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18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18讲)

高二数学同步辅导教材(第 18 讲) 一、 本章主要内容 8.2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课本第 97 页至第 103 页 二、 本讲主要内容 1、椭圆的第二定义(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3、椭圆的参数方程。 三、 学习指导 1、根据曲线的条件求出其对应的方程,根据曲线的方程特征研究它的几何性质,是解析几何的基本 问题。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 本节的椭圆方程是在以椭圆两个焦点的中点为原点,以对称轴所在直线为坐标轴这个坐标系下推导 出来的。 2、两个定义的统一性。教材 P.100 例 4 是椭圆的第二定义(它同时又是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它 与第一定义是统一的。联系如下: 教材第 93 页自上而下第七行为: 222 y)cx(acxa  接下来作如下整理: 22 y)cx(xa ca  ∴ 22 2 y)cx()xc a(a c  ∴ a c xc a y)cx( 2 22    22 y)cx(  表示动点 M 与右焦点 F2 的距离 xc a 2  表示直线 c ax 2  到点 M 的距离 图见课本第 100 页例 4 图,用文字语言表述,即为第二定义 当涉及到椭圆上的点到焦点距离时,通常用第一或第二定义去转化,降低运算量。 利用第二定义可得焦半径(焦点与椭圆上点连线长度):设椭圆上点 P 坐标为(x0,y0) 当焦点在 x 轴上时,左焦半径 r=a+ex0 右焦半径 r=a-ex0 当焦点在 y 轴上时,上焦半径 r=a+ey0 下焦半径 r=a-ey0 注:当点 P 为长轴端点时,焦半径分别取得最大和最小值 4、椭圆的性质 (1)几何性质: ①位置关系:中心是两焦点、顶点的中点,两准线关于中心对称;焦点在长轴上;长轴与准线垂直; 对称性(具有轴对称和中心对称) ②数量关系:主要是距离的不变性。两焦点、长轴两个顶点、短轴两个顶点之间距离始终为 2c,2a, 2b;两准线之间距离为 c a2 2  ;焦点到对应准线距离(焦准距 c bp 2  等等) ③离心率: a ce  ,0b>0) 1 a y b x 2 2 2 2  (a>b>0) 焦点:(±c,0) (0,±c) 顶点:(±a,0),(0,±b) (0,±a),(±b,0) 准线:x=± c a 2 y=± c a 2 4、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相离、相交、相切,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类似。判断方法是判 别式(△法)。 当直线与椭圆相交时,设直线与椭圆 (a>b>0)相交于 A、B 两点,AB 中点为 M(x0, y0),对于与中点有关的问题通常有两种途径: (1)列方程用韦达定理;(2)点差法,有结论: 0 2 0 2 AB ya xbk  。 不管是哪一种途径,都体现了设而不求的思想。 5、椭圆 1 b y a x 2 2 2 2  (a>b>0)的参数方程为      sinby cosax (θ 为参数); 椭圆 1 a y b x 2 2 2 2  (a>b>0)的参数方程为      sinay cosbx (θ 为参数)。 四、 典型例题 例 1、定点 A(-1,1), B(1,0),点 P 在椭圆 13 y 4 x 22  上运动,求|PA|+2|PB|的最小值。 解题思路分析: 如果试图用距离公式建立函数关系,从而求最小 值,显然是行 不通的。注意到 B(1,0)是焦点,因此用定义转化 2|PB| 设右准线: c ax 2  =4 过 P 作 PH⊥,H 为垂足 则 e|PH| |PB|  , 2 1 |PH| |PB|  ∴ |PH|=2|PB| ∴ (|PA|+2|PB|)min=(|PA|+|PH|)min ∵ A、分别为定点与定直线 ∴ 过 A 作 AH0⊥,交椭圆于 P0,H0 为垂足,则点 P0 为所求的点 (|PA|+|PH|)min=|AH0|=5 注:实际上,|PA|+2|PB|=|PA|+ e 1 |PB|。对于与焦半径及离心率有关的问题,一般用椭圆的第二定 义转化。 例 2、过椭圆 14 y 16 x 22  的左焦点 F 作倾斜角为α 的弦 MN,若弦长不大于短轴长,求 cosα 的取值 范围。 解题思路分析: 本题 cosα 范围所对应的不等关系很明显:|MN|≤2b=4,关系是如何求|MN|,焦半径的原理就是椭 圆的第二定义。 设直线 MN: )32x(ky  ,代入 14 y 16 x 22  得(1+4k2)x2+16 3 k2x+16(3k2-1)=0 ∵ 焦点 F 在椭圆内部 ∴ 该方程判别式△≥0 恒成立 设 M(x1,y1), N(x2,y2) 则 x1+x2= 2 2 k41 k316   ……① 又|MN|=|MF|+|NF|=a+ex1+a+ex2=2a+e(x1+x2)=8+ 2 3 (x1+x2) ∴ 8+ 2 3 (x1+x2)≤4 ∴ x1+x2≤ 3 8 ……② 由①②得: 2 2 k41 k316   ≤ 3 8 化简得:k2≥ 2 1 ,即 2tan ≥ 2 1 ∴  2tan1 1 ≤ 3 2 ∴ 2cos ≤ 3 2 ∴ ]3 6,3 6[cos  注:当直线与椭圆相交时,对于交点,一般都用设而不求的思想处理。途径一就是本例的模型;列 方程组,用韦达定理。另一种常用途径见下例。 例 3、焦点在 x 轴上的椭圆 c 的一顶点为 B(0,-1),右焦点到直线 m:x-y+ 22 =0 的距离为 3, (1)求 c 的方程; (2)是否存在斜率 k≠0 的直线与 c 交于两点 M、N,使|BM|=|BN|?若存在,求出 k 的取值范围; 若不存在,注明理由。 解题思路分析: (1)设椭圆方程为 1 b y a x 2 2 2 2  (a>b>0) 则 b=1,右焦点 F(c,0) ∵ 3 2 |22c|  ∴ c= 25 (舍),或 c= 2 ∴ c2=2,a2=b2+c2=3 ∴ 椭圆 c 的方程为 1y3 x 2 2  思路一:设 M(x1,y1), N(x2,y2), MN 中点 P(x0,y0) 则         1y3 x 1y3 x 2 2 2 2 2 1 2 1 两式相减得: 3 1 (x1-x2)(x1+x2)+(y1-y2)(y1+y2)=0 显然 x1≠x2,等式两边同除以 x1-x2 得: )yy(2 xx xx yy 21 21 21 21    即 KMN= 0 0 y3 x ∴ k= 0 0 y3 x 又 kBP= k 1 x 1y 0 0  由         k 1 x 1y ky3 x 0 0 0 0 得:        2 1y k2 3x 0 0 ∵ 点 P 在椭圆内 ∴ 1y3 x 2 0 2 0  ∴ 1)2 1(3 )k2 3( 2 2   化简得:k2<1 ∴ -10 得: 3k2-b2+1>0 ……① 此不等式即为所求 k 的取值范围 k 与 b 的关系,或者说用 b 表示 k 的等式通过|BM|=|BN|来体现。如何转化|BM|=|BN|则为本解法的 难点。用平面几何性质。取线段 MN 中点 Q,则 BQ⊥MN, 1kk MNBQ  。 设 M(x1,y1), N(x2,y2), MN 中点 Q(x0,y0) 则 2 21 0 k31 kb3 2 xxx   200 k31 bbkxy   ∴ kb3 1bk3 x 1yk 2 0 0 BQ   ∵ BQ⊥MN ∴ 1kk MNBA  ∴ 1kkb3 1bk3 2   ∴ 2 1k3b 2  ……② ②代入①得: 04 )1k3(1k3 22 2  ∵ 3k2+1>0 ∴ 3k2+1<4 ∴ k2<1 ∵ k≠0 ∴ -1a> 3 5 时,f(t)在[-1,1]上递减 (f(t))min=f(1)=a2-6a+9 ∴ a2-6a+9=1 ∴ a=2,或 a=4(舍) 综上所述,当 a=2 时,椭圆上点 P(3,0)到定点 A 距离的最小值为 1。 例 5、点 P 位于第一象限且在椭圆 1 b y a x 2 2 2 2  (a>b>0)上,O 为坐标原点,A(a,0), B(0,b), 求四边形 OAPB 面积的最大值,并求此时 P 点坐标。 解题思路分析: 因无法直接用公式求四边形 OAPB 的面积,故考虑对四边形 OAPB 分割 途径一:连 OP,则 SOAPB=S△OPB+S△OPA 设 P(acosθ ,bsinθ ),θ ∈(0, 2  ),则 S△OPB= 2 1 bacosθ ,S△OPA= 2 1 absinθ SOAPB= 2 1 ab(sinθ +cosθ ) )4sin(ab2 2  当θ = 4  ,P( b2 2,a2 2 )时,(SOAPB)max= ab2 2 途径二:连 AB,则 SOAPB=S△OAB+S△APB= 2 1 ab+S△ABP,下求 S△APB 的最值。 又 S△APB= h2 bah|AB|2 1 22  ∴ 欲求 S△APB 的最大值,只要求点 P 到 AB 距离的最大值 设 P(acosθ ,bsinθ ),θ ∈(0, 2  ) 直线 AB: 1b y a x  ,即 bx+ay-ab=0 ∵ 点在直线 AB 上方 ∴ bacosθ +absinθ -ab>0 ∴ 222222 ba ]1)4sin(2[ab ba absinabcosab ba |absinabcosba|h        ≤ 22 ba ab)12(   当θ = 4  时,h 取到最大值 ∴ ab2 12 ba ab)12(ba2 1)S( 22 22 maxPAB    ∴ ab2 2ab2 12ab2 1)S( maxOAPB  注:1、在分割的过程中,应尽量向已知量靠拢。就本题来说,在关于目标函数面积的二元变量底边 长及对应的高中,尽可能使得其中一个变量如常数,如途径一中分别以|OA|、|OB|为底边长。 2、在途径二中求点 P 到直线 AB 的距离最大时,也可用平移方法。平移 AB 与椭圆弧相切时,则切点 为所求点 P,用△=0 用点 P 坐标。 六、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常数 a>0,椭圆 x2+a2y2=2a 的长轴长是短轴长的 3 倍,则 a 的值为 A、 3 1 B、3 C、3 或 3 1 D、 3 2、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x 轴的椭圆,若长轴长为 18,两个焦点恰好将长轴分成三等分,则此椭圆 方程是 A、 172 y 81 x 22  B、 19 y 81 x 22  C、 145 y 81 x 22  D、 136 y 81 x 22  3、直线 y=kx+1 与椭圆 1m y 5 x 22  总有公共点,则 m 取值范围是 A、m>1 B、m≥1,或 00 B、01 D、m>0 且 m≠1 5、椭圆 19 y 25 x 22  上有一点 P,它到左准线的距离等于 2 5 ,那么点 P 到右焦点的距离为 A、8 B、 6 25 C、 2 9 D、 8 15 6、椭圆 x2+4y2=4 的准线方程是 A、 33 4y  B、 55 4y  C、 33 4x  D、 55 4x  7、从椭圆短轴的一个端点看长轴两端点的视角为 1200,则此椭圆的离心率 e 为 A、 2 2 B、 2 3 C、 2 1 D、 3 6 8、椭圆(1-m)x2-my2=1 的长轴长为 A、 m1 m12   B、 1m 1m2   C、 m m2  D、 m1 m2   9、当 k<4 时,取不同的两个 k 值,方程 1k4 y k9 x 22  所表示的两个椭圆的准线、顶点和离心率、 焦点 A、都相同 B、只有准线相同 C、只有准线及离心率相同 D、只有焦点相同 10、中心在原点,准线方程为 x=±4,离心率为 2 1 的椭圆方程是 A、 13 y 4 x 22  B、 14 y 3 x 22  C、 1y4 x 2 2  D、 14 yx 2 2  (二)填空题 11、若椭圆 19 y 4m x 22  的一条准线方程为 2 9y  ,则 m=__________。 12、过原点的直线与椭圆 1 b y a x 2 2 2 2  (a>b>0)相交于 A、B 两点,若 F(c,0)是椭圆的右焦点, 则△FAB 的最大面积是__________。 13、已知椭圆 19 y 25 x 22  上一点 P 到两焦点的距离之积为 m,则当 m 最大时,点 P 坐标为__________。 14、已知椭圆 x2+2y2-2=0 的两焦点为 F1、F2,B 为短轴的一个端点,则△BF1F2 的外接圆方程是 __________。 15、若椭圆方程为 x2+my2=1,离心率 e= 2 3 ,则它的长半轴长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6、面积为 1 的△PMN 中,tan∠PMN= ,tan∠PNM=-2, 建 立适当的坐标系,求出以 M、N 为焦点,且过点 P 的椭圆方程。 17、如图,已知曲线 4x2+9y2=36(x>0,y>0),点 A 在曲线 上 移动,点 C(6,4),以 AC 为对角线作矩形形 ABCD,使 AB∥x 轴, AD∥y 轴,求矩形 ABCD 的面积最小时,点 A 坐标。 18、F1、F2 是椭圆 4x2+5y2=20 的两个焦点,过 F1 作倾斜角 为 450 的弦 AB,求△F2AB 的周长和面积。 19、已知椭圆 1 b y a x 2 2 2 2  (a>b>0), A、B 是椭圆上两点。 线 段 AB 的中垂线与 x 轴交于点 P(x0,0),求证: a baxa ba 22 0 22  20、过点 P(4,1)作直线交椭圆 14 y 8 x 22  于点 A(x1,y1), B(x2,y2)(x1>x2),在直线 AB 上取点 Q,使 AB AQ PB AP  ,求点 Q 轨迹方程。 七、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椭圆方程 1 a 2 y a2 x 22  ,当 2a> a 2 ,a>1 时, a 223a22  ,a=3;当 2a< a 2 时,0 1m3  ,∴4m2-3m-1>0,∴m≥1,或 m< 4 1 (舍) 5、A。 设左焦点分别为 F1、F2,a2=25,b2=9,c2=16,e= 5 4 ,|PF1|= 5 4 2 5  =2,|PF2|=2a-|PF1| =8 6、C。 标准方程为 1y4 x 2 2  ,a2=4,b2=1,c2=3,焦点在 x 轴上,∴准线 x= 3 4 7、D。 如图,θ =600,∴a= 3 b,c2=a2-b2=2b2,c= 2 b, ∴ e= 3 6 a c  8、C。 椭圆标准方程为 1 m 1 y m1 1 x 22     ,∴      0m 0m1 ,∴ m<0,此时 1-m>-m>0,∴ m 1 m1 1  ∴ ,m1 1b,m 1a 22  m m2 m 12a2  9、D。 k<4 时,9-k>0,4-k>0,9-k>4-k,∴c2=(9-k)-(4-k)=5,c= 5 ,焦点( 5 ,0) 10、A。         2 1 a ce 4c a 2 ,∴      2a 1c ,∴b= 3 (二)填空题 11、 1 焦点在 y 轴上,a2=9,b2=m+4,c= m5  ,由 2 9 m5 9   得 m=1 12、 bc 当 AB 为短轴时,A、B 纵坐标的绝对值最大, bcb2c2 1Smax  13、(0,3),(0,-3) a2=25,b2=9,∴a=5,b=3,c=4,e= 5 4 a c  ,设 P(x0,y0),则 M=(a+ex0)(a-ex0)=25- 25 16 x0 2≤25,当且仅当 x0=0 时,m 取得最大值,此时 y0=±3 14、 x2+y2=1 a2=2,b2=1,∴c2=1,∵|BF1|2+|BF2|2=a2+a2=2a2=4=(2c)2,∴∠F1BF2=900,∴△F1BF2 外接圆圆心为原点 O,r=c=1 15、 1 或 2 椭圆标准方程 1 m 1 yx 2 2  ,当 1m 1  时, m ma  ,b=1,c= 1m 1  代入 2 3 a c  得 m= 4 1 ,∴a= 2 m 1  ,当 1m 1  时,a=1 (三)解答题 16、解以 MN 所在直线为 x 轴,线段 MN 中垂线为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 P(x0,y0),则 cx ykPMNtan 0 0 PM  , cx ykPNMtan 0 0 PN  ∴         2cx y 2 1 cx y 0 0 0 0 ∴         c3 4y c3 5x 0 0 又 1cycy22 1S 00MNP  ∴ 2 3c  ∴ )33 2,36 5(P , )0,2 3(M  , )0,2 3(N ∴ 2a=|PM|+|PN|= 15 ∴ 4 15a 2  ,b2=3 ∴ 椭圆方程 13 y 4 15 x 22  17、解:设 A(3cosθ ,2sinθ ),θ ∈(0, 2  ) 则 B(6,2sinθ ), C(6,4),D(3cosθ ,4) ∴ SABCD=|AB|·|AD|=(6-3cosθ )(4-2sinθ ) =24-12(sinθ +cosθ )+6sinθ cosθ 令 t=sinθ +cosθ ,则 t∈(1, 2 ],sinθ cosθ = 2 1t 2  SABCD=3(t-2)2+9 当 t= 2 时,Smin=27- 212 ,此时 4  ,A( 2,22 3 ) 18、解:椭圆标准方程为 14 y 5 x 22  ,a= 5 ,b=2,c=1 (1)由定义:|AF1|+|AF2|=2a,|BF1|+|BF2|=2a ∴ |AF2|+|BF2|+|AB|=|AF1|+|AF2|+|BF1|+|BF2|=4a= 54 (2)设直线 AB:y=k(x-c) 由      20y5x4 )cx(ky 22 9y2-8y-16=0 设 A(x1,y1), B(x2,y2) 则 |y1-y2|= 29 8yy4)yy( 21 2 21  ∴ 29 8|yy|c|)y||y(||FF|2 1SSS 212121FBFFAFABF 21212   19、证明:设 A(x1,y1), B(x2,y2),则         2 22 2 22 2 2 12 2 22 1 x a bby x c bby ∵ |PA|=|PB| ∴ (x1-x0)2+y1 2=(x2-x0)2+y2 2 ∴ (x1-x0)2+b2- 2 22 2 22 02 2 12 2 x a bb)xx(x a b  整理得:2(x1-x2)x0=(x1 2-x2 2) 2 22 a ba  ∴ 2 22 21 0 a ba 2 xxx  ∵ x1、x2∈(-a,a) ∴ a2 xxa 21  ∴ a baxa ba 22 0 22  20、解:设点 Q(x,y) 则由 AB AQ PB AP  及分比公式得 xx xx 4x x4 2 1 2 1    整理得: )xx(8 )xx(4xx2x 21 2121   ……① 由      8y2x )4x(k1y 22 (1+2k2)x2-4k(4k-1)x+2(4k-1)2-8=0 当△=16k2(4k-1)2-8(1+2k)2[(4k-1)2-4]>0 即 8k2-8k-3>0 ……② 时 221 k21 )1k4(k4xx   2 2 21 k21 8)1k4(2xx   代入式①得: 2k 3k4x   ∴ x4 3x2k   又 4x 1yk   ∴ 4x 1y x4 3x2    即 2x+y-4=0 又由②得: 03x4 3x28)x4 3x2(8 2    ∴ 9x2-32x+24<0 解之得: 9 10216x9 10216  ∴ 点 Q 轨迹方程是 2x+y-4=0, 9 10216x9 1021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