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教案
2012~2016 年课标全国卷命题思路与考情分析 考纲考点 命题思路 考情分析 晚清中国经 济结构的变 化和民族工 业的兴起 1.(2016·课标全国Ⅰ,28)晚清经济结构 变动的表现 2.(2016·课标全国Ⅰ,40)近代解决人口 压力的设想 3.(2016·课标全国Ⅲ,41)近代中国开放 历程 4.(2015·课标全国Ⅰ,28)小农经济顽强 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5.(2014·课标全国Ⅰ,28)晚清经济结构 的变化(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6.(2013·课标全国Ⅰ,29)晚清现代化的 趋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7.(2012·课标全国,30)近代中国经济结 构的变动(张謇) 民国时期民 族工业的曲 折发展 1.(2016·课标全国Ⅱ,30)抗战胜利后国 民政府的经济政策 2.(2016·课标全国Ⅲ,30)民族工业对抗 战的支持 物质生活和 社会习俗的 变化 1.(2015·课标全国Ⅱ,41)1950~2008 年我国部分节假日的变化 2.(2014·课标全国Ⅱ,28)维新思想与近 代中国的服饰变革 交通、通讯 1.从考查方式看,近年新 课标地区的高考对本专题 的考查力度较大,选择题 和非选择题题型多有出现, 如 2016 年全国课标Ⅰ卷 以 40 题形式呈现,2015 年全国课标Ⅱ卷和 2016 年全国课标Ⅲ卷都以第 41 题形式出现。 2.从材料形式看,主要以 文字材料为主,2015 年全 国课标Ⅱ卷出现表格材料, 2016 年全国课标Ⅲ卷则 采用了图片材料。 3.从考查知识看,民族工 业的发展以及与世界市场 的联系,尤其是对近代前 期和抗战时期民族工业考 查比重较大;近代社会生 活的变迁及影响也是复习 的重点内容。 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 发展 (2014·课标全国Ⅰ,30)电影发展与流 通税费 第 21 讲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纲要求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 的曲折发展。 课标提示 1.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2.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 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3.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考点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 考点二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①外国资本主义 ②家庭棉纺织业 ③商品化 ④内忧外患 ⑤清朝 统治 ⑥江南制造总局 ⑦轮船招商局 ⑧京师同文馆 ⑨甲午中日战争 ⑩ 中国资本主义 ⑪封建经济 ⑫外商企业 ⑬东南沿海 ⑭继昌隆缫丝厂 ⑮ 民间设厂 ⑯内地 ⑰民族资产阶级 考点二 ①辛亥革命 ②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③暂时放松 ④纺织业 ⑤较 快发展 ⑥“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⑦棉纺织业 ⑧官僚资本 ⑨战时体制 ⑩《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⑪官僚资本 ⑫苛捐杂税 [巧学妙用] 概念阐释——自然经济解体 自然经济解体指封建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它是一个缓慢 的发展过程,在整个中国近代,自然经济依然存在,并在农村占统治地位,对西 方的经济渗透也具有天然的抵抗力。 构图解史——列强经济侵略与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关系 图解历史——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进步 思维导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图解历史——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图解历史——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态及相互关系 漫画解史——民族工业的困境 《破扇难挡暴风雨!》(1930 年) 在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面前,提倡国货无法挽救民族工业 衰败的悲惨命运。 考法 1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及影响 【考题 1】 (2016·安徽黄山二检)下面是 1620 年和 1850 年江南八府一州城乡人 口统计表。对该表反映的变化趋势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城镇人口(万人) 农村人口(万人) 1620 300 1 700 1850 720 2 880 A.该地区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B.受益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工业革命推动人口结构变化 D.城市经济规模不断发展扩大 答案 D 『方法突破』 解读材料信息是解答数据类试题的基本方法。据表格中的数据信 息可知,到 1850 年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农村人口的增长速度,这说 明城市经济的规模发展迅速,D 项正确。 『史论链接』 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 (1)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市场和资金,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2)使中国社会经济的商品化程度提高,同时也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 (3)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制 度。 考法 2 多元史观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考题 2】 (2016·河北唐山模拟)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 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 厂数(家) 创业资本数(元) 工人数(人) 1913 年 698 330 824 000 270 717 1920 年 1 759 500 620 000 557 622 A.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 D.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最终登上历史舞台 答案 D 『方法突破』 “纵横观察数据变化”是解答表格数据类试题的关键。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力量壮大,并最终登上历史舞台,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 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阶级基础的经济基础。 『史论链接』 多元史观解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1)从近代化史观看:改变了中国近代的经济结构,有利于中国的进步和近代化。 (2)从革命史观看: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推动了中国的民主革命。 (3)从社会史观看:对中国近代物质文化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考法 3 近代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史料一 1837~1839 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平均每年不到 100 万镑,1845 年则 增长到 239 万镑。……从 1846 年起开始下降。这一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为 179 万镑,比 1845 年降低了 1/4。直到 1854 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也只有 100 万镑, 甚至低于鸦片战争前的一些年份。……同时,上海附近的嘉定县,“往昔匹夫匹 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仅得往日之半 耳。”在广州、厦门一带,也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 ——摘自郑师渠主编《中国近代史》 史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兴的行 业……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洋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做, 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时光,有些则去念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 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 『读史用史』 (1)史料一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的对华商品输出情况及对东南沿海农村经济的 影响。根据史料一,指出英国对华输出货物的特点,并分析造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提示 特点:1837~1845 年大幅增加,1846 年~1854 年则下降。 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急需扩大市场;《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便利了英国对 华输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抵制。 (2)史料二反映了近代农村发生的新变化。根据史料一、二,指出中国农村农民 在近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矛盾现象。你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提示 现象:一些人憎恨列强对华贸易给他们造成手工业破产;一些人却欢迎洋 货加入新兴产业之中。 看待:中国农村农民在近代化进程中,旧的生产方式受到冲击,新的生产方式又 带来生机,后者更是发展的方向。 『方法突破』 第(1)问的“特点”可根据史料一输华货物总值的数额变化概括; “原因”从内外两个方面考虑:列强入侵和内在经济结构。第(2)问的“矛盾” 可根据史料信息“出现因倾销洋布导致妇女纺织半数停工的情况”和“有些女孩 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回答。“怎样看待这一矛盾现象” 需结合现象所反映的本质进行评价。 『史论链接』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点 (1)经济形式:由单一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自然经济、外 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2)生产方式: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生产方式 产生。 (3)生产组织形式:由工场发展为工厂。 (4)生产部门和流通方式:轻工业发展,重工业起步;商品流通方式多样化。 (5)对外交流: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 (6)国家政策:从“抑商”向“扶商”转变。 考法 4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制约因素 史料 现代化是一个变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不断消失,新的社会因素 不断出现,对这一点,人们已经有较多的认识。但现代化还有另一个侧面,即社 会对变动的适应力。仅只有变动并不足以促成现代化,变动与适应相结合,才是 现代化成功的关键。变动可以改造社会,使它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它也可以摧毁 社会,使之成为一堆废墟。“变”不一定是好事,只有对变动的迅速适应,才体 现社会的生命力。因此,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变动的速度, 也取决于社会对变动的适应能力。变动和适应间的平衡机制,是现代化过程顺利 进行的条件之一。 ——钱乘旦《变动与适应——对英国现代 化过程的再认识》 『读史用史』 史料主要论述了一个国家现代化的变动因素。依据上述史料,概括钱乘旦的核心 观点并运用中外史实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提示 观点:一个国家要成功实现现代化,不仅取决于变动本身,还取决于社会 适应变动的能力。 论证: 角度一:运用已经具备适应变动的社会环境的典型史实进行论证。举例:英国工 业革命产生的背景等。(如举出中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进行反证 也可) 角度二:运用最初缺乏适应变动的环境,但后来面对变动的冲击,通过自我机制 的不断调整促进现代化的典型史实进行论证。举例:近代中国历届政府的政策调 整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等。(举出其他能说明问题的史实亦可) 『方法突破』 据史料“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能力,不仅取决于变动的速度, 也取决于社会对变动的适应能力”可知,一个国家要成功实现现代化,不仅取决 于变动本身,还取决于社会适应变动的能力。据史料“取决于变动”得出角度一, 据史料“取决于社会对变动的适应能力”得出角度二,结合所学史实举例,从近 代化的内生型、传导型等角度论证,注意答题要求。 『史论链接』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促进因素 ①列强侵略:瓦解了中国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政府鼓励: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历届 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实业救国”: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运动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④民族精神: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 量源泉。 ⑤与时俱进: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 展的因素。 (2)阻碍因素 ①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民族工业受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②自身因素: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投资和发展方向主要集 中在轻工业领域,重工业基础薄弱,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这种工业结 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政局动荡: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1.(2016·课标全国Ⅰ,28)19 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 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情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上的日常洋货已经充斥到“穷乡僻壤”,说明民众 的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紧密,故选 C 项。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关税主 权”,排除 A 项;在近代,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排除 B 项;中国市场主 动开放并非在 19 世纪中期以后,应该开始于 19 世纪末清政府自开商埠,排除 D 项。 答案 C 2.(2015·课标全国Ⅰ,28)1852 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 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 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解析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虽然开始解体,但仍占主导地位,对外国商 品具有一定的抵制力,从而导致了英国棉布在中国的滞销,成为了“无用的”的 商品,成为中国生丝的包装布,故选 D 项。材料并未体现 A、B、C 三项。 答案 D 3.(2014·课标全国Ⅰ,28)据研究,1853 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 9.09 便士,而中国是 0.94 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解析 材料显示“1853 年”,中国对英国的棉纱、棉布消费量很低。结合史实, 此时处于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洋布的滞销是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故答 案为 D 项。 答案 D 4.(2012·课标全国,30)1895 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 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 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清末创办实业的影响。秦汉以来,统治者 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张謇是晚清状元,毅然挂冠经营、兴办实业,这一行为冲 破了传统的“商业为末”观念,因此 A 项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民族 工商业竞争”,排除 B 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民族工业有了初 步发展,故 C 项与史实不符;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答案 A 5.(2016·课标全国Ⅱ,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 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 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 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解析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并不是为了促进民族工业发 展,故 A 项错误;材料主要针对的是所接收之敌伪纱厂,而不是对整个轻纺工 业的统制,故 B 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出现困境,并 不是抗战胜利后才开始出现衰落,故 C 项错误;材料表明由国民政府合并的日 伪纺织企业,事实上仍需政府予以维持,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 位,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6.(2016·课标全国Ⅲ,30)下图是 1932 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 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解析 题干时间是 1932 年日本在东北进行局部侵华战争,图片中有“挽回权利” “振我中华”“十九路军”等字样,可知当时中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故选择 D 项。A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利用国人的爱国热情推销国货在此之前就有,不是新 的营销方式。中国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故 B、C 项错误。 答案 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