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6碳和碳的氧化物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6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1课时 碳的单质 ‎ 素材一 新课导入 ‎ ‎[情景导入] [师] 我们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那么,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吗?‎ ‎(教师播放金刚石、石墨、C60分子结构模型图片)‎ ‎[师] 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通过观察图片,你们能得到什么结论?‎ ‎[生] (齐答)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 ‎[师] 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碳元素组成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问题导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目前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能构成几千万种物质,但是你们知道哪种元素形成的物质种类最多吗?是碳元素。碳在地壳中的含量只占0.087%,但含碳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达到90%以上,以碳元素为主要成分的煤和石油,仍然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燃料。因此研究碳和碳的化合物有很重要的意义。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些碳的单质。‎ ‎[复习导入] [复习提问]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作什么? 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吗?氧元素能组成氧气和臭氧,磷元素能组成红磷和白磷,碳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单质。‎ ‎[展示] 金刚石、石墨、C60分子的结构模型。‎ ‎ 素材二 教学建言 ‎ ‎[建言1] 有关金刚石、石墨、C60等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的处理策略 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金刚石、石墨和C60吗?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并结合教材回答问题)‎ 问题2:通过观看视频资料观看,总结一下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并认真填写下表:‎ 物理性质 用途 组成元素 颜色 形状 硬度 导电性 金刚石 石墨 C60‎ 问题3:同学们,为什么家庭冰箱中要放一小包活性炭?阅读教材107,想一想活性炭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用途,木炭和活性炭为什么具有吸附性,谁的吸附性较强一些?‎ ‎[建言2] 有关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处理方法 ‎(1)观察下列图片,总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7‎ ‎(2)石墨为什么能作干电池的电极?石墨为什么可制铅笔芯?用金刚石制玻璃刀利用了它的什么性质?‎ ‎(3)通过对问题(2)的理解,请你总结一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4)你知道为什么食品包装用氮气作保护气,金属铜能作导线,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而性质却不同吗?‎ ‎ 素材四  板书设计 ‎ ‎ ‎[设计1]‎ 一、 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石墨和C60‎ 物理性质 用途 组成元素 颜色 形状 硬度 导电性 金刚石 无色透明 正八面体 最硬 不导电 钻探机的钻头,‎ 裁玻璃 碳 石墨 深灰色 不透明 细鳞片 状固体 质软 导电 润滑剂、铅笔芯、‎ 电极等 碳 C60‎ 足球状 质脆 不导电 材料科学、‎ 超导体 碳 ‎2.其他含杂质的碳单质 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吸附能力,可作燃料和吸附剂等 焦炭:冶炼金属 活性炭:吸附性比木炭的还要强,可用于净化气体和液体,制作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等 ‎ 炭黑:黑鞋油、墨汁等 二、 结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结构性质用途 ‎ 素材五 课后“练习与应用”变式题 ‎ ‎ 7‎ ‎1.[2题(1)(2)(3)变式] 多彩的“碳”,多姿的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碳”的世界。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填写有关含碳物质的对应特性。‎ 物质用途 金刚石切割玻璃 石墨作电极 活性炭净水 对应特性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答案] ①硬度大 ②导电性 ③具有吸附性 ‎2.[2题(2)(4)变式]根据“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焦炭可冶炼生铁,体现了焦炭的________性。‎ ‎(2)石墨可作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________性。‎ ‎[答案] (1)还原 (2)导电 ‎3.[2题(4)(5)变式]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中不能与单质碳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CO     B.CO‎2 ‎    C.O2     D.CuO ‎[答案] A ‎4.[3题变式] 下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三种物质都很软,可作润滑剂 B.这三种物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C.这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 D.这三种物质的结构中都是每个碳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答案] C ‎5.[4题变式] 2014年邵阳市中考实行网上阅卷,考生答题时必须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 A.木炭     B.石墨     C.焦炭     D.铅 ‎[答案] B ‎6.[5题变式] 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最好使用(  )‎ A.铅笔 B.纯蓝墨水笔 C.碳素墨水笔 D.圆珠笔 ‎[答案] C ‎7.[6题变式] 如右图,向盛有NO2气体(红棕色)的集气瓶内投入若干小木炭,连接好装置,稍待片刻,能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集气瓶内红棕色的气体逐渐变浅,‎ 7‎ 甚至消失;漏斗内的液面上升 木炭具有吸附性,将有色气体(NO2)吸附到木炭表面,所以瓶内气体颜色变浅,甚至消失;外界大气压大于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使漏斗内液面上升 ‎ 素材六 教材参考答案 ‎ ‎[教材P107实验6-1·参考答案]‎ ‎ 现象 液体颜色由红色逐渐变浅,最终褪为无色 分析 木炭具有吸附性,吸附了水中的色素。色素减少,水的颜色变浅直至无色 ‎  [教材P108讨论·参考答案] ‎ ‎[教材P110实验6-2·参考答案]‎ 现象 开始加热时,导管口有无色气泡逸出;过一会儿,黑色粉末变为红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开始加热时,试管中的空气因受热体积膨胀而逸出;温度达到高温后,木炭与氧化铜开始反应,生成的铜为红色固体,另一种生成物二氧化碳为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教材P112课外实验·参考答案]‎ ‎1.灯泡发光,此实验说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2.蜡烛的成分中含有碳元素,用冷的碟子放在蜡烛火焰上方,会造成火焰附近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降低,且不易得到补充,碳元素因不完全燃烧而生成炭黑。用冷碟子可以给新制得的炭黑降温,防止其因温度过高而继续燃烧。这个实验说明,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可以用含碳元素的物质制得炭黑。‎ ‎[教材P112练习与应用·参考答案] ‎ ‎1.碳 ‎2.(1)作钻头等 (2)作电极 (3)作冰箱除臭剂或防毒面具 (4)冶炼金属 ‎(5)制墨 (6)取暖 ‎3.D  4.铅笔芯的主要成分石墨很软且为深灰色。‎ ‎5.碳素墨水中含有的碳元素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6.木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可以吸附二氧化氮,因此集气瓶中的红棕色会消失。‎ ‎7.C+2CuO2Cu+CO2↑‎ 解:设要使‎80 g CuO完全还原,至少需要碳的质量为x。‎ C+2CuO2Cu+CO2↑‎ ‎12 160‎ x  ‎‎80 g 7‎ =  x=‎‎6 g 答:需要碳的质量至少是‎6 g。‎ 素材七 化学与生活 ‎ ‎ 石墨炸弹 这种炸弹在‎500米高空爆炸,其有效范围可以达到1~3平方千米。每枚炸弹中有50个像汽水罐大小的小盒子,起到绝缘的作用,每个小盒子中有一个小降落伞,在电网的上空如同飞舞的雪花。当它们碰到电线时,小盒子就会爆炸,爆炸后果是石墨的高级碳纤维就会迸出,落到电线上切断供电。‎ ‎ “炸”出来的金刚石 ‎1989年9月22日‎,《日本工业新闻》报道了一条用炸药和碳粉炸出金刚石的消息,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认为这种方法很新鲜。用爆炸法生产金刚石是日本工业技术院化学研究所发明的。因为在炸药爆炸的瞬间,可以产生40万个大气压的超高压和‎5000℃‎的超高温。按以往用石墨在‎2000℃‎加2万个大气压就能“压”出金刚石的情况,爆炸时产生的超高压和超高温条件应该说完全可以“压”出金刚石。科研人员把装有炸药和碳粉的钢制敞口容器,沉入到一个直径‎8米、深约‎5米的混凝土制成的水槽内。这样在爆炸时,其中的碳粉就基本上处于缺氧的条件下(深水中当然也有少量的氧,但微不足道),不会使碳燃烧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操作员一按电钮,只听水槽内轰的一声闷响,爆炸就算完成了。然后,将容器里的水取出来静置,让炸出的金刚石自然沉淀。‎ 金刚石在工业上的用途很大,可以做研磨剂和切削工具的涂层等,因此用爆炸方法生产金刚石粉的技术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 素材八  能力培优 ‎ ‎ ‎【培优训练题】‎ ‎1.(黑龙江初赛)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导形体,例如白磷和红磷,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 A.CO和CO2 B.金刚石和石墨 C.冰和干冰 D.液氧和氧气 ‎2.(全国复赛)一定量的木炭在盛有氮气和氧气混合气体的密闭容器中燃烧后生成CO和CO2,且测得反应后所得CO、CO2、N2的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4%,则其中氮气的质量分数可能为( )‎ A.10% B.30% C.50% D.70%‎ ‎3.(全国复赛)某同学为了探究木炭还原氧化铜所生成的气体产物是什么,提出了以下猜想:a.可能是二氧化碳;b.可能是一氧化碳。并设计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① 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二氧化碳;‎ ‎② 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一氧化碳。‎ 请你回答:‎ 7‎ ‎(1)该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若不严谨,请作补充。‎ ‎ 。‎ ‎(2)请你对该实验装置予以评价。 。‎ ‎【情景创新题】‎ ‎4.(原创题)《日本工业新闻》报道了一条用炸药和碳粉炸出金刚石的消息,引起了许多人的兴趣,认为这种方法很新鲜。用爆炸法生产金刚石是日本工业技术院化学研究所发明的。因为在炸药爆炸的瞬间,可以产生40万个大气压的超高压和‎5000℃‎的超高温。按以往用石墨在‎2000℃‎加2万个大气压就能“压”出金刚石的情况,爆炸时产生的超高压和超高温条件应该说完全可以“压”出金刚石。科研人员把装有炸药和碳粉的钢制敞口容器,沉入到一个直径‎8 m、深约‎5 m的混凝土制成的水槽内。这样在爆炸时,其中的碳粉就基本上处于缺氧的条件下(深水中当然也有少量的氧,但微不足道),不会使碳燃烧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操作员一按电钮,只听水槽内轰的一声闷响,爆炸就算完成了。然后,将容器里的水取出来静置,让炸出的金刚石自然沉淀。请同学们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下列叙述不属于金刚石用途的是 。‎ A.用来裁玻璃 B.琢磨成璀璨夺目的钻石 ‎ C.润滑剂 D.用作钻探机钻头 ‎(2)日本科研人员用来制金刚石的原料是 (填“碳粉”或“石墨”),所发生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我们知道单质碳在高温下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CO2或CO,不可能制出金刚石,请根据上述资料说说科研人员是怎样克服这一问题的。 。‎ ‎(4)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家在‎440℃‎和高压下,利用金属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刚石和碳酸钠,且金刚石的颗粒有望达到宝石级大小,它将给天然金刚石开采业带来极大挑战。请写出这一反应化学方程式 。‎ 参考答案 ‎1.B 解析:CO和CO2虽然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不是单质;冰和干冰组成元素不同,且均是化合物,不是单质;液氧和氧气虽然是同种元素组成单质,但它们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而已。‎ ‎2.B 解析:假设混合气体是CO2和N2,则说明24%的碳元素均来自CO2,求得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24% ÷ ×100%=88%,推知氮气的质量分数为12%;假设混合气体是CO和N2,则说明24%的碳元素均来自CO,求得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分数为:24%÷×100%=56%,推知氮气的质量分数为44%。因混合气体是CO、CO2、N2三种物质组成的,故混合气体中氮气质量分数应该在12% ~ 44%之间。‎ ‎3.(1)不严谨 还可能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 ‎(2)该装置的缺陷是:若产生的气体中有一氧化碳,则会造成空气污染 解析:‎ 7‎ 本题对生成气体只作出两种猜想,遗漏了生成气体还可能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混合气这一猜想,导致题给装置无法验证CO存在,再有从环保角度思考,该装置对反应产生的有毒的CO气体,没有作燃烧处理,会对环境造成影响。‎ ‎4.(1)C (2)碳粉 化学 (3)使碳粉在缺氧条件下合成金刚石 ‎ ‎(4)4Na+3CO2 C(金刚石)+2Na2CO3 ‎ 解析:金刚石最大用途体现在它的硬度大,可用作钻探机钻头和裁玻璃,又因其璀璨夺目常温下性质稳定常用作装饰品钻石;根据资料可知日本科研人员用来制金刚石的原料是碳粉,因碳粉和金刚石的结构(既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它们属于两种不同碳单质,因此用碳粉制造金刚石变化属于化学变化。问题(3)科研人员是在缺氧条件将碳粉“炸”成金刚石的,因没有氧气,碳粉无法变成CO或CO2。问题(4)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钠和二氧化碳,生成物是金刚石(碳)和碳酸钠,并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完成书写和配平。‎ 7‎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