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21~122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 2.通过学习本诗,体会人生的意义,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3.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点。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领会诗歌所含的深刻哲理;理解诗中所运用的对比写法及其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本诗,体会人生的意义,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一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上海不幸病逝。全国人民无比悲痛。但是反动派派出了许多的特务、军阀、走狗极力阻止人民给鲁迅先生举行追悼会,他们阻止得了吗?我们一起来回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看看当时的情景吧。 2.鲁迅逝世13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才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鲁迅先生。诗人臧克家参加了纪念活动,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于是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出示课题——《有的人》。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诗句读流畅。(教师倾听学生的朗读情况,并针对学生不容易读好的地方加以辅导。) 2.指七名学生分节读,教师随机点拨:“当牛马、石头、不朽、摔垮、抬举”等字音。 3.默读并思考:这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你发现了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内容上的对比,“有的人”反复出现。)引导学生结合诗句回答。 三、自主感悟,诵读悟情 1.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节,你能读出疑问吗? (1)自由读第一节。 (2)质疑: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像死了,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理解“死”“活”。 (3)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来读书。哪种人虽生犹死,哪种人虽死犹生?请同学们读2、5节。 2.学习2、5节,出示: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给人民作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1)指名读,评议:他读出了什么感觉?或你听到他读出了什么味道?(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2)探讨:为什么“恨”?怎么样的人会“骑在人民的头上”?骑在人民头上后的表情怎样? (3)读一读:读出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反动派的傲慢神态。 (4)指导读好“摔垮”读出把敌人打垮后痛快淋漓的感觉。 师生合作读。 3.自主学习3、6节,4、7节。 (1)自由选择一组,想想用什么方法朗读表达出你的理解。 (2)各人自由练习。 (3)男女生分别领读,带读。学生汇报读。评议,生评,师评。 4.诗歌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却不用“鲁迅赞”或“纪念鲁迅”为题,而是以“有的人”进行反复咏叹。这首诗的前四节一连用了八个“有的人”,请把 “有的人”替换为某一种人或某一类人。 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愚弄人民的人,造福人民的人 损害人民利益的人,维护人民利益的人 反动统治者,共产党人 压迫人民的暴君,廉洁奉公的公仆 自私的人,无私的人 一心追求名利的人,一心只知奉献的人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这诗表达了臧克家对鲁迅深深的怀念,我们带着对这伟人的崇敬和怀念之情来读读老师变序后的诗。(师生合作读) 鲁迅死了(师)他还活着。(生)鲁迅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师)给人民作牛马的,(生)人民永远记住他!(生)鲁迅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师)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生)到处是青青的野草。(生)鲁迅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师)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生)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生)探讨:“ 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你知道都有谁呢?指名说。(岳飞、雷锋、周恩来,王二小……) 2.还有像鲁迅一样的人很多,你想歌颂谁,就把他的名字套进去读一读。自由练,指名读。 3.教师引读:面对自私自利、残酷剥削压迫人民的人我们痛恨、愤怒地说——生读: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因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所以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教师引读:当我们面对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我们尊敬他、歌颂他——生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因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总结引领。同学们,今天我们又一次感受了诗歌的魅力。有人说,走进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灵动的世界,每一个想让自己变得聪明灵秀的孩子,都应该亲近诗歌。 4.搜集鲁迅的名言。阅读鲁迅的作品如:《故乡》《一件小事》《药》等。 【板书设计】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活着……死了(虽生犹死) 死了……活着(虽死犹生) 【教学反思】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比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于是,我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