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历史《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教案

《国共的十年对峙—土地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理解土地革命的 内容与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提高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艰苦卓绝斗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精神,学习井 冈山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八七会议;土地革命。 【难点】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情景式导入。 教师播放 2017 年革命电视剧《秋收起义》第九集视频片段,片段描绘的是 毛泽东在杨开慧的陪同下来到汉口参加八七会议的场景,彭公达向大家宣布湘 赣地区秋收暴动正式开始,任命毛泽东为总指挥。教师请学生思考:为什么电 影片段中毛泽东在南昌起义失败后坚决反对中央在全省实施暴动的决议?秋收起 义的结局如何?中国工农革命军将何去何从?带着问题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武装起义 1.八七会议 教师出示八七会议补充资料,请学生根据这些材料与视频片段出演历史剧 《八七会议的召开》,选出几名同学扮演瞿秋白、李维汉、毛泽东、彭公达、 邓中夏以及国产国际代表罗米那兹。教师请学生欣赏表演时思考:八七会议的 主要内容是什么?意义与局限分别是什么? 学生观看历史剧并思考问题,表演结束后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出示参考 答案。 八七会议的内容: (1)瞿秋白作《关于党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纠正了陈独秀 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2)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发动 武装起义。 (3)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 八七会议的意义与局限: 在党的历史上被认为是具有历史性转折意义的会议,“它在中国革命的危 急关头,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央的统治,总结了过去革命斗争的经 验教训,制定了党的新的策略路线”,给正在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 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但此次会议没有找到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 2.秋收起义 教师播放电视剧《秋收起义》中秋收起义发动的片段,并展示相关史料材 料,请学生思考:秋收起义的结局如何?为什么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后要建立革命 根据地? 学生观看视频短片,阅读材料并结合课本回答问题,教师总结给出参考答 案: 起义军进攻中心城市长沙受挫,毛泽东在文家市做出决定,放弃攻取长沙 的计划,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 (1)城市的反动势力强大,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力量最集中的地方, 而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相对弱小,必须转移到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 农村。 (2)农村人口当时占中国人口约 90%,是中国人口的主体,且农民身受帝国 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他们有反帝反封建的要求,他们是战胜一切敌人的力 量。 (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根据地的建立 教师出示相关材料,请学生阅读课本并结合材料,概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建立的条件与过程。 教师出示参考答案: 条件:白色政权间长期的分裂和战争。井冈山地处边远的山区,是敌人统 治力量极为薄弱的地方,有利于革命力量在敌人统治的缝隙中得到保存、发展 和壮大。 过程: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 地。1928 年 4 月 28 日,在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的掩护和接应下,朱德、 陈毅率领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转移到井冈山,与秋收起义部队会 师。 2.土地革命 过渡语: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令工农革命有了基地,也使国民党围追堵 截有了固定的目标。如何巩固根据地并抗击国民党的进攻成为根据地建立后的 当务之急。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了土地革命的决定,取得巨大成效。 教师展示相关史料材料,并提出问题:土地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土地革命怎 样巩固革命根据地? 教师请学生组成四个讨论组,阅读材料后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学生阅读材 料后按小组进行讨论,并派出代表发言。 教师点评每个小组的讨论成果,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后,教师出示参考答 案: 土地革命即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土地革命的斗争策略 是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 级。土地革命推动了根据地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红军反围剿战争奠定了坚实 的群众基础,许多农民纷纷参军,扩大了革命建设的队伍。 3.“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过渡语:毛泽东在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建立革命根据地并开展土地革命的过 程中,不断积累领导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的经验,逐步形成一套自己的革命方法 论,即“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教师出示相关材料,请学生按小组讨论下列问题:什么是工农武装割据, 何时提出?其内容之间有何联系? 学生小组讨论该问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请学生代表阐述小组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并出示参考答案: 工农武装割据,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 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1928 年 10 月 5 日,毛泽东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创造性地 提出并阐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三个基本内容的联系: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土地改革和根 据地建设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土地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是发动 群众支持革命战争,巩固根据地的法宝;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阵地,是武装 斗争和土地革命的依托。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教师出示《1929-1932 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请学生根据图片并结合 所学知识,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背景和内容进行概述。 学生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的背景:(1)革命根据地的蓬勃发展。(2)三次“反 围剿”胜利。 内容:1931 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 制定了宪法大纲,定都瑞金;选举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朱德为中央革命 军事委员会主席。 环节三: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课后查阅资料,思考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节课分享。 四、板书设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