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教学课件:古诗三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教学课件: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第三课时 《古诗三首》包括《寒食》、《迢迢牵牛星》和《十 五夜望月》,这三首诗分别写了三个节气的习俗,今天我 们学习第一首《寒食》,题目点明了节日的名称。 第一课时 韩翃:唐代诗人,“大历 十才子”之一。建中年间,因 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 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 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 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 著有《韩君平诗集》。 寒食节:每年冬至以后的第105天,大概是清明节 的前1—2天为寒食节。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 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 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 寒食。 宫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ɡōnɡ 侯 hóu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侯 hóu 候 hòu 易写错 丨王侯 公侯 时候 等候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 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互动课堂 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自由读诗,把古诗 读正确、读流利。 读古诗前两句思考、讨论:诗 的开头描绘春天长安城怎样的画面?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点明暮春季节 皇宫里 的风光 这两句诗写春天京都长安城 的寒食节景色。暮色临近,京城 处处花絮纷飞。寒食节里,东风 吹过,皇家花园里柳枝随风飘拂。 对比 诗意:春天,长安城处处 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 御园柳枝吹斜。 “飞”字动态感极强,表现了春天的 生机勃勃。“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一 个“飞”字,神笔。 从“飞”字你能想到什么? 白天的长安无处不飞花,那夜 晚的长安是怎样的情景呢?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皇帝赐予的荣耀 本来寒食节禁 火,可是权贵大臣 们却可以破例点蜡 烛,这是诗人对腐 败的政治现象作出 委婉的讽刺。 诗意: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 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说一说:《寒食》这首诗写了 什么传统习俗?(课后选做题) 寒食节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 C D (课后第一题)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 轻烟/散入/五侯家。 体会作者对现 实的不满和对权贵 们的讽刺,再来读 一读这首诗,并试 着背诵。 (课后第一题) 结构梳理 景:花飞 柳斜 情:传蜡烛 散入五侯家 寒食 对现实的不满 对权贵的讽刺 主题概括 《寒食》诗人描绘了春天京都长安城 , 的景象,充分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 和对 权贵们的 。 寒食节 不满 讽刺 课堂演练 一、默写诗歌。 春城无处不飞花, 。 日暮汉宫传蜡烛, 。 寒食东风御柳斜 轻烟散入五侯家 二、《寒食》这首诗采用的写作手法是( ) A.借景抒情 B.托物言志 C.借古讽今 C 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我国流传千年,今天我 们就来学习一首有关他们的古诗—《迢迢牵牛星》。 第二课时 点击观看:牛郎织女的故事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 《文选》,是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 首编入,编者把这些作者已经无法考证的五言诗 汇集起来,冠以此名,列在“杂诗”类之首,后 世于是作为组诗看待。《迢迢牵牛星》是其中的 一首,写作年代大约在东汉末年。 牵牛星和织女星 sù 素 zhānɡ 章 yínɡ 盈 mò 脉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素 sù 这里有一点 字谜:青一块, 紫一块。 易写错 迢迢:遥远。 河汉女:诗中指织女星。 河汉,指银河。 札札:织机发出的响声。 机杼:织机的梭子。 盈盈:形容清澈。 脉脉:用眼睛表达情意的样子。 章:有花纹的纺织品,这里指 整幅的布帛。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 然后与同座对读, 注意读准字音、读 通诗句。 mò mò 读 第 一 行诗句,想 想写了什么? 两颗星相距那么遥远又那么明亮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译文:牵牛星是那么的遥远而明亮,织女星是那么的皎洁而遥远。 ( )牵牛星 ( )河汉女 迢迢 皎皎 齐读第二、三行诗句,说一说: 织女的心情是怎样的?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织女虽然伸出纤纤素手,但心不在机织,用 摆动着机杼的动作,揭示她倍感寂寞的内心。 摆弄伸出,抽出 白皙的 动作外貌 我的牛郎啊…… ( )( )素手 ( )( )机杼 纤纤 扎扎 擢 弄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点明了织女 “终日不成章”的原因,用“零 如雨”的神态描写点明她心里终日的悲伤愁闷。 泪水像雨水一样滴下来 落下 神态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织女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 节来描写的,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 同时“札札弄机杼” 。 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 愁闷的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译文: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她哭泣的泪水零落如雨。 没心思织布,呜呜 牛郎你在哪啊…… 认真读最后两行诗句,想一想 诗人是怎样表达织女的相思之苦的?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相距并不遥远 译文:中间只隔了一道清清浅浅的银河, 他俩相距又能有多远呢? 反问句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 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 无法用语言交谈。 不能与心爱的人互诉衷肠 神态 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你能说一 说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吗? 通过写织女相思牛郎的事, 抒发了人 世间思妇对远在他乡恋人的离愁别绪。 (课后第二题) 找出 诗中的叠 词读一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小组交流:使用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 这些叠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朗朗 上口。特别是后两句,一个饱含离愁的少 妇形象若现于纸上,是极难得的佳句。 体会织 女的愁闷、 悲伤,抓住 叠词读出诗 歌的韵律, 并试着背诵。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课后第一题) 结构梳理 迢 迢 牵 牛 星 遥远 明亮 相 思 之 苦 分别苦 织女思 摆弄 不成章 零如雨 不得语 主题概括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 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 子 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 , 的悲哀。 离别相思 不得团聚 课堂演练 一、填空。 诗中写出织女因爱情思念而受到的 折磨和痛苦的诗句是: , 。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叠词。 ( )牵牛星,( )河汉女。 ( )擢素手,( )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一水间,( )不得语。 迢迢 皎皎 纤纤 札札 盈盈 脉脉 每到中秋,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唐朝诗人王建用他的神来之笔描写 了思乡怀人的情绪,今天这节课我 们就一起学习他的《十五夜望月》。 第三课时 王建:唐代诗人,他写了大量的 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 名。代表作有《王建诗集》《王 建诗》《王司马集》等。 中秋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 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 宋朝,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 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栖 鸦 qī yā 左右结构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栖 qī 右部是“东西” 的“西” 易写错 栖息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冷露:秋天的露水。 秋思: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互动课堂 自由朗读古 诗,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注意 停顿。 qī 读一读诗的前两句,圈画出诗 中描写的景物。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作者看到的 听到的 作者感受到的 “树栖鸦”应该是作者听到的,它衬托了什么? 让夜显得更加宁静。 “冷”写出的是月夜的冷清,还表现了什么? 作者的心也是清冷的。 中庭( )白( )栖( ) ( )无声湿( ) 地 冷露 树 桂花 鸦 试着填一填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上 的鸦雀停止了活动,进入了梦乡。 夜已经很深了,清冷的秋露 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齐读诗的后两句,思考诗句抒 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问句表达作者的相思 作者将感情寄托于 ,表达了作者 之情。 月亮 思念故乡 不知秋思落谁家。 不知秋思在谁家。 不知秋思到谁家。 对比读一读,体会“落”字用法的精妙之处。 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 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 洒落人间似的。 说一说:“落”字的用法精妙之处在哪里? 译文:今夜明月当空世间 人人都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 思可落到谁家?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我们再一起 来读一读这首诗, 注意读出诗人望 月怀人的心情。 (课后第一题) “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 游子的思亲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 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和同学交流。 (课后第三题)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写到了 传统习俗? 《十五夜望月》这首诗写了 的传统习俗。 (课后选做题) 中秋节赏月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结构梳理 十 五 夜 望 月 景:地白 鹊鸦 树 冷露 桂花 情:人尽望 落谁家 思念家乡 思念亲人 主题概括 《十五夜望月》描绘了中秋之夜的 , 和 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 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 月色 望月怀人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拓展延伸 诗意: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 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 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课堂演练 一、诗意再现,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 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 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 二、你知道还有哪些古诗也写了传统习 俗吗?查找资料了解一下。和同学分享。 字词听写 七彩课堂 伴你成长 QICAIKETANG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