办铁路,早在1904年初商办铁路刚兴起时,詹天佑就曾到中国最早的商办铁路——潮汕铁路公司工作两个多月,“将全路工程估勘完竣”。1908年,詹天佑被聘为商办洛潼公司的工程顾问,为公司勘测了一条切实可行、比较节省的线路。1910年,粤路公司被改组,詹天佑被选为公司总理。詹天佑推行严格的检查考核与奖惩制度,这是中国建筑施工采购物料走向市场、公平竞争,防止权钱交易、防止靡费与腐败的重大改革。‎ ‎——据孙自俭《詹天佑与晚清商办铁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詹天佑积极支持商办铁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詹天佑的历史贡献。‎ ‎【答案】(1)原因:铁路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对象,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末新政的推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2)贡献: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支持商办铁路的兴建;建立科学的铁路管理制度。‎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铁路是列强对华进行侵略的主要对象,因而铁路问题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矛盾的主要反映”得出铁路成为列强侵略的主要对象,民族危机的加深;根据“1903年,清政府颁布《铁路简明章程》,开放铁路修筑权”得出清末新政的推行;根据“奖励华商造路”得出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2)贡献:根据所学可知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张铁路;根据“詹天佑积极支持各省的商办铁路”得出支持商办铁路的兴建;根据“詹天佑推行严格的检查考核与奖惩制度”得出建立科学的铁路管理制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