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7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邵东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邵东一中 2020 年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 分钟 分值;12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 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 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 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 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 为大观。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 出队等小范围内。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 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 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 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 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 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 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 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要做到这一 点就需要编导们深谙民间表演艺术的特性,并能进行实地调研、采风,挖掘出民间艺术的基 本元素与本质精神。 各种传统表演艺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中呈现的,考其演出行为形式形成艺术价值。这类 非物质文化产的特性决定了应对其实施活态传承与保护、使之以鲜活形态生存于民间,在非 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实施中,有些地区視保存为保护,重视硬件设施,各类场馆及专题博 物馆建设颇具规模,民间收集来的各种乐器、道具、面具、服装等都得到妥善收藏,这种博 物馆式的展示与收藏,虽然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演艺术的物质载体,但变活态传承为固态展 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件统表演艺术的生存发展问题。有人认为通过录音、录像等数字化手 段便可记录、存储、呈现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达到抢救性保护的效果,但是,这只是对 - 2 - 文化遺产的部分信息进行了保存,人在进行艺术表演时涉及的很多现象难以精确量化,其中 不少信息是无法获取和记录的。对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活态保护,才特 合其自身的传承发展規律。 (摘编自李荣启《论传统表演艺术的保护与传承》) 1.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表演艺术通常具有生活性和群体性的特征,民众也是演出的重要参与者。 B. 春晚优秀的民族歌舞节目为传统表演艺术的台舞改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C. 传统表演艺术进行“二度创作”时,应当免西式改编,以防失去原有风格。 D. 录音、录像等手段可以记录传统表演艺术的成果和过程,能够起到保存作用。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针对当下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中出现的一些片面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 文章紧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表演艺术的几种属性,多角度展开论证。 C. 第四段将一些地区的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做比较,论证了保护与保存的不同。 D. 文章对现有传统表演艺术保护举措的成效与不足都有论及,体现出辩证的态度。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传统表演艺术源自生活,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 B. 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 C. 传统表演艺术依赖动态展示以呈现艺术内蕴,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 D. 活态保护致力于保护传统表演艺术的活力,看重人的因素在项目传承中的作用。 【答案】1. C 2. C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此题考查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把握文中的基本概念和重要信息,提取 并整合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或文章主旨的语句,阐释或归纳文中的主要内容。解答是应先 从原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阅读区间,然后与选项的表述仔细比对,看是否一致;同时还要 了解错误表述设置的一般思路,比如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混淆时态、以偏概全、曲解文意 等等。C 项“以防失去原有风格”分析错误,对传统艺术进行西式改编,将会失去的是“本真 的艺术特性”。故选 C。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结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 3 - 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 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C 项,文章没有对“场馆建设和数字化保存”作比较,因为二者都是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都不是保护。故选 C。 【3 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 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 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 项,“使其‘雅化’意味着脱离原生的环境,很难获得成功”说法 错误,原文只是说“(使其‘雅化’)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对能否获得 成功,并未有明确的说明。B 项,“民间各种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都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 说法缺少根据,文章中只是说“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 兴表演” 是传统表演艺术的一部分,有很强的民俗色彩。并非所有的自发的载歌载舞活动。 C 项,“将其物质载体作固态展示则没有价值”说法错误,原文说这样“能较好地保存民间表 演艺术的物质载体”。故选 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 异 乡① 海明威 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②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得很早。 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店门外挂着许多野味:雪花洒在狐狸的卷毛上,寒 风吹起蓬松的尾巴;掏空内脏的僵硬的鹿沉甸甸地吊着;一串串小鸟在风中飘摇,羽毛翻舞 着。这是一个很冷的秋天,风从山冈上吹来。 每天下午,我们都上医院去。葬礼的仪式时常从院子里开始。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 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医生说:“一切都会顺利的。小伙子,你是个幸 运儿。你会重新踢足球的,像个锦标选手。” 旁边的手术椅中坐着一位少校。他的一只手小得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 那只小手,拍打着僵硬的手指。轮到他检查时,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 新踢足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 每天,还有三个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到医院来。我们都佩着同样的勋章,除了脸上包 着黑丝绢的小伙子;他在前线待得不长,所以没有得到勋章。 起初因为我佩着勋章,那些伙伴对我颇有礼貌,问我是怎样获得勋章的。我便拿出奖状 - 4 - 给他们看,上面尽是些冠冕堂皇的词语,诸如“RATELLANZA”“ABNEGAZIONE”③,等等。但 是透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意:我的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 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儿变了。 至于那位少校,杰出的剑术家,他可不相信人是勇敢的。每当我们坐在手术椅中,他总 要不厌其烦地纠正我的意大利语法。不过,他却夸奖我的口语流畅。我们轻松自如地用意大 利语闲聊。有一天,我对他说,意大利语一学就通,说起来挺容易,我不太有兴趣了。“嗯, 不错,”少校说,“那你为什么不研究一下语法呢?”于是他就教我语法。不久,我感到意 大利文完全变了样,以致当我脑子里语法概念模糊时,不敢同他交谈了。 我可以肯定,少校不相信机械治疗,可他总是按时上医院,从不错过一天。当我学不好 意大利语法时,他骂我是个丢人的大笨蛋,并且说,他自己也是个傻瓜,煞费心思来教我。 少校长得矮小,却笔挺地坐在手术椅中。将右手伸入机器,让牵引带夹着手指翻动。眼睛直 盯着墙壁。 “要是战争结束了,要是真有那么一天的话,你打算干些什么?”少校问我,“注意, 语法要正确!” “回美国。” “结婚了吗?” “没有,但很想。” “你太蠢了。”他看上去很恼火,“一个男人决不能结婚。” “为什么,少校先生?” “别叫我少校先生。” “为什么男人不应该结婚?” “不该,就是不该,”他怒气冲冲地说,“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 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 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显得非常恼怒、痛苦。 “可为什么一定会失掉呢?” “肯定会失掉,”他望着墙壁说,然后,低下头看着整形器,吱吱咯咯地把小手从牵引 带里抽出来,在大腿上狠狠拍几下。“肯定会失掉,”他几乎大吼了,“别跟我争辩!”接 着他对看管机器的护理员叫道:“来,把这该死的东西关掉!” 他回到另一间诊室去接受光疗和按摩了。一会儿,我听见他向医生请求借用电话,后来, 门关上了。他重新回到这间房间时,我正坐在另一个手术椅中。他披着斗篷,戴着帽子,径 - 5 - 直朝我坐的地方走来,把一条胳膊搁在我的肩上。 “真对不起,”他说,一面用那只好手拍拍我的肩膀,“刚才我太失礼了。我妻子刚去 世。请原谅。” “噢……”我惋惜地说,“非常遗憾。” 他站在那儿,咬着下嘴唇。“忘掉痛苦,”他说,“难哪!” 他的目光越过我,望着窗外。接着他哭了。“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 然后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 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 医生告诉我,少校的妻子很年轻,死于肺炎;少校直到残废不能再打仗后,才同她结婚, 她只病了几天,谁也没料到她会死的。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挂着三张照片,都是 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是打哪儿弄来这些照片的。我 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械的。不过,少校对那些照片却很淡漠,他只 是向着窗外,凝望着。 (本文有删节) 【注】 ①本文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②米兰:意大利西北部城市。③意大利语,意为“友 爱”“克己”。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我”和一群伤兵每天都到医院治疗,“我”伤愈后还能踢足球,而少校这位战前意大利 最优秀的剑术家,战后却不想击剑了。 B. 很多伤兵都得了勋章,意大利为了表示友谊,授予了“我”这个美国兵勋章,其他人因此 改变了对“我”的态度,“我”感到很伤心。 C. 当“我”追问为什么不能结婚时,少校怒气冲冲地告诫“我”,表情可怕,少校这种似乎 不近情理的言行,表达了他的无限悲愤。 D. 少校爱他的妻子,而妻子却早早离他而去。他不愿看到“我”重蹈他的覆辙,遭受如此悲 痛的丧妻之苦,所以极力反对“我”结婚。 5. 小说开头所描写的环境具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6. 小说标题“在异乡”含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4. C 5. 答案:环境的特点:深秋迟暮、寒冷凄凉、萧瑟阴郁。 作用:(1)烘托出人物的迷茫、苦闷、消沉、绝望,(2)烘托主人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死亡的 恐惧,(3)同时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 6 - 6. ①战火纷飞的意大利,对于故事的叙述者“我”——一个美国人来说,是异国他乡;②远 离战争的米兰城,对于经历了血与火的伤员来说,是另一个世界,而他们的希望是和平和治 疗好战争的创伤;③战争的创伤导致这些九死一生的军人疏离社会,与正常的生活“隔绝”, 孤寂地生活在另一个世界里。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 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 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 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A 项,“战后却不想击剑了”错。从原文“少校对我眨眨眼,一面问医生:‘我也能重新踢足 球吗,主任大夫?’他的剑术非常高超,战前是意大利最优秀的剑术家”可以看出,少校本 身擅长击剑,但是却问以后能不能踢球,还对“为”眨眨眼,从中可以看出少校诙谐幽默, 文中文中没有提到战后是否击剑的问题。 B 项,“‘我’感到很伤心”错。文中第五段“过这些辞令,可以看出真正的含意:我的受奖 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打那以后,伙伴们对我的态度有点儿变了”可以看出,文中未提到 伤心,只是说伙伴对他的态度变化。 D 项,“他不愿看到‘我”’重蹈他的覆辙,遭受如此悲痛的丧妻之苦,所以极力反对‘我’ 结婚”错。从文中“即便一个人注定要失去一切,至少不该使自己落到要失掉那一切的地步。 他不该使自己陷入那种境地。他应当去找不会丧失的东西”、“他说着,眼睛直瞪着前面, 显得非常恼怒、痛苦”、“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失声痛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 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可 以看出,少校是因为心爱的妻子死掉了而感到特别痛苦,他认为如果注定要失去,就不要让 自己落入那种痛苦的境界,不要结婚,就不会有痛苦,而不是不愿意看到“我”因为将来丧 妻痛苦。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考察概括环境特点及作用。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指人 物活动的地点、气候、山川河流、花鸟虫鱼等;社会环境指对人物所处的时代、社会和生活 环境等描写,包括对城镇、农村、军营、学校等人物活动场所和地域风情、风俗习惯的描写。 - 7 -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从环境、人物、情节和主题方面考虑。 文章开头点明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秋天,而且是深秋,天气冷飕飕的,天黑的也很早,第一段 结尾点明秋天很冷,而且风从山冈上吹来。从中可以归纳出环境特点:深秋迟暮、寒冷凄凉、 萧瑟阴郁。 作用:从环境自身角度看,阴冷的环境,秋风萧瑟,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交代了故事发 生的时间是秋天,为文章奠定了凄凉的基调。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为烘托人物心情做了铺垫。 文中写到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每天去接受治疗,他们有的擅长踢足球,有的擅长击剑,但是 都因为战争,可能再也没有办法接触他们喜爱的运动。尤其是文中提到的少校,提到失去的 妻子,更是彷徨、无助、绝望,“我简直忘不掉悲痛”,“他边说边哽咽着。然后他失声痛 哭,又抬起头,茫然呆视着,咬紧嘴唇,泪流满面,接着,挺起腰,带着军人的姿态,迈过 一排排手术椅,昂然而去”,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开头环境描写为下文人物的迷茫、苦闷、 消沉、绝望做了铺垫,从而奠定了犬瘟的感情基调。从文中“在少校坐的手术椅的对面墙上, 挂着三张照片,都是类似他的病例,但已整形,完全是正常的手了。我不知道医生是打哪儿 弄来这些照片的。我一向以为,我们这些人是第一批来试验医疗器械的。不过,少校对那些 照片却很淡漠,他只是向着窗外,凝望着”可以看出,以少校为代表的这些军人在战争中受 到的伤害特别大,从身体到心理,从中可以看出,开头环境描写暗示了文章主题,烘托主人 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死亡的恐惧。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应对此类问题,首先要看标题的本身义和深层义。本身义就是标题的 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义指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可以联系文本,从与情节、人 物、主题、环境等联系,进行多层次切入。 要熟练掌握标题的常见作用: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点明时间地点, 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突显人物形象; 揭示文本主旨,深化主题;从给读者的带来的感受角度来说,还有吸引读者,引发阅读冲动 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即可。 从文中第一段可以知道,故事发生在米兰,从文中第五段“我的受奖仅仅由于我是个美国人” 可以知道我是美国人,美国人在米兰,是在异乡。 从文章开头“秋天,战争不断进行着,但我们再也不去打仗了。米兰的深秋冷飕飕的,天黑 得很早。转眼间华灯初上,沿街看看橱窗很惬意”可以知道,战争已经远离米兰,华灯初上, - 8 - 看橱窗很惬意,从中可以体会出,这是一个和平的世界,作为一个伤员,经历了战争经历了 生死的伤员,这是另一个世界,另一种生活,“我”每天去医院治疗,期待者好起来的那一 天,是“在异乡”的深层义,预示者和平。 文中第二段写到“我的膝关节有病,从膝盖到踝节之间的小腿僵直,没有腿肚子似的”,第 四段写到“少校的一只手像个娃娃的手,上下翻动的牵引带夹着那只销售,拍打着僵硬的手 指”,下文还提到了很多的伤员,因为战争,有人死掉了,有人幸运的活了下来,但是他们 可能永远站不起来,恢复不到正常人的生活,他们因为战争,或孤独、或痛苦、或绝望,这 也是以中国“异乡”,远离正常生活的异乡。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 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 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 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 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 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 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 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共计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河南守吴公闻其秀才..,召置门下, 甚幸爱。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以为廷 尉。廷尉乃言谊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谊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谊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 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谊以为汉兴二 十余年,天下和洽,宜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 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旧法。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 - 9 - 候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 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 其议,乃以谊为长沙王太傅..。 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谊追伤之,因以自喻。谊既以谪居 长沙,长沙卑湿,谊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乃为赋以自广。后岁余,文帝思谊,征之。至, 入见,上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谊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 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乃拜谊为梁怀王太傅。怀 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谊自伤为傅无 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先是,天下初定,制度疏阔。谊数上疏陈政事,多所欲匡建,是时丞相绛候周勃免就国①, 人有告勃谋反,逮系长安狱治,卒亡事,复爵邑,故贾谊以此讥上。上深纳其言,养臣下有 节。 (选自《汉书·贾谊传》有删改) 注:①国:封地。 7.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B. 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C. 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D. 奏之/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然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国/其说皆自谊发之/ 8.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秀才,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元封四年,命公卿、诸州每年各举荐秀才一名,意为优秀人 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 B. 博士,古代为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秦汉时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 生徒的官职。 C. 太傅,中国古代职官。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汉代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 用为大官加衔,无实职。 D. 受釐,汉代祭天地时,皇帝派人祭祀或郡国祭祀后,把剩余的肉送回皇上,以示受福。 9. 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贾谊年轻时能诗善文,富有才华,因为吴廷尉的推荐,被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B. 汉文帝刚即位时,天子提议任命贾生为公卿职位,受到了很多人的嫉妒。由于谗言,皇帝 - 10 - 渐渐疏远了他。 C. 贾生做长沙王太傅很失意。一年以后,被文帝召见,没有问及济世安邦的大事,却问他鬼 神的根本是什么。 D. 有人告密说丞相周勃要谋反,因此周勃被免职而回到他的封地,后来又被抓起来,并被押 到长安的监狱里面进行审问。 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2)怀王,上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谊傅之。 【答案】7. D 8. B 9. D 10. (1)贾谊因为贬谪离开后,内心很不愉快,在渡过湘水时,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2)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让贾谊当他老师。 【解析】 【7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题中,考生可以圈出句子 中名词和代词,如“之”“文帝”“诸律令”“列侯”“其说”“谊”等,然后根据语法和 句意进行排除。 “奏之”的主语是“贾谊”,而“初即位”的主语是“文帝”,这是两个句子,如在“文帝” 后断开,那么“初即位”就属于承前省略主语,而前面的主语是“贾谊”,就变成“贾谊初 即位”,所以应在“之”和“文帝”之间断开,排除 BC 两项; “皆自谊发之”的主语应该是“其说”,即代指前面“诸律令所更定”和“列侯就国”等, 所以应在“其说”前面断开,排除 A 项; 故选 D。 【8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 项,正确; - 11 - C 项,正确; D 项,正确; B 项,“博士……秦汉时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教授生徒的官职”错误,博士在秦 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员,错误。 故选 B。 【9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 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 项,源自第一段,正确; B 项,源自第二段,正确; C 项,源自第三段,正确; D 项,“有人告密说丞相周勃要谋反,因此周勃被免职而回到他的封地”错误,文章最后一段 说的是“是时丞相绛候周勃免就国,人有告勃谋反”,由此可知,周勃先因故回到自己的封 地,然后有人诬告他谋反,选项把二者的顺序弄反了,且给二者之间强加了因果关系,错误。 故选 D。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1) 中,“既”,已经,……之后;第一个“以”,因为;“意”,内心;“不自得”,不高兴, 不愉快;“及”,等到;“为”,动词,写作;第二个“以”,目的连词,来,用来;“吊”, 凭吊。(2)中,“怀王,上少子”,判断句,“少子”,小儿子;“爱”,动词本身包含被 动,被宠爱;“好书”,喜爱读书;“故”,所以;“令”,让;“傅”,名词作动词,当 老师;“之”,代词,代怀王。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 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 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 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 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 - 12 - 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 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 意译。 参考译文: 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 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 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 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 让他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 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 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 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 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 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 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 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 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 于是汉文帝后来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因为被贬而离开京城,贾谊的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 屈原。贾谊缅怀屈原,因为他的遭遇而感伤,并把他与自己相类比。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 的第三年,一次有一只鵩鸟飞进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边。鵩鸟的外形跟猫头鹰一样,被 认为是一种不吉祥的鸟。贾谊因为被贬到长沙,而长沙又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所以自认为 寿命不长,悲痛伤感,就写下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一年多之后,文帝思念贾谊,就把贾谊 召回京城。到了之后,就进去拜见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 因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 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 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 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汉文帝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 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后来)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 - 13 - 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 候年仅三十三岁。 之前,天下太平安定不久,国家的制度比较宽松。贾谊多次上疏皇帝,陈述他对国家大 事的看法,希望能有所匡正和建设。当时,丞相周勃被免职而回到他的封地,有人告密说周 勃要谋反,于是周勃就被抓起来,并被押到长安的监狱里面进行审问,最后证明周勃没有谋 反一事,就让周勃的爵位和封地重新恢复。贾谊通过这件事去劝谏汉文帝,汉文帝完全接纳 贾谊的观点,并按照礼节对待大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共计 8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渐渐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引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 为全诗奠定基调。 B.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 晚景的感伤。 C.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行人 少,四周一片寥落。 D.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 景处处,寒冷凄绝。 12. 后两联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悲喜之情?请分析。 【答案】11. C 12. 诗歌的后两联抒发诗人漂泊在外,既悲又喜的思归之情。悲情有:望 月思归而难归,挂帆可还乡却不是今夜,他日归家却已漂泊一生华发满头,牵挂故园池台不 知是否残毁。欢喜有: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含希望之乐,想象将能倚靠庭园 旧树,有欣然满足之乐。 【解析】 - 14 - 【11 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都有考点,几 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 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 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中,C 项“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理解有误,“捣练” 是捣洗丝绢,意指家中人为远行人备置寒衣。 故选 C。 【12 题详解】 此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 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可以从题 目入手;可以从用典入手。本诗后四句,句句含悲情,有望月思归不得归之悲,有无法乘舟 而归之悲,有归时已白头之悲,有归时故园池台物是人非之悲。另外,诗歌的后四句用语俏 皮,诗人妒忌他人团圆美好,泪中含乐;想象早晚有一天会在月夜乘舟归乡,会倚靠庭院旧 树欣然满足,饱含希望之乐。诗句写尽了漂泊者悲喜交加、笑泪掺杂的复杂心情。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 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 材往往都表达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情感的地 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 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 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 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 三、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 例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师说》中韩愈认为人生来都有疑惑,从而强调从师学习的必要性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寡人之于国也》中国孟子从渔业方面进行阐述并符合当下可持续发展观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蟹六跪而二螯 (2).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3). 用心躁也 - 15 - (4). 惑而不从师 (5). 其为惑也 (6). 终不解矣 (7). 数罟不入洿池 (8). 鱼鳖不可胜食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属于情境型默写题,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 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 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 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需要注意的字:“螯”“鳝”“躁”“罟”“鳖”。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 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 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 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 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红楼梦》从问世起就一直谜团丛丛。它究竟表达了怎样的主题?它为什么会有多个版 本?高鹗所续写的后四十回是 ,还是锦上添花?这些话题引发了世人旷日持久的争 论,学术界也众说纷纭, 。而二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惊异地发现,尽管我们破 解了许多红学难题,但困惑与疑问依然 ,我们对它依然如 。 比如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时几岁,黛玉是怎么死的,元春是怎么死的,贾府是怎 么被抄家的,大观园是怎样的一个园林,这些基本问题,还是一笔糊涂账,仍是谜团。但是 作者把关键人物林黛玉和贾元春的死因,贾府被抄的原由,做了些明的暗的喻示,要读者仔 细阅读后才能琢磨出来。在元春省亲时,点了四出戏:第一出,《豪宴》。脂批:中伏贾家之 败。第二出,《乞巧》。脂批:中伏元妃之死。第三出,《仙缘》。脂批:中伏甄宝玉送玉。第 四出,《离魂》。脂批:中伏黛玉之死。所点之戏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关节、大关键。脂批 的意思很明确,( ),所以实际上作者给读者留下的是黛玉殒、元春薨和贾府被抄三大谜团, 又把解开谜团的线索精心设计在书中。作者通过戏剧隐喻等为手段,利用戏剧内容特殊的指 向给读者以理解的方向性提示。 14.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狗尾续貂 莫衷一是 纷至沓来 雾里看花 B. 鱼目混珠 众口难调 纷至沓来 雾里看花 - 16 - C. 鱼目混珠 众口难调 熙来攘往 水中望月 D. 狗尾续貂 莫衷一是 熙来攘往 水中望月 15.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书中有四个谜,即四件事,与四个戏有相似之处 B. 与四个戏有相似之处,书中有四事,即四个谜 C. 与四个戏有相似之处,书中有四个谜,即四件事 D. 书中有四件事,即四个谜,与四个戏有相似之处 16.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作者通过以戏剧隐喻等为手段,利用戏剧内容特殊的指向给读者以理解的方向性提示。 B. 作者以戏剧隐喻等为手段,利用戏剧内容特殊的指向给读者以理解的方向性提示。 C. 作者以戏剧隐喻等为手段,利用戏剧特殊内容的指向给读者以理解的方向性提示。 D. 作者通过戏剧隐喻等为手段,利用戏剧内容特殊的指向给读者以理解的方向提示。 【答案】14. A 15. D 16. B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成语的辨析能力。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成语的语意侧重点、 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成语来 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第一空:“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 品);“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一般形容物,不形 容人。原文写高鹗续写《红楼梦》,所以填“狗尾续貂”。 第二空:“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众口难调”比喻不容易使所有的人都满意。 前文提到“争论,学术界也众说纷纭”,所以选“莫衷一是”。 第三空:“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前 文提到“尽管我们破解了许多红学难题,但困惑与疑问依然”,应该是“纷至沓来”。 第四空:“雾里看花”原形容年老眼花,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对事物的真相或本质看不清 楚;“水中望月”比喻可望而不可即,白费力气,事情根本办不到。前文提到有疑问,后文 提到对它依然怎么样,应该是还有疑问,有的难题破解了,有的没有破解。此空应填“雾里 看花”。 故选 A。 - 17 -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 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 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四个谜”是后人对《红楼梦》的一些内容的不理解,应该先介绍原书中叙述的内容即“四 件事”,然后是后人的感觉“四个谜”,据此排除 A、C 两项;文段中的意思是四件事的意思 与四部戏的内容含义有相通之处,文段的陈述对象是“四件事”,接着排除 B 项。 故选 D。 【16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 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对句子进行分析;做题时还要比较四个选项的不同,从不同点入手结合病 句知识分析作答即可。 A 项,结构混乱。“通过……手段”和“以……为手段”杂糅,删除一个。 C 项,语序不当。“戏剧特殊内容的指向”应改为“戏剧内容的特殊指向”。 D 项,结构混乱。“通过……手段”和“以……为手段”杂糅,删除一个。 故选 B。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字。 《过秦论》①________,使历史和现实交汇,在观察历史变迁、朝代更替的兴衰之理的 过程中流露出了绵长而悠久的历史沧桑感。鲁迅先生说此书是“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的“西 汉鸿文”。贾谊如此细致地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②_______,而且是为自己的政治目的 服务,希望君主能够以古鉴今,③_______,建设一个强大繁荣的王朝,表达了他强烈的忧患 意识和积极入世的精神。 【答案】 (1). ①把前朝和本朝相贯通 (2). ②不仅仅是为了阐发思古之情 (3). ③ 接受自己的改革主张(施行仁政政策)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的能力。解答本题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 料中去提炼和概括,所补写的语句与上下文的关系为: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 文衔接连贯。 第①处是引领句,根据横线后“历史和现实交汇”可以看出本句填“把前朝和本朝相贯通”。 - 18 - 第②处是递进关系复句的一部分,从横线前的“历史教训”和横线后的“而且是为自己的政 治目的服务”可知,应补写的语句为“不仅仅是为了阐发思古之情”。 第③处填写的是一个展开句,要顺承前后语句之间的语意,从写作目的角度思考,“接受自 己的改革主张(施行仁政政策)。” 【点睛】“语句补写题”。一般要求“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 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同时有字数限制,补写的语句的内容来源于 文本。 五、作文(50 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日迟迟,余光中在春天遂想起杏花春雨中多寺、多亭、多风筝、多燕子的江南;想起了 母亲在海峡这边的呼喊。 又是人间四月天;林徽因笔下的四月天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春光依旧明媚,岁月貌似静好;你是否关注过这静好背后的负重前行?这个庚子年的春 天,你的所思所想必然有些和以往不一样的内容吧。在这个春日里,你有怎样的回顾和展望? 请以“春天,遂想起……”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立意鲜明,且有一定深度;文体明确,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春天里,遂想起负重前行的人 “如果有一天,我悄然离去,请把我埋在,这春天里”,汪峰的这首《春天里》唱出了 为现在的心情。又值春天,心情却没有以往的春天来得轻松和惬意,因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战 争还没有过去,至今还让人感觉心有余悸。 截至今日,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依旧是扎在人民心中的一根刺,又随着病 例的不断增加而沉重,全国公众尤其是武汉人民更是人心惶惶,一时难以释怀,也难以安心。 但是我们背后是强大的国家,是众志成城的中国人民,所以我们应该很放心,哪怕新型冠状 病毒疫情如风暴一样来的如此让人措手不及。 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我们的国家没有隐瞒,没有封锁,每天数据实时更新,信息公开 透明,高度重视这次疫情,这是对武汉负责,对全国人民负责,对世界负责。 “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这简单的八个字是医护人员在坚守他们的信仰。国家所需、 百姓安危为重,个人生死、物质得失为轻----在医护工作者身上,我们不难读出这样鲜明的 价值排序。在新冠肺炎面前,白衣是他们的战袍,医疗器械是他们的武器,他们在向危险深 - 19 - 处逆行。全国各地的白衣天使,她们主动请缨上战场,在汹涌的病毒前,他们并不比普通人 多一份幸运。他们也会害怕,却不曾退缩。正如一位一线医生的自白:“其实我也害怕,但 是为必须冲在第一线,给患者活下去的希望!”在未知的危险面前,总会有一群又一群的英 雄挺身而出,钟南山院士 84 岁高龄亲赴武汉,与白衣战士一起,在我们也病毒之间架起了高 墙。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人可以做旁观者,没有人可以真的成为局外人。 抗疫一线的工作者在前线攻坚克难,我们在后方守望相助。社会各界人员已经竭尽所能, 前方物资紧缺,口罩厂不惜用三倍的工资来召集工人恢复生产,热心市民轮流接送医护人员 上下班,外卖小哥也在向危险中送去温暖 。武汉选择封城,各省拉响重大突发事件一级响应 机制,开建“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 每当国难当头,总会有堪称民资脊梁者挺身而起,力挽狂澜,一个个逆行的身影前赴后 继的奔赴武汉,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普通人或许能力有限,但我们保护好自己,保 护好家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正在前线浴血奋战的他们,解除后顾之忧。 期盼明年樱花绽放时,携手相伴,没有疫情,没有病毒,像林徽因笔下的人间四月天那 样,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像余光中笔下的春天那样,在多寺、多亭、多风 筝、多燕子的江南,在杏花春雨中,娉婷向前……我相信疫情会过去,到那时,春光依旧明 媚,岁月依然静好,为我们负重前行的人得到释放,在这个庚子年的春天,我们会一往无前 攻坚克难。 【解析】 【详解】审题:这是一篇给材料并命题的作文。以……为题,就是以……为题目(标题)的 意思,所以本次作文题目必须是“春天,遂想起……”,换其他的或者无题目扣 2 分。注意 以……为题和以……为话题的区别。若以“春天,遂想起……”为话题,意思是写作中心(论 点)为“春天,遂想起……”,题目可以自由拟,只要正文围绕“春天,遂想起……”来写 即可,当然用“春天,遂想起……”为标题也是可以的。那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题目,一个 固定,一个灵活。 材料分为三段。第一段文字化用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余光中移居台湾,不能荣归故里, 对故乡的思念日积月累,在灿烂的春日里想起了美好的江南,想起了母亲在海峡这边的呼喊, 更多的写出了他对祖国的留恋,对江南的留恋。第二段文字,出自林徽因的《你是人间四月 天》,写出了林徽因眼里的春天特别的有诗意,内容纯净。第三段写春光依旧明媚,岁月貌似 静好,但是因为有疫情,却不是真的静好,庚子春,疫情四起,确实和以往的春天不一样, - 20 - 有你有怎样的回顾和展望?是给考生的写作方向,和以往美好的春天相比,在疫情的春天里, 可以谈对疫情的中各行各业的人的付出,也可以专门谈白衣天使的付出。“展望”,可以提 出美好的希望。 立意: 春天里,遂想起疫情中逆行的人 春天里,遂想起最美的人 春天里,遂想起山花烂漫 素材: 1.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再坚持一下黑暗的尽头将会有无限的光明,加油武汉, 加油中国!这一声声的志气昂扬的呐喊,铸就我们 14 亿同胞坚不可摧的勇气,无论是 2003 年的非典,还是 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直到 2020 年的。新型冠状病毒每一次的重大灾难重 大险情。重大挑战。但不论任何艰难困苦,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都能够不惧风浪,奋勇直前, 都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春天我们必须夺回来。 2.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在最吃劲的时候,越要有一鼓作气的决心,越要有攻坚克难的毅力。 当下所求不过是久别重逢的樱,别来无恙的你,喧闹如初的城,似乎从来没有一个春天,令 人如此翘首以盼。我们等花开得胜,我相信中国可以! 3.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人生要努力度 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不可轻言放弃,你还看到了吗?好几个贫困国家倾尽全国之 力捐助所有的医护用品给中国。虽然不多,但那是他们的全部。病毒不分国界,携手抗击疫 情是大家的责任。 4.长夜尽,曙光至,天将明。我们离春暖花开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山花烂漫,鸟啼清脆,桥 下碧波被暖风吹皱,她摆脱桎梏,把冰霜化为生长的雨水,向着温暖招摇着。那时我们可以 和全国友人登黄鹤楼赏樱花满天,可以并肩而笑,吃一碗热干面,可以去医院向每一位白衣 骑士鞠躬道谢。樱花树下英雄归,千家灯火共月明。 5.如果诗人普希金曾说,相信吧,快乐的日子总会来临。让我们心怀一份美好的期待,赶跑 忧郁的日子,疫情带来的伤痛不该忘记,但同时也不要辜负那些守护者的付出,要替他们继 续生活,笑靥如花。 6.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希望。耕耘希望, 常常收获梦想。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如今初春的暖阳已然照耀 在田野之上,万物复苏,除夕皆是繁忙的景象。只要我们抛除杂念、坚定信心、守望相助, - 21 - 共克时艰,则必迎来温暖遍地、春暖花开。 结构:本文开始引用歌词,引入春天里,春天应该春花烂漫,但是却疫情四起。接下来写面 对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白衣天使不计个人得失,不计生命安慰,一往无前。最后写我 们有信心战胜疫情,等到春花烂漫时,会拨云见日,照应开头,展望未来,终将胜利。 【点睛】写作时,切忌把全部名言杂糅在一起,以为能面面俱到,其实反而没了重点。要注 意时鲜素材的运用,不能一味在故纸堆里“为赋新词强说愁”。此外,文章结构圆融,可题 记先声夺人、态度显豁,结尾画龙点睛、收束有力,充分彰显了作者的写作才情。 - 2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