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第五单元易混易错+高考体验
第五单元易混易错+高考体验 对应学生用书 P55 [易混易错] 1.(2018·四川成都石室中学月考)《海国图志》问世 16 年后,兵部侍郎王茂 荫上书咸丰皇帝,要求“亲王大臣、八旗子弟”学习《海国图志》,但这个建议如 石沉大海,波澜不惊。这主要是由于( ) A.《海国图志》并非官方编修 B.满汉贵族的极力反对 C.《海国图志》宣传学习西方 D.清政府固守锁国政策 答案 C 解析 《海国图志》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和相关军事技术,与王公贵族的思 想格格不入,所以导致学习《海国图志》的建议石沉大海,故 C 项正确。其他选 择与材料中信息不符,均排除。 2.(2018·山东师范大学附中期中)魏源曾在著作中描述某国政治制度:“公举 一大酋总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议事听讼,选官举贤,可不 谓周乎?”材料反映出魏源( ) A.主张中国实行君主立宪 B.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 C.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D.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 答案 B 解析 材料大意是,民众选举一人作为国家元首,不世袭,四年一届。结合 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的民主共和制,A 项错误;魏源是地主阶级,C 项错误; D 项夸大了魏源认识的作用,排除;魏源开眼看世界,突破了传统的守旧观念, 具有经世致用的思想,B 项正确。 3.(2018·湖南师大附中月考)张之洞说:“不可改变的是基本的人际关系,而 不是法律和制度;是圣人之道,而不是机器和工具;是人的思想和意图,而不是 那些奇技淫巧。”对张之洞这一说法分析错误的是( ) A.坚持儒家为国家的道德基础 B.主张采用西方的器械以备实用 C.体现张之洞“中体西用”的观点 D.说明张之洞积极倡导变法改革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张之洞保守的一面,故 D 项分析错误,符合题意。 4.(2018·四川成都树德中学月考)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时人把当时中国的三 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 不保大清”。这三个派别依次是( ) A.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 B.维新派—顽固派—革命派 C.保皇派—革命派—维新派 D.洋务派—革命派—保皇派 答案 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主保中国,次保大清”指的是为救亡图存,主 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保大清,次保中国” 指的是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地主阶级顽固派;“只保中国,不保大清”指的是 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故 选 B 项。 5.(2018·吉林延边二中阶段考试)“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 根源……君权与民权合,则情易通,议法与行法分,则事易就,二者斯强矣。” 持上述观点的应是(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 D.资产阶级维新派 答案 D 解析 材料强调了民权的重要性,主张设议会,限制君权,这符合资产阶级 维新派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故选 D 项。A 项反对学习西方,排除;B 项只学 器物,不变制度,排除;C 项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排除。 6.20 世纪初,梁启超曾特意对“中国旧思想、欧洲新思想”作过比较:(中 国旧思想)唯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其余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欧洲新思想) 全国人皆受治于法律,一切平等,虽君主亦不能违公定之国宪。梁启超作此比较 的目的是( ) A.批判欧洲模式,为清朝统治辩护 B.借鉴欧洲先进制度,维护君主专制 C.学习欧洲制度,实现中国的政治民主 D.借鉴欧洲制度,实现中国的民主共和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中国旧思想)唯君主一人立于法律之外”“虽君主亦不能违 公定之国宪”可知,梁启超的目的是学习西方,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实现中 国的民主政治,故选 C 项。 7.(2018·江西赣州市十四县期中联考)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 成“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洗脑”。其中“开颅洗脑”的 意义是( )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 C.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D.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自我疗伤”“温药治疗”“猛药重治”“开颅 洗脑”分别是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 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思想,故 C 项正确。A 项是戊戌变法,B、D 两项 是辛亥革命,均排除。 8.(2018·江苏七校联盟期中联考)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20 世 纪初)尽管中国告别了过时的政治体制,往昔的阴影却继续沉重地支配着社会习俗 和思想生活。……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们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 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进步 的社会。”材料试图说明( )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B.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 C.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全面批判 D.新文化运动是对辛亥革命的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世凯复辟使以陈独秀为首的先进的 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 德意识,从而掀起了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即新文化运动,故 D 项正确。 9.(2018·内蒙古杭锦后旗奋斗中学月考)20 世纪 10 年代,主张废汉字的学者 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所有”;“欲使 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 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其言论可能发表在 ( )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光明日报》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20 世纪 10 年代,主张废汉字的学者”,可知是新文化运动中 主张文学革命论者,他们倡导白话文,《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故选 C 项。 A 项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报刊,排除;B 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刊,排除;《光 明日报》创刊于 1949 年 6 月 16 日,是中共中央主办,以知识分子为主要读者对 象的思想文化大报,排除 D 项。 10.(2018·江西南昌七校期中)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如果军阀 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那是在八十年列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 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这主要是指( ) A.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C.激进民族主义者宣传民主科学 D.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八十年列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可知中国当 时处于 20 世纪初的军阀割据时期,根据题干“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 国方式”可知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故 D 项正确。 A、B、C 三项均不符合“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而且与题干时间不符,应排除。 [高考体验] 1.(2018·天津高考)据学者研究,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其中翻 译多于创作,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 1840~1899 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 说仅 7 部,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A.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 年即已打破清政府闭关锁国状态,故 A 项错 误;1861 年洋务运动存续的 35 年里,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 水平,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是晚清翻译西方著作数量最多、成绩最著的机构,它 网罗了众多的学者、译家和一些外籍传教士,戊戌变法时期设立译书局,翻译外 国书籍,期间也的确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但不是出现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但 1840~1899 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 7 部”,外国其他 类的作品翻译多,结合 1840~1899 年中国发生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故 C 项正 确;题干分析的是翻译作品中未大量翻译外国小说,未提及古典小说与其竞争问 题,故 D 项错误。 2.(2018·全国卷Ⅲ)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 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 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 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引入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 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故 D 项正确。严复是将进化论用于解释人类社会,并不是认为进化论错误,排除 A 项;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 命”,排除 B 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 C 项。 3.(2018·全国卷Ⅰ)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 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 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 ) 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论。通过这场争 论,宣传了马克思主义,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从 而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故 C 项正确。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开辟于 20 世纪 20 年代末,故 A 项错误;这场争论没有涉及欧美的社会制度,故 B 项错误;“有人反对……有人 主张……”说明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一说太绝对,故 D 项错误。 4.(2018·全国卷Ⅲ)1920 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 “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 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一些人认为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意义不大,“主张 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根据材料时间“1920 年”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者深入到工人群众中去宣传马克 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增强,材料即反映了这一点,故 C 项正确。A、 B、D 三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5.(2018·江苏高考)1920 年 5 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在上海船务、栈房 工界联合会的演讲。该演讲称: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两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 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这 表明,此时马克思主义( ) A.正在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B.已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C.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D.完成了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 答案 A 解析 材料信息“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要求 做工的劳力者管理政治、军事、产业”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在指导工人运动,即正 在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故 A 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1921 年,故 B 项错误;1928 年“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故 C 项错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飞跃指的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故 D 项错误。 6.(2017·海南高考)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 徐继畬《瀛寰志略》(1848 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 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 ) A.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出清政府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没有涉及不平等条约带来 的主权丧失,不能推断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形成,故 A 项错误;材料中“不再以 ‘夷’称呼西方各国”,说明清政府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但没有改变 对自己在世界中地位的认识,仍然坚持天朝观念,故 B 项错误;清政府在外交活 动中放弃对西方国家歧视性的称呼,符合外交国际惯例,故 C 项正确;1860 年第 二次鸦片战争战败后,清政府才意识到要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掀起洋务运动,与 材料中 1848 年时间不符合,故 D 项错误。 7.(2017·天津高考)1821~1850 年,清代史籍著述出现重大变化:由校勘古籍 转向研究本朝掌故,寻求经世之道;随着边患加剧,着意边疆地理研究;伴随西 方殖民者东来,重视研究外国史地,译介西方书刊。这种变化主要反映了人们( ) A.关注社会现实及世界形势 B.改变了传统治史方法 C.转向对本朝边疆史地研究 D.挣脱了文字狱的枷锁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寻求经世之道”“着意边疆地理研究”“重视研究外国史 地,译介西方书刊”可知,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转移到社会现实和世界形势上来, 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研究内容的变化,不是治史方法的改变,故 B 项错误; C 项只是材料反映的一个方面,排除;D 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8.(2016·海南高考)1919 年 7 月,进步报刊《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 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 出一道光明来。”同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 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 ) 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 B.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 C.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 答案 C 解析 由“进步报刊《每周评论》”可以看出,只有极少数前卫的知识分子, 不代表整个知识分子阶层,故 A 项错误;由“《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 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可以看出只是对民众力量的认可,还没 有到组织群众形成力量的时机,广大民众亦没有决定国策的权力,故 B 项错误; 从“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可以看出知 识分子已开始认识到推翻反动势力的重要性,故 C 项正确;D 项材料无法体现, 排除。 9.(2017·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接触的西洋“除了强大的武力,尚有别具一格的政治组织、 经济力量、高度文化,一旦彼此短兵相接,中国的藩篱为之突破,立国基础为之 震撼”。面对这“旷古未有的变局”,中国“应付的困难就从此开始了,但前途 放大光明、得大幸福的希望亦即寄托在这个大变化上”。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答案 论题:中国人探索救国之路。 阐述:明清之际,中国衰落,西学东渐之势渐强,鸦片战争迫使中国人开始 主动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中体西用成为主流。但后来的一系列中外战争的失败 使后继的先进的中国人再次觉醒,进而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运 动,不仅学习西方的军事,更重要的是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但由于中国的特殊 国情,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最终历史选择 了无产阶级来完成任务,从而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结合材料内容拟出论题,然后依据近代中 国人求解放、求现代化的过程中的典型事件来进行论证。回答时要注意事件的典 型性与重大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