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九年级下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真题分类汇编九年级下册

九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 俄国十月革命 选择题 ‎[2011·成都]“伴随着阿夫乐尔号巡洋舰上一声怒吼,起义者攻打冬宫的战斗开始了!”该叙述反映的场景是( D )‎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巴黎公社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2011·襄阳]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 C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2011·福州]从“l917年”、“列宁”、“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等信息可以联想到的是( A ) ‎ A.俄国十月革命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 ‎[2011·乐山]通过抓关键词了解和掌握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列宁”、“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冬宫”三个关键词都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B )‎ A.俄国二月革命 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C.苏联成立 D.“五月流血周”‎ ‎[2011· 菏泽]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有直接关系的事件是( B )‎ A.巴黎公社 B.十月革命 C.科索沃战争 D.斯大林模式 ‎[2011·包头]下列革命和改革引起社会性质变化的是 ( C )‎ ‎①法国大革命 ②俄国1861年改革 ③中国辛亥革命 ④俄国十月革命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11· 泰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C )‎ A.巴黎公社 B.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 C.十月革命 D.俄国二月革命 ‎[2011·雅安]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现实的历史事件是 ( C )‎ A.巴黎公社的成立 B.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 ‎ C.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D.苏联的成立 ‎[2011·龙东]有一场革命,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诞生。这场革命是( C )‎ A.德国十一月革命 B.俄国二月革命 ‎ C.俄国十月革命 D.巴黎公社革命 ‎[2011·张家界]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是发生于1917年的( D )‎ A. 巴黎公社 B. 德国十一月革命 C. 法国大革命 D. 俄国十月革命 ‎[2011·内江]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 D )‎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D.俄国十月革命 非选择题 ‎[2011·烟台]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为一种交通工具。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友谊之船】‎ 材料一 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展出的遣唐使船,它是中日友好交往的纪念,也是中日友好交流的见证。‎ 材料二 左图是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时的海船。郑和曾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1)遣唐使船和郑和西下的进出,昭示着交流、发展的时代旋律。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遣唐使船满载着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给当时的日本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巨大变化?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 ‎【侵略之船】‎ 材料三 右图是1840年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乘坐的兵船。这些兵船越过茫茫大西洋撞开了中国的大门。它载着侵略者的贪欲,也载来了中国人民的灾难。清政府这艘古老之“船”开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缺图 ‎(3)蕞尔小国的“兵船”击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这昭示了古老中国的衰落,也是英国崛起的见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 ‎【革命之船】‎ 材料四 ‎1917年10月24日晚,右图所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了最后攻击的炮声,宣告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五 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驶向成功彼岸后不久,中国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也开始起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怎样的关系?‎ ‎(1)变化:实行大化改新,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历史作用: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 ‎(2)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②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③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3)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选择题 ‎[2011· 凉山]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探索是( A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实施产业复兴法 ‎[2011·临沂]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有( A )‎ ‎①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④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1·株洲]“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某些中小企业”;“取消实物配给制,恢复商品买卖。”这些规定属于下列哪一政策的内容( A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农业集体化政策 ‎[2011·河南]斯大林指出某一政策的特征是“在于利用市场,通过市场,而不是以直接的产品交换,不要市场,在市场以外来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并建立社会主义经济”。这一政策是( A )‎ A.新经济政策 B.五年计划 C.工业化政策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011·清远]1921年,美国人哈默大学毕业后到俄国访问,列宁特地接见他,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当时苏俄实行的政策是( B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经济政策 D.戈尔巴乔夫经济政策 ‎[2011·怀化]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的成功探索是( A )‎ A.实施新经济政策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D.颁布1936年宪法 ‎[2011·烟台]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的时候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既存方法……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探索是( A )‎ ‎①走城市夺取政权的道路 ②实行新经济政策 ③实行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政策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2011·南京]1921年,苏俄政府公布《租借条例》,决定把一批中小工厂和商店租借给本国的公民、合作社和其他联合组织。与此有关的是( A )‎ A.新经济政策 B.斯大林模式 C.赫鲁晓夫改革 D.戈尔巴乔夫改革 ‎[2011·吉林]苏联和中国在建国初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同之处是重点发展 ‎ ‎ ( C )‎ A.轻工业 B.商业 C.重工业 D.交通运输业 ‎ [2011·安徽]下表是1928—1940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表。导致苏联人均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C )‎ 时间(年)‎ ‎1928-1929‎ ‎1930-1932‎ ‎1933-1937‎ ‎1938-1940‎ 人均粮食产量(公斤)‎ ‎470‎ ‎460‎ ‎440-450‎ ‎420-430‎ A. 国内战争的破坏 B. 德国法西斯的进攻 C. 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011·江西]下表反映的是1928—1937年某国工业生产总值的排位情况。据此判断,该国是( C )‎ 年 份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工业生产总值在世界、欧洲的排位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5‎ ‎3‎ ‎2‎ ‎2‎ ‎1‎ A.英国 B.法国 C.苏联 D.德国 ‎[2011·广东]下图为《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D )‎ A. 俄国农奴制废除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斯大林模式”推动 ‎[2011·海南]对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是指( C )‎ 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罗斯福新政 ‎[2011·青岛]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 D )‎ A.适时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适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C.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011·淮安]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①使苏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 ②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模式 ③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④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非选择题 ‎[2011·芜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 ‎“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需要喂养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民一文钱也不要花费。”‎ ‎   ——扎伊翁契科夫斯基《俄国农奴制度的废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俄国1861年改革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它却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 ‎(2)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材料三 国内战争和反外国武装干涉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尽快恢复濒于崩溃的国民经济,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却使经济进一步恶化,引起广大工农群众的强烈不满和反抗。苏维埃政权又一次处于新的危难困境之中。‎ ‎——华东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 ‎(3)面对材料三所说的“危难困境”,苏俄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该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4)通过上述材料和回答,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1)农奴制严重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2)废除了农奴制,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俄国进入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3)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4)①改革是社会前进的动力,要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②改革要有开拓创新精神,要灵活应变;③制定经济政策要从实际出发,要符合本国国情。‎ ‎[2011·佛山]1921年,苏俄发生大规模的饥荒使年轻的美国百万富翁阿曼德·哈默大为震惊,他立刻购买了小麦运到苏俄销售。列宁知道后,邀请他来克里姆林宫会面。‎ 列宁:“你在我国旅行过吗?”‎ 哈默:“我刚在饥荒地区和乌拉尔呆了一个月。”‎ 列宁:“是的,饥荒……我们最需要的是美国商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用这些来使我们国家的轮子再次运转,对不对?”‎ 哈默对列宁谈起了访问乌拉尔区的印象。他认为,俄国的物资和人力都很充足,许多工厂的状况比他预计的要好。‎ 列宁:“不错,问题就在这里。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新经济政策要求重新发展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指出1921年苏俄政策的重大调整。‎ ‎(2)列宁为什么说我们需要美国?‎ ‎(1)由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实施新经济政策。‎ ‎(2)①国内战争造成经济的严重破坏;②利用美国等外国的资本和技术;③促进苏俄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①答“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宜新的形势”等同等给分。‎ ‎②答“学习资本主义市场(商品)经济模式”同等给分。‎ ‎③答“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同等给分。‎ 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选择题 ‎[2011·西宁]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凡尔登战役 ②五四运动 ③巴黎和会的召开 ④三国协约的形成 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 ‎[2011• 滨州]历史探究方法灵活多样,实地考察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假如你要研究巴黎和会的相关历史,你考察的地点应当是( D )‎ A. 白宫 B. 冬宫 C. 故宫 D. 凡尔赛宫 ‎[2011·凉山]巴黎和会会议上讨论的中心问题是( D )‎ A.成立联合国 B.武装干涉苏俄 C.限制海军军备 D.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德国 ‎[2011·吉林]签订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规定的“和约”的会议是( A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011·莱芜]斯大林说:“一战后的战胜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帝国主义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起来。下列关于这一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巴黎和会上中国等弱国处于无权地位 B.建立了帝国主义在美洲的新秩序 C.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以法德坚实联盟为基础 ‎[2011·雅安]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议题是( A )‎ A.如何处置战败的德国 B.成立国际联盟 ‎ C.维护世界和平 D.遵守“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 ‎[2011·攀枝花]巴黎和会的操纵国是( A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美国 ④日本 A.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②③④‎ ‎[2011·龙东]一战后,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引发中国五四运动的会议是( A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 C. 慕尼黑会议 D.德黑兰会议 ‎[2011·成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得以确立,主要是依据( A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 《四国条约》 D.《五国海军条约》‎ ‎[2011·宜宾]凡尔赛体系建立后,遭到最严重削弱的国家是( B )‎ A. 英国 B. 德国 C. 日本 D. 美国 ‎[2011·新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新秩序的主要条约是( B )‎ A.《五国条约》 B.《凡尔赛和约》 ‎ C.《九国公约》 D.《联合国家宣言》‎ ‎[2011·襄阳]《凡尔赛和约》签订后,有人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他判断的依据主要是《凡尔赛和约》( B )‎ A.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地区的统治秩序 B.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没有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统治的新秩序 D.严重损害了中国和其他弱小国家的权利 ‎[2011·天津]五四运动促使北洋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对德和约”指的是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 C.《北大西洋公约》 D.《华沙条约》 ‎ ‎[2011·邵阳]‎2010年10月3日,德国在一战战败后的第92年年头,终于还清最后一笔赔款。德国此项赔款的依据是 ( A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 C.《九国公约》 D.《联合国家宣言》‎ ‎[2011·内江]《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它是哪次会议上签订的( B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011·扬州]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与会九国签订了《九国公约》。该条约( C )‎ A.惩治了战败国德国 B.真正尊重中国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 C.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D.消除了列强间的矛盾 ‎[2011·西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下列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条约是( C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九国公约》 D.《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2011·张家界]弱国无外交,落后遭欺凌。中外历史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充分说明了这一深刻道理。在《九国公约》中体现“弱国无外交”的内容是( D )‎ A. 中国赔款2100 万元给英国 B. 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确立列强在华“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 ‎[2011·湛江]小华学了《九国公约》的内容后,写了以下体会:“日本人沮丧,美国人得意”。其中“美国人得意”是因为《九国公约》( A )‎ A.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 B.使美国取得德国的大片海外殖民地 C.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D.有利于美国控制联合国 ‎ ‎[2011·南宁]列宁曾经评论说:“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这说明华盛顿会议没有很好地解决哪两个国家的矛盾( A )‎ A.美国和日本 B.英国和德国 C.德国和法国 D.美国和德国 ‎[2011·重庆]下列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相关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 ‎①凡尔赛和约签订 ②三国同盟形成 ③萨拉热窝事件发生 ④华盛顿会议召开 A. ①②④③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④②‎ ‎[2011·荆门]华盛顿会议协调的是哪两个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B )‎ A. 英国和日本 B. 美国和日本 C. 美国和英国 D. 德国和法国 ‎[2011·攀枝花]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重申“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这为哪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A )‎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2011·黄冈]‎ 华盛顿体系是在美国主导、遏制日本、宰割中国的基础上形成的,下列和约鲜明体现这些特征的是( D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条约》 D.《九国公约》‎ ‎[2011·包头]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短暂的经济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 A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关系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C.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消除 D.各国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2011·六盘水]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但这一体系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这是因为 ( C )‎ A. 它便利了美国在中国的扩张 B.它严厉惩治了德国 C. 它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它缓和了美日之间的关系 ‎[2011· 泰安]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B.建立了一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C.彻底消除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这一体系没能移维持下去 ‎[2011·南充]下列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认识,不正确的是( C )‎ A. 本质上是重新瓜分世界 B. 涉及中国问题并侵犯了中国主权 C. 彻底解决了帝国主义争霸世界的矛盾 D. 为资本主义相对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2011·芜湖]以下是某历史网站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的讨论,其中正确的是( C )‎ A.重新确立一战后欧洲统治秩序的体系 B.维护世界主权独立的体系 C.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D.维护世界和平的体系 非选择题 ‎ 第4课 经济大危机 选择题 ‎[2011· 苏州]下图“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显示,1933年美国的失业率最高。引发 这一结果的事件是( B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 C.第二次世界大战 D.美苏争霸 ‎[2011·雅安]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期间,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 C )‎ A.牛奶、面包价格飞涨 B.西方世界平静安宁 ‎ C.找工作非常困难 D.各国同心协力,共度难关 ‎[2011·六盘水]下图中的情景发生在1929年美国纽约街头,汽车上牌子的文字是“l00美元可买下这辆车”。车主愿意以如此低的价格出售这辆轿车的深刻社会原因是 ( D )‎ A. 车主想换辆新车 B. 该车已经无法使用 C. 美国受到战争威胁 D. 美国爆发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 ‎[2011·攀枝花]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贸易缩减了2/3。这反映出这场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C )‎ A.持续时间长 B.波及范围广 C.破坏性特大 D.引起政治危机 ‎[2011·海南]下面漫画将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比作笼罩全球的巨大章鱼,形象地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特点之一是( A )‎ A.波及范围广 B.经济持续发展 ‎ C.股票销售量大 D.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2011·长春]1929年开始的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黑色风暴”是( A )‎ A.经济大危机 B.宗教纷争 C.法西斯专政 D.地区冲突 ‎[2011·重庆]小红在学习世界历史时,做了以下读书笔记。其中不正确的是( C )‎ A.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B.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股法西斯逆流在欧洲、亚洲泛滥 C.1930年,美国经济逐渐复苏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走上了联合自强的道路 ‎[2011·陕西]下表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消费方式所产生的最主要的消极作用是( B ) ‎ ‎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项目 已成交高中档车 已成交低档车 未成交 小计 信贷 ‎26.3‎ ‎11.2‎ ‎23.9‎ ‎61.4‎ 现金 ‎20.9‎ ‎6.2‎ ‎11.5‎ ‎38.6‎ 累计 ‎47.2‎ ‎17.4‎ ‎35.4‎ ‎100‎ ‎ ——《经济衰退的历史答案》‎ A.社会上攀比和奢侈之风盛行 B.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C.家族负债增加生活质量下降 D.美国金融业出现混乱局面 ‎[2011· 泰安]“开心辞典”节目主持人王小丫给正在参赛的小张同学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他是美国人,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局面”。题目中提及的“他”是( B )‎ A.华盛顿 B.罗斯福 C.林肯 D.杜鲁门 ‎[2011· 达州]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世界经济开始全面衰退。为解决此危机,可以供我们借鉴的历史经验是( A ) ‎ A. 罗斯福新政 B. 赫鲁晓夫改革 ‎ C. 匈牙利改革 D. 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 ‎[2011·岳阳]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C )‎ A.改革银行制度 B. 整顿农业 ‎ C. 调整工业 D. 兴建公共工程 ‎[2011·梅州]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并由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但美国在短期内经济开始复苏,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其原因是实行了( C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马歇尔计划 C.罗斯福新政    D.新经济政策 ‎[2011·乐山]某校九年级(1)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在“美国发展之路”的探究活动中制作了下面的图表。与图表中③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C )‎ 重大事件时间轴 ‎1947—1991‎ ‎④‎ ‎1921—1933‎ ‎③‎ ‎1775—1783‎ ‎①‎ ‎1861—1865‎ ‎②‎ 发展轴 A.独立战争 B.南北战争 C.罗斯福新政 D.美苏争霸 ‎[2011• 滨州]某同学通过互联网下载了一位历史人物的简介:“他是连任四届的‘轮椅总统’,颁布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出席了雅尔塔会议……”“他”是( B )‎ A. 威尔逊 B. 罗斯福 C. 杜鲁门 D. 尼克松 ‎[2011·成都]下图是1929年股市崩溃后,人们涌向银行挤提存款的场景。为应对危机,美国罗斯福“新政”中采取的最主要的措施是( B )‎ A.恢复银行信用 B.实施“产业复兴法”‎ C.缩减农业生产 D.发展对外贸易 ‎[2011·泰州]“……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罗斯福总统为应对“恐惧”而采取的中心措施是( B )‎ A.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 B.恢复工业,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控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进行社会救济,稳定社会秩序 ‎[2011· 攀枝花]下图人物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他为克服经济危机而采取的中心措施是( D )‎ A.整顿银行 B.兴建公共工程 ‎ C.缩减农业生产 D.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2011·宜宾]罗斯福新政的“新”突出表现在( A )‎ A. 国家干预和指导 B. 大力整顿银行 C. 兴建公共工程 D. 政治体制改革 ‎[2011·扬州]在罗斯福新政中,由政府出资推行一项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 A )‎ A.举办公共工程 B.调整农业经济 C.规范企业行为 D.恢复银行信用 ‎[2011·河南]罗斯福在1933年的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为此实行的措施是( D ) ‎ A.恢复银行信用 B.整顿农业 C.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 D.兴建公共工程 ‎[2011·南充]20世纪二三十年代,面对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没有走上法西斯道路的国家是( D )‎ A. 日本 B. 意大利 C. 俄国 D. 美国 ‎[2011·聊城]罗斯福总统克服经济危机的“大胆试验”主要表现在( A )‎ A.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 B.强化自由竞争机制 C.消极经济危机的根源 D.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2011·呼和浩特]罗斯福政府根据相关法律对工业进行调整,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上述措施体现了新政一个突出的特点是( B )‎ A.人民生活改善 B.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 C.制止盲目竞争 D.资本主义制度调整 ‎[2011·内江]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点是( C )‎ A.加强政府对工业生产的控制和调节 B.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 ‎[2011·长沙]罗斯福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里的“新应用”是指 ( A )‎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B.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法西斯主义 D.继续实行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 ‎[2011·盐城]1932年春,美国总统胡佛对著名歌唱家鲁迪瓦利说:“如果你能唱出一支使人们忘记经济萧条的歌,我便送你一枚勋章。”使美国人民最终摆脱经济萧条局面的主要措施是( C )‎ A.强行移民、开发西部 B.倾销商品、抢占市场 C.实行“新政”、干预经济 D.发动战争、转嫁危机 ‎[2011·恩施]“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让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柳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流行的一首歌曲,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图景,美国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C )‎ A.领导大陆军进行独立战争 B.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领导北方军队进行革命 C.推行“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 D.建立强权政府,推行法西斯统治 ‎[2011·潜江]历史有时有着惊人的相似。1929年和2008年爆发的大危机都是先从美国开始,都给世界经济造成了极大破坏。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相似的特点是( D ) ‎ A.政府兴办公共工程 B.政府整顿金融秩序 ‎ C.加强市场对经济的干预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011·烟台]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说:“美国的真正天赋在于,懂得改变。”下列事件中堪称“懂得改变”的成功范例的是( B )‎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与苏联抗衡 B.罗斯福“新政”‎ C.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D.越过联合国轰炸南联盟 ‎[2011·包头]美国内战与罗斯福新政对美国的发展起到的共同作用是 ( C )‎ A.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B. 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 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 D.消除了国内种族歧视 非选择题 ‎[2011·南平]在小组合作讨论中,针对下图美国银行纷纷倒闭的根本原因,小雨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影响”。你赞同他的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赞同。 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银行纷纷倒闭出现在1929到1933年,这是世界经济危机所造成的影响。(意思相近,酌情给分)‎ ‎[2011·鸡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地宣布并昭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理应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同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亦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二 1831年的一天,在美国南方城市新奥尔良的奴隶拍卖市场上,奴隶主们正用皮鞭毒打黑奴,还用烧红的铁条烙他们。一位北方来的年轻水手看到眼前的悲惨景象,愤怒地说:“太可耻了!等有了机会,我一定要把这奴隶制度彻底打垮!”后来他当上了美国总统,实现了这个伟大的抱负。‎ 材料三 1929年10月下旬,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出现抛售股票的浪潮。一个月内股票价格下跌40%。纽约股票市场的崩溃,标志着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到来。‎ ‎(1)材料一出自哪一部文献?使美国“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的领导人是谁? ‎ ‎(2)材料二中“北方来的年轻水手”是谁?他通过哪部文献使黑人奴隶在法律上获得了自由? ‎ ‎(3)为了应对材料三中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 ‎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从美国的崛起中我们能借鉴哪些经验? ‎ ‎(1)《独立宣言》。华盛顿。‎ ‎(2)林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罗斯福新政(或新政)。‎ ‎(4)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国家发展的前提;伟大人物对历史进程的推动作用;革命、变革是推动国家进步动力;等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2011·茂名]‎1929年10月24日,对于莱特和他的国家来说,那是一个“黑色的星期四”。那天莱特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购买的股票正在急剧贬值。接下来的几天更是雪上加霜,股票变成了废纸,自己又被老板解雇了……这当然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但它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一段历史,现在,我们就以这个故事为背景,向同学们提几个问题:‎ ‎(1)请判断,这位莱特先生是哪里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929年,在莱特的国家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2)就在这个国家被突如其来的灾难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出现了一位杰出人物,领导人民走出了困境。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3)在国家走出困境的过程中,如果莱特想重新就业,你认为最有可能的待业是什么?为什么呢?‎ ‎(4)请你说说那位杰出人物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从他的成功经验中,我们能得到一些什么样的启示呢?‎ ‎(1)美国人。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危机)。‎ ‎(2)罗斯福。‎ ‎(3)工业(公共工程)。因为罗斯福政府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并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 ‎(4)最主要的特点: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与调节(不同表述意思一致即可) 启示:制定经济政策要符合国际和实际;要重视经济规律;政府应当对经济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控;要稳定农业;推动工业发展;注重产业结构的协调;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扩大内需……‎ ‎[2011·芜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那个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时代里,殖民地联合起来挑战宗主国是破天荒的大事,宣布独立的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与大英帝国的战争一直艰苦地打了八年……”‎ ‎——《大国堀起》解说词 ‎(1)谁领导“北美13个英属殖民地”反抗“大英帝国”的殖民统治?反抗的结果如何?‎ 材料二 “以1898年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统一和制度问题,在此后50年……以二次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崛起的过程。”‎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2)解决美国“国内统一”问题的领导人是谁?“国内统一”问题的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 材料三 “1929年初,美国似乎日趋繁荣……10月,股票市场的价格跌到了最低点,世界范围的经济萧条随之而来,而且萧条的强烈程度和延续时问的长久都是空前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材料三中“经济萧条”指什么?领导美国走出“经济萧条”的人是谁?‎ ‎(4)由以上三段材料,有人得出“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也有人反对,说“历史的发展是必然的,英雄人物几乎不起作用”。你怎样看待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1)华盛顿。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2)林肯。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罗斯福。‎ ‎(4)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英雄人物的个人才能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才能起作用。(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 ‎[2011·黄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分裂之家不能持久。我相信我们的政府不能永远忍受一半奴役一半自由的状况。我不期望联邦解散,我不期望房子崩溃,但我却期望它停止分裂。它或者变成一种东西,或者全部变成别一种东西。”‎ ‎——林肯1858年的一次演说 材料二 “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因此,首先请允许我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即我们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林肯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颁布了哪两项重要法令?‎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是罗斯福在什么背景下所作的就职演说?他为美国获得新生与繁荣在工业方面颁布了什么法令?‎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林肯、罗斯福对美国历史所作贡献的共同点,并谈谈你认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应具备何种素质?‎ ‎(1)《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2)背景: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法令:《国家工业复兴法》。‎ ‎(3)共同点: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素质:不畏艰难险阻,勇于探索,开拓创新。‎ ‎[2011· 怀化]阅读材料:‎ ‎ “本世纪(指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 ‎ ——历史学家黄安年 回答问题:‎ ‎(1)罗斯福采取的什么对策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该对策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为挽救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中国,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什么总方针? ‎ ‎(3)从罗斯福与邓小平的决策中,我们能够得到怎样的启示? ‎ ‎(1)对策:实行新政。主要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2)改革开放。‎ ‎(3)从本国国情出发,对经济政策适时进行调整;经济政策的制定要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国家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任答一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亦可)‎ ‎[2011·雅安]阅读材料,并回答:‎ 材料一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 ——列宁 材料二 1933年3月……他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紧急救助署关注在挣扎的人们;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的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 ——摘自纪录片《大国崛起》‎ ‎(1)为了改正材料一中的错误,列宁实施了什么政策?主要内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文中的“他”是谁?“他制订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的目的和中心措施分别是什么?‎ ‎(3)这两个历史事件的共同成效是什么?‎ ‎(1)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罗斯福。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恢复和发展经济;调整工业。‎ ‎(3)通过改革,使本国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巩固统治。‎ 第5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选择题 ‎[2011·烟台]失业率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缩影,下图所示为德国失业的严重状况,其主要原因是( C )‎ A.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B.希特勒法西斯统治 C.经济危机 D.东、西德国的分裂 ‎[2011·攀枝花]恐怖主义是21世纪的“政治瘟疫”,在上世纪30年代,出现了国家恐怖。其中对内制造“国会纵火案”、掀起反犹狂潮的国家恐怖发生在( A )‎ A.德国 B.西班牙 C.意大利 D.日本 ‎[2011· 泰安]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和主要因素是( A )‎ A.法西斯势力的侵略 B.美苏争霸 ‎ C.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 D.宗教纷争 ‎[2011·山西]1929—1933年,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面对这场大危机,各国采取的办法是( C )‎ ‎①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③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④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011·深圳]下图为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于1970年在华沙一处罹难者纪念碑前下跪,代表德国请求得到战争受害者的宽恕的场景。这座纪念碑所纪念的罹难者是( B )‎ A.塞尔维亚人 B.犹太人 C.法兰西人 D.希腊人 ‎ 非选择题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选择题 ‎[2011·长春]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它”指的是( B )‎ A.英国 B.德国 ‎ C.日本 D.美国 ‎[2011·烟台]下图反映了二战前夕的欧洲形势,从中你能得到的信息是( B )‎ A.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B.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C.德、意、日法西斯集团形成 D.欧洲各国联合对抗苏联 ‎[2011·襄阳]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的事件是( D )‎ A.纵容德国吞并奥地利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纵容德国进攻波兰 D.慕尼黑阴谋 ‎[2011·青岛]已故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说:“(这个协定)是西方国家的极大耻辱,德国的征服政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他们将在一点交叉。”该协定的签订,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这一协定的签订地点是 ( C )‎ A.柏林 B.科隆 C.慕尼黑 D.汉堡 ‎[2011·长春]捷克斯洛伐克代表被拒之门外,英法代表向他们告知会议结果并蛮横地声称:“这是无权上诉和不能修改的判词”。这次会议是( C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阴谋 D.雅尔塔会议 ‎[2011·茂名]照片上的4个人共同策划了“慕尼黑阴谋”,它的后果是( A )‎ A.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B.挑起了科索沃战争 ‎ C.引发亚洲金融风暴 ‎ D.导致苏联解体 ‎[2011· 达州]将“弱国无外交”的历史警示昭告后人的历史文件包括( B )‎ ‎①《权利法案》 ②《南京条约》 ③《九国公约》 ④《慕尼黑协定》 ⑤《双十协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 ‎[2011·衡阳]中国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世界史上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点的会议是( C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011·湛江]下列搭配中,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B )‎ A.苏联解体——“冷战”正式开始 B.慕尼黑会议——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 C.《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国际联盟成立 D.《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011·南宁] “他们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是加以严厉制裁,而是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句话评价的是( C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慕尼黑协定》 D.《联合国家宣言》‎ ‎[2011·青海]下列事件和法国有关的是( D )‎ ‎①《人权宣言》 ②滑铁卢战役 ③启蒙运动 ④慕尼黑阴谋 ⑤珍珠港事件 A. 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②③④‎ ‎[2011·江西]某班开展了“我看希特勒”的课堂讨论,以下是部分同学的观点,其中属于正确情感态度的是( D )‎ A.他宣称“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符合德国的利益 B.他把德国绑上战车,把世界拖入战争,完全是西方国家纵容的结果 C.在短时间内横扫大半个欧洲,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D.欧洲历经巨大的战争浩劫,约600万犹太人成为冤魂,他是罪魁祸首 ‎[2011·沈阳]下图为苏维埃宣传海报——《为家园而战,为斯大林而战》。根据图文信息,请你推断该海报的出现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B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俄国十月革命 D.俄国1861年改革 ‎[2011·广东]1941年,德、日法西斯在欧洲、亚洲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代表性的事件是( A )‎ ‎①德国突袭苏联 ②珍珠港事件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 ④卢沟桥事变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011·重庆]下图所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战争宣传海报,主题是“全力以赴,摧毁日本”,它最早可能出现于( A )‎ A.1941年 B.1942年 ‎ C.1943年 D.1944年 ‎[2011·乌鲁木齐]70 年前的6月,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扩大;12 月,战争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其标志是( B )‎ A.莫斯科保卫战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2011·巴彦淖尔]与下图内容相符的历史事件是( B )‎ A.莫斯科保卫战 B.日军偷袭珍珠港 ‎ C.诺曼底登陆 D.中途岛海战 非选择题 第7课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选择题 ‎[2011·河北]正义照耀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正义感是人类的高贵品质。从建立的背景分析,下列集团具有正义性质的是( C )‎ A. “三国同盟” B. “三国协约”‎ C. 反法西斯同盟 D. 华沙条约组织 ‎[2011·攀枝花]反法西斯联盟得以建立的政治基础是( A )‎ A.法西斯是各国的共同敌人 B.《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 C.三大国首脑的努力 D.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召开 ‎[2011·南平]下图反映二战时期的漫画,它的寓意是( A )‎ A.灭绝人性的行径 B.招摇撞骗的花招 ‎ C.多彩世界的改换 D.血口喷人的伎 ‎[2011·西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B )‎ A. 开罗会议召开 B.《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 D.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2011·六盘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从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是在( B )‎ A.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 C.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后 D.雅尔塔会议召开后 ‎[2011·莱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说:“那时,俄国军队是我们抗击同一不共戴天敌人的盟军……帮助我们赢得了胜利”,苏联与英国缔结反法西斯同盟,最终打败了法西斯。这说明( C )‎ ‎①英国牺牲他国利益保全自己 ②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是二战胜利的基础 ③只有战争期间苏英才能和平相处 ④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结成联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011·汕头]观察下图,《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 ( D ) ‎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场面 A. 联合国建立 B. 国际联盟建立 C. 欧洲联盟建立 D.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2011·扬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标志着“世界正义力量团结在一起”的事件是( A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B.诺曼底登陆的成功 C.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D.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2011·鸡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胁的国家联合起来对付共同的敌人。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 ( D )‎ A.联合国的建立 B.德黑兰会议的召开 C.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2011·龙东]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标志是( D )‎ A.雅尔塔会议召开 B.《开罗宣言》的发表 ‎ C.诺曼底登陆 D.《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 ‎[2011· 南充]同学们,我们如果要撰写有关“二战”历史的小论文,应该选择的内容是( C )‎ ‎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集团 ④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11·黄石]下边是关于某次战役的资料卡片,根据卡片信息推断它是( C )‎ 关于战役的卡片 信息1: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 信息2:苏德战场 信息3:苏军胜利 信息4: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点 A.珍珠港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役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2011·雅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 ( C )‎ A.凡尔登战役 B.莫斯科保卫战 ‎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诺曼底登陆 ‎[2011·鸡西]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它的重要转折点是 ( B ) ‎ A.德国闪击波兰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诺曼底登陆 ‎[2011·张家界]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输入的关键词是“二战、转折点”。你判断他们想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C )‎ A. 珍珠港事件 B. 诺曼底登陆 C. 斯大林格勒战役 D. 柏林战役 ‎[2011·福州]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是( B )‎ A. 日本偷袭珍珠港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攻克柏林战役 ‎[2011· 菏泽]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会议内容的是( D )‎ A.决定分区占领德国 B.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 C.苏联答应对日作战 D.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2011·江西]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著名战役,其登陆地点可在下列哪一图中标注出来( B )‎ ‎[2011·雅安]有关雅尔塔会议决定的新闻报道中,错误的是 ( B )‎ A.决定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B.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 C.苏联承诺参加对日作战 D.决定成立联合国 ‎[2011·南充]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标志是( D )‎ A. 偷袭珍珠港 B. 莫斯科战役 C. 攻克柏林 D. 诺曼底登陆 ‎[2011·成都]1944年,斯大林在评价某次军事行动时说“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他所说的“这次行动”是( C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柏林战役 ‎[2011·凉山]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B )‎ ‎①雅尔塔会议召开 ②苏德战争爆发 ③日本偷袭珍珠港 ④诺曼底登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①③‎ ‎[2011·包头]下列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①德国突袭波兰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 ③诺曼底登陆 ④太平洋战争爆发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④①③‎ ‎[2011·株洲]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0年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请问下列哪次会议讨论了组建联合国的有关问题( C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慕尼黑会议 ‎[2011·济宁]联合国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一,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决定建立联合国 ‎ B.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决定建立联合国 ‎ C.1942年《联合国家宜言》的签订,标志着这一组织的正式形成 ‎ D.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战后建立联合国 ‎[2011·南充]“二战”中决定成立联合国的国际会议是( B )‎ A. 华盛顿会议 B. 雅尔塔会议 C. 慕尼黑会议 D. 波茨坦会议 ‎[2011·盐城]当今世界,联合国在处理重大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决定建立“联合国”这一国际组织的会议是( D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011·岳阳]在20世纪的国际政治风云中,有几次与中国有关的国际会议:①巴黎和会②华盛顿会议③雅尔塔会议④万隆会议。‎ 其中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有损中国主权和利益的有( A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011·聊城]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D )‎ A.宣告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B.促成了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C.扭转了苏德战场的形势 D.加速了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骤 ‎[2011·汕头]1991年,德国重新统一。重新统一前德国的分裂是哪一次会议导致 ( D )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议 C. 德黑兰会议 D. 雅尔塔会议 ‎[2011·德州]下面是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制作的一个反映世界史上重要会议的年代尺。在这个年代尺上标出的会议中,决定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及苏联参加对日本法西斯作战的是 ( D ) ‎ ‎[2011· 达州] 1945年雅尔塔会议决定:“二战”后建立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这个国际组织的会旗是( D )‎ ‎[2011·邵阳]在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后二至三个月之内,苏俄(联)依据以下条件协助同盟国参加对日战争:外蒙古的现状须予维持,同时维护中华民国在满洲完整的主权,(日本)千岛群岛让与苏俄(联)。载有该内容的协定出自 ( C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2011·南京]某会议公报:“我们坚定不移的宗旨,就是要消灭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要确保德国决不能够再扰乱世界的和平……”该会议是( D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慕尼黑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011·河南]下列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 ‎①英法的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②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苏对日宣战 ④德国投降标志着二战的最终结束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2011· 达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每一个阶段,往往都是以进攻的一方发动突然袭击开始一方发动突然袭击开始的。下列战役中不属于突然袭击的军事行动是( D )‎ A. 法西斯德国进攻波兰 B. 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 ‎ C. 法西斯日本进攻珍珠港 D. 苏联红军攻克柏林 ‎[2011·海南]‎1945年4月30日,一场激烈的战役之后,苏联红军终于将胜利的旗帜插到了德国国会大厦楼顶(如图)欧洲战场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迎来胜利。这场战役是( C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攻克柏林战役 D.诺曼底登陆 ‎[2011·成都]‎2011年3月11日,日本本州岛附近海域发生强烈地震,强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爆炸引发核危机,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日本历史上遭受的第一次“核”爆炸,它出现在( D )‎ A. 1942年 B. 1943年 C. 1944年 D. 1945年 ‎[2011·枣庄]‎2011年3月16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并发生了核辐射,对日本乃至世界带来了严重影响。历史上日本有两座城市也曾遭到核打击,这两座城市是( C )‎ A. 东京、大阪 B. 广岛、东京 C. 广岛、长崎 D. 长崎、大阪 ‎[2011·宜宾]“坦克的使用”和“原子弹的爆炸”分别出现于“一战”和“二战”。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 坦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 原子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 都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D. 都加大了战争的惨烈程度 ‎[2011·长春]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上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幕。“这一幕”应是( B )‎ A.法国签署停战协定 B.日本签署投降书 C.意大利签署停战协定 D.德国签署投降书 ‎[2011·湛江]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从下表中我们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C )‎ 项 目 名 称 参战国 ‎(个)‎ 卷入人口 ‎(亿)[来自:中国学考频道]‎ 参战人员 ‎(亿)‎ 伤亡人员 ‎(亿)‎ 直接经济损失 ‎(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copoyright:x#k#100.com*‎ ‎15‎ ‎0.7‎ ‎0.3‎ ‎1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 ‎20‎ ‎1.1‎ ‎1.9‎ ‎40000‎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情况比较表 A.战后世界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B.战争是残酷野蛮的,交战双方都没有正义性 C.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D.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011·攀枝花]慕尼黑阴谋的结果和二战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启示我们( B )‎ ‎①对邪恶势力绝对不能姑息养奸 ②在生存挑战面前人类应加强团结 ③召开国际会议不能解决问题 ④战争是解决国际问题的最好手段 A.①③ B. ①② C.②④ D.③④‎ ‎[2011·泰州]‎ 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因战争死亡的军人和平民超过1亿人,物资损失超过4万亿美元。反思二战,你得出的最深刻的认识是( C )‎ A.战争是解决矛盾的唯一手段 B.战争有利于尖端武器的研制与发明,从而推动科技进步 C.人类应热爱和平,远离战争 D.只有努力提高综合国力,才能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1· 苏州]运用表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从下表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A )‎ 项目 名称 参战国 ‎(个)‎ 卷入人口 ‎(亿)‎ 参战人员 ‎(亿)‎ 伤亡人员 ‎(亿)‎ 直接经济损失 ‎(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多 ‎15‎ ‎0.7‎ ‎0.3‎ ‎1805‎ 第二次世界大战 ‎60多 ‎20‎ ‎20‎ ‎1.7‎ ‎40000‎ A.两次世界都是人类历史上的浩劫 B.两次战争都是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C.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D.两次战争都是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2011· 台州]小明围绕“两次世界大战”整理了一段学习笔记,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 )‎ A.两次战争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B.飞机和坦克在一战中投入使用 C.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D.两次战争都是规模空前的浩劫 ‎[2011·盐城]下图为1945年原子弹在广岛爆炸后一个日本小孩蹲在废墟中哭泣的场景。小明等四位同学在探究此图后得出如下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 )‎ A.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 B.先进科技必将毁灭人类文明 C.“二战”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D.日本是“二战”的唯一受害者 ‎[2011·清远]‎1945年9月2日的东京受降仪式在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美国驻日总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向全世界人民发表讲话:“今天,枪炮沉没,一场大悲剧结束了,一个伟大的胜利赢得了。天空不再降临死亡,海洋只用于贸易,人们在阳光下可以到处行走。全世界一片安宁和平,神圣的使命已经完成……我们体验了失败的痛苦和胜利的喜悦,从中领悟到决不能走回头路。我们必须前进,在和平中维护在战争中赢得的东西……”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是( D )‎ A.战争让人类反思与成长 B.战争让人反思生存的价值 C.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D.民族解放运动运动高涨 非选择题 ‎[2011·内江]阅读下列材料:‎ ‎“‎ 各国(指26国)保证以全部的军事和经济资源,团结一致,彻底打败法西斯轴心国及其追随者······”‎ 请回答:‎ ‎(1)材料出自于26个国家签署的什么文件?它的签署有何重大意义?‎ ‎(2)文中“法西斯轴心国”指的是哪些国家?‎ ‎(3)这一场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是什么?这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 ‎(4)打败法西斯后,为维护世界和平,1945年10月,成立了一个国际组织,该组织的名称是什么?‎ ‎(5)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依然存在。世界已跨入新世纪,可天下并不太平。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1)《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2)德国、日本、意大利。‎ ‎(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是一场世界范围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4)联合国。‎ ‎(5)战争是残酷的,世界发展需要和平。呼吁全世界,呼吁全人类,反对战争,保护地球;国际社会的矛盾与争端应该通过和平谈判,友好协商解决,而不应该诉之武力。(言之有理即可)‎ ‎[2011• 滨州]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世界性大国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刻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位身材不高,有着钢铁般意志和锐敏头脑的思想巨人,正在创造着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他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独自与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相抗衡,并成功地粉碎了他们的一切武装干涉…… ‎ ‎——《世界上下五千年》‎ ‎(1)材料一中的“他”是谁?他领导的那一次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材料二 1921年春,苏俄发生大面积的灾荒,3000多万老百姓挣扎在饥饿的边缘……然而,这个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一些富农甚至借机拿起了武器,连十月革命中布尔什维克的坚强堡垒——喀琅施塔得的水兵们也支持农民的要求。 ‎ ‎——《大国崛起》‎ ‎(2)材料二中的这个政策指什么政策?为了挽救材料中描述的危机,苏俄又采取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特点? ‎ 材料三 “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灾难。世界各国人民同仇敌忾,携手反击法西斯侵略者,保卫世界和平。苏联军民浴血奋战,2700万苏联军民献出了宝贵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丽篇章。英雄的苏联军民不仅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摘自《胡锦涛主席会见参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代表时的讲话》‎ ‎(3)概括指出材料三中是如何评价苏联军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贡献的?列举苏联沉重打击德国和日本法西斯的史实各一例。‎ ‎(1)列宁。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3)贡献:苏联军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捍卫了国家主权和尊严,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例:莫斯科保卫战(或斯大林格勒保卫战、柏林战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2011·泉州]九年级(5)班同学开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图说历史】‎ ‎ (1)上图历史事件对“二战”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论从史出】‎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分析下表有关“二战”的史实,你能得出“二战”影响的什么结论?‎ 史实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数据 参战国家 卷入人口 参战人数 军队伤亡 平民伤亡 物资损失 ‎61个 ‎17亿人 ‎1.1亿人 ‎5000万人以上 ‎9000万人 ‎4万亿美元 ‎(2)“二战”影响的结论: 。‎ ‎【历史启迪】‎ ‎ ‎ 图1 参加慕尼黑会议的张伯伦、 图2 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雅尔塔会议上 达拉第、希特勒、墨索里尼 注:慕尼黑会议助长了法西斯侵略,加速了“二战”的爆发。雅尔塔会议协调了消灭法西斯的行动,加速了“二战”的结束。‎ ‎(3)你从图1或图2所示会议中得到的最主要的启迪是什么?‎ ‎(1)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或“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2)“二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注:学生从规模、破坏性、残酷性等角度分析,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图1;对侵略者不能妥协纵容(或与侵略者的妥协,换来的只是短暂的和平)。‎ 图2: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面对共同敌人应加强合作(或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战胜法西斯主义的中坚力量)。‎ ‎[2011·吉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欧洲陷入一场灾难……陷入一场令人备受折磨的致命战争。战争消耗掉欧洲大量的财富,夺去数以万计的欧洲年轻人的生命,并且最终大大削弱甚至破坏了欧洲遍及世界的势力和影响。 ‎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 1941年6年,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斯大林号召: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 ‎ ——《世界历史》九下(人教版)‎ 材料三 1942年1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结成联盟……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 ‎——《世界历史》九下(人教版)‎ ‎(1)材料一中“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体现这场“战争”残酷性的战役是什么?写出材料二为“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所进行的战役一例。‎ ‎(2)材料三中的“联盟”指什么?它在“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 ‎(3)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1)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任举一例即可)‎ ‎(2)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在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或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国家的有力保证。‎ ‎(3)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我们应珍爱和平,远离战争;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2011·南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过去,日本以“日本精神、中国知识”为口号,适应了经过挑选的中国文化的某些方面。现在,日本又以“东方道德、西方技艺”为口号,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东西。‎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诺《全球通史》 ‎ 材料二 1887 年,日本的军事部门在广泛调查后提出《讨伐清国策案》,要求在5 年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待可乘之机,对中国采取突然袭击。‎ 材料三 在战后(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最初几年里,占领国美国每天要向日本提供100 万美元的资助,每天要运来6000吨大米才能保证尽可能地少饿死人。‎ ‎ ——材料二、三均摘自《大国崛起·日本》 ‎ ‎(l)材料一所述日本在“东方道德、西方技艺”旗帜下发起的一场改革叫什么?材料二所述《讨伐清国策案》 首先转化成哪次大规模的“讨伐”行动?‎ ‎(2)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1890 年前后,日本整个国家发展战略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 (3)据材料三,说说日本发展战略的变化给该国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4)《读者》杂志评论说:“日本是中国的闹钟,时刻让中国惊醒。”对这个在二战后重新崛起的世界大国,你希望它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出怎样的形象? ‎ ‎(1)明治维新。1894 年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 ‎(2)“以改革促发展”转化为“以战争促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3)给日本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也给日本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4)如:勇于面对和深刻反省自己的历史,吸取历史教训;用建设性的态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担负起维护东亚及世界和平的责任等,言之有理即可。‎ ‎[2011·恩施]探究实践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这本书再现了人类迄今为止展开的最大规模的交战,还有战场之外的斗智斗勇,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外交舞台上的明争暗斗,以及一场场局部战争的来龙去脉。在这100年里,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卷入了这两次世界大战,战火波及了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造成的损失无法估算。这是法国贝当将军关于凡尔登战役的回忆:“德军试图造成一个任何部队都无法坚守的死亡区。钢铁碎片、霰弹片和毒气向我们所在的树林、堑壕和遮蔽部铺天盖地袭来,简直在消灭一切。”1945年8月在日本广岛、长崎升起的两朵“蘑菇云”顷刻之间使两座城市化为乌有……而今,局部战争频发,流血冲突屡见,民族纠纷、大国干涉、宗教仇视已至恐怖活动很快就成为我们整个人类头上的利剑。我相信这一个个瞬间一定会敲击出每一位读者心灵的共鸣。‎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认为没有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就不会发生。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说明理由。‎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主要针对的是哪个国家?‎ ‎(3)“把体面的和平从德国带回了唐宁街”,“为了和平我们牺牲了捷克”“我建议你们安然睡觉去吧”这是英国首相参加了一次重要会议后所发表的言论,请问这次会议他们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个政策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重大军事行动体现了《联合国家宣言》的精神?试举一例。‎ ‎(5)当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的时候,当世界沉浸在喜悦与悲伤、希望与绝望、激情与冷漠之中时,一个巨大的历史命题重新摆在人类面前:怎么样才能避免这一切重演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1)同意:萨拉热窝事件是恐怖袭击事件,这一突发事件给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成为德国和奥匈帝国发动战争“千载难逢的机会”,这一事件的严重危害性已被历史所证明。没有这种恐怖暗杀事件,大战就可能推迟甚至避免。帝国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的规律在“二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仍然存在,但“二战”后同样存在,但“北约”和“华约”的对峙并没有引发世界大战。相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并未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而只有德意日轴心国集团,却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不同意: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改变了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在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殖民地矛盾斗争中,欧洲列强之间形成了三对基本矛盾。这三对矛盾的发展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形成。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和对抗,加剧了战争危机,引发了世界大战,即使没有萨拉热窝事件,也会发生世界大战。‎ ‎(说明:任选一种观点作答)‎ ‎(2)德国。‎ ‎(3)绥靖政策。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是20世纪30年代反法西斯斗争受到挫折的原因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也损害了自身的利益,以至于在大战中损失惨重。‎ ‎(4)英美盟军诺曼底登陆;苏联对日作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美国对中国的抗日援助;易北河畔会师;攻克柏林战役。(答对一个即可)‎ ‎(5)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增强本国综合国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2011·十堰]材料一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没有什么可以恐惧的,惟一可以恐惧的只是恐惧这个词本身”。‎ 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参加某次会议的照片,见下图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当时让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什么?罗斯福总统为克服这一“恐惧”而采取的政策“新”在哪里?他解决失业问题的有力措施是什么? ‎ ‎(2)材料二图片与二战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有着怎样的地位和影响? ‎ ‎(3)结合上述材料,说说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在美国历史上的主要贡献。‎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实行“以工代赈”。‎ ‎(2)会议:雅尔塔会议。地位:是反法西斯同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影响:加速了德国最后败亡,奠定了战后政治格局(即“雅尔塔体制”)的基础。‎ ‎(3)实行“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维护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领导美国人民进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011·郴州]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二战”部分参战国死亡人数 中国军民 苏联军民 英国官兵 美国官兵 德国官兵 日本官兵 ‎2100多万 ‎2700多万 ‎37.5万 ‎40.5万 ‎1360万 ‎274.7万 材料二 从美国的利益出发,布什政府对一些国际条约拒签的拒签、毁约的毁约、修改的修改;……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请你分别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和标志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二,你认为当今世界威胁人类进步和安全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 ‎(3)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 ‎(4)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你认为中国应做出哪些努力?‎ ‎(1)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2)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3)和平与发展。‎ ‎(4)①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②大力发展我国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③积极发挥联合国和其它国际组织的作用。(答对一点计2分,两点计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计分)‎ ‎[2011·青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 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 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都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国进入战争状态。‎ 一一罗斯福“一个遗奥万年的日子”‎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它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据估计,死亡人数约6000万,物质损失超过40000 亿美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请分别写出A 、B 两国所在的军事集团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一战中被称为“绞肉机”的战役是什么?‎ ‎( 3 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遗臭万年的日子”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是什么?为了尽快打败法西斯国家,1945 年2 月,反法西斯国家召开了哪一次会议?‎ ‎(4)材料三告诉我们,二战带给人类巨大的灾难和损失。结合当今国际形势,你认为怎样才能避免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答出两条即可)‎ ‎(1)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2)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 ‎(3)珍珠港事件(或日本偷袭珍珠港)。雅尔塔会议。‎ ‎(4)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言之有理即可)‎ 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8课 美国经济发展 选择题 ‎[2011·徐州]知识经济是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现代经济。下列企业与这一新经济形式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B )‎ ‎ ‎ A.中国李宁 B.美国微软 C.德国奔驰 D.美国麦当劳 ‎[2011·长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D )‎ A.低通胀 低失业 B.多元化 现代化 C.高速度 高债务 D.信息化 全球化 非选择题 ‎[2011·江西]时间碑刻成历史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上古农业文明】‎ 材料一 如下图 ‎(1)四大文明古国是农业文明的代表。据图,说说其产生的相同自然地理条件有哪些?‎ ‎【近代大国崛起】‎ 材料二 “l688年的‘光荣革命’,为英国的经济起飞和工业革命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制度保证。”“1858年,印度成为帝国王冠上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摘自《大国崛起·英国》‎ ‎(2)据材料二,说说近代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 ‎【现代经济奇迹】‎ 材料三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块狭长地带,聚集了一万多家公司,其中大部分公司都是以设计和制造电脑芯片为主,人们把这一地区称为“硅谷”。有人统计,1996年,这里每24小时就产生62名百万富翁;l998年,其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400亿美元。“硅谷”的发展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 ‎(3)据材料三,说说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 ‎4)实现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举国上下的共同目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为了使我国经济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奇迹,你有何好建议?‎ ‎(1)大河流域。大体位于北纬20~40度之间。‎ ‎(2)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工业革命;殖民扩张。‎ ‎(3)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意思相近即可)‎ ‎(4)略(合理即可)‎ ‎ [2011·成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美洲大陆北部,有一个飘扬着星条旗的国家……这个国家出现,虽然只有230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之路,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摘自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l)材料一中“飘扬星条旗的国家”是指哪个国家?你知道这个国家诞生的标志吗?举例说明该国走出的“独创性的发展之路”。(举出一个例子即可)‎ 材料二 大约在150年前,(一个)住于太平洋西岸的岛国,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摘自电视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2)材料二中的“岛国”是哪个国家? 19世纪60年代末,该国“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的重大改革是什么?请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重大改革给该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3)以上两国崛起的成功经验,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哪些有益的启示?‎ ‎(1)国家:美国。诞生的标志:《独立宣言》的发表。独创性的发展之路:①建立了“三权分立”的联邦共和体制;②制定了1787年美国宪法;③罗斯福实行新政,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范例;④重视科技立国等。(以上事例任答一个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均可酌情给分)‎ ‎(2)“岛国”指日本。重大改革:明治维新。积极影响:使日本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近代化的国家。‎ ‎(3)①善于抓住机遇,锐意改革;②立足国情,制定适当的政策;③大力发展科技教育;④勇于创新;⑤善于学习先进的文化等。(任答三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均可酌情给分)‎ ‎[2011·株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比例 材料二 ‎ ‎ 1992年克林顿上台后,适应世界新形势,调整经济政策。其主要措施是:突出面向未来的投资,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环境净化工程以及教育和科研机构;以高科技带动经济发展,大力扶植信息产业的发展,重视对外贸易,推行以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方针;积极推进多边经济合作,并谋求在其中的霸权地位。‎ ‎——以上材料摘自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处于什么地位?‎ ‎(2)材料二克林顿发展经济的措施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一时期,美国经济发展有什么特点?‎ ‎(3)2010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中国要真正实现从经济大国到经济强国的飞跃,还需要不断学习先进国家的经验,请问克林顿时期调整经济的措施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 ‎(1)经济超级大国(霸主或获取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 ‎(2)突出面向未来的投资,将重点放在基础设施、环境净化工程以及教育和科研机构。经济高速增长,率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言之有理即可)‎ ‎(3)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大力发展教育;重视对外贸易;加强国际经济合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等。(言之有理即可)‎ ‎ 第9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选择题 ‎[2011· 攀枝花]“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战争的可能性。”这表明欧洲联合的目的是( A )‎ A.发展经济,避免战争 B.摆脱美国的控制 C.对付苏联的威胁 D.提高欧洲的地位 ‎[2011·福州]从欧洲共同体发展起来,目前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是( D )‎ 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 C.联合国 D. 欧洲联盟 ‎[2011·江西] “决心通过完成内部市场,增强内聚力和保护自然环境来促进人民的经济和社会进步,并实施旨在保证经济一体化和其他领域同步发展的政策”;“决心对各成员国的国民实行共同的国民身份制度”;“重申为人员自由流动提供方便的目标……”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 这些条款出自( D )‎ A.《慕尼黑协定》 B.《联合国家宣言》 C.《北大西洋公约》 D.《欧洲联盟条约》‎ ‎[2011·盐城]20世纪50年代中期,西德总理阿登纳强调:“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绝对是迫切需要的。”基于这一认识,欧洲国家在60年代建立了( C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轴心国集团 C.欧洲共同体 D.统一的欧洲国家 ‎[2011·雅安]欧洲共同体成立的主要作用是 ( D )‎ ‎①争取美国援助 ②促进经济发展 ③医治战争创伤 ④提高国际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1·徐州]有人说,欧洲曾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源地,但是从今天的形势看,欧洲再次爆发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了。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应是( A )‎ A.欧洲联盟的建立 B.联合国作用的加强 C.世贸组织的成立 D.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2011·汕头]‎ 下列图片展示了当今世界一些重要组织的标识,代表世界上最大经济体的标识是 ( B )‎ ‎ ‎ A B C D ‎[2011·湛江]李老师在教世界史的内容时,多次提到“欧元”、“《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等词语。请问李老师正在讲解哪一个区域性国际组织( B )‎ A.亚太经合组织 B.欧洲联盟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2011·呼和浩特]下图(图为蓝底黄星)是一个国际组织的标志,下列国家属于这个组织的是( D ) ‎ A.俄罗斯 B.美国 ‎ C.澳大利亚 D.法国 ‎[2011· 泰安]依据“欧元”“统一护照”“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等信息,判断下列与其相关的组织是( C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2010·铜仁]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1993年,欧洲初步实现这一预言而建立的“高一级的整体”是( A )‎ ‎ ‎ A B C D ‎[2011·内江]二战后,西方经济出现“黄金时代”,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D )‎ A.美国 B.苏联 C.联邦德国 D.日本 ‎2010·铜仁]20世纪50至7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至80年代下半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B )‎ A. 美国的扶持 B. 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C. 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D. 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成就 ‎[2011·新疆]‎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级地震,其经济遭受重创。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近二十年间,日本经济持续调整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除自身的原因外,其经济发展还得益于 ( C )‎ A.适当的经济政策 B.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 ‎ C.美国的大力扶持 D.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 ‎[2011·海南]二战后,日本经济陷入空前的混乱和凋敝。但50年代中期以后二三十年间,日本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增长时期,一跃而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究其原因,除日本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 B )‎ A.欧共体的帮助 B.美国的扶持 C.联合国的援助 D.北约的资助 ‎[2011·资阳]二战后西欧、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不同的是 ( B )‎ A.制定了适当的经济政策   B.建立了区域合作 C.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   D.美国的经济援助 ‎[2011·泰州]根据图片信息,下列各项最符合20世纪50~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特征的是( A )‎ A.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B.20世纪7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C.经济持续、缓慢增长 D.20世纪90年代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 ‎[2011·徐州]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说明日本开始谋求世界政治大国地位。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的日本( D )‎ A.实行新政,摆脱经济危机 B.对外战争获胜,综合国力增强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重视科技教育,成为经济大国 ‎[2011·西宁]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位,从战败国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你认为导致日本飞速发展的原因有( A )‎ ‎①利用科技革命的成果②重视教育③美国对日本的扶持④加强对外的经济掠夺和物质掠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2011·南京]下图中,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C )‎ 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B.朝鲜战争的刺激 C.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 D.形成经济共同体 ‎[2011· 潍坊]图表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下面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 A )‎ 时间(年)‎ 日本 美国 英国 联邦德国 法国 ‎1952—1960‎ ‎8.2‎ ‎2.8‎ ‎2.7‎ ‎7.5‎ ‎4.8‎ ‎1961—1970‎ ‎11.2‎ ‎4.1‎ ‎2.8‎ ‎4.8‎ ‎5.8‎ 据此可以说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A )‎ A.经济持续发展 B.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C.进入新经济时代 D.经济进入全球化 ‎[2011·莱芜]下面是1950~1991年,美、日、西欧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图中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 )‎ ‎ 1950~1951年 1970年 1990~1991年 A.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B.美日西欧呈现三足鼎立局面 C.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D.西欧所占比重在不断增大 ‎[2011·乌鲁木齐]二十世纪50年代后,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系列的自我调节和改良,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下列对美国、西欧、日本在不同时期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图示,表述正确的是( A )‎ A.西欧经济不断发展持续繁荣 B.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C.日本经济发展速度稳居世界第二位 D.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形成 非选择题 ‎[2011·包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代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材料二 英国在成为世界大国的进程中,工业革命功不可没。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它的成功举办,使世博会成为全球规模的盛会。‎ 材料三 当日本19世纪中期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实现了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材料四 l950年5月法国外长舒曼指出:“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理之下……”‎ ‎(1)依据材料一指出“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是指什么?用一句话概括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51年英国的政治体制是怎样的?该体制在英国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的“社会变革”是指哪一重大事件?这次变革在经济方面的重大举措有哪些?‎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长达百年之久的法德之间的冲突”主要指哪些冲突?20世纪60年代,西欧国家为实现“欧洲统一”成立了什么组织?‎ ‎(5)上述国家和地区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1)美国独立战争。英国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 ‎(2)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的颁布。‎ ‎(3)明治维新。 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及设备;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实行地税改革,全国统一征收地税。‎ ‎(4)普法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共同体。‎ ‎(5)维护国家民族独立;勇于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先进技术;发展科技教育;注重国家间的合作与交流;立足国情,制定适当政策;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局面。‎ ‎ ‎ ‎[2011· 怀化]改革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日本在古代、近代、现代正是通过一次次的改革不断崛起,最终在20世纪晚期成为世界上第二经济大国。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古代历史上,促进日本封建化的改革被称为什么? ‎ ‎(2)近代史上哪次改革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次改革在经济和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 ‎(3)二战后促进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并持续高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你认为最有远见的措施是什么? ‎ ‎(1)大化改新。‎ ‎(2)明治维新。主要措施:经济方面: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任答一点即可)文化教育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3)重视科技和教育。(只答科技或教育记1分)‎ ‎[2011·莆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 材料二 日本大量引进世界先进技术,主要手段是购买技术专利和图纸,在短期内集中了其他国家长期以来开发的成就,然后结合本国特点进行改造提高。……日本政府长期坚持“‎ 教育先行”战略,重视人才培养。教育经费1950年为1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的20%。‎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世界头号经济强国是哪一国家?‎ ‎(2)根据上述材料,促成日本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因素有哪些?‎ ‎(3)这一时期的日本与当前的中国在发展经济方面有着许多共同经验。请结合材料二 和所学知识加以评论。‎ ‎(1)美国。‎ ‎(2)引进先进技术;与本国国情相结合;重视教育,重视人才的培养。(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两国都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都意识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少走弯路。(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2011·湘潭]中日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两国关系曲折发展。请回答:‎ ‎(1)7世纪日本模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了什么改革?有何意义? ‎ ‎(2)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中国在战争中一负一胜的主要原因各是什么?‎ ‎(3)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在何时?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经济腾飞的哪些经验?‎ ‎(1)大化改新。标志日本从奴隶社会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2)甲午战争和全面侵华战争(或答抗日战争)。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20世纪晚期(或答1987年)。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科教兴国);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以及先进管理经验;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加大国家对经济的投入;坚持贸易立国,发展外向型经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加强科技创新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11·宜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见图1、2)‎ ‎(1)观察图1、图2,指出它们分别反映了古代农业生产哪两项技术进步?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方面,商鞅或唐太宗采取的最具代表性的政策措施是什么? ‎ 材料二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材料三 (图3)“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 图3‎ ‎(2)材料二中的“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在工业革命后发生了怎样变化?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工业革命和商业贸易之间的关系。‎ 材料四 世界工业平衡变化表(1860-1980)‎ 位次 时间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位 ‎1860年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80年 美国 英国 德国 法国 ‎1900年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1980年 美国 日本 苏联 德国 ‎(3)根据材料四,指出1860—1980年间英国和美国的变化情况。‎ 材料五 “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 ‎ ‎——1984年日本文化部大臣在北大的演讲 ‎(4)根据材料四、五,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大国的原因。‎ ‎(1)曲辕犁和都江堰。商鞅:奖励耕战;唐太宗:轻徭薄赋。‎ ‎(2)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推动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3)英国工业地位下降;美国工业地位上升,成为世界第一。‎ ‎(4)美国的经济援助;重视教育、科技;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选择题 ‎[2011·山西]下列关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实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 )‎ A. 赫鲁晓夫——实施新经济政策 B. 卡斯特罗——领导古巴民族解放运动 C. 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 马克思、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 ‎[2011·荆门]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C )‎ A. 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B. 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 C. 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2011·成都]2011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当年,苏联解体时的苏共领导人是( C )‎ A.赫鲁晓夫 B.勃列日涅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2011·青岛]2011 年是苏联“剧变”20 周年。提到这次“剧变”,我们有许多关于苏联解体的不同解说。其中,“领导人因素说”一直是最有影响的“主流”说法之一。苏联解体时的领导人是 ( B )‎ A.赫鲁晓夫 B.戈尔巴乔夫 C.叶利钦 D.勃列日涅夫 ‎[2011·泉州]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 D )‎ A.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美苏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 C.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D.没有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 ‎[2011·东营]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 A.苏联解体 B.南斯拉夫分裂 C.东欧剧变 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2011·徐州]20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这里引发老妇人感慨的事件是( D )‎ A.十月革命 B. 苏德战争 C.华约建立 D.苏联解体 ‎[2011·梅州]1991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半个多世纪。这里“红旗悄然落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 A.苏联解体     B.轴心国集团解体 C.华约建立     D.北约建立 ‎[2011·扬州]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B )‎ A.国家名称的变化 B.社会制度的改变 C.经济体制的变化 D.两极格局的结束 ‎[2011·枣庄]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 A )‎ A. 苏联 B. 中国 C. 德国 D. 日本 非选择题 ‎[2011·南平]著名学者徐天新在《强国之鉴》一书中写道:“俄国(苏联)的崛起的历史可以简单概括为:一次比一次耀眼的崛起腾飞;一次比一次出人意料的失势陨落。”‎ 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列举两例史实说明俄国(苏联)的“崛起腾飞”。‎ ‎(2)1991年盛极一时的强国苏联轰然解体,它的“陨落”对改革中的我国有何借鉴?‎ ‎(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20世纪二三十年代,通过执行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工业强国;在二战中,为打败法西斯国家作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空前提出等。(答出其中一点或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给3分,满分6分)‎ ‎(2)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独立自主的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建设模式;必须注重执政党的建设;应该始终抓住经济建设中心不放等。(答出其中一点或意思相近,给2分)‎ ‎ ‎ ‎[2011·湘潭]20年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解体,回顾苏联(苏俄)70多年的发展历程,给我们留下很多思考。据此回答:‎ ‎(1)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是什么?有何作用? ‎ ‎(2)20世纪30年代苏联形成了“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什么? ‎ ‎(3)针对“斯大林模式”的严重弊端,苏联进行了哪些改革? ‎ ‎(4)苏联(苏俄)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有何启示?‎ ‎(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2)高度集中。‎ ‎(3)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4)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要注意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11·连云港]纵横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25年前后,美国经济持续繁荣,苏联经济也基本恢复。苏联经济基本恢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初,当美国再度繁荣时,苏联政局发生什么巨变?‎ ‎(2)阅读下列选自《光荣与梦想》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初)俄国(苏联)在纽约有个贸易机构……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10万人之多,其中有管子工、……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 材料二 (波士顿市市长带领10万名儿童在广场上宣誓)我要做一个美国的好公民,保证为全国复兴运动尽自己的一份义务,买东西只在蓝鹰商店里买…… 我决心帮助罗斯福总统,让美国重新过上好日子!‎ 材料三 亲爱的总统先生(罗斯福):……您派来的人找到了我们家,我们便同他一道去了银行,银行答应押款可以慢一点还。……(被人拿走的)这些家具,您派来的那人也帮我们弄回来了。像您这样的总统,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 请回答:‎ ‎①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的经济特点。材料二中的誓言保证了罗斯福新政中哪一重大措施的实施?材料三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了什么直接效果?‎ ‎②上述材料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与罗斯福新政同时,苏联形成了什么模式?这一模式取得了什么积极效果?‎ ‎(3)有学者认为,政府执政理念一般分为“执政为民”和“执政为国”两类。从美苏20世纪30年代的主要举措看,两国的执政理念分别属于哪一类?你赞同哪一类?并说明理由(只有观点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 ‎(1)实行新经济政策。苏联解体。‎ ‎(2)①经济危机。《全国工业复兴法》。解决人民困难。‎ ‎②克服危机。斯大林模式。成为工业强国。‎ ‎(3)美国属“执政为民”;苏联属“执政为国”。‎ 本小问属于开放性试题。第一种答案:赞同第一类;政府关注民生,人民拥护政府。第二种答案:赞同第二类;特殊时期,只有国家强大,人民生活才能得到保障。(无论持哪一观点,若只有观点,没有说明理由的不得分)‎ ‎[2011·攀枝花]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其发展过程充满曲折和挫折,但其教训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 ‎(2)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正确探索是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最终形成了斯大林模式,这一模式有着怎样的伟大功绩? ‎ ‎(3)赫鲁晓夫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采取了什么举措?这些举措对东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 ‎(4)结合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看法。‎ ‎(1)(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探索与成就:192年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只要答出政策或者具体措施均可)1927年,国民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功绩: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化(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苏联工业产值位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或者苏联建成了工农社会主义国家);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加强了苏联的国防力量)。‎ ‎(3)举措:做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批判斯大林时期的个人崇拜)(全盘否定斯大林模式不能得分;进行经济、政治改革(改革),答出具体改革措施可得分)。‎ ‎(4)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社会主义建设需要正确的改革;社会主义建设不会一帆风顺,但它会朝着更为健康的方向发展。(任意答两点即可)‎ ‎[2011·莱芜]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面积辽阔,资源丰富。曾在经济建设和反法西斯战争中取得巨大成就。但建国七十余年后,在没有内战和外敌入侵的情况下自行解体,令世人震惊与沉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l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 ‎1921‎ ‎1923‎ ‎1925‎ 粮食产量(亿普特)‎ ‎23.13‎ ‎34.55‎ ‎44.24‎ ‎ (1)导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不断增加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具有什么显著特点? ‎ 材料二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项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2)材料二揭示了苏联经济建设中存在的哪一突出问题? ‎ 材料三 对苏联的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 ‎(3)请你列出“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历史依据。‎ ‎(4)从苏联的发展和解体过程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 ‎(1)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形式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或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损害)。‎ ‎(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上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 ‎(4)社会主义建设要符合国情,要以发展生产力为目标,要关注民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等。(言之有理,答出一条即可)‎ ‎[2011·六盘水]读史明智 ‎ 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9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32000多个平凡伟大的日子,承载了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谱写了壮丽辉煌的历史篇章。‎ ‎(1)抗日战争中面对日本侵略,中共持何态度?中国的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何关系?‎ ‎(2)写出下列年代尺上A、B、C三个时间里,中共召开的重要会议的历史意义。‎ ‎(3)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改革之路并不平坦。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和前苏联先后进行了改革,却出现了一成功一失败的不同结果。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是什么?(4分)‎ ‎(1)积极抗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A: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C: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改革,在改革中走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戈尔巴乔夫改革激化了前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引发社会动荡和分裂,导致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 第11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选择题 ‎[2011·雅安]二战以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国家中,改革较突出的是 ( B )‎ A.南斯拉夫 B.匈牙利 C.民主德国 D.捷克斯洛伐克 ‎ [2011·乐山]下图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你认为该漫画出现的的背景是( C )‎ ‎1989年,“柏林墙”坍塌 A.雅尔塔会议 B.两极格局形成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2011·恩施]下列属于同一性质改革的是( D )‎ ‎①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②美国南北战争 ③戊戌变法 ④俄国十月革命 ⑤赫鲁晓夫改革 ⑥1956年匈牙利的改革 ⑦中国1978年的改革开放 ⑧1991年苏联解体 A.①②⑤ B.③④⑦ C.④⑤⑧ D.⑤⑥⑦‎ ‎[2011· 泰安]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D )‎ A.政治体制的变化 B.经济体制的变化 C.国家名称的变化 D.社会制度的变化 ‎[2011·雅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是 ( D )‎ A.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崩溃 ‎ C.政治版图发生重大变化 D.社会制度发生改变 非选择题 第六单元 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2课 亚非拉的奋起 选择题 ‎[2011·南京]1947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取得独立的国家是( B )‎ A.委内瑞拉 B.印度 ‎ C.巴拿马 D.纳米比亚 ‎[2011·长沙]2011年是中印文化交流年。二战后,英国在________年被迫承认印度独立 ( B )‎ A.1945 B.‎1947 C.1955 D.1959‎ ‎[2011· 达州]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在亚洲,英国殖民者的“蒙巴顿方案”对印度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其划分的原则是( A )‎ A. 按居民的宗教信仰 B. 按历史沿革 ‎ C. 按行政区划 D. 按与英国的关系 ‎[2011·乐山]下列事件中,属于二战后,亚非拉人民为捍卫国家主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进行斗争的是( C )‎ ‎①埃及“七月革命” ②古巴革命 ③玻利瓦尔领导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④纳米比亚独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1·德州]小刚同学以“二战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独立与振兴”为主题作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C )‎ ‎①1959年,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③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④亚非拉国家独立后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11· 攀枝花]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B )‎ A.埃及 B.古巴 C.巴勒斯坦 D.印度 ‎[2010·铜仁]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非洲最终崩溃的事件是1990年( C )‎ A. 埃及的独立 B. 阿尔及利亚的独立 C. 纳米比亚的独立 D. 南非的独立 ‎ [2011·安徽]‎2011年5月21日,中非青年领导人论坛在非洲的一个国家举行,该国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地体系最终崩溃。他位于下图( C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11• 滨州]解读下列表格可知表意在向我们传达下列哪一信息( A )‎ 年份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1960‎ 独立 国家 尼日尔 刚果 乍得 马里 扎伊尔 马达加斯加 布基纳法索 塞内加尔 贝宁 克麦隆 加蓬 中非 多哥 索马里 毛里塔尼亚 科特迪瓦 尼日利亚 A. “非洲独立年” B. “黑暗大陆” ‎ C. 美国“后院” D. “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2011·湛江]今年3月19日开始,以法、英、美为主的多国军队对利比亚进行空中军事打击,利比亚局势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此前利比亚作为二战后第一个独立的非洲国家也曾经引起世人关注,利比亚宣布独立是在( A )‎ A.1951年 B.1961年 C.1971年 D.1981年 ‎[2011·攀枝花]帝国主义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的标志是( D )‎ A.埃及独立 B.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C.非洲独立年 D.纳米比亚独立 ‎[2011·邵阳]某校准备邀请一学者作报告,下列适合出现在海报“内容”中的是 ( C )‎ 海 报 ‎ 时间:‎2011年6月18日 ‎ 主讲人:黄教授 ‎ 地点:多媒体报告厅 ‎ 主题:西方国家与非洲关系史 ‎ 内容:? ‎ A.《蒙巴顿方案》出台 B.巴以边界划定 ‎ C.纳米比亚独立 D.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2011·张家界]欧洲殖民者奴役非洲长达500年历史结束的标志是( A )‎ A. 纳米比亚独立 B. 埃及独立 C. 南非独立 D. 阿尔及利亚独立 ‎[2011·东营]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结束的事件是( C )‎ A.埃及独立 B.印度独立 C.纳米比亚独立 D.古巴独立 ‎[2011·乌鲁木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美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下列历史人物中,领导本国人民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是( C )‎ A B C D 非选择题 ‎[2011·重庆]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国家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分治后的印度 B.分治后的巴基斯坦 第13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选择题 ‎[2011·东营]导致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矛盾错综复杂的因素有( D )‎ ‎①民族问题 ②历史问题 ③大国介入 ④宗教问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011·西宁]由于历史原因,这一地区的民族和宗教矛盾错综复杂,其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也极为重要,石油资源十分丰富,是各个历史时期世界列强的必争之地,这一地区是( B )‎ A.巴拿马 B. 中东地区 C.阿富汗 D.巴尔干半岛 ‎[2011·茂名]阿拉法特这段话的背景是( A )‎ 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 ——20世纪70年代巴基斯坦解放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在联合国讲演的结束语 A.中东地区的矛盾和战争 B.东欧剧变 ‎ C.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D.欧洲的联合 非选择题 第七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 冷战中的对峙 选择题 ‎[2011· 泰安]标志着“冷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 B )‎ A.“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实施 ‎ C.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D.北约成立 ‎[2011·鸡西]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苏“冷战”成为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2011·包头]下列对“冷战”政策含义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 A )‎ A. 用非战争手段遏制共产主义 B. 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 C. 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的手段包围苏联 D. 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 ‎[2011·肇庆]“(美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材料指出了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是( C )‎ A.欧洲先进的科学技术 B.美苏争霸的有利形势 C.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D.欧洲国家高素质的劳动力 ‎[2011·岳阳]‎ 随着北约对利比亚军事打击的持续进行,北约组织再次为我们所熟知。该组织产生于( C )‎ A.一战期间 B. 二战期间 C. 美苏冷战期间 D. 十世纪末 ‎[2011·雅安]二战后,美国对欧洲和日本进行经济援助,最重要的目的是 ( A )‎ A.“遏制”共产主义力量的发展 B.扩大海外商品市场 ‎ C.向西欧、日本输出新技术 D.推动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 ‎[2011·乌鲁木齐]1991年苏联解体,使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此前,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标志是( D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C.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 ‎ ‎[2011·南京]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开始。这里的“战时同盟”指( D )‎ A.三国协约 B.三国同盟 C.轴心国集团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2011·徐州]下列四幅图片,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是( B )‎ ‎ A B C D ‎ [2011·天津]下面漫画生动地反映了两极格局下的较量,其为首的两大国是( C )‎ A.英国和德国 B.美国和日本 C.苏联和美国 D.德国和法国 ‎[2011·莱芜]‎1947年3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致国会的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美国要承担“自由世界”守护神的使命。这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下列关于杜鲁门主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目的是遏制共产主义 B.美苏在希腊和土耳其发生战争 C.美国谋求世界霸权 D.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2011·雅安]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在世界范围的争霸中,最突出的事件是 ( C )‎ A.美苏冷战的开始 B.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 C.古巴导弹危机 D.苏联出兵阿富汗 ‎[2011·攀枝花]美苏争霸导致古巴导弹危机,我们今天要获取这一问题的真相,最好的材料是( C )‎ A.美苏最高当事人的回忆录 B.当时的新闻报道和分析 C.当时美苏最高层会议档案 D.历史研究的最新成果 ‎[2011·重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 )‎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2011·广东] “冷战”是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B ) ‎ A.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B. 杜鲁门主义提出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 D. 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2011·沈阳]“冷战”这个词是对以美国为首的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另一阵营相互关系的形容。这些国家不久前还是反对纳粹德国的盟友,但当占领德国的苏军突然封锁柏林边界与西方的一切文通时,双方已经处于直接军事对抗的边缘。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B )‎ A.古巴导弹危机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东欧剧变 D.美国侵略越南 ‎[2011·淮安]2011年3月以来,北约多次派出战机轰炸利比亚,利比亚局势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追溯历史,“北约”这一军事政治集团成立于( C )‎ A. 一战时期 B. 二战时期 ‎ C. 冷战时期 D. 科索沃战争时期 ‎[2011· 菏泽]北约轰炸利比亚的行动正在进行,其理由是所谓的“保护利比亚平民”。事实上当年北约成立的目的是( A )‎ ‎ 北约的旗帜 A.建立西方集体防御体系,对抗苏联 ‎ B.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C.对抗华约 ‎ D.帮助欧洲复兴经济 ‎ ‎[2011·盐城]1947年,为帮助西欧摆脱经济动荡的局面,美国总统杜鲁门强调:“我们的帮助应该首先通过经济和财政援助的途径。”为此,美国采取的行动是( B )‎ A.发表“铁幕”演说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组织 D.建立“华约”组织 ‎[2011·山西]“美国为支持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总共支付了125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和欧洲的人力物力一起,使欧洲能够迅速发展复原,这一复原使欧洲的生产和生活水平超过了战前的水平”。这则材料论述了( B )‎ A. “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背景 B. 二战后西欧经济恢复的原因 C. 二战后美国经济恢复的影响 D. 欧洲经济共同体创立的过程 ‎[2011· 泰安]美苏争霸的两极解体的标志是( A )‎ A.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B.“一超多强”局面的暂时形成 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第三世界国家的奋起 ‎[2011· 南充] “二战”后世界两极格局形成,其结束的标志是( B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苏联解体 C. 世贸组织成立 D. 东欧剧变 ‎[2011·清远]标志着二战后由美苏主导的世界两极格局崩溃的事件是( C )‎ ‎①东欧剧变 ②美国衰落 ③西欧崩溃 ④苏联解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非选择题 ‎[2011·福州]在九年级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探讨了有关二战后世界格局的问题,得出以下两个结论。‎ 结论一 “马歇尔计划”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冷战的开始。‎ 结论二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 请你判断哪一个结论是错误的?并简要说明理由。‎ 判断:结论一是错误的。‎ 理由: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是美苏之间冷战开始的标志。‎ ‎[2011·潍坊]美国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国家,从1776年建国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然而已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时,美国走向独立,领土大块大块地扩充,资本主义经济大步地发展;……19世纪后半期,美国迅速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欧洲二、三百年完成的事,它在不到百年内便完成了。‎ ‎——摘编自钱忠文《读美利坚》‎ ‎(1)美国在18、19世纪发生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哪一次工业革命促使19世纪后半期的“美国迅速开始了它的现代化进程”? ‎ 材料二 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地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2)罗斯福“进行试验”的目的是什么?为此采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 材料三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l945年4月1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的谈话 ‎(3)当美国自己认为“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时,它拥有了怎样的经济地位? ‎ ‎(4)阅读上述材料,请你用最简练的语言,给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1)第一次: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经济的发展;第二次: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或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2)目的:消除经济危机。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 ‎(3)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 ‎(4)勇于改革,大胆创新;面对困难,充满信心;抓住机遇,发展经济等。(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011·武汉]20世纪以来,大国历史发展呈现出道路选择、严重对峙与相互合作等多种态势。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道路选择 依据下列表述,写出材料描述的历史事件。‎ 描述一 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人民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事件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述二 1933年开始,美国总统罗斯福全面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金融、工业、农业和社会福利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对传统的资本主义模式进行了改造。‎ 事件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重对峙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为了称霸世界,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军事进攻以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即推行“_____________”政策;同时,发动局部战争,造成了世界长期的动荡与不安。‎ ‎(3)相互合作 纵观20世纪中期以来的大国关系,合作是主流。‎ 时间 事件 ‎1945年 美、英、苏、中等国创立_______________‎ ‎1979年 中美建交 ‎2001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表格中,美、英、苏、中等国创立的国际组织是 ___________________。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这一组织中的合法席位。‎ ‎(4)大国关系从严重对峙到相互合作,你有什么感悟?‎ ‎(1)事件一:俄国十月革命;‎ 事件二:美国罗斯福新政。‎ ‎(2)“冷战”。‎ ‎(3)联合国。‎ ‎(4)合作促进发展,对抗阻碍进步。‎ ‎[2011·衡阳]2011年,中东地区发生了称为“中东之春”的民主运动。西方势力乘机兴风作浪,发动了入侵利比亚的战争。在这一事件中,美国和西欧国家表现了较强的文明认同感和行为协同性,令人关注。探究历史,回答下列问题。‎ ‎【文明追溯】‎ ‎(1)中东主要指西亚和北非地区。这里先后诞生了古代埃及、古巴比伦两大文明古国。请写出古代埃及的著名建筑和古巴比伦的著名法典。‎ ‎(2)中东地区亦是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聚居区。写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者和古代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 ‎(3)中东地区是亚、非、欧三大洲的交会之地,历史上曾遭受许多帝国的征服,但该地居民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举出古代阿拉伯人把东方文化传至西方的一个事例。‎ ‎【动乱分析】‎ ‎(4)二战以来,中东地区长期动荡不安,其因素有哪些?‎ ‎【相关联想】‎ ‎(5)18世纪,美国摆脱哪个欧洲国家的殖民统治而独立?在长期奉行孤立主义之后,美国人在20世纪参与了欧洲人掀起的两次世界大战。请写出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先后参与的军事集团。‎ ‎(6)二战后,美国力图控制西欧、对抗苏联,推行“冷战”政策。请列举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表现。‎ ‎(1)建筑:金字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2)创立者:穆罕默德。代表作:《天方夜谭》(或《一千零一夜》)。‎ ‎(3)把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西方(或把印度计数符号西传,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4)民族问题、宗教问题、领土问题、水资源问题、石油问题、民主问题、大国争夺等。(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5)英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第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或同盟国)。‎ ‎(6)政治:杜鲁门主义;经济:马歇尔计划;军事: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 第15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选择题 ‎[2011·广东]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一次公开场合抨击美国“几乎是毫无节制地滥用武力”,并且称美国所倡导的“单极世界”是不可接受的。这段材料表明( A ) ‎ ‎①美国在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②美国要保持世界霸主地位 ③“两极”格局仍然存在 ④俄美两国存在分歧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2011·德州]近代以来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与特色标题“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所指国家相对应的一组是 ( D )‎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美国、德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2011·内江]最近,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美军击毙了“九一一”事件的主要策划者本·拉登,并宣称这是国际反恐斗争的重大胜利,同时,北约国家对利比亚的轰炸还在继续。联系之前的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等,这些事件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D )‎ A.两极格局形成 B.“冷战”局面还在继续 C.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 D.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 ‎[2011·聊城]某同学撰写研究性学习报告,参考文章是《“冷战”的缘起》《北约与华约的对抗》《从苏东剧变到多极化趋势》。据此判断研究报告的主题应该确定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 )‎ A.世界格局的演变 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C.中东局势的动荡 D.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 ‎[2011·宁波]‎2011年3月19日,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法英美等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实施空袭,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和财产损失。对此,中国多次呼吁通过和平手段解决危机。材料说明( D )‎ ‎①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是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 ‎②战争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我们反对任何战争 ‎ ‎③联合国在缓解国际紧张局势方面已不能发挥积极作用 ‎ ‎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1· 杭州]历史结论的提出,必须言之有理、论之有据。下列历史结论,正确的是( D )‎ A.《雅尔塔协定》的签订,标志着联合国的成立 B.古巴导弹事件的发生,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C.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发展中国经济上已经完全摆脱发达国家的控制 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格局的终结 ‎[2011·南京]《2010年中国的国防》指出,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形势,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这段材料反映了( D )‎ A.凡尔赛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两极格局 D.多极化趋势 ‎[2011·天津]在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 B )‎ A.人口实力 B.经济实力 C.资源实力 D.军事实力 ‎[2011· 苏州]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B.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D.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011·临沂]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图片。据图片内容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C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第二次世界大战 C.当前世界战争形势 D.科索沃战争形势 ‎[2011·吉林]冷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公然挑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事件是 ( D )‎ A.“国会纵火案”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C.古巴导弹危机 D.科索沃战争 ‎[2011·衡阳]2010年12日4日《广州日报》消息:韩朝炮击事件发生后,中国为避免局势恶化,多次敦促有关方保持克制,建议12月上旬在北京举行朝鲜半岛核问题六方会谈团长紧急磋商。“六方会谈”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世界政治格局的( C )‎ A.两极化 B.单极化 C.多极化 D.全球化 ‎[2011·成都]有人谈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 )‎ A.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B.多极化局面完全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 D.美、日、欧盟的三极格局 ‎[2011·德州]当今国际社会中,在美国领先世界的同时,欧盟努力地用同一个声音说话,“金砖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正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一现象表明 ( B )‎ A.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基本解决 B.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 C.经济发展趋向全球化 D.国际经济新秩序已基本建立 ‎[2011·济宁]自上世纪90年代起,美国在全世界采取了一系列重大军事行动,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及当前利比亚遭空袭等,这充分说明( D )‎ A.战争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 B.当今世界不安宁的唯一原因是霸权主义 ‎ C.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 D.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2011·济宁]关于朝鲜核问题,中国、俄国、朝鲜、韩国、美国、日本曾多次举行六方会谈。由参加谈判的成员国可以反映出( C )‎ A.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B.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 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 ‎[2011·资阳]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趋势是 ( C )‎ A.美国独霸世界→美苏两极格局→多极化发展 B.欧洲控制世界→美国独霸世界→一超多强 C.美苏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多极化发展 D.美苏两极格局→美国独霸世界→多极化发展 ‎[2011·河北]1999 年3 月24 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开始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科索沃战争由此打响。这表明( C )‎ A. 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 B. 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 D. 联合国“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的宗旨发生改变 ‎[2011·十堰]萨拉热窝事件引爆了巴尔干“火药桶”。下列哪一事件也是发生在巴尔干半岛( D )‎ A.中东战争  B.海湾战争  C.印巴冲突  D.科索沃战争 ‎[2011·枣庄]地区冲突是威胁世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冷战结束后,霸权主义国家利用并介入地区冲突的典型事例是( D )‎ A. 美国侵略越南 B. 苏联占领阿富汗 C. 古巴导弹危机 D. 科索沃战争 ‎[2011·青海]下列不是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事件是 ( C )‎ A.欧洲联盟的成立 B.科索沃战争 C.非洲独立年 D.纳米比亚的独立 非选择题 ‎[2011·凉山]冷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两极格局是怎样形成的?两极格局崩溃的标志是什么?‎ 杜鲁门主义出台;美国和西欧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组织建立标志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标志美苏主导的两极格局的崩溃。‎ ‎[2011·河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3 年,美国强行打开日本的大门后,西方列强纷纷侵入日本。日本经济遭到摧残,国家主权不断丧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 材料二 1931 年,日本的工业总产值比1929 年下降了1/3 ,进出口贸易额下降约50 % ,失业者多达300万,在业工人工资降低了1/3 以上。1/3 的农民失去土地,许多地方发生饥荒,农民要求减租的斗争达3400 多起。‎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日本300 万人丧生,所有大城市都因空袭而遭到严重破坏,全国1/4 的财富被毁,生产水平只相当于战前的1/3 ,经济陷于崩溃。‎ ‎(1)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日本发展史上的三次危机。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次危机出现的直接原因。‎ ‎(2)为摆脱这三次危机,日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这些措施实施的结果,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 ‎(1)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 ‎(2)资产阶级统治扩大;华盛顿体系逐渐瓦解,轴心国集团形成;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趋势(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出现)。‎ ‎[2011·西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的战机和舰艇19日起向利比亚有关目标实施了军事打击。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20日表示,有关国家实施的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超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授权范围,与决议精神相违背。‎ ‎ ——人民网报道 材料二 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 ‎ ‎ 图1 打结的手枪 图2 铸剑为犁 ‎(1)结合材料一请回答: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结合材料一回顾历史,早在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就曾经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公然对一个联合国成员国动武,从而引发的战争是? ‎ ‎(3)材料二表达了联合国怎样的意愿?‎ ‎(4)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三次大的变化,结合史实,按照历史发展顺序依次写出三次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科索沃战争。‎ ‎(3)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4)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20世纪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终结,“一超多强”形成。‎ ‎[2011·六盘水]生活与历史 材料一 “现代的文明的美国历史,是由一次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开始的,同那些因王公、地主、资本家瓜分争夺土地和利润而引起的掠夺战争(像现在的帝国主义战争)比较起来,这种战争是很少见的。这是美国人民反对当时压迫美国,使美国处于殖民地奴隶地位的英国强盗们的战争。” ‎ ‎——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材料二 “一百多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项很重要的法令像一盏希望的航灯出现在千百万黑人奴隶面前……《解放宣言》的签署预示着备受煎熬的漫漫长夜结束了,令人欢欣鼓舞的黎明到来了”‎ ‎ ——摘自马丁·路德·金l963年8月演说 材料三 两极格局结束后的世界局势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并向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动荡并存。‎ ‎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 美国崛起于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上半期。以1898年美西战争为界标,在此前50年美国集中解决国内的统一和制度问题,并且在经济总量上接近于头号强国英国;在此后50年美国越来越深刻地卷入两洋战略,并开始主导国际体系的建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标志,美国完成了崛起的过程,取代英国而成为世界霸权国家。‎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历史比较》‎ ‎(1)材料一中“伟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战争”指哪次战争?‎ ‎(2)材料二中的“一位伟大的美国人”对美国历史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 ‎(3)霸权主义给人类进步与和平带来了哪些危害?近年来,霸权主义有哪些表现? ‎ ‎(4)综观美国崛起的历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1)美国独立战争。‎ ‎(2)维护了国家统一;解放了黑人奴隶。 ‎ ‎(3)①冷战结束后,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其转化为国际冲,直接威胁世界和平。表现如:科索沃战争、美伊战争等。②西方国家打着“人权”的旗号,粗暴干涉他国内政。表现如:美国多次发表《中国人权现状白皮书》③由于美国长期实行霸权主义,导致恐怖主义泛滥。表现如:“9·11” 事件等。 ‎ ‎(4)民族国家的统一;走和平发展道路;改革开放;科教兴国;制度创新等。‎ ‎[2011·青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英国和美国军队于2011年3月l9日由空中和海上打击利比亚境内目标。利比亚方面指责西方三国“殖民侵略”,要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召开紧急会议。针对美英法海空打击利比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0日说,中方对多国部队军事打击利比亚表示遗憾。中方希望利比亚局势尽快恢复稳定,避免武装冲突升级造成更多贫民伤亡。‎ 材料二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就向全世界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1)材料一中美国对利比亚的行为反映出美国一贯奉行什么样的对外政策?他的这种对外政策对世界和平构成了极大的威胁,除此之外,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还有哪些?‎ ‎(2)材料一中提到的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你知道联合国在哪次国际会议中决定建立的吗?‎ ‎(3)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 ‎(4)今天美国轰炸利比亚,而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也轰炸过亚洲某一国家,而且还威胁到中国的安全,被美国轰炸的这个亚洲国家是?对此中国作出了怎样的军事行动?‎ ‎(5)学史论今,美国能“拯救”利比亚吗?你认为利比亚的未来该怎么办?‎ ‎(1)美国一贯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还有恐怖主义、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历史遗留问题、资源问题。‎ ‎(2)雅尔塔会议。 ‎ ‎(3)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4)朝鲜。抗美援朝。 ‎ ‎(5)美国不能“拯教”利比亚。利比亚的未来由利比亚人民自己决定。‎ ‎[2011·肇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如果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里走下坡路的话,必须走向联合……否则欧洲各国将会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 ——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 ‎ ‎ 二战后日本经济增长示意图 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统计图 材料三 欧盟作为一个整体,正在一体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在全球的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向成为世界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方向努力。‎ ‎——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不得原文照抄)‎ ‎①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简述欧盟成立对欧洲的影响。‎ ‎②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特点出现的原因。‎ ‎③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 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影响。‎ ‎①恢复和发展经济;摆脱美国的控制(或欧洲各国不想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答出“欧洲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或“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同样给分。)‎ ‎②特点: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表达出同样意思都给分。)原因: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科技成就;美国扶持日本;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③冲击美苏两极格局;促进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进程。‎ ‎[2011·烟台]世界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分分合合,不同利益集团间的较量,左右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图:‎ 较量中的两大军事集团 ‎(1)上述图片表明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较量局面的形成。请你完成:‎ ‎ A. 写出军事集团的名称:‎ ‎ 名称是__________;名称是__________。‎ ‎ ‎ B. 两大军事集团的较量给当时世界造成什么严重后果?导致了怎样的世界政治格局?‎ 材料二 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全部的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教材《世界历史》(下册)‎ 材料三 读图:‎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 ‎(2)材料二中26国的联合对当时世界局势的主要作用是什么?美苏两国由材料二中的合作到材料三中的对抗,对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 识图:‎ ‎ ‎ 欧盟旗帜 阿拉木图宣言——苏联解体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 ‎(3)根据上述图片提供的信息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什么特征?‎ ‎(4)综上所述,造成国家间分合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应如何正确认识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 ‎(1)A.三国同盟 三国协约 B.结果: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格局:形成了战胜国重新分割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作用:加速了法西斯集团的灭亡和二战的结束。影响:形成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造成了世界的动荡不安。‎ ‎(3)两极格局结束,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4)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认识:世界多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011· 常德]世界格局是指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经历了多次大变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 ‎ ‎(2)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其中哪些条约直接损害了中国利益?中国人民为此进行了怎样的抗争?结果如何? ‎ ‎(3)二战后,出现哪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格局? ‎ ‎(4)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献出什么特点?你认为中国应怎样才能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协约国,同盟国)。‎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中国政府拒绝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北约、华约)。两极格局。‎ ‎(4)政治多极化。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加强国际间交流与合作,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加强国际音的团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答出相关要点,可酌情给分)‎ ‎[2011·巴彦淖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宣称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以“防止共产主义渗入”。……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教版)‎ 材料二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 ‎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教版)‎ 材料三 1999年3—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对主权国家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造成南联盟的重大售货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中国驻南使馆也遭到北约导弹袭击。‎ ‎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人教版)‎ ‎(1)材料一反映了美国实行的是什么政策?此政策实施后的影响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影响当今世界新的政治格局形成的重要因素是什么(举一具体实例)?‎ ‎(4)请你谈谈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中国应该如何争取有利的国际地位?‎ ‎(1)冷战政策。形成了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 ‎(2)多极化趋势。‎ ‎(3)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 ‎(4)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2011·乐山]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世界已跨入新的世纪,可天下仍不太平。让我们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吧!某校九年级(2)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图文展,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准备】‎ ‎(1)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资料?‎ ‎【活动展示】‎ 第一组 表解历史 ‎ ‎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1914.7—1918.11‎ ‎1939.9—1945.9‎ 交战双方 法西斯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同盟 转折性战役 凡尔登战役 战争性质 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战后格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第一组收集的表格信息有残缺,请你在上表表格中将内容补充完整。‎ 第二组 文汇历史 ‎(战场上)到处散布着破碎的弹片,折断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体……其中有些人被抛到十五英尺高,断腿残肢挂在那些幸存的树枝上。‎ ‎——法国作家巴比斯《战火》‎ 战后初期的西欧,经济凋敝,困难重重。英国有一半以上的工业瘫痪,法国居民每天仅配给‎200克面包,联邦德国工人一月的工资只能买一条香烟。‎ ‎——《世界历史》九下P91‎ ‎(3)从第二组收集的材料中,你得出什么认识? ‎ 第三组 图说现实 图1 北约空袭利比亚 图2 本·拉登被击毙后,基地组织仍然活动猖獗 图3 日本福岛核泄漏 ‎(4)第三组收集的图片中,反映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有哪些?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维护当今世界和平提出两点建议。‎ ‎(1)访问他人、查阅网络资料、阅读书报杂志、观看影像资料、考查遗址遗迹……‎ ‎(2)交战双方:同盟国与协约国。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胜利。战争性质: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战后格局:美苏两极格局(或雅尔塔体系)。‎ ‎(3)认识: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或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4)因素:图1战争(地区冲突、霸权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图2恐怖主义;图3核安全问题。‎ 建议:不干涉他国内政(或尊重各国的独立和主权或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作用。‎ ‎[2011·汕头]近代以来,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和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近年来,国际关系更加微妙、复杂。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民,为维护地区稳定与世界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和其他弱国在和会上处于完全无权的地位。 ‎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二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凭借占有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科技武器对南联盟发动了空中打击。科索沃战争爆发了。……在俄罗斯、芬兰等国的斡旋下,北约宣布暂时停止空袭,安理会也通过了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的决议。……北约轰炸的停止,显示了俄罗斯、中国等国在阻止美国的霸权行为上的积极有效作用。 ‎ ‎——北师大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尽管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地发生过多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但还没有哪一次能像燃烧在科索沃的战火一样,如此强烈地震撼着战后的国际秩序和安全格局。 ‎ ‎—— 摘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请回答: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在全球建立起了什么国际新秩序?该秩序涉及中国利益的条约有哪些?请列举各条约中有关中国的内容。‎ ‎(2)依据材料三反映了国际格局什么趋势?‎ ‎(3)参照材料二内容及相关知识,请列举当下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 ‎(4)依据材料二及材料三,谈谈你对科索沃战争的看法。‎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和约》(将中国山东划给日本)与《九国公约》(提出“门户开放”与“机会均等”原则,使中国回到了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 ‎(2)一超多强,朝多极化趋势发展 ‎(3)宗教矛盾、民族冲突、领土争端、霸权主义等 ‎(4)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和单极化的斗争从幕后走到了前台,诉诸武力,越来越可能成为美国建立单极格局的主要手段,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世界动荡不安和局部战争频出的主要根源。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最主要的任务。‎ ‎[2011·黄冈]和平共处,合作共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的分裂所造成的影响是灾难的。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带来的只是生灵的涂炭、文明的衰退和地位的削弱。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被誉为“世界工厂”的“日不落帝国”,在欧洲第二次分裂后不得不依附于美国。事实上,丘吉尔在1943年德黑兰会议期间,就已经意识到“英国是一个多么小的国家”,他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 材料二 二战后,复杂的政治局势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使欧洲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合作的必要性。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主张建立一个密切合作的联盟。……1967年欧共体正式成立;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2007年欧盟拥有27个成员国。‎ 请回答:‎ ‎(1)完成下表:20世纪前半期欧洲的两次分裂及其后果 两大敌对集团 分裂后果 战争性质 第一次分裂 三国同盟和 ①‎ 世界性 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 ③ ‎ 第二次分裂 ‎② 和轴心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 ④ ‎ ‎(2)依据材料一,推动“日不落帝国”在19世纪中期取得“世界工厂”地位的主要动力是什么?1943年丘吉尔在德黑兰会议期间的言语,意味着战后国际格局将出现怎样的变化? ‎ ‎(3)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联合的区域影响和国际影响。‎ ‎(1)①三国协约 ②帝国主义战争 ③同盟国(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④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2)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战后美苏的对立,美苏“冷战”的出现。‎ ‎(3)促进了欧盟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2011·宿迁]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国建立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 ‎1945年5月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三 俄罗斯前总统普京说:“华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1)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为确立“和平制度”‎ ‎,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哪两次国际会议? ‎ ‎(2)材料二中的两个“战争”分别是什么? ‎ ‎(3)“华约和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什么发展趋势?‎ ‎(4)当今世界,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此伏彼起,给国际安全带来很多不安定因素,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应对?‎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二战);冷战。‎ ‎(3)多极化。‎ ‎(4)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其他国际事务;发展与世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两点即可,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2011·岳阳]历史是一条河。让我们走进中国历史长河,感受中国几千年的风雨沧桑,解读中国国力盛衰和国际地位的变化:‎ ‎(1)古代史上,中国曾是世界上的强国之一。请举出两件充分显示了古代中国强大国力和进取精神的对外活动的大事。‎ ‎(2)清朝前期,中国在世界上慢慢落伍了。请各举一项这一时期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对内、对外政策。‎ ‎(3)近代史上,中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国际地位?结束这一段屈辱历史的伟大事件是什么?‎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发生在本世纪初的什么大事反映了我国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过渡的时期,中国处于一个什么地位?‎ ‎(5)综上所述,你认为决定一个国家国际地位高低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 ‎[2011·淮安]美国和日本是亚太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下列时间轴和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图1 图2 图3‎ 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 遭到日本袭击的珍珠港 美国援助日本的物资 ‎(1)图1中的事件引发了日本的民族危机,该国是通过哪一场改革来摆脱危机的?‎ ‎(2)一战后,美日在亚太地区争夺激烈。1922年召开的什么国际会议暂时协调了双方的矛盾?‎ ‎(3)从图2到图3反映了美日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1991年以来,日本实力不断增强,对美国的霸权政策和世界格局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2010·铜仁]当今世界经济危机是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从而扩散到全世界,美国由此引起了全球的关注。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对美国历史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美国是一个没有童年的国家。当央格鲁—萨克森人来到这块新的殖民地的时候,他们同时带来欧洲最新的民主政体与自由经济。这个不啻给独立后的“初生的帝国”(华盛顿语)带来了当时最优良的新鲜血液。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也说:“北美似乎有上帝的意志决定最终会成为一个国家”。‎ 材料二 北方人的思想活跃,视野开阔,崇尚自由贸易。南方人憨厚稳重,固执成见,保留着农奴制的陋习。北方人看不惯南方人,南方人不服北方人。北方人要解放南方的奴地,严重侵犯了南方人的利益。北方人提出给南方富人适当的补偿——即解放一个农奴补贴多少钱,遭到南方富人的拒绝。美国北方和南方的人都对这场战争跃跃欲试,充满期待,就像一场赌博,都把赌注压在自己这一方。‎ 材料三 众所周知,当今美国,人才济济,英才辈出,全球一半多的科技发明都出自美国,每年有1/3甚至1/2的若贝尔奖的获得者都是美国科学家。‎ 材料四 冷战后,美国为了称霸世界,成为“世界领袖”,重新制定了全球战略。‎ 请回答:‎ ‎(1)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哪一个文件的发表标志着美国的诞生?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第一任总统是谁?‎ ‎(2)美国内战前南北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美国内战中哪一个文件的发表扭转了北方的不利局面?美国内战的成果是什么?‎ ‎(3)20世纪40年代第三次工业革命首先兴起于美国,它的主要标志除原子能、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外,还有什么发明和应用也是它的主要标志? ‎ ‎(4)从材料四看出二战后美国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哪些?美国20世纪90年代发动了哪两次大规模战争?‎ ‎[2011·攀枝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极格局结束后,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材料二 当今世界,一方面,世界各国在事关人类生存问题如反恐、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但另一方面,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美国多次发动局部战争,特别是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越过联合国安理会,以南联盟军队屠杀科索沃阿尔巴利亚族人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了狂轰滥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 ‎ ——均根据教材改编 请回答:‎ ‎(1)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源和促进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是什么?‎ ‎(2)从材料二看,威胁当今世界安全的因素有哪些?‎ ‎(3)你认为当今世界怎样才能构建世界和平与安全?‎ ‎(1)标志:苏联解体。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或者世界经济格局(结构)的多极化。(任意答出其中一个均可)力量:日本、中国、欧盟和俄罗斯。‎ ‎(2)一是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和恐怖主义;二是霸权主义。‎ ‎(3)加强合作与对话,反对对抗;客观公正对待冲突双方,彼此理解对方诉求;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发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等。(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2011·长春]观察下面漫画:‎ ‎ 漫画1 昔日的“援助” 漫画2 今日的竞争 请回答:‎ (1) 漫画中的人物指的是哪个国家?‎ ‎(2)漫画1反映出二战后,该国为援助西欧实施了哪一计划?对西欧起到怎样的作用?‎ ‎(3)漫画2中西欧的快速成长也得益于它建立的哪一合作组织?它的发展对漫画中人物称霸世界的企图起到怎样的作用?‎ ‎(4)漫画中两者在不同时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此你有何认识?‎ ‎(1)美国。‎ ‎(2)马歇尔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欧盟。牵制美国称霸世界。‎ ‎(4)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等。‎ 第16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选择题 ‎[2011·嘉兴]“十一五”期间,嘉兴累计利用外资71.89亿美元,完成境外投资4.25亿美元。“十二五”期间,嘉兴还将重点引进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这体现了当今世界的趋势是( C )‎ A. 区域一体化 B.政治多极化 C.经济全球化 D.商品多样化 ‎[2011·鸡西]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肯德基快餐盛行、海尔产品畅销海外、丰田汽车驰骋世界……这主要反映了 ( A )‎ A.世界经济全球化 B.世界经济区域化 C.世界格局多极化 D.地区经济一体化 ‎[2011·清远]九年级张阳同学收集到有关“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中国—东盟”四张图片,你认为这四张图片的核心主题是( B )‎ A.全球化趋势 B.区域集团化 C.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D.世界政治的紧张局势 ‎[2011·南平]2011年5月,欧元区财长会议批准对葡萄牙780亿欧元的援助案。使葡方受益的国际组织是( B )‎ A.世贸组织 B.欧洲联盟 C.联合国 D.亚太经合组织 ‎[2010·铜仁]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他们创造了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这表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 A )‎ A. 全球化 B. 区域化 C. 单极化 D.多极化 ‎[2011·攀枝花]有人用这样的故事来形容经济全球化:“一个英国前王妃和一个阿拉伯王子,坐着苏格兰司机开的德国制造的装有荷兰发动机的汽车,在英吉利隧道出了车祸,抢救她的是美国医生,用的是巴西药。”如果用这个故事形容全球化恰当的话,那么由此看出全球化的本质是( B )‎ A.一个国家产业独立和完整被打破 B.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本国民族经济受到外部严重冲击 D.人员和物品的自由流动 ‎[2011·乐山]下图所示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看点”,反映出当今世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是( D )‎ ‎2010年上海世博会“大看点”‎ 太阳能飞机、碳纤维自行车 透明水泥、可发电地板、火山岩网球拍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节能、低碳、环保、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 ‎[2011·台州]近年来,中国的皮鞋、打火机等商品遭遇欧盟的反倾销,协调这一争端的国际组织是( D )‎ A.亚太经合组织 B.联合国 C.上海合作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2011·台州]乐乐家购买了一款进口轿车,其发动机来自德国,轮胎产自美国,整车装配在意大利……这一现象反映了( B )‎ ‎①经济全球化 ②贫富差距扩大 ③政治多极化 ④各国经济联系密切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011·衡阳]当前,越来越多的家乐福、肯得基、麦当劳等跨国公司连锁店落户衡阳城。这种现象反映了( A )‎ A.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B.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C.生活方式单一化 D.知识经济时代来临 ‎[2011·郴州]世界名用航空的“巨无霸”——空中客车的总装线在法国,而部件生产商则遍布世界各地。这说明( B )‎ A. 世界经济领域的区域化 B. 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C. 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D.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不平等 ‎[2011· 苏州]中国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海尔在全球30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海外营业额同比增长9.8%。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D )‎ A.海尔产品质优价廉 B.区域集团化的影响 C.交通便利运输快捷 D.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2011·莱芜]近年来,肯德基、麦当劳等一些世界跨国企业陆续登陆莱芜,莱芜的“三辣”等农产品也纷纷走出国门。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看,这种现象说明( B )‎ A.莱芜已经成为世界的经济中心 B.莱芜逐渐融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 C.莱芜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最重要阵地 D.莱芜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1·清远]以下有关当今全球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促使经济的联合更加紧密 B.“强国主导,受益不均;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局面形成 C.目前欧洲的大肠杆菌不会波及其他国家 D.全球化下需要各国合作,共同应对当前人类面临的恐怖主义等国际问题 ‎[2011·莆田]美国波音公司生产的每一架客机所需的450万个零部件,来自海外1500家大企业和1.3万家中小企业。这说明了( D )‎ A.亚洲国家生产水平高 B.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C.美洲工业生产水平低 D.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2011· 常德]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我们经常所说的“地球村”突出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什么特点( A )‎ A.经济全球化 B.知识经济 ‎ C.世界大同 D.世界多极化 ‎ ‎[2011• 滨州]胡锦涛说:“各国人民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地球村”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哪一特点( D )‎ A. 政治多极化 B. 区域集团化 C. 文化多元化 D. 经济全球化 ‎[2011·连云港]‎2000年3月28日《人民日报》指出:“在过去30年间,最不发达国家的数量从25个增加到49个;……工业化国家与30个最穷国家的人均收入相差至少70倍。”这表明作者认为经济全球化( A )‎ A.加剧了全球贫富分化                   B.推动了全球商品贸易 C.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D.促进了世界经济繁荣 ‎[2011·扬州]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在21世纪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D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国加入APEC D.中国加入WTO ‎[2011·泉州]“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蛋糕分给了富人,其他的人只得到面包屑。”材料反映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 A )‎ A.贫富差距拉大 B.恐怖主义猖獗 C.能源消耗严重 D.毒品走私泛滥 ‎[2011·荆州]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留给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启示是( B )‎ A. 挖掘劳动力低成本优势 B. 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C. 积极引进外资和跨国公司 D. 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合作 ‎[2011·十堰]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 D )‎ A.国际联盟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关贸总协定 ‎[2011·深圳]充当制定世界市场规则主角,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是( B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欧洲联盟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2011·长春]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 D )‎ A.成立国际联盟 B.建立北约 C.建立华约 D.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2011·株洲]“它以明确的规则,相互的承诺,为各国的经济交往搭建了一个共同的平台,被誉为‘经济领域的联合国’”。中国在2001年加入该组织,该组织是( D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2011·宜宾]‎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主要目的是( A )‎ ‎①开放市场 ②公平贸易 ③世界贸易自由化 ④货币一体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11·鸡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各国开始走向联合,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这个组织是 ( D )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 ‎[2011· 怀化]吴老师就某一国际组织给出了以下三个提示。你认为该国际组织是( D )‎ 提示一:1995年成立,中国于2001年加入 提示二:前身是关贸总协定 提示三: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联合国 D.世界贸易组织 ‎[2011·南宁]‎2010年1月10日,日本《读卖新闻》发表社论: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要想应对经济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以及核扩散等全球问题,离不开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协调。它表明( C )‎ A.经济全球化使发达国家经济地位下降 B.经济全球化不利于世界范围内资源的合理分配 C.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解决 D.发展中国家力量增强,是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 ‎[2011·攀枝花]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曾出现了反对的浪潮,这说明( C )‎ A.全球化违背生产力要求 B.全球化对所有国家的影响完全一致 C.全球化发展不会一帆风顺 D.全球化加剧了国际局势的动荡 ‎[2011·张家界]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C )‎ A. 反帝和反霸 B. 战争与和平 C. 和平与发展 D. 合作与发展 非选择题 ‎[2011·聊城]世界近现代史上,英国、美国先后主导世界经济的发展。请回答:‎ ‎(1)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的优势有哪些?试从政治制度、科学技术两个方面分析,将答案填入表格中。‎ 优 势 政治制度 科学技术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成为经济“巨无霸”。试从国慰、国内两个方面分析其原因,将答案填入表格中。‎ 原 因 国际 国内 ‎(3)20世纪70年代挑战美国经济“巨无霸”地位的主要国家或区域经济集团有哪些?‎ 这一挑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 ‎(1)‎ 优势 政治制度 ‎17世纪,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度(资产阶级革命较早;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较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较早)‎ 科学技术 棉纺织生产技术发明多;改进和普遍应用蒸汽机;交通运输工具先进;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创立工厂制度;劳动生产效率高;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牛顿创立经典力学体系(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2)‎ 原因 国 际 德国、日本战败,经济残破;英法等西欧国家衰落,经济困难(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国 内 战时资本积累雄厚;政府推行有效的财政政策;宏观调控加强;科学技术进步;新兴工业发展;海外市场广阔;资本输出扩大;跨国公司发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3)国家或区域经济集团:欧共体(西欧国家);日本。影响: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011·泰州]多数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三次浪潮。第一次发生在16世纪,第二次从19世纪初期到一战前,第三次从二战后到现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的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哪位航海家率领的船队首先完成了环球航行?‎ 材料二 1814年,他(史蒂芬孙)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布拉策号”试运行成功……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的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2)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了许多新式交通工具,试各举一例。‎ 材料三 ‎ ‎(3)根据图片信息和所学知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呈现怎样的趋势?‎ 材料四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不要像小脚女人一样。”“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 ‎——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 ‎(4)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为我国建立什么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图中表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么新变化?‎ 材料五 20世纪是经济和文明飞速发展的时代,但人类社会未能因此进入安宁太平的理想境界……全人类共同面临着众多危机与挑战。‎ ‎(5)众多危机与挑战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单独解决的,必须依靠国际社会的合作与共同努力。请举出国际社会合作解决人类危机的一个成功范例。‎ ‎(1)麦哲伦。‎ ‎(2)火车(或汽船);飞机(或汽车)。‎ ‎(3)经济全球化。‎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国有资产重组。‎ ‎(5)二战中建立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共同打败法西斯等。‎ ‎[2011·安徽]“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首歌曲唱出了世界人民的美好心声。‎ ‎【文明共享的时代】‎ 定居北京的加拿大琳达,早晨起床后,打开韩国制造的电视机收看早间新闻,一边吃着面包,一边喝着巴西产的咖啡。然后开一辆由世界最大经济体成员国所产的汽车去一中加合资企业上班。‎ ‎(1)成立于1993年的当今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是什么?琳达的生活与工作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 ‎【机遇与挑战的时代】‎ ‎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性贸易组织。自1986年起,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身为关贸总协定)的谈判历经15年,“黑发人谈成了白发人”。2001年,中国终于成为其正式成员。‎ ‎(2)既然谈判如此艰难,中国为什么还要加入世贸组织? ‎ ‎【对话与合作的时代】‎ ‎ ‎2010年11月17日,美国商务部公布对华铜版纸反倾销反补贴案税令,美海关将从税令公布之日起开始对华输美铜版纸产品征反倾销反补贴税。‎ ‎(3)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作为发展中的大国——‎ 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摩擦与分歧?请写出你的建议。‎ ‎(1)欧洲联盟。经济全球化。‎ ‎(2)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任答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亦可)‎ ‎(3)熟悉世贸组织规则,在其框架内寻求解决;加强沟通与交流,实现合作与双赢。(言之有理即可)‎ ‎[2011· 泰安]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区域性交流到全球化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到明朝前期的郑和下西洋,我国一直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 ‎(1)丝绸之路的开通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 ‎(2)宋代的海外贸易空前繁荣,请你结合有史实说明其繁荣状况。‎ 材料二 16世纪初,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欧洲和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美国的特产玉米、马铃薯等迅速传到亚、非、欧三洲。非洲的咖啡传到欧美,亚洲的茶叶等传到了欧美。‎ ‎(3)世界由互相隔绝到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科学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请写出一个航海家的名字。根据材料二概括世界沟通起来以后产生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 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欧洲人用着韩国制造的手机,日本人喝着美国生产的可口可乐,中国人开着日本品牌的汽车……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 ‎(4)据材料三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促成这种特点的因素。‎ 材料四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地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5)本世纪初,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最重大举措是什么?‎ ‎(1)张骞出使西域。‎ ‎(2)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政府鼓励对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南宋的对外贸易所复,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答出两点即可)‎ ‎(3)哥伦布。(其他航海家也可)积极作用:世界各地区间贸易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促进了物品交流传播。‎ ‎(4)特点:出现经济全球化趋势。促成因素: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跨国公司的推动。‎ ‎(5)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或加入WTO)。‎ ‎[2011·湘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16世纪前后“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全球化时代》‎ 材料二 ‎ 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跨洲铁路的修筑,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www.ks5u.com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下图漫画反映了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发展中国家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请回答:‎ ‎(1)请说出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中做出贡献的一位人物及事迹。‎ ‎(2)火车的发明者是谁?材料二提出了什么观点? ‎ ‎(3)发展中国家如果不想成为经济全球化中的输家,应当如何应对?‎ ‎(1)哥伦布发现美洲(如答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家及贡献也可计分,最多不超过2分)。‎ ‎(2)史蒂芬孙。两次工业革命(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加强了)经济全球化进程(或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3)①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抓住机遇发展经济。②对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冲击和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防范能力。③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依靠集体力量应对来自各方面的经济冲击和经济竞争。④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任答两点计4分,其他答案如言之有理者酌情计分)‎ ‎[2011·山西]和平与发展史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世界和平不断受到威胁。2011年3月至今,利比亚的局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此,小华和小明围绕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进行了一下探究,请你也参与。‎ 任务一 梳理知识 ‎(1)近代以来,造成利比亚等非洲国家贫穷落后和局势动荡的原因有哪些?‎ ‎(2)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大国强权政治损害中国利益的表现。‎ ‎(3)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国家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4)二战后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的事例有哪些?‎ 任务二 解决问题 小华:发展中国家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努力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 小明:大国在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中,要承担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促进共同发展。‎ ‎(5)请任选上面观点之一,结合史实加以阐明。‎ 任务三 思考感悟 ‎(6)通过以上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三角贸易”、贩卖黑奴;大国干涉;丰富的石油等资源;本国内部矛盾等。‎ 评分说明:答出一点得一分,共3分。‎ ‎(2)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英、法、美等国拒绝了中国政府的合理要求,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让给日本。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提出中国对各国要实行“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1942年,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成为二战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或反法西斯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法西斯)。‎ ‎(4)冷战对峙;美苏争霸;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古巴导弹危机;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任意两例即可)‎ ‎(5)小华的观点:‎ 示例:①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历史上大多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国家,受西方殖民国家的奴役。如对亚、非、拉等过的殖民掠夺和“三角贸易”等。②二战后这些国家相继走上独立与振兴的道路,但都面临着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国际竞争和国家风险等问题。如中国、印度、东南亚扥故宫的发展等。③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应顺应潮流,抓住机遇,积极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谋求适合本国国情发展的道路。如中国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小明的观点:‎ 示例:①大多数发达国家,其强大与早期的殖民扩展和掠夺以及帝国主义争霸战争有关。如英国在18世纪后半期成为“日不落帝国”;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等。②二战后,一些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大国的干涉使矛盾更加激化,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如中东战争、科索沃战争等。③在当今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下,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大国应该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促进共同发展。如各国从二战中美、苏、英等大国组织成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并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设立中得到借鉴,团结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制止核武器扩散等。‎ 评分说明:要求逐层答出要点,一点得1分。阐述中加入史实者,得1分。共4分。如考生对两个观点都做了阐述,择其阐述较好的给分。‎ ‎(6)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各国要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加强合作,求得共同发展;②大国要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协调地区事务,通过平等协商对话解决地区争端;③联合国要发挥其作用,协调各国矛盾;④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等。‎ ‎[2011·青海]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1年4月14日胡锦涛主席主持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晤。应邀请,巴西、俄罗斯、印度、南非国家领导人参加了会议。会晤期间,金砖领导人就国际形势、经济、金融、发展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规划未来合作。据此请回答以下问题:‎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为顺应这种趋势,我国采取了哪些重大的举措?(试举两例说明)‎ ‎(3)这种趋势加大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风险,回顾历史,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出现了危机,美国和德国是怎样应对这次危机的?哪国的应对措施对我们发展中国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4)请你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 (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加入世贸组织。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等。‎ ‎(3)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渡过经济危机;德国通过发动战争转嫁危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我们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政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 ‎[2011·资阳]阅读下面材料及图片,探究相关问题。‎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地发展下去,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美国的海尔大厦 中美合作生产的第一架MD—82飞机 印度工人在日资公司工作 ‎(1)根据材料和图片概述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国际政治背景。‎ ‎(2)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和生活实际,指出你知道的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3)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1)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2)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麦当劳、肯德基、法国的香水、服装等等在中国能买到;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影响日益增强等。‎ ‎(3)机遇:有利于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为对外贸易增长提供了广阔市场;中外合作领域日益密切等。挑战: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国际经济风险的影响进一步加大等。‎ ‎[2011·襄阳] 【谋划经济发展】‎ ‎ 机遇稍纵即逝。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善于抓住机遇,从本国国情出发,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美国机遇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发展。‎ ‎(1)战后初期,美国抓住了哪些机遇促使本国经济‘一枝独秀”?(至少回答出两个方面)日本机遇 ‎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发展,逐渐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2)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抓住了哪些机遇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至少回答出三个方面)‎ 西欧机遇 ‎ 由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每个国家发展经济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的资源丰富,有的资金缺乏,有的科技先进。因此,经济全球化成为一种趋势。‎ ‎(3)为了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西欧国家之间加强合作,采取了哪些措施?‎ 中国机遇 ‎(4)你认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存在哪些机遇?‎ ‎(l)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把握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科技成果,重视培养人才;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2)美国出于本国的战略需要,开始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的爆发,美军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引进最新科技成就,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3)成立欧共体(或欧盟),学生回答发行使用欧元,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货物自由流通也可。‎ ‎(4)新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存在多极化趋势,国际形势相对稳定;国内实行改革开放;国内政治稳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全球化;等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2011·包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首先是学习西方的技术,结果甲午一战证明只学技术不好使,同样的洋枪快炮,同样的铁甲战船就干不过小日本,所以就开始学制度……‎ 材料二 下列图片记载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道路上坚持不懈的探索历程.‎ 图1 中共一大会址 图2 遵义会议会址 图3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材料三: l978~2009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对比简表 项 目 ‎1978年 ‎1990年 l997年 ‎2002年 ‎2009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 ‎3624.1‎ ‎18547.9‎ ‎74462.6‎ ‎102398‎ ‎33535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343.4‎ ‎1510.2‎ ‎5160.3‎ ‎7703‎ ‎17175‎ ‎(1)19世纪60年代“国人学习西方技术”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简述这一事件的结果以及对中国社会的突出贡献。‎ ‎(2)图1、图2反映的史实对中国革命的主要贡献分别是什么?图3《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这次会议有什么重要意义?‎ ‎(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民经济实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趋势?谈谈出现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4)分别举出一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参加的世界性和区域性国际经济组织。‎ ‎(1)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图1:宣告中国共产党诞生。‎ 图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红 军和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图3:中共七大。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重要的一次大会;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3)不断提升。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世界贸易组织(或WTO)、亚太经合组织(或APEC)。‎ ‎[2011·河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 ‎ 图1 雅尔塔会议 图2 欧盟总部 材料二 二战以来,国际组织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适应了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经济全球化的需要,适应了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需要,发展中国家为适应这种变化,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 ‎(1)材料一中图1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推动了哪一国际组织的产生?图2反映的区域性组织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2)据材料二,中国为适应这种变化,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活动,试举两例。‎ ‎(3)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什么? ‎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认识。‎ ‎(1)联合国。加速了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 ‎(2)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在上海承办APEC会议;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等。‎ ‎(3)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或推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 ‎(4)说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在国际组织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利用国际组织这一平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利益等。‎ ‎[2011·湛江]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发展经历了四次巨大的社会转型,第一次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是通过长时间的变法运动实现的,第二次发生在晚清民国时期,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第三次发生在新中国初期,主要是通过政治建设和社会改造实现的。第四次性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人通过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请思考以下问题并回答:‎ ‎(1)请写出第一次社会转型中影响最大、效果最显著的变法运动的名称。‎ ‎(2)100年前,中国大地发生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它对中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第三次社会转型中的社会改造涉及哪三个方面?‎ ‎(4)第四次社会转型时期适逢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你认为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浪潮?‎ ‎(1)商鞅变法。‎ ‎(2)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或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3)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不能只回答工商业)。‎ ‎(4)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做到: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趋利避害;健全机制,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对内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积极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善于抓住机遇,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提高和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等等。(答到其中两点即可,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 ‎[2011·青岛]当今,经济全球化已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请你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就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趋势,顺应历史潮流,谈一谈你的观点和看法。‎ 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有史有论,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不少于200 字。‎ 第一层次:没有答题或完全离题,不得分。‎ 第二层次:认识片面;或有史无论,简单罗列史实,未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评述;或有论无史,与史实联系不密切,得l—2 分;无题目扣l 分。‎ 第三层次:有史有论,且史论结合基本准确合理,但在知识和认识上有少量错误,或条理上不够清晰,逻辑上不够严密,得3—4 分。‎ 第四层次:史论结合,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评述合理,条理清晰,逻辑严谨,得5—6分。如学生语言富有个性魅力,观点有独到创新之处,卷面条理、规范,书写工整,可酌情加1—2 分。但总分不能超过6 分。若学生答案少于50 字,一般得分不应超过2 分。‎ ‎[2011·呼和浩特]阅读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由于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经济全球化并没有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从中受益,反面造成……富国愈富,穷国愈穷。‎ ‎ ——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 ‎(1)材料的观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根据材料说明,造成贫富悬殊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你认为应该如何应对材料中揭示出的问题?‎ ‎(1)基本符合历史事实,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2)共同努力建立公正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积极参与世界经济,顺应全球化;调整经济发展战略,积极应对挑战。‎ ‎[2011·海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492年10月2日,这一天,大西洋强劲的信风将哥伦布的舰队送上了梦寐以求的新大陆,也就此吹开了隔绝各个大陆的无形屏障。从这一天起,来自欧洲的航海家们,用新航线连接起一个完整的“世界”。 ——《大国崛起》解说 材料二 美洲 欧洲 非洲 归 程 大 西 洋 中 程 出 程 ‎16—19世纪“三角贸易”路线示意图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以来,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跨越国界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统一配置,从而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请回答:‎ (1) 材料一描述了什么历史事件?‎ ‎(2)仔细观察材料二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描述“三角贸易”的基本内容。“三角贸易”被称为“罪恶的奴隶贸易”,请你谈谈对其“罪恶”的理解。‎ ‎(3)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举出中国政府为顺应这一趋势所作的具体努力。‎ ‎(4)材料一分别与材料二、三之间有何联系?‎ ‎(1)新航路开辟。‎ ‎(2)基本内容:欧洲殖民者从欧洲出发,到达非洲,掳获黑人后运到美洲进行贩卖,再把获得的财富、资源运回欧洲。“罪恶”的理解:把黑人当成工具、牲口一样贩卖;在贩运中,许多黑人因为恶劣的环境大量死亡;使非洲丧失上亿精壮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的战乱和落后。‎ ‎(3)经济全球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或承办APEC会议。‎ ‎(4)材料一促使材料二、三的历史事件成为可能(或材料一使得欧洲人开始了罪恶的“三角贸易”,材料一是经济全球化的开始)。‎ ‎ 第八单元 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选择题 ‎[2011·宁波]科技革命不但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C ) A.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 B.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网络管理员 C.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 D.汽车售票员—网络管理员—火车司机 ‎ ‎[2011·江西]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C )‎ A.汽车司机一铁路工人一计算机教师 B.火车司机一网络工程师一石油工人 C.火车司机一汽车司机一网络工程师 D.石油工人一宇航员一轮船修理工 ‎[2011·襄阳]2011年,我市中考将继续实行网上阅卷,这一举措得益于( C )‎ A. 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科技革命 D.“‎2l1工程”‎ ‎[2011·西宁]20世纪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的社会。今年我市中考试卷实行网上阅卷,这一阅卷方式得益于( C )‎ A.电力的发明和应用 B.电讯技术的兴起 C.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D.航天技术的发展 ‎[2011·内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最突出的技术核心是( B )‎ A.计算机技术 B.计算机网络技术 C.原子能技术 D.航天技术 ‎[2011·包头]下列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 D )‎ ‎①火车 ②汽车 ③电子计算机 ④克隆技术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011· 南充]下面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 它具有范围广、影响大的特点 B. 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C. 以克隆技术发展为核心 D. 它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2011· 泰安]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是( B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C.美国资金的援助 D.海外市场的扩展 ‎[2011· 泰安]克隆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的哺乳动物,它主要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哪一领域的成就( C )‎ A.电子计算机领域        B.原子能领域 C.现代生物技术领域         D.空间技术领域 ‎[2011· 怀化]怀化市自2010年开始在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采用方便快捷的网上阅卷形式,这种新变化应直接归功于( B )‎ A.国家“‎863”‎计划的制定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提出 D.“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011·清远]英国人肖恩·马洛尼说:“它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所有的知识。”文中的它是指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A )‎ A.计算机网络技术          B.原子能技术 ‎ C.航天技术             D.生物技术 ‎[2011·巴彦淖尔]信息化社会到来的主要标志是( C )‎ A.原子能技术 B.航天技术 ‎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2011·茂名]第三次科技革命有许多发明创造,但是不包括 ( BC )‎ A.互联网 B.电话机 C.火车 D.航天技术 ‎[2011·宿迁]某校举办主题为“科技改变生活”的图片展,以下是历史兴趣小组收集的部分图片,其中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B )‎ A B C D ‎[2011·恩施]世界博览会是综合反映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及成就的大型展示活动,科技革命成果得以充分展现,请完善以下表格( A )‎ 举办时间 举办地点 代表性成果 ‎1851年 伦敦 ‎①‎ ‎1908年 伦敦 ‎②‎ ‎1964年 纽约 ‎③‎ A.①珍妮纺纱机 ②留声机 发电机 ③生物工程技术 B.①飞机模型 ②电灯泡 ③纳米技术材料 C.①汽车 ②火车机车 汽船模型 ③航天火箭模型 D.①洗衣机 ②内燃机 ③电子计算机 ‎[2011·沈阳]‎200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通过联合宣言,宣布: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草图终于绘制完成。这一伟大成果所属的领域是( C )‎ A.原子能 B.航天技术 C.生物工程 D.电子计算机 ‎[2011·邵阳]下列科技成就按其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D )‎ ‎①电子计算机 ②蒸汽机 ③内燃机 A.①②③ B.②①③ ‎ C.③①② D.②③①‎ ‎[2011·潍坊]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影响不包括( D )‎ A.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2011·包头]下列对20世纪后半期人类社会发展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 )‎ A. 吸取两次世界大战教训,成功避免了战争 B. 社会主义运动有曲折,有发展 C.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取得巨大进步 D. 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非选择题 ‎[2011·黄石]判断分析题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近代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讨论三次科技革命的共同点时,分别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甲: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乙:推动了新的工业部门的产生 丙:在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始终走在世界其他国家的前面 丁:成为资本主义强国发动侵华战争的经济根源 以上只有一个正确观点,请你判断谁的观点正确,并指出其他三位同学观点错误之处 。‎ 乙正确 甲错,只符合第三次,不符合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丙错,不符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走在世界其他国家前面;丁错,不符合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中国没有遭遇侵华战争。‎ ‎[2011· 常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世界博览会是展示世界文明最新成果的盛会,1851年第一次世界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当时英国国势全世界最盛……英国人自豪地把这次大型集会称为“伟大的博览会”。在博览会上展出的约10万件展品中,下列工业革命的机械展品较为引人瞩目……‎ 珍妮纺纱机 改良蒸汽机 火车机车 材料二 1876年在美国费城举办的世博会上,电话、双重电报机、大功率电动机、电灯、电影机等大量的美国科技成果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国首次派代表参加此次世博会,展品有丝绸、瓷器等。‎ 材料三 ‎2010年5月1日,游历世界各地150余年,无数次点燃人类文明智慧火花的世博会在中国上海开幕,此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以上材料均编自中学历史教学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展出的具有这次工业革命标志性意义的展品是哪一件?使“当时英国国势全世界最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2)材料二中,主要展示了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什么领域取得的成果?这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至今仍极大方便和丰富人们的学习和生活,请你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举一例说明。‎ ‎(3)请问上海世博会是在哪一次科技革命的背景下举行的?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说明了各国在充分利用科技革命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关注如何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哪些问题? ‎ ‎(1)改良蒸汽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2)电力的广泛应用。电灯便利晚上看书学习,让城市的夜晚变得更美丽。(只要是围绕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给人们带来便利,言之有理即可)‎ ‎ (3)第三次科技革命。 ‎ ‎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借助国际合作力量,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应对科技革命发展带来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使人类和自然和谐发展。(围绕主题,言之有理即可)‎ ‎[2011·南京]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号称“世界工厂”。其生铁产量1848年为200万吨,1870年时已增长到600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一半。‎ ‎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865年至1900年,(在美国)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美国很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独占鳌头。‎ ‎ ——电视片《大国崛起·美国》‎ 材料三 空间技术包括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等新科学技术,并以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基础。空间技术的发展开创了卫星通信、空间科学和军事应用等领域。‎ ‎ ——《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中华书局版)‎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为英国生铁生产提供动力的主要机器是什么?请写出当时英国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2)材料二认为美国“独占鳌头”的原因是什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在电力应用和交通工具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请各举一项相关发明。‎ ‎(3)材料三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哪一领域、哪一特点?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人类由此进入什么社会?‎ ‎(4)综上所述,三次科技革命有何共同的积极影响?‎ ‎(1)完成工业革命,蒸汽机,大机器生产。‎ ‎(2)依靠强大的科技实力。电力应用:电灯;交通工具:飞机。(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3)航天技术(空间技术);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信息化社会(信息时代)。‎ ‎(4)推动了生产力(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任答两点,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011·扬州]随着工业革命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英国煤产量逐年提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这一现象的出现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哪些发明有关?‎ ‎(3)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主要成就。并请谈谈你对科学技术及新能源利用的看法?‎ ‎[2011·新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信息技术已成为过去10年里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更快生产周期、更高水准的产品质量和低通货膨胀等特点的主要贡献力量。‎ ‎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 材料二 ‎ ‎ WTO总部大厦 APEC会场夜景 材料三 ‎2010年11月23日,韩国和朝鲜在西部海域存在争议的“北方界线”附近发生交火。‎2011年2月15日以来,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3月19日,多国部队开始打击利比亚,军事干预正式拉开。‎ ‎ ——摘编自新华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信息技术”出现在第几次科技革命中?这一技术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2001年中国政府采取了哪两项重大举措?‎ ‎(3)结合所学知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据材料三,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当然的局势?‎ ‎(1)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生产力,密切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意思相近即可)‎ ‎(2)全球化趋势。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答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也可)‎ ‎(3)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维护国家稳定,参与国际事务,促进世界和平。(意思相近即可)‎ ‎[2011·广东]当前,我们正处于人类迄今所知的规模最大的科技革命之中,这一革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比早期工业革命更深刻、更迅速。下面让我们共同回顾科技革命发展的历程。请阅读材料:‎ 材料一 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 ‎ ——《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 ‎ 材料二 材料三 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的科技革命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 ——温家宝《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英国工厂机器使用的动力是什么?英国中世纪恬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后,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次工业革命发现的新能源是什么?从此,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什么新时代?‎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并依据上述材料指出这场科技革命有什么特点?‎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 ‎(1)动力:蒸汽机。变化:利用火车、汽船等新的交通工具远行,人们的出行更快捷,到达的地方更远了。‎ ‎(2)新能源:电能。新时代:“电气时代”‎ ‎(3)核心:电子计算机。特点:一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财富的过程;二是科技的各个领域之间互相渗透;三是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4)科技进步能大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能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科技进步能改变各国的经济结构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等。(言之有理即可)‎ ‎[2011·临沂]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目前的危机不仅是日本在二战后面对的最大危机,也可以说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3月29日,日本首相菅直人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会议上说出了这样的话……日本首相菅直人几天前就曾表示,已做好“东日本全毁”的最坏打算,而今,他又将危机提升了一个等级……‎ ‎ ——2011年4月1目《国际在线》‎ 材料二 受日本大地震及核泄漏的影响,原定‎4月9日在东京开幕的第24届富士通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将延期举行。依照原定赛程,本届富士通杯全部五轮比赛于4月9—17‎ 日在日本东京一次性赛完。‎ ‎ ——‎2011年4月1日《新民晚报》‎ 材料三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美国时间1日在联合国总部会见记者时表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事故“十分的严重”,联合国对此表示极大的担忧。他呼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一起帮助日本应对核泄漏事故。‎ ‎ ——‎2011年4月2日《中国新闻网》‎ ‎ (1)材料一中“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危机”是指什么?联合国对此持何种态度?(2分)请运用材料二、三中的有关信息进行解答。‎ ‎(2)‎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说:“如果继续战争,无论国体或是国家的将来都会消失,就是母子都会丢掉”。当时,日本所进行的“战争”的性质如何?战争结束后,日本是在哪国扶持下走出危机、成为经济大国的? ‎ ‎(3)上述日本的两次严重危机都与哪种能源的应用有关?通过日本“目前的危机”,你对这种能源有什么新认识?‎ ‎(1)危机:日本大地震及核泄漏事故。态度:联合国对此表示极大的担忧,呼吁国际社会携起手来,一起帮助日本应对核泄漏事故。‎ ‎(2)性质:法西斯侵略战争。国家:美国。‎ ‎(3)能源:核能或原子能。认识:核能危害极大;人类处理核事故的能力还不高;要更加科学、慎重地使用核能等。(答出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2011·荆门]阅读下列材料:‎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蕾切尔·卡森出版了《寂静的春天》一书,她在书中写道:喷洒滴滴涕等有毒农药已遍及美国,杀虫剂、除草剂的滥用使这些化学品成为了“杀生物剂”,“它们具有杀害所有昆虫——无论是益虫还是害虫的能力,可以中止鸟儿歌唱,中止鱼儿在溪流中跳跃,这是一个没有声音的春天,从前充满了鸟儿黎明合唱歌曲声的早晨,现在没有了声息……”该书出版后,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来自化学工业界、农业制造公司的攻击尤为猛烈,有家农业公司雇人逐字逐句推敲《寂静的春天》,然后质疑作者学问的可靠性,并对卡森进行人身攻击。在卡森的影响下,1970年,美国成立了环境保护署,宣布禁用滴滴涕等农药。1980年,美国总统卡特把授予平民的最高奖章——总统自由勋章追授给卡森,对其行为进行奖励。‎ 回答:‎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在生产中滥用农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出两条即可)‎ ‎(2)美国政府在“《寂静的春天》事件”中采取了哪些积极的措施?(回答出一条即可)‎ ‎(3)科学家蕾切尔·卡森值得你学习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 ‎(1)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工业资本家对经济利益的无限追逐;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等。(回答一点得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成立环保机构;进行环保立法;奖励卡森的行为等。(回答其中一点即可)‎ ‎(3)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环保意识;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关心民众身心健康的情怀;注重调查研究的实践精神;丰富、扎实的学科知识等(回答其中一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2011·岳阳]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1 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图2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问题中的热门问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 ‎ ——《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1、图2所示的交通工具分别是哪两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这两次科技革命分别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 ‎(2)材料二中的“信息网络”是第几次科技革命中的成果?它属于哪个领域?请根据材料指出这次科技革命对经济全球化产生的积极作用。‎ ‎(3)面对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中国应该如何积极应对?(请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2011·淮安]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文字发明以后,人们尝试过多种书写材料。汉朝时的哪项发明满足了社会对书写材料的需求?该项发明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2)印刷术是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中逐渐得到完善的。世界上现在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谁?‎ ‎(3)19世纪初,轮船、火车的发明,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这是人们享受到的哪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4)电力的广泛应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在电器发明领域,最著名的发明家是谁?‎ ‎(5)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通过哪项技术变成了现实?‎ ‎[2011·吉林]18世纪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请以“科技改变人类生产生活”为题目写一篇小短文。‎ 要求:‎ ‎(1)内容包括三次科技革命各一项发明成果及其作用或影响;科技革命的启示。‎ ‎(2)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科技改变人类生产生活 第一次科技革命瓦特改良了蒸汽机,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 ‎,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生产和生活条件。爱迪生发明了电灯,为世界带来了光明。汽车、飞机的问世,缩短了人们旅行的时间,使出行更加方便,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为主要标志,把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国际互联网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科技推动社会进步。‎ ‎[2011·德州]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沿着科技发展的轨迹,完成下面探究任务。‎ ‎(一)感知历史 ‎(1)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类别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时间 ‎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40—50年代 主要标志 ‎(二)感受历史 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不断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 ‎(2)请举第二、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各一例,说明上述材料所表达的观点。‎ ‎(三)感悟历史 ‎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英国工业革命时的煤矿 ‎ 德国埃森的克虏伯钢铁公司 ‎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汽车到处排成长龙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 ‎ ‎(3)以上四幅图片,反映了人类在利用科技成果的过程中,产生了哪些不利因素?‎ ‎(4)结合四幅图片所反映的内容,请你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为地球大家庭的健康做贡献。‎ ‎(1)蒸汽机广泛应用 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的广泛应用(原子能或航天技术)‎ ‎(2)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的广泛运用;汽车、飞机的发明;电话、电报的作用;电影的出现。第三次科技革命:核能的利用;移动电话、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或电脑上网查阅资料等)。(各举一例说明即可)‎ ‎(3)各国在利用科技成果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对地球环境造成了破坏,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资源过度开采、核泄漏事故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严重威胁等。‎ ‎(4)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使用环保产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等。(做环保小卫士,拒绝使用劣质塑料制品,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用具等)‎ ‎[2011· 陕西]材料一 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为“扩张的时代”。当时,西欧的地图绘制技术已很先进……罗盘针已在海船上普遍使用。‎ 图1 图2‎ 材料二 20世纪初年,内燃机有了很大改进。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把他们自制的引擎装到飞机上,驱动螺旋桨,飞行成功了,这是航空科学技术迈出的第一步。‎ 材料三 ‎ 加加林 奥尔德林登上月球 杨利伟走出“神五”返回舱 ‎(1)依据三则材料,概括16世纪至今,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三这类活动的原因和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技发展的认识。‎ ‎(1)①从16世纪开始,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②20世纪初,人类活动进入天空(即大气层)。③20世纪中期以来,人类进入外层空间(即太空)活动。‎ ‎(2)原因: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竞争的促进等。影响:①有利于人类探索宇宙的奥秘,扩大人类活动和生存的空间;②频繁的卫星发射造成“太空污染”,给人类的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科技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也对人类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2011·长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世纪至13世纪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四大发明是其典型代表。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中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三大发明在这一时期取得突破性发展并广泛传播于世界,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 材料二 ‎ 第一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的广泛运营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以相对论等自然科学理论为指导,人类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标志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 ——摘自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 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理论的基础。严格地说古代科技只能叫做技术。,不能称之为科技。古代技术主要表现为生产经验的积累和劳动技能的熟练程度,缺少科学理论的指导。近现代科技则是科学和技术的结合。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是否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作支撑。‎ ‎(1)以所学知识说明“宋元时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这三大发明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哪位湘籍科学家对古代四大发明做出过重大贡献?‎ ‎(2)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回答,哪位科学家对蒸汽机的改良做出过重大贡献?爱迪生在电器领域有许多重大发明,请举一例。‎ ‎(3)材料三认为古代科技和近现代科技的最主要区别是什么?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以爱因斯坦的成就为例说明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是怎样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4)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1)印刷术: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蔡伦 ‎(2)瓦特。电灯泡(符合题意皆可)。‎ ‎(3)最主要区别:是否有系统的科学理论做支撑。他提出了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科教兴国;青少年应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勇于开拓创新。(言之有理即可)‎ ‎[2011·雅安]当代世界多样、多元和复杂,请回答:‎ ‎(1)当代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科索沃战争表明这一趋势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2)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请举一例说明。‎ ‎(3)第三次科技革命什么时候兴起?结合国际互联网的广泛使用谈谈对中学生的影响。结合风云变幻的政治、迅速发展的经济、日新月异的科技,谈谈我国应怎样应对当前世界发展的形势?‎ ‎(1)多极化趋势。霸权主义。‎ ‎(2)全球化趋势。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3)20世纪40—50年代。应对措施:略(言之有理即可)‎ ‎ [2011· 达州]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 ‎ 材料二 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开启了人类的宇航事业。‎ ‎1969年美国“阿波罗”号飞船登月,人类第一次到达地球以外的星球。‎ ‎1946年,美国制成第一台电子计算机,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进入网络时代,国际互联网成为全世界的通讯媒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1、图2的发明者是谁?‎ ‎(2)材料二显示的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3)三次科技革命把人类分别带入了什么时代?‎ ‎(4)结合科技革命的成果,说说它能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1)图1:瓦特;图2:爱迪生。‎ ‎(2)第三次科技革命。‎ ‎(3)第一次:“蒸汽时代”;第二次:“电气时代”;第三次:“信息时代”。‎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勤奋、善思的精神品质。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等。(言之有理亦可)‎ ‎[2011·攀枝花]资源和环境问题,在当今已成为普遍关注的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哪一自然资源成为重要的能源?第二、三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能源各是什么? ‎ ‎(2)近代以来,围绕资源的斗争十分突出。请依据教材举出第三世界国家利用资源为武器进行的反帝斗争和因列强介入资源争夺使矛盾更加复杂化的地区热点各一例。‎ ‎(3)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了经济发展,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请以工业革命对资源的利用为例分析工业革命对生态环境的消极影响。‎ ‎(4)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请你各提一条建议。‎ ‎(1)第一次:煤(炭)。第二次:电(力、能)和石油。(汽油、柴油均不给分);第三次:原子能(核能)、生物能、太阳能、天然气、潮汐能等新能源均可得分。‎ ‎(2)斗争:1973年,中东产油国为反对美国等支持以色列,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世界性经济危机(或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地区热点:中东、中东问题、中东国家与西方大国为石油问题引发战争的事件均给分。‎ ‎(3)煤、石油等矿物资源的大量开采,使开采区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煤、石油作为能源被大量使用,排放了大量粉尘和有毒有害物质,大气环境和江河湖泊等受到严重污染。(必须有例子和分析才可得2分,否则只得1分。类似事例分析也同样给分)‎ ‎(4)资源利用:改进技术和工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进行可替代品的再生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环境保护;加强国际合作。(任答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同样给分)‎ ‎[2011·鸡西]科技革命使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世界面貌。‎ ‎(1)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开始于英国,它使人类进入到什么时代?‎ ‎(2)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有哪些发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请试举一例)‎ ‎(3)随着科技的进步,坦克、毒气等武器首次在战场上使用,使战争更加残酷。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哪次战役被称为“绞肉机”?‎ ‎(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核武器(原子弹)首次被美国使用,给日本带来巨大灾难,请你说出在原子能、计算机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是哪次科技革命?‎ ‎(5)‎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地震后导致的福岛核泄漏事件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如何利用科学技术的思考。结合上述内容请谈谈你的看法。‎ ‎(1)“蒸汽时代”。‎ ‎(2)汽车、飞机、电灯泡(碳丝灯泡)、电话、电报等。(答出一项即可)‎ ‎(3)凡尔登战役。‎ ‎(4)第三次科技革命。‎ ‎(5)科学技术是第一(巨大)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科学技术是双刃剑;要让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科学技术如果应用于战争会给人类带来痛苦和灾难;安全使用核能源;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等等。(答出其中一点或符合题意即可)‎ ‎[2011·潜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部分世博会相关资料 时 间 举办国家 举办城市 主 题 ‎1851年 英 国 伦 敦 ‎1876年 美 国 费 城 ‎ ‎ ‎1933年 美 国 芝加哥 一个世纪的进步 材料二 美国经济在20世纪90年代的持续增长为解决80年代以来的巨额财政赤字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也提高了普通家庭的生活水平,但它的持续增长却没有引发高通货膨胀。…… ‎ ‎——《世界历史》下册教学参考资料 ‎ 请回答: ‎ ‎(1)飞机能否在伦敦世博会上展出?‎ ‎(2)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了世博会。其实,早在100年前的‎7月4日费城就发生了一件美国历史上划时代的大事。请说出是哪一事件。‎ ‎(3)1933年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以“一个世纪的进步”为主题,反映了一个世纪以来,世界已经从“________时代”进入到了“________时代”。‎ ‎(4)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了_________时代。其特征除了全球化以外,还有什么?‎ ‎(1)不能。‎ ‎(2)《独立宣言》的发表(或美国的诞生)。‎ ‎(3)蒸汽 电气 ‎(4)新经济 信息化。‎ ‎[2011·资阳]下面是人类历史上三次科技革命部分成果的图片。读图,回答问题。‎ ‎(1)代表第一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图________、图__________;代表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图_________、图_______;代表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图_________、图_______。‎ ‎(2)任选一幅图片,假如你是该成果问世时的一名新闻记者,请你为该成果的产生写一则电视新闻词或“一句话新闻”。‎ ‎(3)请你找出图片中同一时期存在内在联系的成果,并指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及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4)人们在享受高科技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科技革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联系当前的时政热点,举出两个负面影响的实例。‎ ‎(1)1 5 2 6 3 4‎ ‎(2)符合新闻词或一句话新闻的文体要素,内容包括成果的名称,问世时间、或国别、人物中任意两项即可。‎ ‎(3)图1、图5。图1所示的火车机车应用了图5所示蒸汽机;图3、图4。图4所示的卫星的研发与运行应用了图3所示计算机技术。‎ ‎(4)核泄漏对人类造成的危害;生物克隆技术对人类伦理道德的冲击;上网引发网瘾给人造成的危害;工业化带来的环保问题等。‎ ‎[2011·张家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 高技术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但是,科技发展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到21世纪初,人类不止一次打开“潘多拉的盒子”‎ ‎;全球变暖、臭氧层受损、沙漠化加剧、物种灭绝、核威胁和核危机……以科技进步为核心的人类文明如何发展,已成为人类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重大课题。‎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图1、图2、图3分别是哪次科技革命的重要成果?‎ ‎(2)这几次科技革命分别使人类迈入了什么时代?‎ ‎(3)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我国取得了哪些重大成果?(任举两例)‎ ‎(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正、反概述科技革命的重要影响。‎ ‎(1)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新(第三次)科技革命。‎ ‎(2)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 ‎(3)原子弹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等。‎ ‎(4)略 ‎[2011·安徽]‎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泄漏。事件发生后,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科技革命与日本”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回眸历史】‎ 图1 1853年佩里舰队 图2 日军轰击重庆 图3 广岛原子弹爆炸 到达日本港口 ‎(1)图1中舰只所使用的动力是______;图2中飞机是第______次科技革命的产物。‎ ‎【论从史出】‎ ‎(2)同学们通过探究“三次科技革命对日本的影响”,分别得出“耻辱与振兴”、“疯狂与罪恶”、“伤痛与崛起”的结论。请结合上述图片和所学历史知识简要说明。‎ ‎“耻辱与振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疯狂与罪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伤痛与崛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史明智】‎ ‎(3)面对是否继续发展核能产业,同学们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继续发展,另一种认为应停止发展。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并说出你的理由。(只答观点未说明理由不得分)‎ ‎(1)蒸汽机(蒸汽);二。‎ ‎(2)国门被打开,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给邻国和世界带来痛苦灾难。(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也可)‎ 二战期间日本遭受到原子弹袭击(或福岛核泄漏);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3)第一种:继续发展。因为能源的需求量大,核能是新能源,潜力大;坚持安全、创新、和平利用核能;加强国际合作和环境保护。‎ 第二种:停止发展。因为这种产业危险性非常大,可能会造成核灾难;发展其它新能源进行替代;很难规避自然灾害对核电的破坏。‎ ‎(答任何一种观点,言之有理,都可酌情给分)‎ 第一层次: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层次清晰,表述准确。(得3—4分)‎ 第二层次:观点明确,论证不够充分,表述不够准确。(得1—2分)‎ 第三层次:有观点,未论证。(得0分)‎ 第18课 现代文学和美术 选择题 ‎[2011·重庆]近代的文学艺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D )‎ A.凡·高——《向日葵》 B.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C.毕加索——《格尔尼卡》 D.德莱塞——《复活》‎ ‎[2011·郴州]20世纪,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著名长篇小说有德莱塞的( A )‎ A.《美国的悲剧》 B. 《母亲》‎ C.《青年近卫军》 D. 《静静的顿河》 ‎ ‎[2011·乐山]下表是一份历史名人简历。据此判断,他的中文译名是( B )‎ 姓名 Picasso 国籍 西班牙 生卒年代 ‎1881—1973‎ 代表作 ‎《格尔尼卡》‎ A.达·芬奇 B.毕加索 C.凡·高 D.贝多芬 ‎[2011· 菏泽]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有关西方科技文化成就的笔记,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D )‎ A.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B.牛顿——英国——“现代科学之父”‎ C.德国——贝多芬——浪漫乐派的开拓者 D.西班牙——毕加索——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 ‎[2011·衡阳]对世界现代文学艺术成就的作者、作品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肖洛霍夫——《威尼斯商人》 B.毕加索——《向日葵》‎ C.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D.海明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011·河北]下列作品,揭露了法西斯分子侵略罪行、歌颂了人民反抗精神的是( D )‎ ‎ [2011·鸡西]每件艺术作品都有它的创作背景。《格尔尼卡》是作者抗议德意法西斯暴行的一幅名画。其作者是 ( D )‎ ‎ A.凡·高 B.德莱塞 C.莎士比亚 D.毕加索 ‎ ‎[2011·东营]毕加索为揭露法西斯暴行创作了( D )‎ A.《英雄交响曲》 B.《复活》‎ C.《美国的悲剧》 D.《格尔尼卡》‎ ‎[2011·肇庆]20世纪的名画《格尔尼卡》是在1937年为抗议德军对西班牙的侵略暴行而作的。它的作者是( A )‎ A.毕加索 B.伏尔泰 C.贝多芬 D.罗斯福 ‎[2011·包头]以下对应关系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 B )‎ A.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B. 毕加索——《向日葵》‎ C.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D.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非选择题 第19课 现代音乐和电影 选择题 ‎[2011·烟台]‎2011年6月19日,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胜利闭幕,这是电影界的盛会。电影已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艺术,下列各项被称为世界电影“梦工厂”和世界电影之都的是( D )‎ A. 上海 B. 戛纳 C. 柏林 D. 好莱坞 非选择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