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第8课 拿来主义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一课三测:第8课 拿来主义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第8课 拿来主义 记一记 一、字音 自诩(  ) 譬如(  )‎ 冠冕(  ) 羡慕(  )‎ 玄虚(  ) 蹩进(  )‎ 枪炮(  ) 炮制(  )‎ 炮羊肉(  ) 孱头(  )‎ 孱弱(  )‎ 答案:xǔ pì miǎn xiàn xuán bié pào páo bāo càn chán 二、字形 答案:仃 钉 酊 淌 倘 尚 掘 崛 倔 磕 嗑 溘 灸 疚 炙 摩 摹 磨 玄 眩 泫 粹 萃 瘁 辨一辨 三、词语 ‎1.误解·曲解 二者都有“理解错误”的意思,但各有侧重。‎ ‎“误解”多指理解得不正确或不正确的理解。强调理解不正确。‎ ‎“曲解”多指错误地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原意。强调故意性。‎ ‎[运用]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出于对电磁辐射的    (误解/曲解)和担忧,居民们往往表现出抵触的情绪,甚至发生阻挠基站正常建设的过激行为。‎ ‎(2)少数用工企业受利益驱动,    (误解/曲解)《劳动合同法》条文,对职工搞起了“劝退”活动,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 答案:(1)误解 (2)曲解 ‎2.未免·难免 二者都指避免不了,但用法有所区别。‎ ‎“未免”指不能不说是……,表示态度上的不以为然。还指不免、免不了,强调说话人对某种举动的否定态度。‎ ‎“难免”指不容易避免,突出事物发展的一种必然的结果,即主观上不愿意出现,客观上又难以避免。‎ ‎[运用]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为了口腹之欲而置健康于不顾,这样的代价    (未免/难免)过于沉重。‎ ‎(2)没有经验,就    (未免/难免)要走弯路。‎ 答案:(1)未免 (2)难免 - 13 -‎ ‎3.冠冕堂皇·堂而皇之 二者都形容体面、正大,但用法不同。‎ ‎“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往往强调徒有其表。‎ ‎“堂而皇之”形容公开或不加掩饰(多含贬义);形容端正庄严或雄伟有气派(多含贬义)。强调公开、公然地犯错误,或突出有实质错误却气派大。‎ ‎[运用]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少说些    (冠冕堂皇/堂而皇之)的话,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2)当骗局被揭穿时,他讲了一套    (冠冕堂皇/堂而皇之)的理论来为自己开脱。‎ 答案:(1)冠冕堂皇 堂而皇之 四、成语 礼尚往来:在礼节上讲究有来有往。现也指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 自诩:自夸。‎ 残羹冷炙: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吝啬:过分爱惜自己的财物,当用不用或当给的舍不得给。‎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疑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勃然大怒:心中大怒而变脸,大发脾气。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变脸色的样子。‎ 故弄玄虚:故意玩弄使人迷惑的花招儿。‎ ‎[运用] 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官员当然可以礼尚往来,但必须进行限制,如“礼金”要限制在“淡如水”的层面上。‎ B.资阳市雁江区5家餐饮单位首批试点使用生物养殖法处置餐厨废弃物,“残羹冷炙”经处理后可变身环保原料。‎ C.杜文杰勃然大怒:“田春苗,你真是太狂妄了,我告诉你,从今天起,这药箱,你不准背!”‎ D.两位多年未见的战友在火车上意外相逢,他们一见如故,回忆起一同出生入死的战斗经历,不禁感慨万千。‎ 解析: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望文生义。‎ 答案:D 填一填 五、作者 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青年时代,深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    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作品:小说集《    》《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    》,散文诗集《    》,‎ - 13 -‎ 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答案:周树人 豫才 《狂人日记》 呐喊 朝花夕拾 野草 阿Q正传 六、背景 ‎ 迷茫中的灯塔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事变之后,蒋介石反动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    ”。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使清醒的青年们对于外来的东西产生“盲目排外思想”。‎ 当时上海《    》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    ”。‎ 答案:九一八 全盘西化 文学月刊 拿来主义 理一理 七、思路归纳 答案:闭关主义 送去主义 破 立 新人 八、主题提炼 本文主要是针对当时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而写的。它既反对无原则的全盘西化的主张,也反对盲目排斥和拒绝接受外来文化的倾向,主张“    ,    ,    ”,即“拿来主义”。文章还批评了当时国民党政府投降媚外的卖国政策和某些文人有损国格的行为。‎ 答案:运用脑髓 放出眼光 自己来拿 感悟体会  ‎ ‎ ‎ 想一想 阅读课文,选出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作者运用对比的手法,有破有立,否定“送去主义”后,自然引出“拿来主义”。‎ B.全盘否定或全盘接受都不利于“拿来主义”的实现。‎ C.实行“拿来主义”的前提是吝啬,“送去”之外就得“拿来”。‎ D.只有运用脑髓,占有、挑选的“拿来主义”,才能给我们注入新的活力。‎ 解析:“拿来主义”的前提是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 13 -‎ 答案:C ‎[文本细读]‎ 一、整体感知 ‎1.《拿来主义》开篇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是对这两种主义的否定,从反面论证了拿来主义的正确,是对比烘托的手法。‎ ‎2.最后一段共有5句,分别回答了哪5个问题?‎ 答案:(1)怎样对待文化遗产?(2)对文化遗产中不同性质的组成部分怎样区别处理?(3)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有什么意义?(4)拿来主义者必须具有怎样的素质?(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大意义?‎ 二、细节探究 ‎1.本文重点论证的是“拿来主义”,但开头部分却用一段文字摆出“送去主义”的一系列表现,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开头写“送去主义”的表现,以表明本文写作的针对性;同时,会使读者重视下文的正面阐述与批驳。‎ ‎2.文章中说“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对这段话,(1)你能体会出其中的讽刺意味吗?请指出关键词。(2)作者讽刺的对象是什么?(3)这段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答案:(1)能。“捧”字和“挂”字活化出所谓的大师到了国外就卑躬屈膝的嘴脸。‎ ‎(2)讽刺了投降主义者或崇洋媚外者。‎ ‎(3)反语、引用。‎ ‎3.对“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的“闭关主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闭关主义的实质就是对别国的先进经验自己不去学习,也不许别人来传播。‎ ‎4.仔细研读“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这句话,作者为什么批评了一味送去,又说“也不算坏事情”呢?‎ 答案:在主张送出去的人看来自然不是什么坏事情,反而是他们的功劳一件。“丰富”“大度”是反语,实际上讽刺了这些人妄自尊大的愚蠢,同时也是一种变相的献媚。‎ ‎5.“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在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对“拿来主义”的确立和论证。‎ 三、思维发散 文章第一段对“送去主义”进行了讽刺和揭露。你认为在今天有没有“送去”的必要?应如何看待“送去主义”呢?‎ 观点一:没有“送去”的必要。我们要实行的是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拿来主义”,要汲取本民族传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精华来发展自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文化,而没必要把自己的文化遗产送出去。“送去主义”是一种媚外行为,应该批判。‎ 观点二:有“送去”的必要。在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了解世界,也应该让世界了解我们。既要对外来文化实行“拿来主义”,也应适当把自己的优秀文化“送去”,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扩大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送去主义”有积极的一面。‎ 我的观点: ‎ 答案:可以“送去”,但要有所选择。当人们对一个国家的文化不理解、不感兴趣时,你“送去”的东西再精彩、再宝贵,他们也可能无动于衷,甚至不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反之,‎ - 13 -‎ 当他们喜欢一个国家的文化,你不“送去”他们也会主动来研究。所以,要“送”就得“送”得精,“送”得好。‎ ‎ [素材化用]‎ ‎1.课内素材 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说“我们要拿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他怒斥“孱头”“昏蛋”“废物”,主张“占有”的同时要“挑选”,“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拿来之后,“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一切好的东西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观点与“拿来主义”是一致的。‎ ‎【应用角度】 “文化遗产的借鉴与选择”“开放、继承与创新”“与世界接轨”等。‎ ‎2.精彩应用 近年来,标榜狂欢的西式文化活动在中国日渐风行,每一次都吸引不少眼球,但也引发很多争议。近日在广东东莞举行的“番茄大战”将这种狂欢节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东西方文化的确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地方将西方狂欢节直接“拿来”,虽然成功上演狂欢一幕,给参与者带来很多欢乐,但也招致骂声一片,使这种舶来的狂欢节出现明显的“水土不服”。‎ 鲁迅先生曾经说,“拿来”是“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我们学习西方的东西一定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既要有创新意识,又不能忘了中国传统的精华。面对日益流行的西方狂欢节,我们应该鼓励的是,借鉴西方狂欢节中的快乐因素来创新我们的节日文化。与其抵制或者照搬西方的狂欢节,倒不如思考如何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注入更多狂欢的元素,打造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狂欢节。‎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 对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样一个抽象的话题,鲁迅先生化繁为简,举重若轻,先把文化遗产比作一所大宅子,然后从正反两方面设喻,先反面设喻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然后正面设喻阐述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除了整体设喻论述“拿来主义”之外,文章许多地方也采用比喻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2.写法指导 运用比喻论证“三注意”‎ 比喻论证:是一种用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较抽象道理的论证方法。运用比喻论证需注意:‎ ‎(1)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应当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具体的、浅显的,这样,才能既通俗又生动地说明另一个事物。如文中“因为祖上的阴功,得了一所大宅子”,这里就是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这一喻体通俗易懂,为大家所熟知,且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怎样来的。‎ ‎(2)比喻应当贴切、自然,要能恰到好处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的特点。如第八段中,鲁迅用犀利、幽默的语言,嘲讽和鞭挞了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分别用“孱头”“昏蛋”“废物”比喻逃避主义者、虚无主义者和投降主义者。‎ ‎(3)紧扣观点分析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如文章最后一段中,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从正面说明正确继承文化遗产能起怎样的积极作用。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注意分析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运用了喻理结合的方法来证明观点。‎ ‎○尝试练笔 - 13 -‎ 请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谈一谈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200字左右。‎ ‎ ‎ ‎ ‎ 答案:(示例)生活中,要想获得成功,创新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缺少了继承,创新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既懂得发扬自己的特色,勇于创新,又善于继承前人的传统,才会更易成功。继承和创新是鱼与水的关系,没有继承,如同只有鱼没有水,再好的创新也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而只有水没有鱼似乎更能表现出只有继承没有创新的死寂、毫无生气。只有鱼和水统一在一起,才会变得有生气,正如创新和继承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才会结出成功的果实一样。创新是重要的,但是继承同样是不可或缺的。要想获得成功,继承和创新是必不可少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了继承,创新便是无源之水,而没有了创新,继承便是一潭死水,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会真的“清如许”。‎ 语言应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残羹冷灸(ɡēnɡ) 冠冕(miǎn) 脑髓(suǐ) 吝啬(lìnɡ)‎ B.礼上往来(shànɡ) 自栩(xǔ) 蹩进(bié) 鱼翅(chì)‎ C.发扬国光(yánɡ) 国粹(cuì) 玄虚(xuán) 磕头(kē)‎ D.佳节大典(jiā) 孱头(chàn) 摩登(mó) 针灸(jiǔ)‎ 解析:A.残羹冷灸:炙,吝啬:lìn;B.礼上往来:尚,自栩:诩;D.孱头:càn。‎ 答案:C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惩治腐败,打击贪赃枉法,    贪污分子是当前政法工作的首要任务。‎ ‎②今天是校庆的日子,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又    在一起。‎ ‎③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对自己孩子一味    ,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利。‎ ‎④上周,学校的校务委员会对这个问题作了最终的    。‎ A.揭发 汇聚 溺爱 裁决 B.揭露 会聚 宠爱 裁定 C.揭发 会聚 溺爱 裁决 D.揭露 汇聚 宠爱 裁定 解析:揭发:着重指掀开、检举出来,使人明确其确实存在;揭露:范围比揭发广。会聚:侧重指主动的聚集;汇聚:侧重被动地汇集。溺爱:过分宠爱孩子;宠爱:喜爱。裁定:法院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就某个问题做出决定;裁决:经过考虑,做出决定。‎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3分)(  )‎ A.洛阳一场大火,309个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四方。‎ B.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C.他在外地工作二十多年,直到今年才回到家乡,享受到天伦之乐。‎ D.蚯蚓断成两截,就成了两个生命,从此南辕北辙,各奔东西。‎ 解析:A.生灵涂炭:指人民处于十分困苦的境地,与句中语境不符。B.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而句中要表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不吻合。D.南辕北辙:贬义词,指行动与目的相反,与句意不符。‎ 答案:C - 13 -‎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这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    。它凝然静立,却闪烁着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①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 ‎②十二个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 ‎③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解析:按照人们观察事物的客观顺序排列,由外到里。‎ 答案:B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B.科技界的同志对这一问题表示了极大的关心和浓厚的兴趣。‎ C.职业培训中心举办的机电、缝纫、烹饪三个短训班,开设了汽车与摩托车维修、服装裁剪、中西式菜肴制作等课程,深受学员欢迎。‎ D.这套网上航班查询系统和民航总局计算机订座系统相连,具有及时、准确、信息全面等特点。‎ 解析:A句应当删去第一个“的”;B句中,“表示”与“兴趣”不搭配,应为“产生……兴趣”;C句应删去“的”否则有歧义。‎ 答案:D ‎6.把下面的三句话压缩,组合成文字简洁、语意清晰的一句话。(不超过35个字,含标点)(4分)‎ ‎①抛物线与它对称轴的交点叫抛物线的顶点。‎ ‎②椭圆与它对称轴的交点叫椭圆的顶点。‎ ‎③双曲线与它对称轴的交点叫双曲线的顶点。‎ 答: ‎ ‎ ‎ 答案:抛物线、椭圆、双曲线和它们各自对称轴的交点分别叫做它们的顶点。‎ 文本巩固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体会这段文字中的比喻论证手法,回答7~9题。(8分)‎ 譬如罢,我们之中的一个穷青年,因为祖上的阴功(姑且让我这么说说罢),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那么,怎么办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但是,如果反对这宅子的旧主人,怕给他的东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进门,是孱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不过因为原是羡慕这宅子的旧主人的,而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那当然更是废物。“拿来主义”者是全不这样的。‎ ‎7.文中的“大宅子”指代        ,这里用的是        论证方法,批判了        。(3分)‎ 答案:文化遗产 比喻 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 ‎8.“且不问他是骗来的,抢来的,或合法继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换来的。”这一句在文中的意义正确的是(2分)(  )‎ A.介绍得到“大宅子”的几种途径。‎ - 13 -‎ B.讽刺做了富翁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 C.强调对于文化遗产的无条件拿来。‎ D.讽刺批判某些人为得到“大宅子”的不择手段。‎ 答案:C ‎9.根据课文观点,指出下列词语所指代的内容。(3分)‎ 孱头: ‎ 昏蛋: ‎ 废物: ‎ 答案:‎ ‎“孱头”比喻懦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 ‎“昏蛋”比喻割断历史、盲目排外的虚无主义者和貌似彻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    ]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毛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    ]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    ]不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①总之,我们要拿来。②我们要或(    ),或(    ),或(    )。③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④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⑤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10.下列对第一段中所用的比喻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鸦片”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B.“烟枪和烟灯”喻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C.“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喻吸收精华应有利于“大众化”。‎ D.“姨太太”喻文化遗产中腐败的东西。‎ 解析:“鸦片”喻文化遗产中有益也有害的部分。‎ 答案:A ‎11.在原文[    ]中填入一组正确的关联词(2分)(  )‎ A.却 只要 而 却 而 B.并 如果 而 而 却 C.并 只要 只 只 却 D.却 如果 只 却 并 答案:C ‎12.依次填入文中(    )内最恰当的一组词是(2分)(  )‎ A.存放 使用 毁灭 B.使用 毁灭 存放 C.使用 存放 毁灭 D.毁灭 存放 使用 答案:C ‎13.对第一段段意概括得不全面的一项是(2分)(  )‎ A.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占有、挑选的。‎ - 13 -‎ B.拿来主义者是如何使用和存放的。‎ C.拿来主义者是如何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 D.拿来主义者是如何区别对待文化遗产的。‎ 解析:B项只包含如何“挑选”一方面,忽视了“占有”这一面。‎ 答案:B ‎14.对第二段画线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B.强调了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C.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产生新人与创立新文艺的重要性。‎ D.强调了新人的产生对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 解析:D项应为“强调了实行拿来主义对新人的产生的重要性”。‎ 答案:D 二、课外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9分,每小题3分)‎ 人的觉醒与魏晋风度 李泽厚 魏晋时期,社会变迁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的表现,是占据统治地位的两汉经学的崩溃。代之而兴的是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其基本特征,就是人的觉醒。‎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在对日常人事的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被钟嵘推为“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这些“古诗”中,却有多少个字用于这种人生无常的慨叹!它们与友情、离别、相思、怀乡、行役、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结合糅杂在一起,愈显其沉郁和悲凉。这种感喟,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与其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密不可分。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于是,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的、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正由于有这种内容,便使所谓“人的觉醒”没有流于颓废消沉;正由于有人的觉醒,才使这种内容具备美学深度。‎ 由人的觉醒意识的出现到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其间正以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为中介。自曹丕确定九品中正制度以来,对人的评议不再停留在东汉时代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的品评,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成了重点所在。“朗朗如日月之入怀”“双眸闪闪若岩下电”“若登山临下,幽然深远”……无不要求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 ‎“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是毫不偶然了。所谓“气韵生动”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而不在外在环境、事件、形状、姿态的如何铺张描述。“以形写神”也是这个意思。顾恺之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即是说,“传神”‎ - 13 -‎ 要靠人的眼睛,而并不靠人的形体或在干什么;眼睛才是灵魂的窗子。这种美学趣味和标准,与前述人物品评一致,它们共同体现了这个时代的精神——魏晋风度。‎ ‎(节选自《美的历程》,有改动)‎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魏晋风度”出现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魏晋时期,社会动荡,战祸不已,原本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心理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经学解体,门阀士族地主阶级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兴起。‎ B.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原因,人生短促而多苦难,但一些人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努力思考把握人生的方法,这种探寻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 C.当时对人的评议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九品中正制度为代表,门阀士族的政治制度和取才标准,导致那个时代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 D.“气韵生动”“以形写神”就是要求绘画生动地表现出人的内在精神气质、格调风度,它与“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等表达出的内在人格,共同体现了魏晋风度。‎ 解析:“气韵生动”“以形写神”“朗朗如日月之入怀”等是魏晋风度的体现,不是它出现的原因。‎ 答案:D ‎1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人的觉醒是魏晋时期新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本特征,它突出地表现在把握住短促而苦难的人生,活出生命的意义和精彩。‎ B.正因为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死亡枕藉,当时的文人才写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等诗句,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 C.《古诗十九首》中,人生无常的慨叹与友情、离别、命运、劝慰、愿望、勉励等结合糅杂在一起形成的感喟,成为从建安直到晋宋时期的典型音调。‎ D.魏晋时期对人的评价实现了从关注人的道德、操守、儒学、气节到关注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以漂亮的外在风貌表达出高超的内在人格的转变。‎ 解析:当时的文人能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诗句中表达积极向上的情绪的原因是人的觉醒。‎ 答案:B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钟嵘评价《古诗十九首》“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可见,他也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 B.顾恺之说“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要从眼睛去表现一个人的才情、气质、格调、风貌等,这与“双眸闪闪若岩下电”的说法异曲同工。‎ C.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与建功立业交融在一起,正是人生短暂才更想建功立业,正是希望建功立业才更觉人生短暂,二者互为因果。‎ D.魏晋风度的形成源于当时的社会变迁,它不仅表现为人物品评中对人的存在风貌的追求,而且表现为其他领域中对人的内在精神气质的强调。‎ 解析:钟嵘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着眼于艺术,推导不出钟嵘认为“《古诗十九首》常常表达人生无常的慨叹”的结论。‎ 答案:A 备考提升 阅读下面的课外段落,完成18~24题。(14分)‎ - 13 -‎ 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是围炉煮茗,或吃煊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炉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萝卜、鸭梨儿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热闹的节期。‎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尽脱。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记得唐朝那位诗人作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作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 ‎18.选出作此文标题最准确的一项(2分)(  )‎ A.江南冬日的优势 B.江南冬日的有趣 C.江南冬日的生机 D.明朗的江南冬日 答案:D ‎19.江南冬日能养得住植物,且空气里时含水分的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2分)‎ 答: ‎ ‎ ‎ 答案: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能含住热气;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 - 13 -‎ 湖沼特多。‎ ‎20.作者认为“江南的冬景有一种特殊的情调”,如果用原文中的两个字概括,这两个字应是(2分)(  )‎ A.可爱 B.迷人 C.悠闲 D.明朗 答案:D ‎21.第五段中说:“人到了这一个世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境界?选出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2分)(  )‎ A.如入画中,让人感到一种淳朴、安闲 B.农人为避冬寒而休息、享受,让人感到怡然、悠闲 C.进入小酒店,喝酒猜拳,让人感到热闹非凡 D.在秋收后的微雨寒村中,让人感到静寂、闲适 解析:作者在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冬日农村图”,突出其悠闲、安然的境界,不会让人感到热闹非凡。C中的“小酒店”不是作品有的景物。‎ 答案:C ‎22.第六段写到江南的雪,共有四处引用了写雪的诗句。这四处引诗按什么顺序排列?选出说法正确的一项(2分)(  )‎ A.按日暮——冬宵——早晨的时间顺序排列 B.按诗作者的生卒年月排列 C.按天空——地面——天空——地面的空间顺序排列 D.按欲下雪——飞雪——雪停住的时间顺序排列 答案:A ‎23.读第四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作者所以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2分)(  )‎ A.江南的冬日春风和煦 B.江南的草根总带有绿意 C.江南的枝头总挂着花朵,泛着绿意 D.风和日暖的午后觉不出冬日的肃杀 解析:A中的“春风和煦”不对,因为作品始终说到的是冬天的“寒风”。C中的“枝头总挂着花朵”不对,作品中提到的是“桕子”,是乌桕树的种子,不是花。‎ 答案:BD ‎24.根据本文的描写,将江南冬景的特点概括为三点。(2分)‎ 答: ‎ ‎ ‎ 答案:①冷不过一两日,太阳一出来就温暖如春。②江南的地质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③江南的空气时含水分,冬季时常下微雨。‎ 作文审题 ‎2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可怜的驴子背着几袋沉甸甸的盐,累得呼呼直喘气。突然,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驴子走到河边冲了冲脸,喝了两口水,这才觉得有了力气。它准备过河了,河水清澈见底,河床上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光光的,看得清清楚楚。驴子只顾欣赏美景,一不留神儿蹄子一滑,摔倒在小河里,好在河水不深,驴子赶紧站了起来。奇怪!它觉得背上的分量轻了不少,走起来再也不感到吃力了。驴子很高兴:“看来,我得记住,在河里摔一跤,背上的东西便会轻许多!”‎ - 13 -‎ 不久,又运东西了,这次驴子驮的是棉花。前边又是那条小河了,驴子想起了上次那件开心的事,心里真是高兴:“背上的几袋东西虽说不重,可再轻一些不是更好吗?”于是,他喝了几口水,向河里走去。到了河心,它故意一滑,又摔倒在小河里。这次驴子可不着急,它故意慢腾腾地站了起来。哎呀,太可怕了,背上的棉花变得好沉呀!比那可怕的盐袋还沉几倍。‎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话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审题: ‎ ‎ ‎ ‎ ‎ ‎ ‎ ‎ ‎ 思路点拨: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也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必须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抱着旧观念、旧框框去看待新情况,必然会碰壁。‎ - 1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