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分类汇编02: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高考分类汇编02:三角函数平面向量(含解析)

2020 届全国各地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目录 01 集合..........................................................................................................................................................................1 02 复数..........................................................................................................................................................................5 03 逻辑用语..................................................................................................................................................................8 04 函数与导数........................................................................................................................................................... 10 05 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34 06 平面向量................................................................................................................................................................ 47 07 数列....................................................................................................................................................................... 53 08 不等式和线性规划............................................................................................................................................... 69 09 空间立体几何....................................................................................................................................................... 73 10 平面解析几何....................................................................................................................................................... 98 11 统计和概率.........................................................................................................................................................123 12 极坐标和参数方程.............................................................................................................................................142 13 不等式选讲.........................................................................................................................................................147 05 三角函数和解三角形 1.(2020•北京卷)2020 年 3 月 14 日是全球首个国际圆周率日( Day).历史上,求圆周率 的方法有多 种,与中国传统数学中的“割圆术”相似.数学家阿尔·卡西的方法是:当正整数 n 充分大时,计算单位圆的 内接正 6n 边形的周长和外切正 6n 边形(各边均与圆相切的正 6n 边形)的周长,将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作为 2 的近似值.按照阿尔·卡西的方法, 的近似值的表达式是( ). A. 30 303 sin tann n n       B. 30 306 sin tann n n       C. 60 603 sin tann n n       D. 60 606 sin tann n n       【答案】A 【解析】计算出单位圆内接正 6n 边形和外切正 6n 边形的周长,利用它们的算术平均数作为 2 的近似值可 得出结果. 【详解】单位圆内接正 6n 边形的每条边所对应的圆周角为 360 60 6n n   ,每条边长为 302sin n  , 所以,单位圆的内接正 6n 边形的周长为 3012 sinn n  , 单位圆的外切正 6n 边形的每条边长为 302 tan n  ,其周长为 3012 tann n  , 30 3012 sin 12 tan 30 302 6 sin tan2 n nn n n n n            ,则 30 303 sin tann n n      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圆周率 的近似值的计算,根据题意计算出单位圆内接正 6n 边形和外切正 6n 边形的周 长是解答的关键,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2.(2020•北京卷)若函数 ( ) sin( ) cosf x x x   的最大值为 2,则常数 的一个取值为________. 【答案】 2  ( 2 ,2k k Z   均可) 【解析】根据两角和的正弦公式以及辅助角公式即可求得      22cos sin 1 sinf x x      ,可得  22cos sin 1 2    ,即可解出. 【详解】因为        22cos sin sin 1 cos cos sin 1 sinf x x x x           , 所以  22cos sin 1 2    ,解得sin 1  ,故可取 2   .故答案为: 2  ( 2 ,2k k Z   均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辅助角公式的应用,以及平方关系的应用,考查学生的数学运 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3.(2020•北京卷)在 ABC 中, 11a b  ,再从条件①、条件②这两个条件中选择一个作为己知,求: (Ⅰ)a 的值: (Ⅱ)sinC 和 ABC 的面积. 条件①: 17,cos 7c A   ; 条件②: 1 9cos ,cos8 16A B  . 注:如果选择条件①和条件②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答案】选择条件①(Ⅰ)8(Ⅱ) 3sin 2C  , 6 3S  ; 选择条件②(Ⅰ)6(Ⅱ) 7sin 4C  , 15 7 4S  . 【解析】选择条件①(Ⅰ)根据余弦定理直接求解,(Ⅱ)先根据三角函数同角关系求得 sin A ,再根据正弦 定理求sinC ,最后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结果; 选择条件②(Ⅰ)先根据三角函数同角关系求得 sin ,sinA B ,再根据正弦定理求结果,(Ⅱ)根据两角和正 弦公式求sinC ,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结果. 【详解】选择条件①(Ⅰ) 17,cos 7c A   , 11a b  2 2 2 2 2 2 12 cos (11 ) 7 2(11 ) 7 ( )7a b c bc A a a a            8a  (Ⅱ) 21 4 3cos (0, ) sin 1 cos7 7A A A A       , 由正弦定理得: 8 7 3sinsin sin sin 24 3 7 a c CA C C      1 1 3sin (11 8) 8 6 32 2 2S ba C      选择条件②(Ⅰ) 1 9cos ,cos , (0, )8 16A B A B    , 2 23 7 5 7sin 1 cos ,sin 1 cos8 16A A B B       由正弦定理得: 11 6sin sin 3 7 5 7 8 16 a b a a aA B      (Ⅱ) 3 7 9 5 7 1 7sin sin( ) sin cos sin cos 8 16 16 8 4C A B A B B A         1 1 7 15 7sin (11 6) 62 2 4 4S ba C      【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中档题. 4.(2020•全国 1 卷)设函数 ( ) cos π( )6f x x  在[ π,π] 的图像大致如下图,则 f(x)的最小正周期为( ) A. 10π 9 B. 7π 6 C. 4π 3 D. 3π 2 【答案】C 【解析】由图可得:函数图象过点 4 ,09     ,即可得到 4cos 09 6         ,结合 4 ,09     是函数  f x 图象与 x 轴负半轴的第一个交点即可得到 4 9 6 2        ,即可求得 3 2   ,再利用三角函数周 期公式即可得解. 【详解】由图可得:函数图象过点 4 ,09     ,将它代入函数  f x 可得: 4cos 09 6         又 4 ,09     是函数  f x 图象与 x 轴负半轴的第一个交点,所以 4 9 6 2        ,解得: 3 2   所以函数 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2 2 4 3 3 2 T      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函数的性质及转化能力,还考查了三角函数周期公式,属于中档题. 5.(2020•全国 1 卷)已知   π( )0, ,且 3cos2 8cos 5   ,则 sin  ( ) A. 5 3 B. 2 3 C. 1 3 D. 5 9 【答案】A 【解析】用二倍角的余弦公式,将已知方程转化为关于 cos 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得出 cos ,再用同角 间的三角函数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3cos2 8cos 5   ,得 26cos 8cos 8 0    , 即 23cos 4cos 4 0    ,解得 2cos 3    或 cos 2  (舍去), 又 2 5(0, ), sin 1 cos 3      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恒等变换和同角间的三角函数关系求值,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考查计算求解能 力,属于基础题. 6.(2020•全国 2 卷)若α为第四象限角,则( ) A. cos2α>0 B. cos2α<0 C. sin2α>0 D. sin2α<0 【答案】D 【解析】由题意结合二倍角公式确定所给的选项是否正确即可. 【详解】方法一:由α为第四象限角,可得 3 2 2 2 ,2 k k k Z         , 所以3 4 2 4 4 ,k k k Z         此时 2 的终边落在第三、四象限及 y 轴的非正半轴上,所以 sin 2 0  故选:D. 方法二:当 6    时, cos2 cos 03        ,选项 B 错误; 当 3    时, 2cos2 cos 03        ,选项 A 错误; 由 在第四象限可得: sin 0,cos 0   ,则 sin 2 2sin cos 0    ,选项 C 错误,选项 D 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符号,二倍角公式,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 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7.(2020•全国 2 卷) ABC 中,sin2A-sin2B-sin2C=sinBsinC. (1)求 A; (2)若 BC=3,求 ABC 周长的最大值. 【答案】(1) 2 3  ;(2)3 2 3 . 【解析】(1)利用正弦定理角化边,配凑出 cos A的形式,进而求得 A ; (2)利用余弦定理可得到 2 9AC AB AC AB    ,利用基本不等式可求得 AC AB 的最大值,进而 得到结果. 【详解】(1)由正弦定理可得: 2 2 2BC AC AB AC AB    , 2 2 2 1cos 2 2 AC AB BCA AC AB      ,  0,A  , 2 3A   . (2)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2 22 cos 9BC AC AB AC AB A AC AB AC AB         , 即 2 9AC AB AC AB    . 2 2 AC ABAC AB       (当且仅当 AC AB 时取等号),       2 2 2 239 2 4 AC ABAC AB AC AB AC AB AC AB             , 解得: 2 3AC AB  (当且仅当 AC AB 时取等号), ABC 周长 3 2 3L AC AB BC     , ABC 周长的最大值为3 2 3 . 【点睛】本题考查解三角形的相关知识,涉及到正弦定理角化边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形周长最 大值的求解问题;求解周长最大值的关键是能够在余弦定理构造的等式中,结合基本不等式构造不等关系 求得最值. 8.(2020•全国 3 卷)在 △ ABC 中,cosC= 2 3 ,AC=4,BC=3,则 cosB=( ) A. 1 9 B. 1 3 C. 1 2 D. 2 3 【答案】A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余弦定理求得 AB ,再根据 2 2 2 cos 2 AB BC ACB AB BC    ,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在 ABC 中, 2cos 3C  , 4AC  , 3BC  根据余弦定理: 2 2 2 2 cosAB AC BC AC BC C     , 2 2 24 3 2 24 3 3AB       , 可得 2 9AB  ,即 3AB  ,由 2 2 2 9 9 16 1cos 2 2 3 3 9 AB BC ACB AB BC         , 故 1cos 9B 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了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9.(2020•全国 3 卷)已知 2tanθ–tan(θ+ π 4 )=7,则 tanθ=( ) A. –2 B. –1 C. 1 D. 2 【答案】D 【解析】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结合换元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 2tan tan 74        , tan 12tan 71 tan      , 令 tan , 1t t  ,则 12 71 tt t   ,整理得 2 4 4 0t t   ,解得 2t  ,即 tan 2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两角和的正切公式化简求值,属于中档题. 10.(2020•全国 3 卷)关于函数 f(x)= 1sin sinx x  有如下四个命题: ①f(x)的图像关于 y 轴对称. ②f(x)的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③f(x)的图像关于直线 x= 2  对称. ④f(x)的最小值为 2. 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 【答案】②③ 【解析】利用特殊值法可判断命题①的正误;利用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可判断命题②的正误;利用对称性的 定义可判断命题③的正误;取 0x   可判断命题④的正误.综合可得出结论. 【详解】对于命题①, 1 526 2 2f        , 1 526 2 2f          ,则 6 6f f            , 所以,函数  f x 的图象不关于 y 轴对称,命题①错误; 对于命题②,函数  f x 的定义域为 ,x x k k Z  ,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       1 1 1sin sin sinsin sin sinf x x x x f xx x x                 , 所以,函数  f x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命题②正确; 对于命题③, 1 1sin cos2 2 cossin 2 f x x x x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1sin cos2 2 cossin 2 f x x x x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则 2 2f x f x             , 所以,函数 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 2x  对称,命题③正确; 对于命题④,当 0x   时, sin 0x  ,则   1sin 0 2sinf x x x     , 命题④错误.故答案为:②③. 【点睛】本题考查正弦型函数的奇偶性、对称性以及最值的求解,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11.(2020•江苏卷)已知 2sin ( )4   = 2 3 ,则sin 2 的值是____. 【答案】 1 3 【解析】直接按照两角和正弦公式展开,再平方即得结果. 【详解】 2 22 2 1sin ( ) ( cos sin ) (1 sin 2 )4 2 2 2         Q 1 2 1(1 sin 2 ) sin 22 3 3       ,故答案为: 1 3 【点睛】本题考查两角和正弦公式、二倍角正弦公式,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 12.(2020•江苏卷)将函数 y= πsin(2 )43 x﹢ 的图象向右平移 π 6 个单位长度,则平移后的图象中与 y 轴最近的 对称轴的方程是____. 【答案】 5 24x   【解析】先根据图象变换得解析式,再求对称轴方程,最后确定结果. 【详解】 3sin[2( ) ] 3sin(2 )6 4 12y x x       72 ( ) ( )12 2 24 2 kx k k Z x k Z           ,当 1k   时 5 24x   ,故答案为: 5 24x  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函数图象变换、正弦函数对称轴,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 13.(2020•江苏卷)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3, 2, 45a c B    . (1)求sinC 的值; (2)在边 BC 上取一点 D,使得 4cos 5ADC   ,求 tan DAC 的值. 【答案】(1) 5sin 5C  ;(2) 2tan 11DAC  . 【解析】(1)利用余弦定理求得b ,利用正弦定理求得sinC . (2)根据 cos ADC 的值,求得sin ADC 的值,由(1)求得 cosC 的值,从而求得 sin ,cosDAC DAC  的值,进而求得 tan DAC 的值. 【详解】(1)由余弦定理得 2 2 2 22 cos 9 2 2 3 2 52b a c ac B          ,所以 5b  . 由正弦定理得 sin 5sinsin sin 5 c b c BCC B b     . (2)由于 4cos 5ADC   , ,2ADC       ,所以 2 3sin 1 cos 5ADC ADC     . 由于 ,2ADC       ,所以 0, 2C     ,所以 2 2 5cos 1 sin 5C C   . 所以  sin sinDAC DAC     sin ADC C    sin cos cos sinADC C ADC C      3 2 5 4 5 2 5 5 5 5 5 25          . 由于 0, 2DAC      ,所以 2 11 5cos 1 sin 25DAC DAC     . 所以 sin 2tan cos 11 DACDAC DAC    . 【点睛】本小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三角形,考查三角恒等变换,属于中档题. 14.(2020•新全国 1 山东)下图是函数 y= sin(ωx+φ)的部分图像,则 sin(ωx+φ)= ( ) A. πsin( 3x  ) B. πsin( 2 )3 x C. πcos(2 6x  ) D. 5πcos( 2 )6 x 【答案】BC 【解析】首先利用周期确定 的值,然后确定 的值即可确定函数的解析式,最后利用诱导公式可得正确 结果. 【详解】由函数图像可知: 2 2 3 6 2 T     ,则 2 2 2T      ,所以不选 A, 当 2 53 6 2 12x     时, 1y     5 32 212 2 k k Z       , 解得:  22 3k k     Z ,即函数的解析式为: 2sin 2 2 sin 2 cos 2 sin 23 6 2 6 3y x k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 5cos 2 cos( 2 )6 6x x        ,故选:BC. 【点睛】已知 f(x)=Asin(ωx+φ)(A>0,ω>0)的部分图象求其解析式时,A 比较容易看图得出,困难的是求 待定系数ω和φ,常用如下两种方法: (1)由ω= 2 T  即可求出ω;确定φ时,若能求出离原点最近的右侧图象上升(或下降)的“零点”横坐标 x0,则令 ωx0+φ=0(或ωx0+φ=π),即可求出φ. (2)代入点的坐标,利用一些已知点(最高点、最低点或“零点”)坐标代入解析式,再结合图形解出ω和φ,若 对 A,ω的符号或对φ的范围有要求,则可用诱导公式变换使其符合要求. 15.(2020•新全国 1 山东)在① 3ac  ,② sin 3c A  ,③ 3c b 这三个条件中任选一个,补充在下面问 题中,若问题中的三角形存在,求 c 的值;若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说明理由. 问题:是否存在 ABC ,它的内角 ,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 ,a b c ,且sin 3 sinA B= , 6C  ,________?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答案】详见解析 【解析】解法一:由题意结合所给的条件,利用正弦定理角化边,得到 a,b 的比例关系,根据比例关系,设 出长度长度,由余弦定理得到 c 的长度,根据选择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和求解. 解法二:利用诱导公式和两角和的三角函数公式求得tanA 的值,得到角 , ,A B C 的值,然后根据选择的条 件进行分析判断和求解. 【详解】解法一:由sin 3 sinA B= 可得: 3a b  ,不妨设  3 , 0a m b m m   , 则: 2 2 2 2 2 232 cos 3 2 3 2c a b ab C m m m m m          ,即 c m . 选择条件①的解析:据此可得: 23 3 3ac m m m    , 1m  ,此时 1c m  . 选择条件②的解析:据此可得: 2 2 2 2 2 2 2 3 1cos 2 2 2 b c a m m mA bc m        , 则: 21 3sin 1 2 2A        ,此时: 3sin 32c A m   ,则: 2 3c m  . 选择条件③的解析:可得 1c m b m   , c b ,与条件 3c b 矛盾,则问题中的三角形不存在. 解法二:∵  3 , ,6sinA sinB C B A C      , ∴  3 sin 3 sin 6sinA A C A        ,   3 13 sin 3 · 3 ·2 2sinA A C sinA cosA    , ∴ 3sinA cosA  ,∴ 3tanA   ,∴ 2 3A  ,∴ 6B C   , 若选①, 3ac  ,∵ 3 3a b c  ,∴ 23 3c  ,∴c=1; 若选②, 3csinA  ,则 3 32 c  , 2 3c  ;若选③,与条件 3c b 矛盾. 【点睛】在处理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时,一般全部化为角的关系,或全部化为边的关系.题中若出现边的 一次式一般采用到正弦定理,出现边的二次式一般采用到余弦定理.应用正、余弦定理时,注意公式变式 的应用.解决三角形问题时,注意角的限制范围. 16.(2020•天津卷)已知函数 ( ) sin 3f x x      .给出下列结论: ① ( )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 2 ; ② 2f      是 ( )f x 的最大值; ③把函数 siny x 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移 3  个单位长度,可得到函数 ( )y f x 的图象.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①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对所给选项结合正弦型函数的性质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因为 ( ) sin( )3f x x   ,所以周期 2 2T    ,故①正确; 5 1( ) sin( ) sin 12 2 3 6 2f         ,故②不正确; 将函数 siny x 的图象上所有点向左平移 3  个单位长度,得到 sin( )3y x   的图象, 故③正确.故选:B. 【点晴】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型函数的性质及图象的平移,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逻辑分析那能力,是 一道容易题. 17.(2020•天津卷)在 ABC 中,角 ,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 , ,a b c .已知 2 2, 5, 13a b c   . (Ⅰ)求角C 的大小; (Ⅱ)求 sin A 的值; (Ⅲ)求sin 2 4A     的值. 【答案】(Ⅰ) 4C = ;(Ⅱ) 2 13sin 13A  ;(Ⅲ) 17 2sin 2 4 26A      . 【解析】(Ⅰ)直接利用余弦定理运算即可; (Ⅱ)由(Ⅰ)及正弦定理即可得到答案; (Ⅲ)先计算出sin ,cos ,A A 进一步求出sin 2 ,cos2A A ,再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Ⅰ)在 ABC 中,由 2 2, 5, 13a b c   及余弦定理得 2 2 2 8 25 13 2cos 2 22 2 2 5 a b cC ab         ,又因为 (0, )C  ,所以 4C = ; (Ⅱ)在 ABC 中,由 4C = , 2 2, 13a c  及正弦定理,可得 22 2sin 2sin 13 a CA c     2 13 13 ; (Ⅲ)由 a c 知角 A 为锐角,由 2 13sin 13A  ,可得 2cos 1 sinA A   3 13 13 , 进而 212 5sin 2 2sin cos ,cos2 2cos 113 13A A A A A     , 所以 12 2 5 2sin(2 ) sin2 cos cos2 sin4 4 4 13 2 13 2A A A          17 2 26 . 【点晴】本题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解三角形,以及三角恒等变换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考查学生的数学 运算能力,是一道容易题. 17.(2020•浙江卷).已知 tan 2  ,则 cos2  ________; πtan( )4    ______. 【答案】 (1). 3 5- (2). 1 3 【解析】利用二倍角余弦公式以及弦化切得 cos2 ,根据两角差正切公式得 tan( )4   【详解】 2 2 2 2 2 2 2 2 2 2 cos sin 1 tan 1 2 3cos2 cos sin cos sin 1 tan 1 2 5                    , tan 1 2 1 1tan( )4 1 tan 1 2 3          ,故答案为: 3 1,5 3  【点睛】本题考查二倍角余弦公式以及弦化切、两角差正切公式,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 18.(2020•浙江卷)在锐角△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且 2 sin 3b A a . (I)求角 B; (II)求 cosA+cosB+cosC 的取值范围. 【答案】(I) 3B  ;(II) 3 1 3,2 2     【解析】(I)首先利用正弦定理边化角,然后结合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即可确定∠B 的大小; (II)结合(1)的结论将含有三个角的三角函数式化简为只含有∠A 的三角函数式,然后由三角形为锐角三角 形确定∠A 的取值范围,最后结合三角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得 cos cos cosA B C  的取值范围. 【详解】(I)由 2 sin 3b A a 结合正弦定理可得: 32sin sin 3 sin , sin 2B A A B   △ABC 为锐角三角形,故 3B  . (II)结合(1)的结论有: 1 2cos cos cos cos cos2 3A B C A A         1 3 1cos cos sin2 2 2A A A    3 1 1sin cos2 2 2A A   1sin 6 2A       . 由 20 3 2 0 2 A A          可得: 6 2A   , 2 3 6 3A     , 则 3sin ,13 2A            , 1 3 1 3sin ,2 23 2A             . 即 cos cos cosA B C  的取值范围是 3 1 3,2 2     . 【点睛】解三角形的基本策略:一是利用正弦定理实现“边化角”,二是利用余弦定理实现“角化边”;求最值 也是一种常见类型,主要方法有两类,一是找到边之间的关系,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二是转化为关于 某个角的函数,利用函数思想求最值. 10.(2020•上海卷)已知 f(x)=sin ( 0)x   . (1)若 f(x)的周期是 4π,求 ,并求此时 1f( ) 2x  的解集; (2)已知 =1 , 2g( ) ( ) 3 ( ) ( )2x f x f x f x    , x 0, 4     ,求 g(x)的值域. 【答案】(1) 1= 2  , 5x x|x= 4 x 4 ,3 3k k k Z          或 ;(2) 1- ,02      06 平面向量 1.(2020•北京卷)已知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2,点 P 满足 1 ( )2AP AB AC    ,则| |PD  _________; PB PD   _________. 【答案】 (1). 5 (2). 1 【解析】以点 A 为坐标原点, AB 、 AD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得点 P 的坐标, 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运算可求得 PD  以及 PB PD  的值. 【详解】以点 A 为坐标原点, AB 、 AD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 y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则点  0,0A 、  2,0B 、  2,2C 、  0,2D ,        1 1 12,0 2,2 2,12 2 2AP AB AC       , 则点  2,1P ,  2,1PD   ,  0, 1PB   , 因此,  2 22 1 5PD     ,  0 2 1 ( 1) 1PB PD          .故答案为: 5 ; 1 .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向量的模和数量积的计算,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求出点 P 的坐标是解答的关键, 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2.(2020•全国 1 卷)设 ,a b 为单位向量,且| | 1a b  ,则| |a b  ______________. 【答案】 3 【解析】整理已知可得:  2 a b a b      ,再利用 ,a b   为单位向量即可求得 2 1a b    ,对 a b r r 变形 可得: 2 2 2a b a a b b          ,问题得解. 【详解】因为 ,a b   为单位向量,所以 1a b  r r 所以  2 2 2 2 2 2 1a b a b a a b b a b                    解得: 2 1a b    ,所以  2 2 2 2 3a b a b a a b b               ,故答案为: 3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模的计算公式及转化能力,属于中档题. 3.(2020•全国 2 卷)已知单位向量 a  , b  的夹角为 45°, k a b    与 a  垂直,则 k=__________. 【答案】 2 2 【解析】首先求得向量的数量积,然后结合向量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即可求得实数 k 的值. 【详解】由题意可得: 21 1 cos45 2a b        ,由向量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可得: 0k a b a         , 即: 2 2 02k a a b k          ,解得: 2 2k  .故答案为: 2 2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定义与运算法则,向量垂直的充分必要条件等知识,意在考查学 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4.(2020•全国 3 卷)已知向量 a,b 满足| | 5a  ,| | 6b  , 6a b   ,则 cos , =a a b ( ) A. 31 35  B. 19 35  C. 17 35 D. 19 35 【答案】D 【解析】计算出  a a b    、 a b  的值,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可计算出 cos ,a a b     的值. 【详解】 5a   , 6b  , 6a b    ,   2 25 6 19a a b a a b              .  2 2 2 2 25 2 6 36 7a b a b a a b b                   , 因此,   19 19cos , 5 7 35 a a b a a b a a b                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向量夹角余弦值的计算,同时也考查了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计算以及向量模的计算, 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5.(2020•江苏卷)在△ABC 中, 4 3 =90AB AC BAC  , ,∠ ,D 在边 BC 上,延长 AD 到 P,使得 AP=9, 若 3( )2PA mPB m PC     (m 为常数),则 CD 的长度是________. 【答案】 18 5 【解析】根据题设条件可设  0PA PD    ,结合 3 2PA mPB m PC         与 , ,B D C 三点共线,可求得  , 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BC ,然后根据余弦定理即可求解. 【详解】∵ , ,A D P 三点共线,∴可设  0PA PD    ,∵ 3 2PA mPB m PC         , ∴ 3 2PD mPB m PC          ,即 3 2 mmPD PB PC         , 若 0m  且 3 2m  ,则 , ,B D C 三点共线,∴ 3 2 1 mm        ,即 3 2   , ∵ 9AP  ,∴ 3AD  ,∵ 4AB  , 3AC  , 90BAC  ,∴ 5BC  , 设CD x , CDA   ,则 5BD x  , BDA     . ∴根据余弦定理可得 2 2 2 cos 2 6 AD CD AC x AD CD     ,       22 2 2 5 7cos 2 6 5 xAD BD AB AD BD x         , ∵  cos cos 0     ,∴     25 7 06 6 5 xx x    ,解得 18 5x  ,∴ CD 的长度为 18 5 . 当 0m  时, 3 2PA PC  , ,C D 重合,此时 CD 的长度为 0 , 当 3 2m  时, 3 2PA PB  , ,B D 重合,此时 12PA  ,不合题意,舍去.故答案为:0 或18 5 .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向量知识的应用、余弦定理的应用以及求解运算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设出  0PA PD    . 6.(2020•新全国 1 山东)已知 P 是边长为 2 的正六边形 ABCDEF 内的一点,则 AP AB  的取值范用是( ) A. ( )2,6 B. ( 6,2) C. ( 2,4) D. ( 4,6) 【答案】A 【解析】首先根据题中所给的条件,结合正六边形的特征,得到 AP  在 AB  方向上的投影的取值范围是 ( 1,3) ,利用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式,求得结果. 【详解】 AB  的模为 2,根据正六边形的特征,可以得到 AP  在 AB  方向上的投影的取值范围是 ( 1,3) , 结合向量数量积的定义式,可知 AP AB   等于 AB  的模与 AP  在 AB  方向上的投影的乘积, 所以 AP AB   的取值范围是 ( )2,6 , 故选:A. 【点睛】该题以正六边形为载体,考查有关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取值范围,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向量数量积的 定义式,属于简单题目. 7.(2020•天津卷)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 60 , 3B AB   , 6BC  ,且 3, 2AD BC AD AB       ,则实数  的值为_________,若 ,M N 是线段 BC 上的动点,且| | 1MN  , 则 DM DN 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答案】 (1). 1 6 (2). 13 2 【解析】可得 120BAD   ,利用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求得  的值,然后以点 B 为坐标原点, BC 所在 直线为 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点  ,0M x ,则点  1,0N x  (其中 0 5x  ),得出 DM DN  关于 x 的函数表达式,利用二次函数的基本性质求得 DM DN  的最小值. 【详解】 AD BC   , //AD BC , 180 120BAD B     , cos120AB AD BC AB BC AB            1 36 3 92 2              ,解得 1 6   , 全国高中数学教师群:1142300029 以点 B 为坐标原点, BC 所在直线为 x 轴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xBy ,  6 6,0BC C  , ,∵ 3, 60AB ABC    ,∴ A 的坐标为 3 3 3,2 2A       , ∵又∵ 1 6AD BC  ,则 5 3 3,2 2D       ,设  ,0M x ,则  1,0N x  (其中 0 5x  ), 5 3 3,2 2DM x         , 3 3 3,2 2DN x         ,   2 225 3 3 3 21 134 22 2 2 2 2DM DN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当 2x  时, DM DN  取得最小值 13 2 .故答案为: 1 6 ;13 2 .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计算,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定义与坐标运算,考查计算能力,属于 中等题. 8.(2020•浙江卷)设 1e  , 2e  为单位向量,满足 21| 2 2|   ee , 1 2a e e    , 1 23b e e    ,设 a  ,b  的夹角 为 ,则 2cos  的最小值为_______. 【答案】 28 29 【解析】利用复数模的平方等于复数的平方化简条件得 1 2 3 4e e  ur ur ,再根据向量夹角公式求 2cos  函数关系 式,根据函数单调性求最值. 【详解】 1 2| 2 | 2e e  ur ur Q , 1 24 4 1 2e e     ur ur , 1 2 3 4e e   ur ur , 22 2 1 2 1 2 2 2 1 2 1 2 1 2 (4 4 ) 4(1 )( )cos (2 2 )(10 6 ) 5 3 e e e ea b e e e e e ea b               ur ur ur urr r ur ur ur ur ur urr r 1 2 4 2 4 2 28(1 ) (1 )33 3 295 3 5 3 4 e e          ur ur .故答案为: 28 29 . 【点睛】本题考查利用模求向量数量积、利用向量数量积求向量夹角、利用函数单调性求最值,考查综合 分析求解能力,属中档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