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8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晋江市养正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晋江市养正中学2019—2020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线上考试---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值:150分 一、背诵(每处1分,共8分) 1.(1)在《诗经•氓》中用对比的手法写男女主人公,少时多欢聚,_______________”;而当年的海誓山盟,现在却“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追慕先贤,宁死不失正直。 (3)《赤壁赋》中面对客人将人生看作蜉蝣一样短暂的感叹,苏轼同样用了一个比喻,借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慰朋友人生周而复始,并没有真正失去。 (4)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喜悦,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 【答案】(1)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2)伏清白以死直兮 固前圣之所厚(3)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理解性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晏晏、反、固、卒。 二、文言实词(每题2分,共12分)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先儒各以臆说,无所稽据(考证) B. 滞于馆下,又多希旨窥伺者,众皆危之(希望) C. 肇具述帝旨,诏下,投匦者如织(臣民向皇帝上书) D. 国朝学士弟草兄制,唯韩维与肇,为衣冠荣(代指士大夫)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B项,句意:停留在馆中的人,有很多专门揣摩皇上的意旨、暗中查看,有所图谋的人,大家都感到处境危险。希:揣摩。 故选B。 - 25 - 【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3.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张汉卿)陈三事,深切时弊,不报(报答) B. (世宗)从巡抚李铎言,发帑金二十万优恤宣府军民(国库) C. 又劾席书振济乖方,乞遣官往勘,正其欺罔罪(违法,失当) D. 陛下轸念畿辅庄田之害,遣官会勘(悲痛思念)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A项,句意:(张汉卿)陈述三件事,非常切合当时社会的弊病,没有得到答复。报:回复。 故选A。 4.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严肃) B. 举奏刺史二千石劳徕有意者,言勃海盐池可且勿禁,以救民急(以恩德招之使来) C. 平当字子思,祖父以訾百万,自下邑徙平陵(钱财) D. 每有灾异,当辄傅经术,言得失。(引经据典) 【答案】A 【解析】 - 25 -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A项,句意: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在孝道之中,没有比敬重父亲更重要的了。敬重父亲,没有比在祭天的时候,将祖先配祀天帝更为重大的了。严:敬重。 故选A。 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能与下同甘苦,所至立功,未尝矜伐(庄重,拘谨) B. 乃移镇兗海,加太子太师、平章事,俾兼领沧景节度(使) C. 重胤以朝廷制置失宜,贼方凭凌,未可轻进,观望累月(侵犯,逼近) D. 臣所管德、棣、景三州,已举公牒,各还刺史职事讫(官方文书)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项,句意:能够和士兵同甘共苦,所到之处都立下战功,但不曾自我夸耀过。矜伐:夸耀,自夸。 故选A。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 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由言路稍壅。泌抗疏陈其不可(上书直言) B. 请自今庶官候谒宰相,须朝罢于政事堂,枢密使预坐接见,将以杜私请(列席就坐) C. (太宗)每御长春殿视事罢,复即崇政殿临决,日旰未进御膳(天色已晚) D. 苟诘而拒之,四聪之明,将有所蔽,庶颙颙之情,得以上达(众多) 【答案】D 【解析】 - 25 -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D项,句意:如果事前先进行盘问,就会影响到听取四方的意见。希望使每个人都能把自己心中的期盼报知朝廷。庶:希望。 故选D。 【点睛】文言中的实词。此类题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 “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5)互文对举。 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 7.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至江滨,亡去,变姓名,赁舂(雇佣他人舂米) B. 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地域的广大) C 奈何欲以无礼义、寡廉耻之俘囚,而厕诸维新之朝哉!(参与) D. 李芾阉门以自屠,彼非恶荣利而乐死亡,顾义之所在,虽汤镬有不得避也(只是)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再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项,句意:(蔡子英)到了长江边,逃走了,变换姓名,受雇替人舂米。赁舂:受雇替人舂米。 故选A。 三、成语:(每题3分,共18分)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 - 25 - ,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①重整旗鼓:比喻失败或受挫后;重新整顿组织力量;准备再干。和语境中“继续以……状态”“再创佳绩”相矛盾。②意味深长:意味:情调,趣味。意思含蓄深远,耐人寻味。符合语境。③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符合语境。④守正不阿:处理事情公平正直,不讲情面。语境说的是赵老师执着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强调的是坚守,而“守正不阿”强调的是人处事公正。不符合语境。⑤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取得的成就心满意足。句中是指“对未来”并不是“对取得的成就”,使用错误。⑥万无一失: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符合语境。故选B。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9.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25 -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 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 ①③⑤ B. ②③④ C. ①②⑥ D. 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成的。形容技巧的高超(多指工艺美术)。用错对象,这里是修饰大自然美景,不符合语境。 望尘莫及:远远望着前面人马行走时扬起来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常用作和人比较时自谦的话。结合“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分析,不符合语境。 兢兢业业:形容做事谨慎、勤恳。符合语境。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符合语境。 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符合语境。 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这里是形容节目,适用对象不当。 故选C。 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促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我们应该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创新协同机制。 - 25 - ②小庄从小就对机器人玩具特别感兴趣,上学后喜欢收集机器人模型,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模型已经汗牛充栋,整整一间屋都摆满了。 ③约翰逊的学术方法虽比较新颖,但其学术成果得到学术界公认的却不是很多,再加上其追随者大都等而下之,以致他的学术地位一直不高。 ④张家界独特的自然景观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徜徉其间,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让人乐不思蜀。 ⑤近年来,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虚假广告的监管,使得滥竽充数的广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⑥丹·罗斯嘉德发明的“雾霾塔”是一种利用静电吸附尘粒原理的环保装置,脏空气滔滔不绝地从塔顶进入后,能在塔中间得到净化。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②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很多。关键词“书多”,与中心语“模型”不符。⑤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以次充好。关键词“人”与句意中“广告”不符。⑥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关键词“话多”。与句意中“脏空气”不符。故选D。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1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刺绣画艺术,就是以绘画为稿本,以针黹、缣帛为绣材的艺术再创作。在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无数绣娘以 的工匠精神,创作出令人 的作品。它们或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 。 A. 精益求精 刮目相看 数不胜数 B. 励精求治 刮目相看 美不胜收 C. 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 D. 励精求治 耳目一新 数不胜数 【答案】C 【解析】 - 25 -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成语的意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再运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句意的选项。 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励精求治: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第一空格修饰对象为工匠精神,故应选用“精益求精”。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第二空格修饰对象为作品,应选用“耳目一新”。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数不胜数:多的数不数不过来;第三空格根据语境可以看出,语句强调的是“作品的美,如如摄影写实,或如油画般立体,或姿态婀娜,或设色古雅,可谓争奇斗艳”,所以用“美不胜收”符合语境。 故选C。 【点睛】辨析近义词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具体方法:从色彩方面辨析,包括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两方面;从词的意义方面辨析,包括词义的范围大小,词义的侧重点,词义的轻重,词义的具体与概括等方面;从运用上辨析,包括习惯搭配,词性和句法功能,适用对象等。 1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13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她知人善任,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优势。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赛场上,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A. 知人善任 B. 揠苗助长 C. 运筹帷幄 D. 不言而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不言而喻:喻,了解,明白;不用说话就能明白,形容道理很明显。不能用来做“证明”的状语。知人善任: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 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使用正确。揠苗助长: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使用正确。运筹帷幄: 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使用正确。 1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25 - 日前,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卫健委共同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亮点纷呈,直抵人心。无论规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都________。“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如果不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做到紧之又紧、细之又细、实之又实,其结果就会让新《规定》沦为银样镴枪头,看起来________,实则不中用、不实用。 校园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时有发生,一大原因就是监督失灵,该监管的不监管,想监管的监管不了。纵观新《规定》,在监管方面至少有三个新的特点。一是强化学校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二是明确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学校集中用餐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三是重视学校食品安全的社会共管共治。从一定程度上说,家长最关心孩子健康,最有动力行使监督权。如果家长也能参与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并拥有________,准确掌握食品进货来源、供餐单位等信息,那么校园食品安全就会多一重保障。________,道德自觉是靠不住的,多一些监管才会少一些隐患,校园食品安全的重锤须“砸”进监管者的心里。 A. 可圈可点 煞有介事 尺寸之柄 一言以蔽之 B. 可圈可点 凶神恶煞 一时之权 一言以蔽之 C. 乏善可陈 凶神恶煞 尺寸之柄 归根结蒂 D. 乏善可陈 煞有介事 一时之权 归根结蒂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 可圈可点:意思是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乏善可陈: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叫做“乏善可陈”。前文是“无论规定之细还是针对性之强,乃至措施之实”,应用“可圈可点”。 煞有介事:指装模作样,活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多指大模大样,好像很了不起的样子。凶神恶煞:煞,凶神。迷信指凶恶的神。喻指非常凶恶的人。前文是“看起来”,应用“煞有介事”。 尺寸之柄:柄,权力。指尺寸长大小的权力。比喻微小的权力。一时之权:暂时的权宜。前文强调的是“权力”,应用“尺寸之柄”。 一言以蔽之:蔽,原意为遮蔽,引申为概括。指用一句话来概括。归根结蒂:意思是归结到根本上,这里是“总之”的意思,应用“一言以蔽之”。 故选A。 - 25 - 【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 四、诗歌阅读(共33分 ,其中,选择每题3分) 1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相应各题。 渡荆门送别①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①这首诗写于李白青年时出蜀至荆门之时。李白少时在蜀地生活,故称之为故乡。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出蜀之后,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 B. 以如镜明月写江水的平静,以海市蜃楼般的云彩衬托江岸的辽阔和天空的高远,颇具想象力。 C. 全诗以自己出蜀“渡远”而赴荆门开篇,以“故乡水”“万里”作结,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D. 诗人既写告别故乡,又写送别朋友远行,越发显出思乡深情,也体现了诗题中“送别”二字。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D项,“写送别朋友远行”“也体现了诗题中‘送别’二字”错,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反说故乡之水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思乡深情。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故清代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 故选D。 15.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相应各题。 赠边将 - 25 - 韦 庄 昔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关一鸟飞。万里只携孤剑去,十年空逐塞鸿归。 手招都护新降虏,身著文皇旧赐衣。只待烟尘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上句追叙将军往昔向金微山进军征讨远方敌人的场景,下句表现其跨弓出关、身轻如鸟的轻捷。 B. 颔联将戍边之远、时间之长与时运不济、未能建功立业作对比,表达了边将壮志未酬、雄心不己的情感。 C. “手招都护新降虏”意为“扬手招呼都护府新近降服的敌人”,该句写出边将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风采。 D. “文皇”本指庸太宗,这里指当朝皇帝。穿着“文皇”过去赐给他的衣服,表明将军时时不忘皇上之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扬手招呼都护府新近降服的敌人”错,这句话的意思是“手中有新降服的俘虏”。 故选C。 【点睛】综合解读诗歌,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1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相应各题。 寄别说道 黄庭坚 数行嘉树红张锦,一派春波绿泼油。回望江城见归鸟,乱呜双橹散轻鸥。 柳条折赠经年别,芦篪吹成落日愁。双鲤寄书难尽信,有情江水尚回流。 【注】①芦篪(chí):古代的一种竹管乐器。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5 - A. 前两联从江边景物写起,视听结合,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也暗示了人物心情。 B. 首联以静写动描绘画面,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体现出诗人爽朗豁达的情怀。 C. 颈联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离别的愁绪在落日下随着芦篪声蔓延开去。 D. 尾联借用典故和采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无限牵挂和殷切期待,意味无穷。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 B项,“以静写动”错误,应是“以动写静”。几行嘉树在夕阳下鲜艳夺目,就像在我们眼前打开了一幅织锦;一派春水碧绿透亮,就像在上面泼洒了一层明油。两个动词,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生机,体现出诗人豁达的心境。 故选B。 【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17.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相应各题。 秋夕旅怀 李 白 凉风度秋海,吹我乡思飞。连山去无际,流水何时归。 目极浮云色,心断明月晖。芳草歇柔艳,白露催寒衣。 梦长银汉落,觉罢天星稀。含悲想旧国,泣下谁能挥。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两句写秋风带来的寒意袭人,“吹”字表明秋风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飞”字突出了乡思之浓烈。 - 25 - B. 七、八句写萧瑟的深秋芳草不再柔艳,寒冷的霜露催着人赶快置备御寒衣物,表现出诗人羁旅的愁苦。 C. 诗中运用了山、水、云、月意象,其中,写山的连绵无边,突出归乡之难;以流水自喻,说明归乡无期。 D. 九、十句写诗人梦到灿烂的银河,而梦醒后只看到天上星星稀少,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D项,“表明诗人美好的理想追求难以实现”理解错误。诗人在梦中梦到银河落下,长梦过后天上星以稀少,诗人只能含着悲伤思念故乡,没有人来为他擦拭眼泪。“谁能挥”表现出了主人公的孤独。表现的是诗人无法归乡,在秋夜的失落和孤苦。 故选D。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相应各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净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1],空戴南冠学楚囚。[2] 注释:[1]“鲈鱼正美”:典出《晋书.张翰传》,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2]“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 18. 下面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是以汉代唐,不是对历史的怀想,而是实写眼前长安景色:清晨云雾在缓缓飘动,壮丽的宫阙在眼前浮动。 B. 第三句以“残星”写时辰,晨星寥落,曙光初现;以“雁横塞”点时令,南归的秋雁正在掠过北方的天空。 C. 颈联“红衣落净渚莲愁”与李清照词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在抒情手法和抒发的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 25 - D. 尾联使用两个典故,言简而意丰,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羁旅京城,思念故乡而又不能归去的惆怅情怀。 19.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用“凄清”二字,表面上是写秋意的清冷,实际上则是借此补托诗人心境的凄凉,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 B. “残星几点”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写动景,“人倚楼”写静态。视听结合,动静有致,颇具匠心。 C. “紫艳”二字写出了菊花美丽的色泽,“静”写出菊花娴雅的仪态,寄托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闲适情怀。 D. 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听笛之人,构成一幅黯然神伤的画面,令人仿佛身临其境,受到感染。 【答案】18. C 19. 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C项,“抒发的情感上有异曲同工之妙”错误。诗句“红衣落净渚莲愁”通过写莲花的“红衣落净”、花谢蕊枯、满面愁容,抒发无限乡愁;词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通过写满地残菊,任其枯萎凋谢,来抒发个人遭遇与家国兴亡交织在一起的满腔愁怀。情感不同。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C项,“寄托诗人超然物外的闲适情怀”错。这句写景无身世之慨,更表现不出诗人“超然物外的闲适情怀”。 故选C。 - 25 - 【点睛】综合解读诗歌,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爪印,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①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君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注:①老僧:当地僧人,名奉闲。 20.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题目中“子由”是苏辙的字;“渑池”是地名,课文中“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可为佐证。 B. “雪泥”说的是落在地上的雪将溶而未溶的泥泞状态。诗中用它来比喻人生经历飘忽不定,表现诗人的伤感。 C. “鸿飞那复计东西”是说鸿雁飞走,雪泥上的指爪痕迹就消失了,无法从中估计鸿雁飞去的方向是东还是西。 D. “坏壁”是残破的墙壁;因为老僧已经亡故,僧舍的墙壁损坏了,所以写在上面的旧日诗词题跋也就看不到了。 21. 下列对诗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句使用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人生到处”比作飞鸿踩踏雪泥。作者由这一意象的组合出发,探讨对人生的理解,寓哲理于形象之中。 B. 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二、三两联必须对仗。本诗的二、三两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意趣贯通,境界高远,切合这一要求。 C. 鸿雁飞向无定,爪痕容易消失,正如人生去处难定,陈迹容易泯灭。诗中形象生动且寄意深沉的比喻,后来被人们概括为成语“雪泥鸿爪”。 D. 老僧已死,壁上旧题也荡然无存。死者行迹的消失,如同鸿飞雪化,印证和深化了前四句谈到的人生哲理,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耐人寻味。 【答案】20. B 21. B 【解析】 【20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解读诗歌的能力,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B项,“表现诗人的伤感”错误,对于常人来说,路中充满“雪泥”就意味着行进的艰难。苏诗用“雪泥鸿爪”表现出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 故选B。 【2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 B项,“二、三两联不但对仗工整”错误,本诗第二联只是字面上内容相关,词性、结构未做到两两相对,所以不能说“对仗工整”。 故选B。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① 白居易 遥夜凉风楚客②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③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④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⑤欲荐谁? 【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②楚客,指贾谊。③袍,官袍。④烟霄:喻显赫地位。⑤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 2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B. 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 C. 第五句中的“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 D. 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 23.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22. B 23. - 25 - (1)诗人借贾谊流落楚地的经历,暗寓了自己被贬客居他乡的悲愁。(2)鬓发像秋天的白霜,官袍还是卑微的青色,诗人运用比喻,抒发年长官微的慨叹。(3)诗人借“荐扬雄”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文才卓绝却无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上句中的“悲”,再从此句中捣衣声的“清”、滴漏声的“繁”、月亮的“高”可以看出此处营造的氛围是凄清,故“幽静”不当,写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也是为了突出气氛的凄清。相对的“闲适”也不对,应是寂寥。故选B。 (2)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做题时要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语和典型意象,逐句分析情感。“楚客悲”,借贾谊被贬的经历,表达自己被贬的悲愁;“秋霜”指年华老去,“空”暗示功业无成,“位尚卑”直抒胸臆,感慨万千;颈联进一步感叹地位卑微,伤感无奈;尾联作者暗比杨雄,满腹才华却无人推荐,苦闷至极。 【点睛】读懂是做鉴赏古代诗歌题的关键。阅读时,需要注意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背景、体裁类别、典故、意象、关键词句等,对诗歌的主要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结合选择题的选项进行认识的矫正。 五、文言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梦登,福建人。乾隆庚寅除孝丰知县,不携家室,与同志三数人,惘惘到县。始谒巡抚,门者索金,不应,因持刺不许入。梦登则绳床坐军门,竟日不去,曰:“予以吏事见,非有私谒。俟公他出,即舆前白事,奚以门者为?”门者勉为通谒。巡抚察其状,戒之曰:“君悃愊①无华饰,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梦登前曰:“孝丰俸入,岁不过三十金,不能供幕客食。且梦登与偕来者,三数孝廉,皆读书服古,朝夕讲求,宜若可恃。”巡抚哂之。无何,卒用公式劾免,历官才三月也。 梦登居官,出无仪卫,门不设监奴,有质讼者,直诣厅事。梦登便为剖析,因而劝谕之,两造皆欢然以解。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胥吏或请事,则曰:“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转用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县庭无事,辄独行阡陌间,与父老商搉利病,或遇俊秀子弟,执手论文,娓娓竟日。 梦登之罢官也,代者至门,交印讫,长揖而去。问库廪官物,犹前官封识也。稽文案簿籍,曰:“自有主者。”察狱讼,曰:“悉劝平之。”然不自省得谴所由,以书徧抵同官。曰:“梦登为县仅三月,未尝得罪百姓,有事未尝不尽心,然竟坐免,何故?” 梦登罢官,窭②甚,不能归,百姓争食之。 - 25 - 负贩小民,侵晓,各以所羡果蔬粟米,杂沓投门外,比门启,取给饔飱,亦不辨所从来。然闲居周一岁,未尝有大匮乏。最后,县人醵③金为治归计,并制青盖为赠,题名至万人,荣其行。尝受惠于梦登者,凡数辈,徒步负担,送梦登抵其家。 (节选自《清稗类钞·吏治类》) 注:①悃愊(kǔn bì):至诚。 ②窭(jù):贫穷。 ③醵(jù):凑钱,集资。 2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宜若可恃 恃: 依赖,仰仗 B. 无何,卒用公式劾免 用:使用 C. 比出县门,终不见一胥吏 比:等到 D. 以书徧抵同官 徧:同“遍”,遍及 25.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B. 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C. 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D. 甚善/然未娴吏事/宜亟求通律令能治文书者/致幕下/庶几佐君不逮 2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梦登廉政清明,亲近百姓。为官县衙不设门吏,甚至不要衙役,百姓可直达办事厅;出门不带仪仗卫队。他认为官员被称为父母官,就应该爱民如子。 B. 李梦登为人正直,不通官场世故。巡抚看到李梦登,先是“戒之”,对他予以表扬和劝诫,然而自负的李梦登并不领情,巡抚只好“哂之”,以示无奈。 C. 李梦登任期虽短,却深得民心。他被罢官以后,因为穷困有家难回,当地百姓纷纷接济他,最后又集资、制万民伞,送他回家。 D. 李梦登不迎合,也不攀附上司。自认为干得不错,对于自己为什么被免职感到困惑不解,其实过于耿直,才是李梦登被免职的真实原因。 2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安有子女白事父母,转用奴隶勾检者?若辈必欲谋食,盍罢为农,否则请俟我去耳。 (2)负贩小民,侵晓,各以所羡果蔬粟米,杂沓投门外,比门启,取给饔飱,亦不辨所从来。 【答案】24. B 25. D 26. B 27. (1)哪里有子女向父母陈说事情,却要衙役去拷问检查他们的?你们如果一定想要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何不放弃做衙役而去当农民呢,否则就请等我离任去职以后吧。 (2)小商小贩一清早就纷纷把没卖完的蔬菜、水果、粟米等放置其门外,等到他开门, 拿来做饭食,也不问哪来的。 - 25 - 【解析】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文言实词的含义可以运用代入法、课内迁移法、成语迁移法,利用上下文来推敲词义;文言实词的用法应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的词性来判断。 B项,句意:没多久,终于因为他办公不合官场程式,被弹劾罢免了。用:因为。 故选B。 【2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句子的翻译是:这很好,可是你先前没有做过官,对官场的事务都不熟悉,应该尽快物色精通律令文书的幕僚到幕府中来,或许可以帮助你弥补不足。“然”是连词表转折,“然”前断开,排除AB;“文书”共同作“治”的宾语,“通律令”“治文书”结构对称,共同作“求”的宾语,“文书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D。 【26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 B项,巡抚是个圆滑世故的官场老手,虽然表面上夸奖了李梦登,言外之意却是训诫他不要书呆子气,要懂得官场“规矩”。巡抚的“哂之”是冷笑、嘲笑,笑他迂执、不懂世故。说李梦登“自负、不领情”也不恰当,他清廉、正直、不理会官场规则。 故选B 【2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安:怎么,哪里。盍:为什么不。俟:等待。)(2)侵晓:清早。羡:剩余。饔飱:早饭和晚饭,泛指饭食。) - 25 -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李梦登是福建人。乾隆庚寅年被任命为孝丰知县,他不带家眷,只和三两个志趣相投的人茫然若失的到孝丰县赴任。首先要去拜访浙江巡抚,门卫索要钱财,他没有理睬,门卫于是拿着他的名帖不让他进去。李梦登于是拿张胡床往衙门前一坐,整天不走,说:“我是因为公事禀见巡抚大人,又不是私下里请托拜谒。我等巡抚大人出来时,在他的轿子前面禀告公务,要你们这些门卫干什么呢?”门卫只得勉强替他通报了。巡抚看到他这情况,告诫他说:“你至诚而又朴实,这很好,可是你先前没有做过官,对官场的事务都不熟悉,应该尽快物色精通律令文书的幕僚到幕府中来,或许可以帮助你弥补不足。”李梦登走上前去,说:“卑职每年的薪俸,不过30两银子,养不起幕客。不过卑职带来的几个朋友,都是秀才、举人出身,都好读书信奉古人,早早晚晚地与他们商议、请教,应该还值得依靠。”巡抚冷冷一笑(,没再说什么)。没多久,终于因为他办公不合官场程式,被弹劾罢免了,任职才三个月。 李梦登做官,外出不设仪仗侍卫,衙门不设门卫,有打官司的人,可直入县衙大厅找他。李梦登便立即替当事人剖析事情的利与害,劝他们息讼止争,诉讼双方都能愉快地和解。等到出了县衙,始终见不到一个衙役。衙役有人请求分派事情,他就说:“哪里有子女(比喻百姓)向父母(父母官)陈说事情,却要衙役(像对待犯人一般)去拷问检查他们的?你们如果一定想要寻求维持生活的门路,何不放弃做衙役而去当农民呢,如果不愿这样做的话,那就请等我离任去职以后吧。”县衙没有公务的时候,他就常常独自行走于田间地头,与父老商谈施政之利弊,倘若遇到正在读书的年轻人,则拉着手与之谈文章、谈学问,从早到晚,不知疲倦。 李梦登罢官的时候,接替的新任知县来到衙门,他把大印交接完毕,就深深的作了一揖离开了。移交时,问及县衙库房存储粮款公物,仍贴着前任知县的封条。查考诉讼案卷、文书档案,他说:“各自都有主管的人(意思是各有专人负责,有条有理)。”新官问及诉讼情况,他回答说:“(百姓的纠纷)都经过劝解平息了。”可是他自己不明白遭到罢官的原由,一一写信给在同一官署任职的同僚,说:“我担任知县仅仅三个月,未曾得罪百姓,有公事没有不尽心尽力做好的,可是竟然遭到免职,到底是什么缘故呢?” - 25 - 李梦登罢官后,非常穷苦,穷得连家都回不去了,百姓争相接济他。小商小贩一清早就纷纷把没卖完的蔬菜、水果、粟米等放置其门外,等到他开门,拿来做饭食,也不问哪来的。可是这样闲居了满一年,未曾出现过非常匮乏的情况。最后,孝丰县人民集资为他办理回家的事,并且制作了一把青色的伞赠给他,上面题名的人达上万人,让他荣耀的踏上归途。曾经受到过李梦登恩惠的几个人,他们挑着担子,一直把李梦登送到了福建家中。 六、作文(6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某市晚报“青年调查”栏目针对该市中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展开调查,结果显示:被问及“对未来的想法如何”时,27%的同学对未来的目标“很明确”,53%的同学比较模糊,还有20%的同学“十分迷茫”,大多数同学表示可能会把理想定位于未来的事业,用所学知识回馈社会。被问及“确立了理想后,你会怎么做?”这一问题时,有45%的同学选择“十分努力去实现”,41.4%的同学表示会“比较努力”,还有13.6%的同学说“无所谓,随他去吧”。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为题,给该栏目写一篇致中学生倡议书,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 漫漫人生,惟有急流勇进,不畏艰险,奋力拼搏,方能中流击水,抵达光明的彼岸,科学的理想信念是是我们高中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 理想就是有理由的想,符合情理的想,这样的想是能够实现的想。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可以把理想分为许多类型: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识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定不移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对理想的支持,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信念是认识事物的基点和评判事物的标准。信念是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坚定的信念,就能精神振奋、克服困难,甚至生命受到威胁,也不轻易放弃内心信念。理想和信念总是如影随形,相互依存。 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理想和信念就是引航的灯塔和推进的风帆。我们在高中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然而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往往要通过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曲折之路,有赖于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的奋斗。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 25 - 说起理想,当先谈立志。激励大师陈安之谈起成功之到时说到立志的重要性。所谓大志造英雄。曹操说“大志与良谋,大志是首要条件”。有志者事竟成,志气的大小决定着成就的大小。大志大成,小志小成。即便如此,立志不可盲目,首先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人生定位。不自我否定,不夸耀吹嘘,在平衡中寻找自己的成材切入点。树立符合个人情况的志向,并坚定的做下去。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这样的话:人人有理想与信念,但是不同的理想与信念会把人引向不同的道路。有不同的理想和信念的人,会对不同类的理念与精神感兴趣,也就是说理想与信念是过滤器,即使社会、师长说的再多,他们总是接收他们认为对的东西,一直到挫折让他们感到“此路不通时”为止。 总之,作为当代的高中生,我们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历史任务,更要充分认识到理想与信念的重要性。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让我们肩负起历史重任,弘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崇高精神,脚踏实地,刻苦学习,无私奉献,共同谱写新时代人民共和国的壮丽凯歌。并将其作为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的动力。向成功之路迈进。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材料加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对命题作文来说,快速抓住题目中的重点词语并加以分析非常关键,因为只有读懂了重点词语的含义,才能准确地把握命题人的意图,从而明确写作方向。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这些词就是所谓的“题眼”。把握住题眼,也就抓住了文章要突出的重点,了解了写作要避免的误区。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限制词语和补充词语,因为这些词语对写作范围起着约束限制的作用,是文章特殊要求的标志。 【审题】本题的材料是一份调查报告,某市尚有一定比例的中学生对未来目标不明确,也存在一定比例的中学生,虽有目标,却无行之有效的行动。作文命题正是针对这一现象而设立的。命题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坚定理想信念”,二是“争做时代新人”。前者是基础,当代青年应该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和信念;后者是行动,要把理想信念具体落实到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上。二者必须兼备才算恰题。 参考立意: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即把坚定理想信念与争做时代新人结合起来。 参考素材: 1、西塞罗说:理想是人生的太阳。我想说:信念更是人生的太阳。 - 25 - 2、盘古开天地,人类一路从洪荒走来,经过岁月风霜雨露班的吹打,经过时空如火般的锻造,人类终于度过茹毛饮血的疯狂时代,逐渐的抛弃愚昧,拾起文明。而信念就如一刻永远璀璨的明星,指引人类前进的道路。 3、信念是人类文明的催化剂。 4、想当年,“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项籍,正是凭借着破釜沉舟的信念,勇战秦军,巨鹿之战,“楚军无不以一当十,声震遍野”,秦军最终横尸遍野。而一百多年前的越王勾践,也正是拼接着“卧薪尝胆”的信念,励精图治,终雪会稽之耻,逼得吴王夫差自刎而死。 5、信念不仅仅是破釜沉舟,卧薪尝胆般的勇气,更是谋略和智慧的生动结合。 6、荆轲刺秦王,“只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并非抱定着必死的信念。他不仅仅拥有着“顾笑秦舞阳”的过人勇气,更有着在身披八创被废后骂道的“事所以不成者,是吾欲挟之与诸侯”的非凡谋略。时间已经在不知不觉见过了两千多年。然而历史不会忘记他们,至今,后人们依然深情咏叹“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7、“决胜千里之外,更需运筹帷幄之中。”汉将韩信反兵法而用之,背水一战,大破赵军,使武安君死得其所。从此,韩信名垂天下,溢满于世。 8、信念是勇气,是谋略,亦是男子汉的骨气。 9、伍子胥辅佐吴王,攻破楚国的国度,为报楚王杀父丧兄之痛,他毅然“出其尸,鞭之三百”,终解心头之大很。后又辅佐吴王,终于使吴国强盛起来。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一代骨鲠之臣,终丧群小手之中,可他惨烈遗言里,死而不已的决心依然铮铮有声! 10、人生有涯,死而不已。纵观古今中外之集大成者,无一不是有着坚定的信念。他们或许视金钱如粪土,活视名誉如草芥……然而,在信念面前,他们却都如信徒一般,虔诚的顶礼膜拜…… 11、每个人心中都有美丽的梦想,就请把握住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心灵那片净土,那五彩梦吧…… 行文结构: 本题适合于写成议论文。文章开头可以从材料引出论题,提出中心论点。论点提出后,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即“坚定理想信念”和“争做时代新人”。这两个方面可以有所侧重,一般来说,侧重前者,论证起来相对容易些。要注意二者之间的过渡。论证过程中要联系自身实际和时代特点,要有家国情怀和时代担当。最后,需要总结全文,强化论点。 【点睛】命题作文写作方法: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 - 25 -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 25 -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