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佛山市2020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19~2020学年佛山市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 高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全球范围看,中国崛起与中华文明的复兴是21世纪最重大的变化,这可能是带有自己“语言”的复兴。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整个西方世界还是把中国崛起纳入到西方整个话语里在言说。我们在提出“一带一路”的大战略之后,经历了很多的努力,也创造了一些新的概念,比如“结伴不结盟”“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实际上也是希望建立一套我们自己的体系。 现在很难说这样一个新的体系能够完全被接受,但至少,这样一套语言是以文化自信应对西方已有的体系。‎ 事实上,虽然文明复兴的物质力量不断显现,关于文明复兴的话语重建,却非常困难。为什么?首先,是我们现在还处于崛起的前夜,即还没有完全完成赶超的目标。我们有点自信,但自信并不太多。这种自信不多,在国内的自由主义者那里表现得特别明显。如果对中国崛起没有一点自信,何谈文明复兴?其次,这个问题和我们整个废除科举有关。1905 年科举制度废除和新式学校的建立,从我们今天的视角看,废科举、建新学当然有它的必要;但同样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废除科举,不仅仅是废除了科举的考试制度,而且是整个废除了支撑科举制度的经典——五经。在某种意义上,五经承载了过去我们民族的价值核心。废科举带来的废五经,儒家天地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等观念逐渐衰微。从此以后,中国自身的历史和中国自身的经验都成为西方知识分类体系的研究对象及西方理论的分析对象。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丧失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 - 31 -‎ 我的建议是我们要从制度研究去落实中国话语的重建。要研究这些制度,意味着我们研究的重点应从政体转向治体,如果我们摆脱用政体来理解我们的经验,转而以治理休系作为理解我们自身发展的重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治理体系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郡县制贯穿百代;科举制实施1300多年且目前又有恢复的样子;监察制、巡视制也实施了2000 多年,且巡视制在当代中国的反腐败当中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我们要看到,制度,上和观念有关;下,则是和整个中国版图内的社会生活实际有关。故而,以制度的沿革为中心,上,要考察和制度相关的观念变化;下,要考察与制度相关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变迁。‎ 中央提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我看来,这个提法表明,延续了20多年的、 围绕着政体展开的无谓而有害的争论被转移到有效的关于治体的研究上,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摘编自曹锦清《以制度研究推进中国话语体系重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的崛起,必然会带来不同于西方世界理论体系的“语言”体系的复兴。‎ B. 在复兴的过程中,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建立了一套我们自己的体系。‎ C. 废除科举制度是为了革新中国人的价值核心,这是符合当时的现实需求的。‎ D. 重建中国话语体系,就要从制度研究入手,挖掘传统治理体系的现实意义。‎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展开论证,层层递进,逻辑严密。‎ B. 文章侧重从中华民族自身的角度,具体分析了话语重建面临困难的两个具体原因。‎ C. 文章针对某些自由主义者的观点,列举具体事例,论证了中国治理体系的优越性。‎ D. 文章最后提出有效开展治体的研究,儒要转换思维,抛弃无谓而有害的政体争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带一路”“结伴不结盟”等概念是中国语言体系的一部分,也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B. 因为我们处于崛起的前夜,所以缺乏自信,也让我们失去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 C. 一项制度是否能有效实施,这与当时社会民众的观念及社会经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D. 中国正在探索一条有别于西方已有体系的民族复兴之路,为人类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答案】1. D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的陷阱设置有:遗漏信息、添油加醋、未然与已然、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逻辑错误。本题要求选择“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项,将或然说成必然。原文是“可能是带有自己‘语言’的复兴”,不是必然。‎ - 31 -‎ B项,将未然说成已然。原文是“希望建立起一套我们自己的体系”,并不是已经建立了。‎ C项,无中生有。依据文中第二段内容“同样从今天的视角来看”,对废除科举制的评价是从今天的视角出发的,废除科举制客观上造成了今天民族价值核心的逐渐衰微,但站在历史的角度,当时废除科举制,其目的是否出于革新中国人的价值核心考虑,则于文无据。‎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作者观点,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议论文论证就是用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梳理清楚论证思路,要熟练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及其作用。最后对选项进行仔细解读,明辨正误,把每一个选项和文章中对应句子进行比对,结合选项加以分析,找出错误选项及错误的地方。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C项,无中生有。原文第二自然段说,“我们有点自信,但自信并不太多。这种自信不多,在国内的自由主义者那里表现得特别明显”,即文章只是说国内的自由主义者尤其缺乏自信,但究竟他们有何观点文中未提及。‎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的方向,然后浏览选项,回归文本,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要求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B项,强加因果,推断错误。依据原文内容“我们现在还处于崛起的前夜,即还没有完全完成赶超的目标。我们有点自信,但自信并不太多”,据此得出“因为我们处于崛起的前夜,所以缺乏自信”的判断,这是合理的,但“我们处于崛起的前夜”并非是“我们失去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的原因,因为依据原文内容,尤其是“从此以后”所表示的逻辑关系,让我们丧失了评价自己经验的主动性的原因应该是废科举带来的废五经所引发的民族价值核心的逐渐衰微。‎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 ‎1.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方法。 ‎ - 31 -‎ ‎2、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选项和题干,看是否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题。 ‎ ‎3.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 ‎4.对照。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与二者有差异的表述并相互对照。 ‎ ‎5.选取。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其间需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知识和能力积累,快速而准确地判定选项正误。在做该类文章阅读题时,如果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材料一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并于近日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智能网联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征求意见稿指出,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和健全安全保障体系。开展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加强设计、制造、测试验证等全过程可靠性技术开发应用,全方位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健全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发展战略,以提升质量和服务水平为重点加强品牌建设,推动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有待提升是新能源汽车的巨大挑战和突破机遇。以自主创新为契机,持续提升产品质量,提高新能源汽车安全性,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价值与核心竞争力,从而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 ‎(高亢《指明方向,务实推进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 ‎ 材料二 ‎2019年11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 单位:万辆、%‎ - 31 -‎ ‎11月 ‎1-11月累计 环比增长 同比增长 同比累计增长 新能源汽车 ‎9.5‎ ‎104.3‎ ‎27.1.‎ ‎-43.7‎ ‎1.3‎ 新能源乘用车 ‎7.6‎ ‎93.5‎ ‎15.7‎ ‎-45.2‎ ‎5.6‎ 纯电动 ‎6.3‎ ‎72.9‎ ‎26.2‎ ‎-42.1‎ ‎11.8‎ 适电式混合动力 ‎1.4‎ ‎20.6‎ ‎-16.8‎ ‎-55.1‎ ‎-11.9‎ 新能源商用车 ‎1.9‎ ‎10.8‎ ‎111.4‎ ‎-36.4‎ ‎-25.1‎ 纯电动 ‎1.8‎ ‎10.3‎ ‎107.2‎ ‎-37.9‎ ‎-26.1‎ 插电式混合动力 ‎0.1‎ ‎0.4‎ ‎714.0‎ ‎101.1‎ ‎-20.1‎ 注:环比是本期统计数据和上一期的统计数据作比较,例如2019年4月和2019年3月相比较;同比是本期统计数据和往年的同时期的统计数据比较,例如2019年4月和2018 年4月相比较。‎ ‎(摘编自《新能源汽车月度数据追踪》)‎ 材料三 - 31 -‎ 一直以来,业内的一致共识是,尽管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认可,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相较于传统汽油车而言,新能源汽车市场实现真正崛起仍须突破产业技术的关卡。需要认清的是,由于客观环境压力倒逼,我国社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高度热情所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路径是适度超前的,即政府公务车、公共交通和民用三方面在共同发力。但是,真正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仍是需要尽快形成产业自主发展。其中,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言必不可少。‎ 记者认为,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问题,有两点不得不提。一是高昂的维修和养护成本。 根据现有的推行大型公交车换用电动车存在的客观问题不难发现,过高的维修和养护成本已经让很多大型车的运营方望而却步。二是传统能源的污染仍然存在。值得提醒的是,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燃煤发电的过程中污染同样存在。显然,在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扩张的同时,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地关注待解难题。‎ ‎(摘编自童彤《新能源汽车急需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材料四 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相关区域将实现新能源汽车全覆盖,这对纯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提出了历史性挑战。因为在冬季低温条件下,纯电动车辆面临着动力电池无法充放电、 整车无法低温冷启动、冬季采暖能耗高等世界性技术难题。2016年起,作为北京市新能源汽车联席会专家组首席专家,孙逢春率团队承担了北京市“绿色冬奥”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的攻关任务。‎ ‎2018年3月和2019年1月,孙逢春曾先后两次带队到牙克石进行了早期的极寒测试, 最低测试温度接近零下40 摄氏度。本次内蒙古呼伦贝尔极寒测试是2018年以来的第三次,也是针对整体极寒技术群进行的“收官”测试和验证。孙逢春表示,本次极寒测试验证了我国已攻克极寒环境下多个纯电动乘用车的关键技术,突破了新能源汽车的低温技术瓶颈,为未来新能源汽车走入寒区市场做好了技术储备,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再无禁区。‎ ‎“此次极寒测试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方面,再次走在世界前列。”孙逢春说,“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将有效服务‘绿色冬奥’。”‎ ‎(摘编自《“绿色冬奥”要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新能源汽车》)‎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乐观,预计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在25%以上,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将更加向好。‎ B. 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广泛利用,对于健全新能源汽车产品生命周期质量控制和追溯机制有积极意义。‎ C. 我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政策方面给予了支持,同时通过采购公务车增强了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核心动力。‎ D. 孙逢春团队通过技术攻关,在进行三次极寒测试和验证后,完成了北京市“绿色冬奥”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的攻关任务。‎ - 31 -‎ ‎5.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2019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销售构成中占比最大的是纯电动乘用车,这类车型的销售量是72.9万辆。‎ B. 除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外,其余类型的新能源汽车2019年11月销售量都出现了同比负增长的情况。‎ C. 各类型新能源汽车中,只有插电式泥合动力乘用车2019年11月的销售最相较10月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D. 新能源汽车在2019年前11个月的销售总量同比略有增长,而其中,新能源商用车的增长幅度比较大。‎ ‎6. 从汽车制造角度看,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存在哪些不足?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D ‎ ‎6. 产品质量亟待提升;质量品牌建设滞后;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自主发展的技术相对落后;维修和养护成本高昂;传统能源的污染仍然存在;先进的低温技术尚未完全运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C项,依据文中“起草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 -2035年)》(征求意见稿) ”以及“受到政策和市场的双重认可”等内容,我国政府确实在政策上支持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依据文中材料三内容“真正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仍是需要尽快形成产业自主发展”,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是形成产业自主发展,而非类似政府采购公务车等外部刺激。‎ 故选C。‎ ‎【5题详解】‎ - 31 -‎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D项,依据图表数据,新能源汽车在2019年1-11月的同比累计增长为1.3%,故得出销售量总体略有增长的判断正确,新能源商用车是负增长的,故新能源商用车增长幅度较大的判断错误。‎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题干要求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从汽车制造角度看,现阶段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存在哪些不足? ‎ 从材料一,“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有待提升是新能源汽车的巨大挑战和突破机遇”可以概括出需要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从材料三“真正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仍是需要尽快形成产业自主发展。其中,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其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而言必不可少”可概括出需要提高新能源车的核心技术;从“一是高昂的维修和养护成本。 根据现有的推行大型公交车换用电动车存在的客观问题不难发现,过高的维修和养护成本已经让很多大型车的运营方望而却步。二是传统能源的污染仍然存在。值得提醒的是,我国的能源结构是以火力发电为主,燃煤发电的过程中污染同样存在。显然,在实现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扩张的同时,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地关注待解难题”可概括出:降低技术成本,关注能源污染问题。从材料四“本次极寒测试验证了我国已攻克极寒环境下多个纯电动乘用车的关键技术,突破了新能源汽车的低温技术瓶颈,为未来新能源汽车走入寒区市场做好了技术储备,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将再无禁区”可概括出要注重低温启动技术的突破。‎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战俘(节选)‎ - 31 -‎ 韩少功 一九三四年,我们独立师在沙寨一仗,一番激战,最终吃掉了老蒋的一个旅,敌旅长赵汉生来不及自杀,被我师生俘。亏了红军的不杀俘虏政策,他被交给我们连收押。‎ 他很怪。戴着一副眼镜,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人在牢房里出操,原地跑步,俯卧撑……接下来,盘腿闭目,叽里咕噜念念有词。‎ 我以为他癫了,忙去告诉师长罗东。师长就跟着我到牢房外听了一阵。‎ ‎“没什么,他在背总理遗训。”‎ ‎“好多之乎者也呢。”‎ ‎“那是背唐诗。”‎ ‎“唐诗?‎ 师长解释了一下什么叫唐诗,师长也哼了几句。我知道,师长读过不少书,行李里一大半是书,大家都说他有孔明之才。‎ 我有了主意,“我们连正少个文书,留了他也好。”‎ ‎“文书?大材小用了。他洋墨水都喝过的。你晓得什么!”师长因为有事,匆勾走了。我身后传来怯生生的声音:“长官……请问,刚才是谁在此吟诗? ”‎ ‎“我们师长。”‎ ‎“罗东?”‎ ‎“你也叫他的大名?大胆!”‎ 他摇摇头,“可惜呀。当年在广州,我拜读过他的文章。北伐时攻打岳州,他率部为我解过围。他可是个文武双全的将才……‎ 几天后, 发生了所谓“抢粮事件”。其实,说抢真冤枉。我们在一些寨子里筹粮,都是给了大洋的。只是个别人动作语气粗鲁一些了……我是后来听说的。‎ 师长闻讯赶来,脸色铁青一到就命令集合。‎ 全连排好了队列。一看师长脸色,就知道大事不妙,一个个都屏声敛气的。‎ 师长两手一叉腰:“抢了粮的,给我站出来!”‎ 没有人动。师长盯住我的脸,“你这个连长不错啊。”‎ 我急急地分辩:“报告师长,我们给了钱的,没有抢!”‎ ‎“胡说!明火执仗,不由分说,这不是抢?”‎ 我委屈地大喊:“揭不开锅了,你要我这个连长怎么当?”‎ ‎“当不了就说当不了。要当,就给我正正派派地当。我要的是红军连长,不是山大王!”‎ - 31 -‎ 结果是,我被推进禁闭室。更气人的是,我与赵汉生关在一起。‎ 赵汉生很奇怪,扶扶眼镜问是怎么回事。见我懒得理,又缩回墙角不再言语。‎ 大概三更了,月光飘流在山谷中,照得房门口两块破瓷片发亮。我被摇醒了,睁眼一看,只见一张长脸,还有眼镜片被月光映出的光点。‎ ‎“兄弟,醒醒……”是赵汉生。‎ 我翻了个身,不想理他。‎ 他做了个示意轻声的动作,轻声说起来:“你是堂堂红军长官,为了弟兄们吃饭,竟然横遭禁罚,大祸临头,我看着都愤愤不平。你也是七尺汉子一条,难道就这样逆来顺受?”‎ ‎“什么意思?”‎ ‎“只要你同意,我们今晚就……”他比比画画起来:“这墙我看过了,是土砖墙,尿湿就可以挖穿。你知道哨位、口令,熟悉地形和情况。引个路,怎么样?汉生不才,但重情重义,决不会亏待你。”‎ 我明白了。‎ 他把头凑得更近:“你仔细想想吧……”‎ 我一耳光把他打得飞了出去,大概眼镜也不知去了哪里。“狗杂种,主意打到你爷爷头上来了?我能往哪里去?我一家八口被你们杀了七口,上无片瓦下无寸土,我不跟着红军,有什么活路?” ‎ 我不记得还骂了些什么,只记得我扑过去,两只拳头擂鼓一般,把他一顿痛打猛拯,一边打还一边骂:“看你跑,看你跑,看你不老实……”直打得哨兵慌慌地跑来拉动枪栓。‎ 师长来了。‎ 他让哨兵开了门。“赵先生这些天委屈了,我们吃糠菜,没法给你白米饭。等条件好了,我请你下馆子。”‎ 被我打得缩在墙角的赵汉生受宠若惊:“不敢不敢。”‎ ‎“今天想不想走盘棋?”‎ ‎“你知道我会下棋?”‎ ‎“你公文包里不是有棋么?”师长与赵汉生说到棋,似乎是老朋友,越说气氛越轻松了。 看着他们在地坪里坐下,叭叭叭摆开棋局,我忍不住插进去嘟哝:“师长……”‎ 师长懒得看我。‎ 我结结巴巴地说:“师长,我想通了,我们错了。都怪我野性子没改。”‎ - 31 -‎ 赵汉生笑着看了我一-眼,“这位兄弟虽是个粗人,对贵军倒是忠心耿耿。罗先生治军有方啊。”‎ 师长冲着他一笑,“他昨天打了你一顿,你不生气?”‎ ‎“各为其主么,不打倒是不义了。就凭他这顿拳脚,要是在我的手下,我会给他记功的。”‎ ‎“好,”师长盯了我一-眼,“看来你们不打不相识。今天呢,我给赵先生一个面子,处罚暂免,责令你戴罪立功,怎么祥?”见我眉开眼笑跳了起来,又大声喝住:“你把人家眼镜打坏了,不想个办法?”‎ 我费了好大的劲,给赵汉生找来一副眼镜。我去送眼镜的时候,师长正与他一边下棋一边聊天,不过话题似乎与象棋没什么关系。‎ 师长说:“你们口口声声奉行三民主义,口口声声剿匪安民,事实不是很清楚吗?谁在安民?谁在祸民? ”‎ 赵汉生脸色微红地分辩:“国军中确有害群之马。鄙人对国军的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一直痛心疾首。”‎ 师长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军人自以人民利益为重,以国家前途为重,不然就是军阀,就是盲人瞎马。志士仁人从来郁胸怀天下,仁义之师从来是顺从民意,除奸革弊。你既为总理信徒,岂能不明是非,不从真理? ”‎ 赵汉生这一回没有言语。‎ 师长一个沉底炮,贏了最后一盘,三打两胜,然后休战。临走前,他叫来警卫员,取来一包卤水豆干和两块肥皂给赵汉生。我看得出,这时,赵汉生眼里隐隐透出慌乱和感动。‎ ‎(节选自韩少功小说集《同志时代》)‎ ‎7. 下列对木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一段寥寥数笔,简洁明了,清晰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说明了小说中相关人物的身份及其相互关系。‎ B. 赵汉生战败后被生俘收押,一方面与红军不杀战俘政策有关,同时也表明了师长罗东与赵汉生素有交情,不忍将其杀害。‎ C. 为解决连队士兵吃饭问题,“我”带领士兵到一些寨子通过购买的形式筹粮,达反映了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 D. 文章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叙述故事,同时“我”也是故事的参与者,是一个线索式的人物,串联起小说的基本情节。‎ ‎8. 本文善于设置悬念,请找出三例并作简要分析。‎ - 31 -‎ ‎9. 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多面的,而非简单地以好坏来论断。请选取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答案】7. B 8. 赵汉生兵败被俘后的行为“很怪”,“叽里咕噜念念有词……我以为他癫了”,他念的是什么,到底癫了没有,使人好奇,产生了阅读兴趣;后文写明他念的是总理遗训,他并没有癫。‎ 师长对赵汉生有所了解,了解有多少,但师长因事走开并未详细谈及,让读者顿生好奇;后文写明师长连赵汉生会下棋等都知道。‎ 赵汉生被我痛打顿,哨兵拉响了枪栓,师长来了会怎么处理,设置了悬念,让读者产生阅读兴趣,后文写了师长巧妙的处理办法,请赵“下馆子”,邀赵下棋,顺势进行批驳和劝说。 ‎ ‎9. 示例1:赵汉生 优点:‎ 有军人风范/硬气自律:战败欲自杀,硬气;虽被俘但不忘军人身份。不忘锻炼,自律。有学识修养:喝过洋墨水,被俘后还在吟诵唐诗,语言谈吐有文化性养。‎ 胸怀开阔:虽被“我"痛打一顿,但肯定、赏识我的忠义行为。‎ 有正义感:对国民党腐朽无能和风纪败坏,也痛心疾首。‎ 有理想追求:狱中也在背诵总理遗训。‎ 缺点:‎ 不明大是大非:对国民党的腐败本质认识不清,他率军与红军作战,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有心机:被俘后仍打算策反“我”,准备逃跑。‎ 示例2:“我”‎ 优点:‎ 忠于革命/意志坚心:面对赵汉生的策反,毫不动摇。‎ 体恤士兵:为解决士兵的吃饭问题,设法筹粮。‎ 性格直率:对师长的责问回答直爽,对自已被牵连表示不满。‎ 承认错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勇于承认错误。‎ 缺点:‎ 行事鲁莽:面对赵汉生的策反,冲动之下,挥拳将赵汉生打了一顿。‎ 治军不严:身为连长,部下在筹粮时出现不当言行。‎ 示例3:师长罗东 能文能武:会写文章,会带兵。‎ - 31 -‎ 治军严明:抢粮事件,严惩不意。‎ 晓之以理:对赵汉生的糊涂。严厉指出。‎ 动之以情:对赵汉生的吃、用给予关怀;用下棋、找眼镜拉近与赵汉生的距离。‎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木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B项,无中生有。“表明了师长罗东与赵汉生素有交情”错误,依据文中相关内容,尽管师长罗东和赵汉生之前互相有所了解,但说“素有交情”没有依据。且根据红军不杀俘虏政策,罗师长的不杀也不是因为“不忍”。‎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情节结构和思路流程的能力。作为叙事一种文体,小说往往长于通过设置悬念来吸引读者,给人一种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感觉。题干要求找出文中的三处悬念并作简要分析。比如:赵汉生,这个被我军俘虏了的旅长,文章直接写道“他很怪。戴着一副眼镜,天不亮就起床,一个人在牢房里出操,原地跑步,俯卧撑……接下来,盘腿闭目,叽里咕噜念念有词。”行为习惯古怪,还念念有词,都以为他疯了。读到这里,读者不由得想读下去,了解一下:他到底癫没有?结果是他没有癫,他在背唐诗和总理遗训之类。而赵汉生最早被揭穿“没有癫”的是我们的师长,说明我们的师长对赵汉生了解甚多,比如他喝过洋墨水之类,还会下棋,我们正准备探过究竟为什么师长对一个敌俘知道的这么清楚,结果师长有事情离开了,就又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故事后文补充介绍:师长知道赵汉生会下棋,而且还和他下了一盘。另外的悬念,是当“我”与赵汉生关在一起,他叫我越狱,被我痛打了一顿之后,读者都非常期待处理的结果。结果师长叫我,赔偿赵汉生的眼镜,并请赵汉生吃饭,让读者既感觉到意外,又在情理之中。‎ ‎9题详解】‎ - 31 -‎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探究相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筛选文本的相关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并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要画出小说中关于人物言行的语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把握,还要从小说情节的发展中总体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答题要用“特点+分析”的模式。题干提醒学生:优秀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多面的,而非简单地以好坏来论断。要求选取小说中的一个人物,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比如,赵汉生,作为国民党的军官,被我军俘虏后,继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守“三民主义”的理想信念;被“我”打之后,却以惜才爱才的姿态对待,肯定“我”的忠心之类,看出是一个心胸比较大度的人。但是他的问题在于对国民党腐败的本质看不清,还准备“策反”我方人员,一同越狱。这样刻画人物形象就不是单一的“好坏”来界定,这说明的是人性的复杂和多变,也说明了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再如:“我”,革命信仰坚定,体恤下属,但是工作方式简单粗暴,治军不严等等。总之,要结合文本分析人物形象,更要多元化、多层面地把握人的复杂性,不能简单用“好坏”来界定。‎ ‎【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摘自曹植《说疫气》)‎ 材料二: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 31 -‎ ‎(摘自曹丕《与吴质书》)‎ 材料三:时大疫,人马牛多死。帝问疫于诸将,对曰:“在者才十四五。”是时中山犹拒守,而饥疫并臻,群下咸思还北。帝知其意,因谓之曰:“斯固天命,将若之何!四海之人,皆可与为国,在吾所以抚之耳,何恤乎无民!”群臣乃不敢复言。遣抚军大将军略阳公元遵袭中山,芟其禾菜,入郛而还。九月,贺麟饥穷,率三万余人出寇新市。甲子晦,帝进军讨之。‎ ‎(《魏书·太祖道武帝》‎ 材料四:二年春正月,以疾疫废朝。赐诸散吏至于士卒丝各有差。二月丙戌,河间王洪薨。甲午,赦五岁刑以下。东夷八国归化。并州虏犯塞,监并州诸军事胡奋击破之。初,敦煌太守尹璩卒,州以敦煌令梁澄领太守事。议郎令狐丰废澄,自领郡事。丰死,弟宏代之。至是,凉州刺史杨欣斩宏,传首洛阳。先是,帝不豫,及瘳,群臣上寿,诏曰:“诸上礼者皆绝之。”‎ ‎(摘自《晋书·武帝司马炎》)‎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B. 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 C. 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己为鬼录 D. 谓百年己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品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鼎食,古代贵族吃饭时都要鸣钟列鼎而食,后泛指富贵人家,如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B. 丝竹,指弦乐器和管乐器,如琴瑟箫笛等,后泛指音乐,如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C. 四海,古代认为中国四周环海,因而称四方为“四海”,泛指天下各处,如《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D.‎ - 31 -‎ ‎ 晦,指农历每个月的第一天,朔日的前一天,如庄子《逍逼游》“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12. 把文中画模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大疫,人马牛多死。帝问疫于诸将,对曰:“在者才十四五。”‎ ‎(2)先是,帝不豫,及瘳,群臣上寿,诏曰:“诸上礼者皆绝之。”‎ ‎13. 对于疾疫产生的原因,材料中有三种看法,请找出其中两种看法,并分别写出有该种看法的人的态度或行为。‎ ‎【答案】10. B 11. D ‎ ‎12. (1)这时发生了大瘟疫,人、马、牛病死的很多。皇帝向将领们询问疫情,将领们回答说:“活着的仅十分之四、五。”‎ ‎(2)在此之前,武帝身体欠安,到康复之后,群臣前来祝贺。武帝下诏说:“(对)来送礼的都一律谢绝。” ‎ ‎13. 原因之一:百姓中有人认为瘟疫是鬼神制造的。相应的态度或行为是:有人挂起符箓试图镇服瘟疫。原因之二:曹植认为瘟疫是因为阴阳失位,寒暑错时产生的。其态度或行为是:反对用符箓压制瘟疫,认为“民悬符厌之,亦可笑”‎ 原因之三:太祖道武帝认为瘟疫是天命安排的。其态度或行为是:尽管瘟疫是天命安排的,无法避免,但更强调要尽人力做好当前,“在吾所以抚之”,派兵“袭中山”。‎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对称结构等等,还可以利用词语在句中充当的成分来判断。最重要的是抓住句子的主语,梳理出事件的来龙去脉。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宜采用排除法。‎ 译文:我原来认为百年长寿是每人应有一份,我们可以长久地相互在一起,怎想到几年之间,这些好朋友差不多都死光了。说到这里非常痛心。近来编定他们的遗著,合起来成为一本集子,看他们的姓名,已经写进了阴间死者的名册。‎ - 31 -‎ ‎“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是本身的的想法,即大家都相伴到老,一个“何图”表示出乎意料,即译为:哪料到,因此“何”之前一定要断开,从而排除AD。“零落略尽”与前面的“长共相保”形成对比,讲的是本希望长伴到老,哪知(因为疫情)好些已经“零落”(死了)。“伤心”做“言之”的补语,二者不能断开,故排除C项。“顷”,时间名词,表示不久,句中做状语,往往其前要断开,进一步明确要排除AC。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识记、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帝王年号、谥号、庙号;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外交礼仪、行政区划;还有一些委婉的说法,表谦、表敬的词语等等。平时要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等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来推敲。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D项,“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朔日的前一天,选项中“农历每个月的第一天”有误。而真正“农历每个月的第一天”应该叫“朔”。‎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首先熟悉文言文常见的八种句式:省略句、判断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被动句、固定句式;其次了解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古今异义词语、通假字、古代文化常识等。最后还要找好有助得分的关键词。同时,了解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掌握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句式)。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断句——串译——完善。第(1)句采分点:“时”,这时,当时;“帝问疫于诸将”,是倒装句,正常语序是“帝于诸将问疫”;“十四五”表示分数,意思:十分之四五;“在者”,活着的(人)。第(2)句采分点:“不豫”,欠安,身体不舒服,有病;“瘳”,康复,病愈;“上寿”,祝贺,祝贺长寿;“绝”,谢绝。‎ ‎【13题详解】‎ - 31 -‎ 本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题干要求结合材料中有关疫情的三种看法,请找出其中两种看法,并分别写出有该种看法的人的态度或行为。材料一中,“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即有人认为疫情是鬼神作祟,所以“主张悬符厌之”,即挂贴符纸之类的东西来驱除瘟疫;而曹植认为,瘟疫是由于阴阳失调、寒暑错时所致,挂符纸是可笑荒唐的。材料三中,太祖道武帝认为瘟疫“斯固天命,将若之何”,即是天命,但是他的态度和行为是:他觉得应该尽人事,做好安抚工作。原文是:四海之人,皆可与为国,在吾所以抚之耳,何恤乎无民!”‎ ‎【点睛】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概。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浏览一遍。初步明确是“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什么话”等,对全段的内容有个粗略的了解,读懂六七成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下子全读懂,一般的人是绝对做不到的。‎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多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引起回忆,运用课内所学过的知识(实词、虚词、句式、活用、倒装、特殊句式等),解决、完成较容易做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站在更高的层次去认知全文,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材料一:建安二十二年,疫疾盛行,家家户户都有因疫情而死亡的人,简直是哀鸿遍野。有的全家人无一幸免,有的整个家族都灭亡了。有人认为疫情的横行是鬼神所为。人一旦遭此疾疫形象大变:穿粗布衣,吃粗粮饭,形容枯槁,头发蓬乱。至于疫情之下,那些依旧住在华美宫殿,锦衣玉食的人,非常少见的了。疫情肆虐的原因,是阴阳错位,天寒暑热时间交错所致,然而愚昧的百姓,通过悬挂符纸来驱逐疫情,也是十分荒唐可笑的。‎ 材料二:前一年流行疾疫,亲戚朋友多数遭受不幸,徐干、陈琳、应瑒、刘桢,很快相继都去世,我内心的悲痛怎么能用言语表达啊?过去在一起交往相处,外出时车子连着车子,休息时座位相连,何曾片刻互相分离!每当我们互相传杯饮酒的时候,弦乐管乐一齐伴奏,酒喝得痛快,满面红光,仰头吟诵自己刚作出的诗,每当沉醉在欢乐的时候,恍惚间却未觉得这是难得的欢乐。我以为百年长寿是每人应有一份,长久地相互在一起,怎想到几年之间,这些好朋友差不多都死光了,说到这里非常痛心。近来编定他们的遗著,合起来成为一本集子,看他们的姓名,已经是在阴间死者的名册。追想过去交往相好的日子,还历历在目,而这些好友,都死去化为粪土,怎么忍心再说呢?‎ - 31 -‎ 材料三:当时瘟疫盛行,人和马牛等死的很多。帝王向众将了解疫情的情况,将官们回答道:“活着的人十个之中只有四五个了。”这个时候只有中山一地还在坚守(没有攻下),然而疫情和饥荒同时肆虐,大臣们都想往北回撤。帝王知道他们的心意之后,于是对他们说道:“这本来就是天意,还能怎么样呢!四海之内的百姓,都可以和他们一道为国效力,这正是我要采取安抚政策的原因,何必担心没有百姓!”众大臣于是就不敢说再说回撤的话了。帝委派抚军大将军略阳公元遵袭击中山,割掉他们的柴禾和蔬菜,进入郛就返回了。九月,贺麟饥穷难耐,率领三万多人出却抢劫新市。甲子的最后一天,帝王带军讨伐他们(贺麟等)。‎ 材料四:二年春正月,由于疾疫爆发,所以几乎罢朝。按照级别差赏赐一众四散分开的官员及士兵。二月丙戌,河间王洪死了。甲午,赦免刑期不足五年的囚犯。东部的八个少数民族部落纷纷归化。并州的胡人侵犯边塞,亲自监督并州诸军奋勇击杀胡,最终大破。初,敦煌太守尹璩死了,州委派敦煌令梁澄担任太守一职。议郎令狐丰废澄,亲自管理州郡事务。令狐丰死,其弟令狐宏代之。不久,凉州刺史杨欣斩杀令狐宏,将其首级传到洛阳。在此之前,武帝身体欠安,到康复之后,群臣前来祝贺。武帝下诏说:“(对)来送礼的都一律谢绝。”‎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送严公①入朝十韵(节选)‎ ‎[唐]杜甫 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 空留玉帐术②,愁杀锦城人。‎ 阁道通丹地③,江潭隐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 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 ‎[注释]①严公:严武,杜甫朋友,曾以兵部侍郎任成都尹兼御史大夫镇中巴蜀。②玉帐术:古代兵家一种安营的方法。③丹地:朝廷。‎ ‎14. 下列对这首诗歌解读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漏鼓”两句通过特定的景物,设想严武在夜里等待着上朝的情景,并点明严武入朝的季节。‎ B. 第三句“玉帐术”写严武曾镇守巴蜀,第四句“杀”写出给巴蜀百姓带来灾难的是战乱屠杀。‎ C. 五、六句对仗工整,“通丹地”写严武从蜀地入朝,“隐白蘋”暗写诗人境遇,从而引出下文。‎ - 31 -‎ D. 本诗虽然是原诗的节选,但是层次清晰,结构相对完整,能够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15. 本诗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B 15. (1)赞扬严武的才干。诗歌三、四句写严武当初镇守巴蜀,保护了当地百姓,他的入朝使成都百姓忧愁、思念。‎ ‎(2)勉励严武努力。诗歌的最后两句,劝勉严武若担任辅弼要职,一定要克尽职守,不能临危惜身。‎ ‎(3)杜甫感叹自身命运,渴望报效朝廷。“江潭隐白蘋”,写诗人自己滞留四川的惆怅,“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不想终老蜀地,定要北归,像严武都样效忠朝廷。‎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歌解读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B项,对“杀”的理解有误。“杀”,此处是副词,表示程度深。愁杀,很忧愁的意思。‎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做这种题的通常思路是:首先,看作者,了解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即知人论世;其次,结合诗歌中的注解,进一步了解内容;第三,如果有选择题,可以在选项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最后,就是细读诗歌文本,对其中的意象,带有情感的字眼,要紧紧地抓住。题干要求结合诗句分析:本诗所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漏鼓还思昼,宫莺罢啭春”是诗人想象朋友严武等待上朝的前夜情形,表现了严武的敬业勤勉。“空留玉帐术,愁杀锦城人”是从蜀人的角度来反衬严武的治理有方,深得人心。严武的暂时离开,让百姓“愁杀”,盼他早日归来。“阁道通丹地,江潭隐白蘋。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通过写严武正受到朝廷重用和而自己滞留寓居四川,表现了作者渴望像严武一样被朝廷重用的心声。最后一联“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表明他对严武仕途的祝愿,希望他官拜台辅,能更好地为朝廷效力,为百姓谋福利。这其实杜甫自己渴望被朝廷重用的心声的折射。‎ - 31 -‎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情感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是直接表达,出现情感词,其二是借助意象来表达,找出诗人笔下的意象即可体会情感。答题的思路如下:直抒胸臆,直接表达……感情;间接抒情:借助……意象(或画面),渲染……氛围,营造……意境,表达了……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行路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隐约透露出诗人虽然身处江海之上,心却想自己能如吕尚、伊尹一样为国所用的心态。‎ ‎(2)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明确了择师的标准,与亚里士多德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年华早逝,功业无成,愁绪萦回于心,只能“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闲来垂钓碧溪上 (2). 忽复乘舟梦日边 (3). 道之所存 (4). 师之所存也 (5). 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垂钓”“乘舟”“尊”“酹”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 31 -‎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 17 )。对一些突发性的灾害,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有限,需要一个_____18_____的过程。 但灾情的肆虐蔓延,会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带来重大威胁,需要我们快速反应,科学决策。突发性灾害往往暴露出我国个别地区治理体系的问题, 各地区在灾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_____19_____,个别地方政府措施不当,导致局部区域灾情控制不力,事后当然会被上级部门追责。‎ 国家治理体系的成熟完善是一个动态过程,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 不可能_____20_____,更不可能_____21_____。灾情当前,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部署和研究。‎ ‎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要求我们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 B. 要求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因为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C.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要求我们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D. 要求我们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因为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按部就班 良莠不齐 一蹴而就 一举千里 B. 由浅入深 良莠不齐 一挥而就 一劳永逸 C. 由浅入深 参差不齐 一蹴而就 一劳永逸 D. 按部就班 参差不齐 一挥而就 一举千里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部署和研究。‎ - 31 -‎ B. 我们应抓紧对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研究和部署。‎ C.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研究和部署。‎ D. 我们应抓紧就党中央明确的国家治理特别是抗击重大灾害、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进行研究和部署。‎ ‎【答案】17. C 18. C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衔接、连贯的能力。做语言连贯题,既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还要注意结构的前后照应,辨别文段的整体语脉和内在思想的连贯性。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本题要求选择“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 ‎“国家治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承接“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因此排除B、D两项。文段中心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问题,且“制度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是前提,是因,“治理能力不断增强”是果。‎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词语、熟语)的能力。做此类题要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本题要求选择“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由浅入深”:从浅显到深奥,循序渐进。‎ ‎“按部就班”:部,门类、类别;班,次序。原指写文章按类别安排文义,按顺序组织文辞。后指做事依照一定的道理和顺序。照应前面“我们的认识还非常有限”,用“由浅入深”更能符合认识的发展“过程”。‎ ‎“参差不齐”:长短、高低。大小不齐。形容很不整齐或水平不一。‎ ‎“良莠不齐”:莠,一种类似谷子的野草。好苗和野草混杂不齐。比喻好的和坏的混杂在一 起,不整齐。文本说的是“各地区在灾情防控工作中的表现”,因此用“参差不齐”更为合适。‎ - 31 -‎ ‎“一蹴而就”:一蹴,一步,一举足;就,成功。一拍脚就成功。形容事情很容易做,一下子就能完成。‎ ‎“一挥而就”:挥,挥笔;就,完成。一动笔就完成了。形容写字、写文章、绘画很快就完。‎ ‎“一举千里”:一飞就是一千里。比喻前程远大。‎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可以不再费力了。语境是“治理能力现代化也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因此应选“一劳永逸”‎ 综合以上分析:‎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要做好这类题,应该熟记病句六大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不合逻辑、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同时,要掌握一些常见病句类型的特殊标志。修改病句的时候,善于从语言层面、语法层面、逻辑层面去思考。本题要求选择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 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错误:‎ 示例:‎ ‎(1)“就”缺少与之搭配的“进行”;‎ ‎(2)“部署和研究”中,“部署” “研究”两者的顺序颠倒。‎ A项,存在错误(2);‎ B项,应把“就”改为“对”,但仍然存在错误(1);‎ C项,存在错误(1)。‎ 故选D。‎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 当细菌或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它们会攻击细胞并试图无限繁殖。①________, 而感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当然,人体也不会对敌人的侵扰坐视不理,免疫系统会调动多种武器来对抗感染。人体第一次接触到细菌或病毒时,可能需要几天的时间来制造和使用所有需要的杀敌工具,也就是我们说的通过抗体来克服感染。感染后,免疫系统会记住如何保护身体免受这种疾病的侵害,②________,免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如何在不让自己感染的情况下,又能让免疫系统记住那些可能会登门拜访的细菌或病毒?于是科学家设计出可以模拟细菌或病毒特征,但又去除了其致病性“硬核”的疫苗。③________‎ - 31 -‎ ‎,让人体免疫系统误以为大敌当前,展开战备动员,并且牢牢记住这种细菌或病毒的面目,下次如果真正的敌人来袭,免疫系统就可以立即激活,并全力投入战斗。‎ ‎【答案】 (1). 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 (2). 如果身体再次遇到同样的敌人(或“细菌或病毒”) (3). 将其注射到人体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具体为语境补写题。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把握话题中心;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再次,结合语段的表达方式,看到底是议论性的文字还是说明性的文字,还是记叙描写类的。因为,不同的表达方式,其文字组合、语句间的逻辑关系是不同的。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题中所给文字的话题中心是介绍疫苗的研制原理。第一处横线后面提到“感染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而第一处前面是对“感染”的解释,因此处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可填“这种入侵被称为感染”。‎ 第二处横线后面是“免疫系统会迅速起作用”,可知该空应该填免疫系统起作用的条件,而从前面“免疫系统会记住”“这种疾病”来看,这个条件应该是“身体遇到同样的细菌、病毒或敌人”。‎ 第三处横线提到科学家设计出疫苗,后面解释疫苗产生作用的机理,据此可以推断该处所填内容应为:“疫苗进入人体”“注入人体”等文字。‎ ‎【点睛】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理清上下文语句间的逻辑关系,善于借助关联词来帮助推敲。(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比如分号、冒号等的具体作用。(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自然之友国际基金会是一个积极倡导保护大自然的环保机构。最近,该机构拍摄了“大自然在说话”系列影片(《海洋》《雨林》《刺猬》《企鹅》。‎ 请你从“海洋”“雨林”“刺猬”“企鹅”中选择一个对象,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段文字,突出所选对象对人类的意义,呼吁人类不要破坏自然生态环境。不超过70字。‎ 所选对象:________‎ - 31 -‎ ‎70‎ ‎【答案】参考示例:‎ 海洋:我是海洋,我覆盖了地球大部分。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来自于我。人类也不例外。请你们不要随意抛洒垃圾,否则你们美丽的家园将失去美丽。‎ 雨林:人类需要我这片雨林做什么呢?我有求必应。我慷慨大方。现在一切不复返。人类总得呼吸吧,而我制造了氧气。人类,你想明白了吗?‎ 刺猬:我虽然全身长满尖刺,却无法保护自己。我最喜欢的食物是白蚁、昆虫、老鼠和蛇,为什么我也被用来满足人类的口欲呢?人类啊,别用刺扎我的心啊。‎ 企鹅:我一袭黑白相间的礼服,如今变得污脏不堪。温室效应,蚕食了我们南极的家园。人类啊,保护好环境吧,我的家园毁环了。你们不也一样会受到损害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本题的审题重点是从“海洋”“雨林”“刺猬”“企鹅”中选择一个对象,不能另起炉灶。要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写一段文字,突出所选对象对人类的意义,呼吁人类不要破坏自然生态环境。比如选择“海洋”抓的是它的覆盖面积之广和对地球上生命的意义。再如“刺猬”,虽然浑身长刺,形象不好看,但它是有益的动物,专吃白蚁、老鼠等有害生物。一定要写出它对人类的意义,同时要用拟人的手法和第一人称来写,然后是对人类发出呼告。‎ 四、写作(60分)(本大题1小题,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 年抗击“非典”,他不顾生命危险诊治危重病人。今年,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年过八旬的他又奔赴抗击疫情的一线。有媒体评价他,“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可他说,我不过是一个看病的大夫。‎ - 31 -‎ 材料二: 2020年3月5日,正在一线抗疫的钟南山给全国的青少年写下了如下的寄语:‎ 为祖国、为人民,为肩上的责任,钟南山用一生的行动践行了他作为一位医生的初心与使命。真正做到了“以行证道”。‎ 请结合材料和你的体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对“以行证道”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以行证道奏响时代音 ‎“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钟南山院士对少年的谆谆教导让人感怀。少年心事当拏云,孜孜以求追梦人。新时代青年,应怀己道,追己梦,做“以行证道”的躬行者,奏响时代的音。   ‎ ‎“以行证道”,这“道”是梦想、是道义、是理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追逐梦想,去践行道义与所持理念,这就是以行证道的内涵。   ‎ 投身杏林,救死扶伤;以行证道,盛德有芳。钟院士一生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杏林之道。十七年前,他要求把“危重病人都送到我这里来”,给危重病人送去生的希望;十七年后,84岁的他勇于担当,登上去武汉的列车,日夜奔劳在抗疫一线。不坐而论道,唯躬身行道。这种实干的精神让多少空逞口舌之快的人汗颜!   ‎ ‎“以行证道”,“道”乃“行”之始,“行”乃“道”之成。二者须臾不可离分。   ‎ - 31 -‎ 道是行的起点,行是道的彰显。不确立正道无以前行,不践行无以证道。与行相分离的道,是空想,是脱离大地的舞步;与道分离的行是蛮干,是盲目逐流的浮萍。“道”与“行”二者密不可分。回望历史,“以行证道”是不少仁人志士的追求。乱世攘攘,天下争雄,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孔子确立仁义之道,率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宣传仁政主张,虽“穷于陈蔡之间”而不悔;商鞅辅佐秦孝公确立“便国不法古”之道,大胆实行废井田、开阡陌、立县制等一系列变革,纵被“车裂”而万古留迹。目于今朝,“以行证道”的精神依然熠熠生辉。“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袁隆平先生若不躬耕于陇亩,有怎会有“喜看稻菽千层浪”的胜景?“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若钱钟书先生不摒弃世间浮华,潜心于学问又怎会有《围城》《管锥编》等不朽著作传世?   ‎ 抗疫大潮中,我辈青年以行证道,彰显青年担当;我国以行证道,彰显大国力量!   ‎ 在全民抗疫的大潮中,不少青年挺身而出,用勇于担当之行诠释民族大义之道。他们写下请战书,逆流而上奔赴抗疫一线,用青春书写责任,用汗水诠释担当。而一些键盘侠们空发言论,知“道”而不行“道”,甚至对行道者指指点点,搬弄是非,这样的人只能遭到众人的唾弃。在全球抗疫的大背景下,中国信守道义,与全球共此凉热,从人力或物力上都积极援助他国,表现出大国应有的担当。而一些国家无抗疫之“道”,更无抗疫之“行”,积极甩锅,消极抗疫,可悲可叹!   ‎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李大钊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愿我们道行合一,以行证道,奏响时代的音。‎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还要理清关系,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首先要透视文题的字面意义,即显性要求;然后再深入把握其内在的关系,即隐性要求。对显性要求要全面、完整地理解文字材料的内容;对隐性要求要明了文字材料的情感意向,即材料所指的人或事、现象或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 命题方式:材料作文 - 31 -‎ 审题过程及要点: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一介绍的钟南山的基本情况,是“有院士的专业、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材料二聚焦于钟南山给全国的青少年所写的寄语《寄少年》“恰同学少年,愿风华正茂;期投身杏林,更以行证道”。寄语的前两句借用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两句,字面意思明白易懂;后两句需着重理解,杏林,即中医学界代称,可以推广为医学界或医者,“期投身杏林”,即期望更多的青少年能投身于医学事业。对于钟南山对青少年的这个期望,要作理性分析。钟南山其实是结合当下的疫情,同时也是就自身的医生身份,就近几年一些学生出于种种现实和发展考虑,而不大愿意报考与医学专业的情况作出回应和呼吁,希望更多的青少年投身医学事业,救百姓于病痛,济天下苍生,保国家安定,因此,钟南山在寄语里期望青少年投身医学事业,是结合现实特定语境下的表达。当然,这涉及到青少年的人生规划问题,每个人的兴趣、特长各异,人生的职业选择也会各异,只要于国有益,符合个人发展,都应该是合理、合适的选择。 “更以行证道”,更,更加;行,行动;证,证明、验证、践行等;道,结合语境,此处指的是所持的思想、主张,或所应遵循的准则、职责、信念等。因此,“更以行证道”意思是更加要实际行动来证明/验证/践行自己所持的思想、主张或所应遵循的准则、职责、信念等。结合材料中的钟南山,他无疑是“以行证道”的典型人物。他所遵循的“道”其实就是作为一位医生所应有的职责、信念等,他以治病救人、以万家安康为己任,尤其是不顾个人安危、年事已高,两次奔赴抗疫一线,钟南山始终用实际行动来践行他作为一位医生的职业与使命,这就是“以行证道”。正文部分以钟南山院士的不凡经历——17年前的“非典”,17年后的“新冠”告诉我们:不坐而论道,唯躬身行道。这种实干的精神让多少空逞口舌之快的人汗颜!紧接着用孔子、商鞅、袁隆平等一大批杰出人物的事例说明,“道”与“行”的辩证关系中“行”的重要性和价值。作者接着,非常自然地联系实际,指出:抗疫大潮中,我辈青年以行证道,彰显青年担当;我国以行证道,彰显大国力量!最后,引用名人的话,并再次呼吁广大青年:愿我们道行合一,以行证道,奏响时代的音。整篇文章:层次清楚、结构井然;论据丰富,语言精辟,堪称议论文之典范。‎ 立意角度:‎ ‎1.再美好的愿景,再宏伟的蓝图,都需要脚踏实地去实践。 ‎ ‎2.“以行证道”是新时期我们应该奉行工作法则。 ‎ ‎3.读万卷书,更需行万里路。‎ ‎4.“道”与“行”做到极致,才是真正有“道行”。‎ 结构层次:‎ 这是一段引语式的材料。材料都与共和国的“院士、国士”钟南山有关。特别是他给全国的青少年所写的寄语——《寄少年》,其中所提倡“以行证道”是非常具有启示性和震撼力的。范文《以行证道奏响时代音》,旗帜鲜明地将“以行证道”和时代紧密结合起来。时代是我们的时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我们必须要切实地做到“以行证道”,才能实现复兴中华的宏伟目标。开篇直接引述钟南山先生的寄语,然后指出:新时代青年,应怀己道,追己梦,做“以行证道”的躬行者,奏响时代的音。首段就紧扣材料,并恰到好处地点题。   ‎ 素材积累:‎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鲁迅说: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行”,不是“言”。‎ - 31 -‎ ‎3.陈师曾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他主张改革,但并不妄自菲薄,一味盲从西法,而是坚守中国文人画传统,进行文人画的艺术实践和理论探索。‎ ‎4.我们都知道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活动的一整套知识体系,这个体系包括文学的基本原理、范畴和判断标准等相关知识。这些知识总是在一种具体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建构起来的,因而文学理论说到底是特定历史语境中文学实践的产物。所以先有人们的文学创作实践,再有后来关于文学创作的批评和理论,正如先有《诗经》后有《诗品》,古今中外无不知此。所以文学的实践活动是文学理论的活水源头,是原点。‎ ‎5.南宋教育家张栻曾写道:“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启发后世的人们努力去学习与实践。今天我们的学习生活中、社会发展过程中也都始终绕不开“知”与“行”。‎ ‎【点睛】材料作文写作策略: ‎ ‎①引:恰当地引用材料,开头既要引述材料,在论证时还要回扣材料(不能全部照抄),对材料进行分析后,或摘要或概述,三言五语即可。 ‎ ‎②议:是对材料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议论,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预测,对原因的追问等,目的是为了提出观点做铺垫,这部分不能太长,百字左右即可。 ‎ ‎③提:提出论点(或观点),文字简炼,一两句话就可以,观点明确。 ‎ ‎④联:这是文章的关键,可由材料推开去,可联系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可联系现实生活,今人今事;可以正面举例也可以反面证明;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最少要举两个例子,一古一今或一正一反,多角度多侧面地把中心论点阐述得深刻有力,三四百字即可。 ‎ ‎⑤深:深入分析。怎样深入分析?分析原因,说明好处(或危害),找出症结。 ‎ ‎⑥结:收敛全篇,总结全文,宜对论述的问题有所深化,不要故作惊人之语,强调精炼有力,不要画蛇添足。‎ ‎ ‎ - 31 -‎ - 31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