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鉴赏课案4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愤激之词,意为漂泊无家。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诗的颔联是怎样描写“野泊”所见之景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作答本题,注意描写的角度。颔联中两句动静结合,寓情于景,气象开阔。上句从视觉角度写,描绘天上星横斗转,地上茫茫洞庭,点明诗题中的“野”字,亦可见“对”之久;下句从听觉角度写,写听角伤怀之感,“角声”暗寓兵乱,“凄断”二字可见诗人内心悲怆、忧伤之重。 答案:①动静结合(或视听结合)。②前一句写静景(视觉),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后一句写动景(听觉),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暗指兵荒马乱。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10 - 解析:作答本题,注意两联中的关键词。从“客泪”“归心”两词可以看出作者漂泊思归之情。从注释可知,“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群盗尚纵横”显示兵荒马乱的情形。 答案:①漂泊思归之情。“酒添客泪”写出了诗人身在客中,不由伤感落泪,想要借酒浇愁,依旧愁心难抑,“归心”则透露了诗人的思归之情。 ②忧国伤时之情。“欲问行朝近消息”一句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的关切,“眼中群盗尚纵横”一句则勾勒了遍地兵荒马乱的景象。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对 雪 杜 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本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析:杜甫的诗歌,始终围绕着忧国忧民展开。抓住诗歌开头两句的“战哭”“新鬼”“独老翁”便可知道,本诗的主旨又是这个。 答案: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亲人命运的深切关怀(深沉的忧思)(忧国忧民)而又无能为力的苦闷心情。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 10 - 解析:第二联“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笔墨集中在天气状况的描写上,这是借了自然景色的恶劣来表现时局的危恶,传达自己对国家前途的担忧。第三联“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杯中无酒、炉中无火,虚实结合,写出自己生活的贫困和内心的苦闷。 答案:第二联通过对天气、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时局的混乱和危机,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第三联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樽无绿”“绿”指酒)和以虚写实的方法,以幻作真(“炉存火似红”),写出生活的艰辛和作者内心的苦闷。 3.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贫交行 杜 甫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①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注]①管鲍:管仲与鲍叔牙。 (1)这首诗歌以“贫交”为题,首句“翻手为云覆手雨”,指出的却是一种 之交。常见四字成语“ ”就出自这里。 解析:作答本题,注意题干中的“贫交”“却是”,其提示的转折意味;注意从诗句中提取字词组合成语。 答案:势利 翻云覆雨 ★(2)《杜诗镜铨》引用王嗣奭(shì)的话说,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请就本诗的主要表现手法和抒发的情感写一段赏析文字。 解析:这道题目有别于其他题目,是写赏析文字。要注意从手法和情感两方面赏析,语句流畅。表现手法上古今对比、正反对比,同时以夸张手法写出世上真正的贫贱之交少得可怜。从而抒发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之感。 答案:本诗从现实入笔,转而思古。“今人”重势利之交,“轻薄” - 10 - 非常普遍。古人则以友情为重。“此道今人弃如土”,末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像土块一样抛弃了,通过正反对比和夸张(比喻)等手法的运用,把世上真交(或“贫贱之交”)绝少这个意思表达得十分充分。吐露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或抒发了世态炎凉、人情淡薄之感)。 4.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 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这首词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请分析其中一种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解析:找运用了修辞的句子:第二句运用比拟、第三句运用比喻、第五句“欢声震地”则是夸张。再根据每句的内容说说其表达效果即可。 答案;①比拟。“飞出深深杨柳渚”将舟比作鸟类,“飞”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群舟竞发的速度之快。(也可以分析“衔”,“衔”是龙舟的龙形生发出来的字眼,饶有情趣) ②比喻。“鼓击春雷”将鼓声比作春雷,贴切、具体地写出鼓声之大,犹如春雷轰鸣。 ③夸张。“欢声震地”写出岸上发出了一片震地的欢呼声,极言声之大,“惊退万人”表现健儿们争战夺标的英雄气概,简直使千万人为之惊骇退避。(任选一种修辞方法分析即可) ★(2)这首词是怎样描写“竞渡”场面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作者对竞渡夺标场面的描写,采用多种感官相结合的方式,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以白描的手法展开。 - 10 - 答案:此词采用白描手法,从视觉、听觉方面,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竞渡夺标的场面。红色的旗帜,浓绿的杨柳,白茫茫的烟波,金碧楼台,鼓声如雷,欢声震地。通过色彩和声音刻画竞渡夺标的热闹场面。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楚江怀古① 马 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②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①唐宣宗大中初年,诗人因直言由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写下了《楚江怀古》三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②云中君:云神。“云中君”为《楚辞·九歌》篇名,此处指代诗人屈原。 ★(1)“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是晚唐诗中的名句,请从动、静角度分析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解析:作答本题,注意按照题干要求,从“动”“静”两方面分析诗句的表达效果。仔细研读诗歌,会发现,静的是湖面和苍山,作者借用动词“生”使明月富有动感。动静结合,使湖、山、月具有了动态美。 答案:“广泽生明月”,“广泽”即广阔的洞庭湖面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将月亮冉冉升起的动感写出来了;“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的。两句诗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洞庭湖的阔大与静谧,赋予了明月以活泼的生命,还写出了苍茫的青山,喧闹的滔滔江流,构成了一幅含情的淡彩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意思接近即可) (2)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 10 - 解析:从诗歌题目中可知,怀古之诗,多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 答案:诗题怀古,实是抒发自己的感情,自己仕途失意,泛游楚江,听到“猿啼”,看到“微阳”“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暮秋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对景怀人,很自然地想起屈原来。“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他想起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然而,云神无由得见,屈子也邈矣难寻,诗人自然更是感慨丛生了。全诗以悲愁作结,既抒发了对忠君爱国但报国无门的屈原的爱慕、缅怀之情,又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愁苦之情。(意思接近即可) 6.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泊舟严滩① 真山民② 天色微茫入暝钟,严陵湍上系孤蓬。 水禽与我共明月,芦叶同谁吟晚风? 隔浦人家渔火外,满江愁思笛声中。 云开休望飞鸿影,身即天涯一断鸿。 [注]①严滩:即严陵湍,相传东汉初年隐士严子陵在这里隐身钓鱼,故名。②真山民:真名不详,宋末进士,宋亡归隐。 (1)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思想感情。从末句中可知,作者自比为“天涯一断鸿”,意即漂泊无依、孤独凄苦。 答案:全诗表达了诗人因国家沦亡而漂泊无依、孤独凄苦(悲苦)的感情。(关键词“国家沦亡 - 10 - ”“漂泊无依”和“孤独凄苦”) ★(2)首联一个“孤”字领起全诗。请具体分析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这一“孤”字。 解析:本诗中,能表现“孤”的地方很多,可以说,每联都突出了诗人的“孤”,作题时,注意全面梳理体会。禽鸟作伴共赏明月,只能和芦叶同吟晚风是拟人手法;水面渔火、哀怨笛声是衬托;天涯断鸿则是比喻。 答案:①用拟人手法表现“孤”。独自泊舟严滩,身边没有亲友,唯有禽鸟作伴共赏明月,只能和芦叶同吟晚风,这就表现了诗人的孤独。 ②用衬托的手法表现“孤”。隔着水面星星点点的渔火,远远传来哀怨凄清的笛声,此情此景更衬托出诗人的孤苦。 ③用比喻手法表现“孤”。诗人把自己比喻为天边的一只孤鸿,孑然一身,凄惶无依,形象描画出诗人漂泊生涯的孤寂。(其他如情景交融、渲染铺陈等,只要所列艺术手法及分析能够表现“孤”的内涵即可。) 7.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其一)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解析:填第一个空时,根据题干中的“时刻” - 10 - 注意寻找两首诗中的表时间的词语进行体会,杜诗中有“落日”,杨诗中有“暮”。填第二个空时,注意比较两诗中的意象,找出共同的意象“荷”“西风”。 答案:傍晚 西风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但表达的情感不一样。这是应注意体会的,做题应依据诗句作具体分析、表述。第一首重在“恨”,体现出伤感不平之情;第二首“低面深藏碧伞中”则呈现出娇羞之态,表达作者对荷的怜爱喜悦之情。 答案: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柴侍御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 严 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从体裁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 ;从题材角度看,这两首诗都是 。 解析:作答本题,需充分调动所学的有关诗歌的知识。诗从体裁角度,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绝句和律诗,绝句有五绝和七绝,律诗有五律、七律和排律等。诗从题材角度,分为山水田园诗、边塞军旅诗、咏物言志诗、赠友送别诗等。 - 10 - 答案:七言绝句 (或七绝、绝句);送别诗 ★(2)请概括写出两首诗不同的感情色彩,并具体分析每首诗后两句的表现手法。 解析:同为送别诗,感情却大不相同。做题时注意诗中送别的对象、送别的季节、送别者的境遇心态等。边塞诗人王昌龄心性乐观,且见惯了生离死别,故而比较豁达;而严维所送朋友在秋天,对古代文人来说,秋天是个悲伤的季节,更何况要与友人分别呢?因此,在表现手法上,两人都不同,王诗主要借助想象抒情,而严诗则寓情于景,情感表达得含蓄委婉。 答案:①感情色彩:王诗豁达乐观,表达的是对朋友的宽慰之情;严诗凄凉哀婉,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②表现手法:王诗“青山”“明月”句,是作者借助想象来抒情;“明月”句是作者运用反问的手法直抒胸臆。严诗写“日晚”“寒鸦”“江水”,寓情于景,抒情委婉含蓄。 9.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乱 后① [金]辛愿 兵去人归日,花开雪霁天。 川原荒宿草,墟落②动新烟。 困鼠鸣虚壁③,饥鸟啄废田。 似闻人语乱,县吏已催钱。 [注]①这首诗是金末战乱后诗人初回家园时所作。②墟落:村落。③虚壁:空荡荡的四壁。 (1)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述。 解析:注意第三联“困鼠鸣虚壁,饥鸟啄废田” - 10 - ,写了两种动物的惨状:鼠在空荡荡的四壁中饿得乱叫,鸟在荒芜的田地中到处乱啄。做题时,首先找出诗歌中的意象,然后根据这个意象描绘出画面,再分析意象的特征及画面所表现出意境的特点。 答案:从侧面形象地描写了“乱后”食尽粮绝的惨象:空荡荡的四壁中老鼠饿得吱吱乱叫,饥饿的乌鸦在荒芜的田地中到处乱啄。(能答出萧条、荒凉、破败等景象即可) ★ (2)尾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析。 解析:对于诗歌某部分的思想感情,不应就句论句,而是要立足于全诗。尾联的前面两句,从侧面形象地描写了“乱后”食尽粮绝的惨象:空荡荡的四壁中老鼠饿得吱吱乱叫,饥饿的乌鸦在荒芜的田地中到处乱啄。尾联主要是叙事,表达技巧可定为叙事抒情。这两句叙述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正为衣食无着而发愁,催缴苛税的官吏却已接踵而至,可见诗人对官吏不顾人民死活的愤慨之情。 答案:采用了叙事抒情的手法。叙述劫后余生的人们刚刚返家,正为衣食无着而发愁,催缴苛税的官吏却已接踵而至。客观的叙述中包含了诗人对官吏不顾人民死活的黑暗现实的无限愤慨之情。 - 10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