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第2课时一氧化碳作业课件 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第2课时一氧化碳作业课件 人教版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 2 课时 一氧化碳 知识点:一氧化碳的性质与用途 1 . CO 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 CO 是 __ 无 __ 色、 __ 无 __ 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__ 略小 __ , __ 难 __ 溶于水。 2 . CO 的化学性质: (1) 具有 __ 可燃性 __ 。燃烧时火焰呈 __ 蓝色 __ ,同时放出大量的 __ 热 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注意点燃前必须 __ 验纯 __ 。 (2) 具有 __ 毒 __ 性。煤气中毒即 __ CO __ 中毒,原因是 CO 很容易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跟 __ 氧气 __ 结合。 (3) 具有 __ 还原 __ 性。可与 CuO 、 Fe 2 O 3 等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 变式题 ) 如图,写出家中煤炉从下到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一定发生的反应: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可能发生的反应: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A .一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 .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C .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     D .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 5 . ( 赤峰中考 ) 关于 CO 和 CO 2 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 .组成:都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分子构成也相同 B .性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且都有毒 C .用途: CO 可以用来灭火, CO 2 可以做化工原料 D .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6 .以下方法不能用来鉴别 CO 、 CO 2 这两种无色气体的是 ( A ) ① 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②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 ③闻气味 ④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 ⑤在密闭容器中用活的昆虫实验,观察昆虫是否死亡 ⑥点燃, 看能否燃烧 A .③⑤ B .③⑥ C .①② D .①③ 7 .小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1) 装置 B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 __ 反应有 CO 2 生成 __ ; (2) 为了保证安全,在通入 CO 气体之前,应该 __ 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__ ; (3)A 、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用气球封口的目的是 __ 防止未反应的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__ 。 8 .某同学编写的化学小报中,标题下文章中的主角是一氧化碳,则该标题可能是 ( C ) A .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B .新装修房屋内空气中的杀手 C .燃气热水器安装在居室内的危险 D . PM 2.5 与雾霾天气 9 . C 、 CO 2 和 CO 都是我们熟悉的物质,关于 C 、 CO 2 和 CO 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性质相同;②金刚石和石墨中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③通过化学反应,三者可以按 C―→CO 2 ⇌ CO 的方向转化;④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⑤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所以一氧化碳可用作燃料;⑥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性。其中正确的说法有 ( B ) A . 1 个 B . 2 个 C . 3 个 D . 4 个 10 .如果要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C ) A .将混合气体点燃 B .将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将混合气体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中 11 . ( 潍坊中考改编 ) 如图是 CO 与 CuO 反应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B ) ①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 ② CO 被还原为 CO 2 ③ 反应开始前先点燃酒精灯,再通一氧化碳气体 ④既有效地防止了 CO 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12 . ( 鄂州中考 ) 为加深对一氧化碳还原性的理解,减少一氧化碳对环境的污染,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 图 B 中,薄铜片受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趁热将图 B 所示的薄铜片插入到图 A 所示的装置中 ( 如图 C 所示 ) ,观察簿铜片的颜色变化。现象是 __ 薄铜片表面由黑变红 __ ;振荡集气瓶,观察到的现象是 __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__ ; 13 . A 、 B 、 C 、 D 、 E 几种物质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 A 、 B 、 C 为氧化物, D 、 E 为单质, A 、 C 由相同元素组成。几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 __ CO __ ; C.__ CO 2 __ ; E.__ O 2 __ ; (2) 写出 A + E―→C 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写出 A + B―→C + D 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写出实验室制取 C 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水煤气是我国某些地区一种常用的生活燃料。大量生产水煤气的方法是:将高温水蒸气通入灼热的焦炭 ( 假设焦炭中无其他参加反应的杂质 ) ,在 700 ~ 800 ℃ 之间,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氢气。某兴趣小组为探究水煤气的组成成分,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活动 [ 提示:① CuSO 4 ( 白色 ) + 5H 2 O===CuSO 4 ·5H 2 O( 蓝色 ) ;② NaOH 可将 CO 2 吸收完全;③浓 H 2 SO 4 吸水;④假设每一步都充分反应 ] : (1) 实验中,发现装置 B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装置 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装置 F 中的白色粉末变蓝,则装置 E 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装置 F 、 G__ 不能 __( 填 “ 能 ” 或 “ 不能 ” ) 调换,其原因是 __ 装置 G 中挥发出的水蒸气会对装置 E 中是否有水生成的判断形成干扰 ( 或无法鉴别水煤气中是否含有 H 2 ) __ ; (4) 实验中,分析装置 A 、 F 中的白色粉末变蓝,装置 B 、 G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水煤气的组成成分是 __ CO 、 H 2 、 H 2 O 、 CO 2 __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