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八年级语文下册吆喝之三
《吆喝》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十八课《吆喝》,我说课的流程是: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七个方面。 一、 说教材 《吆喝》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本单元以民间文化为主题,所选文章涉及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吆喝》前承《云南的歌会》、《端午的鸭蛋》,后领《春酒》、《世俗奇人》,它们共同组成了一副副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文笔生动、妙趣横生。 《吆喝》用散文的笔法谱写了一曲离我们渐行渐远的“生活交响乐”。文章通过回忆,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老北京街头动人的一景,,往昔生活的片段,人生的种种印象,仿佛都随着这吆喝声鲜活起来,在缓缓地追忆中流露出的是愉悦和怀念,让人不由自主地品味到生活中浓郁的情趣。 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内涵,并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民俗是人类文明积淀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以及民俗文化,但编者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去学习吆喝这一艺术,因此,我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品味语言,感受北京城的民风民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味民俗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二、 说学情 学习本课,学生对民风民俗的感悟是一大困难,但经过前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初二的学生对写人记事的文章虽有一定的阅读基础,但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度和对文章主题理解的深度上还有待提高,因此,我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为:1、把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内容,2、品味语言,感悟民俗文化。体验作者在写吆喝时的内在情感是本文的难点。 三、说模式 我校的教学模式是“三步五环”高效课堂模式,三步是指“课前预习”、“课内探究”、“课外拓展”三个步骤,五环是指“预习检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当堂训练”五个环节,按照“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模式,从而打造高效课堂。。 “语文教无定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文语言富有表现力,充满情趣,根据这些特点,我将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运用“三读”阅读教学法,借助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采用诵读教学法、情境体验法、品味感悟法完成教学目标,为此,本课我安排了三个层次的诵读:初读: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吆喝;品读:品味语言,品吆喝;赏读:体会情感,体味吆喝。 《吆喝》这节课我安排了六个环节:1. 导入新课,明确目标;2.初读课文,找吆喝;3.品读课文,品吆喝; 4.赏读课文,体味吆喝;5.课内提升,创吆喝;6. 拓展拓展,写吆喝。 四、说设计 课前准备:1、上网搜集作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2、到集市上收集调查整理当地的种种“吆喝”声, 3、预习课文,掌握字词。 (一)、导入(预设3分钟) 课前学生小组展示收集的当地的吆喝声。老师以传统相声《卖布头》的录音片段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怎么样,这样的叫卖够味吧,其实,老北京的街头,到处都回荡着这样的叫卖声。今天我们就随着作家萧乾来听一听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吆喝[板书]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学生感兴趣的艺术形式导入课文,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积极性一调动,就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初读课文,找吆喝。(预设10分钟) 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进行圈点勾画,找出文中的吆喝,完成表格。 品名 产地 功用 特点 种类举例 方法指导:注意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过渡句、总结句、段总领句) 设计意图:此环节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与结构有整体把握。培养学生筛选整合课文信息的能力,试图达到能力目标1,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品读,品吆喝。(预设17分钟) 安排两个环节。 环节一:1、用圈点勾画法和跳读法重点默读4—10段,找出你最喜欢的吆喝声,用“我喜欢——这句吆喝,因为——”的句式,谈谈你喜欢的原因。教师提示:(可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声调的变化、修辞等方面谈),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生小组合作,展示成果。师引导:“通过你分析的吆喝,你听到、看到或者闻到了什么?”着重引导学生分析吆喝中平实或生动幽默的语言,如:“喝了蜜的大柿子”,“蜜”“喝”,用拟人手法突出柿子味甜、汁多的特点。 环节二:喊吆喝 这小小的吆喝词,可谓手法多样,平实中透着幽默,质朴又不失鲜活,再加上吆喝人的个性创造,那会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呢?根据你的分析,我们也试着吆喝一下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美点追踪、妙点揣摩。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再创造。学生选择喜欢的吆喝声,进行模仿,能增强学生在各类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学生模仿吆喝后,教师顺势提出问题:“文中写了五花八门的各种吆喝,可你们觉得杂乱无序吗?为什么呢?”(师生交流、生生合作) 设计意图:学生深入品味课文后,能独立理解作者合理介绍纷繁事物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本文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写作中,轻松解决难点。 (四)、赏读。体味吆喝(预设10分钟) 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多媒体展示:“作者在这样的场景中生活如何?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样场景中的人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这些吆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根据问题提示,再次用你喜欢的方式读有关段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由学生通过评析文章语言,升华到对作者感情的品味,以解决教学难点,也是教学情感价值的体味。 (五)课内提升,创吆喝。(5分钟) 不仅北京有吆喝,我国各地都有,由于各地风土人情不同,吆喝声也各不同。 小组合作,为自己家乡一种特产创造一则吆喝广告。(预设5分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锻炼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六)、课外拓展,写吆喝。 仔细观察街头做生意的人吆喝时的外貌、语言、动作等,做一个片段的描写。 意图: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引导学生从教室走向社会,从课内走向课外。 五、说板书 总写 吆喝 声乐 器乐 从早到晚 具体写 一年四季 吆喝的内容、声调、节奏 设计意图:这一板书,简洁明了,帮助学生疏通文脉,感悟行文构思。 六、说评价 新课标指出: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本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评价: 朗读、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在评价中,可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性评价,多用鼓励性语言或小组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说开发 1、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前利用网络收集作者资料,了解背景。 2、 充分利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世俗画卷》,拓宽学生视野,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3、 积极利用校本课程——《映山红》,《映山红》是我校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促进课内作文与课外写作的衔接而创建的文学期刊。2011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期刊一等奖。本堂课,我从学生课下的练笔中,挑出优秀作文发表在校刊《映山红》上,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综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课堂是生活的课堂,愉悦的课堂,互动的课堂,老师只有放手给学生,语文课才会真正活起来。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