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六安市毛坦厂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假期生物作业2
2020年2月19日生物寒假作业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面关于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先加入CuSO4溶液,再加入NaOH溶液 B.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盐酸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开来 C.经健那绿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结构的存在 D.番茄汁容易获取且其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可作为还原糖鉴定的良好植物材料 2.下列各项对组成细胞有机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质中仅含有核糖核酸 B.组成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C.多肽链在核糖体上一旦形成便具有生物活性 D.质量相同的糖、脂肪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是相同的 3.下列有关核酸和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核酸和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相同 B.玉米的叶肉细胞中一定含有两类核酸 C.大肠杆菌DNA分子中含有尿嘧啶 D.单体聚合成核酸和蛋白质的过程都会形成肽键 4.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细胞壁是细胞的边界 B.细菌细胞中有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后,再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 C.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D.真核细胞中的DNA全部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5.下列哪一项不是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 A.胰岛细胞形成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组织细胞 B.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 C.细胞膜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 6.有关细胞膜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中磷脂分子支架是静止的,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B.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比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C.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含量越多,但种类越少 D.细胞膜不但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破坏 7.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 A.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C.细胞膜的结构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 D.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形态的蛋白质分子 8.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实验,正确的是 A.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量代表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B.在光下,如果有气泡产生,可以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C.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进行实验 D.为了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用一套装置慢慢向光源靠近,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的变化 9.下列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是细胞中的一种生物大分子物质 B.为满足对能量的需求,肌细胞中贮存大量ATP C.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较少,所以易断裂 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10.细胞呼吸的呼吸熵为细胞呼吸产生的CO2量与细胞呼吸消耗的O2 量的比值。现有一瓶酵母菌和葡萄糖的混合液,培养条件适宜。据此做出的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若测得酵母菌呼吸熵为1.0时,则混合液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没有进行无氧呼吸 B.根据放出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无法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C.若测得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则一定存在无氧呼吸 D.若测得CO2产生量为15mol,酒精的产生量为6mol,可推测有2/3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 11.下列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叙述,全部正确的组合是() 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②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全面化,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 ③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④细胞衰老表现为细胞核体积变小、色素含量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降低 ⑤细胞凋亡是相关基因表达的结果,受遗传物质的严格控制 ⑥细胞癌变主要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⑦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细胞周期短 A.①②④⑦ B.②③⑤⑨ C.③④⑥⑦ D.③⑤⑥⑦ 12.老年人的皮肤上出现“老年斑”,主要原因是皮肤的细胞内 A.水分增多 B.代谢速率加快 C.色素积累增多 D.酶的活性升高 13.某种山羊的有角和无角是一对相对现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和a),其中雄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羊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和无角雌羊杂交,F1雄羊全为有角,雌羊全为无角,F1的雌雄羊自由交配,F2不可能出现的是( ) A.有角:无角=3:1 B.雄羊中有角:无角=3:1,雌羊中有角:无角=1:3 C.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 D.无角雌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 14.椎实螺是雌雄同体动物,一般进行异体受精,但分开饲养时,它们进行自体受精。已知椎实螺外壳的旋向是由一对核基因控制的,右旋(D)对左旋(d)为显性,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与其自身基因型无关,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之为母性效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DD×♂dd,F1全为右旋,F2也全是右旋 B.♀Dd×♂dd,F1全为右旋,F2中右旋:左旋=1:1 C.♀dd×♂DD,F1全为左旋,F2也全是左旋 D.♀dd×♂Dd,F1全为左旋,F2中右旋:左旋=1:1 15.果蝇的刚毛和截毛由位于X、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刚毛对截毛为显性。两个刚毛果蝇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截毛果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XBYb,也可能为XbYB B.后代出现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截毛果蝇是亲本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的 C.亲本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条数与基因b个数之比为1:1 D.亲本雄果蝇进行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某一细胞中同时含有2个基因B、2条Y染色体的情况 16.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此细胞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 B.此细胞含有其母细胞一半的细胞质 C.此细胞可形成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 D.此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形成 17.如图所示,这是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时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图解,同源染色体相联系的部位称为交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交叉的出现是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结果 B.交叉的结果造成了染色体结构的畸变 C.该图可见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时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图中共有4条脱氧核苷酸链 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生殖的基本单位 B.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形成的三倍体西瓜是新物种 C.外界环境发生变化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能力不一定越强 19.如图表示水盐调节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中的甲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B.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 C.图中所示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 D.渴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所以水盐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 20.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体液免疫过程中抗原与抗体结合能发生在①中 B.图中②是血浆,内含葡萄糖、血浆蛋白和激素等成分 C.图中③与①最主要的区别是③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少 D.图中④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称细胞外液 二、综合题 21.下图甲表示细胞的结构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丙是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的曲线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是____________,主要与细胞间的____________有关。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_。 (2)①~④方式中,O2以____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人体细胞④方式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____________(填细胞器)。 (3)①~④方式中,符合曲线乙的是____________,符合曲线丙的是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2.水稻的高秆对矮秆为完全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抗病对易感病为完全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有纯合高杆抗病和纯合矮杆易感病的两种亲本杂交,所得F1自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如下结果: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 249∶51∶ 51∶49。据实验结果回答问题: (1)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__________ (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依据是__________。 (2)上述两对等位基因之间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进行了重新组合,具体发生在__________期。 (3)请根据所学知识对上述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假说),并设计简单实验验证。 ①控制上述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7∶3∶3∶7。 ③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为验证上述假说,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非选择题 23.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据图回答问题(甲、乙、丙、丁为人体内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为调节物质):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中,图中物质____________(填字母)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 (2)图中物质B和C依次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如果图中丙部位受损,会使人患糖尿病。 (3)在血糖浓度调节过程中,图中可表现为协同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字母)。 (4)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的调节方式称为 _________。 (5)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 _________________,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2020年2月19日生物寒假作业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在还原糖的鉴定实验中,由于需要观察砖红色沉淀的产生,因此选材的原则为无色或浅色。 【详解】 A、鉴定样液中的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震荡后再加入3~4滴CuSO4溶液,A错误; B、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用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B错误; C、健那绿染色的人口腔上皮细胞,在高倍镜下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C正确; D、番茄汁有颜色,会影响实验效果的观察,不能用做检测还原糖的实验材料,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B 【解析】 【分析】 本题是与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有关的题目,回忆多糖的组成单位、核酸的种类和在细胞中的分布、糖类与脂肪组成元素的差别、蛋白质与肽链的区别,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 A、细胞质中除含有核糖核酸外,还有少量的脱氧核糖核酸,A错误; B、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葡萄糖,B正确; C、蛋白质是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多肽链,核糖体上形成的多肽链不具有生物活性,C错误; D、质量相同的糖和脂肪,脂肪中H含量相对较高,氧化分解时,脂肪耗氧量高,释放的能量多,D错误; 故选:B。 3.B 【解析】 【分析】 1、蛋白质是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等;核酸是由C、H、O、N、P元素构成。 2、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DNA和RNA分子中,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或相应的核糖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的,而DNA分子得两条链之间是通过氢键相连的。 3、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4、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细胞中的核酸根据所含五碳糖的不同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两种,构成DNA与RNA的基本单位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每个核糖核苷酸分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核酸初步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 【详解】 A、核酸一定含有P元素,而蛋白质不一定含有P元素,A错误; B、玉米叶肉细胞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B正确; C、尿嘧啶是RNA特有的含氮碱基,C错误; D、单体聚合成核酸是形成磷酸二酯键,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中的核酸和蛋白质的知识,考生识记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明确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形成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4.C 【解析】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2、细胞膜的功能:(1)控制物质进出;(2)作为系统的边界;(3)细胞之间进行信息交流。 【详解】 A、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但没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所以细胞壁不是细胞的边界,而细胞膜才是细胞的边界,A错误; B、细菌细胞没有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错误; C、高尔基体在植物中功能: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所以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C正确; D、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线粒体和叶绿体,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细胞中各种结构的分布和功能,掌握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核酸的分布,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5.C 【解析】 【详解】 A、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被靶细胞细胞膜受体结合,传递信息,A错误; B、精子和卵细胞相互接触完成受精作用,依赖细胞膜的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B错误; C、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与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分属于细胞膜的两个功能,是并列关系,不是从属关系,C正确;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作用,D错误。 故选C。 6.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是流动镶嵌模型,其中的磷脂分子和大部分的的蛋白质都是可以运动的。 【详解】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是运动的,A错误。因为细胞膜中含脂质成分,因此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B错误。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越多,C错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因此可以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也会被蛋白酶分解破坏,D正确。 【点睛】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磷脂最丰富,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7.C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其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 细胞膜的结构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支架,故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物质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 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解析】 【详解】 A、收集到的氧气量可表示净光合作用量,即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被细胞呼吸利用后的剩余部分,A错误; B、如果在光补偿点以下,可放出CO2,B错误; C、用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可以提供不同的二氧化碳浓度,从而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C正确; D、装置内的CO2浓度随光合作用的进行会发生变化,即无关变量没能严格控制,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学生实验分析能力,难度加大,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明确实验变量的设计和一定要考虑呼吸作用的存在。 9.D 【解析】 【分析】 ATP由1分子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和3分子磷酸组成,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释放其中的能量;细胞内ATP的含量很少,但ATP的需求量很大,ATP与ADP的转换满足了细胞对能量的大量需求。 【详解】 ATP由1分子核糖、1分子含氮碱基和3分子磷酸组成,不是生物大分子,A错误;ATP在细胞中的含量不大,依靠ATP与ADP的快速转换满足肌肉细胞对能量的大量需求,B错误;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含有大量的能量,C错误;细胞内都存在ATP与ADP互相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这是生物界的共性,说明生物界有共同的原始祖先,D正确,故选D。 10.C 【解析】 【分析】 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与释放的二氧化碳量相等,而无氧呼吸不消化氧气,但能产生酒精二氧化碳。以葡萄糖为底物,呼吸熵越大,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呼吸熵越小,细胞有氧呼吸越强。呼吸熵等于1 ,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呼吸熵大于1 ,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详解】 据分析,若测得酵母菌呼吸熵为1.0时,则混合液中的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没有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根据放出的气体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说明产生了二氧化碳,无法确定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正确。若测得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黄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则一定产生了酒精,存在无氧呼吸,C错误。若测得CO2产生量为15mol,酒精的产生量为6mol,可计算有3 mol的葡萄糖用于无氧呼吸,1.5 mol 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D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过程及意义,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呼吸的具体过程,掌握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总反应式,明确呼吸熵越大,细胞无氧呼吸越强,有氧呼吸越弱。 11.D 【解析】 【分析】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3、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失去接触抑制,能无限增殖; (2)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改变; (3)细胞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 【详解】 ①细胞的分化、衰老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而癌变是不利的,①错误; ②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②错误; ③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③正确; ④细胞衰老表现为细胞核体积变大、色素含量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④错误; ⑤细胞凋亡受遗传物质的严格控制,并且在凋亡的过程中存在基因表达,⑤正确; ⑥细胞癌变主要是因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⑥正确; ⑦癌细胞比正常细胞分裂周期短,⑦正确; 综上分析,正确的为③⑤⑥⑦。 故选D。 12.C 【解析】 【分析】 细胞衰老的特点:细胞体积变小;核体积变大;色素积累;物质运输效率下降;多种酶活性下降等。 【详解】 老年人因为色素沉积,导致出现了老年斑。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13.A 【解析】 【分析】 雄羊的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雌羊的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表现型一致,说明杂合子在雌雄中表现型不同。突破点为“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和无角雌羊杂交,F1一定为杂合子,其中雄羊全为有角,雌羊全为无角”,故雄羊有角的基因型为AA、Aa,无角的基因型为aa,雌羊的有角基因型为AA,无角的基因型为Aa、aa。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有角雄羊的基因型为AA或Aa,而有角雌羊的基因型为AA,让多对纯合的有角雄羊(AA)和无角雌羊(aa)杂交,F1都为Aa,F2中AA∶Aa∶aa=1∶2∶1,雄羊有角:无角=3:1,雌羊中有角:无角=1:3,因此在F2中有角:无角=1:1,无角雌羊中的基因型及比例是Aa:aa=2:1,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从性遗传是指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但杂合子在雌雄个体中表现型不同的现象。 14.C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旋向的遗传规律是子代旋向只由其母本核基因型决定,所以♀DD×♂dd,因为母本是DD,所以F1全为右旋,F1基因型为Dd,所以F2也全是右旋,A正确。♀Dd×♂dd,母本是Dd,所以F1全为右旋,F1基因型为Dd 和dd,比例为1:1,所以F2中右旋:左旋=1:1,B正确。♀dd×♂DD,母本是dd,F1全为左旋,F1基因型为Dd,所以F2应全是右旋,C错误。♀dd×♂Dd,母本是dd,所以F1全为左旋,F1基因型为Dd 和dd,比例为1:1,所以F2中右旋:左旋=1:1,D正确。 点睛:本题一定要审清题意,子代中的表现型只和其母本的基因型有关,分析母本基因型来确定其表现型,而不能看其自身的基因型。 15.C 【解析】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利用题干信息“果蝇的刚毛和截毛由位于X、Y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刚毛对截毛为显性。两个刚毛果蝇亲本杂交后代出现了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截毛果蝇”准确判断各选项子代的情况,再结合所学过的减数分裂的知识准确答题。 详解:亲本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BXb,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XBXb,不可能为XbXB,否则不会出现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截毛果蝇,A错误;后代出现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截毛果蝇是亲本雌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的,B错误;亲本雌果蝇(XBXb)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有2条X染色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的DNA的复制导致一条X染色上的b基因加倍,即X染色体上的基因有2个,因此亲本雌果蝇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X染色体条数与基因b个数之比为1:1,C正确;据题意判断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只能为XBYb,亲本雄果蝇进行正常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某一细胞中同时含有2个基因B或同时含有2条Y染色体的情况,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不存在某一细胞中同时含有2个基因B、2条Y染色体的情况,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应用以及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解题时考生明确该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考生要能够运用遗传图解的方式进行解题,难度适中。 16.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该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详解】 A、该生物基因型为AaBb,因此图示细胞中基因a可能是交叉互换产生的,也可能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A正确; B、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若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由于初级卵母细胞不均等分裂,则细胞中含有的细胞质不是其母细胞的一半,B错误; C、此细胞可形成AB和aB两种基因型的子细胞,C正确; D、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所以细胞中的染色单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形成,D正确。 故选B。 【点睛】 易错点:B项中,不能根据图示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判断性别,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17.A 【解析】 分析图解可知,该图示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该变异类型属于基因重组。同源染色体交叉的出现是染色体片段交换的结果,A正确;该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该图可见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C错误;图中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4个DNA分子,因此供8条脱氧核苷酸链,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理清交叉互换和易位的区别,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参与互换的基因为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参与互换的基因为非等位基因。 18.B 【解析】 【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衍的基本单位,A正确; B、三倍体西瓜之间不能交配产生后代,所以不属于一个新物种,B错误; C、外界环境发生变化相当于自然选择的过程,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向一定方向进化,C正确; D、在进化地位上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不一定越强,如在无氧环境中,乳酸菌能生存,但人类却不能生存,D正确。 故选B。 【点睛】 判断是否为一个物种要看在自然条件下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19.D 【解析】 渗透压上升,可能是饮水不足、机体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A对;由图可知乙、丙、丁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肾小管和集合管,B对;图示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C对;水盐调节中枢在下丘脑,D错。 【考点定位】水盐平衡 【名师点睛】当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增强,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增强.当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致使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20.B 【解析】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叫内环境。据图示可知,细胞外液中,③单向循环,故为淋巴,淋巴来自于组织液,回到血浆,故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它们共同组成了④内环境。体液免疫过程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能发生在①血浆中,A正确;根据试题分析,②为组织液,B错误;血浆和淋巴的成分相似,不同点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正确;④是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为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组成和成分,易错点是混淆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属于内环境成分。 21.糖蛋白信息交流(或识别)磷脂双分子层 ① 线粒体 ① ④ 【解析】 【分析】 分析图甲:a是磷脂双分子层、b是蛋白质、c是糖蛋白;①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②、③过程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属于协助扩散;④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分析图乙:细胞外的浓度越大,物质运输速率越快,表示自由扩散。 分析图丙: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增加;到后期由于载体的数量有限,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不再增加;说明该种运输方式的影响因素是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详解】 (1)由图分析可知,物质c是糖蛋白,主要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或识别)有关;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2)①过程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所以O2是通过①方式进入细胞的;④过程需要载体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人体细胞④方式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线粒体。 (3)根据分析可知,乙图表示自由扩散,分析图丙可知,图丙属于主动运输,所以在①~④方式中,符合曲线乙的是①;符合曲线丙的是④。 【点睛】 易错点: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主要是膜两侧的浓度差,所以膜两侧浓度差越大,物质运输速率越快;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是膜两侧的浓度差和载体;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主要是载体和能量。 22.遵循在F2的表现型中,抗病:易感病=3:1 不遵循减数分裂的四分体(减Ⅰ前期)时期一将两纯合亲本杂交得到的F1与纯合矮秆易感病的水稻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所得子代出现四种表现型,其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7∶3∶3∶7 【解析】 【分析】 分析每一对性状,在F2代都符合3:1,因此控制两对性状的等位基因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但分析两对等位基因之间关系,既不符合9:3:3:1,也不属于它的变形,因此它们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因此最可能原因是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时四分体时期发生交叉互换造成的。 【详解】 (1)在F2的表现型中,抗病:易感病=(249+51):(51+49)=3:1;说明控制抗病和易感病的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由于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高杆抗病:高杆易感病:矮杆抗病:矮杆易感病=249∶51∶ 51∶49,不符合9:3:3:1,也不属于它的变形,因此它们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2代中出现了亲本所没有的新的性状组合,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有性生殖过程中,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了交叉互换,进行了基因重组。 (3)由于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①可假设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且题中已假设了F1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都是AB:Ab:aB:ab=7∶3∶3∶7,如果假设成立,那么通过测交的方式后代表现型和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7∶3∶3∶7。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连锁交换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孟德尔定律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学生对生物学数据的分析抽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23.神经调节和体液(或激素)调节 A和D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C和D 反馈调节抗利尿激素 【解析】 【分析】 分析图解可知:图中甲为垂体,乙为垂体作用的相关腺体,丙为胰岛B细胞,B为胰岛素,丁为胰岛A细胞,C为胰高血糖素;下丘脑一方面通过神经传导支配其他器官的活动,另一方面能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参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详解】 (1)据图分析,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下丘脑→有关神经→相关组织器官)和体液调节(下丘脑→甲→乙→A→相关组织器官);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A和肾上腺素D的含量增多,二者具有协同作用,能够促进新陈代谢,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2)丙分泌的激素B能使血糖浓度降低,因此丙为胰岛B细胞,激素B为胰岛素;丁分泌的激素C能使血糖浓度升高,因此丁为胰岛A细胞,激素C为胰高血糖素;如果图中丙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 (3)据图分析,激素C为胰高血糖素,激素D为肾上腺素,两种激素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均可使血糖浓度升高,具有协同作用; (4)当A含量(甲状腺激素)过多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功能,该过程称为反馈调节; (5)在水平衡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从而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点睛】 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激素的分级调节以及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并确定图中细胞和激素的名称;识记血糖调节过程中三种激素的生理作用,明确其中的协同和拮抗作用;识记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