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第9课 劝学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 9 劝学 第一课时 基础巩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B ) A.槁暴.(pù) · 使之然(róu) 舟楫.(jì) 舆.马(yú) B.蛟.龙(jiāo) 跬.步(kuǐ) 骐骥.(jì) 爪.牙(zhǎo) C.镂.金(lóu) 驽.马(nǔ) 生.非异(xìng) 洞穴.(xué) D.跂.而望(qǐ) 锲.而不舍(qì) 二螯.(áo) 参省.乎己(xǐng) 解析:A 项中“楫”应读“jí”;C 项中“镂”应读“lòu”, “驽”应读作“nú”;D 项中“锲”应读“qiè”。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C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解析:A 项,“知”通“智”;B 项,“有”通“又”;D 项, “生”通“性”。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 · 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鼓励) C.绝.江河(横渡) 驽马..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 禀赋)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 解析:A 项中“ ”意为使……弯曲;B 项中“疾”意为强,这 里指声音宏大;D 项中“备”意为具备。 4.下列选项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D ) A.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 解析:A 项,强大、势力过大;B 项,勉强;C 项,有余;D 项, 健壮,强壮。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 一项是( A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解析:A 项,名词作状语;B、C、D 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解析:A 项,“博学”,古义是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今义 是知识、学识的渊博。C 项,“寄托”,古义是藏身的意思;今义是 托付。D 项,“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坏人的帮凶。 7.下列选项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 是( C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解析:C 项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A 项为宾语前置,B 项为状 语后置,D 项为固定句式。 8.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D )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善假于.物也 ③寡人之于.国也 ④屈原至于.江滨 ⑤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⑥ 解析:①于,介词,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并介绍出比较的对 象 ; ②④⑤⑥ 介 绍 动 作 行 为 发 出 的 时 间 、 处 所 时 , 可 译 为 “在”“到”“从”等。③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对、对于。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水,游泳 D.吾尝跂.而望矣 跂:提起脚后跟 解析:“利”应该解释为“使……走得快”。 10.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解析:D 项,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 这里”“在这里”。A 项,介词,相当于“向”/介词,表示比较;B 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 “……的人”“……的事物”的意思/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 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 项,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11.下列各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D ) A.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解析:D 项中的“焉”为语气助词,其他三项均为兼词,相当于 “于此”。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是( B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木直中绳, · 以为轮 C.七十者衣.帛食肉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A 项,名词作动词,游水。B 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 弯曲。C 项,名词作动词,穿。D 项,名词作动词,称王。 13.下列与其他各项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D ) A.陈胜者,阳城人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解析:D 项是定语后置句,A、B、C 三项均为判断句。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17 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 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 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 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 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 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4.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金就砺则利. 利:锋利 B.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C.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刻 D.用心一.也 一:一致 解析:一:专一,集中。 15.下列语句中,全都是从正面鼓励学习的一组是( C )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③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④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⑤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A.①③④⑤ B.②③⑤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⑤ 解析:④⑤是从反面来说明的,排除含有④⑤的选项即可。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 A.作者用了人们生活中常见的靛青的提取、水寒冷而成冰以及 车轮的制造等事例为喻加以说明,充分表达了“学不可以已”的道 理。 B.“跂而望”“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 楫”,几个不同的比喻连用,使读者加深了对同一道理的理解。 C.《劝学》虽然以论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为主,但作者也着 力论述了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学习方法。 D.荀子提出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观点,富有深 刻的哲理性,它启发和鼓励人们借助外物来提高自己的能力。 解析:《劝学》没有谈及“学习文化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学 习方法”。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 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 条件罢了。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译文:用刀雕刻,(如果)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如 果)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三、语言表达 18.把下面几句话整合成一个长单句,可适当增删词语,也可根 据需要变换叙述角度,但不得改变原意,也不能遗漏内容要点。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 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提出了治理 天下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的思想。“制天命而 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也是他提出的。 答:示例: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 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和李斯的老师荀子提出了治理天下 既要靠“法制”又要重视教化兼用“礼”治以及“制天命而用之” 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19.下面这段文字是从哪三个方面指出儒、道“离异而对立” 的?请简要概括,不超过 20 个字。 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乐观进取;一个出世,消极 退避。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 就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 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说前者由于其狭隘、实 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 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 答:①人生态度;②美学观点;③不同观点的影响。 第二课时 拓展提升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一提到“见义勇为”,大家会自然联想到奋不顾身拯救溺水者、 路见不平勇斗歹徒者、临危不惧救助受灾群众者……诚然,________ 之际挺身而出折射英雄本色,但朱阿姨在情急之下“借鞋”相助,工 作人员生怕老人在扶梯上摔倒而主动挡在身后,司机脱衣为生病乘客 保暖而自己赤膊开车,这些暖心的小事,也未尝不是受助者眼中的 “见义勇为”。 为国家不惧艰险的大义凛然,为朋友两肋插刀的______,勾勒了 正义的宏大叙事;然而,良言一句、帮扶一把,在细微处做到恰当适 宜、合乎情理,也能铺陈出情义的真挚表达。大到生死抉择,小到互 帮互助,流淌出的道德情感都一样纯粹。让别人穿鞋赶车,自己却光 脚回家,这样的“勇为”看似无关紧要,但不计较投入与回报、不考 虑经济和荣誉,一句“赶火车要紧”,正是最可贵的善意。 一直以来,不仅见义勇为给社会带来了正气,给人们也带来了温 度。不少地方纷纷发布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条例及相关实施办 法,正是从制度层面保证不让热心人“流血流汗又流泪”。助人者不 计回报,受助者需懂感恩,( )。 人们常说,________易,________难。所易者,举手之劳给人添 美;所难者,竭心尽力难中解困。在他人孤独无助时,不围观、不漠 视,该出手时勇于出手,用你我的“在场”温暖人心,用涓涓暖流汇 聚出正能量的海洋。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A.生死存亡 气冲霄汉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B.生死攸关 气冲霄汉 济困扶危 扶弱抑强 C.生死攸关 义薄云天 锦上添花 雪中送炭 D.生死存亡 义薄云天 济困扶危 扶弱抑强 解析:“生死存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生 死攸关”意思是关系到生和死,比喻很关键的事。前者程度较深一些, 后者主要强调关键。联系此处语境,应填“生死攸关”。“气冲霄汉” 形容魄力非常大,有大无畏的精神和气节;“义薄云天”形容为正义 而斗争的精神极其崇高。前者强调正气,后者强调正义。根据此处上 文的“大义凛然”,可知此处应填“义薄云天”。“锦上添花”比喻 使美者更美,比喻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济困扶危”意 思是救助贫困者和有危难者。联系后面的“易”字分析,可知此处应 填“锦上添花”。“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 上的帮助;“扶弱抑强”意思是扶助弱小、压制强暴。结合上文所填 的“锦上添花”考虑,此处应填“雪中送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一直以来,不仅见义勇为给人们带来了温度,也给社会带来 了正气。 B.一直以来,见义勇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正气,也给人们带来 了温度。 C.一直以来,见义勇为不仅给社会带来了温度,也给人们带来 了正气。 D.一直以来,不仅见义勇为给社会带来了正气,也给人们带来 了温度。 解析:在递进复句中分句主语位置有讲究,该句第一个分句的主 语“见义勇为”应置于关联词“不仅”之前,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充 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否则就只能充当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据此可 排除 A、D 两项。然后再考察“正气”和“温度”二词同“社会”和 “人们”的搭配情况,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A.写一封感谢信、做一次回访,也不能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B.哪怕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也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凉” C.虽然只是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却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 凉” D.即使一封感谢信、一次回访,也应当不至于让无私的热忱“受 凉” 解析:解答此题,应注意上下文语境和备选项句式以及叙述主体 的衔接。此句上文讲的是受助者应当知道感恩,因此此句应从受助者 的角度展开议论;然后考察备选项使用的关联词语及其搭配情况,这 样就不难得出答案。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 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是理论自信之根。 传统文人常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显示自信。从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 的关系看,①“腹有诗书”是基础,“气自华”是自信的结果和表现。 文化范围像大海那样宽广,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 态文明等等。中国人爱喝茶,俄国人喜饮酒,美国人放不下枪,诸如 此类,统属文化。按文化的逻辑,理论属于文化,是文化的一个种类; ②先有文化,再有理论,如同先有根,再有树;文化体量大、资源足, 理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文化之根伸得广、扎得深,③理论之树就 会枝繁叶茂。 5.把下面一段话的主要意思压缩成一句话,不超过 55 个字。 近来,共青团中央发起了一项“青年好声音”网络活动,鼓励青 少年结合自身学习工作实际,写下对 24 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 识和体会。活动开展一周多的时间里,33 万余名青少年在网站、微 博、微信、手机报等网络平台上,编创和传播内涵丰富、形式时尚的 网络文化产品,仅话题微博总阅读量就超过 9 000 万次。这项以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旨的活动,为网络空间注入了强有力的青春 正能量。 答: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中央发起了“青年好声音” 网络活动,广大青少年积极响应,为网络空间注入了正能量。 二、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荀子用“木受绳”和“金就砺”来比喻论证, 引出学习效果:“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荀子《劝学》中“骐骥一跃,不能十步”两句以良马设喻, 来说明学习和做事都不能一蹴而就,而要勤于积累。 (3)《劝学》中用“蚓”和“蟹”作比,前者没有锋利的爪牙, 也无“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 而二螯”,却“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原因在于前者“用心一 也”,后者“用心躁也”。 三、课外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 劝学(节选) 荀 子 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 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故 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故 《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 分③,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 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 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⑤而动, 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 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 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问一 而告二谓之口赞⑦。傲、非也,口赞、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 《春秋》约而不速。方⑨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注:①数:术,即方法、途径,这里引申为“科目”。②没:同 “殁”,死亡。③大分:大的原则、界限。④箸:通“著”,显明。 ⑤蝡:微动。⑥傲:浮躁。⑦口赞:形容言语繁碎。⑧向:通“响”, 回音。⑨方:仿效。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 A.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B.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C.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D.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解析:根据句意和对仗,可以对比排除,然后确定 B 项。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经,指经书,先秦“六经”包括《诗》《书》《礼》《乐》《易》 《春秋》。但《乐》后来亡于秦末战火,只剩下五经。 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 之子”,着重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而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 道德的含义,自此,“君子”一词有了德行。 C.小人,通常指儒家定义的“君子”的反义词,儒家对小人的 定义,指像小孩子那样说翻脸就翻脸,说变脸就变脸,出自孔子“唯 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说。 D.学者,“学”者,觉也,是指通过学问觉悟之人,即专门从 事某种学术体系研究而通达智慧的人。 解析:D 项,学者,指求学的人。 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学习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 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 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 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学习的内容。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 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 解析:C 项,“《礼》是基础”说法不当,原文说“终乎读《礼》”。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译文: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 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 (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译文: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 (只是)把(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参考译文: 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答案是: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 从诵读(《诗经》等)经典开始,到阅读《礼记》为止;从学习的意义 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诚心积累,长期努 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才停止。所以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 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致 力于学习,就成为人;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所以说,《尚书》是 政事的记载;《诗经》是和谐的音乐所附丽的篇章;《礼记》是行为规 范的要领,具体准则的总纲。所以学到《礼记》就到头了,这可以叫 作达到了道德的顶点。《礼记》肃敬而有文饰,《乐记》中正而又和谐, 《诗经》《尚书》内容渊博,《春秋》词意隐微,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 理都包括在这些典籍中了。 君子的学习,有益的东西进入耳中,记在心中,贯彻到全身,表 现在举止上。所以他稍微说一句话,稍微动一动,都可以成为别人效 法的榜样。小人的学习,只是从耳中听进去,从口中说出来。口、耳 之间才不过四寸罢了,怎么能够靠它来完美七尺长的身躯呢?古代的 学者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给别人看。君子的 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作 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所以别人没问就去告诉的叫 作浮躁,别人问一件事而告诉两件事的叫作唠叨。浮躁,是不对的; 唠叨,也是不对的;君子(回答别人,)就像回声(应和原声)一样。 学习没有什么比接近良师益友更便利的了。《礼经》《乐经》虽记 载了法律制度,却没有详细阐明其中的道理;《诗经》《尚书》虽记载 了古代的事理,却不能切合今天的实际;《春秋》文字简约,因而不 能使人很快明白其中的道理。效法良师益友并且学习君子的学说,就 能培养出崇高的品质,通晓天地人间的事理。所以说,学习没有什么 比接近良师益友更便利的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