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新人教版必修3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1 综合过关规范限时检测 (必修三 第三单元) (限时 50 分钟,满分 100 分) 第Ⅰ卷(选择题 48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7 郑州二中模拟)儒家思想深入人心,深刻影响两岸的风土人情、行为方式和道 德取向。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一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 13 亿加 2300 万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们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上述材料表明 ( D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②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③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 [解析] 材料并没有体现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①不选;爱国主义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 方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选;“13 亿加 2300 万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们精神上融为 一体而不可分割”这说明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正确;“同说汉语, 同写汉字”说明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④正确。 2.(2017 遵义模拟)2017 年 1 月 1 日晚 8 点,2017 年新年戏曲晚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 三套播出。今年的戏曲晚会,不同剧种异彩纷呈,传统和新编剧目各具特色。中国戏曲最早 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起于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 剧种约三百六十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 D ) ①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重要体现 ②是由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决定的 ③以其鲜明的民族性而保持稳定不变 ④是各民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中国戏曲起于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三 百六十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符合题意;中国戏 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因此,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是各民族人民长期社会实 践的产物,④符合题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是由当地经济、政治决 定的,②说法错误;各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是不断变化的,③说法错误。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3.小说《哈利·波特》英文原版中惊现中式英语“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 让人感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在不断突破经济领域。有人估计,近年来国际英语的新增词汇 中,有将近 20%来自汉语。这说明 导学号 92972300 ( A ) ①文化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增强 ②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逐步趋同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我们应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解析] 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的文化在传播和交融中会有融合,但是也会保留自己的 特色,说趋同是错误的,排除②;题干说让人感叹中国对世界的影响正在不断突破经济领域, 近年来国际英语的新增词汇中,有将近 20%来自于汉语,说明文化在不断的发展,我们应该 对我们的文化充满自信和自觉,故①④与题意相符;③观点没有体现。 4.(2017 届张家界模拟)中国古代书法不断赋予各种字体独特的审美意蕴,篆书的庄重 古朴、隶书的典雅高贵、楷书的端庄秀丽、行书的洒脱随意、草书的落拓不羁,虽然只是线 条的描摹,却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五彩缤纷的艺术世界。与书法同源的中国画,同样表现出它 的独特性,所谓梅兰竹菊的气节、松石的高风,正是艺术人生的写照。这说明( C ) ①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是中华文化特有的 ④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当选;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 证,②排除;③不符合当今世界的客观事实,排除;我国古代的书法、绘画艺术生动展示了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非凡的创造力,正是这种生生不息的创新能力,才造就了中华文化的辉煌 灿烂,④正确。 5.(2017 届重庆模拟)“中国智慧自成语境”。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表达着人伦善恶的中国价值观。材料 体现了 导学号 92972301 ( B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③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④中华文化呈现着各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3 [解析] 中国成语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大量成语出自古代经典著作,体现了中 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故①正确;大量成语表达着中国价值观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 故②正确;材料未体现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故排除③;材料未体现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的关系,故排除④;故本题答案选 B。 6.(2017 届烟台模拟)由西藏藏医学院古籍文献整理课题组搜集整理、西藏人民出版社 编辑出版的《中国藏医药影印古籍珍本》丛书出版,成为我国最大的藏医药学古籍抢救类出 版项目。这些古籍珍本( C ) 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是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见证 ③反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体现民族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这些藏医药学古籍古籍珍本,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反映中华文化博大精 深,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①说法错误;《中国藏医药影印古 籍珍本》作为我国最大的藏医药学古籍,并未反映民族文化交流融合,②说法错误;故本题 答案选 C。 7.(2017 届厦门模拟)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付出了沉重代价才得以奋起。但至今仍有人 是非不分,亵渎我们民族的历史和进步事件。要认清历史,明确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必 然需要我们( C ) A.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抵制外来文化和思想 B.培育形成民族精神,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 C.端正文化价值取向,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 D.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保护传统历史与文化 [解析] 题干中“但至今仍有人是非不分,亵渎……进步事件”启示我们需要端正文化 价值取向,做民族精神的建设者,C 正确;我们应抵制外来腐朽、落后的文化和思想,A 错 误;B 表述错误,我国的民族精神早已形成;优秀的传统历史与文化才需要我们保护,D 错 误。故答案选 C。 8.(2017 届青岛模拟)2016 年 12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军委军队规模结构和力 量编成改革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体现了中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维 护世界和平的负责任态度。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实际上是继承了中华民族的( D ) A.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B.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C.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 D.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解析] 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的体现,故选 D 项。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故不选。 9.(2017 届豫南九校模拟)在 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 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4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这表明( B ) ①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渗透在民族文化的各方面 ③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解析]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表明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 特有的精神品质,①正确;在 5000 年的文明发展中,在党和人民的伟大斗争中都存在着民 族精神,这说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渗透在民族文化的各方面,②正确;中华民族 精神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③说法错误;材料并没有强调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与弘扬 时代精神相结合,④不选。 10.(2017 届马鞍山模拟)为铭记历史,警示后人,近年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举办了多次展览。展览遴选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应图片、文物和档案,力求 准 确 客 观 全 面 地 展 现 历 史 原 貌 , 使 参 观 者 受 到 深 刻 的 爱 国 主 义 教 育 。 这 表 明 导学号 929726302 ( A ) ①弘扬民族精神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珍贵史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③展览是传播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方式和途径 ④优秀文化都应该如实地反映历史和现实的原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展览遴选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应图片、文物和档案”说明弘 扬民族精神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珍贵史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①②正确 且与题意相符。③错在“最佳方式和途径”。④说法过于绝对,错误。 11.(2017 届四川名校联盟调研)每年国庆之前,许多人早早就开始盘算如何享受假期, 规划着旅游线路、购物清单、狂欢方案。各路商家费尽脑筋搞促销、出噱头、拼价格、搭秀 场,满心期待借“金九银十”赚个盆满钵溢,但国庆节的爱国和纪念的本义却被很多人淡忘 了。这要求我们( C ) ①挖掘国庆节的文化内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②坚持与时俱进,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内涵 ③开展丰富假日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需求 ④鼓励精神消费,限制节假日商品销售的规模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过度关注国庆节的经济意义,忽视爱国和纪念的本义,这需要挖掘节日的文化 内涵,开展文化活动,将节日活动引向正确的方向,故①③正确且符合题意;国庆节不是传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5 统节日,故排除②;节假日的商品销售规模与文化意义不是对立的,故④说法错误,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 C。 12.(2017 届吉林市普通高中调研)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中国体育代表团全体成员时, 特别对中国女排及她们身上所彰显的精神提出赞扬:“中国女排不畏强手、英勇顽强,打出 了风格、打出了水平,时隔 12 年再夺奥运金牌,充分展现了女排精神,全国人民都很振奋”。 “女排精神”获得习总书记的着重表扬,是因为女排精神 导学号 92972303 ( C ) ①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的全面诠释 ②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为核心的现代竞技体育精神的中国展示 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永恒体现 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习总书记之所以着重表扬“女排精神”是因为它是以奥林匹克运动为核心的 现代竞技体育精神的中国展示,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②④符合题意。女排精神 并没有体现“爱好和平”这一民族精神的内涵,①错在“全面诠释”。③中“永恒体现”夸 大了女排精神的重要性。 第Ⅱ卷(非选择题 52 分) 二、非选择题(52 分) 13.(2017 届长春外国语学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四海八荒”、“辣么美”、“表酱紫”……不知从何时,这样的网络新词开 始充斥到社会生活中。近期,南宁一位小哥在录制失恋视频中表示难受想哭,结果因为他的 一口方言,大家听成了“蓝瘦香菇”,“蓝瘦香菇”一时成为网络新词。深圳某家企业及时 捕捉商机、迅速抢注了“蓝瘦香菇”。 有人认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接地气”的用语,正是对社会现象的集融, 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更有趣的交流。网络新词,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有人则 认为,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网 络新词,实则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 材料二 信息时代的教育需要培养“数字公民”,即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和必要的信息 技能的公民。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包括快速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有效地吸收、熟练 存储信息的能力,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的 能力。信息化教育能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协作学习, 能够在信息时代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获得新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和创新的能 力是 21 世纪数字公民安身立命之本。 (1)对网络新词的使用,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阐 明其理由。(14 分)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6 (2)结合材料二运用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信息化在人的培育上的 意义。(12 分) [答案] (1)答案是示例一:赞成。(2 分)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网络新词是网 络时代的产物,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反映。(4 分)②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要因时而变,传统 的汉字文化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网络新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也 更有趣的交流。(4 分)③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 于文化创新。网络新词是对中国汉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促进汉字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4 分) 答案是示例一:反对。(2 分)①作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文化是中华文明的 重要标志。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不利于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4 分)②汉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网络新词是对传统汉字文化的一种 亵渎,不利于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利于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 大的民族凝聚力。(4 分)③网络新词是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容易导致“历 史虚无主义”,也不利于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4 分) (2)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等特定功 能,在人的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4 分)②信息化教育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 息技能。从选择功能看,能使学生快速高效获取信息;从传递功能看,能使学生吸收存储信 息;从创造功能看,能使学生批判性评价和创造性使用信息。(4 分)③信息化教育能使学生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信息时代的“数字公民”。 (4 分) [解析] 第(1)问要求考生分析对网络新词的使用是反对态度还是赞成态度,并指出文 化生活的的理由,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赞成网络新词,考生可以从经 济政治决定文化、传统文化的特征、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等知识加以分析;如 果反对。则可以从中华文化的特征、汉字的作用、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等方面加以分析。第 (2)问要求考生运用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的知识,说明教育信息化在人的培育上的意义, 属于意义类的解答题。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本题的知识限定是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因此考生要从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等特定 功能,在人的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的角度具体说明信息化教育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 养和信息技能、信息化教育能使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 能力的角度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是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民族。 材料一 中华文化有悠久的传统,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产物,在长 期的交流、渗透、竞争和融合中演进发展,为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注入了深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7 刻内涵。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现代化进程,使各民族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不断深化, 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对伟大祖国的自豪感极大增强。 材料二 2016 年 10 月 21 日上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指出,要 大力弘扬革命先烈不怕困难、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坚定理想信念, 自强不息,奋发进取,切实担负起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民族为什么会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 团结力。(10 分) (2)在学习《重要讲话》的发言中,有人认为,弘扬“长征”等中华民族精神就是发扬 不怕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请你对此观点作简要评析。(12 分) (3)长征胜利属于中国,但长征精神已走向世界。请就长征精神如何走向世界列举两种 途径。(4 分) [答案] (1)①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是历 史的产物,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整体意识在全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升华。(4 分)②中华文化具有 包容性,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和交融为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注入了深刻内 涵。(3 分)③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国家富强、社会文明能使各族人民对中华民 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深化。(3 分) (2)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 分)②题中观点看到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发扬 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但忽视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重要性。(3 分)③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还应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继往开来、与时俱进; 要发挥“主心骨”的作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既要 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 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要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所以,题中观点是片面的。(6 分) (3)召开长征精神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利用优秀电影、电视剧和美术作品宣传长征精神; 开展重走长征路国际旅游活动;通过红色老区的对外贸易活动传播长征精神等。(每条 2 分, 写出两条即可得满分。)(4 分) [解析] 第(1)问要求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民族为什么会始终保持 强大的凝聚力和团结力,注意提取材料中的信息:是汉族与各兄弟民族文化交融演化的历史 产物;国家不断走向富裕、走向文明。将信息与所学知识链接,可从文化的影响是潜移默化 和深远持久,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经济、政治对文化具有决定作用等角度回答。第(2)问 需要对观点作简要评析,首先明确材料中的观点有合理成分,即题中观点看到了弘扬中华民 族精神需要发扬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然后分析材料中的观点也有不合理成分,即忽 视了爱国主义、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重要性。其次分析弘扬“长征”等中华民族精神的其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8 他措施。第(3)问属于开放式问题,围绕长征精神走向世界这个主题,途径要具体还要有可 操作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