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江苏省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教学案:文言文阅读 题型突破四 文言翻译
题型突破四 文言翻译 —— 领会文意,通达完美 一、两个原则: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文言文的翻译的种类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直译:即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 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 意译:即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 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 可以变化。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 良西向侍。 直译:项王、项伯面向东坐着;亚父面向南坐着,——亚父是范增;沛公面向北 坐着;张良面向西侍坐。 意译:项王、项伯坐在西面;亚父坐在北面,——亚父就是范增;沛公坐在南面; 张良陪同坐在东面。 例:衡下车,治威严。 直译:张衡走下车子,就树立威信。(下车:到任) 意译:张衡一到任,就树立威信。 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要达到的目的看,文言文翻译: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不便用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为主:对原文逐字逐句对应翻译,字字落实。 意译为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灵活地增减内容,改变句式,使文意连贯。 典例 1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译文: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 典例 2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樊篱,却匈奴七百余里。 译文:于是(又)派蒙恬到北方去修筑长城,守卫边境,击退匈奴七百多里。 典例 3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译文:(秦孝公)有吞并天下的野心。 二、三条标准:信、达、雅 信: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 出来。不可随意地增减内容。准确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六国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好,弊病在于贿赂秦国。 达:翻译出的现代文要表意明确 ,语言流畅,语气不走样,不能有语病。通顺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译: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 凭着勇气在诸侯国中间闻名。 雅:规范,典雅,得体。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 式以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译: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像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 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三、四个步骤:读、审、切、连 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 读——联系语境明大意 将所要翻译的文句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整体把握大意。 审——字句落实莫疏漏 通读以后,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关键词语和重要的语法现象,因为这些都是 高考阅卷时的采分点,必须仔细斟酌,确保准确到位。做题时可以先在原句上用 笔将这些采分点一一圈注出来,以便引起注意。 切——翻译句子要得法 将所要翻译的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然后用上文介绍的翻译方法逐一地加以 解释。 连——连缀成句有条理 按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注意个别句式语序的调 整及省略内容的补充。 典例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将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 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乡人盗食舒牛,事觉,来谢。舒曰:“卿饥,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 之。”世以此服其弘量。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 至是,澄又转舒为顺阳太守,曾密遣兵袭舒,遁逃得免。 (1)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2)舒少与杜曾厚,曾尝召之,不往,曾衔之。 [解题思维] 第一步:读——联系语境明大意 找到要翻译的句子在原文的位置,仔细审读要翻译句子前后的句子,揣摩这段话 的大致含意,明确这段话说的方向和范围。(1)句在第一段段末,前面交代郭舒开 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2)句后的内容是写杜曾暗中派兵袭击郭舒,可见两人关系 很不好。 第二步:审——字句落实莫疏漏 首先仔细阅读给出的文言文语句,且每个字都要注意,并找到得分点。(1)句的得 分点主要是“坐”“系”“义”。(2)句的得分点主要是“厚”“衔”和省略的成 分。 第三步:切——翻译句子要得法 逐字将文言文翻译为白话文,在逐字翻译的过程中要联系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意思, 以免翻译与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相悖。(1)句中“坐”是古今异义词,“因……犯 罪”;“系”意为“拘禁”,含被动意味;“义”是意动用法,“认为……讲义 气”。(2)句“厚”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交情好”;“衔”也是古今异义词, 解释为“怀恨”。 第四步:连——连缀成句有条理 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述习惯将翻译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要注意语序的调整及省略 内容的补充。(2)句“不往”前应补充主语“他”或“郭舒”。 答案 (1)(郭舒)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被廷尉拘禁,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 为人仗义。(2)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 杜曾对他(这件事)怀恨在心。 【参考译文】 郭舒,字稚行。他年幼的时候请求母亲让他拜师求学,学了一年多就回家了, 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宗族人都称郭舒会是后起之秀,最终成为 国家的栋梁之材。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 被廷尉拘禁,当时的人大多认为他为人仗义。 ……乡下人偷吃了郭舒的牛,事情被发觉,偷牛的人来谢罪。郭舒说:“你饿 了,所以才吃我的牛,剩下的肉可以与我一起吃。”世人因此佩服他宽宏的度量。 郭舒年轻时与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经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对他(这件 事)怀恨在心。 到这时候,王澄又调郭舒担任顺阳太守,杜曾暗中派兵袭击郭舒,郭舒逃走 免于灾难。 四、五个注意:注意找准采分点 “文言文翻译”综合性强,难度大,很多学生感到头疼。高考中,“文言文 翻译”失分的考生也不少。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生只求 翻译文句大意,而忽略或没能抓试题的“采分点”——文句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式 特点。 典例 5 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 至,贾人急号曰:“我济上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 则予十金。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 “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盍救诸?” 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立而观之,遂没。 (选自《巨贾渡河》) (1)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采分点 向,刚才,先前;无乃……乎,固定结构,表推测。 译文 答案 你刚才许诺一百两金子,可现在只给十两金子,这恐怕不可以吧! (2)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采分点 几何,多少;骤,突然;判断句。 译文 答案 你是个渔夫,一天能赚多少?这次却突然得到十两金子,还感到不够吗? (3)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者也。” 采分点 盍,何不;诸,之乎。 译文 答案 有人说:“为什么不救他呢?”渔夫说:“这是一个许诺了金钱却不兑现 的人。” 【参考译文】 从前,济阴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 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 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金子。”渔夫(用船)搭载着他并把他 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金子。渔夫说:“你刚才许诺一百两金子,可现在 只给十两金子,这恐怕不可以吧!”商人勃然大怒道:“你是个渔夫,一天能赚多 少?这次却突然得到十两金子,还感到不够吗?”渔夫失望地走了。 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又触到石头沉没,他再一次落水, 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说:“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 “这是一个许诺金钱却不兑现的人。”渔夫把船靠岸观看那位商人在水中挣扎,商 人沉入水底淹死了。 从上可知,文言翻译题的采分点大多设置在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 类活用和常见文言句式(包括固定句式)等处。因此,同学们在平时训练时就要坚持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的原则,增强采分点意识,要注意多积累文言词汇知识 和语法知识,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积累语感,熟练解题方法。 怎样找准采分点呢?大致说来,要从以下五点入手: (一)注意通假字 准确识别通假字是翻译文言文的一种重要能力。在翻译文言文时,如果照某 字的一般意义翻译不通,就应该考虑该字是不是通假字。而要找出其“通假”的 是何字,则大多需要从该字的同音字或形近字上去考虑。比如: 典例 6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 [分析] 句中“没”字的翻译便是个采分点。该字是“殁”字的通假字,“死”的 意思。全句应翻译为:“借了公家的数十万钱款慰劳军队,死后,亲属和部下卖 掉器物和珍玩来偿还。”此外,全句的采分点还有:“贷”(借)、“劳”(慰劳)和“鬻” (卖)。 (二)注意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词因为最容易被学生理解错,所以最受命题者青睐。考生需要加强 的意识是:(1)古文中双音节词很少,所以如果在文言文中碰到现代汉语的双音节 词,千万要慎重思考。(2)要特别注意联系上下文,考察自己的翻译是否符合语境。 典例 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 [分析] 句中采分点之一的“慷慨”是个古今异义词,现在是“大方、舍得、不吝 啬”之意,但在文言中却常是“情绪激昂”的意思。此句应翻译为:“赵亮纯见 吴国定情绪激昂地高谈阔论,料想他可以任用,就像朝廷请示,之后留下他防守 安吉。”全句的采分点还有“大言”(高谈阔论)、“意”(意料、料想)、“戍”(防 守)和“请于朝”(向朝廷请示)。 典例 8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分析] 句中的“行李”也是一个古今异义词,现在的意思是“出门时所带的包裹、 箱子、网篮等”,但古代却是“使者、使节”的意思,全句应译为:“当时已经 和梁国互通友好,使者往来,官方和私人赠送的礼品,(贺兰祥)一概都不接受。” 这里的“行李”和“既”(已经)、“赠遗”(馈赠)、“一”(全部)一样,都是评分 时参照的采分点。 (三)注意意义和用法与今天不相同的文言虚词 文言中,一些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由于与今天大相径庭,也容易被命题者 设置在题中考查,翻译时要注意根据上下文揣度。 典例 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分析] 句中的文言虚词“既”就是一个采分点,很值得注意:“既”不能理解为 现代的“既然”,而是表“已经”或“……之后”的意思,全句意为:“上天已 经结束了你们元朝的命运,我们的朝廷取代了它,你们这些余火残灰,竟敢与日 月争辉吗?”除此之外,全句的采分点还有“讫”(结束,使动用法)、“代”(取代) 和反问句式等。 (四)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主要有: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和动词、形容词 活用作名词,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以及为动用法等,名词作状语,数词活用作动 词等等。翻译时要注意翻译出这种特点。 典例 10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 [分析] 句中“师事之”的翻译是个采分点,其中“师”的用法属于名词作状语的 用法:“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他”。全句应译为:(申甫)到了嵩山,又碰到了以前 年幼时遇见的道士,便请求学习他的兵法,用对待老师的礼节侍奉他。此外,全 句的采分点还有:“复”(又)、“故”(过去,以前、原先)、“乞”(请求)。 (五)注意各种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 大纲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疑问句和省略句几种句式。 翻译时应当把它们各自的特点(比如判断句要译出“是”字、倒装句要还原成现代 汉语的句式、被动句要有“被”字、疑问句要注意句中的疑问词、省略句要补充 出省略的词语等)翻译出来。文言中有些固定的格式都有其固定的翻译方式,翻译 时也应予以充分注意。比如:“所以”“以是”“虽然”“无所”“有以(无以)”等和 “不亦……乎”“得无……耶”“ ……之谓”“谓之曰……”等。 典例 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 [分析] 句中“不见听信”的翻译是个采分点。这是个被动句式,意思是“不被听 从、信任”。此外的采分点还有:“数”(多次)和“干”(拜谒、拜见)。全句应译为: 申甫多次凭借他的兵法拜谒许多高官大臣,经常不被听从、信任。 典例 1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分析] 句中“不之虑”的翻译便是个采分点。这是个宾语前置句式,“不再怀疑 她”的意思。此外的采分点还有“但”(只)。全句意为:后母从街上回来,只见女 孩叶限正靠着庭中大树睡觉,也就不再怀疑她了。 典例 1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那些等待宋清馈赠的人在门前排成了队。 B.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他们的求利不也太短浅了吗? C.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乎——现在的交往中有能像宋清那样从长远考虑回报 的人吗? D.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天下那些穷困潦倒的还可以活下去的人就 会多起来。 [分析] 此题的 B 项就是一个带有固定句式的句子:“不亦……乎?”此种句式一 般多译作:“不也……吗?”于是可知 B 项的翻译是正确的。此题的正确答案是 A 项,应译为:“那些等待馈赠宋清的人在门口排成了队。” 五、六种方法:留、删、换、调、补、变 翻译文言文语句,概括地说,可以简称为“留、换、补、删、调、变”六字 诀。简要阐述如下: 典例 14 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 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亲自)履涂 泥,率先期门。光武所幸之处,辄先入清宫,甚见亲信。 译文:光武帝亲临的地方,(阴兴)总是事先进入清查宫室,很受亲近信任。 (留)(换)(换) (补) (换)(换、换、换、换) (换)(换)(换)(换) 典例 15 请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刘备屯于樊城。是时曹公方定河北,亮知荆州次当受敌,而刘表性缓,不晓 军事。亮乃北行见备,备与亮非旧,又以其年少,以诸生待之。坐集既毕,众宾 皆去,而亮独留,备亦不问其所欲言。 译文:刘备与诸葛亮不是旧交,又因为诸葛亮年纪轻,(刘备)把他当作一般书生看 待。 (留) (换)(换)(留)(换) (补) (换)(补)(换) (补)(换) (换) (换) 六、八种方法文言疑难词语翻译巧突破 文言文阅读试题中,直接考查名词、形容词的意义或用法的,数量极少,倒 是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考查常有出现。“多义动词”的意义分析推断一直是 常见文言实词考查的重中之重。 (一)字形推断法 想一想: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籴是买入粮食的意思,粜是卖出粮食的意思,推断依据是:“籴”“粜”大 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 卖出粮食。 冀得一归觐。觐的意思。“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从形旁“见” 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 方法总结: 借助字形推断: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字中的形声字占 80%,形声字的形旁也 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偏旁”,与字义联系密切。可以根据偏旁推断出属类,形旁 相同字义有相近之处。 字形对于推断词义有比较大的作用。通常来说: 钅(金)、木、氵(水)、灬(火)、土:与五行有关。 刂(刀)、弓、矛、戈、斤(斧)、殳:与兵器有关。 马、牛、羊、犭、鸟、虫、隹:与动物有关。 讠(言)、辶、忄(心)、彳(行):与行为有关。 纟:与丝麻有关。贝:与金钱有关。 尸:与身体有关。女:与妇人有关。 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 求:与毛皮有关。旨:与美味有关。 页:与首有关。目:与眼有关。 皿:与器具有关。宀、户:与房舍有关。 攴:与敲击有关。辛:与刑具有关。 歹:与死亡有关。片:与文书、文件有关。 总之,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 具体含义。 (二)通假推断法 想一想: 解释画横线文字意思,并说出理由。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跳蚤。无法理解。(蚤——通“早”) 复之以掌。(“复”——通“覆”) 计划始行,卒受大戮,杜忠臣之口。(“卒”——通“猝”cù ) 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从”——通“纵”) 方法总结: 通假推断法又叫字音推断: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 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 断词义。 (三)句式结构观察法 想一想: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亡”的含义。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有”的意思也应相对, 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 断出这个词的正确意思。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中“固”的含义: 可根据句式整齐这一特点。由“地”推出“固”也应为名词,可译为“险固 的地势”。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以,对应“用”,被任用)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 方法总结: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词句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 两两、三三的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 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四)语法分析法 想一想: “范增数目项王”中的“目”是用眼睛示意的意思。推断依据:“目”字, 它前有状语,后带宾语,用如动词,既不能理解成“眼睛”,也不能仅理解为“看”, 应该理解为“用眼睛示意” “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中“高”是抬高的意思。推断依据: “高”字上带宾语,用如动词,联系原文,可推断为“抬高”。 方法总结: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 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 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 例如:“自放驴,取樵炊爨”,题目中给的词义是:樵——打柴。“樵”字前 有动词“取”,后有动词“炊爨”,上下联系起来,不难推断出它处于宾语的位置, 是名词,应该是“木柴”的意思,“打柴”是动词,明显不当。 (五)因文定义法 想一想: 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 故汉追及之 。“绐”是__欺骗的意思。 推断依据:__项羽听田父的话向左跑,结果陷入大泽中被汉军追上,所以向 左跑是错误的,是田父骗项羽的。所以“绐”是欺骗的意思。 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其中“爪牙”的意 思是__武士。 推断依据:此处为褒义,而“谋臣”为文将,“爪牙”本为凶器,在这里是 “武士”。 方法总结: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完全采用逐 词逐义识记,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 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 (六)联想推断法 想一想: 下面列举一些课内实词与成语中的某些词的含义一一构成同义的现象。 相如因持璧却立“却”的意思是:__退却,退下__相关成语:__望而却步 相如(1)张目叱之,左右皆靡__ 与“靡”有关成语:所向披靡__“靡”的意 思是:退下、倒下 (2)夫晋,何厌之有 与“厌”有关成语:贪得无厌 “厌” 的意思是:满足 (3)赵奢之伦制其兵 与“伦”有关成语:不伦不类 “伦”的 意思是:类 (4)使弈秋诲二人弈 与“诲”有关成语:诲人不倦 “诲”的意思 是:教导、指导 方法总结: 1.课本联想法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我们 要善于联系课内所学过的实词,举一反三,找出对应文句,进行相应迁移。 2.双音联想法 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现代汉语以双音节词为主。试题中出现的单音节词, 可以联想双音节词来推断。 3.成语联想法 不少成语源于文言文,因此成语中保留了很多词语的古义,借助平时比较熟 悉的成语中的有关词语的含义来推断文言实词含义,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在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我们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语后,便可以根 据一些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七)邻字帮助法 想一想: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中的“敝”,根据它与“疲”相邻的特点,可以推断出 它的意思也是“疲劳”。 “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其中“冲”按常见义比较费解, 如果由它的邻居“幼”字来帮助的话,则迎刃而解,可以推断是“年幼”的意思。 方法总结: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 它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偏义复词,一是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 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 (八)常识识记法 想一想: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与赵?(《战国策·赵策》) “山陵崩”是为了避开“死”字而使用的讳饰之辞。 永宁元年,称病上书致仕。指官员辞职归家。 “邪曲之害公也”一句中的“公”应为“公家”也就是“国家”,因为略有生 活常识的人都知道,至今乡村老百姓仍把“国家”称为“公家”,这也是古代的普 遍叫法。 方法总结: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 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 例:“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题目解释为“凭感情做事”, 也是不明文化常识之故,古文中“用事”专指“掌权”。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文言语段,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翻译画线的句子。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 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 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 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永贞中,始除.监察御史。有张宿 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 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 党,罢为吏部侍郎。 (据《旧唐书》《新唐书》删改) (1)少( ) 示( ) 素( ) 愿( ) 是( ) 除( ) 擢( ) 使( ) 假( ) (2)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3)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答案 (1)少(年轻时)、示(给……看)、素(一向)、愿(希望)、是(这)、除(授予官职)、 擢(提升)、使(出使)、假(授予,给予) (2)(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 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要点:说者:推荐的人;骤:急忙; 子:您;诣:到。) (3)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 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要点:寝:停止;衔:怀恨; 构:陷害;卒为所构:被动句。) 【参考译文】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名讳,用字行于世。年轻时就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 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 “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 上。”(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 “您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韦贯之维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 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永贞年间,韦贯之才被授任为监察御 史。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 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 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这件事就停止不办了。张宿对此怀恨在心,(韦贯之) 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 2.阅读下面文言语段,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并翻译画线的句子。 卢恺,字长仁,涿郡范阳人也。武帝敕.诸屯简.老牛,欲以享.士。恺进谏曰: “昔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向.奉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帝 美.其言而止。转礼部大夫,为聘陈使副。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 依本朝,陈人莫能屈。开皇初进爵为侯。岁馀,拜礼部尚书,摄.吏部尚书事。会 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于是除 名为百姓。未几..,卒于家。 (选自《隋书·卢恺传》,有删改) (1)敕( ) 简( ) 享( ) 以为( ) 向( ) 亏( ) 美( ) 摄( ) 未几( ) (2)先是,行人多从其国礼,及恺为使,一依本朝,陈人莫能屈。 (3)会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平,奏威阴事。恺坐与相连,上以恺属吏。 答案 (1)敕(命令)、简(挑选)、享(犒劳)、以为(把它作为)、向(刚才)、亏(损害)、 美(赞赏)、摄(代理)、未几(不久) (2)在这之前,使者多依从陈国礼节,等到卢恺担任使者,全按本朝礼节,陈国人 不能使他屈从。(关键词:先是、行人、从、及、一、屈) (3)适逢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和,何妥揭发了苏威一些隐秘的事情。卢恺 因与(苏威)事牵连而获罪,皇上把卢恺交给下属官吏(治罪)。(关键词:会、平、阴 事、坐、属吏) 【参考译文】 卢恺,字长仁,是涿郡范阳人。周武帝命令各营寨挑出老牛,想用来犒劳战 士。卢恺进谏说:“过去田子方赎买老马,君子把它作为美谈。刚才得到明令, 想用老牛之肉犒劳战士,恐怕有损仁政之名。”武帝赞赏他的话就作罢了。卢恺转 任礼部大夫,为出使陈国的副使。此前,使者多依从陈国礼节,到卢恺任使者, 全按本朝礼节,陈国人不能使他屈从。隋开皇初晋爵位为侯爵。一年多后,卢恺 任礼部尚书,兼管吏部尚书的事。适逢国子博士何妥与右仆射苏威不和,何妥揭 发了苏威一些隐秘的事情。卢恺因与(苏威)事牵连而获罪,皇上把卢恺交给下属官 吏(治罪)。于是将他削职为民。不久,卢恺死在家里。 依据以上方法,完成以下练习。 3.把下面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保留法.....) 荀伯玉,字弄璋,广陵人也。祖永,南谯太守。父阐之,给事中。伯玉仕宋, 为晋安王子勋镇军行参军。齐高帝镇淮阴,伯玉为高帝冠军刑狱参军。(1)高帝为 宋明帝所疑,被征为黄门郎,深怀忧虑,伯玉劝高帝遣数十骑入魏界,安置标榜。 魏果遣游骑数百履行界上,高帝以闻,犹惧不得留,令伯玉占。伯玉言不成行, 而帝卒复本任,由是见亲待。后随高帝还都,除奉朝请。高帝使主家事。(2)武帝 罢广兴 注 还,立别宅,遣人于大宅掘树数株,伯玉不与,驰以闻,高帝善之。 (选自《南齐书》,有删改) 【注】 广兴:地名。 (1)高帝为宋明帝所疑,被征为黄门郎,深怀忧虑,伯玉劝高帝遣数十骑入魏界, 安置标榜。 保留词语 高帝、宋明帝、黄门郎、伯玉、魏界 关键词语 征、安置、标、榜 关键句式 “为宋明帝所疑”(“为……所……”式被动句),“被征为黄门郎” (“被”表被动的被动句) 译文 (2)武帝罢广兴还,立别宅,遣人于大宅掘树数株,伯玉不与,驰以闻,高帝善之。 保留词语 武帝、广兴、伯玉、高帝 关键词语 罢、与、驰、善 关键句式 “伯玉不与(之)”(省略句),“驰以(之)闻”(省略句) 译文 答案 (1)高帝被宋明帝怀疑,被征召做黄门郎,高帝深感忧虑,伯玉劝高帝派遣 几十名骑兵进入魏界,设置界标表示占据该地。 (2)武帝离开广兴返回京城,大肆修建别苑,派人在伯玉宅子里挖掘几株树,伯玉 不给,武帝迅速把这件事上报高帝,高帝认为伯玉做得很好。 【参考译文】 荀伯玉,字弄璋,是广陵人。祖父荀永,是南谯太守。父亲荀阐之,官任给 事中。荀伯玉在宋朝做官,担任晋安王刘子勋的镇军行参军。齐高帝镇守淮阴, 荀伯玉担任齐高帝的冠军刑狱参军。高帝被宋明帝怀疑,被征召做黄门郎,高帝 深感忧虑,伯玉劝高帝派遣几十名骑兵进入魏界,设置界标表示占据该地。魏国 果然派遣几百名骑兵在魏齐边界游荡,高帝把这种情状上报,但还是害怕不能留 驻淮阴,让荀伯玉占卜。荀伯玉断卦说不要动身前去,而明帝果然有诏恢复太祖 本任官职,荀伯玉由此更被高帝当作亲信看待。后来伯玉跟随高帝回到京都,被 授予奉朝请的官职(朝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厚待遇)。高帝让他主管家里的事情。武 帝离开广兴返回京城,大肆修建别苑,派人在伯玉宅子里挖掘几株树,伯玉不给, 武帝迅速把这件事上报高帝,高帝认为伯玉做得很好。 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替换法.......) 光宗即位,差(陆九渊)知荆门军。民有诉者,无早暮,皆得造于庭,复令其自 持状以追,为立期,皆如约而至,即为酌情决之,而多所劝释。其有涉人伦者, 使自毁其状,以厚风俗。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其境内官吏之贪廉,民俗之习 尚善恶,皆素知之。有诉人杀其子者,九渊曰:“不至是。”及追究,其子果无 恙。有诉窃取而不知其人,九渊出二人姓名,使捕至,讯之伏辜,尽得所窃物还 诉者,且宥其罪使自新。因语吏以某所某人为暴。翌日,有诉遇夺掠者,即其人 也,乃加追治。吏大惊,郡人以为神。申严保伍之法,盗贼或发,擒之不逸一人, 群盗屏息。 (选自《宋史·陆九渊传》,有删节) (1)其有涉人伦者,使自毁其状,以厚风俗。唯不可训者,始置之法。 替换词语 其、涉、毁、厚、训、置 关键句式 “始置之法”(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译文 (2)使捕至,讯之伏辜,尽得所窃物还诉者,且宥其罪使自新。 替换词语 捕、讯、伏辜、宥、自新 关键句式 “使捕至”“讯之伏辜”“且宥其罪使自新”(均为省略句) 译文 答案 (1)其间有涉及人伦关系的,陆九渊就让他们自己撤销诉状,以使社会道德 风尚淳厚。只有对那些不可教导的人,才按照法律处置。 (2)(陆九渊)派人把他们逮捕回来,一审讯他们就服罪了,他们偷盗来的物品全部归 还给起诉的人,还宽宥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改过自新。 【参考译文】 光宗即位后,陆九渊就被派去管理荆门军。老百姓有告状的,无论早晚, 都可以到公堂上,又让上诉者亲自持状子追索被告,为他们立下期限,大家都能 如约而至,于是陆九渊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裁决,劝开了许多人。其间有涉及人伦 关系的,陆九渊就让他们自己撤销诉状,以使社会道德风尚淳厚。只有对那些不 可教导的人,才按照法律处置。对自己境内官吏的贪污或廉洁,民俗风尚的好坏, 陆九渊一向了如指掌。有人控告某人杀了自己的儿子,陆九渊说:“不至于如此。” 等到追查清楚,那人的儿子果然无恙。有人控告遭窃但不知何人所为,陆九渊列 出两个人的名字,派人把他们逮捕回来,一审讯他们就服罪了,把他们偷盗来的 物品全部归还给起诉的人,还宽宥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改过自新。陆九渊对一 属吏说,某人在某地施暴。第二天,有人控诉说遭遇抢劫,劫者即为陆九渊所说 之人,于是加以追查处置。那个属吏十分惊异,郡人也把陆九渊视为神人。陆九 渊还申令严格遵守保伍之法,盗贼有时生事,抓住他们不漏掉一人,群盗因而消 失。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调序法.......) 周浚随王浑伐吴,攻破江西屯戍,与孙皓中军大战,斩伪丞相张悌等首级数 千,俘馘万计,进军屯于横江。时闻龙骧将军王濬既破上方,别驾何恽说浚曰:“(1) 张悌率精锐之卒,悉吴国之众,殄灭于此,吴之朝野莫不震慑。今王龙骧既破武 昌,兵威甚盛,顺流而下,所向辄克,土崩之势见矣。窃谓宜速渡江,直指建邺, 大军卒至,夺其胆气,可不战而擒。”(2)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曰:“浑暗于 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浚固使白之,浑果曰:“受诏但令江北抗衡 吴军,不使轻进。贵州虽武,岂能独平江东!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 为罪已重。且诏令龙骧受我节度,但当具君舟楫,一时俱济耳。”恽曰:“龙骧克 万里之寇,以既济之功来受节度,未之闻也。且握兵之要,可则夺之,所谓受命 不受辞也。今渡江必全克获,将有何虑?若疑于不济,不可谓智;知而不行,不 可谓忠,实鄙州上下所以恨恨也。”浑执不听。 (选自《晋书·周浚传》,有删改) (1)张悌率精锐之卒,悉吴国之众,殄灭于此,吴之朝野莫不震慑。 关键词语 率、悉、殄灭、莫、震慑 调整句式 “殄灭于此”(状语后置句) 译文 (2)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曰:“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 关键词语 善、使、白、暗、事机、慎、咎 调整句式 “暗于事机”(状语后置句)“必不我从”(宾语前置句) 译文 答案 (1)张悌统率着精锐的部队,都是吴国的部众,在此地被我们消灭了,吴国 朝野无不震撼慑服。 (2)周浚认为这是条妙计,便派人禀告王浑。何恽说:“王浑在把握时机方面昏聩 糊涂,就想行事谨慎保全自己免于过失,一定不会同意我们的计策。” 【参考译文】 周浚跟随王浑攻打吴国,攻破江西的戍军,与孙皓的中军激战,斩了伪丞相 张悌等共几千人的首级,俘虏数以万计,进军驻扎在横江。当时听说龙骧将军王 濬已经攻克上游城镇,别驾何恽劝周浚说:“张悌统率着精锐的部队,都是吴国 的部众,在此地被我们消灭了,吴国朝野无不震撼慑服。现在王龙骧已经攻克武 昌,军威很强盛,沿江顺流而下,所向无敌攻无不克,吴已显现出土崩瓦解之势。 我私下以为应该迅速渡江,直奔建邺,(若是)大军突然而至,夺了吴军胆量气势, 可以不用交战就擒获敌人。”周浚认为这是条妙计,便派人禀告王浑。何恽说:“王 浑在把握时机方面昏聩糊涂,就想行事谨慎保全自己免于过失,一定不会同意我 们的计策。”周浚坚持派人禀告王浑,王浑果然说:“我接受的诏命只是让我在江 北与吴军抗衡,不让我轻率进军。您的辖区虽然武力强大,难道能独自平定江东! 现在违背了皇命,即便取胜也不值得称赞;如果不能取胜,罪责更重。再说诏令 龙骧将军要接受我的指挥,只应该备齐你们的舟楫,同时渡江罢了。”何恽说:“龙 骧将军击败了万里之外的敌寇,凭借已成战功来接受我们的指挥,这是不曾听说 过的事。再说掌握兵权的关键是,时机允许就夺取,这就是说只接受上级布置的 任务,而如何完成则不受上级指令的约束。现在渡江必定大获全胜,还有什么顾 虑呢?如果犹疑不决而迟迟不渡江,不能叫作明智;如果明知能取胜却不去行动, 不能叫作忠诚,这真的将会成为我州上下遗憾不已的原因。”王浑固执己见不肯听 从。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删减法.......) 墨者有钜子①腹 ②,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 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腹 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 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 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 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 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 ①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家有成就的人称为“钜子”。②腹 :人名,战国 时墨家学派领袖。 (1)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删减词语 也(第一个)、夫 关键词语 所以、禁 译文 (2)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删减词语 之 关键词语 私、忍、行、公 译文 答案 (1)这是用来禁止杀人和伤人的方法。而禁止杀人和伤人的法,是天下(人应 该遵守)的大义啊。 (2)儿子,是每个人偏爱的。忍痛杀掉偏爱的人来施行大义,领袖腹 可称得上大公 无私了。 【参考译文】 墨家有一个领袖叫腹 ,居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对他)说:“先 生你的年事已高,又没有别的儿子,寡人已经命令官吏不杀你的儿子了。先生你 这件事就听我的吧。”腹 回答道:“墨家的法令说‘杀人的人处死,伤人的人处 以刑罚’。这是用来禁止杀人和伤人的方法。而禁止杀人和伤人的法,是天下(人应 该遵守)的大义啊。大王您虽为了他开恩而命令官吏不要杀他,我却不可以不按照 墨家的法行事。”腹 不听惠王的建议,还是杀了儿子。儿子,是每个人偏爱的。 忍痛杀掉偏爱的人来施行大义,领袖腹 可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7.把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增补法.......) (1)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2)转为蚊虻 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①而听。 (选自《弘明集》,有删改) 【注】 ①蹀躞(dié xiè):小步走路。 (1)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增补词语 (牛)伏食如故、(曲调)不合其耳也 关键词语 为、伏、合 译文 (2)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增补词语 (公明仪)转为蚊虻之声,(及)孤犊之鸣,(牛)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关键词语 为、即、奋耳、蹀躞 译文 答案 (1)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 非没有听见,只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 (2)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 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着听。 8.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变通法.......)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胡公皆许之。(1)文 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胡公大喜。(2)是时公督数边 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 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节选自袁宏道《徐文长传》) (1)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变通词语 长揖 译文 (2)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 变通词语 介胄之士、膝语、蛇行 译文 答案 (1)徐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座,放言畅谈天下大 事,好像旁边没有人一样。 (2)那时胡梅林统率着几个方面的兵将,威震东南一带,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 匍匐在地像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 【参考译文】 徐文长是山阴的秀才,乡试多次未被录取,性格豪爽,无拘无束。总督胡梅 林知晓他的才能,聘请他做幕僚。徐文长与胡梅林讲定:“如果要我做幕僚的话, 要按照接待宾客的礼节,不规定时间,让我自由出入。”胡梅林都答应了他。徐 文长于是穿葛布衣服,戴黑色头巾,拱手行礼入座,放言畅谈天下大事,好像旁 边没有人一样。胡梅林非常高兴。那时胡梅林统率着几个方面的兵将,威震东南 一带,军人畏惧他以至跪着说话,匍匐在地像蛇一样爬行,不敢抬头;而徐文长 作为部下一秀才对他高傲自得,随心所欲地行事,任意谈论和开玩笑,丝毫没有 畏惧顾虑。 9.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憬志行峻洁,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 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 贞元中,咸安公主降回纥,诏关播为使,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向时使者多私赍, 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憬堪此。”遂以命之。 考功岁终,请如至德故事课殿最,憬自言荐果州刺史韦证,以贪败,请降考。校 考使刘滋谓憬知过,更以考升。 (选自《新唐书·赵憬传》,有删节) (1)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 (2)向时使者多私赍,以市马规利入,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丞缺,帝曰:“赵 憬堪此。” 解析 (1)关键词:盗、荐、褐衣、杀。(2)关键词:私赍、规、然、堪。 答案 (1)另外吐蕃侵犯边境,天下连年歉收,赵憬用平民身份上书,请求简化礼 仪从简行事,士人都赞美他。 (2)从前的使者大多携带私人财物,用来买马谋求利润收入,只有赵憬不这样。出 使还没有回来,尚书左丞的位子空缺,皇帝说:“赵憬可以担任这个职位。” 【参考译文】 赵憬,字退翁,是渭州陇西人。赵憬志行高洁,不炫耀自己。宝应年间,(朝 廷)正营造泰、建二陵,用度很大,另外吐蕃侵犯边境,天下连年歉收,赵憬用平 民身份上书,请求简化礼仪从简行事,士人都赞美他。贞元年间,咸安公主下嫁 回纥,皇帝下诏令关播为使臣,并命赵憬凭御史中丞的身份做副使。从前的使者 大多携带私人财物,用来买马谋求利润收入,只有赵憬不这样。出使还没有回来, 尚书左丞的位子空缺,皇帝说:“赵憬可以担任这个职位。”于是就任命他。年终 时考核官员请示,按至德年间的旧例考核政绩优劣,赵憬说自己推荐果州刺史韦 证,因为贪污被废黜,请求降低自己的考核等级。校考使刘滋认为赵憬知道自己 的过错,更提高了他的考核等级。 文言翻译 (60 分钟 68 分) 题组一 对点练 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 分) 既而王导遣八部从事之部,诸从事各言官长得失,顾和独无言。导问和:“卿 何所闻?”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初, 中兴东迁,旧章多阙,而冕旒饰以翡翠珊瑚及杂珠等。和奏:“旧冕十有二旒,皆 用玉珠,今用杂珠等,非礼。”迁尚书仆射,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 还,其见优遇如此。 (节选自《晋书·顾和传》) (1)答曰:“明公作辅,何缘采听风闻,以察察为政?”导咨嗟称善。(4 分) (2)以母老固辞,诏书敕喻,特听暮出朝还,其见优遇如此。(4 分) 答案 (1)顾和回答说:“明公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为什么要收集听取传言,以 严苛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呢?”王导赞叹称好。 (2)顾和因为母亲年老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 来,他被优待达到这样的程度。 【参考译文】 不久王导派八部从事到衙署去,诸位从事都议论官长的得失,只有顾和不说 话。王导问顾和:“你听到了什么?”顾和回答说:“明公作为辅佐皇帝的大臣, 为什么要收集听取传言,以严苛作为处理政务的原则呢?”王导赞叹称好。当初, 晋朝中兴,国都东迁,旧的典章制度有许多缺失,皇冠上的旒用翡翠、珊瑚以及 杂珠等装饰。顾和奏道:“过去皇冠上有十二条旒,都用玉珠,现在用杂珠等,不 合于礼制。”升任尚书仆射,顾和因为母亲年老坚决推辞,皇帝下诏书告知他,特 别允许他晚上出宫早上回来,他被优待达到这样的程度。 2.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 分) (杨津)出除岐州刺史。有武功人赍绢三匹,去城十里,为贼所劫。时有使者 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津乃下教,云有人着某色衣, 乘某色马,在城东十里被杀,不知姓名,若有家人,可速收视。有一老母行哭而 出,云是己子。于是遣骑追收,并绢俱获。自是阖境畏服。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 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于是官属感厉,莫有犯法者。 (节选自《北史·杨津传》) (1)时有使者驰驿而至,被劫人因以告之。使者到州,以状白津。(4 分) (2)至于守令僚佐有浊货者,未曾公言其罪,常以私书切责之。(4 分) 答案 (1)当时有位使者骑着驿马疾驰到此,被抢的人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使者 来到州府,把情况告诉了杨津。 (2)至于贪污受贿的郡守县令及属官,杨津从来不公开宣布他们的罪过,总是在私 人信函中严厉责备他们。 【参考译文】 (杨津)外任岐州刺史。有武功人带了三匹绢,在离城十里远的地方,被强盗 抢走。当时有位使者骑着驿马疾驰到此,被抢的人便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使者来 到州府,把情况告诉了杨津。杨津便写下告示,说有人穿着怎样的衣服,骑着怎 样的马,在城东十里远的地方被杀,不知道姓名,如果有谁是他的家人,可尽早 辨认收尸。有一位老母亲边走边哭站出来,说是自己的儿子。因而派骑兵追捕, 人赃俱获。从此全境的人都畏惧服从。至于贪污受贿的郡守县令及属官,杨津从 来不公开宣布他们的罪过,总是在私人信函中严厉责备他们。因此官员僚属们都 感激受到勉励,没有犯法的。 3.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 分) 裴耀卿,赠户部尚书守真子也。迁京兆尹。寻拜黄门侍郎,充转运使。凡三 年,运七百万石,省脚钱三十万缗。或说耀卿请进所省脚钱,以明功利,耀卿曰: “是谓以国财求宠,其可乎?”二十四年,拜尚书左丞相。时夷州刺史杨浚犯赃 处死,诏令杖六十,配流古州。耀卿上疏谏曰:“臣以为刺史、县令,与诸吏稍别。 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又暑热不耐,因杖或死,又 恐非圣明宽宥之意。伏望凡刺史、县令于本部决杖及夏暑生长之时,所定杖刑, 并乞停减。”帝许之。 (节选自《旧唐书·裴耀卿传》) (1)是谓以国财求宠,其可乎?(4 分) (2)刺史,人之父母,风化所瞻,解体受笞,事颇为辱。(4 分) 答案 (1)这样做是拿国家的财产来求得个人的恩宠,难道可以吗? (2)刺史是百姓的父母官,是民俗风化瞻望的对象,现在要他们脱衣受鞭打,事情 太过侮辱。 【参考译文】 裴耀卿是赠户部尚书裴守真的儿子。任京兆尹。不久任职黄门侍郎,充任转 运使。三年时间就运输粮米七百万石,省运费三十万缗。有人劝他将节省下的运 费上交朝廷,来表明功劳,裴耀卿说:“这样做是拿国家的财产来求得个人的恩 宠,难道可以吗?”开元二十四年,授任尚书左丞相。当时夷州刺史杨浚因贪赃 犯死罪,皇帝下诏,令杖责六十,流放古州。裴耀卿上书劝谏说:“我以为刺史、 县令,与其他官吏不一样。刺史是百姓的父母官,是民俗风化瞻望的对象,现在 要他们脱衣受鞭打,事情太过侮辱。又加上现在暑热难以忍受,倘若因杖责而死, 又有违圣上贤明宽宥的意思。切盼凡是刺史、县令在本部处以杖刑涉及盛夏生长 之时的,所定的杖刑,一并停止或减少。”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4.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 分)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老子·第八十章》) (1)使民重死而不远徙。(2 分) (2)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3 分) (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3 分) 答案 (1)使老百姓爱惜生命而不远离家乡。 (2)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也没有什么地方 要陈放它。 (3)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百姓到老到 死也不相互来往。 【参考译文】 国家小而且人民少。即使有效率十倍百倍的器械也不使用,使老百姓爱惜生 命而不远离家乡。即使有船和车子,也没有地方要乘坐它;即使有铠甲和兵器, 也没有什么地方要陈放它。让人们再用结绳记事的方法。使人们对他们所吃的食 物感到香甜,对他们的穿戴感到漂亮,对他们所住的房子感到安适,对他们的风 俗感到快乐。邻国之间相互可以望见,鸡犬之声相互可以听见,而邻国之间的老 百姓到老到死也不相互来往。 5.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 分) 是时,宦者主宫市,无诏文验核,但称宫市,则莫敢谁何,大率与直十不偿 一。又邀阍闼①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有农卖一驴薪,宦人以数尺 帛易之,又取它费,且驱驴入宫,而农纳薪辞帛,欲亟去,不许,恚曰:“惟有 死耳!”遂击宦者。有司执之以闻,帝黜宦人,赐农帛十匹,然宫市不废也。谏 臣交章列上,皆不纳,故张建封请间为帝言之,帝颇顺听。会诏书蠲民逋赋,帝 问何如,答曰:“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 (节选自《新唐书·张建封传》) 【注】 ①阍闼:宫门。 (1)又邀阍闼所奉及脚佣,至有重荷趋肆而徒返者。(4 分) (2)残逋积负,决无可敛,虽蠲除之,百姓尚无所益。(4 分) 答案 (1)又要索取宫门进奉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 (2)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绝没有可以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 好处。 【参考译文】 当时,宦官主持宫市,没有诏文验证,只要说是宫市,就没有人敢盘问,大 致给的钱不抵原价的十分之一。又要索取宫门进奉和脚力钱,甚至有满载货物来 到市集结果空手而回的。有农夫卖一驴车柴,宦官用数尺帛交换,又索要其他费 用,并且赶驴入宫,农夫交出柴而不收帛,想赶紧离去,宦官不允许,农夫发怒 道:“只有死路一条了!”于是殴打宦官。有关部门拘捕了农夫上奏,皇帝罢免了 宦官,赐给农夫十匹帛,然而宫市并没有废除。谏官不断上书论谏,皇上都不采 纳,因此张建封乘机会向皇帝陈述此事,皇帝欣然接受。又赶上皇帝下诏书免除 老百姓拖欠的赋税,皇帝询问怎么样,张建封回答说:“残余拖欠的赋税日积月累, 绝没有可以收回的,即使免除,老百姓也没有什么好处。” 6.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8 分) 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 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 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 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 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1)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3 分) (2)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3 分) (3)箪食壶浆,以迎王师。(2 分) 答案 (1)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 (2)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就是这样。 (3)(燕国的老百姓)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 【参考译文】 齐国人攻打燕国,战胜了它。齐宣王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占领燕国,有人 又劝我占领它。我觉得,以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 车的大国,五十天就攻下它,光凭人力是做不到的。如果我们不占领它,一定会 有上天降下的灾祸。占领它,怎么样?”孟子回答说:“如果占领它而燕国的老百 姓高兴,那就占领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就是这样。如果占领它而燕国的 老百姓不高兴,那就不要占领它。古人也有这样做的,周文王就是这样。以齐国 这样一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去攻打燕国这样一个同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燕 国的老百姓)用竹筐装着饭,用酒壶盛着酒浆,来迎接大王您的军队。难道有别的 什么原因吗?不过是想摆脱他们那水深火热的日子罢了。如果您让他们的水更深, 火更热,那他们也就会转而去求其他的出路了。” 题组二 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20 分) 贺若敦,代人也。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 赐爵.当亭县公。敦少有气干,善骑射。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 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统乃流涕从之遂 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 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 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敦 弯三石弓...,箭不虚发。乃言于太祖。异之,授都督。时岷蜀初开,民情尚梗,谯 淹据巴西..,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共为表里,扇动群蛮。太祖令敦率军讨之。山 路艰险,人迹罕至。敦身先将士,攀木缘崖,倍道兼行,乘其不意。又遣仪同..扶 猛破其别帅向镇侯于白帝。淹乃与开业并其党帛玉成等率众七千,口累三万,自 垫江而下,就梁王琳。敦邀击,破之。淹复依山立栅,南引蛮帅向白彪为援。敦 设反间,离其党与,因其懈怠,复破之。进爵为公。武成元年,入为军司马。自 江陵平后,巴、湘之地并内属。陈将侯瑱等围逼湘州,遏绝粮援。乃令敦率步骑 六千,度江赴救。敦每设奇伏,连战破瑱,乘胜径进。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 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粮援既绝,人怀危惧。敦于是增修营垒,造庐 舍,示以持久。相持岁余,瑱等不能制,求借船送敦度江。敦云:“湘州是我国 家之地。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瑱等留船于江,将兵去津路百里。敦勒众而 还。保定五年,卒。建德初,追赠大将军,谥曰烈。 (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 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B.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 /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C.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 /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D.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 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统大悦 解析 画线句子上文说贺若敦进献计策说:“若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不能有什 么顾虑了。”“统乃流涕从之”是说贺统于是流泪听从了他的建议,其后应断开, 排除 B、C 两项。再比较 A、D 两项,“张世显”是人名,在句中做主语,“袭” 是动词,在句中做谓语,“统”是名词,指贺统,在句中做宾语,故“大龟山贼 张世显潜来袭统”后应断开,排除 A 项,答案为 D 项。 答案 D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爵,即爵位、爵号,是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有公、侯、伯、子、男五 种。 B.石为重量单位,三石弓意谓超重的强弓,文中借此极言贺若敦的臂力非常人能比。 C.巴西,郡名,指东汉末至隋朝的巴西郡,管辖范围在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地区一带。 D.仪同,仪同三司的省称,享有与“三公”同等的待遇,南北朝时授予的人数甚 多。 解析 C 项,“管辖范围在今天的云南和贵州地区一带”不正确,“巴西”即巴郡 之西,今指重庆、四川一带。故选 C 项。 答案 C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贺若敦思虑深远,行事果断。他在父亲贺统难以决定是否要拘捕田迅之际,及 时进策,促使父亲下定决心,执迅以颍州降归西魏,助父建功。 B.贺若敦勇猛善战,屡建军功。他箭不虚发,力助独孤信成功脱围;征伐谯淹时, 他不惧艰险,身先士卒;救援湘州时,他孤军深入,收复失地。 C.贺若敦少有气干,智谋过人。他率军攀木援崖,出其不意攻破敌军;他实施反间 计,离间谯向,再破谯军;他增修营垒,建造房舍,以麻痹侯瑱。 D.贺若敦心怀家国,守土尽责。他在粮援既绝、军心动摇的情况下,与陈军相持 一年多;面对陈军的求和,他义正词严地表示要守护国土,坚持到底。 解析 B 项,“救援湘州时,他孤军深入,收复失地”不正确,由文中“敦云:‘湘 州是我国家之地。既未得一决,所以不去。’瑱等留船于江,将兵去津路百里。敦 勒众而还”可知,并未收复失地。故选 B 项。 答案 B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4 分) (2)遂次湘州,俄而霖雨不已,秋水泛溢,陈人济师,江路遂断。(4 分) 解析 关键词句有:(1)“如”,像;“胆略”,胆量谋略;“者”,……的人; “其”,那样的;“非唯……亦”,不仅……也;“成”,成就,光耀;“为”, 成为;“将”,将领。(2)“遂”,于是;“次”,驻扎;“俄而”,不久;“霖 雨”,连绵大雨;“已”,停止;“济”,渡过;“江”,长江;“断”,阻断; “江路遂断”,被动句,江路就被阻断了。 答案 (1)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 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 (2)于是大军驻扎在湘州,不久大雨连下不止,秋水泛滥,陈军渡过长江,江路就 被阻断了。 11.谯淹与梁西江州刺史王开业,煽动各蛮族叛乱,概括太祖命令贺若敦率军讨伐, 并取得胜利的原因。(3 分) 答案 ①贺若敦身先士卒,攀住树木爬上悬崖,兼程而行,出乎谯淹的意料。② 派仪同扶猛在白帝击败敌军别帅向镇侯。③贺若敦拦截打击,大败贼众。④贺若 敦设下反间计,离间谯淹的党徒,趁着敌人懈怠,再次击败他们。(答出 3 点即可) 【参考译文】 贺若敦,是代地人。其父贺统,任东魏的颍州长史。西魏大统三年,拘捕刺 史田迅,率领州人归降。赐爵为当亭县公。贺若敦从小有气魄才干,善长骑马射 箭。贺统谋划拘捕田迅时,担心事情没有结果,思虑了很长时间。贺敦当时十七 岁,就进献计策说:“若想保全自身远离祸害,不能有什么顾虑了。”贺统于是 流泪听从了他的建议,终于定了计谋归顺太祖。当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人张世 显暗中赶来袭击贺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斩杀七八个贼人,贼人 才退走。贺统大喜,对左右的官吏说:“我年少从军打仗,经过的战阵不止一次 了,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 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次年,跟随河内公独孤信,在洛阳被包围。 贺若敦使用三石硬弓,箭无虚发。独孤信告诉了太祖。太祖认为他是奇才,授都 督。当时,岷、蜀两地归附不久,民心尚有阻隔,谯淹占据巴西,与梁西江州刺 史王开业共相呼应,煽动各蛮族叛乱。太祖命令贺若敦率军讨伐。山路艰险,人 迹罕至。贺若敦身先士卒,攀住树木爬上悬崖,兼程而行,出乎谯淹的意料。又 派仪同扶猛在白帝击败敌军别帅向镇侯。谯淹与王开业及其党羽帛玉成等人率兵 七千人,百姓三万人,从垫江顺流而下,投奔梁王琳。贺若敦拦截打击,大败贼 众。谯淹又依山岭建立营栅,向南勾结蛮帅向白彪作为救援部队。贺若敦设下反 间计,离间谯淹的党徒,趁着敌人懈怠,再次击败他们。因功进为公爵。武成元 年,入朝担任军司马。自从江陵被平定后,巴湘之地都归顺朝廷。陈国将领侯瑱 等率军围逼湘州,阻断粮草后援。朝廷命令贺若敦率领步兵、骑兵共六千人,渡 过长江,前去救援。贺若敦每每设下奇兵伏击陈军,接连战败侯瑱,乘胜径直前 进。于是大军驻扎在湘州,不久大雨连下不止,秋水泛滥,陈军渡过长江,江路 就被阻断了。粮援断绝以后,将士便心怀恐惧。贺若敦于是另外修建营垒,盖房 子,显示准备持久作战。两军相峙一年多,侯瑱等人无法取胜,请求借船送贺若 敦渡江。贺若敦说:“湘州是我国领地,还未一决胜负,所以不能离去。”侯瑱等 把船留在江上,率军离开渡口百里。贺若敦这才率军而回。保定五年,贺若敦去 世。建德初年,朝廷追赠他为大将军,谥号为“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