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泉州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生物试题

南安市侨光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阶段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绿藻 ‎ ‎⑤黑藻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乳酸菌 A. ①⑦⑧ B. ①②⑥⑧ C. ①⑦ D. ①②⑥⑦⑧‎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有无核膜可以把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蓝藻等生物,细菌主要包括球菌、杆菌等类型。‎ ‎【详解】蓝藻、葡萄球菌、乳酸(杆)菌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草履虫、绿藻、黑藻、青霉菌具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故选A。‎ ‎【点睛】巧记常见的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1)原核生物:一藻(蓝藻);二菌(球菌、杆菌);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2)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2. 生物膜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生物膜能实现能量转换的是 ‎①线粒体外膜 ②线粒体内膜 ③叶绿体外膜 ‎④叶绿体内膜 ⑤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 A. ②⑤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能产生大量的能量,是能量转换的场所;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是光反应的场所,光反应能将光能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力。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属于容易题。‎ ‎3. 下列关于高倍物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 B. 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即可换上高倍物镜观察叶绿体 C. 换上高倍物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 D. 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答案】D ‎【解析】‎ 因为藓类叶片大,在低倍镜下容易找到,移到视野中央再换用高倍镜观察,换上高倍物镜后,直接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较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 ‎4.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含有集光绿色体的喜氧罕见细菌,每个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使得细菌能够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维持生存。下列有关该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B. 该菌是好氧细菌,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 该菌是光能自养细菌,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 该细菌与硝化细菌的自养方式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菌属于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和各种功能膜结构细胞器。解答本题的关键词句:“含有集光绿色体”、“ 含有大量叶绿素”、“ 同其他生物争夺阳光”。‎ ‎【详解】该菌为原核细胞,没有细胞核,没有线粒体、叶绿体等膜结构细胞器,ABC错误;该细菌可以利用叶绿素吸收光能,属于光能自养型生物,硝化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生物,该细菌与硝化细菌的自养方式不同,D项正确。‎ 故选D。‎ ‎5.淀粉、唾液淀粉酶和控制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基因,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 A. 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 葡萄糖、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C. 麦芽糖、氨基酸和核糖核苷 D. 葡萄糖、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淀粉、唾液淀粉酶和控制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基因均属于生物大分子,它们的化学本质分别是多糖、蛋白质和DNA,据此可分析其基本组成单位。‎ ‎【详解】淀粉属于多糖,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唾液淀粉酶属于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控制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细胞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胆固醇等 B. 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 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由葡萄糖缩合而成 D. 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时,糖类耗氧少 ‎【答案】B ‎【解析】‎ ‎【分析】‎ 糖类根据水解产物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多糖彻底水解的产物为单糖;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均为C、H、O,但脂肪中氢原子比例较高,氧化分解时消耗氧气较多。‎ ‎【详解】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组成,A正确;‎ B.淀粉和脂肪水解的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B错误。‎ C.糖类中的淀粉、纤维素和糖原均属于多糖,都由葡萄糖缩合而成,C正确;‎ D.质量相同的糖类和脂肪被彻底氧化分解时,糖类中H原子比例较低,耗氧少,D正确。‎ 故选B。‎ ‎【点睛】水解的终产物和氧化分解的终产物不同:水解的终产物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或其组成成分,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代谢废物,如水、二氧化碳、尿素等。‎ ‎7.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脂质不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B. 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C. 核酸是生物体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 D. 糖类不参与细胞识别和免疫调节 ‎【答案】C ‎【解析】‎ 如脂质中的性激素可以起到调节作用;糖类才是主要能源物质;核酸包括DNA、RNA,大多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遗传物质是RNA;糖类可形成糖蛋白,参与细胞识别及免疫调节。‎ ‎【考点定位】考查细胞内常见化合物功能,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较小。‎ ‎8. 关于 HIV 的叙述,正确的是 A. HIV 在活细胞外能大量增殖 B. HIV 仅含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C. HIV 主要攻击 B 细胞,使人体无法产生抗体 D. 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中可以检出 HIV 这种病毒 ‎【答案】D ‎【解析】‎ HIV 是病毒,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大量繁殖,A 错误;HIV 不含有核糖体,B错误;HIV 主要攻击 T 细胞,C 错误;HIV 通过体液传播,所以在患者的血液中能够检出HIV,D 正确。‎ ‎【考点定位】本题综合了考查了病毒、细胞器和免疫调节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9. 下列真核细胞结构与成分,对应有误的是 A. 细胞膜:脂质、蛋白质、糖类 B. 染色体:核糖核酸、蛋白质 C. 核糖体:蛋白质、核糖核酸 D. 细胞骨架:蛋白质 ‎【答案】B ‎【解析】‎ 染色体是由脱氧核酸(DNA)和蛋白质组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结构,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10. 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B. 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由拟核中的基因编码 C. 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 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 ‎【答案】C ‎【解析】‎ 破伤风芽孢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有氧的环境中,破伤风芽孢杆菌的代谢要受到抑制。‎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与典型微生物代谢相关的知识点,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1. 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 B. 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 C. 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 D. 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 ‎【答案】D ‎【解析】‎ 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主要吸收的红光和蓝紫光,由于绿色植物几乎不吸收绿色光,所以植物的叶片一般呈现绿色。‎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有叶绿素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12.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分裂间期有DNA和中心体的复制 B. 分裂间期DNA含量和染色体组数都加倍 C. 纺锤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D. 染色单体形成于分裂前期,消失于分裂后期 ‎【答案】A ‎【解析】‎ 所有的复制都发生在间期;间期DNA含量加位,染色体数未加倍;纺锤体消失于末期;染色单体形成于间期。‎ ‎【考点定位】考查有丝分裂变化过程知识,属于考纲理解层次,难度中等。‎ ‎13. 某二倍体动物的某细胞内含有10条染色体、10个DNA分子,且细胞膜开始缢缩,则该细胞( )‎ A. 处理有丝分裂中期 B. 正在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 将形成配子 D. 正在发生DNA复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此时细胞内10条染色体和10个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即DNA未复制,且细胞开始溢缩则应处于分裂的末期。C正确,ABD错误。‎ ‎14.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它的体细胞、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的染色体条数依次是 ( )‎ A. 4、4、4、2 B. 4、4、4、4‎ C. 8、8、8、4 D. 8、8、16、4‎ ‎【答案】C ‎【解析】‎ 分析】‎ 果蝇的精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精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 ‎【详解】果蝇体细胞有4对染色体,则它的体细胞和精原细胞均含有8条染色体;精原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每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形成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精子中染色体比体细胞减少一半,含有4条染色体。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5.下列现象中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的是 A. 噬菌体裂解细菌的过程 B. 因创伤引起的细胞坏死 C. 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的过程 D. 蝌蚪发育成青蛙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细胞凋亡在多细胞生物体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举例,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稳态有及其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既有相同点又有本质区别。‎ ‎【详解】A、噬菌体裂解细菌,是由于噬菌体的破坏使细菌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不是细胞凋亡,A错误; B、创伤引起的细胞坏死是外伤引起的细胞死亡,是细胞坏死,不是细胞凋亡,B错误; C、造血干细胞产生红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增殖,不是细胞死亡,C错误; D、蝌蚪发育成青蛙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是细胞编程性死亡,即细胞凋亡,蝌蚪发育成青蛙过程中尾部细胞的死亡保证了蝌蚪变态发育过程的完成,D正确。 故选:D。‎ ‎16. 关于人体内的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衰老的细胞中没有基因表达过程 B. 细胞分裂都有遗传物质的复制,都出现纺锤体 C. 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存在于机体正常细胞中 D. 细胞的分裂、分化、坏死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的表达贯穿于生物个体发育的始终,故在衰老的细胞中也有基因的表达,A项错;人体内细胞分裂有三种类型: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无丝分裂过程无纺缍体和染色体的出现,B项错;细胞分裂、分化对生物体均有积极的意义,而细胞坏死可伤害周围细胞,引发炎症,D项错;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人和动物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的与癌有关的基因,C项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分裂、分化、癌变及坏死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从整体上把握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而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7. 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某些病毒可能导致细胞发生癌变 B. 癌变细胞黏着性降低,容易发生转移 C. 癌变细胞有可能被人体免疫系统清除 D. 癌变细胞的酶活性降低导致代谢减缓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癌细胞形成的外因主要是三类致癌因子,即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所以A正确。癌细胞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细胞表面发生了变化,糖蛋白减少,细胞黏着性降低,容易发生转移,所以B正确。细胞癌变后,会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作为抗原而清除,所以C正确。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所以细胞代谢旺盛,因此说癌变细胞的酶活性降低导致代谢减缓是错误的。‎ 考点:细胞癌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识记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细胞癌变的原因及癌细胞特征的理解。‎ ‎18. 遗传学两大规律在以下哪种生物中不起作用 ( )‎ A. 豌豆 B. 果蝇 C. 玉米 D. 蓝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豌豆、果蝇和玉米是真核生物,故A、B、C错误,蓝藻是原核生物,不适用,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定律适用范围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 ‎19.下列有关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及遗传规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采用正交、反交可以排除细胞质基因对后代性状的影响 B. 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所以该实验能否定融合遗传 C. “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不同类型的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D. 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做了自交实验 ‎【答案】D ‎【解析】‎ ‎【分析】‎ 孟德尔通过观察杂交、自交的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用假说解释实验现象,然后通过演绎推理,用测交实验证实推理结论的正确性。发现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核基因的遗传规律。‎ ‎【详解】A. 对于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性状,子代性状和母本相同,采用正交、反交可以排除细胞质基因对后代性状的影响,A正确;‎ B. F2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杂种体内来自双亲的遗传物质没有相互混杂,从而否定了融合遗传,B正确;‎ C. F1 产生配子时,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遗传因子彼此分离,据此可推出“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不同类型的配子”,C正确;‎ D. 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孟德尔做了测交实验,D错误。‎ 故选D。‎ ‎20.现有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种子,要确定这些种子是否是纯种,最简单的方法是( )‎ A. 与纯种抗锈病的小麦进行杂交 B. 与易染锈病的小麦进行测交 C. 与杂种抗锈病的小麦进行杂交 D. 自交 ‎【答案】D ‎【解析】‎ ‎【分析】‎ 遗传学实验方法包括杂交、自交和测交,杂交可用于判断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测交属于杂交的一种,自交和测交均可用于判断个体的基因型。‎ ‎【详解】纯合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测交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套袋,并进行人工传粉。小麦属于自花传粉植物,确定一批抗锈病(显性性状)的小麦种子是否是纯种,最简单的方法是让其自交。‎ 故选D。‎ ‎【点睛】纯合子与杂合子的判断 ‎1.测交法(在已确定显隐性性状的条件下)‎ 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子代 结果分析 ‎2.自交法 待测个体自交→子代 结果分析 特别提醒:鉴定某生物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当被测个体是动物时,采用测交法;当被测个体是植物时,上述方法均可以,但自交法较简单。‎ ‎21.生物膜将真核细胞分隔成不同的区室,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核是mRNA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B. 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 C. 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D. 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细胞质中的核糖体是肽链的合成场所。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 ‎【详解】A、细胞核中通过转录合成mRNA,通过剪切形成成熟的mRNA,A正确;‎ B、肽链合成发生于核糖体上,B错误;‎ C、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然后进入线粒体,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C错误;‎ D、溶酶体中的酸性水解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错误。‎ 故选A。‎ ‎22.将一株生长正常的某种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从照光开始,净光合速率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直至为0,之后保持不变。在上述时间段内,玻璃容器内CO2浓度表现出的变化趋势是 A. 降低至一定水平时再升高 B. 持续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C. 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不变 D. 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C ‎【解析】‎ 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密闭容器内培养的植物会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并且光合作用较强.由于密闭容器内的二氧化碳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二氧化碳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跟着降低;当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则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故选C。‎ ‎【考点定位】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23.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 B. 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 C. 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D. 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1)解离:剪取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5)观察:先低倍镜观察,后高倍镜观察。‎ ‎【详解】从生长旺盛的部位取材,包括茎尖、形成层、根尖等部分,均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A错误;解离时间一般在3-5min,时间过长,细胞过于酥软,不利于漂洗且染色体易被破环,因此解离的时间不宜过长,B错误;在观察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滴加清水,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容易将盖玻片盖上,盖好盖玻片后实验材料会充盈在水环境中,处于比较舒展状态,便于使用显微镜观察其结构,弄碎根尖、压片可使细胞分离开,因此三者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C正确;由于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最长,因此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D错误。‎ ‎24.老年人有老年斑,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 B. 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体固缩,染色加深 C. 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 D. 细胞内脂褐素占有的面积增大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老年人的典型特征包括白发、皱纹、老年斑。衰老细胞中染色质高度螺旋化,难以解旋,使转录过程难以进行;水分减少、酶活性降低,导致细胞代谢速率降低。‎ ‎【详解】A. 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导致老年人皱纹的出现,A项不符合题意;‎ B. 细胞核中染色体固缩,染色加深,导致转录过程难以进行,B项不符合题意;‎ C. 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导致黑色素合成减少,导致白发的出现,C项不符合题意;‎ D. 细胞内酶活性降低,脂褐素由于分解减慢而积累,占有的面积增大,导致老年斑出现,D项符合题意。‎ 故选D。‎ ‎25. 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其余细胞中均有核基因转录的 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 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 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执行情况不同 D. 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答案】D ‎【解析】‎ 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A正确。网织红细胞中含有和细胞转录形成的mRNA和核糖体,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B正确。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不同基因选择性表达,C正确。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乙丧失控制其凋亡的基因,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细胞的分化和凋亡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6.研究人员给中风小鼠脑内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并注射了3K3A-APC化合物。一个月后对小鼠进行测试,发现神经干细胞发育成的神经元数量增多,小鼠的运动和感觉功能明显恢复。对此研究分析正确的是 A. 大多数神经干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神经细胞的2倍 B. 神经干细胞发育为功能正常的神经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 植入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和注射3K3A-APC化合物的浓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D. 神经干细胞发育为神经细胞过程中,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数量发生了稳定性改变 ‎【答案】D ‎【解析】‎ 大多数神经干细胞处在分裂间期,所以染色体数目与神经细胞相等,A项错误;神经干细胞发育为完整个体才能体现细胞全能性,B项错误;植入神经干细胞的数量和注3K3A-APC化合物的浓度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C项错误;神经干细胞发育为神经细胞过程中,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种类、数量发生稳定性改变,比如出现能识别神经递质的蛋白质,D项正确。‎ ‎27. 如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其中X、Y、M、N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糖原水解主要发生骨骼肌细胞中 B. X→Y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 C. M、N分别代表乳酸和酒精 D. Y、M、N中的氧元素均来自于X ‎【答案】B ‎【解析】‎ 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干细胞中:X是葡萄糖,Y是丙酮酸,X→Y过程是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M是乳酸,N是水,水中的氧元素来自氧气;所以选B。‎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的过程 ‎【名师点睛】本题需要结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的基础上去分析图解才能正确判断各选项。‎ ‎28. 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ATP分子水解可以生成一个脱氧核苷酸分子和两个磷酸分子 B. 植物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中都能产生ATP C. 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平均每摩尔葡萄糖生成的ATP量与安静时相等 D. 在耗氧量相同的情况下,植物叶肉细胞和根尖细胞产生的ATP量可能相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ATP分子水解可以生成一个腺甘酸分子和三个磷酸分子。叶绿体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通过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能较少。‎ 考点:本题考查ATP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9.如图表示夏季晴天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曲线(实线),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 A. H点时植物产生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 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因为D点后CO2浓度开始下降 C. 处于实线与虚线交叉点时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D. 经历一天的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有积累,容器内O2含量增加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密闭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减小;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时,密闭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一天中光照强度先由弱变强,然后再由强变弱。图中D点和H点应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 ‎【详解】A. H点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产生ATP的场所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A错误;‎ B. 光合作用是从C点开始的,CD段(不包括D点)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变慢,B错误;‎ C.A点没有光照,只进行呼吸作用,处于实线与虚线的另一交叉点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C错误;‎ D. I点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说明经历一天的植物体内的有机物有积累,容器内O2含量增加,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易错选B项,错因在于对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和密闭装置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关系理解不清。‎ ‎30.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该现象能够说明的是(  )‎ ‎①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 ‎②32P标记的ATP是新合成的 ‎③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 ‎④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ATP 是细胞内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其中含有三个磷酸基团,两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与形成,因此ATP和ADP之间可快速转化,从而为各项生命活动供能。‎ ‎【详解】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中的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说明ATP中远离腺苷的磷酸基团容易脱离,也容易与ADP结合,32P标记的ATP是新合成的,该过程中ATP既有合成又有分解,该现象不能说明生命活动与ATP的关系,不能说明ATP是细胞内的直接能源物质。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故选B。‎ ‎31.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 B. 酶是活细胞产生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C. 细胞质基质中的催化葡萄糖分析的酶 D. 细胞质中没有作用于DNA的解旋酶 ‎【答案】C ‎【解析】‎ 只有在高温下酶的结构被破坏失去活性不可恢复,而在低温下酶只是活性降低;根据酶的概念,酶可以是蛋白质,也可以是RNA;细胞质基质中可完成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有的第一阶段,即有分解葡萄糖为丙酮酸的酶;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DNA,DNA复制和转录的时侯需要DNA的解旋酶。‎ ‎32.20世纪60年代后,医院开始用淀粉酶代替酸分解淀粉,如图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分解作用的实验结果。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 B. pH为3和9的两只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 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 D. 淀粉酶的作用是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催化作用受到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在适宜的温度、pH条件下,其催化效率最高。据图可知,在pH为7时,淀粉剩余量最小,说明此时酶催化效率最高。‎ ‎【详解】A.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分解作用,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保证酶在设定的pH条件下发挥作用,A正确;‎ B. 在pH为3和9时两只试管中的淀粉剩余量相同,但pH为3时,酶可以催化淀粉水解,酸也会促进淀粉水解,而pH为9时只有酶的催化作用,所以两种pH下酶的催化效率应该是不同的,即pH为3和9时酶的活性不同,B错误;‎ C. pH为13时淀粉含量不变,说明酶变性失活,调到PH为7后酶活性不会回复,淀粉含量基本不变,C正确;‎ D. 淀粉酶的作用是降低淀粉分解反应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D正确。‎ 选B。‎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考虑到酸性溶液对淀粉的水解作用。‎ ‎33.正常人体细胞内含有46条染色体。若某人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肝细胞内,全部DNA数目确切地说应为(  )‎ A. 大于46 B. 等于92 C. 等于46 D. 大于9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题干要求作出准确的判断。‎ ‎【详解】人的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有92条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含有一个DNA分子,即有92个DNA分子;但在细胞质的线粒体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分子,故此时细胞中的DNA分子数确切地说应大于92,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还需考生明确细胞质还含有少量的DNA分子。‎ ‎34.二倍体喷瓜有雄性(G)、两性(g)、雌性(g-)三种性别,三个等位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为G>g>g-,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雄性喷瓜的基因型中不存在GG个体 B. 两性植株自交后代中不存在雄株 C. 雄株与雌株杂交子代中雄株所占比例为2/3‎ D. 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授粉,子代纯合子比例﹥50%‎ ‎【答案】C ‎【解析】‎ ‎【分析】‎ G、g、g-属于复等位基因,在个体细胞中,只存在两个相关基因,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的定律。‎ ‎【详解】A. 成对的基因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因为两性和雌株中都不含G基因,所以雄性喷瓜的基因型中不存在GG个体,A正确;‎ B. 两性植株g 自交后代中不会出现G基因,不存在雄株,B正确;‎ C. 雄株基因型为Gg或Gg—,与雌株g—g—杂交,子代中雄株所占比例为1/2,C错误;‎ D. 两性植株基因型为gg或gg—,g和g—的基因频率不同,群体内随机授粉,子代纯合子包括gg和g—g—,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和数学知识,纯合子比例﹥50%,D正确。‎ 故选C。‎ ‎35. 右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B. a、b、c、d染色体的组成各不相同 C. 图I示的细胞中全部DNA是8个 D. 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也可能是1个卵细胞和三个极体 ‎【答案】A ‎【解析】‎ 上图是果蝇细胞减数分裂图过程图,图Ⅰ表示精原细胞,Ⅱ表示次级精母细胞,Ⅲ表示精细胞;图Ⅱ表示次级精母细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因此图Ⅱ表示的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由于a、b和c、d分别由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而来,a、b和c、d的染色体组分别,B错误;图Ⅰ表示的细胞中的DNA是8个,细胞质中的线粒体也有少量DNA,C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四个细胞的大小相同图Ⅲ可能是4个精细胞,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的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过程 ‎【名师点睛】从精原细胞到形成精子细胞的形成过程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形成四分体(又叫四分体时期),中期时同源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后期细胞质均等分离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末期又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同时进行)细胞无明显变化,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形成两个子细胞此时的子细胞即为精细胞,精细胞再脱去大部分细胞质形成精子.其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为2N—N—2N—N,DNA数目2N—4N—2N—2N—N,染色单体0—4N—2N—0,同源染色体N—0‎ ‎36.研究表明,主动运输根据能量的来源不同分为三种类型,如图中a、b、c所示,■、▲、○代表跨膜的离子或小分子。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________(填“P”或“Q”)侧,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主动运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点)‎ ‎(3)b类型中“○”所代表的离子或小分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 )‎ A.浓度差所造成的势能 B.ATP直接提供能量 C.光能驱动 D.细胞内物质合成时释放的能量 ‎(4)下列生物中,最有可能采用c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是( )‎ A.噬菌体 B.细菌 C.果蝇 D.小鼠 ‎【答案】 (1). Q (2). 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 (3). 需要载体蛋白、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 (4). B (5). B ‎【解析】‎ ‎【分析】‎ 据图可知,a过程中▲的主动运输利用了另一种物质■的浓度差所提供的能量,b过程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c过程利用的能量为光能。‎ ‎【详解】(1) 糖蛋白位于细胞的外侧,图中P侧存在糖蛋白,据此可以判断细胞质基质存在于Q侧。‎ ‎(2)主动运输可以使细胞可以根据自身生命活动的需要选择性的吸收物质,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且为逆浓度梯度运输,因此需要消耗能量。‎ ‎(3)根据分析可知,b类型中“○”所代表的离子或小分子转运所需的能量来源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4)能利用光的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光合细菌,动物、病毒不能利用光能,题干中最有可能采用c类型进行主动运输的是细菌。‎ ‎【点睛】有关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6个“不要漏掉”‎ ‎(1)需要载体蛋白协助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 ‎(2)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除主动运输外,不要漏掉胞吞和胞吐。‎ ‎(3)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 ‎(4)影响协助扩散运输速率的因素除载体蛋白数量外,不要漏掉浓度差。‎ ‎(5)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除供能的线粒体外,不要漏掉载体蛋白的合成场所——核糖体。‎ ‎(6)运输速率与O2浓度无关的运输方式除自由扩散外,不要漏掉协助扩散。‎ ‎37.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二倍体雌性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相。请分析并回答:‎ ‎(1)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体的是 _____,图2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 _____。‎ ‎(2)图1中III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____,图2中丙所示的细胞有_____个染色体组。‎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I变化为II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由II变化为III,相当于图2中的________ _______ 过程。‎ ‎(4)符合图1中IV所示数量关系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与图1中_________ 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答案】 (1). a (2). 甲 (3). 乙 (4). 2 (5). DNA复制(或RNA合成) (6). 丙 (7). 乙 (8). 卵细胞或(第二)极体 (9). III和IV ‎【解析】‎ ‎【分析】‎ 图1中b时有时无,应为染色单体, a与b的比例为1∶1或1∶2,则a为染色体,c为DNA。图2甲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无联会、分离现象,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乙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详解】(1)根据分析可知,图1中a表示染色体,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图2中表示二倍体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甲。‎ ‎(2)图1中III的数量关系为Ⅱ的一半,应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对应于图2中的乙。染色体组是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图2中丙所示的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 ‎(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I变化为II的过程发生于分裂间期,此时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DNA复制(或RNA合成);由II变化为III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相当于图2中的丙→乙过程。‎ ‎(4)图1中IV所示数量关系仅为体细胞的一半,应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图1中III和IV 是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的,对应的细胞内不可能存在同源染色体。‎ ‎【点睛】“三看法”判断二倍体细胞分裂方式 ‎38.为探究高浓度C02对冷蔵水果细胞呼吸的影响,研究人员将等量新鲜蓝莓分别置于两个密闭的冷*藏箱中,一个冷藏箱中只有普通空气(未处理组),另一个加入等量的含高浓度CO2的空气(C02处理组),两组都在4℃条件下贮藏。以后每10天(d)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02释放量(mol)和02吸收量(mol),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假设细胞呼吸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回答下列问题: ‎ ‎(1)实验过程中,0~10d内蓝莓细胞呼吸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_________;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细胞呼吸的产物除了C02外,还有___________;20d后C02处理组蓝莓细胞产生C02的场所是___________。 ‎ ‎(2)实验结果显示,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的C02/02的值逐渐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高浓度C02处理对蓝莓细胞的无氧呼吸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 (1). 线粒体内膜 (2). 水和酒精 (3). 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4). 密闭冷藏箱中,氧浓度逐渐降低,蓝莓细胞有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无氧呼吸逐渐增强 (5). 抑制 ‎【解析】‎ ‎【详解】分析曲线:0〜10d内蓝莓细胞呼吸在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为1,说明蓝莓细胞内只发生了有氧呼吸。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细胞呼吸在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该组蓝莓细胞内既发生了有氧呼吸,同时也发生了无氧呼吸且无氧呼吸的强度还较强;而处理组10〜20d内的比值基本仍为1,说明处理组的蓝莓细胞呼吸基本也只有有氧呼吸,在20d后比值略大于1,说明开始出现无氧呼吸,但较未处理组弱。‎ ‎(1)根据前面的分析,0〜10d内蓝莓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ATP最多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释放能量最多)。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细胞呼吸既有有氧呼吸,其产物为CO2和水,还有无氧呼吸,其产物有CO2和酒精。20d后CO2处理组蓝莓细胞内既有有氧呼吸,也有无氧呼吸,它们都产生CO2,所以场所有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2)10d后未处理组蓝莓的CO2/O2的值逐渐上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密闭冷藏箱中O2浓度逐渐降低,蓝莓细胞有氧呼吸逐渐减弱而无氧呼吸逐渐增强。根据前面的分析推测,高浓度CO2处理对蓝莓细胞的无氧呼吸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点睛】总结:当呼吸底物为葡萄糖时,根据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多少,推测细胞呼吸发生类型:‎ ‎①CO2释放量=O2吸收量,则只发生了有氧呼吸;‎ ‎②CO2释放量>O2吸收量,则既发生了有氧呼吸,也发生了无氧呼吸;其中多出的CO2释放量就是无氧呼吸释放的CO2。‎ ‎39.观赏植物蝴蝶兰可通过改变CO2吸收方式以适应环境变化。长期干旱条件下,蝴蝶兰在夜间吸收CO2并贮存在细胞中。‎ ‎ ‎ ‎(1)依图1分析,长期干旱条件下的蝴蝶兰在0~4时____(填“有”或“无”)ATP和[H]的合成,原因是______;此时段__(填“有”或“无”)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原因是_______;10~16时无明显CO2吸收的直接原因是_____。‎ ‎(2)从图2可知,栽培蝴蝶兰应避免___,以利于其较快生长。此外,由于蝴蝶兰属阴生植物,栽培时还需适当________。‎ ‎(3)蝴蝶兰的种苗可利用植物细胞的____,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 ‎【答案】 (1). 有 (2). 细胞呼吸过程中能产生ATP和[H] (3). 无 (4). 光反应无法进行,叶绿体中缺乏ATP和[H],所以暗反应无法进行 (5). 气孔关闭 (6). 干旱 (7). 遮光 (8). 全能性 (9).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吸收速率代表了蝴蝶兰的净光合速率,图1表明,蝴蝶兰在干旱条件下,夜间吸收二氧化碳,正常条件下,白天吸收二氧化碳。‎ ‎【详解】(1)长期干旱条件下,0~4时没有光照,蝴蝶兰此时时可通过呼吸作用进行ATP和[H]的合成。此时段光反应无法进行,叶绿体中缺乏ATP和[H],所以暗反应无法进行;10~16时气孔关闭,以减少水分的散失,所以无明显CO2吸收。‎ ‎(2)根据图2可知,蝴蝶兰在正常条件下干重增加明显大于干旱条件下,因此栽培蝴蝶兰应避免干旱,以利于其较快生长。对于阴生植物,强光不利于其生长,栽培时需适当遮光。‎ ‎(3)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依据细胞全能性的原理,可在保持亲本优良性状的前提下快速繁殖新个体,蝴蝶兰的种苗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生产,此过程中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导致细胞分化。‎ ‎【点睛】利用简图法理顺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关系 ‎(1)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以及NADP+。‎ ‎(2)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光反应也会受到抑制。‎ ‎40.在一个经长期随机交配形成的自然鼠群中,存在的毛色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关系如下表(注:AA纯合胚胎致死)。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表现型 黄色 灰色 黑色 基因型 Aa1‎ Aa2‎ a1a1‎ a1a2‎ a2a2‎ ‎(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Aa2,则其子代的表现型可能为______________。‎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_______。‎ ‎(3)假设进行很多Aa2×a1a2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Aa2×Aa2的杂交,预期每窝平均生________只小鼠。‎ ‎(4)现有一只黄色雄鼠和多只其他各色的雌鼠,如何利用杂交方法检测出该雄鼠的基因型?‎ 实验思路: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________色雌鼠杂交。‎ ‎②观察后代的毛色 结果预测:①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 ‎②如果后代出现__________________,则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 ‎【答案】 (1). 黄色、灰色 (2). Aa2、a1a2 (3). 1/8 (4). 6 (5). 实验思路:‎ ‎①黑 (6). 结果预测:①Aa1 (7). ②黄色和黑色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鼠的毛色受复等位基因A、a1 、a2控制,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AA纯合胚胎致死。‎ ‎【详解】‎ 表现型 黄色 灰色 黑色 基因型 Aa1‎ Aa2‎ a1a1‎ a1a2‎ a2a2‎ ‎ (1)若亲本基因型为Aa1×Aa2,则子代的基因型为1AA、1Aa1、1Aa2、a1a2, AA纯合胚胎致死,子代表现型为黄色、灰色。‎ ‎(2)两只鼠杂交,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其中包括黑色a2a2,说明双亲均含有a2基因,且一个亲本含有A基因,一个亲本含有a1基因,则该对亲本的基因型是Aa2、a1a2‎ ‎,它们再生一只黑色雄鼠的概率是(1/4)×(1/2)=1/8。 ‎ ‎(3)假设进行很多Aa2×a1a2的杂交,平均每窝生8只小鼠。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许多Aa2×Aa2的杂交,后代中AA占1/4,由于AA纯合胚胎致死,预期每窝平均生8×(3/4)=6只小鼠。‎ ‎(4)检测黄色雄鼠的基因型,应选择测交方法。‎ 实验思路:①选用该黄色雄鼠与多只黑色色雌鼠杂交。‎ ‎②观察后代的毛色 结果预测:①如果后代出现黄色和灰色,则该黄色雄鼠含有a1基因,基因型为Aa1。‎ ‎②如果该黄色雄鼠的基因型为Aa2,后代应出现黄色和黑色两种表现型。‎ ‎【点睛】由子代推断亲代的基因型 ‎(1)基因填充法:根据亲代表现型→写出能确定的基因(如显性性状的基因型用A_表示)→根据子代一对基因分别来自两个亲本→推知亲代未知基因。若亲代为隐性性状,基因型只能是aa。‎ ‎(2)隐性突破法:如果子代中有隐性个体,则亲代基因型中必定含有一个a基因,然后再根据亲代的表现型作出进一步判断。‎ ‎(3)根据分离定律中规律性比值直接判断(用基因B、b表示)‎ 后代显隐性关系 双亲类型 结合方式 显性∶隐性=3∶1‎ 都是杂合子 Bb×Bb→3B_∶1bb 显性∶隐性=1∶1‎ 测交类型 Bb×bb→1Bb∶1bb 只有显性性状 至少一方为显性纯合子 BB×BB或BB×Bb或BB×bb 只有隐性性状 一定都是隐性纯合子 bb×bb→bb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