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甘肃省岷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岷县二中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二·语文 满分:150 分 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将中国小说的传统重新擦亮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小说形成了有别于西方的传统。 中国小说在演进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叙事传统,比如说潜在的“四季结构”。西方文学 中的长篇虚构叙事,从史诗发展而来,因此非常重视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即叙述一个开头、 发展、结尾过程俱全的故事。“结构的完整性”往往成为评价一部西方长篇小说的标准。中 国小说也注重讲故事,但往往不是紧紧围绕着小说主人公,包含了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及严密 的叙事结构,而是在故事的结构之外,常常还有另一重潜在的结构,比如明清长篇小说中的 “四季”,或者说“季节的转换”。 以《红楼梦》为例。“四季”具有对应人物、家族命运的叙事功能,同时小说虽然以宝 黛的情感发展线索为重点写了几大事件,但还有一个潜在的结构,便是“季节的转换”。在 此基础上,写庆寿、看戏、结社、消夏、过冬,以及一应的衣饰、食物。一部《红楼梦》, 不过写几年的春去秋来,便写出了中国人“恒常”的人生与面对自然的心灵世界。而在这“恒 常”的底色之上,作者写出世事、命运的“无常”,增加了悲剧感。 “四季”这一潜在的结构方式很少受到当代写作者的重视。“四季”代表的是“日常” “恒常”,代表一种自然、复沓之美,代表编织其中的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而当下的一些 小说,具体的故事情节背后,往往是时代的背景和宏大的思想框架,与“四季”的旨趣相去 甚远。而先锋浪潮中,西方现代与后现代的文学技巧轮番上演,小说的主体不再是故事、人 物,有时甚至只是叙事行为,更是与之南辕北辙。 另外,中国小说特别是白话小说中常常使用对话来表现人物,通过语言使人物的个性鲜 活生动、跃然纸上,对话甚至用来表现故事。美国汉学家浦安迪观察到,中国的主流文学, “言”往往重于“事”,“事”常常被“非事”打断。也就是说,西方文学更重“事”,小说 注重描写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中国小说,往往对人物的语言投入更大的关注。我们对中国小 说中的某个人物印象深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语言使他成为一个活灵活现、神情毕肖的个人, 所谓“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注重人物的语言,重视说话人的“声口”,以语言来表现人,是中国小说的又一个优秀 传统。金圣叹评《水浒传》的好处,认为“《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 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施耐庵以一心所运,而一百八人各自入妙”。 中国当代小说的创作大致呈现出两个趋向,一是模仿西方的小说技巧,一是网络化的快 速写作。对于认真探索小说艺术的写作者们来说,西方的小说技巧固然值得借鉴,但写好人 物语言、仔细揣摩人物“声口”,或许也是我们不该放弃的并未远去的小说传统。 (选编自《光明日报》2018 年 11 月 13 日 1 6 版作者:王晶晶)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中国古典小说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四季结构”叙事传统,在每篇小 说中都会有对应四季的故事。 B. 西方小说和中国古典小说都重视讲故事,但西方小说更重视故事的完整性,而中国 小说往往还有潜在的“四季结构”。 C. “四季结构”所反映的是中国古典小说对日常、恒常等社会美、复沓美的重视,它 代表编织其中的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 D. 过分地追求时代背景和宏大的思想框架,使中国当代小说丢掉了传统小说“四季结 构”这一优秀的传统。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文章重点论述了中国小说的两个重要传统,一是中国小说自身的叙事传统,二是使 用对话表现人物。 B. 文章在论述中国小说的两个传统特点时,都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和西方小说进行比较。 C. 文章批评了中国当代作者不重视“四季”这种传统的潜在结构,以至于当下的一些 小说失去了“四季的旨趣”。 D. 作者引用美国汉学家浦安迪的研究成果意在说明中国小说往往更注重通过语言使人 物个性鲜活生动。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西方文学中的长篇虚构叙事,非常重视叙述一个完整的事件,评价一部西方长篇小 说的标准往往是“故事的完整性”。 B. 金圣叹评价《水浒传》中的一百零八个人物,每个人都有其性情、气质、形状,及 属于自己个性特征的语言。 C. 作者认为,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一旦模仿西方技巧和进行网络化快速写作,就会偏离 健康发展的正确道路。 D. 作者认为,西方小说的传统固然值得借鉴,但对于认真探索小说艺术的写作者们来 说,中国传统更应该继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正常状态下,每个人保持着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协调。当遇到紧急事件 时,这种内在的平衡就被打破,机体会立即调动生理、心理系统的反应,竭尽全力地应对突 发事件,进入应激状态。不同的个体对应激事件的反应是有差异的,决定个体应激反应能力 的因素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前者主要指个体的原有人格的健康程度和适应能力,后 者指客观环境的条件等。从反应结果上看,一次应激事件后,一类反应是恰当的、适应性的, 应激事件后个体得到成长和锻炼。另一类反应是不恰当的、非适应性的,其结果留下创伤。 人格越是强健者,越是以前者反应为主,乐观豁达的人能相对客观地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而敏感脆弱的人容易夸大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在 SARS 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 忑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忧,另一方 面源于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鼓励个体认识自己的这种心理冲突是正常的,越是能接 受和理解,就越意味着能承受和消化它。同时,如果有了充分准备,尽可能将未知的因素变 成可控制的因素,恐惧心理就会减轻。因此需进行知识和技能储备、身体和心理储备。二是 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他们可能有对被感染危险的恐惧感、工作难度带来的挫败感、 与家人分离带来的牵挂以及面对重症病人的痛苦甚至死亡时产生的哀伤等。因此,要对被感 染 SARS 的真实危险性做出正确的评估,熟练地操作隔离等防护措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型 病毒,承认个人的局限性,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和暂时的、部分的无能。越是能接受自己的 失败,就越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积极学习新技能。作为医务人员,需要足够的共情 能力,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及时体察他们的痛苦,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治疗,但也要有 能力将自己的情感与病人分离开来,接受现实的局限性。 (摘编自《中国全科医学》2003 年 07 期,杨蕴萍《由 SARS 认识应激与应激反应》) 材料二: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们该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不同人群该如何获得心 理支持?日前,记者采访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下心理健康指导手册》编委会主 任游旭群教授。 记者:当意外来临,焦虑、恐慌是人们最主要的情绪,疫情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有 哪些?我们如何评价自己的心理健康指数? 游旭群:疫情给我们造成的心理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这两天大 家特别关心疫情信息,因信息不够明确会产生认知冲突、无所适从等,都属于认知上的变化; 同时,情绪上容易紧张、恐惧,甚至是抑郁愤怒;从行为方面来看,大家的生活也会出现很 大变化,出行受限、社交减少等。这几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恐惧会加剧我们对疫情的非理 性认知,生活的变化又会加剧情绪的紧张感等。 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的群体,他们在心理反应上必然存在差异。对待重度应激反应,我 们可以借助专业的心理测评手段和诊断技术进行评估和治疗;对普通人群来讲,应激反应比 较弱,未达到临床标准,自我心理健康评估时,可以依据几个基本原则:一是生理活动正常, 关注睡眠饮食是否规律、免疫力是否下降;二是情绪反应适度,是否存在过度焦虑、持续抑 郁、易激怒现象;三是社会功能良好,是否存在自我封闭、兴趣减退等现象。通常来讲,只 要这几个方面没有明显的变化,就无须过度关注和紧张。 记者:最急需心理援助的是哪部分人群?又该如何获得心理支持? 游旭群:目前最需心理援助的有两个群体:一是确诊感染的重症患者及其亲人,二是在 救治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这两个群体面临的压力最大,最需要相应的心理支持。 一般来说,从两个层面获取心理支持:一是个人层面,通过个人努力、充分调动个人资 源进行自我支持和维护。二是社会层面,有效利用社会支持是应对压力的重要途径。通过专 业团体获得更多可靠的信息支持,通过家庭、亲人、朋友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政府部 门、所在社区、工作单位等获得更多的组织支持,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 年 2 月 6 日) 材料三: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人陷入焦虑、恐慌之中。这不仅给身体和心理带来负面影响, 而且长时间、聚焦式的心理恐慌会对整个社会机体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对民众的心理疏导不 可或缺。 实施心理干预,须把握好两个原则:一是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要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分 类分级服务;二是专业、有序、符合伦理要求。当前的心理服务主要通过热线电话和网络实 施,必须运用专业方法和技术,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各部门各类组织有效协同、高效 协作,为个人提供针对性心理服务。疫情初期,国家卫健委就在心理危机干预方面予以指导; 心理学界也迅速组织起来,通过心理热线、在线咨询等方式提供心理服务。但是短板也仍然 存在,以心理援助热线为例,目前各地社会组织,已经支持建设了几百条心理援助热线,但 缺少统一管理,存在重复建设、浪费资源的现象,对服务质量很难进行有效评估。随着疫情 防控形势的演进,心理服务需求也会不断变化。接下来应注重从“介入式危机干预”转向“恢 复性危机干预”。 社会心理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一个核心因素是信息传播。媒体在信息传播时,要强 化事实,多一些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从而引导民众建立 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结合疫情防控,还需在预防促进为主、分层分类、标准化和规范化的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基础上,拓展到社会心态引导、核心价值观培育等重要领域,建立以信仰、 信念、信心为指引的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从而在全民族共同抗击疫情的考验中弘扬 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0 年 02 月 11 日) 4. 三则材料对“应激反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应激反应是一种内在平衡被打破导致机体紧急调动生理、心理系统有效解决突如其 来的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 B. 全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在应激事件中需强健人格,乐观豁达, 客观评估事件的真实危险性。 C. 疫情引发的心理恐慌是一种正常的应激反应,但应激状态持续太久,会对身心带来 负面影响,因此心理疏导必不可少。 D. 重症患者和普通民众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应激反应必然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各类 组织针对个体开展分类分级服务。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随着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推进,生活将逐步恢复正常,但疫情带来的心理影响还将在 一段时间内存在,应注重“恢复性危机干预”,重建公众心理健康。 B. 面对疫情,不仅需要医学防控,也需心理防“疫”,材料一有关“应激与应激反应” 的表述为材料二和材料三陈述心理防“疫”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C. 新型冠状肺炎疫情会在认知、情绪与行为三个方面给公众带来心理影响,并且三者 相互影响,因信息不够明确,容易导致紧张,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D. 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需要强烈的责任感和足够的共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情感 与患者分离,接受现实的局限性,从而避免预期性焦虑。 6.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面前,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假若你是一位地方主政者,该采取 哪些措施消除公众的恐慌心理。(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当少安和秀莲坐在烂席片炕上吃白面片的时候,他父亲正坐在金俊海家的椅子上,心事 重重地抽着旱烟。 他是为儿子的婚事,来向金俊海家开口借钱的。 当少安把秀莲带回家门时,孙玉厚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啊呀,他的儿子有媳妇了!这 女娃娃又体面又精明,真是打上灯笼都找不见,而且连一个财礼钱也不要! 结婚的事,使高兴得晕晕乎乎的孙玉厚脑子凉了下来。结婚就得花钱!可他手上没几个 钱,尽管人家女方不要财礼,但他不能连几身衣服都不给人家娃娃缝。再说,他也不能悄无 声息地给少安娶媳妇。就是拼着老命,也不能让世人笑话!要把事办得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没钱?借! 可是,办喜事少说也得借二百元。这样一笔数字不小的钱,他向谁去借呢? 昨晚上睡觉的时候,他和少安妈几乎一夜没合眼。老两口高兴一阵,又忧愁一阵。他们 约摸全村大概有几户人家能有这笔钱。书记田福堂不好开口。大队会计田海民也能拿得出来, 但海民媳妇银花连公公田万有都不肯给借钱。金俊武说不定有一点钱,可他拖家带口的,不 好为难金家湾的这个强人…… 老两口算来算去,最后一致认为:只能向金俊海家借这笔钱。但开口向人家借这么多的 钱,而且不能肯定什么时候还人……真难开口啊! 现在,孙玉厚坐在金俊海家的椅子上,一边抽旱烟,一边忍不住打着哈欠,等着俊海两 口子回家来。他想了半天,准备拐弯抹角地开口向俊海借钱,但又觉得没必要,弯拐来拐去, 最后还不是向人家借钱吗? 孙玉厚坐在这里,心里忍不住感慨万端:十五年前,他为弟弟的婚事,就是这样难肠地 到别人门上去借钱。十五年后的今天,他又为儿子的婚事来向别人借钱了,庄稼人的生活啊, 什么时候才能有个改变呢? 唉,如果就按现在这样一村人在一个锅里搅稠稀,这光景还会一年不如一年的!庄稼人 现在谁有心劲受苦?反正一天把工分混上就行了——因为你就是挣命劳动,到头来还不是和 耍奸溜滑的人一样分粮分红吗?谁愿意再当这号瓷脑? 不一刻,金俊海夫妇把汽车上的东西搬回家来,搁在旁边窑里,就赶忙过他这边来了。 俊海很快给他递上一根纸烟。玉厚推让着说:“纸烟抽不惯,一抽就咳嗽。”“我刚听秀她妈 说,少安从山西找了个媳妇?”司机金俊海把工作服脱下,放在炕边上,挽起袖子一边洗手, 一边先提起了少安的亲事。 正好!玉厚赶紧说:“就是的!是他二妈娘家门上的。好女娃娃。” “准备什么时候结婚呀?”俊海用毛巾把手擦干,坐在他旁边,把金波妈端上来的茶水 往他面前挪了挪,说:“玉厚哥,你喝水!” “我不渴……女方提出春节就过门哩。” “那你还得简单过个事哩!我在路上和秀她妈还说起少安结婚的事。估计要办事,你们 现在手头比较紧张。你看需要不需要钱?需要的话,你就开口,我家里能拿出来哩!”孙玉 厚一下子对俊海夫妻俩能这么入微地体谅人的困难,感动得眼圈都红了。他说:“我正是为 这事来的,想不到你也正回来了。还没等我开口,你们就先说这话……唉,我麻烦你们太多 了,歪好开不了这口……” 金波他妈在旁边说:“这有个什么哩!你们一家人一年为我们出多少力气呢!俊海在门 外,没有你们一家人帮扶,山里分下一把柴草我都拿不回……” “玉厚哥,你就不要难为情!你看得多少钱?三百元够不够?”金俊海问他。 “用不了那么多!”孙玉厚说,“约摸二百来块就差不多了……” 俊海马上对爱人说:“你去给玉厚哥拿二百块钱来。”金波他妈很快就到另一孔窑里拿钱 去了。 孙玉厚把这卷钱装进自己的衣袋里,正准备走,见大队副书记金俊山进了门。 金俊山和金俊海是叔伯兄弟,俊海每次回家来,俊山都要来看他。“我看见公路上的汽 车,就知道你回来了。”俊山进门后对俊海寒暄说。 “我顺路回家,明天就要去包头拉货。” “孙大哥你也来了?”金俊山扭头和孙玉厚打招呼,“听说少安找了个好媳妇,春节就 准备结婚呀?” 孙玉厚说:“就是的。” 金俊海突然开口对金俊山说:“哥,你家里有没有一点余粮?” 金俊山奇怪地问:“怎?是不是你要粮食?有哩!要多少?”金俊海说:“我不要。你要 是有余粮的话,能不能给玉厚哥借上一点,他要给少安办事,缺一点细粮。” 孙玉厚没想到好心的俊海又替他开口向金俊山借粮,就急忙说:“不要为难俊山!他也 不宽裕,我再想别的办法!” 金俊山是个精人,他决不会把话头收回,立刻对孙玉厚说:“看孙大哥说的!俊海开口 和你开口一样!你看你需要点什么粮?”金俊海把金俊山逼住了,他不得不如此对孙玉厚表 态。而现在孙玉厚反而又被金俊山逼住了,看来也不得不向他借粮了——他要是不借,反倒 又伤了金俊山的脸。 他只好回答金俊山说:“待客只吃两顿饭,一顿饸饹,一顿油糕;大概得二斗荞麦,二 斗软糜子……” “没问题!罢了你叫少安来我家里盘!”金俊山慷慨地说。 当孙玉厚出了金俊海家的门往回走的时候,心里一下子踏实了许多。现在好了,钱也有 了,粮也有了。两天就让少安带着秀莲,到县城去给她扯几身时新衣裳!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小说以孙玉厚的心情开篇结尾,使文章首尾呼应,同时中间部分又穿插大量的心理 描写,使情节并不跌宕起伏的小说充满内在的张力。 B. 小说刻画人物并不脸谱化,描写金俊山的文字不多,但是却通过他被逼借粮却表现 得非常干脆大度的细节,将其精明凸显得淋漓尽致。 C. 孙玉厚时隔十五年前后两次借钱的经历间接体现出大部分庄稼人的生活多年如一日 地陷于贫困,反映出“大锅饭”的弊端。 D. 小说运用对比,一边是孙玉厚反复地感叹借钱难,一边是金俊海主动痛快地将钱借 给他,说明了孙玉厚对金俊海的了解还有待继续深人。 8. 文中的孙玉厚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分析。(6 分) 9. 文中有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 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 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 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 节度判官。仲淹使陕西,辟掌书记。修笑而辞日:“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 进可也。”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 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 “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日:“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日: “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日:“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 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 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 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 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 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 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B.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 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C.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 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D. 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 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学士,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后,指以高超的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 B. 四夷,是古代华夏民族对中原周边各族之泛称,即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C. 左迁,降低官职,犹“下迁”。汉以右为尊以左为贱,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 D. 布衣,古代“布”指麻葛之类织物,“帛” 指丝织品。后也以布衣称没做官的平民。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欧阳修为人正直,伸张正义。欧阳修替范仲淹鸣不平,写信指责司谏高若讷,高若 讷把此信上交朝廷,欧阳修被贬官。 B. 欧阳修论事切直,深得器重。适逢保州有兵变,欧阳修出发之际告别皇帝,皇帝勉 励他可以随时越职给自已进言。 C. 欧阳修文章出众,折服人心。欧阳修的文章成就远远超过一般人,所以天下的读书 人都一致像对待老师那样敬重他。 D. 欧阳修待友忠诚,乐于助人。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去世后仍让自己 的亲人保护周济朋友的家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昔者之举,岂以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 题。 帐夜① (清)吴兆骞 穹帐连山②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 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③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 【注】 ①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 古塔三年之时。②连山:就着山势。③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 14.下列对这首清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虚实结合,写落月的寒光斜照着自己所住的穹帐,自己仍旧身在天涯塞北,寄 托无限深情。 B. 颔联接着进一步写塞外的景色和自己的感触。边草变白大雪飘飞,自己却只能夜夜 一直面对黄榆,静听胡笳悲声。 C. 当南国驿使几度来到塞北时,家中妻子给他捎来了几件衣物。可是北国五月了仍是 连续不断地风云变幻、飞沙走石的恶劣天气。 D. 尾联作者感叹有了春衣也毫无用处一个“空”字,既道出了诗人对妻子白费一番心 意的疼惜,又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 15. 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给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 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 (3)《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李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 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在西安大雁塔南边的大唐不夜城中,游客_____,他们扎堆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工坊前, 看得出神。麦草工艺工坊里,陕西渭南一位村民将麦草剪成细细的“牛毛”拼贴在画纸上, 一幅牛耕图_____,在日光下熠熠闪光,他的麦草工艺品已成为陕西“一村一品”特色产品…… 各具特色的工坊组成了本届匠人大会的核心活动——“守艺长安大唐工坊”。活动以西安本 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各地的世界游客表现 中国的匠人精神。对于工匠精神,《诗经国风》中这样描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已出 土的中央官府烧制的秦代瓦当上,常会发现有一两厘米大小的不起眼的印文,包括编号、机 构、工匠名等。难道 2000 年前匠人的产权意识就已觉醒?答案并非如此。秦始皇统一中国之 前,吕不韦要求器物的制造者在产品上刻下己名,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技艺。 这种制度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之后的历朝历代,不管工料、工艺如何____, 不管是玉器、青铜器,还是瓷器丝绸,( )。 “纵观中外历史,当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对文化艺术的审美需求就会强烈。今 天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 40 年,工匠精神被标举,是必然结果。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群 ____ 的人,需要一个具有匠心的群体。”参会的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说。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推陈出新 卓尔不群 B. 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推陈出新 特立独行 C. 不绝如缕 惟妙惟肖 革故鼎新 特立独行 D. 络绎不绝 呼之欲出 革故鼎新 卓尔不群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零距离与游客进行互动,向来自 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B. 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向来自世界 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C.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 世界各地的游客展示中国的匠人精神。 D. 活动以西安本地匠人展示为主,通过技艺工坊的形式与游客进行零距离互动,向来自 世界各地的游客表现中国的匠人精神。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 匠人的初心始终是追求精益求精的匠心 B. 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们的终极目标 C. 匠人们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其终极目标 D. 精益求精的匠心始终是匠人的初心 20.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则标题,要求不超过 15 个宇。(5 分) 共同社 7 日获悉,同中国存在南海领土主权争议的四个东盟国家原定于本月召开高级别 工作磋商,但马来西亚和文莱两国政府已告知东道国菲律宾将缺席会议,有分析认为此举是 为了顾及中国颜面。多名外交人士证实了这一消息,预计 12 日举行的磋商将只有菲律宾和 越南两国参加。与中国存在领土主权纷争的东盟国家中,菲律宾和越南态度强硬,马来西亚 和文莱的缺席表明其与上述两国步调并不一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下面是某校为学生编写的职业生涯规划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6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9 月 8 日,习近平总书记向钟南山院士颁授“共和国勋章”,向张伯礼、陈薇、 张定宇颁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网友评论:“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有院士的能 力,战士的勇敢,国士的担当,一路逆行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 材料二:当有志之士遭遇文化界一些人的冷言冷语时,鲁迅先生作文勉励道:“ 愿中 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作为时代青年的你,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结合上述材料,联系现 实,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确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岷县二中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高二 语文 1. B 2. B 3. C 【1 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 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 A 项“在每篇小说中都会有对应四季结构的故事” 表达错误,说法过于绝对,在文中没有依据;C 项中“社会美”表达错误,根据 文本:“四季”代表的是“日常”“恒常”,代表一种自然、复沓之美,代表编织 其中的中国人的文化和精神。可知应该是“自然美”;D 项前后句构不成因果。 故选 B。 【2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 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并找 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本题中 B 项论述“四季结 构”这一传统时没有引用论证。故选 B。 【3 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 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本题 C 项说法 绝对。故选 C。 4. A 【4 题详解】A 项,“应激反应是一种……困难和危险的适应性反应”错误, 应对的不仅仅只有“困难和危险”,也不仅是“适应性”。比如第二段“在 SARS 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出现两种应激反应。一是预期性焦虑,主要表现为忐忑 不安,对自己能否胜任工作没有把握。这一方面源于他们对未知工作情景的担 忧……”,可知还包括“预期性焦虑”等内容。 故选 A。 5. D 【5 题详解】D 项,“足够的共情能力,但也要将自己的情感与患者分离, 接受现实的局限性”错误,旨在避免挫败、内疚、抑郁等负性情绪。故选 D。 6. ①信息传播。提醒媒体及时发布明确信息,确保公众知情;信息传播。信息 传播强化事实,多科学知识和防控进展、展现国家力量和人性光辉的内容,引导 民众建立理性积极的心理状态。②社会保障。限制公众出行,减少社交,提供基 本生活保障,给公众相对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缓解恐惧情绪;③心理干预。开 通心理咨询热线,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建立社会心理建设价值引领机制,提供心 理支持。 7. D 【7 题详解】D 项,“说明了孙玉厚对金俊海的了解还有待继续深人”是错 误的。对比的作用是突出孙玉厚的为难惭愧和金俊海的豪爽善良。 故选 D。 8. ①是一位生活困苦的农民。儿子要结婚,没钱没粮。②疼爱儿子,有自尊心。 所以,儿子的婚事,“拼了老命”,再难,借钱也要把婚事“办得红红火火,热热 闹闹”。③知恩图报。因为金俊海帮助过自己,所以金俊海出门在外时孙家一家 人都帮扶金家,出了很多力气。④体贴善良。他本来不想向金俊山借粮,但是又 怕伤了对方的脸面,于是“不得不向他(金俊山)借粮”。 9. ①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特征。比如金俊海的语言突出其为人坦诚热情、 乐于助人,金俊山的语言突出其精明。②补充交代情节。金波妈妈的话交代出两 家人平时是如何亲密相处的,使得金俊海肯借钱显得合情合理。③推动情节发展。 金俊海突然问金俊山有没有余粮,引出下文金俊山被逼借粮的情节。 10. C 11. A 12. D 【10 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 划线句子中,“与梅尧臣游”的“游”是“结交”之意,主语应该为欧阳修,是 欧阳修结交梅尧臣而不是师友,“师友”不能做其主语,所以应该从“师友”后 面断开,可排除 A D 两项;再比较 B C 两项,“遂以文章”作状语修饰“名冠天 下”,“凭借文章名扬天下”,所以前后不能断开,可排除 B 项。 译文: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 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 升为馆阁校勘。 故选 C。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 项,“指以高超学术技能供奉朝廷的官吏”说法错误,学士是以文字技艺供奉 朝廷的官吏。 故选 A。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本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D 项,“欧阳修在世时就尽力帮助推荐朋友,欧阳修去世后仍让自己的亲人保护 周济朋友的家人”说法错误,根据原文“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 可知,应为朋友在世时欧阳修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欧阳修就尽力保护周济 他们的家人,而不是欧阳修在世或去世。 故选 D。 13. (1)我过去的举动,难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同您一起降职而不同您一 起升迁是应该的。 (2)欧阳修奖励引荐后辈,唯恐有没顾及到的,经他赏识的人都成了名人。 【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能力。赋分点: (1)“昔者”,过去;“岂”,难道;“退”,降职。 (2)“后进”,后辈;“率”,都;“闻人”,名人。 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 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 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 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 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 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 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 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 范仲淹出使陕西,举荐欧阳修做掌书记,欧阳修笑着推辞说:“以前的举动,难 道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吗?可以一同被贬,但不可以一同升迁。”过了很久,欧阳修 复任为馆阁校勘,以后又改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兼掌谏院。欧阳修论事切 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 五品官的服饰。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 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 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 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 正在这时,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 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 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 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 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 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欧阳修的文章,才华横溢,朴实流 畅,不繁冗不省略恰到好处。在议论上,简单而明了,实际而通情,善于联系事 物分析不同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驳斥其错误,给人以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超 然洒脱,文情奔放的风格,别人是无法赶上的,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提 携后进者,唯恐不及,得到他赏识、举荐的人,大多成为天下的名士。曾巩、王 安石、苏洵以及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原来都寂然无声,不为人所知晓,欧阳 修就广为揄扬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欧阳修对朋友非常忠 实,朋友在世时就推荐帮助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保护周济他们的家庭。 14. D 【14 题详解】选项 D,表达的不是“对春天繁花盛开之景的期盼”,而是 用江南的五月繁花来衬托所在之地出奇的寒冷与荒凉。故答案选 D。 15. ①孤客“尚天涯”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孤独之情,“梦回”“雁飞”“落月” 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②“人老黄榆”表达诗人对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伤感;③ “风云不断”“空”写妻子白白寄来了春装,因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表达了 诗人被贬流放,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16.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2).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17. A 18. C 19. D 【17 题详解】 ①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符合语境。不绝如缕:像细 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能形容人来 来往往不断。句子强调的是人来人往,故不合语境。 ②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不符合语境。呼之欲出:形容画 像非常逼真,似乎一叫就将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肖像十分生动。也指 某件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符合语境。 ③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 继承文化遗产)。此处形容工料、工艺,符合语境。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 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不能用来形容“工料”“工艺”。 ④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符合语境。特立独行:保持独特高尚的 品行,不随波逐流。此处没有“随波逐流”的意思。 故选 A。 【18 题详解】 A 项,语序不当,“零距离”应放在“互动”之前。 B 项,成分残缺,主语残缺,应在句首加“活动”。 D 项,搭配不当,应将“表现”改为“展示”。 故选 C。 【19 题详解】从语意连贯程度上看,本段强调的是“匠心”,而不是“匠人”, 而且括号前说的是玉器、青铜器和瓷器丝绸,所以括号内的文字应以“匠心”为 陈述对象,由此排除 A、C 两项。 B、D 项 区别在于“终极目标”,这个目标对于“历朝历代”的匠人而言有 些空洞,所以,“初心”比“终极目标”更贴合文段意思。 故选 D。 20.菲越拼凑“四国南海”图谋破产。(或:南海问题东盟国家意见不一。) 21.做职业生涯规划首先需要确定志向,做出自我评估,然后通过生涯机会评估 之后确定职业,设立职业生涯目标,拟定行动计划,最终进行职业评估,通过职 业评估反过来印证和指导自我评估 22.写作 作文解析:本题是两则材料构成的任务驱动作文,主要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考能力 和价值取向。两则材料均为时事型材料,所处时代不同,它们带给学生的思考也 不一样,但两者无疑反映了特定时代的价值取向问题。前者是新冠疫情背景下展 现的精神风貌,关键词在“担当”“责任”“英雄”等关键性词语。后者是以旧时 代为背景的,反映的当时中国处在最黑暗的旧时代,许多志士仁人在探索社会病 根所在,却遭受文化界有无情的冷嘲和有情的讽刺。该则材料反映鲁迅意图促醒 青年人勇去改革社会的强烈愿望。因为表达技巧的关系,关键词多以比喻的形式 呈现,如“摆脱冷气”“发光”“发声”“等候炬火”等,我们可以将本体还原为 “担当”“责任”,甚或是“英雄”“救世者”。 立意可以综合考虑两则材料,也可以立足其中某一则材料,且先从两则材料 综合的角度来分析: 材料一着眼在盛誉之下,可理解为宠、乐、誉、得或收获的情境,材料二着眼在 嘲讽之下,可理解为辱、苦、毁、失或付出的情境。这两则材料呈现的背景,截 然不同,但有着共同的核心话题,或者说核心立意,如担当、责任、奋进、勇敢、 英雄等。 确立立意,应重视情境+核心话题,或核心话题+情境感受的模式来确立立意, 以责任为例,可以尝试立意如下:①宠辱不惊是责任的本色/责任毋念宠辱;② 苦乐不忘责任/责任不计苦乐;③毁誉是对责任的大熔炉/责任须经得住毁誉的锻 造;④得失之中话责任/责任要耐得住得失;⑤付出得到不忘责任/责任在付出, 不在得到 再说立足其中某一则材料立意,情境不变,情境感受自然也不变,还以责任为例, 可以尝试立意如下: 立足材料一:①有一种褒奖叫负责;②有责任才青春 立足材料二:①责任是有代价的,要付出一定的牺牲;②责任可能遭到误解和阻 力 综上,参考立意如下: ①责任为曲,谱青春歌;②奋进是人生最好的礼赞;③拒绝佛系,勇敢追梦;④ 勇于担当,莫做时代袖手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