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新课标高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第一卷 分叉部分 考生注意:‎ 分叉部分A组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老教材的考生解答,B组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考生可以任选A组、B组试题,但不能交叉答题。若考生同时选做A组、B组试题,阅卷时只以A组试题记分。‎ A组题(适合一期课改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 夏、商、周三代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下列文物图片中最能够反映这一时期中华文明的成就的是 ( )‎ A B C D 解析B 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重大成果是青铜器。‎ ‎2.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南海郡辖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世袭 B.他实际是南海郡最高行政长官 ‎ 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 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 解析:D 分封制下,诸侯是世袭的,有自己的封地。郡县制下,地方官员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拿俸禄,没有封地。‎ ‎3.报载,西方某古玩拍卖市场曾有人拍卖公元前一世纪罗马史学家李维名著《罗马史》已变黄发脆,一张张翻阅都很困难,可竟以高价10万英镑成交。你认为这一文物是 ( )‎ ‎ A. 真迹而价值较高 B.同时代的仿制品 ‎ C.真迹而价值不高 D.后人制伪无价值 解析:D ‎ 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罗马还没有纸张,所谓李维名著《罗马史》手稿肯定是假的,后人伪造的。‎ ‎4.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艺术宝库,它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方面的帮助 ( )‎ ‎①艺术②手工业③军事④阶级关系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D 秦始皇陵兵马俑可以为后世提供众多信息,包括上面提到的四个。‎ ‎5.下图所反映的文化现象最早出现在 ( )‎ ‎ A.西汉 B.东汉 C.隋朝 D.北宋 解析:A 图中人物在纸上写字,纸张最早出现在西汉。‎ ‎6.“鼻香茶热后,腰暖日阳中”,“桃根知酒渴,晚送一杯茶”,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茶叶已成为生活必需品。以此推测该诗人应是 ( )‎ ‎ A.屈原 B.陶渊明 C.曹操 D.白居易 解析:D 唐代茶叶成为日用商品,饮茶开始普及。上面人物只有白居易是唐朝人。‎ ‎7.宋朝韩琦诗日:“千峰疑绝路,一径俯容车,山鸟过云语,田夫半岭锄。”诗中描述的农业生产方式是 ( )‎ ‎ A.梯田 B.沙田 C.湖田 D.淤田 解析:A 仔细解读材料,可知诗歌描述的是农民在梯田中劳作的情况。‎ ‎8.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通过比较研究认为:“近代世界赖于建立的种种基本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下列“源于中国”且对“近代世界”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发明是 ( )‎ ‎ A.指南针 B.地动仪 C.内燃机 D.电动机 解析:A “ 近代世界”A指1500年后的世界,“ 近代世界”的开端是新航路的开辟,对新航路开辟起了重大作用的是指南针。另外,题干中“源于中国”的发明是指南针和地动仪。‎ ‎9.1997年11月江泽民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中国的历史文化始终处在发展之中……也是通过同世界各国的相互交往、相互学习而进步的。”能证明的明朝史实是( )‎ ‎①伊斯兰教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 ②郑和七下西洋与各国友好贸易 ‎③玉米、烟草、甘薯等传入中国 ④欧洲传教士带来西方科学著作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B 注意关键词“明朝史实”。伊斯兰教和基督教早在唐朝就已经传入中国。‎ ‎10.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教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主要表现在 ( )‎ ‎ A.废除了科举制度 B.新式学堂成为培育人才主要形式 C.科学与经学并重 D.开始多种途径培养科学技术人才 解析:D 教育的历史性变化是指传统教育转化为近代教育。传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官吏,近代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掌握近代科技的人才。‎ ‎11.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慨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日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话表明谭嗣同 ( )‎ ‎ A. 放弃了变法维新的救国初衷 B. 脱离群众因而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 对维新派主张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解析:B 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所愿皆虚”“一无可冀(期望)”“ 茫无可倚”,说明维新派因为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12.孙中山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曾在上海设立铁路公司,兼任铁路协会名誉会长、中华银行总董事长、永年保险公司董事长等职,这一现象反映了孙中山 ( )‎ ‎ A. 有发展民族工商业的热切愿望 B. 放弃了对民主事业的追求 C. 由工业资本家变成金融资本家 D. 实现了一生中的伟大转变 解析:A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主观的认为“民族”“民主”主义已经实现,剩下的就是发展“民生”了,因此在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致力于创办实业,发展民族工商业。‎ ‎13.马克思称英国圈地运动为“农业革命”,主要原因是它 ( )‎ ‎①改变了各国封建土地所有制②产生了资本主义剥削方式 ‎③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④引起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化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④ D.①③‎ 解析A 圈地运动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产生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方式,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导致英国农村出现了新贵族阶层和农业工人,引起农村阶级关系的变动。‎ ‎14.英国历史上有一人被称为“未戴王冠的英国国王”,此人是 ( )‎ A.M Faraday B.Oliver Cromwell C.Lsaac Newton D.JamesⅡ 解析: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克伦威尔建立军事独裁统治,成为“未戴王冠的英国国王”.‎ ‎15.下列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图片所反映的现象是 ( )‎ A.苏联想与美国平起平坐 B.美苏关系非常友好 C. 美国处于战略优势地位 D. 苏联总是被动出击 解析:C 注意并充分利用图片的说明:“有关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这次危机以赫鲁晓夫撤出导弹结束,说明当时的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战略优势地位。‎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 ‎ 16.从文字看文明(7分)‎ ‎(1)从上面这组图片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4分)‎ ‎(2)三幅图片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和变化?(3分)‎ 解析:(1)仔细观察图片,想想图片提供了哪些信息。‎ ‎(2)根据(1)所提供的信息,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 答案:(1)图一是甲骨文,是我国比较成熟的文字,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 ‎ 图二孙子兵法是我国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文字记载在竹筒上,竹筒上的文字可能是小篆。‎ ‎ 图三表明北宋出现活字印刷术,文字记载在纸张上,文字是楷书。(言之有理即可)‎ ‎ (2)从甲骨文到竹木记载再到书籍印刷,说明了文化的进步;中国文字的演变规律是由繁到简。(言之有理即可)‎ ‎17.欧洲的民族主义(8分)‎ ‎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瓦尔密战役中,普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猛烈炮轰法军阵地后,发动进攻。法军士兵在普军逼近时,高呼“民族万岁!”英勇抗击,击退了敌人的进攻。‎ ‎ 材料二:在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年国家突然之间有了要使自己强大的感情,但都忘记了别的国家也会有同样的情绪;每个国家都想得到更多的财富,每个国家都想从别国得到点什么。”“在一九一四年战争开始的几个星期……最爱好和平,最心地善良的人,也像喝醉了酒似的两眼杀气腾腾。”‎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提到的瓦尔密战役的性质。(1分)‎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狭隘民族主义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产生的欧洲国际关系背景。(5分)‎ ‎(3)依据上述材料,简要评价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2分)‎ 解析:这是一道高考题。(1)的答案从人教老教材上可以直接得到,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正确的结论。(2)可以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状况来解答,那个时候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国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这种力量对比的变化导致各国的种种矛盾,从而导致一战。(3)民族主义是个很敏感的现实国际政治问题,对它的评价要本着客观的历史的态度来看待,既要看到其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其危害性。‎ 答案:(1)保卫革命、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 ‎ (2)本民族利益至上,排挤敌视其他民族。背景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 (3)积极作用:鼓舞人们去争取民族独立;消极作用:引起民族间的对立和战争。‎ ‎ (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 ‎ B组题(适合二期课改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他有着忠贞不渝的故国情思和追求崇高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生前两次遭放逐,死后却长久被纪念;成为中国人景仰敬慕的楷模和世界和平理事会认可的世界文化名人——他就是 ‎( )‎ ‎ A.孔子 B. 屈原 C. 蔡文姬 D. 李白 解析B 根据材料的提示可知此人是屈原。‎ ‎2.1998年《华盛顿邮报》经过民意测验得出一个结论:成吉思汗是千年伟人第一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 ‎ A. 他指挥的蒙古铁骑横扫中亚,西征至欧洲,立下赫赫战功 ‎ B. 他是历史上首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封建政权的奠基人 ‎ C. 他的西征打破壁垒,为西方开辟了通往东方的道路,也使中国走向世界 ‎ D. 他是蒙古族的杰出首领,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最终统一了蒙古草原 解析C 草原民族是强悍的,对外征服的过程是野蛮的。人们对成吉思汗的肯定主要是因为他及其子孙所建立的蒙古大帝国在沟通东西方交流方面发挥了可观的积极作用。‎ ‎3.二战爆发前,希特勒故意泄露苏联国防部副部长叛变的情报,结果苏联很快处死了这位副部长和其他八名高级将领,希特勒兵不血刃达到了目的。希特勒的这一谋略体现了孙子兵法的是 ( )‎ ‎ A.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B. 不战而屈人之兵 ‎ C. 攻其不备,出其不意 D.兵贵神速以制敌 解析:“兵不血刃”体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计谋。‎ ‎4.据载,清朝初年尝用西方历法,遭到杨光先(清朝官员)的激烈反对,康熙便让杨光先与南怀仁(西方传教士)当众测试天象,结果南怀仁准确无误,杨光先误差不断,杨随后被革职。下列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 ( )‎ ‎ A.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落后于世界 ‎ B.康熙帝显然不信任朝廷中的汉族官员 ‎ C.康熙帝能够吸收和运用西方先进科技 ‎ D.杨光先是反对西方传教士的文化侵略 解析:C 明清时期,尽管采取了闭关锁国政策,但还是有一批耶稣会教士为了传播基督教来到中国,为了传教的需要,他们带来了一些西方先进的近代科学技术成果,如西方历法。他们的行为形成了一股“西学东渐”的潮流。在西学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康熙皇帝对西方科学有着比较清醒的认识,题干中的事件就表明了这一点。‎ ‎5.洋务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但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不包括( )‎ ‎ A. 洋务运动就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大机器方式 ‎ B.洋务派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近代机器工业 ‎ C. 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入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化潮流 ‎ D.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机器工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解析:D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包括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军事工业基本属于封建性企业,民用工业则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因此不同笼统的说“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机器工业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6.世界公认“驱除了黑暗,打开电气时代的领袖”是 ( )‎ 解析:B 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驱除了黑暗”。驱除了黑暗,给人类带来光明的是爱迪生发明的电灯。所以爱迪生也被人们称为“新普罗米修斯”。‎ ‎7.在我国封建社会,“人口增长”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 ‎ ( )‎ ‎ A. 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B. 人口税是国家税收的唯一来源 ‎ C.能够反映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 D. 劳动力可充实手工业生产部门 解析:A 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是精耕细作,这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只有人口的增长才有农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是评价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这是由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特点所决定的。‎ ‎8.韩剧《大长今》在中国热播反映了 ( )‎ ‎ A. 国人只喜欢看韩剧 B. 剧情完全符合历史事实 ‎ C. 中韩文化是同根生 D. 韩服比中国服装更漂亮 解析:C 古代中国和朝鲜、越南等国同属“中华文化圈”,中国文化对这些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中韩文化是同根生”,因此人们在观看韩剧时,没有文化上的隔阂和障碍。‎ ‎9.美国联邦政府结构如右图所示,其中体现的原则表述最准确的是 ‎ ( )‎ ‎ A. 天赋人权 B. 主权在民 C. 社会契约 D. 分权制衡 解析D 美国的政治体制最典型的体现了启蒙思想家所主张的“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原则。‎ ‎10.美国的法律属于英美法系,下列法律文件中与其有直接渊源关系的是 ( )‎ ‎ A. 《十二铜表法》 B.《权利法案》‎ ‎ C. 《唐律》D.《拿破仑法典》‎ 解析B 题干中源自英美的法律文件只有英国的《权利法案》。‎ ‎11. 陪审团制度是一些国家很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制定陪审团制的主要目的是( )‎ ‎ A. 培养后备法官 B. 分割法官权利 ‎ C. 体现法定原则 D.保障司法公正 解析:D 制定陪审团制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司法公正”,这应该是常识性问题。‎ ‎12.“欧洲在混乱的10世纪后的复兴,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城市和商业阶层的出现和发展。这一发展,为欧洲从一种乡村的农业社会演化到一种城市的工业化社会奠定了基础;这一演化后来还具有了全球化的意义。”“这一发展”代表的经济形式是( )‎ ‎ A.封建主义方式 B.小农经济 ‎ C.资本主义经济 D.地主经济 解析:C 世界从农业文明发展为工业文明,主要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尤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3.2002年,欧洲人迎来了“欧元时代”,3亿多欧洲人开始用上新货币欧元(EURO)。这里“欧洲人”‎ 的范畴是指 ( )‎ ‎ A.欧洲联盟 B.欧洲各国人民 ‎ C.欧洲共同体 D.西欧各国 解析A 欧元的适用范围是欧盟成员国。但注意不是所有欧盟成员国都使用欧元,比方英国就依然使用英镑。‎ ‎14.叙利亚要求以色列归还戈兰高地,黎巴嫩要求以色列撤出黎巴嫩南部,但以色列却“寸土不让”,由此看出阿以冲突的实质是 ( )‎ ‎ A.文化冲突 B.领土冲突 C.宗教冲突 D.民族冲突 解析:B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双方冲突的实质是领土问题。‎ ‎15.1967年东盟成立,20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2年北美四国贸易区域组织成立;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2002年欧元起用……从以上材料看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是 ( )‎ ‎ A. 经济区域集团化 B.国家经济现代化 C. 全球经济一体化 D.区域经济规模化 解析A 题干中所列组织都属于区域性经济组织,其反应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 ‎ 16.认识蒙古西征(7分)‎ ‎ 材料一:金庸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对公元1220年成吉思汗率军攻占花喇子模国都撒马尔汗有如下描述:(郭靖)忽听得远处传来成千成万人的哭叫呼喊之声,震天撼地,惊心动魄……蒙古兵将乘马来回奔驰,手舞长刀,向人群砍杀……四下里血肉横飞,蒙古马的铁蹄踏着遍地尸首,来去屠戮。‎ ‎ 材料二:法国人勒内·格鲁塞的历史著作《草原帝国》对上述事件也有叙述:成吉思汗从花刺子模进军撒马尔汗……1220年3月,该城遭到彻底洗劫,为了宜于行动,首先把全城居民驱逐出城,其中许多人被处死。那些被认为有用的人——如技术工匠——被带往蒙古。突厥守军也遭到屠杀,无一人幸免。‎ ‎ 问题:‎ ‎ (1)比较材料一和二,你认为哪则材料对了解“蒙古军队攻占撒马尔汗”这一历史事件更具真实性?(1分)说说你的判断理由。(4分)‎ ‎(2)对蒙古西征如何认识?(2分)‎ 解析:(1)其实这个比较容易判断,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夸张性和虚拟性,历史著作是建立在历史基本事实上的记述。‎ ‎ (2)西征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这应该是评价事物的基本原则。‎ 答案:(1)材料二比材料一更具真实性。理由:文学作品虽然以史实为基础,但仍然有一定的想象和虚拟成分。‎ ‎ (2)消极作用:野蛮、破坏;积极作用:促进交流。‎ ‎ 17.美、俄领土扩张(8分)‎ 美国、俄国领土扩张表(单位:平方公里)‎ 时 间 领 土 时 间 领 土 美国 ‎19世纪初 ‎200多万 ‎19世纪末 ‎930多万 俄国 ‎16世纪前期 ‎280多万 ‎ ‎20世纪初 ‎2200多万 问题:‎ 阅读上面的表格,说明其中所隐含的全部信息,并解释原因。(8分)‎ 解析:隐含的信息从表格中仔细找,原因可联系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来分析。‎ 答案:信息:(1)两国领土都有大规模的扩增加;原因:殖民扩张;‎ ‎(2)俄国扩张的领土比美国大,美国扩张领土的速度比俄国快。原因:19世纪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工业革命完成,经济发展迅速;俄国沙皇专制统治,经济发展缓慢。‎ ‎ {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 ‎ 第二卷 共同部分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8.说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开始发现“世界”,这个“世界”较恰当的含义应是 ( )‎ ‎ A. 地域辽阔的世界 B.连成一体的世界 ‎ C.丰富多彩的世界 D. 生机勃勃的世界 解析:B 新航路的发现、文艺复兴被称为“世界”和“人”的发现。所谓“世界的发现”是指新航路开辟前,人类各地处于相对彼此隔绝的状态,而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逐步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19.如何分析中国近代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关系,同学之间出现了两种观点。你认为能够成立的是 ( )‎ ‎ 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先近代化争取国家富强,才能真正实现民族独立 ‎ 乙: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再证明,只有先争取民族独立,才能真正实现近代化 ‎ A.甲方观点 B.乙方观点 ‎ C.甲乙方都对 D.甲乙方都不对 解:B 中国近代历史一再证明这个观点:只有民族的独立,才有国家的现代化。‎ ‎20.以调查、访问、回忆等形式为特征的口述史学正在悄然兴起。下列主题适合目前的我们以口述史方式进行研究的是()‎ ‎ A. “巴黎公社”的诞生 B. “戊戌政变”内幕 C. “台儿庄战役”详情 D. 辛亥革命的情景 解析:C 巴黎公社、戊戌政变、辛亥革命时期的人都已经不存在了。抗战时期的老人很多还健在,把他们的见闻记录下来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21.下列途径中能够使我们的认识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 ‎ A.前人的痕迹 B.专家的著作 ‎ C. 学校的教材 D.老师的传授 解析A 前人的痕迹当然比后世人民的记述和追忆真实的多。‎ ‎22.“我认为组成一个社会和国家的人民,是那个国家的一切权威的来源;他们有靠他们认为合适的任何代理人来处理他们公共事务的自由,有撤换这些代理人的个人和他们的组织的自由,在他们愿意的任何时候。”(杰弗逊在1793年的谈话)上述引文的基本观点是 ‎ ‎ ( )‎ ‎ A.全体社会成员应当团结安定 B. 人民享有结社与言论的自由 C.国家统治应该实行开明专制 D. 国家统治应尊重人民的意志 解析:D 题干材料所描述的观点是“人民主权学说”。该学说认为统治者的权力来自人民,统治者要尊重人民的意愿。‎ ‎23. 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起点,日本由此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历史转折。“脱亚入欧”在这里是指 ( )‎ ‎ A. 从亚洲边缘小国跻身于世界强国 B.从东方国家演变为西方国家 ‎ C.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D. 从亚洲脱离而加入欧洲同盟 解析:C “脱亚入欧”系指日本在社会各方面的西方化,也就是资本主义化。‎ ‎24.19世纪中期,妇女服装显出简化的趋势,出现了短裙和女式长裤等。形成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应是 ( )‎ ‎ 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 民主运动的推动 ‎ C. 妇女政治地位的极大的提高 D. 社会审美观改变 解析:A 注意时间:19世纪中期。这个时期,工业革命在全球内进行,在工厂劳动,要求妇女服装的简约化。‎ ‎25.联合国成立以来,在防止大规模战争冲突方面虽然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解决一些重大危机时,往往不被重视,起不到应有的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其原因是( )‎ ‎ A. 两极格局结束后,无人能与美国抗衡 ‎ B. 一些大国欲谋取霸权,推行强权政治 ‎ C.超级大国的美国已完全操纵了联合国 D. 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还没有发言权 解析:B 这个世界其实还是一个强权的世界,一些大国为了谋取霸权,常常把联合国抛在一边独行其事。‎ ‎26.1786年华盛顿说:“slavery may be abolished(废除)through some slow,sure measures.”这表明华盛顿 ( )‎ ‎ A.并不准备废除奴隶制度 B.准备废除奴隶制度 ‎ C. 主张逐步废除奴隶制度 D.主张保留奴隶制度 解析:C 先翻译成中文:奴隶制度可以通过缓慢、有效的措施逐步被废除。翻译完了,答案其实就出来了。‎ ‎ 27.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 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日本明治政府决定 ( )‎ ‎ A.废藩置县取消特权 B. 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C.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D.承认土地私人所有制 解析:B 解读材料,可以看出日本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 28.现在的你想提高外语能力,街上就有很多补习班可以选择,但如果你是生活在清朝末年,可以去学习外语的地方只有 ( )‎ A. 船政局 B. 机器局 C. 同文馆 D. 招商局 解析: C 同文馆是培养军事和翻译人才的学校。‎ ‎ 29. 鸦片战争结束若干年后,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得思伯爵致函英驻华公使包令说: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这里,大臣“失望”的原因应该不包括 ( )‎ ‎ A. 鸦片贸易的受阻 B.自然经济的状态 C. 洋务运动的兴起 D. 太平天国的抵制 解析:C 鸦片战争后,外国工业品大量进入中国,但遭到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而出现滞销,因而让外国商人感到失望。洋务运动的兴起有利于冲破自然经济,这就不会使洋人失望了。‎ ‎ 30.1974年联合国大会宣言说:“我们一致决定紧急地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并且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有可能消除,并保证目前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在和平和正义中稳步地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宣言主要是针对 ( )‎ ‎ A.美国控制和操纵联合国,把它作为称霸世界的工具 ‎ B.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日益加剧,造成世界紧张局势 ‎ C. 发达国家利用不平等贸易的手段,剥削发展中国家 D. 发达国家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内政,造成其政局混乱 解析:C 联合国大会宣言宣称旨在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这是针对旧的国际经济秩序而言的。所谓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是指“发达国家利用不平等贸易的手段,剥削发展中国家”。‎ ‎ 31.2003年,针对法、德极力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曾不屑地说:“那是老欧洲。”可最近拉姆斯菲尔德在访问欧洲期间却不无自嘲地说:“那话是老拉姆斯菲尔德说的。”这充分映证了 ( )‎ ‎ A.美国想改变自己的霸权政策 B.欧洲重建与美国的伙伴关系 C. 美国在经济上将受制于欧盟 D. 世界格局已出现多极化趋势 解析:D 从嘲笑“老欧洲”到嘲笑自己,反映了“老欧洲”在世界上的地位,也说明当今世界也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的。这其实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32.仔细阅读“战后世界关税和贸易发展趋势图”:下列选项中正确的应是( )‎ ‎①世界关税平均水平下降 ‎②世界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③各国的关税壁垒仍森严 ‎④经济全球化正逐步形成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D 本题只要排除一个选项就可以了。排除哪个呢?③!因为各国关税从图上可以看出已经很低了。‎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45分)‎ ‎ 33.万国建筑博览会(10分)‎ ‎ 材料一:1845年的外滩,“一切还都是中国式的”,到了1847年夏天,人们已经在黄浦江边看到一个“英国式的城市魔术般地建立起来了”,历史开始借外国人的手将外滩从上海传统的乡村社会中剥离。‎ (1) 解释“历史开始借外国人的手将外滩从上海传统的乡村社会中剥离”。(4分)‎ 解析:注意1845和1847这两个时间,这两个时间发生的大事对上海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呢?可以按照这个思路来答题。‎ 答案:《南京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上海租地建房;《上海租地章程》划上海为英租界,后成为公共租界;英美在公共租界设立“工部局”,建立一套完全独立于中国之外的行政机构和法律制度,成为“国中之国”。‎ 材料二:到了19世纪60年代以后,各国建筑师纷纷来到上海,在这块滨江的土地上施展自己的创意。一直到1925年,外滩的房屋平均每30年就要翻造一次,各式建筑尽显新潮,甚至领先当时世界的潮流进行恣意设计:普鲁士风格的德国总会;紧跟欧洲新艺术运动而采用铸铁外廊的汇中饭店;具有法国古典主义色彩的华俄道胜银行;体现“装饰艺术派”风格的沙逊大厦……历史的积木在外滩搭建得格外多姿、华美。‎ ‎(2)19世纪60年代后外滩不断翻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4分)‎ ‎(3)怎样评价上海近代的快速发展?(2分)‎ 解析:(2)外滩的变化和外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有关系。这个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呈现什么状况呢?仔细想想。‎ ‎(3)评价要注意防止片面性,要学会客观的全面的看问题。‎ 答案:(2)科技革命的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商品输出变为资本输出;作为公共租界,越来越多的银行使之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 (3)上海作为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既受到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掠夺,也在客观上有利于上海的近代化。‎ ‎34.李鸿章答美国记者问(8分)‎ ‎ 美国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出路吗?‎ ‎ 李鸿章: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来我国投资……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我将牢记格兰特将军的遗训。所有资本,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都可以自由来华投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李鸿章发展经济的观点?(2分)‎ ‎(2)你认为李鸿章的观点是否有道理?(1分)‎ ‎(3)当时李鸿章的愿望能否实现?为什么?(3分)‎ ‎(4)由此你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 解析:从材料中概括李鸿章的主张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情;他的主张是不是有道理,能不能实现要看当时的情况;至于历史的启示,恐怕每个人的看法会有差别了,但基本的道理还是一样的。‎ 答案:(1)重视发展工商业,欢迎来华投资,但关乎国家命脉的铁路、电讯等例外。‎ ‎(2)李鸿章的这个看法是有道理的 ‎(3)他的愿望不能实现。因为美国在华投资的目的在于掠夺中国财富,不会真正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已经受到严重损害,所以他的主张不能实现。‎ ‎(4)今天对外开放的前提是主权平等;引进外资的同时也要发展民族工业;引进外资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 ‎35.英国的制度创新(7分)‎ ‎ 当法国在不断强化专制体制的时候,英国却在17世纪经历了一场革命,结果把专制制度推翻了!英国的革命是一个信号,表明英国在制度创新方面继续前进。1688年,英国再次爆发革命,称“光荣革命”,这次“革命”确立了议会的统治,王权逐渐虚设,成了立宪君主。——钱乘旦《资本主义体系下的“世界强国”问题》‎ ‎ (1)上文中“英国的革命”指的是什么事件?(2分)‎ ‎ (2)“英国在制度创新方面”是怎样“继续前进”的?(2分)‎ ‎(3)英国的“光荣革命”如何“光荣”?(3分)‎ 解析:(1)17世纪的英国革命大家应该很容易就能答出来。(2)注意是制度方面的变化,其他的不要答。(3)明确其含义就可以了。‎ 答案:(1)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英国成立共和国 ‎ (2)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确立君主立宪制。‎ ‎ (3)其用政变方式推翻复辟王朝,避免了社会动荡,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是符合英国国情的明智之举。因为不流血而实现了资产阶级的目的,所以被称为光荣革命。‎ ‎36.80余年前的民意测验(7分)‎ 下面是于‎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所作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1.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国? (军阀宰制、外国共管、国民革命)‎ 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制10票 ‎2.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497票;美国107票 ‎3.你心目中,国内或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 世界大人物:列宁227票;威尔逊51票;国内大人物: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 ‎——张静如等《中国现代社会史》‎ ‎(1)概述各项调查结果所体现的民意。(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分)‎ ‎(3)民意测验所反映的中国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1分)‎ 解析:(1)自己从表格中概括就可以了,但要注意全面性和准确性。‎ ‎ (2)原因要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解释 ‎ (3)发展趋势要从大的方面看。‎ 答案:(1)认为国民革命是最重要的救国方案;苏联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已经超过美国;列宁和孙中山在人民心中占有重要地位。‎ ‎ (2)南方革命的影响;十月革命的影响;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影响;军阀的反动统治。‎ ‎ (3)民主共和不可阻挡,国民革命运动兴起。‎ ‎37.红旗子不倒(6分)‎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 请回答:‎ ‎ (1)“红旗子”插在井冈山的历史背景是何?(2分)‎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何历史意义和现代启示?(4分)‎ 解析:(1)结合大革命失败后的情况分析 ‎ (2)注意从历史和现实两个方面来回答,不要漏了。‎ 答案:(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武装进攻大城市受挫,转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 (2)历史意义:开创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现实意义:只有 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才能得到发展。‎ ‎38.脱亚入欧论和大陆政策(7分)‎ ‎ 材料一:1884年,日本思想家福泽谕吉在《脱亚论》一文中说:“为今日计,我国不能再盲目等待邻国达成文明开化,共同振兴亚细亚,莫如与其脱离关系而与大西洋共进退。支那(指中国)和朝鲜是日本的邻邦,同他们打交道用不着特别客气,完全可以模仿西洋人的方式处理……我们日本人要……谢绝亚细亚东方的恶友。”福泽谕吉的观点被称为“脱亚入欧论”。‎ ‎ 材料二:1890年日本首相在国会演说中声称,日本不仅要保卫国境线,而且要保卫国境线外的“利益线”。这一演说被认为是日本“大陆政策”确立的标志。‎ ‎ 请回答:‎ ‎ (1)福泽谕吉对亚洲邻国持什么态度?主张对它们采取什么政策。(2分)‎ ‎ (2)日本保卫国境线外的“利益线”是以什么方式进行的?(2分)‎ ‎(3)试分析日本“脱亚入欧论”和“大陆政策”产生的社会历史原因。(3分)‎ 解析:近代以来,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扩张的野心也越来越大,脱亚入欧论和大陆政策就是其表现。围绕这个中心,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所有问题。‎ 答案:‎ ‎(1)持轻蔑态度。主张模仿欧美列强侵略亚洲邻国。‎ ‎(2)军事手段 ‎(3)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扩大国内外市场;由于国内封建残余严重等原因,更加需要外国市场;这一目的难以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更多需要依靠军事手段。‎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30分)‎ ‎39.‎2005年4月29日连战到北京大学演讲,提到了“为民族立生命,为万世开太平”。‎ 观察下列照片,根据你的知识和理解,写一篇7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题目自拟。‎ 注意:(1)须充分理解本试题的旨趣和含义。‎ ‎ (2)文章应主题突出,观点鲜明。‎ ‎ (3)所引用的材料要准确而充分。‎ ‎ (4)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通顺。‎ ‎【例文】 和则两利 斗则两伤 ‎1924年,以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为标志,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掀起国民大革命的高潮,基本上消灭了反动军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1927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共政变,国共合作破裂,中国历史进入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的契机。卢沟桥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在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团结御侮,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 1945年,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商讨和平建国方案。但由于国民党执意发动内战,坚持专政,和平民主再一次与中国人民擦肩而过。四年内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牺牲和心灵伤痛。‎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60年后国共两党领导人再次握手,开启了两党交流与对话的历史新页,这必定会给两岸带来一个亮丽.光明的希望和未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