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物理基础复习8
第2课时 牛顿第二定律 两类动力学问题 导学目标 1.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和适用范围.2.学会分析两类动力学问题. 一、牛顿第二定律 [基础导引]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无论怎样小的力都可以使物体产生加速度,可是,我们用力提一个很重的箱子,却提不动它.这跟牛顿第二定律有没有矛盾?应该怎样解释这个现象? [知识梳理]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________、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加速度的方向跟____________相同. 2.表达式:________. 3.适用范围 (1)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________参考系(相对地面静止或____________运动的参考系). (2)牛顿第二定律只适用于________物体(相对于分子、原子)、低速运动(远小于光速)的情况. 二、两类动力学问题 [基础导引] 以15 m/s的速度行驶的无轨电车,在关闭电动机后,经过10 s停了下来.电车的质量是4.0×103 kg,求电车所受的阻力. [知识梳理] 1.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由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____________. (2)由运动情况判断物体的____________. 2.解决两类基本问题的方法:以__________为桥梁,由运动学公式和____________________列方程求解. :解决两类动力学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三、力学单位制 [基础导引] 如果一个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移动了一段距离l,这个力对物体做的功W=Fl.我们还学过,功的单位是焦耳(J).请由此导出焦耳与基本单位米(m)、千克(kg)、秒(s)之间的关系. [知识梳理] 1.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共同组成. 2.力学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时间(s). 3.导出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考点一 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考点解读 矢量性 公式F=ma是矢量式,任一时刻,F与a总是同向 瞬时性 a与F对应同一时刻,即a为某时刻的加速度时,F为该时刻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因果性 F是产生加速度a的原因,加速度a是F作用的结果 同一性 有三层意思:(1)加速度a是相对同一个惯性系的(一般指地面);(2)F=ma中,F、m、a对应同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系统;(3)F=ma中,各量统一使用国际单位 独立性 (1)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都满足F=ma (2)物体的实际加速度等于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3)分力和加速度在各个方向上的分量也满足F=ma,即Fx=max,Fy=may 典例剖析 例1 如图1所示,自由下落的小球下落一段时间后,与弹簧接触,从它 接触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加速度的 变化情况如何? 图1 方法突破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物体运动过程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a是联系力和运动的桥梁,根据受力条件,确定加速度,以加速度 确定物体速度和位移的变化.(2)速度与位移的变化与力相联系,用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分析出力的变化,从而确定加速度的变化,进而确定速度与位移的变化. 跟踪训练1 如图2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O点并 系住物体m.现将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物体可以一直运 动到B点,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图2 定,则 ( ) A.物体从A到O先加速后减速 B.物体从A到O加速运动,从O到B减速运动 C.物体运动到O点时所受合力为0 D.物体从A到O的过程加速度逐渐减小 考点二 两类动力学问题 考点解读 1.由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先求出几个力的合力,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求出加速度,再由运动学的相关公式求出速度或位移. 2.由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受力情况,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已知加速度或根据运动规律求出加速度,再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合力,从而确定未知力,至于牛顿第二定律中合力的求法可用力的合成和分解法(平行四边形定则)或正交分解法. 3.求解上述两类问题的思路,可用下面的框图来表示: 分析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应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 典例剖析 例1 如图3所示,质量为M=2 kg的足够长的长木板,静止放 图3 置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3 kg可视为质点的物 块,以某一水平初速度v0从左端冲上木板.4 s后物块和木板达到 4 m/s的速度并减速,12 s末两者同时静止.求物块的初速度并在图4中画出物块和木板的v-t图象. 图4 图5 例3 如图5所示,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木板B上,木板B静 止于水平面上.已知A的质量mA和B的质量mB均为2.0 kg, 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2,B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 因数μ2=0.1,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若从t=0开始,木板B受F1=16 N的水平恒力作用,t=1 s时F1改为F2=4 N,方向不变,t=3 s时撤去F2. (1)木板B受F1=16 N的水平恒力作用时,A、B的加速度aA、aB各为多少? (2)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A在B上相对B滑行的时间为多少? (3)请以纵坐标表示A受到B的摩擦力FfA,横坐标表示运动时间t(从t=0开始,到A、B都静止),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在图6中画出FfA-t的关系图线(以图线评分,不必写出分析和计算过程). 图6 方法突破 动力学问题的求解方法 1.物体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 (1)明确物体的初始运动状态(v0); (2)明确物体的受力情况(F合); (3)根据物体做各种性质运动的条件即可判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加速度变化情况及速度变化情况. 2.求解两类动力学问题的方法 (1)抓住物理量——加速度,按下面的思路进行; (2)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量与所求量; (3)选取研究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 (4)利用力的合成、分解等方法及运动学公式列式求解. 跟踪训练2 如图7所示,长12 m、质量为50 kg的木板右端有一立柱.木板置于水平地面上,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质量为50 kg的人立于木板左端,木板与人均静止,当人以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向右奔跑至木板右端时,立刻抱住立柱(取g=10 m/s2),求: 图7 (1)人在奔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2)人在奔跑过程中木板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人从开始奔跑至到达木板右端所经历的时间. 2.建立“运动模型”解决动 力学问题 例4 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为“加速距离”.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高度”.某同学身高1.8 m,质量80 kg,在某一次运动会上,他参加跳高比赛时“加速距离”为0.5 m,起跳后身体横着越过(背越式)2.15 m高的横杆,试估算人的起跳速度v和起跳过程中地面对人的平均作用力.(g取10 m/s2) 运动建模 可以把跳高过程分为起跳和腾空两个阶段.把该同学看成质量集中于重心的质点,把起跳过程等效成匀加速运动,腾空过程看成竖直上抛运动模型. 建模感悟 实际问题模型化是高中阶段处理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当我们遇到实际的运动问题时,要建立我们高中阶段学习过的熟知的物理模型,如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类平抛运动模型等,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来处理. 跟踪训练3 “引体向上运动”是同学们经常做的一项健身运动.如图8所示,质量为m的某同学两手正握单杠,开始时,手臂完全伸直,身体呈自然悬垂状态,此时他的下颚距单杠面的高度为H,然后他用恒力F向上拉,下颚必须超过单杠面方可视为合格.已知H= 0.6 m,m=60 kg,重力加速度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不考虑因手臂弯曲而引起的人的重心位置的变化. 图8 (1)第一次上拉时,该同学持续用力,经过t=1 s时间,下颚到达单杠面,求该恒力F的大小及此时他的速度大小; (2)第二次上拉时,用恒力F′=720 N拉至某位置时,他不再用力,而是依靠惯性继续向上运动,为保证此次引体向上合格,恒力F′的作用时间至少为多少? A组 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问题 1.建筑工人用如图9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质量为70.0 kg的 建筑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0 kg的建筑材料以0.5 m/s2的 加速度上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建筑工人 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取10 m/s2) ( ) 图9 A.510 N B.490 N C.890 N D.910 N 2.(2011·上海单科·19)受水平外力F作用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做直线 运动,其v-t图线如图10所示,则 ( ) 图10 A.在0~t1秒内,外力F大小不断增大 B.在t1时刻,外力F为零 C.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不断减小 D.在t1~t2秒内,外力F大小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3.如图11所示,光滑的电梯壁上挂着一个质量m=2 kg的球,悬绳与竖直 壁夹角θ=37°,当电梯以a=2 m/s2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 动时,悬绳受到的拉力是多大?电梯壁受到的压力是多大?(取g=10 m/s2) B组 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图12 4.如图12甲所示,物体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用一水平力F拉物体,在F从0开始逐渐增大的过程中, 物体先静止后又做变加速运动,其加速度a随外力F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乙中所标出的数据能计算出来的有 ( ) A.物体的质量 B.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滑动摩擦力 C.在F为10 N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D.在F为14 N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图13 5.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测量快速变化的力的瞬时值,如图13所示是用这种方法获得的弹性细绳中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线.实验时,把小球举到悬点O处,然后放手让小球自由落下,由图线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 ( ) A.绳子的自然长度为 B.t2时刻小球的速度最大 C.t1时刻小球处在最低点 D.t1时刻到t2时刻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6.为了减少战斗机起飞时在甲板上加速的时间和距离,现代航母大多采用了蒸汽弹射技术.一架总质量M=5.0×103 kg的战机.如果采用滑行加速(只依靠自身动力系统加速),要达到v0=60 m/s的起飞速度,甲板水平跑道的长度至少为120 m.采用蒸汽弹射技术,战机在自身动力和持续的蒸汽动力共同作用下只要水平加速60 m就能达到起飞速度.假设战机起飞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航母保持静止,空气阻力大小不变,取g=10 m/s2. (1)采用蒸汽弹射技术,求战机加速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以及质量m=60 kg的飞行员受到座椅作用力的大小. (2)采用蒸汽弹射技术,弹射系统的弹力为多大?弹力在加速60 m的过程中对战机做的功是多少? 课时规范训练 (限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图1 1.如图1甲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 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 态.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 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g =10m/s2),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 N/cm C.物体的质量为3 kg D.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 2.质量为0.3 kg的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图2中两直线分别表示物体受水平拉力和不受水平拉力时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图2 A.物体所受摩擦力一定等于0.1 N B.水平拉力一定等于0.1 N C.物体不受水平拉力时的速度—时间图象一定是a D.物体不受水平拉力时的速度—时间图象一定是b 图3 3.如图3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物体A,一端靠着处于自 然状态的弹簧.现对物体作用一水平恒力,在弹簧被压缩到最 短的过程中,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 ) A.速度增大,加速度增大 B.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C.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速度先增大后减小,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4.如图4甲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物块A在水平向右的外力F的作用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甲 乙 图4 A.在0~1 s内,外力F不断增大 B.在1~3 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 C.在3~4 s内,外力F不断减小 D.在3~4 s内,外力F的大小恒定 5.质量为m的物体从高处静止释放后竖直下落,在某时刻受到的空气阻力为Ff,加速度为 a=g,则Ff的大小是 ( ) A.Ff=mg B.Ff=mg C.Ff=mg D.Ff=mg 图5 6.如图5所示,bc是固定在小车上的水平横杆,物块M中心穿过 横杆,M通过细线悬吊着小物体m,当小车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 过程中,M始终未相对杆bc移动,M、m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 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则M受到横杆的摩擦力为 ( ) A.大小为(m+M)gtan α,方向水平向右 B.大小为Mgtan α,方向水平向右 C.大小为(m+M)gtan α,方向水平向左 D.大小为Mgtan α,方向水平向左 7.如图6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2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行驶的 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质量为m1的物 体1,与物体1相连接的绳与竖直方向保持θ角不变,则( ) 图6 A.车厢的加速度为gsin θ B.绳对物体1的拉力为 C.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m2-m1)g D.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m2gsin θ 二、非选择题 图7 8.如图7所示,一轻绳上端系在车的左上角的A点,另一轻绳一 端系在车左端B点,B点在A点正下方,A、B距离为b,两轻 绳另一端在C点相结并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轻绳AC长度为 b,轻绳BC长度为b.两轻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均为2mg.问: (1)轻绳BC刚好被拉直时,车的加速度是多大?(要求画出受力图) (2)在不拉断轻绳的前提下,求车向左运动的最大加速度是多大?(要求画出受力图) 复习讲义 基础再现 一、 基础导引 没有矛盾.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中的F指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力,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力.我们用力提一个放在地面上的很重的物体时,物体受到的力共有三个:手对物体向上的作用力F1、竖直向下的重力G以及向上的支持力F2.这三个力的合力F=0,故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保持不动. 知识梳理 1.正比 反比 作用力的方向 2.F=ma 3.(1)惯性 匀速直线 (2)宏观 二、 基础导引 6.0×103 N,方向与电车初速度方向相反 知识梳理 1.(1)运动情况 (2)受力情况 2.加速度 牛顿第二定律 思考:解答动力学两类问题的关键: (1)做好受力分析,正确画出受力图,求出合力. (2)做好运动过程分析,画出运动过程简图,确定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三、 基础导引 1 J=1 N·1 m,又由1 N =1 kg·1 m/s2 则1 J=1 kg·1 m/s2·1 m=1 kg·m2/s2 知识梳理 2.长度(m) 质量(kg) 3.力(N) 速度(m/s) 加速度(m/s2) 课堂探究 例1 见解析 解析 小球接触弹簧上端后受到两个力作用: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弹力. 在接触后的前一阶段,重力大于弹力,合力向下,因为弹力F=kx不断增大,所以合力不断减小,故加速度不断减小,由于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因此速度不断变大. 当弹力逐步增大到与重力大小相等时,合力为零,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最大. 在接触后的后一阶段,即小球达到上述位置之后,由于惯性小球仍继续向下运动,但弹力大于重力,合力竖直向上,且逐渐变大,因而加速度逐渐变大,方向竖直向上,小球做减速运动,当速度减小到零时,达到最低点,弹簧的压缩量最大. 跟踪训练1 A 例2 10 m/s 木板的v-t图象见解析图 例3 (1)2 m/s2 4 m/s2 (2)1.5 s (3)见解析 跟踪训练2 (1)200 N 向右 (2)2 m/s2 向左 (3)2 s 例4 5 m/s 2 800 N 跟踪训练3 (1)672 N 1.2 m/s (2) s 分组训练 1.B 2.CD 3.30 N 18 N 4.ABC 5.AD 6.(1)30 m/s2 1.9×103 N (2)7.5×104 N 4.5×106 J 课时规范训练 1.D 2.B 3.D 4.BC 5.B 6.A 7.B 8.见解析 解析 (1)轻绳BC刚好被拉直时,小球受力如图甲所示,因为AB=BC=b,AC=b,故轻绳BC与AB垂直,cos θ=,θ=45°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mgtan θ=ma 可得a=g (2)小车向左的加速度增大,轻绳AC、BC方向不变,所以轻绳AC拉力不变,为mg, 当BC轻绳拉力最大时,小车向左的加速度最大,小球受力如图乙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Tm+mgtan θ=mam 因这时FTm=2mg,所以最大加速度为 am=3g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