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总复习数学北师大版完整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总复习数学北师大版完整版

中考总复习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专题1 有理数及其运算 一、中考要求:‎ ‎1.理解有理数及其运算的意义,并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二、知识要点: ‎ ‎1.整数与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 ‎2.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3.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 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4.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5.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6.乘积为 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7.有理数分类应注意:(1)则是整数但不是正整数;(2)整数分为三类:正整数、零、负整数,易把整数误认为分为二类:正整数、负整数.‎ ‎8.两个数a、b在互为相反数,则a+b=0.‎ ‎9.绝对值是易错点:如绝对值是5的数应为士5,易丢掉-5.‎ ‎10.乘方的意义: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1.有理数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2.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3.有理数乘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再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14.有理数除法法则: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15.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16.有理数的运算律:‎ ‎ 加法交换律:为任意有理数)‎ ‎ 加法结合律:(a+ b)+c=a+(b+c)(a, b,c为任意有理数)‎ ‎17.有理数加法运算技巧:‎ ‎(1)几个带分数相加,把它们的整数部分与分数(或小数)部分分别结合起来相加 ‎(2)几个非整数的有理数相加,把相加得整数的数结合起来相加;‎ ‎(3)几个有理数相加,把相加得零的数结合起来相加;‎ ‎(4)几个有理数相加,把正数和负数分开相加;‎ ‎(5)几个分数相加,把分母相同(或有倍数关系)的分数结合相加.‎ ‎18.学习乘方注意事项:‎ ‎ (1)注意乘方的含义;‎ ‎ (2)注意分清底数,如:-an的底数是 a,而不是-a 三、经典例题剖析:‎ ‎1.-(-4)的相反数是_______,-(+8)是______的相反数.‎ ‎2.把下面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里.‎ ‎ -3,7,-,0,2003,-1.41,0.608,-5 %‎ ‎ 正有理数集{ …}; 负有理数{ …};‎ 整 数 集{ …}; 有理 数 { …};‎ ‎3.计算:|-22|= ; 1-|-2|= ;(-3)3= ;(-2)×(-3) =____ 。 ‎ ‎4.数轴上点A到原点的距离是5,则A表示的数是_______‎ ‎5.一个数的倒数的相反数是1,则这个数是______‎ ‎6.今年我市二月份某一天的最低气温为-5oC, 最高气温为13 oC,那么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______‎ ‎7.比较-与-的大小.‎ ‎8.若a的相反数是最大的负整数,b是绝对值最小的数,则a+b=___________.‎ ‎9.计算12-|-18|+(-7)+(-15) ‎ ‎10.生物学指出,在生态系统中,每输人一个营养 级的能量,大约只有10%的能量能够流动到下一个营养级,在H1→H2→ H3→H4→H5→H6这条生物链中,(Hn表示第n个营养级,n=l,2,…,6),要使H6获得10千焦的能量,需要H1提供的能量约为( )千焦 ‎ A.104 B.105 C 106 D 107‎ ‎11.(阅读理解题)‎ ‎(1)阅读下面材料:点 A、B在数轴上分别表示实数a,b,A、B两点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当A上两点 中有一点在原点时,不妨设点A在原点,如图1-2-4所示,|AB|=|BO|=|b|=|a-b|;当A、B两点都不在原点时,①如图1-2-5所示,点A、B都在原点的右边,|AB|=|BO|-|OA|=|b|-|a|=b-a=|a-b|; ②如图1-2-6所示,点A、B都在原点的左边,|AB|=|BO|-|OA|=|b|-|a|=-b-(-a)=|a-b|;③如图1-2-7所示,点A、B在原点的两边多边,|AB|=|BO|+|OA|=|b|+|a|=a+(-b)=|a-b|‎ 综上,数轴上 A、B两点之间的距离|AB|=|a-b|‎ ‎(1)回答下列问题:‎ ‎ ①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数轴上表示-2和-5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数轴上表示1和-3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 ‎ ②数轴上表示x和-1的两点A和B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如果 |AB|=2,那么x为③当代数式|x+1|+|x-2|=2 取最小值时,相应的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专题二:代数式 一、中考要求:‎ ‎1.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字母与代数式进行表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分析简单问题的数量关系,并用代数式表示.‎ ‎3.理解代数式的含义,能解释一些简单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4.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并会进行运算.‎ ‎5.会求代数式的值,能解释值的实际意义,能根据代数式的值推断代数式反映的规律.‎ ‎6.进一步熟悉计算器的使用,会借助计算器探索数量关系,解决某些问题.‎ 二、知识要点:‎ ‎1、代数式的定义:用基本的运算符号(运算包括加、减、乘、除以及乘方、开方)把数、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 ‎2、代数式的写法应注意:(1)在代数式中出现的乘号,通常简写作“·”或者省略不写,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 ×”号;(2)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按照分数的写法来写;(3)数字通常写在字母的前面;(4)带分数要写成假分数的形式.‎ ‎3、代数式的值:一般地,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按照代数式指明的运算,计算出的结果,就叫做代数式的值.‎ ‎4、列代数式的技巧:列代数式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弄清运算顺序和括号的作用,要分清运算顺序,一般遵循先高级后低级,必要时加括号.除了和。差、积、商、大小、多、少外,还要掌握下述数量关系:‎ 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浓度问题: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液浓度)×100%‎ 数字问题:百位数字×100+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三位数.‎ ‎5、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6、合并同类项: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7、合并同类项法则:在合并同类项时,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8、去括号法则: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 三、经典例题剖析:‎ ‎1、有一大捆粗细均匀的钢筋,现要确定其长度,先称出这捆钢筋的总质量为m千克,再从中截取5米长的钢筋,称出它的质量为n千克,那么这捆钢筋的总长度为( )米 ‎ A、 B、 C、 D、(-5) ‎ ‎2、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是实数a,则到原点的距离是( )‎ ‎ A、a B.-a C.±a D.-|a|‎ ‎3、若abx与ayb2是同类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X=2,y=1 B.X=0,y=0 C.X=2,y=0 D、X=1,y=1‎ ‎ 4、x-(2x-y)的运算结果是( )‎ ‎ A.-x+y B.-x-y C.x-y D.3x-y ‎ 5、下列各式不是代数式的是( )‎ ‎ A.0 B.4x2-3x+1 C.a+b= b+a D、 ‎ ‎6、两个数的和是25,其中一个数用字母x表示,那么x与另一个数之积用代数式表示为( )‎ A.x(x+25) B.x(x—25) C.25x D.x(25-x)‎ ‎7、下列各组的两个代数式是同类项的是( )‎ ‎ A、-x2与0.1y2 B、-a2与a C、-3a2b与2ba2 D、a2b与2ab2‎ ‎8、 -2x3y的系数是_____,-的系数是____;-a2b的系数是____,πR2的系数是____.‎ ‎9、观察下列算式:21=2,22=4,23=8,24=16,25=32,26=64,27=128,28=256,…那么227的未位数字是_______.‎ ‎10、研究下列各式,你发现什么规律?‎ 将你找到的规律用含n的等式表示出来__________‎ ‎11、观察下列数表:‎ ‎ 根据数表所反映的规律,猜想第6行与第6列的交叉点上的数应为________,第n行与第n列交叉点上的数应为_________(用含有n的代数式表示,n为正整数)‎ 解:11;2n-1 点拨:由已知的四个特例即可得到第n行与第n列交叉点上的数满足2n—1. ‎ ‎ 12、观察下列各等式:‎ ‎ ‎ ‎(1)以上各等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某两个实数的一等于这两个实数的___________;如果等号左边的第一个实数用x表示,第二个实数用y表示,那么这些等式的共同特征可用含x,y的等式表示为_‎ ‎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将以上等式变形,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为_________________;‎ ‎ (3)请你再找出一组满足以上特征的两个实数,并写出等式形式:__________________‎ ‎ 解:‎ ‎⑴差;商;x-y= (y≠0,且y=1)‎ ‎ ⑵x=‎ ‎⑶如:‎ 专题三:整式 一、中考要求:‎ ‎1、经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 ‎2、经历探索整式运算法则的过程,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进一步发展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和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乘、除运算(其中多项式相乘仅限于一次式相乘,整式的除法只要求到多项式除以单项式且结果是整式).‎ ‎4、会推导乘法公式:(a+b)(a-b)=a2+b2,(a±b)2=a2±2ab+b2,了解公式的几何背景,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发展“用数学”的信心.‎ 二、知识要点:‎ ‎1、幂的意义:几个相同数的乘法 ‎2、幂的运算性质:(1)am·an= am+n ‎ ‎(2)(am)n= amn;(3)(ab)n= anbn;‎ ‎(4)am÷an= am-n(a≠0,a,n均为正整数)‎ ‎3、特别规定:(1)a0=1(a≠0);‎ ‎(2)a-p= ‎ ‎4、幂的大小比较的常用方法:‎ ‎ ⑴求差比较法:如比较的大小,可通过求差<0可知. ‎ ‎ ⑵求商比较法:如= ‎ ‎ ⑶乘方比较法:如a3=2,b3=3,比较a、b大小可算 a15=(a3)5= 25=32,b15=(b5)3=33=2 7,可得a15>b15,即a>b.‎ ‎ ⑷底数比较法:就是把所比较的幂的指数化为相同的数,然后通过比较底数的大小得出结果.‎ ‎ ⑸指数比较法:就是把所比较的幂的底数化为相同的数,然后通过比较指数的大小,得出结果.‎ ‎5、单项式:都是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6、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7、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8、单项式的欢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9、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10、添括号法则:添括号后,括号前是“+”号,插到括号里的各项的符号都不变;括号前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的符号都改变.‎ ‎11、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12、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1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武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 商的一个因式.‎ ‎15、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16、整式乘法的常见错误:(1)漏乘如(在最后的结果中漏乘字母c.‎ ‎ (2) 结果书写不规范 在书写代数式时,项的系数不能用带分数表示,若有带分数一律要化成假分数或小数形式.‎ ‎ (3) 忽略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 整式的混合运算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相同,“有乘方,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 (4) 运算结果不是最简形式 运算结果中有同类项时,要合并同类项,化成最简形式.‎ ‎ (5) 忽略符号而致错 在运算过程中和计算结果中最容易忽略“一”号而致错.‎ ‎17、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a+b)(a-b)=a2+b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18、平方差公式的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 ‎19、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等号左边一般是两个二项式相乘,并且这两个二项式中有一项是完全相同,另一项互为相反项问系数互为相反数,其他因数相同人与这项在因式中的位置无关.等号右边是乘积中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减去相反项的平方.‎ ‎20、运用平方差公式应注意的问题:(1)公式中的a和b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2)有些多项式相乘,表面上不能用公式,但通过适当变形后可以用公式.如(a+b-c)(b -a+c)=[(b+a)-c]][b-(a-c)]=b2 -(a-c)‎ ‎21、完全平方式的语言叙述:(1)两数和(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它们乘积的2倍.字母表示为:(a±b)2=a2±2ab+b2; ‎ ‎22、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应注意的问题:(1)公式中的字母具有一般性,它可以表示单项式、多项式,只要符合公式的结构特征,就可以用公式计算;(2)在利用此公式进行计算时,不要丢掉中间项“2ab”或漏了乘积项中的系数积的“ 2”倍;(3)计算时,应先观察所给题目的特点是否符合公式的条件,如符合,则可以直接用公式进行计算;如不符合,应先变形为公式的结构特点,再利用公式进行计算,如变形后仍不具备公式的结构特点,则应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三、经典例题剖析:‎ ‎1、计算(-3a3)2:a2的结果是( )‎ ‎ A.-9a2 B 6a2 C 9a2 D 9a4 ‎ ‎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C. ‎ ‎3、已知a=8131,b=2741,c=961,则a、b、c的大小关系 ‎ 是( )‎ ‎ A.a>b>c B.a>c>b C.a<b<c D.b>c>a ‎4、计算(2+1)(22 +1)(23+1)…(22n +1)的值是( )‎ A、42n -1 B、 C、2n -1 D、22n -1‎ ‎5、三个连续奇数,若中间一个为n,则这三个连续奇数之积为( )‎ ‎ A.4n2-n B. n2-4n C.8n2-8a D.8n2-2n ‎6、计算:x2x3=_______; 0.299×5101=________;‎ ‎-m3·(-m4)·(-m)=_________ ; (a-2 b)(a+2 b)=________.‎ ‎7、已知代数式2x2+3x+7的值是8,则代数式4x2 + 6x+ 200=___________‎ ‎8、已知x2+y2=25,x+y=7,且x>y,x-y的值等于________.‎ ‎9、若x2-2x+y2+6y+10=0.则x=_________,y= 。‎ ‎10、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作8 ×108次运算,它工作 6×102秒可作多少次运算?(结果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1、已知3m ·9m·27m·81m=330,求m的值. ‎ ‎12、证明代数式16+a -{8a-[a-9-(3-6a)]}的值与a的取值无关.‎ ‎13、试求不等式(3x+4)(3x-4)≥9(x-2)(x+3)的负整数解.‎ ‎14、已知x2+y2=25,x+y=7,且x>y,x-y的值等于________.‎ ‎ 解:本题考查了对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的灵活运用.由(x+y)2=x2+2xy+y2,可得xy=12.所以(x-y)2=25-24=1.又因为x>y,所以x—y>0.所以x—y=1‎ 专题四:分解因式 一、中考要求:‎ ‎1.经历探索分解因式方法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 ‎2.了解分解因式的意义,会用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两次)分解因式(指数是正整数).‎ ‎3、通过乘法公式,的逆向变形,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二、知识要点:‎ ‎1.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分解困式的方法:‎ ‎ ⑴提公团式法:如果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那么就可以把这个公因式提出来,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做提公因式法.‎ ‎ ⑵运用公式法:公式 ;‎ ‎3.分解因式的步骤:分解因式时,首先考虑是否有公因式,如果有公因式,一定先提取公团式,然后再考虑是否能用公式法分解.‎ ‎4.分解因式时常见的思维误区:‎ 提公因式时,其公因式应找字母指数最低的,而不是以首项为准.若有一项被全部提出,括号内的项“ 1”易漏掉.分解不彻底,如保留中括号形式,还能继续分解等 三、经典例题剖析: ‎ ‎1.下列各式从左到右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 ‎2.把分解因式的结果是( )‎ ‎ ‎ ‎3.把2m6+6m2分解因式正确的是( )‎ ‎ ‎ ‎4. 下列各组多项式中没有公因式的是( )‎ ‎ A.3x-2与 6x2-4x B.3(a-b)2与11(b-a)3‎ ‎ C.mx—my与 ny—nx D.ab—ac与 ab—bc ‎5. 分解因式:x2-9=___________, =___________‎ ‎6. 在实数范围内分解因式:ab2 -2a=____________‎ ‎7.分解因式的结果是(a2+2)(a2-2)的多项式是___________.‎ ‎8.分解因式: (1)25(a+b)2-9(a-b)2 (2)‎ ‎9.(阅读理解题)分解因式:x2 -120x+3456‎ ‎ 分析:由于常数项数值较大,则采用x 2 -120x变为差的平方的形式进行分解,这样简便易行:x2 -120x+3456 = x2 -2×60x+3600-3600+3456‎ ‎= (x-60)2-144=(x-60+12)(x-60-12)=(x-48)(x-72)‎ ‎ 请按照上面的方法分解因式:x2+42x-3526 ‎ 题五:分式 一、中考要求:‎ ‎1.经历用字母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关系(分式、分式方程)的过程,了解分式、分式方程的概念,体会分式、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经历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获得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乘除运算法则、分式加减运算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与代数恒等变形能力.‎ ‎3.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式的约分、通分和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分式不超过两个)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 ‎4.能解决一些与分式、分式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5.通过学习,能获得学习代数知识的常用方法,能感受学习代数的价值.‎ 二、知识要点:‎ ‎1.分式:整式A除以整式B,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如果除式B中含有字母,那么称为分式.‎ 注:(1)若B≠0,则有意义;(2)若B=0,则无意义;(2)若A=0且B≠0,则=0 ‎ ‎2.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3.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和分母的公团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4.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分.‎ ‎5.分式的加减法法则:(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 ‎6.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7.通分注意事项:(1)通分的关键是确定最简公分母,最简公分母应为各分母系救的最小公倍数与所有相同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2)易把通分与去分母混淆,本是通分,却成了去分母,把分式中的分母丢掉.‎ ‎8.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9.对于化简求值的题型要注意解题格式,要先化简,再代人字母的值求值.‎ ‎10.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11.分式方程的解法:解分式方程的关键是大分母(方程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人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12.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 ‎⑴ 增根的产生:分式方程本身隐含着分母不为0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方程中未知数允许取值的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使原方程中分母的值为0,那么就会出现不适合原方程的根l增根;‎ ‎⑵ 验根:因为解分式方程可能出现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 ‎13.分式方程的应用:‎ ‎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类似,但要稍复杂一些.解题时应抓住“找等量关系、恰当设未知数、确定主要等量关系、用含未知数的分式或整式表示未知量”等关键环节,从而正确列出方程,并进行求解.另外,还要注意从多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注意检验、解释结果的合理性.‎ ‎14.通过解分式方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观察分析所给的各个特殊分式或分式方程,灵活应用不同的解法,特别是技巧性的解法解决问题.‎ 三、经典例题剖析:‎ ‎1、当x____时,分式有意义. ‎ ‎2、先化简,再求值:,其中.‎ ‎3、先将化简,然后请你自选一个合理的值,求原式的值。‎ ‎4、把分式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x-2), 约去分母,得( )‎ A.1-(1-x)=1 B.1+(1-x)=1 C.1-(1-x)=x-2 D.1+(1-x)=x-2‎ ‎5、当 k等于( )时,是互为相反数。‎ ‎ A. B. C. D. ‎6、正在修建的西塔(西宁~塔尔寺)高速公路上,有一段工程,若甲、乙两个工程队单独完成,甲工程队比乙工程队少用10天;若甲、乙两队合作,12天可以完成.若没甲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x天.则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_______________-‎ ‎7、解方程: ‎ ‎8、方程的解是________‎ ‎9、某市今年1月10起调整居民用水价格,每立方米水费上涨25%,小明家去年12月份的水费是18元,而今年5月份的水费是36元,已知小明家今年5月份的用水量比去年12月份多6 m3,求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 ‎ 解:设市去年居民用水的价格为x元/m3,则今年用水价格为(1+25%) x元/m3.根据题意,得 ‎ ‎ ‎ 经检验,x=1.8是原方程的解.所以(1+25%)x=2.25.‎ ‎ 答:该市今年居民用水的价格为 2.25 x元/m3.‎ ‎ 点拨:分式方程应注意验根.本题是一道和收水费有关的实际问题.解决本 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相等关系:今年5月份的用水量一去年12月份的用量=6m3.‎ ‎10、就要毕业了,几位要好的同学准备中考后结伴到某地游玩,预计共需费用1200元,后来又有2名同学参加进来,但总费用不变,于是每人可少分摊30元,试求原计划结伴游玩的人数.‎ 专题六: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 一、中考要求:‎ ‎1.在经历数系扩张、探求实数性质及其运算规律的过程;从事借助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中,发展同学们的抽象概括能力,并在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发展数感和估算能力.‎ ‎3.了解平方根、立方根、实数及其相关概念;会用根号表示并会求数的平方根、立方根;能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4.能运用实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二、考点讲解:‎ ‎1.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a就叫做x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式),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2.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3.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0的算术平方根是0.‎ ‎4.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7.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8.平方根易错点:(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不分,如 64的平方根为士8,易丢掉-8,而求为64的算术平方根; (2)的平方根是士,误认为平方根为士 2,应知道=2.‎ ‎9.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10.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11.实数的分类:实数。‎ ‎12.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13.二次根式的化简:‎ ‎14.最简二次根式应满足的条件:(1)被开方数的因式是整式或整数;(2)被开方数中不含有能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 ‎15.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就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6.无理数的错误认识:⑴无限小数就是无理数,这种说法错误,因为无限小数包括无限循环小数和无限不循环小数两类.如1.414141···(41 无限循环)是无限循环小数,而不是无理数;(2)带根号的数是无理数,这种说法错误,如,虽带根号,但开方运算的结果却是有理数,所以是无理数;(3)两个无理数的和、差、积、商也还是无理数,这种说法错误,如都是无理数,但它们的积却是有理数,再如都是无理数,但却是有理数,是无理数;但却是有理数;(4)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无法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这种说法错误,每一个无理数在数轴上都有一个唯一位置,如,我们可以用几何作图的方法在数轴上把它找出来,其他的无理数也是如此;(5)无理数比有理数少,这种说法错误,虽然无理数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用的少一些,但并不能说无理数就少一些,实际上,无理数也有无穷多个.‎ ‎17.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公式 ‎ ‎18、二次根式运算注意事项:(1)二次根式相加减,先把各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防止:①该化简的没化简;②不该合并的合并;③化简不正确;④合并出错.(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常用乘法公式或除法公式来简化计算,运算结果一定写成最简二次根式或整式.‎ 三、经典例题剖析:‎ ‎1、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a,比这个数大3的数为( )‎ ‎ A、a+3 B.-3 C. +3 D.a2+3‎ ‎2、的平方根是______‎ ‎3、已知(x-2)2+|y-4|+=0,求xyz的值.‎ 解:48 点拨:一个数的偶数次方、绝对值,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均为非负数,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零,则这几个非负数均为零. ‎ ‎4、的平方根是_________‎ ‎ 解:± 点拨=3.3的平方根是±‎ ‎5、在实数中-,0,,-3.14,中无理数有(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如果那么x取值范围是( )‎ ‎ A、x ≤2 B. x <2 C. x ≥2 D. x>2‎ ‎7、下列各式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 A.‎ ‎8、当a为实数时,则实数a在数轴上的对应点在( )‎ ‎ A.原点的右侧 B.原点的左侧 C.原点或原点的右侧 D.原点或原点的左侧 ‎ 9、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 A.有限小数是有理数 B.无限小数是无理数 ‎ C.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一一对应 D.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后,回答问题:小明和小芳解答题目:“先化简下式,再求值:a+其中a=9时”,得出了不同的答案 ,小明的解答:原式= a+= a+(1-a)=1,小芳的解答:原式= a+(a-1)=2a-1=2×9-1=17‎ ‎⑴___________是错误的;‎ ‎ ⑵错误的解答错在未能正确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 ‎ ________‎ 解:(1)小明 (2)被开方数大于零 ‎ 点拨:小明的解答是错的.因为a=9时,1-a<0,所以,根据 ‎ ‎ 专题七: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中考要求:‎ ‎1.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经历形成方程模型、解方程和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解一元一次方程(数字系数)‎ ‎3.能以一元一次方程为工具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求解方程和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及合理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经历建立方程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5.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过程,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发展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6.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有关概念,会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数字系数人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检验解的合理性.‎ ‎7.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初步体会方程与函数的关系.‎ ‎8.了解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从而初步理解化“未知”为“已知”和化复杂问题为简单问题的化归思想.‎ 知识点讲解:‎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次)系数不为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ax+b=0(a≠0)‎ ‎3.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及注意事项:‎ ‎4.等式的基本性质及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 ‎ 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a=b,则a±m=b±m ‎ 性质2: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若a=b,则am=bm等式其他性质:若a=b,b=c,则a=c(传递性).‎ ‎ 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在使用时要注意式性质成立的条件.‎ ‎5.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6.二元一次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7.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8.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 (1)代人消元法:解方程组的基本思路是“消元”一把“二元”变为“一元”,主要步骤是,将其中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人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人消元法,简称代人法.‎ ‎ (2)减消无法:通过方程两边分别相加(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9.整体思想解方程组.‎ ‎ (1)整体代入.如解方程组,方程①的左边可化为3(x+5)-18=y+5③,把②中的 3(x+5)看作一个整体代入③中,可简化计算过程,求得y.然后求出方程组的解.‎ ‎ (2)整体加减,如因为方程①和②的未知数x、y的系数正好对调,所以可采用两个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1)二元一次方程有两个未知数,而一次函数有两个变量;(2)二元一次方程用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未知数的关系,而一次函数既可以用一个等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用列表或图象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 联系:(1)在直角坐标系中分别描出以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这些点都在相应的一次函数的图象上;(2)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都适合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 ‎10.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联系:在同一直 ‎ 坐标系中,两个一次函数图象的交点的坐标就是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反过来,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一定是相应的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的交点,‎ ‎11.用作图象的方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将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改写成一次函数的表达式;(2)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这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3)观察图象的交点坐标,即得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整体相加减求解.利用①+②,得x+y=9③,利用②-①得x-y=3④,可使③、④组成简单的方程组求得x,y.‎ 经典例题剖析:‎ ‎1.若代数式是同类项,则x=__________. ‎ ‎2.已知2x+5y=3,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则x=___________;当y=1时,x=________‎ ‎3.当k=_______时,方程5x-k=3x+8的解是-2.‎ ‎4.有一个数,十位数字是a,个位数字是b,十分位数字是c,那么这个数可表示为_______.‎ ‎5.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5,那么其中最大的奇数为_______.‎ ‎6.若则 3x+2y=_______‎ ‎7.方程没有解,由此一次函数y=2-x与y= -x的图象必定( )‎ ‎ A.重合 B.平行 C.相交 D.无法判断 ‎8.已知点(2,-1)是方程y=kx+1的一个解,则直线y=kx+l的图象不经过的象限是_______‎ ‎9.若与是同类二次根式,求a、b的值.‎ ‎10.解方程组:⑴‎ ‎11.若 是方程组的解,则(a+b)(a-b)的值为_______.‎ ‎12.学生问老师多少岁,老师说我像你这么大时你才2岁,你长到我这么大时,我就35岁了,请你算算老师、学生各多少岁?‎ ‎13.今年我省荔枝又喜获丰收. 目前市场价格稳定,荔枝种植户普遍获利. 据估计,今年全省荔枝总产量为50 000吨,销售收入为61 000万元. 已知“妃子笑”品种售价为1.5万元/吨,其它品种平均售价为0.8万元/吨,求“妃子笑”和其它品种的荔枝产量各多少吨. 如果设“妃子笑”荔枝产量为x吨,其它品种荔枝产量为y吨,那么可列出方程组为 .‎ ‎ 解: ‎ ‎14.甲、乙两件服装的成本共n0元,商店老板为获取利润,决定将甲服装按50%利润定价,乙服装接40%的利润定价.在实际出售时,应顾客要求,两件服装均按9折出售,这样商店共获利157元,求甲、乙两件服装的成本各是多少元?‎ ‎ ‎ 答:甲、乙两件服装的成本分别为300元,200元.‎ ‎15.已知x=-3是方程的一个根,(1)求m的值;⑵求代数式的值.‎ ‎16.一个由父亲、母亲、叔叔和x个孩子组成的家庭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4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100元.试比较随着孩子人数的变化,哪家旅行社的收费额更优惠?‎ ‎ 解:甲旅行社的收费总额为:y1=400+50(x-1)= 50x+350,乙旅行社的收费总额为:y2=75(x+3)-75x+225. (1)当孩子数x<5时,乙旅行社的收费优惠;(2)当孩子数x=5时,两旅行社的收费相同;(3)当孩子数x>5时,甲旅行社的收费优惠.‎ 专题八: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中考要求:‎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体会不等式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大小关系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3.经历通过类比、猜测、验证发现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理解不等式(组)的解及解集的含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在数轴上确定其解集;初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5.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6.初步体会不等式、方程、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二、知识点讲解:‎ ‎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4.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5.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6.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系数不为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7.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易错点:(1)不等式两边部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这是同学们经常忽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2)在不等式两边不能同时乘以0.‎ ‎8.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①去分母,②去话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为1(不等号的改变问题)‎ ‎9.求不等式的正整数解,可负整数解等特解,可先求出这个不等式的所有解,再从中找出所需特解.‎ ‎10.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12.解不等式组: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组.‎ ‎13.不等式组的分类及解集(a<b ‎ ‎14、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 ‎ (1)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 ‎(2)利用数轴或口诀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即这个不等式的解。‎ ‎15.已知不等式组的解集,求字母系数的取值范围.‎ ‎16.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非负整数解等特解.‎ ‎17.列不等式解应用题的特征:列不等式解应用题,一般所求问题有“至少”“最多”“不低于”“不大于”“不小于”等词,要正确理解这些词的含义.‎ ‎18.列不等式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列不等式解应用题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基本相似,其步骤包括:①设未知数;②找不等关系;③列不等式(组)④解不等式(组)⑤检验,其中检验是正确求解的必要环节.‎ 三、经典例题剖析:‎ ‎1、如图⑴所示,天平右盘中的每个破码的质量都是1g,则物体 A的质量m(g)的取值范围.在数轴上:可表示为图⑵中的( )‎ ‎ 解:A 点拨:由图可观察到 A的质量大于 1(g)小于 2(g)‎ ‎ . ‎ ‎2、关于x的不等式2x-a≤-1的解集如图所示, 则a的取值是( ) ‎ A.0 B.-3 C.-2 D.-1‎ 解:D。‎ ‎3、不等式2x≥x+2的解集是_________.‎ 解:x≥2 点拨:此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解法.因为2x≥x+2,移项,得x≥2.‎ ‎4、不等式2(x-2)≤x—2的非负整数解的个数为( )‎ ‎ A.1 B.2 C.3 D.4‎ ‎ 解:C 点拨:先求出不等式2(x—2)≤x-2的解集为x≤2.因为x≤2的非负整数解有 0,l,2三个,所以选 C.‎ ‎5、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 )‎ ‎ ①若a>b,则a+1>b+1;②若a>b,则a-l>b –1 ③若a>b,则-2a<-2b;④若a>b,则2a<2b.‎ ‎ A.l个 B.2个 C.3个 D.4个 ‎ 解:C 点拨:由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可知①②③正确.故选C ‎6、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可表示为图中的( )‎ ‎7、不等式组’的整数解是______________.‎ 解:0, 1 点拨:要求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可先求出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中的整数有0、1,故答案为0、1. ‎ ‎8、若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2,则a的取得范围是( ) ‎ ‎ A. a<2 B. a≤2 C. a>2 D. a ≥2‎ ‎ 解:B 点拨:原不等式组可化为根据“同大取大”的规律,得a<2已而当a=2时,原不等式组变为’解集也为x>2.所以正解应为x≤2.选 B.‎ ‎9、某次“迎奥运”知识竞赛中共20道题,对于每一道题,答对了得10分,答错了或不答扣5分,选手至少要答对( )道题,其得分才会不少于95分?‎ ‎ A.14 B.13 C.12 D.11‎ ‎ 解:B 点拨:可设至少要答对x道题,得分才不会少于95分,则10x-5(20-x)≥‎ ‎95.解得x≥13. ‎ ‎10、一次普法知识竞赛共有30道题,规定答对一道题得4分,答错或不答一道题得-1分,在这次竞赛中,小明获得优秀(90分或 90分以上)则小明至少答对了______道题.‎ ‎ 解:24 点拨:可设小明至少答对了x道题,则4x+(30-x)×(-1)≥90, 则x≥24‎ ‎11、光明中学9年级甲、乙两班在为“希望工程”捐款活动中,两班捐款的总数相同,均多于300元且少于400元.已知甲班有一人捐6元,其余每人都捐9元;乙班有一人捐13元,其余每人都捐8元.求甲、乙两班学生总人数共是多少人?‎ ‎ 解:设甲班人数为x人,乙班人数为y人,由题意,可得 ‎ 因为x为整数,所以x=34,35,36,37,38,39,40,41,42,43,44.又因为y也是整数,所以x 是8的倍数.所以x=40.则y=44.所以总人数是 84.‎ ‎ 答:甲、乙两班学生总人数共是84人.‎ ‎ 点拨:此题中取整数是难点和关键,应根据实际,人数都为整数来确定甲、乙两班的人数.‎ 专题九:一元二次方程 一、中考要求:‎ ‎1.经历由具体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2.能够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会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数字系数人并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4.经历在具体情境中估计一元二次方程解的过程,发展估算意识和能力.‎ 二、知识点讲解:‎ ‎1.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且系数不为 0,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 程.一般形式:ax2+bx+c=0(a≠0)‎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⑴ 配方法:配方法是一种以配方为手段,以开平方为基础的一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k≠0)的一般步骤是:①化二次项系数为1,即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②移项,即使方程的左边为二次项和一次项,右边为常数项;③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 项系数的绝对值一半的平方;④化原方程为(x+m)2=n的形式;⑤如果n≥0就可以用两边开平方来求出方程的解;如果n=<0,则原方程无解.‎ ‎⑵ 公式法:公式法是用求根公式求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它是通过配方推导出来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是(b2-4ac≥0)‎ ‎⑶ 因式分解法: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方法叫做因式分解法.它的理论根据是两个因式中至少要有一个等于0,因式分解法的步骤是:①将方程右边化为0;②将方程左边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乘积;③令每个因式等于0,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3.一元二次方程的注意事项:‎ ‎⑴ 在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要注意,强调a≠0.因当a=0时,不含有二次项,即不是一元二次方程.如关于x的方程(k2-1)x2+2kx+1=0中,当k=±1时就是一元一次方程了.‎ ‎⑵ 应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注意:①化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②确定a、b、c的值;③求出b2-4ac的值;④若b2-4ac≥0,则代人求根公式,求出x1 ,x2.若b2-4a<0,则方程无解.‎ ‎⑶ 方程两边绝不能随便约去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如-2(x+4)2=3(x+4)中,不能随便约去(x+4‎ ‎⑷ 注意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一般不使用配方法(除特别要求外)但又必须熟练掌握,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顺序是:开平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 ‎4.构建一元二次方程数学模型: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通过审题弄清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是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5.注重.解法的选择与验根: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恰当的选择解法,以保证解题过程简洁流畅,特别要对方程的解注意检验,根据实际做出正确取舍,以保证结论的准确性.‎ 三、经典例题剖析:‎ ‎1、下列方程中,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 ‎ ‎2、若 ‎ A. B、2 C、±2 D、± ‎3、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的值为( )‎ ‎ A.m=3或m=-1 B. .m=-3或m= 1‎ ‎ C.m=-1 D.m=-3 ‎ ‎4、方程的一个根是2,则另一个根是_____________.‎ ‎5、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 +2x-8=0的一根是2,则另一个根是______________.‎ ‎6、解方程:x2+2x-3=0 解:x2+2x-3=0,x2+2x=3,即x+l=2或x+1=2.所以x1=1,x2 =3.‎ ‎ 点拨:考查解方程的知识,还可用公式法或因式分解法解.‎ ‎7、已知方程5x2+kx-10=0一个根是-5,求它的另一个根及k的值.‎ ‎ 解:设方程的另一根是x,那么,+(-5)=-,所以k=-5×[+(-5)]=23.‎ ‎ 答:方程的另一根是,k的值是23.点拨: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来解. ‎ ‎8、某水果批发商场经销一种高档水果 如果每千克盈利10元,每天可售出500千克,经市场调查发现,在进货价不变的情况下,若每千克涨价1元,日销售量将减少20千克,现该商场要保证每天盈利6000元,同时又要使顾客得到实惠,那么每千克应涨价多少元?‎ ‎ 解:设每千克水果应涨价x元,依题意,得(500-2 0 x)(10+x)=6000.整理,得x2-15x+50=0.解这个方程,x1=5,x2=10.要使顾客得到实惠,应取x=5.答:每千克应涨价5元..‎ ‎ 点拨:应抓住“要使顾客得到实惠”这句话来取舍根的情况. ‎ ‎9、课外植物小组准备利用学校仓库旁的一块空地,开辟一个面积为130平方米的花圃(如图1-2-1),打算一面利用长为15米的仓库墙面,三面利用长为33米的旧围栏,求花圃的长和宽.‎ ‎ 解:设与墙相接的两边长都为米,则另一边长为米,依题意得 ‎ ‎∴ ‎ 又∵ 当时,‎ 当时,>15 ‎ ‎ ∴不合题意,舍去.∴ ‎ 答:花圃的长为13米,宽为10米. ‎ 专题九 一次函数 ‎【基础知识回顾及典型例题精讲】‎ 一、一次函数 一般地,形如y = kx+b ( k、b是常数,k ≠ 0),那么y叫做x的一次函数. 当b=0时,y = kx,所以说正比例函数是一种特殊的一次函数.‎ 二、正比例函数 一般地,形如y = kx ( k是常数,k≠0) 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三、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y = kx(k为常数,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 kx. 当k > 0时,直线y = kx经过第一、三象限,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 < 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随着x的增大y反而减小.‎ 四、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和性质与k、b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b > 0‎ b < 0‎ b = 0‎ k > 0‎ 经过第一、二、三象限 经过第一、三、四象限 经过第一、三象限 图象从左到右上升,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 < 0‎ 经过第一、二、四象限 经过第二、三、四象限 经过第二、四象限 图象从左到右下降,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五、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关系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可以看作是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到(当b>0时,向上平移;当b<0时,向下平移).‎ 六、直线y1=kx+b与y2=kx图象的位置关系:‎ ‎  (1)当b>0时,将y2=kx图象向x轴上方平移b个单位,就得到y1=kx+b的图象.‎ ‎(2)当b<0时,将y2=kx图象向x轴下方平移|b|个单位,就得到y1=kx +b的图象.‎ 七、直线l1:y1=k1x+b1与l2:y2=k2x+b2的位置关系可由其解析式中的比例系数和常数来确定:‎ 与相交于y轴上同一点(0,b1)或(0,b2);‎ 与平行; 与重合。‎ 八、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步骤:一设,二代,三解,四代入:‎ ‎(1)设一次函数表达式为y=kx+b;‎ ‎(2)将已知点的坐标代入函数表达式,解方程(组);‎ ‎(3)求出k与b的值;‎ ‎(4)将k、b的值带入y=kx+b,得到函数表达式。‎ 例如: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1)和(-1,-3)求此一次函数的关系式.‎ 解:设一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kx+b(k≠0),‎ 由题意可知, 解 ∴此函数的关系式为y=.‎ 九、一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任何一元一次方程都可以转化为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转化为:当某个一次函数的值为0时,求相应的自变量的值. 从图象上看,相当于已知直线y=ax+b确定它与x轴的交点的横坐标的值.‎ 十、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关系 任何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都可以转化为ax+b>0或ax+b<0(a,b为常数,a≠0)的形式,所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看作:当一次函数值大(小)于0时,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训练:2016年山西省中考指导p49--55‎ 专题10‎ ‎《反比例函数》‎ 一、复习目标1、经历抽象反比例函数概念的过程,领会反比例函数的意义,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2、培养学生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理解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性质。‎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性质。难点:反比例图像的性质 二、复习过程 ‎★知识点一、‎ ‎※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一般地,(k为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即y是x的反比例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其中x不能为零)‎ ‎※反比例函数的等价形式:y是x的反比例函数 ←→ ←→ ←→ ←→ 变量y与x成反比例,比例系数为k.‎ ‎※反比例函数性质:‎ ‎①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②当k<0时,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③双曲线的两支会无限接近坐标轴(x轴和y轴),但不会与坐标轴相交。‎ ‎※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几何特征:(如图1所示) ‎ 点P(x,y)在双曲线上都有 P B A O P B A O 图1‎ ‎★知识点二、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例1 ‎ 下面函数中是反比例函数的有 .(填入序号即可)‎ ‎①; ②; ③; ④; ⑤; ⑥y=;⑦ ; ⑧; ⑨;⑩y =1+x2.‎ 例2:k为何值时,函数y=是反比例函数? ‎ ‎★知识点三、反比例图像性质 ‎ 例3若双曲线y=-6x经过点A(m,-2m),则m的值为 ‎ 例4已知函数的图象两支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内,则的范围是_________‎ 例5如图,点A是双曲线与直线y=-x-(k+1)在第二象限内的交点,AB⊥x轴于B,且S△ABO=.‎ ‎(1)求这两个函数的解析式;‎ ‎(2)求直线与双曲线的两个交点A、C的坐标 ‎(3)x取何值时,一次函数的值大于反比例函数的值,‎ ‎(4)求△AOC的面积.‎ 训练:2016年山西省中考指导p56--60‎ 专题11‎ 二次函数 ‎〖知识点〗二次函数、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大纲要求〗‎ 1. 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 2. 会把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确定图象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开口方向,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的图象;‎ 3. 会平移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得到二次函数y=a(ax+m)2+k的图象,了解特殊与一般相互联系和转化的思想;‎ 4. 会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5. 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了解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会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和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和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内容 ‎(1)二次函数及其图象 如果y=ax2+bx+c(a,b,c是常数,a≠0),那么,y叫做x的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图象是抛物线,可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2)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和开口方向 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是,对称轴是,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 抛物线y=a(x+h)2+k(a≠0)的顶点是(-h,k),对称轴是x=-h.‎ ‎〖考查重点与常见题型〗‎ 1. 考查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有关试题常出现在选择题中,如:‎ 已知以x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y=(m-2)x2+m2-m-2额图像经过原点, ‎ 则m的值是 ‎ 2. 综合考查正比例、反比例、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图像,习题的特点是在同一直角坐标系内考查两个函数的图像,试题类型为选择题,如:‎ 如图,如果函数y=kx+b的图像在第一、二、三象限内,那么函数 y=kx2+bx-1的图像大致是( )‎ ‎ y y y y ‎ ‎ ‎ ‎ 1 1‎ ‎ 0 x o-1 x 0 x 0 -1 x ‎ A B C D 1. 考查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关习题出现的频率很高,习题类型有中档解答题和选拔性的综合题,如:‎ 已知一条抛物线经过(0,3),(4,6)两点,对称轴为x=,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考查用配方法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对称轴、二次函数的极值,有关试题为解答题,如:‎ 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是-1、3,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是-(1)确定抛物线的解析式;(2)用配方法确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 5.考查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能力,常见的作为专项压轴题。‎ 训练2016年山西省中考指导p61‎ 专题12 三角形 线段与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点:‎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相交线、线段、射线、线段的大小比较、线段的和与差、线段的中点、角、角的度量、角的平分线、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对顶角、邻角、余角、补角、点到直线的距离、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命题、定义、公理、定理 教学目标:‎ 1. 了解直线、线段和射线等概概念的区别,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交点,‎ 解线段和与差及线段的中点、两点间的距离、角、周角、平角、直角、锐角、钝角等概念,掌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概念,度、分、秒的换算,几何图形的符号表示法,会根据几何语句准确、整洁地画出相应的图形;‎ 2. 了解斜线、斜线段、命题、定义、公理、定理及平行线等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平行线的基本性质,理解对顶角、补角、邻补角的概念,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会识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会用一直线截两平行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会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平行线的基本性质,理解对顶角、补角、邻补角的概念,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 ‎2、会识辨别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会用一直线截两平行线所得的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会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训练2016年山西省中考指导p71‎ ‎ 三角形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了解三边之间关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 ‎2.掌握勾股定理及逆定理,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掌握等腰三角形有关性质,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能够证明与三角形、线段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有关的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 教学重点 三角形分类,特殊三角形有关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三角形有关性质、判定的综合运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 1.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 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连结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或其延长线)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 (4) 三角形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的中点的线段。‎ ‎2.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1)三角形边与边的关系: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2)三角形中角与角的关系:三角形三个内角之和等于180o.‎ ‎ 3.三角形的分类 ‎ (1)按边分:‎ ‎ (2)按角分:‎ ‎   4.特殊三角形 ‎ (1)直角三角形性质 ‎ ①角的关系:∠A+∠B=900;②边的关系:‎ ‎ ③边角关系:;④‎ ‎    ⑤;⑥‎ ‎ (2)等腰三角形性质 ‎ ①角的关系:∠A=∠B;②边的关系:AC=BC;③‎ ‎ ④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 ‎ (3)等边三角形性质 ‎ ①角的关系:∠A=∠B=∠C=600;②边的关系:AC=BC=AB;‎ ‎③;④轴对称图形,有三条对称轴。‎ ‎ (4)三角形中位线:‎ ‎ 5.特殊三角形的判定[略,见《浙江中考》P106]‎ ‎ 6.两个重要定理:‎ ‎ (1)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内心)‎ ‎ (2)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心)‎ 训练2016年山西省中考指导p76‎ 全等三角形 教学目标 ‎1.了解图形全等的概念,能利用全等图形解决有关问题。‎ ‎2.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应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体会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教学难点 应用三角形的全等解决一些实 ‎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 (2)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二角形全等,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 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 (3)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 (4)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 (5)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过直角边定理”或“HL”.‎ ‎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3.注意事项:‎ ‎ (1)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应注意紧扣判定的方法,找出相应的条件,同时要从实际图形出发,弄清对应关系,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 (2)注意三个内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另外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两边 与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也不一定全等.‎ ‎ 训练2016年山西省中考指导p94‎ 等腰三角形 知识点:‎ 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和判定、轴对称、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 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性质,掌握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判定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2. 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是60°等性质,掌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或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等判定,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3. 了解轴对称及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会判断轴对称图形。‎ 学习重点: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性质 ,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是60°等性质,掌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或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等判定 学习难点:掌握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性质 训练2016年山西省中考指导p80‎ ‎ 相似三角形 知识点:‎ 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教学目标:‎ 1. 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2. 会用相似三角形证明角相等或线段成比例,或进行角的度数和线段长度的计算等 学习重难点:‎ 1. 论证三角形相似,线段的倍分以及等积式,等比式,常以论证题型 ‎ 或计算题型出现;‎ 3. 寻找构成三角形相似的条件,在中考题中常以 选择题或填空题形式出现,如:下列所述的四组图形中,是相似三角形的个数是( )‎ ① 有一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②两个全等三角形;③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④两个等边三角形。‎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一、基础回顾:‎ ‎ 1.比例基本性质及运用 ‎ (1)线段比的含义:如果选用同一长度单位得两条线段a、b的长度分别为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a:b=m:n,或写成,和数的一样,两条线段的比a、b中,a叫做比的前项 b叫做比的后项. ‎ ‎ 注意:①针对两条线段;②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相同,但与所采用的单位无关;‎ ‎③其比值为一个不带单位的正数.‎ ‎ (2)线段成比例及有关概念的意义: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已知四条线段a、b、c、d,如果或a:b=c:d,那么a、b、c、d叫做成比例的项,线段a、d叫做比例外项,线段b、d叫做比例内项,线段d叫做a、b、c的第四比例项,当比例内项相同时,即或a:b=b:c,那么线段b叫做线段a和c的比例中项.‎ ‎ (3)比例的性质,‎ ‎ ①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反之亦成立。‎ ‎②合比性质:若,则 ‎③等比性质:若,则 ‎ ‎ ‎ 注意:灵活地运用比例线段的多种不同的变化形式,即由推出等,但无论怎样变化,它们都保持ad=bc的基本性质不变.‎ ‎ (4)黄金分割:在线段AB上有一点C,若AC:AB=BC:AC,则C点就是AB的黄金分割点.一条线段有两个黄金分割点。‎ ‎ 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 (1)相似三角形定义: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 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相似比为1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②相似三角 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③相似三角 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④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 (3)相似三角形的判定:①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②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三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④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 注意:①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②在运用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和判定时,要找对对应角、对应边,相等的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 训练:2016年山西省中考指导p100‎ ‎ 解直角三角形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及锥度、仰角和俯角、坡度和坡角、方向角和方位角的概念,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和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提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能力;‎ ‎2.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和直角三角形,体会数形结合、转化的重要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3.掌握综合性较强的题型融会贯通地运用数学的各部分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的关系和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提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数形结合、转化的重要数学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 1. 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 ‎ 1)三边关系:勾股定理:‎ ‎ (2)三角关系:∠A+∠B+∠C=180°,∠A+∠B =∠C=90°.‎ ‎ (3)边角关系tanA=,sinA=,cosA=,‎ ‎ 2.解法分类:(1)已知斜边和一个锐角解直角三角形;‎ ‎        (2)已知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解直角三角形;‎ ‎        (3)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 ‎ 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训练2016年山西省中考指导p107‎ 专题13 四边形 一、四边形的相关概念 ‎ ①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外角和也等于360°。‎ ②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③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④设多边形的边数为,则多边形的对角线共有条。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能引条对角线,将边形分成个三角形。‎ 二、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4)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 ‎(5)夹在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3.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4.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4)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菱形:‎ ‎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边平行 (2)菱形的相邻的角互补,对角相等 ‎(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菱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对称中心到菱形四条边的距离相等);对称轴有两条,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3.菱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3)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4.菱形的面积:S菱形=底×高=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四.矩形 ‎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 ‎2.矩形的性质 ‎(1)矩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3)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4)矩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对称中心到矩形四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对称轴有两条,是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的直线。‎ ‎3.矩形的判定 ‎(1)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3)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4.矩形的面积:S矩形=长×宽=ab 五.正方形 ‎ ‎1.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1)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对边平行 (2)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 ‎(3)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正方形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对称中心是对角线的交点;对称轴有四条,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和对边中点连线所在的直线。‎ ‎3.正方形的判定: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所有特点 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主要依据是定义,途径有两种:‎ 先证它是矩形,再证它是菱形。 先证它是菱形,再证它是矩形。‎ ‎4.正方形的面积:设正方形边长为,对角线长为,正方形=‎ 六、梯形 ‎ ‎(一) 1.梯形的相关概念: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2.梯形的判定 ‎(1)定义: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的四边形是梯形。‎ ‎(二)直角梯形的定义:一腰垂直于底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一般地,梯形的分类如下:‎ ‎ 一般梯形 梯形 直角梯形 ‎ 特殊梯形 ‎ 等腰梯形 ‎(三)等腰梯形 1.等腰梯形的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2.等腰梯形的性质 ‎(1)等腰梯形的两腰相等,两底平行。‎ ‎(2)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同一腰上的两个角互补。‎ ‎(3)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 ‎(4)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它只有一条对称轴,即两底的垂直平分线。‎ ‎3.等腰梯形的判定 ‎(1)定义:两腰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2)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3)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选择题和填空题可直接用)‎ ‎(四)梯形的面积 训练2016年山西省中考指导p113--121‎ 专题14 圆 ‎ 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教学目标 ‎1.了解圆及其相关结论概念, 认识圆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 ‎2.掌握垂径定理,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以及圆周角和圆心角关系定理.‎ ‎3.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研究图形性质的各种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垂径定理,圆心角、弧、弦之间相等关系定理以及圆周角和圆心角关系定理.‎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研究图形性质的各种方法.‎ ‎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 1.圆的有关概念和性质 ‎ (1) 圆的有关概念 ‎ ①圆: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 ‎②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大于半圆的弧称为优弧,小于半圆的弧称为劣弧.‎ ‎③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做直径.‎ ‎ (2)圆的有关性质 ‎ ①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中心为圆心.‎ ‎ ②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  推论: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 ‎③弧、弦、圆心角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 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 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 ‎ ⓐ:确定圆的条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 ⓑ:三角形的外心: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就是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 ⓒ:三角形的内心:和三角形的三边都相切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内切圆,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 2.与圆有关的角 ‎ (1)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 ‎ (2)圆周角:顶点在圆上,两边分别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的弧的度数的一半.‎ ‎ 3)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 ‎ 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 (4)圆内接四边形:顶点都在国上的四边形,叫圆内接四边形.‎ ‎ 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它的一个外角等于它相邻内角的对角.‎ 训练2016年山西省中考指导p123‎ ‎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1.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以的位置关系.并能运用有关结论解决有关问题.‎ ‎2.了解切线概念,掌握切线与过切点的直径之间的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3.能够运用圆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教学重点:能运用点与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圆有关知识进行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有三种:点在圆外,点在圆上,点在圆内.‎ 设圆的半径为r,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点在圆外d>r.点在圆上d=r.点在圆内d<r.‎ ‎   2.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交、相切、相离.‎ ‎ 设圆的半径为r,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d,则直线与圆相交d<r,直线与圆相切d=r,直线与圆相离d>r ‎ 4.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 (1)切线的定义: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门直线和圆相切时,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 ‎ (2)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 ‎  (3)切线的判定: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训练2016年山西省中考指导p12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