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三黑和土地》教案 (1)
教案 课题 三黑和土地 课型 自读 ___1___教时 教学目标 1、 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中强烈的画面感,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2、 把握诗歌的乡土特色,赏析其朴素自然、平白如话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浓浓的诗意 3、 体会诗中“翻身的人儿”的喜悦之情,以及他们和诗人对土地、家园的深切热爱、眷恋之情 教学重点 1、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中强烈的画面感,体会这种写法的妙处 2、把握诗歌的乡土特色,赏析其朴素自然、平白如话的于艳忠所蕴含的浓浓的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翻身的人儿”的喜悦之情,以及他们和诗人对土地、家园的深切热爱、眷恋之情 媒体使用 Aischool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活动目的 备注 导入 自读诗歌 研讨内容 理解主题 检查预习,(aischool)播放学生课前录好的朗诵音频。学生简单介绍“土地改革”。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诗句,并完成练习册第二题。 2、 齐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节奏。 3、 说一说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明确:农民三黑翻地、耙地、累了在地头歇息这些农村的劳动生活场景。 1、 诗歌展现了那几幅画面?你能试着给每个画面其一小标题吗? ①火热的劳作 ②细致的耙地 ③温柔的播种 ④可怜的过去 ⑤甜蜜的畅想 ①农民 ②耙地 ③播种 ④回忆 ⑤未来 2、 题目是《三黑和土地》那么我们就看看关于三黑的画面。请你选择1~2个画面,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它们?(词语、修辞、描写角度、表达方式等) 明确: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 三黑将土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和软床,准确的抓住了被耙好的地的特点。又用拟人的手法,写麦籽儿躺在床上十分舒服想快快发芽,这本是三黑的心理期盼,但是拟人的手法外化,鲜活灵动,彰显了生命的活力,让我们感受到喜悦。 将荞麦花比作雪,既写出麦地的景色之美,更是写出了盼丰收的喜悦。 诗人所用字词几乎都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甚至是常出现在农民口中的口语化词汇,例如一开头的“连头带尾”就是口语化的词,还有后面的“土疙瘩”、“顺溜”、“痒抓抓”等等口语化生活化的词,通俗易懂,分外亲切。 (朗读喜欢的片段) 1、 那么前三段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的内容,有什么用意? 明确:1)诗歌1~3节写有了土地的农民,是从大的环境来呈现广大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和对土地的深厚感情,设置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开篇就通过比喻和夸张营造了极强的画面感。两个恨不得更是将农民对土地的珍视与热爱变得具体可感,读来十分真切。 2) 三黑在这样的广阔的背景下出现,三黑就成了他们的代表,他的所做所想就是这些农民的所作所想。 3) 先通过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吧农民拥有土地后狂热的喜悦以及对土地深切的热爱表现的淋漓尽致,情感的抒写直白而强烈。在这之后写三黑翻地,不同于前面的强烈,而是平淡的写三黑耕作的场景,形成了情感上的起伏,造成了是个的跌宕跳跃之势,更有变化感。 4) 点面结合,使人物形象可感,而且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 (读出对土地热烈的爱) 2、 这些画面在表现诗歌主题方面有什么作用呢? 对比调整 重新朗读 明确:三黑是众多农民中的一位,所有借三黑对土地的精耕细作,对未来甜蜜的畅想,侧面表达了所有的农民都和三黑一样热爱土地,憧憬新的生活。 1、 说一说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1)最后一段收束全诗,一句“翻身的人儿”解释了诗歌情感的源头,读来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感同身受之心。三黑一边辛勤的劳动耙地,一边笑嘻嘻、嘴合不上,足见翻身的人儿的喜悦之盛。最后一句一个更子,尽显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希望,一蝈蝈的叫声收尾,平添诗意,余味悠长。 2)诗歌表达的是土地改革后,农民对自己最珍视的土地失而复得后的欣喜,借三黑来表达农民对土地的喜爱,表达了诗人对土地、家园的深切热爱与眷恋。 (朗读结尾,读出欣喜) 通过学习,调整第一阶段的朗读节奏,读出喜悦、热爱和希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