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评估化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质量评估化学试题

河南省南阳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评估——化学化 学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2.答选择题时,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拭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S 32 Cl 35.5‎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探索认知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的过程贯穿始终。以下说法从化学视角理解,错误的是 A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唐)‎ 诗中包含了丁达尔效应 B 高奴出脂水,颇似淳漆,燃之如麻(宋)‎ 文中提到的“脂水”是指油脂 C 水银乃至阴之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明)‎ 这段记载中,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D 百宝都从海舶来,玻璃大镜比门排(清)‎ 制玻璃的某成分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A、日照澄洲江雾开:雾属于胶体分散系,可见光通过时会出现丁达尔现象,选项A正确;B、“高奴县 出脂水”,就指的是这一带的石油,选项B错误;C、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如下:①HgS+O2 === Hg+SO2 、②Hg+NaCl+KAl(SO4)2+O2 =Hg2Cl2+Na2SO4+Al2O3+ K2SO4、③ Hg+S === HgS,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选项C正确;D、制玻璃的成分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选项D正确。答案选B。‎ ‎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50mL 12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 NA B. 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 C. 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4NA D. 标推状况下,11.2L苯中含有分子的数目为0.5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随反应进行,浓盐酸浓度变稀后,反应不能发生,盐酸不能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小于0.3 NA,A错误;‎ B、石墨烯中平均每个六元环含有2个碳原子,12g即1mol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0.5mol六元环,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B正确;‎ C、在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O2~2e-,每生成0.1mol氧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2NA,C错误;‎ D、标准状况下,苯呈非气态,11.2L苯中含有分子数目大于0.5NA,D错误;‎ 故选 B。‎ ‎【点睛】当以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做载体计算转移电子数目时要分清楚时浓盐酸过量还是二氧化锰过量,浓盐酸过量时,二氧化锰有多少就能反应多少,当二氧化锰过量时,不能计算出具体反应多少。如A选项,50mL 12mol·L-1的浓盐酸与足量MnO2反应,随反应进行,浓盐酸浓度变稀后,反应不能发生,盐酸不能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小于0.3 NA。‎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10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10mL水稀释后H2SO4的质量分数大于49%‎ B. 配制0.1  mol•L﹣1的Na2CO3溶液480mL,需用500mL容量瓶 C.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硫酸时,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小 D. 同温同压下20mL CH4和60 mLO2所含的原子数之比为5:6‎ ‎【答案】C ‎【解析】‎ ‎【详解】A.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因此10mL质量分数为98%的H2SO4用10mL水稀释后,H2SO4的质量分数大于49%,故A正确;‎ B.没有480mL的容量瓶,因此配制0.1mol·L-1的Na2CO3‎ 溶液480mL,需用500ml容量瓶,故B正确;‎ C.量取浓硫酸时,仰视量筒,量筒小刻度在下方,会导致量取的浓硫酸体积偏大,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大,溶液浓度偏高,故C错误;‎ D.同温同压下,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的比,则20mLCH4和60mLO2所含的原子数之比为20×5:60×2=5:6,故D正确。‎ 故选C。‎ ‎【点睛】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的误差分析根据c=n/V液进行判断。‎ ‎4.下列实验现象与实验操作不相匹配的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A 向盛有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试管中通入足量的乙烯后静置 溶液的紫色逐渐褪去,静置后溶液分层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 集气瓶中产生浓烟并有黑色颗粒产生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 D 向盛有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铁粉,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 黄色逐渐消失,加KSCN后溶液颜色不变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无机小分子,则实验现象中不会出现分层,A项错误;‎ B. 将镁条点燃后迅速伸入集满二氧化碳的洗气瓶,发生反应为:CO2+2Mg2MgO+C,则集气瓶因反应剧烈冒有浓烟,且生成黑色颗粒碳单质,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B项正确;‎ C. 向盛有饱和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S2O32-+2H+=S↓+SO2↑+H2O,则会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溶液变浑浊,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C项正确;‎ D. 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加过量的铁粉,铁粉会将溶液中所有的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使黄色逐渐消失,充分振荡后,加1滴KSCN溶液,因振荡后的溶液中无铁离子,则溶液不会变色,实验现象与操作匹配,D项正确;‎ 答案选A。‎ ‎5.用Cl2生产某些含氯有机物时会产生副产物HCl。利用反应:4HCl(g)+O2(g)2Cl2(g)+2H2O(g)△H=-115.6 kJ·mol-1,可实现氯的循环利用。已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能提高HCl的转化率 B. 断裂H2O(g)中l mol H—O键比断裂HCl(g)中l mol H—Cl键所需的能量高 C. 1 mol Cl2(g)转化为2 mol Cl放出243 kJ能量 D. 加入催化剂,能使该反应的焓变减小 ‎【答案】B ‎【解析】‎ ‎【分析】‎ A、焓变为负,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B、焓变等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 C、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 D、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始终态。‎ ‎【详解】A、焓变为负,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HCl的转化率减小,故A错误;‎ B、焓变等于断裂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减去成键释放的能量,则4×E(H- C1) + 498k/mol一2×243kJ/mol-4 E(H- O)= -115.6kJ/mol,可知4× E(H- CI)--4×E(H-O)= - 127.6kJ/ mol,断裂H2O(g)中1molH- O键比断裂HCl(g)中1molH- Cl键所需能量高,故B正确;‎ C、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则1molCl2转化为2molCl原子吸收243kJ热量,故C错误;‎ D、催化剂不改变反应的始终态,则加催化剂,焓变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一般情况下是加快反应速率,而加快反应速率是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实现,不改变焓变。焓变只与热化学方程式有关。‎ ‎6.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 与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X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Z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了数,X、Y、Z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W 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Y 最高价氧化物对成水化物的酸性比W 的强 B. W的气态氢化物比X的稳定 C. 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X)>r(Y) >(Z) D. XY2 与ZY2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单质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则W为N元素;Z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内层电子数,原子序数大于N元素,只能处于第三周期,故Z为Mg元素;X、Y、Z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结构原子序数可知,X只能处于第二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大于5,W(氮元素)与Y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X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则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奇数,结合原子序数可知,Y不可能处于ⅠA族,只能处于ⅦA族,故Y为F元素,X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X为O元素。A、Z为Mg元素最高正化合价为+2,Y为F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故A错误;B、非金属性O>N,故氢化物稳定性H2O>NH3,故B错误;C、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r(N3-)>r(O2-)>r(F-)>r(Mg2+),故C正确;D、OF2中含有共价键,MgF2中含有离子键,二者化学键类型不同,故D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 ‎7.下列有关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原理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装置甲灼烧碎海带 B. 用装置乙过滤海带灰的浸泡液 C. 用装置丙制备用于氧化浸泡液中I−的Cl2‎ D. 用装置丁吸收氧化浸泡液中I−后的Cl2尾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A、灼烧碎海带应用坩埚,A错误;‎ B、海带灰的浸泡液用过滤法分离,以获得含I-的溶液,B正确;‎ C、MnO2与浓盐酸常温不反应,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Cl2需要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C错误;‎ D、Cl2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不能用饱和NaCl溶液吸收尾气Cl2,尾气Cl2通常用NaOH溶液吸收,D错误;‎ 答案选B。‎ ‎8.已知反应:10AgF+5Cl2+5H2O=9AgCl+AgClO3+10HF+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 9:5‎ B. 当反应中有1mol电子转移时,被还原氯气物质的量为1/18 mol C. 每产生 1mol O2时,被氧元素还原的氯气物质的量为2 mol D. 参加反应的水有 2/5 被氧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反应10AgF+5Cl2+5H2O═9AgCl+AgClO3+10HF+O2中,9molCl原子得电子,1molCl原子失电子,2molO原子失电子,则氧化剂为4.5mol,还原剂物质的量为0.5mol+2mol=2.5mol,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9:5,正确;‎ B.反应10AgF+5Cl2+5H2O═9AgCl+AgClO3+10HF+O2中,5mol氯气反应时,被还原的氯气为4.5mol,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9mol,当反应中有1mol电子转移时,被还原氯气物质的量为0.5mol,错误;‎ C.每产生1mol O2时,O元素失去4mol电子,则氯元素得到4mol,所以被氧元素还原的氯气物质的量为2mol,正确;‎ D.反应10AgF+5Cl2+5H2O═9AgCl+AgClO3+10HF+O2中H2O中5个O原子参加反应,其中有2个O原子失电子被氧化,所以参加反应的水有2/5被氧化,正确;‎ 故选B。‎ ‎【点晴】明确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的关键,注意Cl的得电子数等于转移的电子总数;反应10AgF+5Cl2+5H2O═9AgCl+AgClO3+10HF+O2中,Cl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其中9molCl原子得电子,1molCl原子失电子,O元素的化合价升高,2molO原子失电子,以此来解答。‎ ‎9.将一定量的NaOH和NaHCO3的混合物X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V1 L气体Z(V1≠0)。反应后的固体残渣Y与过量的稀盐酸反应,又生成V2 L气体Z(V1、V2均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Y的成分为Na2CO3‎ B. Z的成分为CO2‎ C. V1>V2‎ D. X中n(Na+)=mol ‎【答案】C ‎【解析】‎ A. NaOH和NaHCO3的混合物X放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发生反应:2NaHCO3Na2CO3+H2O+CO2↑、2NaOH+CO2=Na2CO3+H2O,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说明NaHCO3的物质的量大于NaOH,所以Y的成分为Na2CO3,故A正确;B. Z的成分为CO2,故B正确;C. 因为发生反应:2NaOH+CO2=Na2CO3+H2O,所以V11:1,则一氧化氮过量;②若<1: 1,则二氧化氮过量。‎ ‎【详解】(1)、装置中含有空气,空气中氧气能氧化一氧化氮,所以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除装置中氧气,防止其将生成的一氧化氮氧化生成二氧化氮;‎ 故答案为:2NO+O2=2NO2;‎ ‎(2)、硝酸易挥发,通过B中盛放的蒸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硝酸,以防止过氧化钙反应生成氧气。‎ 故答案为:蒸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或其它合理答案;HNO3;‎ ‎(3)、反应中K2Cr2O7被还原成Cr3+,NO氧化为NO3-,离子反应方程式为:Cr2O72-+2NO+6H+= 2Cr3++2NO3-+3H2O;‎ 故答案为:Cr2O72-+2NO+6H+= 2Cr3++2NO3-+3H2O;‎ ‎(4)、Ca(NO3)2溶液遇酸会产生NO气体,NO气体遇氧气生成红棕色NO2气体,所以取少量E中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少许硫酸,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生成即可证明E中有亚硝酸钙生成;‎ 故答案为:取少量装置E中反应后的固体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硫酸,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装置E中有亚硝酸钙生成;‎ ‎(5)①、若n(NO):n(NO2)>l:l,则一氧化氮过量,排放气体中NO含量升高,污染环境。‎ ‎②、若n(NO):n(NO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