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它们吸水吗》教案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它们吸水吗》教案 (2)

1 / 5 《它们吸水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共四部分。 第一部分:谁更容易吸水。 这部分内容让学生通过在四种不同的材料上滴一滴水,从侧面观察它们的吸 水现象,分别用合适的方法描述水滴的变化和材料的细微变化,并以此判断四种 材料吸水能力的强弱。认识到不同材料的吸水性是不同的。教科书还希望学生能 通过不同材料吸水时的现象,尝试解释不同材料吸水性不同的原因,让学生意识 到材料的吸水性能可能与材料的构造有关,促使学生产生新的探究需求。 学生对水滴的描述可以建议他们采用画图的方法。从侧面看,滴在金属片和 塑料片上的水滴比滴在木片上的水滴更圆、更高,滴到纸上的水滴则很快就看不 到了。这说明水无法渗透到金属和塑料中去,能部分渗透到木头中去,纸的渗透 性是很强的。实验用的木片应是纹理比较疏松,没有上过油漆的。 第二部分:纸的观察。 教科书用四幅照片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观察一张白纸。教学中教师完全可 以把这一部分设计成探究性很强的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描述纸。 第三部分:造一张纸。 这部分教科书是通过图片的方式介绍古代造纸的过程的。可以组织学生阅 读,也可以讲解。 第四部分:我们来造一张纸。 这部分的主要活动有两个:1.经历用废报纸造一张纸的过程:废纸浸泡—— 打浆——抄纸——压平晒干。了解纸的构成方式:用纸纤维叠加而成;2.比较自 己造的纸和平时所用的纸的区别,如厚薄不同、疏密程度不同,纤维长短不同(光 滑程度不同)等。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认识到工业造纸是有一系列复杂过程的。 通过思考和讨论“用过的纸还能再利用吗?”引导学生注意纸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与前面用废纸造纸形成很好的呼应。 学情分析 关于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学生已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纸和衣服很容易吸水, 木头也能吸水、塑料和金属却不太能吸水。学生们也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吸水能 2 / 5 力是不同的。但学生们可能从没有真正地去比较过各种材料的吸水能力和把它作 为一种物理性质看待,更很少会去思考各种材料吸水能力不同的原因。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 力。 2.吸水性是指材料对水的渗透能力,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观察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充分利用材料、节约自然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用观察的方法比较材料的吸水性。 难点:通过比较发现吸水性与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关。 评价任务 1.通过实验与观察认识不同材料的吸水性能。 2.用多种方法观察纸的特性。 3.阅读并了解古代造纸过程。 4.能利用废纸造一张纸。 教学准备 为每组准备: 1.大小和厚度尽量相同的纸片(铅画纸)、塑料膜、铁片、木片(纹理较疏 松)各一片;稀释的红墨水、滴管。 2.放大镜、餐巾纸、铅画纸。 3.透明杯子、水、筷子、棉布。 教师准备:电熨斗、古代造纸的图片或录像。 3 / 5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平时如果我们不小心把水泼到了桌子上,请问,你将选择用哪种材 料来擦干它?为什么? 2.进一步追问:那其他材料就不吸水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些材料 的吸水性。(板书课题:它们吸水吗) 二、探究新知 (一)谁更容易吸水。 1.动脑思考、做出假设。 今天我们把四种材料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出示餐巾纸、塑料片、铁片、 木片各一片,并板书课题)你们觉得在这些材料中,谁吸水能力最强呢?小组同 学讨论,进行猜测。 2.师生共同实验、验证假设。 (1)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让我们用实验来证明它。 (2)演示实验:出示红墨水、滴管做演示实验。 (3)要求既要观察水滴的变化,也要关注材料遇水部分的变化。 (4)请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通过实验现象,你们发现了什么? (1)不同的材料吸水性不一样。 (2)纸的吸水能力最强、木头次之、塑料和金属最弱。(板书) (3)纸和木头都能把水吸到内部,它们的表面比较粗糙,可能中间有空隙。 (二)纸的观察。 1.将一张打印纸与餐巾纸做滴水实验,让学生比较。 谈话:不同的材料吸水性不一样,那么同样的材料,它们的吸水性一样吗? 出示两种纸,做演示实验。 2.学生猜测:为什么同样是纸,它们的吸水性却不一样呢? 3.纸的中间可能有空隙,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更深入的 观察呢?指名汇报所选择的方法。 4.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纸的特点,要注意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纸的纤维和结 4 / 5 构上去。(板书纤维) (三)介绍造纸术。 导语: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纸是由许多纤维组成的。但不知道同学们了解过 没有,世界上第一张纸正是由我们中国人造出来的呢!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 明之一,我们来看一看古人是怎样造纸的,想想跟我们今天的研究有哪些相关的 地方。 播放古代造纸的录像。 (四)我们来造一张纸。 1.有没有兴趣用纤维来造一张纸呢?学习书上 55 页的造纸方法。 2.展示自己的作品。 3.利用实验桌上的浸泡好的纸浆和材料,与小组成员一同来造一张纸。 4.观察:我们造的纸是怎么样的与我们使用的纸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都由纤维组成,里面都有空隙。 不同:厚薄,疏密,纸纤维叠加的方式等。 5.小结:本节课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把造纸的全过程在课堂中完成,我们 把这一部分任务留做今天的作业,课后我们继续把它完成。 6.介绍其他种类的纸。 三、拓展延伸 1.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2.谈话:纸浆是可以重复利用的,是可再生资源,回收后的纸张经过加工可 以制作成新纸利用,所以我们平时要节约能源,用过的纸不要乱扔。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是在认识了材料的硬度和柔韧性这些物理性质之后的一个有关材 料吸水性以及纸的观察和造纸的活动。首先,复习这节课要研究的四种材料,让 学生明白什么是材料的吸水性,创设情境:如果老师不小心把水杯打翻了,你们 选择哪种材料来擦拭?其它三种材料吸水吗?通过问话的形式让学生思考、猜测 四种材料的吸水性,并填写在实验单上,然后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实验方法验证 自己的猜想,小组讨论老师的问题。最后老师总结实验注意事项,并把材料分发 给每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实验结束每个小组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 5 / 5 总结。这节课的不足地方:对于材料分发的时间把握不准,三年级学生的自律性 较差,他们更期待做实验,对于前面的讲解没有用心去听,实验时操作不准确, 这是这节课的失败的地方。学生通过实验很准确的得出了材料吸水性的强弱,这 是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以后对于实验的时间安排和课前思想工作应予以重 视,让学生明白实验是检验真理的,不是用来玩耍的,提高他们对实验的重视程 度,对于实验的操作要更细致的讲解,让学生能够规范的进行实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