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凤城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题
化学科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27 S:32 P:31 Fe:56 Si:28 Cl:35.5 Zn:65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0题每小题2分,11—20题每小题3分,共50分。)
1.下图是古丝绸之路中的重要贸易商品,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瓷器
丝绸
茶叶
酒
A. 陶瓷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其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 丝绸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纤维素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 茶叶中含多种酚类物质,经常饮用可抗氧化、防衰老
D.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掌握了酿酒技术,但自酿酒中可能会含有甲醇等有害物质,不建议直接饮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A. 陶器和瓷器都是由黏土经高温烧结而成,只是陶相对粗糙,而瓷相对细腻,且瓷表面涂有一层釉质,但它们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A正确;
B. 丝绸的化学成分主要是蛋白质,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错误;
C. 茶叶中含多种茶多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经常饮用可抗氧化、防衰老,C正确;
D. 自酿酒尤其是山芋、高梁酒中,甲醇含量相对较高,甲醇是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建议直接饮用,D正确。
故选B。
2.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化学性质
实际应用
A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焙制糕点
B
蛋白质受热变性
高温杀死流感病毒
C
SO2具有漂白性
漂白滋补品银耳等食品
D
Al(OH)3分解吸收大量热量并有水生成
阻燃剂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被蛋白质胶体包裹,受热时体积膨胀,可使糕点膨松可口,A正确;
B.流感病毒表面含有蛋白质,高温可使蛋白质变性,从而杀死病毒,B正确;
C.SO2具有漂白性,能漂白滋补品银耳等食品,从而使食品洁白透明,但SO2有毒,不宜用于食品漂白,C错误;
D.Al(OH)3分解吸收大量热量,且分解产物Al2O3、水都具有隔绝空气的作用,有良好的阻燃效果,D正确。
故选C。
3.已知NA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00 g 46%的乙醇溶液中,含H—O键的数目为NA
B. 标准状况下,7.8 g乙炔和苯的混合物中含C—H键数目为0.6NA
C. 1 L 0.1 mol·L−1 AlCl3溶液中含Al3+数目为0.1NA
D. 将1 mol NH3通入足量水中,NH3 ·H2O、NH4+ 粒子数目之和为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 100 g 46%的乙醇(C2H5O-H)溶液中,含乙醇46g(物质的量为1mol),H-O键的数目为NA,但水中也含有O-H键,A错误;
B. 标准状况下,7.8 g乙炔(C2H2,0.3mol)中含C-H键0.6mol,7.8 g苯(C6H6,0.1mol)
中含C-H键0.6mol,所以二者的混合物中含C-H键数目为0.6NA,B正确;
C.若不考虑Al3+水解,1 L 0.1 mol·L−1 AlCl3溶液中含Al3+数目为0.1NA,但Al3+要发生水解,使Al3+数目减少,C错误;
D. 将1 mol NH3通入足量水中,NH3、NH3 ·H2O、NH4+ 粒子数目之和为NA,D错误。
故选B。
【点睛】100 g 46%乙醇溶液中,含乙醇46g(物质的量为1mol),H-O键的数目为NA;含水54g(物质的量为3mol),H-O键的数目为6NA,所以100 g 46%的乙醇溶液中,含H-O键的数目为7NA。
4.下列化学用语表示错误的是( )
A. S2-的结构示意图: B. N2H4的结构式:
C. CaH2的电子式:[H:]-Ca2+[:H]- D. 乙烯的比例模型:
【答案】D
【解析】
【详解】A.S2-的结构示意图为,A项正确;
B.N2H4为共价化合物,其结构式为,B项正确;
C.CaH2为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H:]-Ca2+[:H]-,C项正确;
D.乙烯为平面型分子,其比例模型为,D项错误。
故选D。
【点睛】结构式是在电子式的基础上,把共用电子对改成短线,不共用的电子不用写出。书写电子式时,首先要确定该物质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若为离子化合物,要写出阴阳离子的电子式,按对称原则排列阴阳离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中有中括号和电荷。若为共价化合物,则需要表示出共用电子对和未共用的电子对,没有中括号和电荷。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不同,比例模型是表示分子中各原子的相对大小和比例的模型,而球棍模型除了要求分子中各原子的比例恰当外,还要用短线表示出化学键。
5.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简单离子半径:b>e
B. 常温常压下,a与c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呈固态
C. 单质沸点:c
Na+,故A错误;
B. 常温常压下,H与C形成的化合物可能呈固态,如石蜡是固体,故B正确;
C. 单质沸点:C>N2,故C错误;
D. S与N能存在于同一离子化合物中,如:(NH4)2SO4,故D错误。
6.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式为C12H18O5 B. 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C. 只能发生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D. 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从结构简式可以看出,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12H20O5,故A不选;
B.分子中含有羧基、羟基和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故B不选;
C.分子中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羧基可以和醇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醇还能发生消去反应,故C不选;
D.分子中有碳碳双键,能和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D选。
故选D。
7.水系钠离子电池安全性能好、价格低廉、对环境友好,有着巨大的市场前景。某钠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如图,电池总反应为:2NaFePO4F + Na3Ti2(PO4)32Na2FePO4F+ NaTi2(PO4)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充电时,a接电源正极
B. 放电时,溶液中的Na+在NaFePO4F电极上得电子被还原
C. 充电时,阴极上的电极反应为NaTi2(PO4)3+2Na++2e﹣=Na3Ti2(PO4)3
D. 理论上,该电池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溶液中的c(Na+)不变
【答案】B
【解析】
【分析】
2NaFePO4F + Na3Ti2(PO4)32Na2FePO4F+ NaTi2(PO4)3
分析方程式得出NaFePO4F变为Na2FePO4F,Fe在降低,发生还原反应,该物质作原电池的正极,Na3Ti2(PO4)3变为NaTi2(PO4)3,Ti在升高,发生氧化反应,该物质作原电池的负极。
【详解】A选项,放电时a为正极,因此充电时,a接电源正极,故A正确;
B选项,放电时,溶液中的Na+不放电,而是Na3Ti2(PO4)3中Ti在失去电子,故B错误;
C选项,阴极主要是NaTi2(PO4)3得到电子,因此阴极上的电极反应为NaTi2(PO4)3+ 2Na+ + 2e- =Na3Ti2(PO4)3,故C正确;
D选项,根据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理论上,该电池在充电或放电过程中溶液中的c(Na+)不变,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B。
【点睛】分析化合价,根据化合价来定负极和正极,根据负极和正极来书写电极反应式。
8.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备受关注的热点。下列观点不合理的是
A. 酸雨情况能间接反映空气质量,与2017年相比2018年辽宁省城市降水pH增大0.29,空气质量呈现恶化趋势
B. “水漆”和“油漆”的最大区别在于溶剂不同。《“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水性涂料(即“水漆”)的使用,是因其具有节能环保、超低排放、低碳健康等特点
C. “隐形的污染物”臭氧开始取代PM2.5和PM10,成为我国一些地区夏季首要空气污染物。“臭氧超标”并不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的,臭氧是二次污染物
D. “指尖上的外卖”成为了塑料餐盒泛滥的“元凶”,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是目前实现“绿色外卖”的有力解决方法之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A. 酸雨情况能间接反映空气质量,与2017年相比2018年辽宁省城市降水pH增大0.29,说明空气中酸性气体的含量减少,空气质量呈现好转趋势,A不合理;
B. 水漆是以水为稀释剂的涂料,油漆是以苯类有机溶剂作为稀释剂的涂料,苯类溶剂有毒致癌,B合理;
C. 臭氧不像颗粒物,并不是由污染源直接排放,它的形成必须有一类物质——“前质体物”,即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在日照充足的条件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C合理;
D. 传统的塑料餐盒是不可降解塑料,会污染土壤和水源,治理污染时应加强生活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D合理。
故选A。
9.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
A. 蒸干CuCl2饱和溶液制备无水CuCl2
B. 实验室制取并收集少量纯净氯气
C. 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 验证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C
【解析】
A、蒸干CuCl2溶液,得到Cu(OH)2或CuO,不能得到无水CuCl2,故A错误;B、制备Cl2中混有水蒸气,不是纯净的氯气,因此需添加一个干燥装置,故B错误;C、验证某一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要求其他因素相同,即Fe3+和Cu2+浓度相同,以及H2O2的量相同,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D、未反应的氯气对HCl的检验产生干扰,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错误。
10.根据你的认知和体验,下列说法或做法不正确的是
①绿色食品就是不使用化肥农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②为使蔬菜保鲜,常在其表面洒少许福尔马林溶液③为了防止某些富脂食物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里放生石灰④酸雨是pH<7的雨水,主要是由大气中的SO2、NO2等造成的⑤75%酒精比无水乙醇用作医用消毒剂效果好⑥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向其中添加大量苯甲酸钠等防腐剂
A. ②④⑤ B. ①②③⑤⑥ C. ①②③④⑥ D. 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绿色食品,是指产自优良生态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并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的安全、优质食用农产品及相关产品,①不正确;
②福尔马林溶液是有毒物质,对人体有害,②不正确;
③为了防止某些富脂食物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里放还原铁粉,③不正确;
④酸雨是pH<5.6的雨水,④不正确;
⑤75%酒精能杀死细菌,而无水乙醇能使细菌表面蛋白质迅速变性,从而形成硬壳保护膜,一旦酒精失去作用,细菌又可释放出溶解硬壳的酶,得以重生,⑤正确;
⑥苯甲酸钠具有一定的毒性,对人体有害,食品中添加量不能超标,⑥不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①②③④⑥都不正确。
故选C。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和热测定实验中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
B. 乙烯的燃烧热为1411.3 kJ·mol−1,则乙烯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4(g)+3O2(g)2CO2(g)+2H2O(g) ΔH= −1411.3 kJ·mol−1
C. 用石墨电极电解1 L 0.1 mol·L−1 CuSO4溶液,若反应产生0.1 mol O2,则向原溶液中加入0.2 mol CuO能恢复至原浓度
D. 用pH试纸分别测定氯水和盐酸的pH,比较两溶液的酸性强弱
【答案】A
【解析】
【详解】A. 烧杯、量筒、温度计、环形玻璃搅拌棒都是中和热测定实验必需的玻璃仪器,A正确;
B. 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H2O必须呈液态,B错误;
C. 用石墨电极电解1 L 0.1 mol·L−1 CuSO4溶液,若反应产生0.1 mol O2,则阴极生成0.1molCu和0.1molH2,向原溶液中加入0.1 mol CuO和0.1molH2O,才能恢复至原浓度,C错误;
D. 氯水能漂白pH试纸,所以不能使用pH试纸测定氯水的pH,D错误。
故选A。
【点睛】用石墨电极电解1 L 0.1 mol·L−1 CuSO4溶液,阴极反应式为2Cu2++4e-=2Cu,阳极反应式为2H2O-4e-=O2↑+4H+,n(Cu2+)=0.1mol,则转移电子0.2mol,生成0.1molCu、0.05mol O2。若想生成0.1molO2,必须再电解0.1molH2O,此时又生成0.05mol O2,同时生成0.1mol H2。
故若想让溶液恢复原来的组成和性质,需加入0.1 mol CuO和0.1molH2O。
12.下列实验能达到其对应目的的是
实验
目的
A
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
验证该溶液为钾盐溶液
B
取少量亚硫酸钠试样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验证该亚硫酸钠试样已经变质
C
向蔗糖溶液中加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5 min后,再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证明蔗糖没有水解
D
向实验室制备的乙酸乙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分液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杂质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用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证明溶液中含有K+,但不能证明是钾盐,A不能达到目的;
B.取少量亚硫酸钠试样加水溶解,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说明此沉淀为BaSO4,从而证明试样已经变质,B能达到目的;
C.水解液中没有加碱中和硫酸,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被硫酸溶解,不能与醛基发生反应,所以没有预期的现象,C不能达到目的;
D.向实验室制备的乙酸乙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乙酸乙酯发生水解,D不能达到目的。
故选B。
13.对下列叙述的评价合理的是
选项
叙述
评价
A
乙酸乙酯在HO中水解,产物乙醇中将含有18O
对,根据酯的水解规律,产物乙醇中将含有18O同位素,而乙酸则没有
B
明矾和漂白粉都可用于水的净化
对,二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C
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
对,K2CO3与NH4Cl反应生成氨气会降低肥效
D
可以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鉴别乙醇、乙酸和葡萄糖
错,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不能鉴别乙醇和乙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乙酸乙酯水解时,按酯化时的原路返回,酯化时,酸脱羟基,则在HO中水解,产物乙酸中将含有18O,A评价不合理;
B.明矾和漂白粉都可用于水的净化,前者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物,后者杀菌消毒,作用原理不同,B评价不合理;
C.施肥时,草木灰(有效成分为K2CO3)不能与NH4Cl混合使用,因为二者发生双水解反应,从而生成氨气,降低肥效,C评价合理;
D.可以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鉴别乙醇、乙酸和葡萄糖,乙醇不反应,乙酸溶解悬浊液,生成蓝色溶液,D评价不合理。
故选C。
14.酒石酸(RH2)分子的结构简式为:。它可以通过电渗析法制备。“三室电渗析”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电极均为惰性电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为阴离子交换膜,B为阳离子交换膜
B. 阴极每生成22.4 L的气体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 阳极反应为2H2O + 4e−O2↑+ 4H+
D. 若用铅蓄电池作电源,当生成1 mol RH2时,理论上电源的负极增重96 g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图中判断,阴极为2H2O+2e-=2OH-+H2↑,阳极为2H2O - 4e−=O2↑+ 4H+;电解过程中,Na+向阴极移动,R2-向阳极移动。
A. 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阳离子交换膜,B为阴离子交换膜,A错误;
B. 没有指明温度与压强,不能将22.4 L转化为物质的量,B错误;
C. 阳极反应为2H2O - 4e−=O2↑+ 4H+,C错误;
D. 若用铅蓄电池作电源,当生成1 mol RH2时,转移电子2mol,电源负极反应为Pb-2e-+SO42-=PbSO4,按电子守恒可得,负极增重1mol×96g/mol= 96 g,D正确。
故选D。
15.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稀硝酸中,金属恰好完全溶解,反应后溶液中存在:,则参加反应的Fe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 5∶16 B. 1∶1 C. 2∶3 D. 3∶2
【答案】A
【解析】
【分析】
,相同,,所以该溶液中,
设反应生成的的物质的量为,Fe(NO3)2的物质的量为,参加反应的的总物质的量为5mol,根据硝酸铁和硝酸亚铁的化学式计算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计算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Fe被氧化成Fe3+,失去,被氧化成Fe2+,失去,总的失去的电子数为:,设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HNO3被还原成NO气体,得到的电子数为:,则,得出,所以参加反应的的总物质的量为,参加反应的Fe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正确。
【点睛】少量:;过量:;且在反应中硝酸即显酸性也显氧化性。
16.在刚性容器中发生反应:2CO2(g)+6H2(g)C2H5OH(g)+3H2O(g),一定压强下,平衡时H2的转化率α(H2)随温度T、投料比 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投料比的大小关系是:a>b>c
B. 图中M点对应的平衡,若容积不变,充入He,则α(H2)不变
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00 ℃)>K(500 ℃)
D. 若题图表示相同投料时,不同压强下α(H2)随T的变化关系,则压强最大的是a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增大投料比,平衡正向移动,H2的转化率增大,所以a>b>c,A正确;
B. 图中M点对应的平衡,若容积不变,充入He,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不发生改变,平衡不发生移动,α(H2)不变,B正确;
C. 温度升高,H2的转化率减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600 ℃)H2SiO3
C
酸性KMnO4溶液
紫色褪去
SO2具有还原性
D
酸性Ba(NO3)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SO32-与Ba2+生成BaSO3沉淀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能和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而使品红溶液褪色,该实验体现二氧化硫漂白性,故A正确;
B项、亚硫酸酸性强于硅酸,向Na2SiO3溶液通入二氧化硫气体,反应生成白色胶状硅酸沉淀,故B正确;
C项、二氧化硫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该实验体现二氧化硫还原性,故C正确;
D项、将SO2通入Ba(NO3)2溶液,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可以将二氧化硫氧化生成硫酸,硫酸与硝酸钡反应,有白色沉淀硫酸钡生成,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评价,知道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还原性和氧化性,明确实验原理及物质性质是解本题关键。
18.某有机物X()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新药的有效成分,下列关于X的说法错误的是
A. 1 mol X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消耗3 mol H2 B. 与酸和与碱反应的类型相同
C. 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在同一平面内 D. 一氯取代物只有6种
【答案】C
【解析】
【详解】A. X中,只有苯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1 mol X与足量H2发生加成反应消耗3 mol H2,A正确;
B. 与酸和与碱反应的类型相同,都是水解反应,B正确;
C. –C(CH3)3中的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所以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在同一平面内,C错误;
D. 除去–C(CH3)3中,三个-CH3上的9个氢原子性质相同,其它不同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性质都不同,所以一氯取代物有6种,D正确。
故选C。
19.下列各组粒子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或通入试剂M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正确的是
选项
微粒组
试剂M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
K+、Na+、、
少量HCl
2H++H2SiO3↓
B
、Fe2+、Br−、
过量H2S
Fe2++H2SFeS↓+2H+
C
HClO、Na+、Fe3+、
过量CaCl2
Ca2++CaSO3↓
D
、Cl−、K+、
少量CO2
CO2+2+3H2O2Al(OH)3↓+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与会发生反应,生成H2SiO3和HPO42-,A不合题意;
B.FeS易溶于酸,所以Fe2+与H2S不反应,B不合题意;
C.Fe3+、会在水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不合题意;
D.、Cl−、K+、能大量共存,通入少量CO2,AlO2-转化为Al(OH)3,CO2最终转化为CO32-,D正确。
故选D。
【点睛】因为H2CO3、HCO3-的酸性都强于Al(OH)3,所以CO2通入AlO2-溶液中,AlO2-转化为Al(OH)3,而H2CO3先转化为HCO3-,HCO3-继续与AlO2-反应,生成Al(OH)3。解题时,我们需关注CO2的用量,CO2的用量不同,反应的产物不同,这也是我们解题时的易错点。
20.现有一份澄清溶液, 可能含有 Na+、 K+、 NH4+、 Ca2+、 Fe3+、 SO42-、 CO32-、 SO32-、 Cl-、I-中的若干种, 且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 0.1 mol·L-1(不考虑水解和水的电离)。 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 无沉淀生成。 另取少量原溶液, 设计并完成如下实验:
则关于原溶液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 是否存在 Na+、K+需要通过焰色反应来确定
B. 通过CCl4 层的颜色变化,也能判断出原溶液中是否存在Fe3+
C. 虽然实验过程引入了氯元素, 但不影响原溶液是否存在Cl-的判断
D.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Ca2+、Fe3+、SO42-、CO32-、Cl-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样加足量的Cl2水,没有气体产生,说明无CO32-,溶液加四氯化碳分层,下层为紫红色,说明有I-无Fe3+,因为两者不能共存。上层加硝酸钡和稀硝酸,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可能是SO42-、 SO32-或单一一个。根据往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酸化的 BaCl2 溶液,
无沉淀生成,说明原溶液无SO42-,一定有SO32-,根据离子共存,溶液中无Ca2+存在,滤液加硝酸银和硝酸,不能确定是否含有Cl-。A. 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均为0.1mol/L,且溶液呈电中性,溶液中一定存在 Na+、K+,不需要焰色反应来确定,故A错误;B. 通过CCl4 层的颜色变化,也能判断出原溶液中是否存在Fe3+正确,故B对;C. 虽然实验过程引入了氯元素, 不会影响原溶液是否存在Cl-的判断故C正确;D.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Ca2+、Fe3+、SO42-、CO32-、Cl-,故D正确。答案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共50分)
21.Ⅰ、物质变化观念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已知a、b、c、d、e五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d、e为常见的单质,b、c为化合物。
(1)若a、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a、e所含元素在不同周期。则b、c的沸点:b_________c(填“<”“>”或“=”);a和b反应生成两种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若a是常见的金属单质,点燃发出耀眼白光。d为固态非金属单质,熔点很高,其某种形态单质硬度极大,e为常见的气体单质,则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d为常见的金属单质,它们与浓硝酸在加热条件下才能顺利反应。a既可以与强酸反应也可以与强碱反应,d在e中燃烧可以生成b。则足量的d与稀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HNO2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它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Fe2+氧化成Fe3+。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4)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亚硝酸盐被还原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 D.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5)某同学把新制的氯水加到NaNO2溶液中,观察到氯水褪色,同时生成NaNO3和HCl,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 (2). 2H2S +3O22SO2 +2H2O (3). 2Mg+CO22MgO+C (4). 3Fe+8H++23Fe2++2NO↑ +4H2O (5). D (6). NO+Cl2+H2O===NO3-+2H++2Cl-
【解析】
【分析】
Ⅰ、(1)若a、d为短周期非金属单质,且a、d所含元素同主族,则a为O2、d为S;a、e所含元素在不同周期,则e为H2。H2S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而H2O分子间可形成氢键,从而得沸点关系出bρ二氯乙烷>ρ稀硫酸
(1)盛装尿素溶液的装置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硫酸肼的水溶液中含有多种阳离子,其中阳离子N2H5+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发生反应制备肼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装置B中二氯乙烷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冰水浴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装置B反应完全后需经过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得到硫酸肼,洗涤过程中最好选择下列那种洗涤剂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冷水 B.热水 C.无水乙醇 D.饱和食盐水
(6)若实验中所用的NaClO和NaOH混合液中两溶质的浓度均为0.1mol·L−1,则此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三颈烧瓶 (2). (3). 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与肼反应 (4). ClO−+2OH−+CO(NH2)2N2H4+Cl−++H2O (5). 防倒吸,同时使产物硫酸肼脱离反应混合液 (6). 利于产物析出,同时降温防爆炸 (7). C (8). c(Na+)>c(OH−)>c(ClO−)>c(H+)
【解析】
【分析】
(1)盛装尿素溶液的装置名称为三颈烧瓶;硫酸肼的水溶液中含有多种阳离子,其中阳离子N2H5+可以认为由N2H4与H+通过配位键结合,在N2H4中,每个N原子与两个H原子形成共价键,则两个N原子间还应形成一对共用电子。
(2)反应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与肼反应。
(3)装置A中,碱性溶液,ClO−在催化剂作用下,将CO(NH2)2氧化为N2H4,自身被还原为Cl−,同时生成和H2O。
(4)装置B中二氯乙烷的作用为防倒吸,同时使产物硫酸肼脱离反应混合液;使用冰水浴的作用是降低产物的溶解度,同时降温防爆。
(5)装置B反应完全后需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得到硫酸肼,洗涤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产品的溶解损失,所以最好选择无水乙醇。
(6)若实验中所用的NaClO和NaOH混合液中两溶质的浓度均为0.1mol·L−1, c(Na+)=0.1mol·L−1,因水解c(ClO−)<0.1mol·L−1,c(OH−)>0.1mol·L−1,由此可确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
【详解】(1)盛装尿素溶液的装置名称为三颈烧瓶;N2H5+可以认为由N2H4与H+通过配位键结合,在N2H4中,每个N原子与两个H原子形成共价键,则两个N原子间还应形成一对共用电子,电子式为。答案为:三颈烧瓶;;
(2)反应前应先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其目的为排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空气与肼反应。答案为:赶走装置中的空气,避免空气与肼反应;
(3)装置A中,碱性溶液,ClO−在催化剂作用下,将CO(NH2)2氧化为N2H4,自身被还原为Cl−,同时生成和H2O,反应方程式为ClO−+2OH−+CO(NH2)2N2H4+Cl−++H2O。答案为:ClO−+2OH−+CO(NH2)2N2H4+Cl−++H2O;
(4)装置B中二氯乙烷的作用为防倒吸,同时使产物硫酸肼脱离反应混合液;使用冰水浴的作用是降低产物的溶解度,同时降温防爆。答案为:防倒吸,同时使产物硫酸肼脱离反应混合液;利于产物析出,同时降温防爆炸;
(5)装置B反应完全后需经过滤、洗涤、干燥等操作得到硫酸肼,洗涤过程中尽可能减少产品的溶解损失,所以最好选择无水乙醇。答案为:C;
(6)若实验中所用的NaClO和NaOH混合液中两溶质的浓度均为0.1mol·L−1,c(Na+)=0.1mol·L−1,因水解c(ClO−)<0.1mol·L−1,c(OH−)>0.1mol·L−1,由此可确定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为:c(Na+)>c(OH−)>c(ClO−)>c(H+)。答案为:c(Na+)>c(OH−)>c(ClO−)>c(H+)。
【点睛】在分析装置B中二氯乙烷的作用时,应借助信息“③密度:ρ硫酸肼>ρ二氯乙烷>ρ稀硫酸,且硫酸肼不溶于二氯乙烷”,则往二氯乙烷中通入肼后,肼逸出,在上层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肼,由于硫酸肼的密度比二氯乙烷大,且难溶于二氯乙烷,所以沉在二氯乙烷的底部,从而实现与反应混合液的分离。
23.锌灰是炼锌厂的烟道灰,含ZnO 35%以上,还含有少量的氧化锰(MnO)、氧化铜、
铁的氧化物和不溶于酸的杂质,工业上常用酸浸法回收 ZnSO4·7H2O。已知 ZnSO4·7H2O 晶体易溶于水,难溶于酒精,某兴趣小组实验室模拟回收 ZnSO4·7H2O 晶体,流程如下:
请回答:
(1)分析步骤 II 中的操作和原理, 回答下列问题:
①结合表 1、 2,分析选择的 pH 及温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 可以采用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调节 pH ;
表1 pH对ZnSO4.7H2O 回收量及纯度的影响
pH
ZnSO4.7H2O 回收量(g)
产品中Fe的含量%
产品中其他重金属含量%
1
114.32
0.750
0.059
2
114.4
0.086
0.056
3
113.68
0.034
0.054
4
113.60
0.010
0.050
5
112.43
0.010
0.050
表2 温度对ZnSO4.7H2O 回收量及纯度的影响
温度
(℃)
ZnSO4.7H2O 回收量(g)
产品中Fe的含量%
产品中其他重金属含量%
20
111.45
0.011
0.052
40
112.89
0.010
0.051
60
113.30
0.010
0.050
80
113.80
0.010
0.050
90
114.40
0.091
0.048
②酸性 KMnO4 溶液将溶液中的 Fe2+氧化,生成两种沉淀;同时,过量的高锰酸钾在微酸性的条件能自动分解生成MnO2 沉淀。试写出在该环境下,KMnO4 溶液氧化 Fe2+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稀硝酸做氧化剂,除了产物中可能含有 Zn(NO3)2 外,还可能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整个实验过程中,回答下列问题:
①滤渣 B 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何检验滤液B中是否含有铁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生成滤渣C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测定 ZnSO4·7H2O 晶体的纯度,可用 K4Fe(CN)6 标准液进行滴定。主要原理如下:2K4Fe(CN)6+ 3ZnSO4= K2Zn3[Fe(CN)6]2↓+ 3K2SO4
准确称取 5.000g ZnSO4·7H2O 晶体,用蒸馏水溶解并定容至 250mL,准确移取该溶液 25.00mL至锥形瓶中,用 0.0500mol/L K4Fe(CN)6 溶液进行滴定,所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1
0.10
19.92
2
1.34
21.12
3
0.00
20.10
则 ZnSO4·7H2O 晶体的纯度是_______________(以质量分数表示,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答案】 (1). 4,60oC (2). ZnO (3). MnO4- + 3Fe2+ + 7H2O = MnO2↓+ 3Fe(OH)3↓+ 5H+ (4). 产生氮氧化合物污染环境 (5). 氢氧化铁、二氧化锰 (6). 试管中取少量滤液B,滴加2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有铁元素,不变红则无铁元素 (7). Zn + Cu2+ == Zn2+ + Cu (8). 85.24%
【解析】
【分析】
(1)①从表1可以看出,pH=4时,杂质含量最少,且ZnSO4.7H2O 回收量相对较多;温度60℃时,总体看,杂质含量最少,且ZnSO4.7H2O 回收量相对较多;从不引入杂质的角度考虑,可以采用加入ZnO来调节pH;
②由题意知,KMnO4 溶液氧化Fe2+,生成MnO2和Fe(OH)3。若用稀硝酸做氧化剂,除了产物中可能含有 Zn(NO3)2 外,还可能的缺点是:硝酸被还原,生成氮的氧化物;
(2)①滤渣 B 的主要成分为MnO2和Fe(OH)3;
②滤液B中如果含有铁元素,则为Fe3+,所以应使用KSCN溶液;
③用Zn处理的是Cu2+,所以生成滤渣C应为Cu;
(3)从表中数据看,实验3的数据为失真数据,前两次实验中,K4Fe(CN)6 溶液的体积平均为19.8mL。设样品中含ZnSO4·7H2O晶体的纯度为x
【详解】(1)①从表1可以看出,pH=4时,杂质含量最少,且ZnSO4.7H2O 回收量相对较多;温度60℃时,总体看,杂质含量最少,且ZnSO4.7H2O 回收量相对较多;从不引入杂质的角度考虑,可以采用加入ZnO来调节pH;答案为:4,60oC;ZnO;
②由题意知,KMnO4 溶液氧化Fe2+,生成MnO2和Fe(OH)3,然后利用电子守恒、质量守恒进行配平,即得MnO4- + 3Fe2+ + 7H2O = MnO2↓+ 3Fe(OH)3↓+ 5H+。若用稀硝酸做氧化剂,除了产物中可能含有 Zn(NO3)2 外,还可能的缺点是:硝酸被还原,生成氮的氧化物;答案为:MnO4- + 3Fe2+ + 7H2O = MnO2↓+ 3Fe(OH)3↓+ 5H+;产生氮氧化合物污染环境;
(2)①滤渣 B 的主要成分为MnO2和Fe(OH)3;答案为:氢氧化铁、二氧化锰;
②滤液B中如果含有铁元素,则为Fe3+,所以应使用KSCN溶液;答案为:在试管中取少量滤液B,滴加2滴KSCN溶液,若溶液变红则有铁元素,不变红则无铁元素;
③用Zn处理的是Cu2+,所以生成滤渣C应为Cu,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Zn + Cu2+ == Zn2+ + Cu;答案为:Zn + Cu2+ == Zn2+ + Cu;
(3)从表中数据看,实验3的数据为失真数据,前两次实验中,K4Fe(CN)6 溶液的体积平均为19.8mL。设样品中含ZnSO4·7H2O晶体的纯度为x
。答案为:85.24%。
【点睛】在利用实验数据求K4Fe(CN)6 溶液的体积时,我们最易出现的错误就是对数据不进行分析,直接求三次实验数据的平均值。在求平均用量时,一定要认真审核实验数据,通过三次数据的比较,找出失真数据,然后加以剔除,从而避免错误的发生。
24.乙烯的分子式为C2H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清洁能源,研究乙烯的制备和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烯的制备:工业上常利用反应C2H6(g)C2H4(g)+H2(g) △H制备乙烯。
已知:Ⅰ.C2H4(g)+3O2(g)=2CO2(g)+2H2O(l) △H1=-1556.8kJ·mol-1;
Ⅱ.H2(g)+O2(g)=H2O(1) △H2=-285.5kJ·mol-1;
Ⅲ.C2H6(g)+O2(g)=2CO2(g)+3H2O(l) △H3=-1559.9kJ·mol-1
则△H=___kJ·mol-1。
(2)乙烯可用于制备乙醇:C2H4(g)+H2O(g)C2H5OH(g)。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a mol C2H4(g)和 a mol H2O(g),测得C2H4(g)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为____热反应(填“吸”或“放”),理由为____。
②A点时容器中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____。已知分压=总压×气体物质的量分数,用气体分压替代浓度计算的平衡常数叫压强平衡常数(KP),测得300℃时,反应达到平衡时该容器内的压强为b MPa,则A点对应温度下的KP=____MPa-1(用含b的分数表示)。
③已知:C2H4(g)+H2O(g)C2H5OH(g)的反应速率表达式为v正=k正c(C2H4)·c(H2O),v逆=k逆c(C2H5OH),其中,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与温度有关。则在温度从250℃升高到340℃的过程中,下列推断合理的是___(填选项字母)。
A.k正增大,k逆减小 B.k正减小,k逆增大
C.k正增大的倍数大于k逆 D.k正增大的倍数小于k逆
④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将容器改为恒压密闭容器,则300℃时,C2H4(g)的平衡转化率__10%(填“>”“<”或“=”)。
(3)乙烯可以被氧化为乙醛(CH3CHO),电解乙醛酸性水溶液可以制备出乙醇和乙酸,则生成乙酸的电极为_____极(填“阴”或“阳”),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
【答案】 (1). +282.4 (2). 放 (3). 温度越高,乙烯的平衡转化率越低 (4). 1.9amol (5). (6). D (7). > (8). 阳 (9). CH3CHO-2e-+H2O=CH3COOH+2H+
【解析】
【详解】(1)由盖斯定律Ⅲ-Ⅱ-Ⅰ可知,△H=(-1559.9kJ.mol-1)-(-285.5kJ.mol-1)-(-1556.8kJ.mol-1)=+282.4kJ·mol-1。
(2)①由图可知,温度越高,乙烯的平衡转化率越低,说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放,温度越高,乙烯的平衡转化率越低。
②由图可知,A点时乙烯的平衡转化率为10%,则平衡时C2H4(g)、H2O(g)、C2H5OH(g)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9a mol、0.9a mol、0.la mol,总的物质的量为1.9amol。平衡时A点对应容器的总压强为b MPa,故C2H4(g)、H2O(g)、C2H5OH(g)的分压分别为、、
,则。故答案为1.9amol,】。
③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即k正和k逆均增大,但由于正反应是放热反应,K减小,故k正增大的倍数小于k逆。故选D。
④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平衡时,与恒容容器相比,恒压密闭容器压强更大,反应正向进行程度更大,C2H4(g)的平衡转化率更高。故答案为>。
(3)乙醛在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酸,电极反应式为CH3CHO-2e-+H2O===CH3COOH+2H+。故答案为阳,CH3CHO-2e-+H2O===CH3COOH+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