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课件PPT:第15课时 二次函数的综合性问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数学中考总复习课件PPT:第15课时 二次函数的综合性问题

第一部分 夯实基础 提分多 第 三 单元 函数 第1 5 课时 二次函数的综合性问题 例 1   如图,已知抛物线 y =- x 2 + bx + c 与直线 AB 相交于 A ( - 3 , 0) , B (0 , 3) 两点,与 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 C . 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 l ,顶点为 D ,对称轴与 x 轴的交点为 E . (1) 求直线 AB 的解析式及点 D 、点 C 的坐标; 重难点精讲优练 例 1 题图① 【 思维教练 】要求直线 AB 的解析式,可先设其一般式,将 A 、 B 点坐标代入即可求得;再分别代入 y =- x 2 + bx + c 求出待定系数,将解析式转化为顶点式即可求得点 D 坐标,令 y = 0 ,解关于 x 的方程即可求出函数图象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 解: (1) 设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 = kx + d ( k ≠0) , 将 A ( - 3 , 0) 、 B (0 , 3) 两点分别代入直线解析式,得 -3 k + d =0 k =1 d =3 , d =3 , ∴直线 AB 的解析式为 y = x + 3 , 将 A ( - 3 , 0) , B (0 , 3) 两点分别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 解得 -9-3b+c=0 b =-2 c =3 , c =3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x 2 - 2 x + 3 , 化为顶点式得 y =- ( x + 1) 2 + 4 , ∴抛物线顶点 D 的坐标为 ( - 1 , 4) , 令 y = 0 ,得- x 2 - 2 x + 3 = 0 ,解得 x 1 =- 3 , x 2 = 1 , ∴点 C 的坐标为 (1 , 0) ; 解得 (2) 已知 M 是 y 轴上一点,连接 AM 、 DM ,若 AM = DM ,且 AM ⊥ DM ,求点 M 的坐标; 例 1 题图② 【 思维教练 】 由于点 M 是 y 轴上的坐标,则 y M = OM ,又由于 AM ⊥ DM ,可过 D 作 y 轴垂线 DE , △ AOM 和△ MED 构成 “ 一线三等角 ” 的全等三角形,即可得到 OM 长度,从而得到点 M 的坐标. 解: 如解图①,过点 D 作 DE ⊥ y 轴交于点 E , ∵ AM ⊥ DM ,∴∠ AMO + ∠ DME = 90° , ∵∠ MAO + ∠ AMO = 90° ,∴∠ MAO = ∠ DME ,∵ AM = MD ,∠ AOM = ∠ DEM = 90° , ∴ Rt △ AMO ≌ Rt △ MDE( AAS ) , ∴ MO = DE = 1 , ∴点 M 的坐标为 (0 , 1) ; 例 1 题解图① (3) 求△ ABC 的面积及四边形 AOBD 的面积; 【 思维教练 】 要求△ ABC 的面积,可以以 AC 为底, BO 为高来计算;对于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常将所求图形分割成几个可以直接利用面积公式计算的规则图形,通过规则图形的面积和或差计算求解.如本题中求四边形 AOBD 的面积,因其形状不规则 例 1 题图③ 故可将其分割为 Rt△ADE 与直角梯形 OBDE ,分别求出其面积再相加,即可得到四边形 AOBD 的面积. 解: ∵ 点 A ( - 3 , 0) , 点 B (0 , 3) , 点 C (1 , 0) , ∴ AO = 3 , OC = 1 , OB = 3 ,∴ AC = 4 , ∵ BO ⊥ AC , ∴ S △ ABC = AC · BO = × 4 × 3 = 6 ; 连接 AD 、 DB , 如解图 ②, ∵点 D ( - 1 , 4) , DE ⊥ x 轴 于点 E , ∴点 E ( - 1 , 0) , AE = 2 , OE = 1 , DE = 4 ,∴ S 四边形 AOBD = S △ADE + S 梯形 OBDE = AE · DE + ( BO + DE )· OE = ×2×4 + ×(3 + 4)×1 = ; 例 1 题解图② 例 1 题图④ (4) 在 x 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 G ,使得 S △ ACG = 2 ,若存在,求点 G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 思维教练 】 观察图形可知 △ ACG 的面积为 AC · y G , 过点 G 作 GG ′ ⊥ x 轴交于点 G ′ , 设点 G 的横坐标为 g , 以 AC 为底 , GG ′ 为高即可得到 S △ ACG 关于 g 的函数解析式 , 再令用 g 表示的 S △ ACG 为 2 , 求解即可. 解: 假设存在点 G ,使得 S △ACG = 2. 连接 AG , GC ,如解图③, ∵ 点 G 在 x 轴上方的抛物线上 , 过点 G 作 GG ′ ⊥ x 轴交于点 G ′ , 设点 G 的坐标为 ( g , - g 2 - 2 g + 3) , 则- g 2 - 2 g + 3>0 , 例 1 题解图③ ∵ S △ ACG = AC · GG = × 4 × ( - g 2 - 2 g + 3) , ∴ × 4 × ( - g 2 - 2 g + 3) = 2 , 解得 g 1 =- 1 + , g 2 =- 1 - , 满足题意的点 G 有两个 , 坐标为 ( - 1 + , 1) , ( - 1 - , 1) ; 例 1 题图⑤ (5) 在 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 P , 使得 PB + PD 的值最小 , 若存在 ,求出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 , 请说明理由; 【 思维教练 】 作 D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 D ′ , 连接 BD ′ , 则 BD ′ 与 x 轴交点即为 P 点. 解: (5) 存在.理由如下:如解图 ④, 作点 D 关于 x 轴的对称点 D ′ , ∴ D ′( - 1 ,- 4) ,连接 BD ′ 交 x 轴于点 P ,此时 PB + PD 的值最小,为 BD ′ 的长. 例 1 题解图④ 设直线 BD ′ 解析式为 y = kx + b ( k ≠0) ,则 , 解得 ∴直线 BD ′ 解析式为 y = 7 x + 3 , 当 y = 0 时, x =- , ∴点 P 的坐标为 ( - , 0) ; 例 1 题图⑥ (6) 已知点 P 是第二象限内抛物线上一动点 , 设点 P 的横坐标为 p ,△ ABP 的面积为 S , 求 S 关于 p 的函数解析式;当 p 为何值时 , S 有最大值 , 最大值是多少? 【 思维教练 】 要求 △ ABP 的面积 ,可构造平行于 y 轴的边 , 即过点 P 作 PP ′ ∥ y 轴交直线 AB 于点 P ′ , 则 PP ′ 将 △ ABP 分成 △ APP ′ 和 △ BPP ′ 两部分 , 据此求出 △ ABP 的面积 , 结合二次函数性质求出其最大值即可. 解: (6) 如解图⑤,∵点 P 在抛物线上,∴点 P 的坐标为 ( p ,- p 2 - 2 p + 3) , 过点 P 作 PP ′ ∥ y 轴交直线 AB 于点 P′ , 则 P ′( p , p + 3) , 则 PP ′ = ( - p 2 - 2 p + 3) - ( p + 3) =- p 2 - 3 p , 例 1 题解图⑤ ∴ S △ ABP = OA · PP ′ = × 3 × ( - p 2 - 3 p ) =- p 2 - p , 即 S =- p 2 - p =- ( p + ) 2 + , ∵ 点 P 在第二象限的抛物线上 , ∴ - 3< p <0 , ∵ - < 0 , ∴ 当 p =- 时 , S 有最大值 , 最大值为 . 例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抛物线与 x 轴交于点 A ( - 1 , 0) , B (3 , 0) ,与 y 轴交于点 C ,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 = kx + 3 ,抛物线的顶点为 D ,对称轴与直线 BC 交于点 E ,与 x 轴交于点 F . (1)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例 2 题图① 【 思维教练 】已知 A , B 点坐标,可将 抛物线解析式设为交点式,然后代入 C 点坐标,求解即可,而 C 点是直线 y = kx + 3 与 y 轴的交点,只需令 x = 0 ,求出 y 的值即可求得 C 点坐标. 解 : (1)∵ A ( - 1 , 0) , B (3 , 0) ,可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a ( x + 1)( x - 3) , ∵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 = kx + 3 ,令 x = 0 ,得 y = 3 , ∴点 C 的坐标为 (0 , 3) , 将 C (0 , 3) 代入,得- 3 a = 3 ,解得 a =- 1 ,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y =- ( x + 1)( x - 3) =- x 2 + 2 x + 3 ; (2) 连接 CA , CF ,判断△ CA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 思维教练 】 观察题图猜想△ CAF 是以 AC 、 FC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又 CO ⊥ AF ,所以只需求证 AO = FO 即可. A 点坐标已知, F 点为对称轴与 x 轴的交点,只需根据抛物线解析式求出对称轴即可. 例 2 题图② 解: △ CAF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抛物线的对称轴为 x = 1 , ∴点 F 的坐标为 (1 , 0) ,∴ AO = OF = 1 , ∵ CO ⊥ AF , ∴ CO 是线段 AF 的垂直平分线, ∴ CA = CF , ∴△ CAF 是等腰三角形; (3) x 轴上是否存在点 G ,使得△ ACG 是以 A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 G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思维教练 】 当△ ACG 是以 AC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时有 AG = CG ,设出点 G 坐标,然后表示出 AG 和 CG ,列关系式即可求解,若有解,则存在,否则不存在. 例 2 题图③ 解 :存在.如解图①,作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 x 轴于点 G ,则点 G 即为所求. 设点 G 的坐标为 ( g , 0) ,在 Rt △ COG 中, CO = 3 , OG = g ,由勾股定理得 CG 2 = CO 2 + OG 2 = 9 + g 2 ,又 ∵ AG = g + 1 , AG = CG , ∴ ( g + 1) 2 = 9 + g 2 ,解得 g = 4 , 此时点 G 的坐标为 (4 , 0) ; 例 2 题解图① (4) 连接 CD 、 BD ,判断△ CBD 和△ CD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 思维教练 】 过点 C 作 CC ′⊥ DE 于点 C ′ ,分别计算出 CD 2 、 BC 2 、 BD 2 . 再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判定△ CBD 的形状,结合 DC ′ = EC ′ 得到 CD = CE ,即可判定 △ CDE 的形状. 例 2 题图④ 解 : △ CBD 为直角三角形,△ CD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 如解图②,过点 C 作 CC ′⊥ DE 于点 C ′ , 由 (1) 知, y =- x 2 + 2 x + 3 =- ( x - 1) 2 + 4 , ∴顶点 D 的坐标为 (1 , 4) ,在 Rt △ DCC ′ 中,由勾股定理得 CD 2 = 2 , 在 Rt △ BDF 中,由勾股定理得 BD 2 = DF 2 + 例 2 题解图② BF 2 = 20 , 又 ∵ BC 2 = OB 2 + OC 2 = 18 , ∴ BC 2 + CD 2 = BD 2 ,∴△ CBD 是以 ∠ DCB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 CC ′ ⊥ DE ,∴ DC ′= 1 ,∵直线 BC 的解析式为 y =- x + 3 ,∴点 E 的坐标为 (1 , 2) ,∴ EC ′= 1 , ∴ DC ′= EC′ ,∴ CC ′垂直平分 DE ,∴ CD = CE ,△ CDE 是等腰三角形,又 ∵∠ DCB = 90° , ∴△ C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5) 在 x 轴上是否存在点 G 使得△ BGE 是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 G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思维教练 】 由 ∠ EBO < 90° ,可知要使 △ BGE 是直角三角形.只需分 ∠ EGB = 90° 或 ∠ GEB = 90° 两种情况讨论即可求解. 例 2 题图⑤ 解 : 存在.理由如下: ∵ 点 G 在 x 轴上,设点 G 的坐标为 ( g , 0) . ( i ) 由 EF ⊥ x 轴,易得当点 G 与点 F 重合时,△ BEG 是以 ∠ EGB 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此时点 G 的坐标为 (1 , 0) ; ( ii ) 当 GE ⊥ EB 即 ∠ GEB = 90° 时, ∵∠ EBG = 45° ,∴∠ EGB = 45° , ∴ EG = EB , ∵ EF ⊥ BG ,∴ GF = BF = 2 , ∴点 G 与点 A 重合,其坐标为 ( - 1 , 0) ; ∴使 △ BGE 为直角三角形的点 G 坐标为 ( - 1 , 0) 或 (1 , 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