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二章(第28课时)函数复习小结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数学必修1教案:第二章(第28课时)函数复习小结1

课 题:函数复习小结(一)‎ 教学目的: ‎ ‎1.了解本章知识网络结构.‎ ‎2.进一步熟悉函数有关概念.‎ ‎3.熟悉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及运用.‎ ‎4.进一步认识函数思想.‎ ‎5.加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突出本章重、难点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例题分析突出函数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 授课类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具:多媒体、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复习引入:‎ 前面一段,我们一起研究了函数的有关概念及问题,并掌握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节,我们开始对本章小结,使大家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有关概念、基本方法与基本的解题思想;并通典型例题分析进一步提高大家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本章知识网络结构:‎ 三、深刻理解函数的有关概念:‎ 概念是数学理论的基础、概念性强是中学数学中函数理论的一个显著特征,集合,函数三要素(对应法则、定义域、值域);反函数;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小)值等是函数有关概念的重要内容.本章学习的内容中数学概念较多,正确地理解数学概念在于准确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 ‎1.映射的定义,就明确如下几点 ‎(1)映射f:A→B说的是两个集合A与B间的一种对应,两个集合是有序.‎ ‎(2)映射必须是“多对一”或“一对一”‎ 的对应,即允许集合A中不同元素在集合B中有相同的象,但不要求B中的元素在A中都有原象,有原象也不要求惟一,象集可以是B的真子集.‎ ‎(3)映射所涉及两个集合A、B(均非空),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他类元素构成的集合.‎ ‎2.函数的概念 在映射的基础上理解函数概念,应明确:‎ ‎(1)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对应,它要求是两个集合必须是非空数集;函数y=f(x)是“y是x的函数”这句话的数学表示,其中x是自变量,y是自变量x的函数,f是表示对应法则,它可以是一个解析式,也可以是表格或图象,也有的只能用文字语言叙述.‎ ‎(2)函数三要素是定义域,对应法则和值域,而定义域和对应法则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因为这二者确定后,值域也就相应得到确定,因此只有定义域和对应法则二者完全相同的函数才是同一函数.‎ ‎(3)确定函数定义域是函数这部分所涉及的重要问题之一,应会求各种函数的定义域,若为实际问题还应注意实际问题有意义.‎ ‎3.函数的单调性 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重要概念之一,应明确:‎ ‎(1)它是一个区间概念,即函数的单调性是针对定义域内的区间而言的,谈到函数的单调性必须指明区间(可以是定义域,也可以是定义域内某个区间),例如函数y=在(-∞,0)上是减函数,在(0,+∞)上也是减函数,但决不能讲函数y=是减函数.‎ ‎(2)用函数单调性定义来确定函数在某区间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的一般方法步骤是:取值作差化积定号.‎ ‎(3)由函数单调性的定义知,当自变量由小到大,函数值也由小到大,则为增函数,反之,为减函数;由函数图象的走向十分直观反映函数变化趋势,当函数的图象(曲线)从左到右是逐渐上升的,它是增函数,反之为减函数.‎ ‎4.反函数 反函数是函数部分重要概念之一,应明确:‎ ‎(1)对于任意一个函数y=f(x)不一定有反函数,如果有反函数,那么原函数y=f(x)与它的反函数是互为反函数.‎ ‎(2)原函数的定义域是反函数的值域,原函数的值域是反函数的定义域,在求反函数时,应先确定原函数的值域.‎ ‎(3)求反函数的步骤是“一解”“二换”.所谓一解,即是首先由给出原函数的解析式y=f(x),反解出用y表示x的式子x=f(y);二换,即是将x=f(y)中的x,y两个字母互换,解到y=f ‎(x)即为所求的反函数(即先解后换).当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f(x)与x=f(y)是表示同一图象,y=f(x)与y=f(x)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 ‎(4)一般的偶函数不存在反函数,奇函数不一定存在反函数.‎ ‎(5)原函数与其反函数在其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是一致的.‎ ‎5.方法总结 ‎⑴.相同函数的判定方法:定义域相同且对应法则相同.‎ ‎⑵.函数表达式的求法:①定义法;②换元法;③待定系数法.‎ ‎⑶.反函数的求法:递解x,互换x、y,注明反函数的定义域(即原函数的值域).‎ ‎⑷.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布列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不等关系式,求解即可求得函数的定义域.常涉及到的依据为①分母不为0;②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不小于0;③对数的真数大于0,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④零指数幂的底数不等于零;⑤实际问题要考虑实际意义等.‎ ‎⑸.函数值域的求法:①配方法(二次或四次);②判别式法;③反函数法;④换元法;⑤不等式法;⑥函数的单调性法.‎ ‎⑹.单调性的判定法:①设x,x是所研究区间内任两个自变量,且x<x;②判定f(x)与f(x)的大小;③作差比较或作商比较.‎ ‎⑺.奇偶性的判定法:首先考察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计算f(-x)与f(x)之间的关系:①f(-x)=f(x)为偶函数;f(-x)=-f(x)为奇函数;②f(-x)-f(x)=0为偶;f(x)+f(-x)=0为奇;③f(-x)/f(x)=1是偶;f(x)÷f(-x)=-1为奇函数.‎ ‎⑻.图象的作法与平移:①据函数表达式,列表、描点、连光滑曲线;②利用熟知函数的图象的平移、翻转、伸缩变换;③利用反函数的图象与对称性描绘函数图象.‎ ‎⑼.函数的应用举例(实际问题的解法).‎ 解决应用问题的一般程序是:‎ ‎①审题:弄清题意、分清条件和结论、理顺数量关系;‎ ‎②建模:将文字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利用相应的数学知识模型.‎ ‎③求模:求解数学模型,得到数学结论.‎ ‎④还原:将用数学方法得到的结论,还原为实际问题的意义.‎ 四、二次函数的基础知识及运用:‎ 二次函数虽然是初中内容,但由于应用广泛性,且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基础,在高考中属于重点考查的内容.在高考试题中常有直接考查二次函数的题目,而且还有一定的难度.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也有解答题,近几年解答题常围绕二次函数并结合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简称:“三个二”)来设置,而且往往是压轴题,因此,作为重点知识,有必要再次研究二次函数,以掌握并加深对这一部分知识理解,对于二次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及二次函数的最值,在理解的基础上,并加强记忆和运用.‎ 高考对二次函数的考查主要从以下几方面:‎ ‎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表示方法:‎ ‎(1)y=ax+bx+c(a≠0)叫做标准式;‎ ‎(2)y=a(x+)+,叫做顶点式;‎ ‎(3)y=a(x-x)(x-x),叫做二根式;(这里指的是:当Δ>0时,即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x,0)和(x,0)时的解析式形式).‎ 注意:以上三种形式突出了解析式的特点,运用时要有选择性.‎ ‎2.二次函数的定义、二次函数y=ax+bx+c(a≠0)的图象与性质:‎ ‎(1)顶点是(-,),对称轴是x=-. ‎(2)当a>0时图象开口方向向上,分别在单调区间(-∞,- 上是减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其最小值为ymin=.‎ 当a<0时,图象开口方向向下,分别在单调区间(-∞,- 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其最大值为ymax=.‎ ‎(3)抛物线与x轴的关系:(即ax+bx+c=0(a≠0)的解).‎ ⅰ.当Δ>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x,0)和(x,0)其中横坐标为 x、 =;‎ ⅱ.当Δ=0时,抛物线与x轴切于一点,坐标为(-,0);‎ ⅲ.当Δ<0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交点.‎ ‎(4)函数值的正负号 当Δ<0时,x∈R时,y与a同号.‎ 当Δ=0时,x∈R且x≠-时,y与a同号.‎ 当Δ>0时,设x1‎ ‎01‎ ‎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