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二辑)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 ‎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二辑)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 ‎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16•永州)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 ‎2.(2016•重庆)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 A.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 B.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 C.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 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 ‎3.(2016•桂林)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赵做了以下实验,不合理的是(  )‎ A.步骤① B.步骤② C.步骤③ D.步骤④‎ ‎4.(2016•重庆)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和O2时,无论选择什么药品,他们都能选用的装置是(  )‎ A.B.C.D.‎ ‎5.(2016•重庆)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 ‎ ‎ 第 14 页 共 14 页 ‎ ‎ A.B.C.D.‎ ‎6.(2016•宁波)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A.‎ 气密性检查 B.‎ 添加试剂 C.‎ 制取并收集气体 D.‎ 气体验满 ‎7.(2016•陕西)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性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 选项 共性 差异性 A 均由分子构成 分子的种类不同 B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 ‎ 第 14 页 共 14 页 ‎ ‎ C 均能与水化合 化合时现象不同 Dx k b 1 . c o m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味 相同条件下其他的密度不同 A.A B.B C.C D.D ‎8.(2016•衡阳)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还原性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xkb1.com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9.(2016•娄底)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H2SO4,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变白色 D.不变色 ‎10.(2016•贺州)下列关于CO2性质的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 ‎①可以助燃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 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来源:学。科。网Z。X。X。K]‎ ‎11.(2016•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12.(2016•黑龙江)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第 14 页 共 14 页 ‎ ‎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 ‎ ‎ ‎ 第 14 页 共 14 页 ‎ ‎ ‎2016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解析汇编(第二辑)第6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2016•永州)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再进行加热,溶液颜色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加热后又分解,由红色又变回紫色分析.‎ ‎【解答】解:解: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O2十H2O=H2CO3,H2CO3又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放出CO2,使试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H2CO3=CO2↑+H2O,因此溶液的变化为紫色﹣红色﹣紫色.‎ 故选B.‎ ‎【点评】通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和受热碳酸的分解实验对比,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的结论,便于以后这方面的学习.此题虽简单,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 ‎ ‎2.(2016•重庆)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颜色变化的是(  )‎ A.木炭粉与氧化铜共热 B.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 C.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 D.二氧化碳通入石蕊溶液 ‎【分析】A、根据木炭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进行分析判断.‎ ‎ ‎ 第 14 页 共 14 页 ‎ ‎ D、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会观察到黑色粉末逐渐变红,会出现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 B、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中,生成碳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不会出现颜色变化,故选项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活性炭加入红墨水中,会观察到颜色逐渐变浅,会出现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会出现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xkb1.com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 ‎ ‎3.(2016•桂林)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小赵做了以下实验,不合理的是(  )‎ A.步骤① B.步骤② C.步骤③ D.步骤④‎ ‎【分析】依据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等知识结合各对比实验的情况分析解决即可.‎ ‎【解答】解: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以借助指示剂,石蕊遇酸性溶液会变红,酚酞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液体不变色,所以实验中应用紫色的石蕊试液,不能用无色的酚酞试液,所以步骤③不合理.‎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根据题中信息和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分清各对比实验的目的,属于常规实验考查题.‎ ‎ ‎ ‎ ‎ 第 14 页 共 14 页 ‎ ‎ ‎4.(2016•重庆)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和O2时,无论选择什么药品,他们都能选用的装置是(  )‎ A.B.C.D.‎ ‎【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氧气的原理结合发生装置的特点、收集方法进行对比选择: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发生装置的特点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特点固液常温型;也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特点是固体加热型;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 ‎【解答】解: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发生装置的特点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特点固液常温型;也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特点是固体加热型;因此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发生装置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A错误;‎ 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发生装置的特点固体和液体在常温下的反应;实验室可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特点固液常温型;也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的特点是固体加热型;因此实验室制取CO2和O2的发生装置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故B错误;‎ C、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只能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故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因此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正确;‎ ‎ ‎ 第 14 页 共 14 页 ‎ ‎ D、应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都大,所以都不会用到向下排空气法,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关键是明确制取的原理及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 ‎ ‎ ‎5.(2016•重庆)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 A.B.C.D.‎ ‎【分析】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与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选择收集装置;利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来干燥二氧化碳.‎ ‎【解答】解:制取二氧化碳要用固体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可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又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可选D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可用浓硫酸来对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干燥.‎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原理、发生装置、收集方法等的选择,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关键是明确制取的原理及发生装置、收集方法选择的依据.‎ ‎ ‎ ‎6.(2016•宁波)如图是小科完成CO2的制取、收集和验满的主要操作过程,其中需要纠正的是(  )‎ ‎ ‎ 第 14 页 共 14 页 ‎ ‎ A.‎ 气密性检查 B.‎ 添加试剂 C.‎ 制取并收集气体 D.‎ 气体验满 ‎【分析】A、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属于固液常温型,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 ‎ 第 14 页 共 14 页 ‎ ‎ 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 ‎ ‎7.(2016•陕西)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性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  )‎ 选项 共性 差异性 A 均由分子构成 分子的种类不同 B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元素的质量比不同 C 均能与水化合 化合时现象不同 D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味 相同条件下其他的密度不同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分子构成情况分析;‎ B、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解答;‎ C、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化学性质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物理性质分析.‎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不同,故对;‎ B、二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是12:(16×2)=2:8,氧化碳中碳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是:12:16=3:4,元素的质量比不同,故对;‎ C、二氧化碳能与水化和生成了碳酸,一氧化不能与水化合,故错;‎ 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常温下均是无色气味的气体,相同条件下的密度不同,故对.‎ 故选C.‎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组成、性质和用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是中考中的重要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 ‎ ‎ ‎ 第 14 页 共 14 页 ‎ ‎ ‎8.(2016•衡阳)如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 ‎①不能燃烧②不能支持燃烧③还原性④密度比空气大⑤密度比空气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⑤‎ ‎【分析】根据根据实验现象可推断物质的性质,从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可以推断出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解:图示实验现象为下面的蜡烛先熄灭,然后上面的蜡烛才熄灭,这一实验现象证明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但不能证明二氧化碳是否具有还原性.‎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知识点的方式比较灵活,但并不是难题,同学们只要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就可以顺利完成该题.‎ ‎ ‎ ‎9.(2016•娄底)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H2SO4,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  )‎ A.变红色 B.变蓝色 C.变白色 D.不变色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本身不显酸性,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生成碳酸,根据碳酸显酸性即可作答.‎ ‎ ‎ 第 14 页 共 14 页 ‎ ‎ ‎【解答】解:若关闭Ⅰ阀,打开Ⅱ阀,让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甲瓶浓硫酸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变红,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进来的是潮湿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的碳酸使紫色的小花变成红色;故答案为:A.‎ ‎【点评】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 ‎ ‎10.(2016•贺州)下列关于CO2性质的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 ‎①可以助燃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 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选择判断.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供给呼吸.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溶于水后能与水反应生的碳酸,能与碱溶液反应.‎ ‎【解答】解:①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错误;‎ ‎②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会看到浑浊现象.故正确;‎ ‎③二氧化碳的溶解性是能溶于水,常温下,一体积水可溶解一体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二氧化碳中有少部分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故错误;‎ ‎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故正确.‎ 故选:A.‎ ‎【点评】熟记常见的气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根据性质判断一些说法的正误.‎ ‎ ‎ ‎11.(2016•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 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考虑本题,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其性质.‎ ‎【解答】解:‎ ‎ ‎ 第 14 页 共 14 页 ‎ ‎ A、二氧化碳不帮助呼吸,能使人致死,但没有毒性,故A说法错误;‎ 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B说法正确;‎ C、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升华能吸收大量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说法正确;‎ D、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解答时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然后再根据物质的性质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确定物质的用途.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二氧化碳的一些用途,并知道了利用了它的哪些性质.‎ ‎ ‎ ‎12.(2016•黑龙江)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 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考虑.B.根据还原剂来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进行分析.D.根据性质来分析.‎ ‎【解答】解:A.金刚石是自然界中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是最软的矿物之一,原因是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错.‎ B.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不能还原氧化铜,故错.‎ C.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因此二氧化碳本身没有酸性,不能使石蕊纸花变红,故错误.‎ D.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用于灭火,着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故正确.‎ 故选D.‎ ‎ ‎ 第 14 页 共 14 页 ‎ ‎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类推法,属于易错题目,因而同学们对一些典型的概念、理论准确记忆,理解把握,并多涉猎题型进行训练.‎ ‎ ‎ ‎ ‎ 第 14 页 共 14 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