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难点突破38__分类讨论思想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数学难点突破38__分类讨论思想

高中数学难点 38 分类讨论思想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性质差异,分各种不同的情况予以分析解决.分类 讨论题覆盖知识点较多,利于考查学生的知识面、分类思想和技巧;同时方式多样,具有较 高的逻辑性及很强的综合性,树立分类讨论思想,应注重理解和掌握分类的原则、方法与技 巧、做到“确定对象的全体,明确分类的标准,分层别类不重复、不遗漏的分析讨论.” 1.(★★★★★)若函数 5 1 4 1 2 1)1(3 1)( 23  xaxxaxf 在其定义域内有极值点, 则 a 的取值为 . 2.(★★★★★)设函数 f(x)=x2+|x–a|+1,x∈R. (1)判断函数 f(x)的奇偶性; (2)求函数 f(x)的最小值. [例 1]已知{an}是首项为 2,公比为 2 1 的等比数列,Sn 为它的前 n 项和. (1)用 Sn 表示 Sn+1; (2)是否存在自然数 c 和 k,使得 21   cS cS k k 成立.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不等式知识以及探索和论证存在性问题的能力,属 ★★★★★级题目. 知识依托:解决本题依据不等式的分析法转化,放缩、解简单的分式不等式;数列的基 本性质. 错解分析:第 2 问中不等式的等价转化为学生的易错点,不能确定出 kk ScS  22 3 . 技巧与方法:本题属于探索性题型,是高考试题的热点题型.在探讨第 2 问的解法时, 采取优化结论的策略,并灵活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即对双参数 k,c 轮流分类讨论,从而获 得答案. 解:(1)由 Sn=4(1– n2 1 ),得 22 1)2 11(4 11   nnn SS ,(n∈N*) (2)要使 21   cS cS k k ,只要 0 )22 3(   k k Sc Sc 因为 4)2 11(4  kkS 所以 02 12)22 3(  kkk SSS ,(k∈N*) 故只要 2 3 Sk–2<c<Sk,( k∈N*) 因为 Sk+1>Sk,(k∈N*) ① 所以 2 3 Sk–2≥ S1–2=1. 又 Sk<4,故要使①成立,c 只能取 2 或 3. 当 c=2 时,因为 S1=2,所以当 k=1 时,c<Sk 不成立,从而①不成立. 当 k≥2 时,因为 cS  2 522 3 2 ,由 Sk<Sk+1(k∈N*)得 Sk–2< Sk+1–2 故当 k≥2 时, Sk–2>c,从而①不成立. 当 c=3 时,因为 S1=2,S2=3, 所以当 k=1,k=2 时,c<Sk 因为 cS  4 1322 3 3 ,又 Sk–2< Sk+1–2 所以当 k≥3 时, Sk–2>c,从而①成立. 综上所述,不存在自然数 c,k,使 21   cS cS k k 成立. [例 2]给出定点 A(a,0)(a>0)和直线 l:x=–1,B 是直线 l 上的动点,∠BOA 的 角平分线交 AB 于点 C.求点 C 的轨迹方程,并讨论方程表示的曲线类型与 a 值的关系.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动点的轨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基本知识,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综合性较强,解法较多,考查推理能力和综合运用解析几何知识解题的能力.属★★★★★ 级题目. 知识依托:求动点轨迹的基本方法步骤.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标准方程的基本特点. 错解分析:本题易错点为考生不能巧妙借助题意条件,构建动点坐标应满足的关系式和 分类讨论轨迹方程表示曲线类型. 技巧与方法:精心思考,发散思维、多途径、多角度的由题设条件出发,探寻动点应满 足的关系式.巧妙地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 解法一:依题意,记 B(–1,b),(b∈R),则直线 OA 和 OB 的方程分别为 y=0 和 y= –bx. 设点 C(x,y),则有 0≤x<a,由 OC 平分∠AOB,知点 C 到 OA、OB 距离相等. 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y|= 21 || b bxy   ① 依题设,点 C 在直线 AB 上,故有 )(1 axa by  由 x–a≠0,得 ax yab   )1(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得 y2[(1–a)x2–2ax+(1+a)y2]=0 若 y≠0,则 (1–a)x2–2ax+(1+a)y2=0(0<x<a) 若 y=0 则 b=0,∠AOB=π ,点 C 的坐标为(0,0)满足上式. 综上,得点 C 的轨迹方程为 (1–a)x2–2ax+(1+a)y2=0(0<x<a) (i)当 a=1 时,轨迹方程化为 y2=x(0≤x<1) ③ 此时方程③表示抛物线弧段; (ii)当 a≠1,轨迹方程化为 )0(1 1 )1( )1( 2 2 2 2 2 ax a a y a a a ax      ④ 所以当 0<a<1 时,方程④表示椭圆弧段; 当 a>1 时,方程④表示双曲线一支的弧段. 解法二:如图,设 D 是 l 与 x 轴的交点,过点 C 作 CE⊥x 轴,E 是垂足. (i)当|BD|≠0 时, 设点 C(x,y),则 0<x<a,y≠0 由 CE∥BD,得 )1(|| || |||||| axa y EA DACEBD  . ∵∠COA=∠COB=∠COD–∠BOD=π –∠COA–∠BOD ∴2∠COA=π –∠BOD ∴ COA COACOA 2tan1 tan2)2tan(  BODBOD tan)tan(  ∵ x yCOA ||tan  )1(|| || ||tan axa y OD BDBOD  ∴ )1(|| 1 ||2 2 axa y x y x y    整理,得 (1–a)x2–2ax+(1+a)y2=0(0<x<a) (ii)当|BD|=0 时,∠BOA=π ,则点 C 的坐标为(0,0),满足上式. 综合(i)、(ii),得点 C 的轨迹方程为 (1–a)x2–2ax+(1+a)y2=0(0≤x<a) 以下同解法一. 解法三:设 C(x,y)、B(–1,b),则 BO 的方程为 y=–bx,直线 AB 的方程为 )(1 axa by  ∵当 b≠0 时,OC 平分∠AOB,设∠AOC=θ , ∴直线 OC 的斜率为 k=tanθ ,OC 的方程为 y=kx 于是 22 1 2 tan1 tan22tan k k    又 tan2θ =–b ∴–b= 21 2 k k  ① ∵C 点在 AB 上 ∴ )(1 axa bkx  ② 由①、②消去 b,得 )(1 2)1( 2 axk kkxa  ③ 又 x yk  ,代入③,有 )( 1 2 )1( 2 2 ax x y x y xx ya     整理,得(a–1)x2–(1+a)y2+2ax=0 ④ 当 b=0 时,即 B 点在 x 轴上时,C(0,0)满足上式: a≠1 时,④式变为 1 1 )1( )1( 2 2 2 2 2      a a y a a a ax 当 0<a<1 时,④表示椭圆弧段; 当 a>1 时,④表示双曲线一支的弧段; 当 a=1 时,④表示抛物线弧段. 分类讨论思想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问题分类、求解,要特别注意分类必须满足互斥、 无漏、最简的原则.分类讨论常见的依据是: 1.由概念内涵分类.如绝对值、直线的斜率、指数对数函数、直线与平面的夹角等定义包 含了分类. 2.由公式条件分类.如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极限的计算、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中图 形的分类等. 3.由实际意义分类.如排列、组合、概率中较常见,但不明显、有些应用问题也需分类讨 论. 在学习中也要注意优化策略,有时利用转化策略,如反证法、补集法、变更多元法、数 形结合法等简化甚至避开讨论. 一、选择题 1.(★★★★)已知 12 2lim    nn nn n a a 其中 a∈R,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A.a<0 B.a<2 或 a≠–2 C.–2<a<2 D.a<–2 或 a>2 2.(★★★★★)四面体的顶点和各棱的中点共 10 个点,在其中取 4 个不共面的点, 不同的取法共有( ) A.150 种 B.147 种 C.144 种 D.141 种 二、填空题 3.(★★★★)已知线段 AB 在平面α 外,A、B 两点到平面α 的距离分别为 1 和 3,则 线段 AB 的中点到平面α 的距离为 . 4.(★★★★★)已知集合 A={x|x2–3x+2=0},B={x|x2–ax+(a–1)=0},C={x|x2– mx+2=0},且 A∪B=A,A∩C=C,则 a 的值为 ,m 的取值范围为 . 三、解答题 5.(★★★★)已知集合 A={x|x2+px+q=0},B={x|qx2+px+1=0},A,B 同时满足: ①A∩B≠ ,②A∩B={–2}.求 p、q 的值. 6.(★★★★)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 Q(2,0)和圆 C:x2+y2=1,动点 M 到圆 C 的 切线长与|MQ|的比等于常数λ (λ >0).求动点 M 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7.(★★★★★)已知函数 y=f(x)的图象是自原点出发的一条折线.当 n≤y≤n+1(n=0,1,2,…) 时,该图象是斜率为 bn 的线段(其中正常数 b≠1),设数列{xn}由 f(xn)=n(n=1,2,…)定义. (1)求 x1、x2 和 xn 的表达式; (2)计算 n lim xn; (3)求 f(x)的表达式,并写出其定义域. 8.(★★★★★)已知 a>0 时,函数 f(x)=ax–bx2 (1)当 b>0 时,若对任意 x∈R 都有 f(x)≤1,证明 a≤2b; (2)当 b>1 时,证明:对任意 x∈[0,1],|f(x)|≤1 的充要条件是 b–1≤a≤2 b ; (3)当 0<b≤1 时,讨论:对任意 x∈[0,1],|f(x)|≤1 的充要条件. 参 考 答 案 ●难点磁场 1.解析:即 f(x)=(a–1)x2+ax– 4 1 =0 有解. 当 a–1=0 时,满足.当 a–1≠0 时,只需Δ =a2–(a–1)>0. 答案: 2 52 2 52  a 或 a=1 2.解:(1)当 a=0 时,函数 f(–x)=(–x)2+|–x|+1=f(x),此时 f(x)为偶函数. 当 a≠0 时,f(a)=a2+1,f(–a)=a2+2|a|+1.f(–a)≠f(a),f(–a)≠–f(a) 此时函数 f(x)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2)①当 x≤a 时,函数 f(x)=x2–x+a+1=(x– 2 1 )2+a+ 4 3 若 a≤ ,则函数 f(x)在(–∞,a]上单调递减. 从而函数 f(x)在(–∞,a] 上的最小值为 f(a)=a2+1 若 a> ,则函数 f(x)在(–∞,a] 上的最小值为 f( )= +a,且 f( )≤f(a). ②当 x≥a 时,函数 f(x)=x2+x–a+1=(x+ )2–a+ 若 a≤– ,则函数 f(x)在[a,+∞]上的最小值为 f(– )= –a,且 f(– )≤f(a); 若 a>– ,则函数 f(x)在[a,+∞)单调递增. 从而函数 f(x)在[a,+∞]上的最小值为 f(a)=a2+1. 综上,当 a≤– 时,函数 f(x)的最小值为 –a; 当– <a≤ 时,函数 f(x)的最小值是 a2+1; 当 a> 时,函数 f(x)的最小值是 a+ . ●歼灭难点训练 一、1.解析:分 a=2、|a|>2 和|a|<2 三种情况分别验证. 答案:C 2.解析:任取 4 个点共 C 4 10=210 种取法.四点共面的有三类:(1)每个面上有 6 个点, 则有 4×C 4 6 =60 种取共面的取法;(2)相比较的 4 个中点共 3 种;(3)一条棱上的 3 点与对 棱的中点共 6 种. 答案:C 二、3.解析:分线段 AB 两端点在平面同侧和异侧两种情况解决. 答案:1 或 2 4.解析:A={1,2},B={x|(x–1)(x–1+a)=0}, 由 A∪B=A 可得 1–a=1 或 1–a=2; 由 A∩C=C,可知 C={1}或 . 答案:2 或 3 3 或(–2 2 ,2 ) 三、5.解:设 x0∈A,x0 是 x0 2+px0+q=0 的根. 若 x0=0,则 A={–2,0},从而 p=2,q=0,B={– 2 1 }. 此时 A∩B= 与已知矛盾,故 x0≠0. 将方程 x0 2+px0+q=0 两边除以 x0 2,得 01)1()1( 0 2 0  xpxq . 即 0 1 x 满足 B 中的方程,故 0 1 x ∈B. ∵A∩ B ={–2},则–2∈A,且–2∈ . 设 A={–2,x0},则 B={ 0 1,2 1 x },且 x0≠2(否则 A∩B= ). 若 x0=– ,则 –2∈B,与–2B 矛盾. 又由 A∩B≠ ,∴x0= ,即 x0=±1. 即 A={–2,1}或 A={–2,–1}. 故方程 x2+px+q=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1 或–2,–1 ∴           2)1()2( 3)12( 21)2( 1)12( q p q p 或 6.解:如图,设 MN 切圆 C 于 N,则动点 M 组成的集合是 P={M||MN|=λ |MQ|,λ >0}. ∵ON⊥MN,|ON|=1, ∴|MN|2=|MO|2–|ON|2=|MO|2–1 设动点 M 的坐标为(x,y), 则 2222 )2(1 yxyx   即(x2–1)(x2+y2)–4λ 2x+(4λ 2+1)=0. 经检验,坐标适合这个方程的点都属于集合 P,故方程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1)当λ =1 时,方程为 x= 4 5 ,它是垂直于 x 轴且与 x 轴相交于点( ,0)的直线; (2)当λ ≠1 时,方程化为: 22 2 22 2 2 )1( 31)1 2(       yx 它是以 )0,1 2( 2 2   为圆心, |1| 31 2 2     为半径的圆. 7.解:(1)依题意 f(0)=0,又由 f(x1)=1,当 0≤y≤1,函数 y=f(x)的图象是斜率为 b0=1 的线段,故由 10 )0()( 1 1   x fxf ∴x1=1 又由 f(x2)=2,当 1≤y≤2 时,函数 y=f(x)的图象是斜率为 b 的线段,故由 bxx xfxf   12 12 )()( 即 x2–x1= b 1 ∴x2=1+ 记 x0=0,由函数 y=f(x)图象中第 n 段线段的斜率为 bn–1,故得 1 1 1)()(      n nn nn bxx xfxf 又由 f(xn)=n,f(xn–1)=n–1 ∴xn–xn–1=( )n–1,n=1,2,…… 由此知数列{xn–xn–1}为等比数列,其首项为 1,公比为 . 因 b≠1,得    n k nx 1 (xk–xk–1) =1+ +…+ 1 )1(1 1 1      b bb b n n 即 xn= 1 )1( 1    b bb n (2)由(1)知,当 b>1 时, 11 )1( limlim 1      b b b bb x n nnn 当 0<b<1,n→∞, xn 也趋于无穷大. n lim xn 不存在. (3)由(1)知,当 0≤y≤1 时,y=x,即当 0≤x≤1 时,f(x)=x; 当 n≤y≤n+1,即 xn≤x≤xn+1 由(1)可知 f(x)=n+bn(x–xn)(n=1,2,…),由(2)知 当 b>1 时,y=f(x)的定义域为[0, 1b b ); 当 0<b<1 时,y=f(x)的定义域为[0,+∞). 8.(1)证明:依设,对任意 x∈R,都有 f(x)≤1 ∵ b a b axbxf 4)2()( 2 2  ∴ b a b af 4)2( 2  ≤1 ∵a>0,b>0 ∴a≤2 b . (2)证明:必要性: 对任意 x∈[0,1],|f(x)|≤1–1≤f(x),据此可以推出–1≤f(1) 即 a–b≥–1,∴a≥b–1 对任意 x∈[0,1],|f(x)|≤1 f(x)≤1. 因为 b>1,可以推出 f( b 1 )≤1 即 a· b 1 –1≤1, ∴a≤2 ,∴b–1≤a≤2 充分性: 因为 b>1,a≥b–1,对任意 x∈[0,1]. 可以推出 ax–bx2≥b(x–x2)–x≥–x≥–1 即 ax–bx2≥–1 因为 b>1,a≤2 b ,对任意 x∈[0,1],可以推出 ax–bx2≤2 x–bx2≤1 即 ax–bx2≤1,∴–1≤f(x)≤1 综上,当 b>1 时,对任意 x∈[0,1],|f(x)|≤1 的充要条件是 b–1≤a≤2 . (3)解:∵a>0,0<b≤1 ∴x∈[0,1],f(x)=ax–bx2≥–b≥–1 即 f(x)≥–1 f(x)≤1 f(1)≤1 a–b≤1 即 a≤b+1 a≤b+1 f(x)≤(b+1)x–bx2≤1 即 f(x)≤1 所以当 a>0,0<b≤1 时,对任意 x∈[0,1],|f(x)|≤1 的充要条件是 a≤b+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