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讲义-【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纲要上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讲义-【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纲要上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 标 解 读 时 空 坐 标 ‎1.识记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史实,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复辟帝制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2.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从“历史解释”角度理解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 ‎3.搜集民国成立后社会生活变化的史料,从“史料实证”角度掌握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4.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知识点一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1.袁世凯复辟帝制 ‎(1)袁世凯上台的标志:1912 年3 月10 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2)复辟帝制的过程 ‎①1913年11月,下令解散国民党。‎ ‎②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③1914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十年, 可连选连任。‎ ‎④1915年5月与日本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 ‎⑤称帝: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 11‎ ‎2.护国运动 ‎(1)背景 ‎①袁世凯倒行逆施,革命党人起而反抗。‎ ‎②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 ‎③全国人民强烈反对袁世凯称帝。‎ ‎(2)概况 ‎①时间:1915 年底。‎ ‎②地点:云南。‎ ‎③人物:唐继尧﹑蔡锷﹑李烈钧。‎ ‎④过程: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广东、浙江、湖南、陕西、四川等省相继宣告独立。‎ ‎(3)结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纪年。‎ 知识点二 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 ‎1.背景 ‎(1)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难以产生一个能统御整个北洋派的人,内部派系纷争。‎ ‎(2)帝国主义的支持。‎ ‎(3)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 ‎2.概况 ‎(1)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 ‎(2)“府院之争”: 袁世凯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重新召开国会,但进展不顺。1917年5月,继任总统的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 ‎(3)张勋复辟: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 ‎3.护法运动 ‎(1)原因: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2)开始:1917 年8 月, 南下的150 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 “中华民国军政府”,举孙中山为大元帅。‎ 11‎ ‎(3)结果:西南军阀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失败。‎ ‎4.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 ‎(1)目的: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 ‎(2)概况:1917 年8月14 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协约国方面。‎ ‎(3)影响 ‎①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 ‎②中国劳工前往欧洲前线,为协约国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知识点三 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民国初年经济的发展 ‎(1)原因 ‎①内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②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2)概况 ‎①发展速度和规模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 ‎②纺织、面粉等轻工业发展迅速。‎ ‎③以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等为代表的一批民族企业迅速壮大起来。‎ ‎(3)影响:随着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2.社会生活的新气象 ‎(1)原因: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努力。‎ ‎(2)表现 ‎①历法:改用阳历。‎ ‎②社会风俗:颁布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 ‎③礼仪: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 ‎(3)意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 11‎ 知识点四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原因:人们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束缚着。‎ ‎2.兴起 ‎(1)标志:1915 年9 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2)思想阵地: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钱玄同、刘半农等。‎ ‎2.内容 ‎(1)拥护“德先生”(民主),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 ‎(2)拥护“赛先生”(科学),反对旧艺术、旧宗教。‎ ‎(3)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3.意义 ‎(1)推动了全国报刊业的发展。‎ ‎(2)推动了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 ‎(3)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1.阅读教材P113“由袁世凯签字的‘中日民四条约’”:袁世凯签订这一条约的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提示:目的:为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 危害:它的签订,使日本侵略势力在满蒙、山东得到巩固和扩展,在华中华南也有所增进,民族危机加深。‎ 批注:                                    ‎ ‎2.阅读教材P114“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示意图”:军阀混战的局势给当时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 提示:各派军间不仅拥兵自重,而且为扩大自己的实力和地盘,互相攻打,连年内战。为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各派军阀又任意增加赋税,横征暴敛。长期混战给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受到掠夺与蹂躏,广大人民群众苦不堪言。‎ 批注:                                    ‎ 11‎ ‎3.阅读教材P115“思考点”:你怎样理解孙中山的这则“通电”?‎ 提示:我国大的祸患,没有比武人争雄更大的了,南方和北方都是一样的。这句话说明孙中山认清了封建军阀的实质,南北军阀争雄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是为了全国百姓之生计,这些南北军阀仅是借“共和”之名行独裁之实而已。孙中山对封建军阀由幻想到幻想破灭。‎ 批注:                                    ‎ ‎4.阅读教材P115“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在欧洲的华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华工作出了什么贡献?‎ 提示:弥补了协约国因征兵而造成的劳动力缺乏问题,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 批注:                                    ‎ ‎5.阅读教材P116“学思之窗”:结合这段材料,并联系课文,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提示:中华民国的成立;政府颁布鼓励兴办实业的措施;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批注:                                    ‎ ‎6.‎ 图中的场景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 ‎[答案] 民国初年。‎ 批注:                                    ‎ ‎                                   ‎ ‎7.阅读教材P117“史料阅读”:如何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传统儒学的态度?陈独秀提出了什么主张?‎ 提示:‎ 11‎ 陈独秀等人从袁世凯、张勋两次复辟帝制都提倡传统儒学的事实中断定:孔教与帝制有不可离散之因缘,在旧伦理、旧教育、旧思想、旧文学充斥的国度里是难以建立共和政体的。故中国问题之根本解决必须从思想入手,进行思想启蒙,唤醒被儒家伦理禁锢的民众。‎ 主张: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 批注:                                    ‎ ‎                                   ‎ ‎8.阅读教材P118“问题探究”:阅读上述材料,谈谈中华民国建立后围绕“国体”问题所发生的争端。‎ 提示:面对有人为袁世凯复辟帝制而鼓吹实行“君主立宪”,改变现有的“共和政体”的做法,梁启超进行了猛烈抨击。‎ 批注:                                    ‎ ‎                                   ‎ ‎[思维导图]‎ ‎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史料一 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着实让荣氏兄弟欢欣鼓舞了一阵子,政府也大力倡导实业。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还纷纷向中国订购面粉,中国进口棉纱锐减。荣氏看准了面粉、棉纱工业大发展的苗头,不失时机地大力扩充。1915年“二十一条”后国内“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更是推动了荣氏企业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南方周末》‎ ‎(1)据史料一归纳荣氏企业在此期间获得大发展的原因。‎ 提示: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束缚和障碍;南京临时政府倡导实业;一战爆发,欧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 11‎ 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史料二 1919年全国注册工厂数(单位:家)‎ 江苏 ‎(含 上海)‎ 直隶 ‎(含 天津)‎ 浙 江 广 东 山 东 福 建 奉 天 湖 北 陕 西 黑 龙 江 广 西 甘 肃 其他 各省 ‎155‎ ‎45‎ ‎42‎ ‎33‎ ‎31‎ ‎20‎ ‎19‎ ‎19‎ ‎3‎ ‎3‎ ‎1‎ ‎1‎ ‎0‎ ‎——据陈真《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整理 ‎(2)根据史料二,分析我国民族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提示:分布不合理,绝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区和沿江流域。‎ 史料三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3)根据史料三,概括“中国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特点。‎ 提示:以发展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民生领域);以中小民营企业为主;工业增长迅速。‎ 史料四 随着中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社会新生阶级——工业无产阶级也成长壮大起来,到1919年已达到200多万人。这个数目,在整个人口中虽然还是很少,但是他们居住很集中,是个有力量的阶级……据不完全统计,1920年共发生罢工46次,罢工人数在五万左右。‎ ‎——摘编自胡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4)结合史料四指出民族工业发展对近代中国政治文明进程的影响。‎ 提示:无产阶级成长壮大,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11‎ ‎1.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深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3)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经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意义 ‎(1)政治: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戊戌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1.张裕葡萄酒历史悠久。下表是“百年张裕”1892—1915年发展大事年表(部分),据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 年份 发展大事 ‎1892年 张弼士创立张裕酿酒公司,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之先河 ‎ ‎1912年 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四字 ‎1915年 在北京政府组织下,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A.酿酒业成为这时期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 B.在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的背景下创立 C.孙中山将其作为实业建设的重点促进其发展 11‎ D.北洋政府对张裕产品享誉世界起到一定作用 D [辛亥革命之后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故A项错误;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与题干时间“1892年”不符,故B项错误;孙中山发展实业的重点是铁路交通运输业,故C项错误;材料中“1915年”“在北京政府组织下……张裕的四种酒获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说明北洋政府对张裕产品享誉世界起到一定作用,故D项正确。]‎ ‎2.1916年,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男工约有39万,女工约有24万,其中仅江苏、广东、山东、安徽、浙江五省女工就达20余万人。据此推断,上述五省 (  )‎ A.城市化进程加快 B.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 C.轻工业相对发达 D.政府鼓励女性就业 C [1916年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处于“短暂的春天”。题干显示,全国产业工人中女工比例较高,应是该时期轻工业发展迅速的原因,故C项正确。题干只有该时期男女工人数,不能得出城市化进程加快,故A项错误;妇女就业有利于提高自身地位,但“显著提高”不符合事实,故B项错误;D项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 ‎ 辩证分析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角度 内容 辩证看待历史问题 积极影响 ‎(1)开启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斗争的序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形成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各种新思想不可遏制地涌流、传播 ‎(3)中国的知识分子得到一次民主和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局 限 性 ‎(1)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激进民主主义者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着绝对化倾向 11‎ ‎(2)其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使儒家思想受到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打击,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3)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远未完成,革命必须向新的阶段发展 ‎3.新文化运动认为反对专制争取民主,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其强调的是 (  )‎ A.推翻儒学传统地位 B.批判封建礼教本质 C.树立科学思维方法 D.倡导西方普世价值 C [根据材料“必须从‘奴性逻辑’中解放出来,不盲从一切权威的、被人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东西”可知强调树立科学思维方法,故C项正确。 ]‎ ‎4.1918年,胡适在文章中指出:“我们所提倡的文学革命,只是要替中国创造一种国语的文学。……国语没有文学,便没有生命,便没有价值,便不能成立。”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  )‎ A.根本目的在于彰显文学的价值 B.被赋予了民族主义的使命 C.把斗争矛头直指外国文化侵略 D.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B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思想启蒙,以挽救民族危亡,故A项错误,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把斗争矛头直指中国传统的文言文,提倡白话文,故C、D两项错误。 ]‎ ‎ 新文化运动与文化自信 史料一 所以现代道德的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弟(悌)扩充到全社会的友爱。现在有一班青年却误解了这个意思,他并没有将爱情扩充到社会上,他却打着新思想新家庭的旗帜,抛弃了他的慈爱的、可怜的老母;这种人岂不是误解了新文化运动的意思?‎ ‎——陈独秀 史料二 “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 11‎ 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 ‎——陈独秀 史料三 胡适在倡导“整理国故”运动时说:“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 新文化运动与文化自信的承继关系 新文化运动与文化自信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文化自信与新文化运动都是推动理论创新的源泉,理论创新来自最基本的实践,也来自中华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是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创造条件,而文化自信为中国共产党更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二者都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道路的基础上,都为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D [材料认为新文化运动不但没有全盘否定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据此可以判断该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旧文化,故D项正确。]‎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