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1课赏析示例长恨歌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第1课赏析示例长恨歌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1 - 第 1 课 赏析示例 长恨歌 记一记 1.字音 (1)回眸.( )(2)粉黛.( ) (3)凝脂.( ) (4)骊.宫( ) (5)鼙.鼓( ) (6)城阙.( ) (7)千乘.( ) (8)花钿.( ) (9)萦纡..( ) (10)旌.旗( ) (11)踌躇..( ) (12)马嵬.( ) (13)悄.然( ) (14)霜华重.( ) (15)玉扃.( ) (16)参差..( ) (17)仙袂.( ) (18)飘飖.( ) (19)凝睇.( ) (20)人寰.( ) 答案:(1)móu (2)dài (3)zhī (4)lí (5)pí (6)què (7)shèng (8)diàn (9)yíng yū (10)jīng (11)chóu chú (12)wéi (13)qiǎo (14)zhòng (15)jiōng (16)cēn cī (17)mèi (18)yáo (19)dì (20)huán 2.词义 (1)汉皇重色思倾国.. 倾国: (2)春从春游夜专夜.. 专夜: (3)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怜: (4)宛转..蛾眉马前死 宛转: (5)云栈萦纡..登剑阁 萦纡: - 2 - (6)东望都门信马归... 信马归: (7)耿耿..星河欲曙天 耿耿: (8)玉容寂寞泪阑干.. 阑干: (9)钗擘.黄金合分钿 擘: (10)但令..心似金钿坚 但令: 答案:(1)倾国之美,绝代美女 (2)专宠 (3)可爱、可羡 (4)凄楚缠绵的样子 (5)曲折环绕 (6)任马前行 (7)天色微明的样子 (8)纵横 (9)用手分开 (10)只要 辨一辨 1.一词多义 (1)顾 ①君臣相顾尽沾衣( ) ②大行不顾细谨( )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④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2)绝 ①此恨绵绵无绝期( ) ②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③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④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答案:(1)①看 ②考虑 ③探望,拜访 ④难道,反而 (2)①断绝 ②横渡,横穿 ③陡峭的 ④封闭的,隔绝的 2.词类活用 (1)千乘万骑西南..行: (2)西.出都门百余里: (3)东.望都门信马归: (4)上.穷碧落下.黄泉: (5)梨园弟子白发新.: (6)春宵苦.短日高起: 答案:(1)名词作状语,向西南 (2)名词作状语,向西 (3)名词作状语,向东 (4)名 词作状语,向上,向下 (5)形容词作动词,新增 (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 3 - 3.古今异义 (1)六宫粉黛无颜色.. 古义: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2)可怜..光彩生门户 古义: 今义:值得怜悯。 (3)云鬓半偏新睡觉.. 古义: 今义:进入睡眠状态。 (4)临别殷勤..重寄词 古义: 今义:热情而周到。 (5)雪肤花貌参差..是 古义: 今义: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答案:(1)姿色 (2)可爱,可羡 (3)睡醒 (4)情深意厚、诚挚 (5)差不多 4.特殊句式 (1)一朝选在君王侧: (2)不见玉颜空死处: 答案:(1)被动句。选,被选 (2)省略句。不见玉颜空(见)死处 填一填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 ,号 。与 并称“元白”,与 并称“刘白”。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官至左拾遗。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 为江州司马。文学上,白居易主张“ , ”,肯定诗歌的教育 意义和政治作用。他与元稹一起倡导“ ”运动,揭露时弊。他创作诗歌题材广泛, 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之称。其讽喻诗《 》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 民生疾苦,具有伤感色彩的长篇叙事诗《 》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有《白氏长庆集》 传世。 - 4 - 答案:乐天 香山居士 元稹 刘禹锡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新乐府 卖炭翁 琵琶行 2.写作背景 《长恨歌》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十二月(807 年 1 月)。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 至)任县尉。陈鸿在《 》中交代过白居易写这首诗的背景: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 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关于 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 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 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逝。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 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他不仅仅是对史事有感 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鉴。 答案:长恨歌传 唐玄宗与杨贵妃 3.文化常识 【新乐府】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初唐乐府诗,多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 立新题。这类新题乐府,至杜甫而大有发展,“即事名篇,无所依傍”。元结、韦应物、戴 叔伦、顾况等也都有新题乐府之作。他们可说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走 向衰落。至贞元、元和年间,社会危机进一步暴露,一些有识之士对现实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希望革除弊端,中兴王朝。反映在文坛上,便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 运动 和 、 倡导的新乐府运动。作为诗歌运动,新乐府的创作并不限于写新题乐 府,也有古题乐府。但虽用古题,却能创新意,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新乐府运动的基本 宗旨是“ , ”(白居易《与元九书》)。 答案:古文 白居易 元稹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理一理 1.思路归纳 层次 起止 内容 第一部分 从开头至“惊破《霓裳羽衣曲》” 写杨贵妃入宫,美姿善舞,承恩擅宠。 第二部分 从“九重城阙烟重生”至“魂魄不曾 入梦来” 写: 第三部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 写道士招魂,贵妃寄词,点题“长恨”。 答案:马嵬坡兵变,贵妃之死,玄宗思妃。 - 5 - 2.主题提炼 这首诗通过叙述唐玄宗、杨贵妃在 中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 招致祸乱的事情做了讽刺,告诫最高统治者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表明“欲惩尤物”的意图; 另一方面也对两人的爱情悲剧以及彼此间的真挚相思赋予了 。 答案:安史之乱 深切的同情 想一想 1.《长恨歌》中描写杨贵妃天生丽质(貌美)的句子是: , 。 答案:回眸一笑百媚生 六宫粉黛无颜色 2 .《 长 恨 歌 》 中 表 现 唐 玄 宗 对 杨 贵 妃 的 宠 爱 、 迷 恋 已 经 引 起 公 愤 的 句 子 是: , 。 答案:六军不发无奈何 宛转蛾眉马前死 3 .《 长 恨 歌 》 中 采 用 浪 漫 主 义 手 法 寄 志 托 物 重 申 誓 言 的 诗 句 是: , 。 答案: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 【文本细读】 一、整体感知 1.从全诗来看,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 答案:文中“春寒赐浴华清池”“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后宫佳丽三千 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 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等句子,表现了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宠爱。 2.通读全诗,你觉得杨贵妃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 6 - 答案:①在诗中,杨贵妃是一个忠于爱情的美丽女子。②在仙境中,她已位列仙班,但 她仍不高兴,“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她的内心是凄苦、悲怨的,她不能忘 记过去的美好爱情。她临别赠给使者一半钗、一扇盒,让他交给玄宗,以表达她坚定不移的 信念,“天上人间会相见”,并希望玄宗牢记他们的誓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 理枝。”这些描述充分展示了杨贵妃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二、细节探究 3.开头写到“汉皇”,与唐玄宗有什么关系?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在诗中有什么作 用? 答: 答案:唐人心目中唐就是汉的再现。汉武帝宠李夫人与唐玄宗宠杨贵妃相似。(白居易《李 夫人》:“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如斯,君不见……泰陵一掬泪,马嵬坡下念杨妃,纵 令妍姿艳质化为土,此恨长在无销期。”)这句话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统领全诗,起 提纲挈领的作用。 4.文中写到“道士觅魂”和太真“仙山寄词”两个情节,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答: 答案:“道士觅魂”看似荒唐,实则无奈,是相思之极后的无可奈何;“仙山寄词”则 是对唐玄宗苦苦相思的回应,是昔日两情相悦恩爱情深的见证:这两个情节均突出了李杨爱 情的坚贞深挚。而如此深挚动人的情感破灭带来的遗恨自然无穷,正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5.请概括分析诗歌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一联结笔有什么好处? 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构思技巧。解答时,需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行文结构、表达 效果等方面入手。“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点明了主旨;结构上照应开头。以 此结尾,给读者留下无限联想、回味的空间。 答案:点明题旨,照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 7 - 三、思维发散 6.《长恨歌》的主题是什么?有人说这是一首政治讽谕诗,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你 认为呢?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1)政治讽谕诗。从唐玄宗作为皇帝的角度看,此诗是借李、杨之情事,讽刺李隆 基贪色误国,以致引发“安史之乱”。告诫最高统治者应引以为戒,免蹈覆辙。诗歌后半部 分对绵绵长恨的描绘,不是对李、杨表示同情,更不是歌颂,而是通过李隆基晚年失去一切 的狼狈景象,隐晦而曲折地讽刺他荒淫误国而终于苦果自尝。 (2)爱情诗。从唐玄宗作为凡人的角度看。白居易说过这是“人间罕事”,此诗以大部分 篇幅描写了两人的爱情遭遇,歌颂了他们之间的爱情。诗中所写的李、杨爱情,实际上已超 越了历史事实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作者通过这一爱情悲剧,歌颂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和 专一,反映出人们对美满爱情的追求和向往。尽管李、杨身为帝王贵妃,但他们的这种爱情 与普通人的生活、感情是一致的。 (3)双重主题说。是皇帝也是普通人。这首诗一方面对李、杨荒淫无度、招致祸乱作了明 显讽刺,另一方面对两人的爱情悲剧及彼此间的诚焉相思赋予了深切同情,而且更偏重于后 者。整首诗,自始至终贯穿着两重性,贯穿着李、杨身兼爱情悲剧的制造者与承担者之间的 冲突。 【技法指导】 一、技法讲解 鉴赏诗词中的人物形象 (一)什么是诗歌的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两种:作品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作品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 (二)读诗词,赏形象。 1.游子形象。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 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少女形象。如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 卷上珠帘总不如。 3.战士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 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4.闺妇形象。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 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8 - (三)常见艺术形象类举 人物形象类型 经典例子 1 不慕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 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 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 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 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 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 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 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 格。 3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 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 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 喜爱。 4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 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 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 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 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 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 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 雨大作》《破阵子》。 6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 7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 8 爱恨情长的形象 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 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 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四)典例引领 - 9 - 1.阅读下面这首诗,分析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 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答: 答案:①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 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 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③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 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问题。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 析。 答: 答案:①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②垂钓小儿聪明(机灵), 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摇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 聪明(机灵)。 (五)答题技巧 1.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资料。 (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3)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2.答案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 - 10 - (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指出表达技巧)(展开)。 (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等)。 二、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二) 黄庭坚 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 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①化枯枝。 湘东一目②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 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注:①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 当树枝。②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 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 B.“碧落”指天空,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 C.“尚可持”与“诚堪死”构成转折,说明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 D.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详细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 解析:C 项,“落后一方已经走出危局,扭转了不利形势”说法错误,此联两句重在描绘 弈棋者坚韧的斗志,“尚可持”是弈棋者的希望,并不是现实的状态。 答案:C 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 解析:这是一首以下围棋为题材的诗。颔联使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了弈棋者殚精竭虑, 务求胜算;又用《庄子》中佝偻丈人的典故,表现了弈棋者意志集中,已达到忘我的境界。 颈联“湘东一目”用南朝梁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喻指弈棋者处于不利局势;然而面 对不利局势,弈棋者却不服输,仍然精心运筹,希望换个平分天下的局面,可见其意志坚定。 答案:①弈棋者心思缜密、专注、意志坚定。②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 见弈棋者心思缜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用梁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 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意志坚定。 - 11 - 语言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在“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二说之前,孟子还先行提出过“知言养气”说。“知言” 与“养气”说并非直接论文学,却受到历代文论家的 ,并经后人发展演绎而成为重 要的文学批评理论。“知言”指具有辨别言辞的能力,“养气”指内心的道德修养功夫,二 者之间的联系是 的。因为对于言辞好坏优劣的辨别能力,必定依赖道德思想等方面 修养的高低。( )。虽然孟子对“知言”与“养气”的关系没有明言,但他显然将“养 气”作为“知言”的基础和前提来谈的。“知言养气”说将“气”的概念引入语言和文学领 域,使“气”开始获得文学和美学意义,并在古代文学批评理论中 。曹丕的“文气” 说、刘勰的“务盈守气”、韩愈的“气盛言宜”等理论无不 于“知言养气”,从中 可看到孟子思想的深远影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厚爱 息息相关 贯穿始终 滥觞 B.重视 息息相关 薪火相传 滥觞 C.厚爱 显而易见 薪火相传 发轫 D.重视 显而易见 贯穿始终 发轫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厚爱”指对方对自己深切 的喜爱或爱护,一般指对人;“重视”,认为很重要而认真对待。语境是说历代文论家对“‘知 言’与‘养气’说”的态度,故应用“重视”,据此排除 AC 两项。第二空,“息息相关”, 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显而易见”,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 清。语境是说“二者之间的联系”很明显,如使用“息息相关”,则与文中“联系”重复, 故应用“显而易见”,据此排除 AB 两项。第三空,“薪火相传”比喻师父传业于弟子,一代 代传下去;“贯穿始终”,从头到底贯通。语境是说“气”贯通古代文学批评理论,如使用 “薪火相传”,则对象不当,故应用“贯穿始终”。第四空,“滥觞”多作名词,指江河发 源之处水极浅小,仅能浮起酒杯,后比喻事物的起源;“发轫”,拿掉支住车轮的木头,使 车前进,借指出发,起程,前文有“无不”一词,故应填一个动词,“滥觞”一般为名词, 故应用“发轫”。故选 D。 答案:D - 12 -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当然,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这种素养的加强。 B.当然,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也会影响到这种素养的加强。 C.而这种修养的加强,自然也有助于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 D.而这种修养的加强,也将影响到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从语境看,前面说“……必定依赖道德思想等方 面修养的高低”,从语意连贯的角度看,下一句应以“修养”开头,这样才能与前面“修养 的高低”相连,据此排除 A、B 两项;D 项,“修养的加强……影响到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 不合逻辑,“修养的加强”应该有助于“识别言辞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影响”其提高, 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答案:C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孟子虽然对“知言”与“养气”的关系没有明言,但他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 的基础和前提来谈的。 B.孟子虽然对“知言”与“养气”的关系没有明言,但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的 基础和前提来谈的。 C.孟子虽然没有明言“知言”与“养气”的关系,但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的基 础和前提来谈的。 D.虽然孟子没有明言“知言”与“养气”的关系,但显然将“养气”作为“知言”的基 础和前提来谈的。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画线句存在两处问题:一、“虽然孟子……但 他……”重复赘余,前后主语都是“孟子”,后面的“他”应删除,据此排除 A 项;二、“虽 然孟子……”语序不当,前后主语都是“孟子”,前面“孟子”应放在关联词“虽然”的前 面,据此排除 D 项;比较 B、C 两项,从语境来看,以介宾短语的形式提前,能突出“知言” 与“养气”的关系,故排除 C 项。故选 B 项。 答案:B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 严密。(6 分) 唐宋诗词歌赋,是一座座巍巍丰碑,记录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唐宋诗词歌赋,又是一顶 顶灿灿王冠,缀满了浓缩中华文学智慧的珍宝。在这里,你既能找到“大江东去”的豪放, ① ;既能听到“磨损胸中万古刀”的愤懑呐喊,② 。在这里, 有独上西楼的长相思,有草长莺飞的忆江南,有春光明媚的蝶恋花,③ 。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时,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 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用文中的词语组织答案。本题的前两空,根据对句式“既能”的 - 13 - 把握,后文应该填写“也能”,注意句子和前文内容的照应和句式的一致。第三空,根据前 面内容应填“有……”,内容上应举出一种词牌名。 答案:①也能找到“人比黄花瘦”的婉约 ②也能听到“多情自古伤离別”的浅吟低唱 ③有斗霜傲雪的一剪梅 5.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5 分) ①《长恨歌》是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叙事诗。 ②白居易是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的作者。 ③诗人极力讴歌唐明皇对爱情的忠诚并含蓄地批判了他政治之腐败。 (1)以《长恨歌》为主语: (2)以白居易为主语: 解析:本题考查改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先根据主语明确句子主干,然后将其他句子 作为枝叶部分放到主干句相应位置,注意不要丢落原信息。 答案:(1)《长恨歌》是由白居易创作的,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极 力讴歌唐明皇对爱情的忠诚,同时含蓄地批判了他政治之腐败的长篇叙事诗。 (2)白居易创作了以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主要内容,极力讴歌唐明皇对爱情的忠 诚,同时含蓄地批判了他政治之腐败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文本巩固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6~8 题。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14 -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天旋日转回龙驭.. 龙驭:皇帝的车驾 B.东望都门信.马归 信:随意,任 C.椒房阿监青娥..老 青娥:宫女 D.耿耿..星河欲曙天 耿耿:天色微明的样子 解析:青娥:青春的美好容颜。 答案:C 7.请简要概括,自“天旋日转回龙驭”至“魂魄不曾来入梦”从哪些角度来表现李隆基 的思念之情的。(6 分) 答: 解析:“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等句从情景的角度,以物是人非的情景突 出了思念之深;“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等诗句从时间的角度,强调李隆基长 年不断,时时处处的思念,历久弥新;“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等诗句从李隆 基心情的角度,写他长夜不眠、度日如年,表现了对贵妃深深的思念和悲寂之情。 答案:从情景上,物是人非;从时间上,历久弥新;从心情上,度日如年。诗歌通过这 三个角度表达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无穷思念和寂寞悲伤之情。 8.请简要分析,“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一联在写景上的特点。(6 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写景手法的能力。“桃李花开”“梧桐叶落”采用的是白描手 法,描绘了春秋季节的典型画面,春为乐景,秋为哀景,以景衬情,表现了唐皇对贵妃的经 久不断、无处不在的思念之情。 - 15 - 答案:采用白描手法,选取春、秋季节中两个典型画面,一乐一哀,都烘托了人物长年 不断、无处不在的哀伤之情。 二、课外探究 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9~10 题。 登西楼忆行简 白居易 每因楼上西南望,始觉人间道路长。 碍日暮山青簇簇,漫天秋水白茫茫。 风波不见三年面,书信难传万里肠。 早晚东归来下峡,稳乘船舫过瞿塘。 注:本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任职,弟弟白行简在梓州(治所在今 四川三台)任职。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首句承题目而来,“楼上”呼应“登西楼”,“西南”点出弟弟所在,接着用“觉” 引出“人间道路长”之感。 B.这首诗的颔联“暮山”“秋水”表明是远望所见,“青簇簇”与“白茫茫”对仗工整, 冷色调更能表现出诗人的忧郁之情。 C.颈联“三年”“不见”,“书信难传”,表明是对分别以来的回忆,“风波”既指政 治的险恶,也寓含际遇之叹,这所忆所叹当然也是由“望”引发。 D.尾联“早晚东归”表明是盼望弟弟来相聚,“稳”字则寄寓着对弟弟东归平安的祈愿 和嘱咐。 解析:C 项,“政治的险恶”说法错误,这里寓指兄弟之间“相隔险远”。故选 C 项。 答案:C 10.全诗紧扣“望”展开,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6 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全面解读,理解诗意,然 后注意分析诗意与“望”的关系,从这一关系的角度结合诗句组织答案即可。 答案:①全诗以“望”领起,借“望”抒发了真挚深沉的情感。②首联以登楼起兴,点 出远望一事及所望之人,接着总述远望所感,倍觉世路漫长。颔联承“望”展开,写远望所 见,山水重重阻隔。颈联转写远望所思所忆,兄弟分隔,思念情深。尾联写远望所盼,盼望 弟弟早日平安来相会。 - 16 -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1~12 题。 题许道宁画①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鉴赏能力。C 项,“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 画作”说法错误,“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的意思是万里江山浓缩在尺牍之间的画作里。 故选 C。 答案:C 1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 分) 答: 解析: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句子含义、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诗歌题目、作者、注释、 诗句,整体理解诗歌内容,重点分析指定句子,组织答案。尾联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 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结合古人常说 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这幅画包含着丰富的诗意,只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从而表达 对画家画的高度赞美之情。 答案:①“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意,但无法用语言 准确表达。②这幅画意境深远、韵致悠长,令人玩味不已。 备考提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15 题。 ①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但这个成就的取得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②从文学史上说,西方很早就出现了史诗,而中国却没有史诗。既然是诗的国度,为什 - 17 - 么没有史诗呢?是不是缺少史诗的素材呢?不是。《诗经》的《大雅》中就有反映周民族历史 的诗歌,《生民》《公刘》《大明》等记载了周民族源起、发展的重要事件。但它们是祭歌,属 于赞美歌的性质,叙事、描写只是粗陈梗概。如周武王伐殷攻取天下,其中战争场面在史诗 中正是可以写得有声有色的,但在《大明》中只用了短短的十四句就结束了。这就是说,中 国虽有史诗的素材,但它们却只构成了诗歌的背景,真正写出来的是抒情的赞歌。这表明中 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走上了一条抒情的道路,而不是叙事的道路。 ③同样的缘故,中国的戏剧也产生得很晚,西方在古希腊时代就出现了戏剧,而中国直 到元代才出现。其实,戏剧的素材很早就有,只是没有发展成戏剧,如《楚辞》中的《九歌》 是富有神话性的祭神乐歌,《湘君》《湘夫人》就是两幕歌舞场面,暗含着湘君、湘夫人悲欢 离合的一段过程。这两首诗都用抒情的笔法,成为《九歌》中最富于抒情性的作品。那么, 有神话,有故事,有表演,为什么没有发展为戏剧呢?欧洲的戏剧就是从酒神节的赞歌中逐 渐发展成为戏剧的,而《九歌》却将可以写成戏剧的素材写成了抒情的诗章。这同样是因为 中国诗歌一开始就走上了抒情的道路。 ④就文学史而言,这的确是很大的损失,并且没有含有神话的悲剧和史诗,古代神话保 留下来的自然也就较少。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得到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以十五国风为代表 的抒情传统。 ⑤中国长篇叙事诗因此也出现得很晚,而且数量不多。即便有一些叙事诗,篇幅也不算 长。西方的叙事诗动辄千行、几卷,而在中国,《长恨歌》就算是长的了,也不过一百二十行 而已。中国真正可算是长篇叙事诗的作品到了明代才有,那就是鼓词和弹词。鼓词大多叙述 历史兴亡、战争之事,弹词写爱情故事的多一些,也有写历史故事的,如《二十一史弹词》。 鼓词、弹词都采用弹唱的形式。可是这类长篇叙事诗,篇幅越长,故事情节越多,诗意也就 越少,只是具备了诗的形式而已,其实质是小说。可见中国的故事多是在小说发达以后才大 量成长起来的。唐人的传奇几乎不入戏曲的,这说明小说发展了叙事的特长,才带来了丰富 的人物故事情节,于是才有了戏剧和长篇叙事诗。而小说又总是晚出的,中国如此,欧洲也 是如此。不同之处在于,西方的诗歌在小说出现之前承担了一部分叙事的使命,而中国的诗 歌一开始就以抒情为中心,等到小说发达时,抒情诗的传统早已充分发展,诗的国度也早已 形成。 ⑥从这里,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呢?这就是:中国的诗歌是依靠抒情的特长而存在和发 展的,并不因为缺少叙事诗,诗坛就不繁荣。相反,正因为走了抒情的道路,中国才成为诗 的国度。从文学史来说,付出的代价是无法补偿的,但就诗歌来说,这个路子走对了。 (摘编自林庚《漫谈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借鉴》) 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虽然诗歌创作繁荣,然而没有史诗;西方虽然诗歌成就不高,但史诗出现很早。 B.中国没有史诗,中国的戏剧很晚才出现,其原因都是中国的诗歌从一开始就走了一条 - 18 - 抒情之路。 C.鼓词和弹词虽然从形式上看属于长篇叙事诗,但其故事情节丰富,了无诗意,其实质 仍然是小说。 D.小说出现之前,西方诗歌有一部分叙事功能,中国诗歌则没有,这是因为中西方诗歌 发展路径不同。 解析:A 项,“西方虽然诗歌成就不高”说法错误,于文无据。C 项,“故事情节丰富, 了无诗意”说法错误,原文是“篇幅越长,故事情节越多,诗意也就越少”。D 项,“中国诗 歌则没有”说法错误,从原文来看,中国诗歌只是以抒情为中心,并不是完全没有叙事。故 选 B 项。 答案:B 1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运用了“总—分—总”的论证思路:第①段总写,②③⑤段分写,⑥段总结全文。 B.第④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损失”“代价”承接上文,“抒情传统”则开启下文。 C.文章以中西方诗歌、戏剧的发展特点为重点,由点及面,阐述了中西方文学的不同。 D.文章观点鲜明,所举例子如《九歌》《二十一史弹词》等使文章资料翔实,令人信服。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 项,本文重点阐述的是中国诗歌创 作取得成就的原因。故选 C 项。 答案:C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从素材来看,周武王伐殷可以写成浩繁的史诗,但先人们却写成了抒情诗,这是由中 国诗歌的发展特点决定的。 B.《长恨歌》一百二十行,在中国篇幅算长的,但难以和西方的叙事诗相提并论,因为 西方的叙事诗动辄千行、几卷。 C.就文学史而言,中国诗歌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付出了没有史诗、戏剧出现较晚等代价, 但的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D.中国诗坛因为中国诗歌走了一条抒情的道路而繁荣,如果能同时走抒情和叙事两条路, 那中国诗坛会更加繁荣。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D 项,从原文来看,走叙事这条路并不 能使诗歌创作繁荣。故选 D 项。 答案: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材料一 1 月 3 日 10 时 26 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 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嫦娥四号的成功着陆,是人类 - 19 - 又一个航天梦想的成功“落地”。 3 日 11 时 40 分,通过“鹊桥”中继星的“牵线搭桥”,嫦娥四号着陆器获取了月背影像 图并传回地面。这是人类探测器在月球背面拍摄的第一张图片。大胆创新、努力攻关,这是 中国航天人让梦想奔跑起来的强大动力。年近九旬的“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孙家栋院士说: “这一刻,我们都是幸福的追梦人!” 3 日 22 时 22 分,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即月球车)顺利驶 抵月背表面。着陆器上监视相机拍摄了玉兔二号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迹的影像图,并由“鹊 桥”中继星传回地面。据介绍,嫦娥四号着陆地是从未实地探测过的处女地,或将取得突破 性发现。 (摘编自《人类首次!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 “人民网”2019 年 1 月 4 日) 材料二 嫦娥四号成为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的探测器,为地面与嫦娥四号探测器 搭建起通信桥梁的中继星“鹊桥”发挥了关键作用。 “鹊桥”于 2018 年 5 月 21 日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中继星 “鹊桥”主任设计师孙骥说,“鹊桥”虽然不是嫦娥四号任务的主角,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其使命就是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服务,相当于把一个地面站搬到了天 上。 他介绍,“鹊桥”运行的轨道非常特殊,环绕地月第二拉格朗日(L2)点,距离月球背面 的探测器最远有 7.9 万公里,距离地球近 50 万公里。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信息传给“鹊桥”后, 会首先进行解调等处理,再传回地球。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和 空间科学首席科学家叶培建表示,将尽力让“鹊桥”工作时间足够长,在其寿命内如果外国 航天器想去月球背面探测,也可以通过这颗中继星获得帮助,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摘编自《“嫦娥”成功落月“鹊桥”功不可没》, “新华网”2019 年 1 月 7 日) 材料三 50 年前,美国宇航员威廉·安德斯将月球背面描述成孩提时代玩过的沙堆,“没 有边界,满是碰撞痕和坑洞”。那是人类第一次亲眼看见月球背面的样子。 50 年后,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面山地荒原终于迎来了第一个地球来客。1 月 3 日,中 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世界首张近距离拍摄的 月背影像图。这是全球第一艘在月球背面实现着陆的人造航天器。 《华尔街日报》称,在未来几周的探月任务中,中国的长期计划应该会有明显的早期收 获。在月球背面作业本身就是一项壮举,因为此前月球背面与地球的直接通信是不可能的。 美国“福布斯”网站表示,2019 年 1 月将迎来密集的航天发射,仅月球就会“接待”两批地 球来客。除了中国的嫦娥四号,印度计划于 1 月 31 日发射该国首个月球着陆器和漫游车“月 船 2 号”。古往今来,人类不断加快探索宇宙的步伐,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这条看似永无 - 20 - 止境的道路上,夹带着好奇心的驱动力、民族自豪感的激情,以及数以万亿美元计规模的产 业诱惑。摩根士丹利估计,2019 年,投资界将开启“太空之年”,到 2040 年,太空经济规模 将达到 1.1 万亿美元。 (摘编自《万亿蓝海待掘 投资界开启“太空之年”》, “人民网”2019 年 1 月 8 日) 1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1 月 3 日,嫦娥四号着陆器获取了月背影像图并将其传回地面,十多个小时后,它与 巡视器成功分离并顺利驶抵月背表面。 B.“鹊桥”的使命就是为月球背面的着陆器和巡视器提供中继通信服务,它是任务的重 要组成部分,相当于把一个地面站搬到了天上。 C.人类第一次亲眼看见月球的背面的样子——满是碰撞痕和坑洞,像沙堆。此描述来自 美国宇航员威廉·安德斯 50 年前的观察。 D.《华尔街日报》称,一直以来在月球背面与地球的直接通信是不可能的,所以中国在 月球背面作业可称是一项壮举。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 项,“嫦娥四号……它与巡视器成功分 离并顺利驶抵月背表面”说法错误。原文是说,3 日 22 时 22 分,嫦娥四号着陆器与巡视器成 功分离,玉兔二号巡视器(即月球车)顺利驶抵月背表面。可见驶抵月球背面的不是“嫦娥四 号”,而是“玉兔二号巡视器”。故选 A 项。 答案:A 1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嫦娥四号的着陆地在位于月球背面南极的冯·卡门撞击坑内,这里是从未实地探测过 的处女地,将来有可能取得突破性发现。 B.“嫦娥”成功落月,“鹊桥”功不可没。“鹊桥”为地面与嫦娥四号搭建起了通信桥 梁,为嫦娥四号成为人类首次在月背软首陆的探测器起到了关键作用。 C.月球永远背对地球的那面迎来的第一个地球来客是中国,而印度也计划发射该国首个 月球着陆器和漫游车,成为月背第二个地球来客。 D.万亿蓝海待掘,太空探索加快。摩根士丹利估计,2019 年投资界将开启“太空之年” 到 2040 年,太空经济规模将达到 1.1 万亿美元。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 项,“成为月背第二个地球来客”, 于文无据。印度计划发射月球着陆器和漫游车不一定在月球背面着陆,原文是说,除了中国 的嫦娥四号,印度计划于 1 月 31 日发射该国首个月球着陆器和漫游车“月船 2 号”。故选 C 项。 答案:C 18.以上三则材料中,三篇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 21 - 答: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分析的能力。解答时,要立足原文,进行全面的 概括和准确的分析。材料一:嫦娥四号的成功着陆,是人类又一个航天梦想的成功“落地”。 侧重介绍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这一新闻事件,彰显其在人类探月史上的重要意义。材料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深空探测和空间科学首席科学家叶培建表示,将尽 力让“鹊桥”工作时间足够长,在其寿命内如果外国航天器想去月球背面探测,也可以通过 这颗中继星获得帮助,这将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侧重介绍“鹊桥”的作用、使命以及展望 它未来在国际服务中对世界的贡献。材料三:2019 年 1 月将迎来密集的航天发射,仅月球就 会“接待”两批地球来客。2019 年,投资界将开启“太空之年”,到 2040 年,太空经济规模 将达到 1.1 万亿美元。侧重介绍外媒对 2019 探月活动的评价与展望。 答案:①材料一侧重介绍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背这一新闻事件,彰显其在人类探月史上 的重要意义;②材料二侧重介绍“鹊桥”的作用、使命以及展望它未来在国际服务中对世界 的贡献;③材料三在回顾人类探月历程的基础上,侧重介绍外媒对 2019 探月活动的评价与展 望。 写作训练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1)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4)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6)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以上名言警句触发你怎样的感想,请任选两个写一篇文章。要求:结合所给的名言警句, 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我的审题: 审题立意: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在列举的六句话中任挑两句,来谈自己的感 想。这就要求要先理解每一则名句的含义,再找出有内在关联的两则进行立意作文。 第一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的名句,表现了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 - 22 - 任感和使命感;第二则“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明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 才华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第三则“贵有恒,何必三更起 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意思是做事贵在持之以恒,何必要很晚睡、很早起 地这般折磨自己。一曝十寒,不够坚持是最无用的,做事切勿这种做法,这里强调的是持之 以恒;第四则“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鼓励士兵要有抱负,有理想,每个人都 要有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态,要勇于争取自己的未来,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彻底改变自己的 命运;第五则“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是强调“坚持”“有恒心”; 第六则,“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是说在读书、学习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 走,“勤奋”和“刻苦”必不可少,学习贵在勤奋刻苦。然后分析找出有内在关联的名句, 确立立意的方向。如结合第一则和第四则,从“立志”“抱负”“追求”等方面立意;结合 第二则和第六则,从“勤奋”“刻苦”“磨砺”等方面进行立意;结合第三则和第五则,围 绕“恒心”“坚持”“持之以恒”等方面进行立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