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9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
九年级语文上册 沁园春 . 雪 —— 毛泽东 “ 沁园春 ” ,词牌名.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 “ 雪 ” 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 “ 沁园春 ” 无关. 毛泽东亲笔手书的《沁园春 雪》 1.在朗读中我们体会到词中蕴藏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伟大的抱负;无比坚定的信心. 2.作者的这些感情在词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上阕 1.上阕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写北方雪景. 2.这里作者用什么手法来写北方雪景,写出什么特点? “ 千里 ”“ 万里 ” 是互文见义,即 “ 千万里 ” 都是 “ 冰封 ” “ 雪飘 ” . “ 封 ” 凝然安静 “ 飘 ” 舞姿轻盈. “ 冰 ” “ 雪 ” 都是白的,天地间纯然一色,给人一种朴素洁净美. “ 千里冰封 ” “ 万里雪飘 ” 构成奇伟壮阔的境界.作者登高远望,视野非常开阔,加上在想象之中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字里行间充满了豪迈的情感. “ 望 ” 领起下文, 从 “ 长城内外 ” 到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都是 “ 望 ” 的宾语. “ 望 ” 字既准确地表示了词人观察景物的位置-----登高远眺,又有力地领起了以下各句的景物描写. 运用拟人修辞格 “ 欲与天公试比高 ” . 一个 “ 欲 ” 字把 “ 山 ”“ 原 ” 人格化了 . 这拟人手法的运用 , 生动地写出了 “ 山 ”“ 原 ” 雄心勃勃的精神面貌和昂扬奋发的气概 . 这不仅逼真地写出了大雪茫茫 , 天低野阔的雄奇景象 , 而且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感情 . 虚实结合的描写 . 前十句 写眼前的实景 ( 实写 ) 后三句 虚写 想象雪晴后的美景 , 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 把人引到一个辉煌的境界里去 . 雪中的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 雪后的景象在清朗中显得娇艳 . “ 红装素裹 ” , 色彩鲜艳 ﹑ 和谐 . 上边写的都是白色 , 至此出现一个 “ 红 ” 色来 , 确是给人以 “ 分外妖娆 ” 的感觉 . 须晴日 , 看红装素裹 , 分外妖娆 . 这三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 ? 从表面看 : 它是说等到雪后天晴 , 再看那红艳艳的太阳与白茫茫的雪地上交相辉映 , 会特别艳丽多次 . 实际上 : 它是预示着 : 等到革命成功了 , 再看祖国的河山 , 一定会更加艳丽美好 . 这象征祖国前途的光明灿烂 . 思考回答 : 1. “ 江山如此多娇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 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 “ 江山如此多娇 ” , 以承上为主 , 总括了上阕的写景 . “ 娇 ” 是一种女性美 , 正与 “ 红装素裹 , 分外妖娆 ” 相照应 . “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 , 以启下为主 , 总领下文的抒情 . “ 折腰 ” 又与 “ 娇 ” 相呼应 . “ 折腰 ” 的形象最能概括每一个英雄人物奋斗的动机和奋斗的姿态 . 一个 “ 竞 ” 字 , 写尽了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 , 写尽了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 2. 一个 “ 惜 ” 字含有哪些意味 ? “ 惜 ” 字意味丰富 . 它领起下面七句 . 惜中含褒 . 首先肯定秦皇 ﹑ 汉武 ﹑ 唐宗 ﹑ 宋祖 ﹑ 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 , 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 , 他们具有雄才大略 , 一生战功赫赫 , 对中国历史都有巨大的影响 . 秦始皇统一中国 ; 汉武帝抗击匈奴 ; 唐太宗为唐代的兴盛建功立业 宋太祖弭 (mǐ, 平息 ) 平五代动乱 ; 成吉思汗威震四方 , 扩大疆土 . 这也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 . ② “ 惜 ” 字委婉地批评了这些英雄的不足。 批评他们短于 “ 文治 ” , 在政治 ﹑ 思想 ﹑ 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 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 . “ 略输 ” “ 稍逊 ” 来批评 , 语气委婉 , 恰如其分 ---- 不是毫无文采 ﹑ 全没风骚 . “ 文采 ”“ 风骚 ” 本指文学才华 , 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 包括政治 ﹑ 思想 ﹑ 文化在内 , 当然也包括个人的文学才华在内 . 成吉思汗是历史上蒙古族的领袖 , 元朝开国皇帝 , 是横空出世的一代英雄 , 他以武功著称 , 而在文治方面显得逊色 . 用 “ 只识 ” 批评成吉思汗 , 比前严厉近乎嘲讽了 . ③ “ 惜 ” 字包含历史唯物主义精神。 对他们的不足之处感到惋惜 , 并不是苛求于前人 . 他们的不足 , 是时代阶级的局限造成的 . ④ “ 惜 ” 字包含着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 如果拜倒在前人脚下 , 就决不可能雄视千古 . “ 惜 ” 字出于自信 , 自信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和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 . 3. 作者写这首词的本意是为了评古吗 ? 评古并非这首词的立意所在 , 而是为 热情地歌颂当代英雄 , 评古是一个陪衬 , 托出下文结语的万钧笔力 . “ 俱往矣 ,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 ” 这三句是本词的精髓所在 . “ 俱往矣 ” 从内容上说 意即上述那些古代英雄 , 都已成过去了 , 从而抒发了作者雄视千古的豪情 . 从结构上说 , 它有力地结束了上文 , 并很自然地引出 “ 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 . ” 的结论 . “ 数 ” --- 算得上 , 配称 . “ 今朝 ” ---- 是一个新的时代 , 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 , 新的风流人物正在崛起 . 既然上述的人物都有 “ 略输 ”“ 稍逊 ” “ 只识 ” 的缺陷 , 那么谁配称真正的 “ 风流人物 ” 呢 ? “ 还看今朝 ” 今朝的风流人物在武功与文治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 , 更伟大的抱负 , 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 . 这不但是一种坚强的信心和伟大的抱负 , 而且是一种昂扬的斗志 . 这种信心不但建立在个人才华的基础上 , 而且更主要建立在对人民力量信任的基础上 , 是代表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 . 这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 . 下阕 : 评古论今 , 赞颂当代英雄 . 议论精当 . 1. 写景 ﹑ 议论 ﹑ 抒情有机结合 , 浑然一体 . 上阕 : 写景 , 融入赞美祖国江山之豪情 , 令人心气豪爽 , 精神奋发 . 下阕 : 议论 , 注入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 最后重锤收束 , 使主题鲜明突出 , 从而收到更强烈的艺术效果 . 2. 词语准确 , 语言生动 ﹑ 形象 ﹑ 精练 , 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 描写虚实结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