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梅花魂》说课稿附教学反思 共三篇
《梅花魂》说课稿及反思(一) 一、说教材 《梅花魂》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 4 篇课文,是一篇 略读课文。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 了这位华侨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 想感情。课文由“故乡的梅花又开了”引出了对挚爱梅花的外祖父的 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的几件事,最 后又借梅花点明了“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本课的重点是借外祖父的几件事的描述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 念之情。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梅花是中华民族 民族精神的象征,爱梅花就是热爱中华民族,爱梅花就是热爱祖国。 课文中写的外祖父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 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 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之 情,如,对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分外爱惜,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 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二、说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葬、腮”等 13 个生字,理解字 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 甚至、华侨、衰老、手绢”等词语。 2.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 4.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外祖父爱梅花,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了解课文是怎样做到“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 教学难点:理解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阐述。 四、说教法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内主要是正确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 文的主旨。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课前有默读要求,要继续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多次提到梅花,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梅花所代表的意像,引 导学生体会梅花所寄寓的爱国情意。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 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古诗导入 1.欣赏古诗。 梅 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 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飘来阵阵的香气。这首诗写梅花 “凌寒独自开”的品格,写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这里写的梅花, 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2.在我国,梅花,因为它所代表的品格,历来都为文人墨客所钟 爱。这节课,我们就和作家陈慧瑛一起,通过一篇课文,了解发生在 一位华侨老人身上的与梅花有关的几件事,感受这位华侨老人的思想 感情。 3.教师板书课题——梅花魂,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你能说说你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吗? 本文中的“魂”是指崇高的精神。“梅花魂”指梅花的精神品格。 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 低头折节的精神。 2.介绍作者。 陈慧瑛,女,1946 年生于新加坡星岛,归侨,祖籍福建厦门。 厦门市作家协会主席、厦门市文联副主席。著有作品集《梅花魂》《无 名的星》《一花一世界》《展翅的白鹭》《厦门人》《生命的田园》《芳 草天涯》《神奇的绿岛》等。 3.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 准生字字音。 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和词 语。 腮边 虬枝 玷污 眷恋 郑重 秉性 撩乱 凉飕飕 朦胧 手绢 华侨 葬身异国 (2)识字方法。 看图识字: ——鱼鳃 加一加:王+占=玷 风+叟=飕 (3)词语解释。 朵朵冷艳,缕缕幽芳:冷艳,指花朵好看而高雅;幽芳,指香味 清淡而芬芳。冷艳和幽芳写出了梅花的清高品格。 古玩:古董,即古代留传下来的器物,是很值钱的东西。 眷恋:(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切地留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段(1):写因梅花而想到外祖父。 第二段(2—15):回忆与梅花有关的一些往事,表现了外祖父对 祖国的眷恋之情。 第三段(16):照应开头,写从梅花想到外祖父眷恋祖国的心,赞 扬华侨的爱国精神。 2.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描写了与梅花有关的外祖父的哪几件 事? ①外祖父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还常流眼泪。(教诗词落泪) ②外祖父对墨梅图分外珍惜,“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 (珍爱墨梅图) ③外祖父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了。(难归而痛哭) ④外祖父将最宝贵的墨梅图送给了“我”。(赠予墨梅图) ⑤分别那天,外祖父又把绣着血色梅花图案的手绢送给“我”。 (送梅花手绢) 3.以上五件事中,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的喜爱? 从“‘我’不小心弄脏,他竟大发脾气”这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 对梅花的喜爱。 4.体会重点句子。 (1)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 唯独书房里那一幅老干虬枝的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我五岁那年……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①外祖父对待古玩和墨梅图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外祖父不介意“我”偶尔摆弄古玩和从不让“我”碰那张墨梅图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唯独”“分外”“爱惜”说明了外祖父对墨梅图 格外珍爱。 ②外祖父为什么要保存这幅墨梅图? 是因为外祖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梅花托物言志。可以看出他 对梅花和祖国的热爱与思念之情。 ③外祖父的动作描写表现了什么? 从对外祖父动作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梅花在他眼里,不仅仅是梅 花,而是祖国的象征,华侨老人对墨梅图这种特有的感情表明了他对 祖国深深的爱。因为在华侨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纯洁、最有品格、最 有骨气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儿玷污。 ④对比阅读,说说哪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 a.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第二个句子是反问句,更能强调梅花的清白不能玷污。 b.训罢,便用刀片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抹净。 训罢,便用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 第二个句子写出了外祖父擦脏手印的具体动作,从“,慢慢、轻 轻”这种非常小心的动作可以看出老人对梅花图的珍爱。 (2)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 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 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 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 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 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①外祖父赞美梅花的这段话讲了哪几层意思? 第一层是赞扬梅花那种不怕严寒、不怕“风欺雪压”的品格;第 二层是说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梅花那种“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 精神;第三层是对外孙女的勉励,希望她学习梅花的品格。 ②外祖父说的这段话中的哪几句话点明了梅花的品格? “这梅花,是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 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 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 ③外祖父把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华民族的精神是什么? 在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 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 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 不肯低头折节。 借物喻人。 ④读了外祖父的这段话,你是怎样理解课文题目的? 《梅花魂》中的魂,在这里指精神。梅花魂,即梅花的精神。梅 花的精神就是那种“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 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5.理解“三哭”。 (1)一哭 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 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①外祖父为什么常常教“我”读唐诗宋词? 为了让“我”从小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借教读这些诗词, 寄托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 ②你能说说对课文中提到的诗词的理解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 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这些诗词大致都体现了一 种思乡怀亲之情。 ③读到一些诗句“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 背”是因为什么? 因为这些诗句触动了外祖父的思乡之情。教“我”读着诗句,他 心里涌动的是对家乡、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他思念祖国,却身在异邦, 所以伤感地泪水就不知不觉流了下来。 (2)二哭 有一天,母亲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中国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啊!” 哦!祖国,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地方吗?我欢呼 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母亲:“外公 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椅上。我说:“外公,您也 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个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①默读上面一段话,说说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外祖父不能回国。 ②从这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外祖父为自己年事已高,不能回到祖国的怀抱而伤心。突出外祖 父的思乡之情。 (3)三哭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 毕竟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 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母亲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眼含 泪水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雪白的细亚麻布上 绣着血色的梅花。 ①从“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 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一句体会到什么? 体会到是思乡的深情和不能回国那孤独的痛苦,一下子使外祖父 变老了许多。 ②思考:外祖父让“我”带回的只是一块手绢吗? 外祖父让“我”带回的不只是一块手绢,外祖父把自己对祖国的 一片眷恋之心让“我”带回祖国,了却了自己的心愿。 6.最后一个自然段和第 1 自然段有什么关系?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一年一度,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 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岂止是我慈爱的外祖父珍藏的一幅丹青、几朵血梅?我带走 的,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赤子心哪! 前后照应,点明中心;表达了外祖父对梅花的爱,同时也寄托了 外祖父对祖国的爱。 7.通读全文,再次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梅花魂”作为题目呢? “梅花魂”的内涵是: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以 “梅花魂”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总结。 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课文由故乡梅花的开放引出了对挚爱梅 花的外祖父的回忆,然后具体叙述了反映外祖父喜爱梅花、思念祖国 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 侨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 2.积累描写梅花的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梅花》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3.拓展阅读。 故乡 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 我在画中走来走去, 只看到天边遥远的云霞。 远远地离开了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 一抬头,便能看见, 每当月下,透过一层薄薄的纱。 (四)、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外祖父的爱国之心。 2.搜集描写梅花的诗句。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 《梅花魂》 梅花魂、缕缕幽香、腮边、白杭绸、甚至、华侨、衰老、手绢 外祖父爱梅花,梅花品格 爱梅花寄托了爱祖国 前后照应、首尾连 六、教学反思 回顾这堂课的教学,感觉有不少遗憾:这篇课文在其他教材中是 用两课时的,我们在备课时,把以前的课件拿来就用,没有深入研究, 精心准备,导致教学节奏按照两课时标准教学,教学知识点抓得不准, 致使部分教学任务没有完成,需要其他时间补充。 在以后教学中,在导入课文学习时,就应该播放用多幅梅花的图 片配以古色古香的民乐的课件,同学们在惊叹梅花的美丽之时,对梅 花开放时的环境状况就会有一个清晰的印象。此时,我应在课文中心 句出现的地方再用一次图片展示,让学生们再对“梅花魂”有一次感 情的升华,使他们理解为什么身处异国的外公会对梅花念念不忘,倍 加珍惜。 《梅花魂》说课稿及反思(二)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梅花魂》这篇课文围绕一幅梅花图写了“我”和外祖父的几件事, 展现了一位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文中的外祖父特别珍惜梅花 图,他认为梅花代表了中国人最美好的品质,在外孙女回国之前,他 将梅花图交给了外孙女,这也寄寓了老人对后辈深沉的希望,即做个 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课文感情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教学目标。 1.会认“葬、腮”等 13 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 的深情。 3.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意。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探究,体会梅花坚韧高洁的品格,感悟外祖父对祖国无限眷恋的 深情。 难点: 学习梅花的坚贞不屈,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意。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默读法 本课课前有默读要求,要继续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本课多次提到梅花,要带领学生深入分析梅花所代表的意像,引导学 生体会梅花所寄寓的爱国情意。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 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初读课文,初步了解 课文内容。课内主要是正确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课件展示赞美梅花的诗句)。 她不畏严寒、不怕风欺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的秉性,深受古今中 国人的喜爱。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珍爱梅花的老人。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快速默读课文,疏通字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生字:葬 腮 虬 玷 郑 秉 飕 码 撩 胧 绢 侨 眷 2.课文写了外祖父哪些事?表达了什么感情? 教外孙女读诗词落泪;爱惜墨梅图;因不能回国而哭;将墨梅图送给 外孙女;赠送梅花手绢。 3.理清脉络,概括段意。 第一段(1)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第二段(2-15)对外祖父的回忆; 第三段(16)点明主题 4.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讨论交流,体会情感 1.外祖父为何读到诗句落泪,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外祖父爱惜墨梅图?(拉下脸、训斥、轻轻刮 去、慢慢抹净) 3.外祖父为什么这么爱惜墨梅图?(第 13 自然段) 举例中华民族中有气节的人物,体会外祖父深爱梅花是为了让自己保 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4.外祖父赠送墨梅图和手绢的原因。 让“我”保持梅花般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也把他自己对祖国 的眷恋之心带回祖国。 四、升华情感 1.课文写了几次外祖父落泪,你体会到了什么? 一个异国他乡的华侨老人强烈希望归国却无法回国、刻苦铭心的憾 事。 2.对课题《梅花魂》中的“魂”有什么更深的了解。 这梅花魂就是外祖父的爱国心,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海 外赤子的一片爱国之心 3.感情朗读。 五、课文小结 梅花魂是中华民族的魂,也是每一个有气节的中国人的魂!从对 梅花的喜爱中,我们看到的是外祖父不变的中国心。由于历史原因, 有许多像文中的外祖父那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他们虽然身在异国, 血管里却始终流动着中国人的血,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 六、板书设计 梅花 → 祖父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 民族魂 梅花魂 祖父 无法回国落泪、 爱国心 赠墨梅图讲解、送梅花手绢 赤子情 梅花 → 眷恋祖国的心 七、教学反思 本课语句含蓄,感情深沉,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加深 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便 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在这一环节中,我引导得不是很到 位。 针对以上不足,我要是能通过欣赏梅花图,引导学生体会 梅花所代表的精神,把梅花所象征的含义,通过外祖父对梅花的 赞美,对中华民族的赞美层层引出。并从外祖父一系列的举动中 让学生感悟出,梅花寄托着外祖父的情感,定能深深地感动学生。 《梅花魂》说课稿及反思(三) 尊敬的各位老师: 下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梅 花魂》,我主要要从教学理念、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 计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设计理念: 语文是一种感悟的艺术,一些感性的文字的堆积,所以语文的学习就 应该渗透过文字的躯干,透视文字的灵魂,体会作者真情的流淌。《梅 花魂》是篇思乡爱国的文章,为此,整篇课文设计以生为本,让学生 自主探究,自主感悟,合作交流,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交流, 感悟文中至真至纯的爱国深情,同时,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融为 一体,在落实工具性的基础上体现人文性。 二、 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 《梅花魂》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二单元第二篇课 文。该单元虽然体裁不同,但都表达了古今中外不同人物的爱国之情。 《梅花魂》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是一篇以叙 事为主的文章。文章讲的是“我”的外祖父是一位华侨老人,他十分 喜爱墨梅图,在回国之迹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的交给 我,让我好好保存的往事。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赞美像梅花一样有气 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的深深的眷恋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课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单元目标及要求,根据新课 标要求,我设了三个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撩、眷”等 12 个生字,正确读写“梅花魂、缕缕幽 香、葬身异国”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理解外祖父爱梅花, 并在爱梅花中寄托了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学习这种品格,并培养阅读思考的习 惯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 根据语文新课标要求,单元教学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如下: 1.通过外祖父爱梅花,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感情。 2.了解课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特点。 (四)说教学难点: 这篇课文所授的对象为五年级的学生,因此,外祖父对梅花品格的 阐述,在爱梅花送梅花图中寄托外祖父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为本课学生 理解的难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一)说教法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本单元的文本特点,我选择了以 下教法。 1、图文结合法:让学生通过看图中来体会华侨老人对梅花的喜 爱,对故土的眷念。 2、 联想理解法:为使学生旁征博引,学以致用,联系学生课 外阅读的如王安石的《梅花》诗等名作,举例说说中华民族具有梅花 高洁气节的人,帮助学生体味梅花傲雪的精神,产生赞扬并学习这种 品格的动机和愿望。也使学生明白外祖父爱梅花即是爱祖国这一思想 感情。 3、 读中品,品中悟:朗读是与文本对话的工具,教师利用深 情并茂地朗读,用饱满的真挚情感唤起学生的热情,同时激发学生朗 读的愿望。在反复诵读品味重点句子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用情感驱 动学习,把人家的情感变成自己的,把人家的语言变成自己的,把人 家的秉性变成自己的,从而产生与主人公相同的思索和共鸣。 (二)、说学法: 1、合作交流:让学生在互相倾听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仅避免 了教师教学的单一性,同时还不断丰富了文本的情感内容。 2、圈点勾画,谈体会:文本中的重点词句是帮助学生体验情感 的载体,所以学生的体会都是在教师引导下从圈点勾画的地方中产生 的。 四、说教学过程: 《梅花魂》是一篇叙事散文,结合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我借鉴了 记叙文的引导发现模式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导语设计 梅花历来都是文人墨客笔下的赞颂对象,像“宝剑锋从磨砺出,梅 花香自苦寒来。”这样优美的词句可谓字字含情,句句铿锵。文中我 的外祖父对梅花更是情有独钟,想一想作者围绕梅花回忆了哪几件 事? 设计意图:提出所学重点,考察学生对第一课时的学习了解程度,为 进入下文做铺垫。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中的五件事,想一想哪件事可以看出外祖父对梅花 的喜爱?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让同学们默读课文,通过默读了解全文,提出 问题,使学生默读时有重点的把握了解点,让学生能抓住重点事件。 (三)深入理解 1.在这个环节,我会先提出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快速的朗读 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在我的印象中我的外祖父一向是和蔼可亲 的,可是有一次他却大发脾气,使我又害怕又奇怪,“我”为什么害 怕了?学生朗读课文在交流中体会到害怕的原因是我玩耍时不小心 弄脏了墨梅图,外祖父拉下脸来训斥妈妈。指导学生抓住惟独,分外, 轻轻,慢慢,抹净等词语来体会。 设计意图: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 累,并为下一题做铺垫。其中我在这个环节中运用了讨论法的教学方 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由老师范读“临别赠梅”一段,找出在哪几句体现了梅花的品格, 梅花的品格又是什么?学生们回答后,提出“魂”的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范读中让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品格的回答使学生更加了 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 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四)品味赏析 1.外祖父赞美梅花顶天立地,坚贞不屈的秉性,可是有件事却时刻寄 托着他的情愫,每当想起就不禁怅然泪下。读全文,找到外祖父几次 落泪,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几次落泪给我的感受是什么? 2.第一次是教我读唐诗宋词的时候,读到思乡的诗句时,情不自禁的 流泪,此刻祖父想到了什么?由此体会外祖父时刻牵挂祖国,心系祖 国。并且在这里我会指导同学朗读,读出外祖父的伤感,忧郁之情。 3.第二次,当我告诉外祖父就要回国的消息时,外祖父竟然呜呜的大 哭起来,从开始看见外祖父哭,我傻傻地笑,而现在我似乎明白了些 什么? 4.第三次在送别之时赠送我手帕时泪眼朦胧,这里对外祖父的外貌做 了特写,让学生读描写外貌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5.听歌曲感受外祖父的爱国心,并且有感情的伴随音乐朗读这三次落 泪。 设计意图:紧紧扣住外祖父的三次落泪让学生感悟游子的爱国心。作 者在描写这三次落泪时也伴随了自己不同的理解。学生感悟时也是一 个逐渐深化的过程。另外两次展开的学习活动也不同。第一处是读中 悟,第二处是想象悟,第三处是谈体会。活动实现了由积累到表达感 悟的过程。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则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个环节 中我运用了品读法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思想感情。 6.读读课文开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学习“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体会这种写作 手法的好处。 (五)扩展延伸 体会老人的爱国心,说说古今中外都有哪些爱国人士? 设计意图:了解古今中外的爱国人士,深入了解梅花魂的含义。 (六)总结全文 《梅花魂》是一篇华侨来人体现爱国心的文章,文章采用叙事的手法, 写了老人与“我”的五件事,运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 手法。通过“读——悟——理解——分析”而感受学习。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小短文,要求运用“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作手法。 五、说板书设计 6、梅花魂 梅花魂——民族精神 珍爱梅图 赠送梅图 中国心 三次落泪 我的板书图文并茂,一朵盛开的梅花,展开的花瓣中板书的是回忆外 祖父的几件事,花蕊则点明中心,梅花魂即民族魂,即外祖父的爱国 心、赤子情,形象直观,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在心中 形成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这样,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 于一体,梅花魂不仅深深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也深深影响着孩子们。 在这次说课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突出了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我的 说课到此结束。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