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周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三年级语文第一次周测 ‎(100分)‎ ‎2020年8月10日 周二 16:40——17:30‎ 一、文言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熙宁元年四月,始造朝。入对,帝问为治,曰:“唐太宗何如?”曰:“陛下当法尧、舜,何以太宗为哉?尧、舜之道,至简而不烦,至要而不迂,至易而不难。但末世学者不能通知,以为高不可及尔。”帝曰:“卿可谓责难于君,朕自视眇躬,恐无以副卿此意。可悉意辅朕,庶同济此道。”‎ 一日,帝留安石坐,曰:“有欲与卿从容论议者。”因言:“唐太宗必得魏征,刘备必得诸葛亮,然后可以有为,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安石曰:“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以天下之大,人民之众,百年承平,学者不为不多。然常患无人可以助治者,以陛下择术未明,推诚未至,虽有皋、夔、稷、禼、傅说之贤,亦将为小人所蔽,卷怀而去尔。”帝曰:“何世无小人,虽尧、舜之时,不能无四凶。”安石曰:“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则皋、夔、稷、禼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 - 13 -‎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其属文动笔如飞 属:连缀 ‎②嚣天下之口 嚣:阻塞 ‎③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 因:沿袭 ‎ ‎④大抵皆祖此书 祖:效法 ‎⑤庶同济此道 庶:希望 ‎⑥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 肆:放纵 ‎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 苟:苟且 ‎⑧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 但:只是 A. ①⑦ B. ②③ C. ④⑤ D. ⑥⑧‎ ‎2.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何以太宗为哉 哪里比得上太宗的作为呢 B. 恐无以副卿此意 恐怕无法符合你的期望 C. 二子诚不世出之人也 这二人确实不是每代都能有的人物啊 D. 卷怀而去尔 藏身退隐而离开(朝廷)罢了 ‎3. 下列对第二段王安石所上《万言书》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一项是( )‎ A. 要学习先王施政的思想要义 B. 财富不足是治国的最大忧患 C. 要举贤任能,储备人才 D. 改革弊端需要循序渐进 ‎4. 下列《论语》中的为政思想,在王安石的言论中没有体现的一项是( )‎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C. 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 D.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5.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 13 -‎ 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6. 某同学读完《宋史·王安石传》,制作了一张读书卡片,请你根据文章的第二段内容,把下面的表格空白之处补充完整。‎ ‎⚪《宋史·王安石传》读书卡片⚪‎ 问题所在 根源分析 解决办法 财力日以困穷 风俗日以衰坏 ‎(2)‎ ‎(3)‎ ‎(4)‎ ‎(5)‎ 搜罗天下人才 ‎(6)‎ 苟且因循 ‎(7)‎ ‎【答案】1. B 2. A 3. B 4. C ‎ ‎5. 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把上天给的幸运当做常态,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 ‎ ‎6. (2)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3)法先王之政;(4)不能抵御祸患;(5)人才不足;(6)当前的制度不合世事的变化;(7)逐渐改革,革除弊端。‎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能力。‎ ‎②嚣天下之口,意思是“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嚣:喧哗、议论。‎ ‎③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意思是“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因,凭借、依靠。‎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A项,“何以太宗为哉”,意思是“怎么能(模仿)唐太宗的做法呢?”。“何以”,凭什么,为什么;“为”,做法;可以添加谓语“模仿”。‎ 故选A。‎ - 13 -‎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B项,“财富不足是治国的最大忧患”不是“万言书”的观点,原文有“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论语》中句子的内涵以及理解概括文本思想观点的能力。‎ A项,“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意思是“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这是强调要以德治理天下。文本中有“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主张效法先王的治世之道,可见王安石的言论中体现了这一点。‎ B项,“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意思是“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文本中有“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惟能辨四凶而诛之,此其所以为尧、舜也。若使四凶得肆其谗慝,则皋、夔、稷、禼亦安肯苟食其禄以终身乎?”,体现了财富观以及要爱护忠臣,不要让奸佞有机可乘的思想,可见王安石的言论中体现了这一点。‎ C项,“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意思是“居心严肃慎重而行为简约,这样来面对百姓,不是可以吗?”,这是强调要以严肃谨慎的态度对待百姓,不要给百姓增加负担。文本中没有提到治理百姓的方法。‎ D项,“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意思是“舜有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人才,把皋陶选拔出来,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这是强调要有贤才辅佐。文中有“陛下诚能为尧,舜,则必有皋、夔、稷、禼;诚能为高宗,则必有傅说”,可见王安石的言论中体现了这一点。‎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 关键词有:其,表反问语气,难道;以……为,把……当做;一旦,一天,表示万一;忧,忧患、祸患。‎ ‎【6题详解】‎ - 13 -‎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及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原文“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可知,“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的根源在于“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法先王之政”。‎ 结合“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可知,问题所在是“不能抵御祸患”,根源是“人才不足”。‎ 结合“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可知,问题在于“当前的制度不合世事的变化”,根源是“苟且因循”,解决的办法是“逐渐改革,革除弊端”。‎ ‎【点睛】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初看似不经意,完成后,看过的人无不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 熙宁元年四月,他才开始进入朝廷。到朝堂回答皇帝的提问,皇上问应该怎么治理,皇上说:“唐太宗怎么样?”回答说:“陛下应仿效尧、舜,怎么能(模仿)唐太宗的做法呢?尧、舜治政之道,非常简略而不繁杂,精要而不迂阔,容易而不烦难。但是,后来的人不能完全知道,以为高不可攀。”皇上说:“你真是要求我做难事,我看自己很渺小,恐怕不能符合你的意思。你可以尽心地辅助我,让我们共同完成此事。”‎ - 13 -‎ 一天,皇帝留下王安石,说:“我有事要和你好好讨论。”然后说道:“唐太宗一定有魏征辅佐,刘备一定有诸葛亮辅佐,才能有所作为,这两人真是少有的人才啊。”王安石说:“如果陛下能像尧,舜般贤明,那么一定能得到皋、夔、稷、禼(尧,舜时四贤人)的辅佐,如果能像高宗那么贤明,就一定能得到傅说那样的贤人辅佐。以现在的情况来说,天下之大,人民之多,百年来人民休养生息,学者的数量不能说少了。但是一直没有辅佐之人的原因,是陛下您选人的方法不高,求贤的诚意不够,就算有皋、夔、稷、禼、傅说那样的贤人,也会藏身退隐而离开(朝廷)罢了。”皇帝说:“什么时候没有小人呢?就算是尧、舜的时候,也有四凶为害天下。”王安石说:“只有能分辨哪些是四凶那样的祸害然后消灭他们,这才能体现尧、舜他们的贤能。如果不能分辨而任由他们谗言害人或隐匿为害,那就算有皋、夔、稷、禼那样的贤人,怎么肯苟且食用俸禄为陛下您辅佐一辈子?”‎ 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担任参加政事。皇上对他说:“人们都不了解你,以为你只知道书本知识,不知道治理世事。”王安石回答说:“书本知识正是用来治理世事的东西,但是后世的读书人大多是平庸的人,所以浅陋的人都认为书本知识是不能用来治理世事罢了。”皇上问:“既然这样,你提出的措施中以什么为重?”王安石说:“改变世俗风气,树立新的法律,是当今最急迫的事情。”皇上认为很对。‎ 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注】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7.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 “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 “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8.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 13 -‎ D.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9. 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10. 下列选自《红楼梦》中的四首 “红梅诗”,其中“梅格”与苏轼《红梅》一致的是( )‎ A.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入世冷桃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槎桠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 B.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 C. 白梅懒赋赋红梅,逞艳先迎醉眼开。冻脸有痕皆血,酸心无恨亦成灰。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江北江南春灿烂,寄言蜂蝶漫疑猜。——《红楼梦》咏红梅花(梅字)‎ D.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竟奢华。闲厅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霞。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身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红楼梦》咏红梅花(花字)‎ ‎【答案】7. C 8. D ‎ ‎9. 第一问2个要点。(1)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2)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没有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第二句3个要点。(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2)“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沽、清雅;(3)“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10. B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内容。‎ C项,“也透露出一丝无奈”错误。联系上文“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可知,“尚余孤瘦雪霜姿”是说无论谁人也无法动摇红梅凌霜傲雪的风姿,表现的是一股冷峻、豪迈之气,所以说这里的“尚余”是“仍然保留”的意思,不是无奈而是赞赏。‎ 故选C。‎ ‎【8题详解】‎ - 13 -‎ 本题考查对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 D项,“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错误。诗中只说红梅的外表颜色与桃花杏花接近,并未表现红梅欲与桃杏争春的意味,况且诗中“怕愁贪睡独开迟”“寒心未肯随春态”等诗句明明白白地道出红梅不愿争春的意味。对主旨概括不当,本诗表达的是“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故选D。‎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意义内涵比较辨析把握。‎ 要注意“决非桃李诗”,含义是指林逋和皮日休都抓住了景物的神韵特征(决非“桃李”“红莲”),林诗为人称道的原因就是这两句传神地描绘了梅花的清幽、高洁的气质;皮诗所描绘的红莲的素洁,清雅,确实令人赞赏不已,而石曼卿《红梅》大意是“认作是桃花吧,却无桃树的绿叶;看成是杏花吧,却有青青的枝条。意即这既非桃花,也非杏花,而是红梅。招致了许多人的讥讽与批评。诗则只是从比较外形的方面描写了红梅无绿叶、有青枝而已。这里共有两句,实际可合二为一,比较鉴赏的角度很新颖。石曼卿的《红梅》不及苏轼的《红梅》含蓄有韵味,文字浅近。‎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是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分析能力。‎ B项,表现的是梅花凌寒开放,不畏严寒的清高孤傲,与苏轼《红梅》诗一致。‎ A项,诗中表现的是梅花出世与隐逸之品格。‎ C项,表现的是梅花高洁、坚贞、不染尘埃的品格。‎ D项,诗中表现春日红梅的娇媚。‎ 故选B ‎11. 阅读下面这首词,从全词内容的角度,为下面这首词拟题(“无题”除外),并请简述理由。‎ 渔家傲·________‎ ‎【北宋】强至 雪月照梅溪畔路,幽姿背立无言语。冷浸瘦枝清浅处,香暗度,妆成处士横斜句。‎ 浑似玉人常淡伫,菱花相对成清楚。谁解小图先画取,天欲曙,恐随月色云间去.‎ ‎【答案】拟题:梅影 - 13 -‎ 理由:本词上阕首先交代了雪色与月光相映衬的梅溪路边。下阕中“冷浸瘦枝清浅处,香暗度,妆成处士横斜句”生动描绘出梅树在月下倒影斑驳,枝条横斜情态,并伴随着幽香阵阵、暗香袅袅的轻盈、妩媚的样子。“菱花相对”“小图先画取”暗示了描写的对象是梅影。“天欲曙,恐随月色云间去”抒发的是词人担心天将亮,梅影随着月色离开的珍惜之情。‎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词拟题的能力。‎ 本词上阕首先交代了诗词的写作背景,即雪色与月光相映衬的梅溪路边。“幽姿背立”“清浅处”描绘了月下梅树映在雪地上深深浅浅的影子。下阕中“冷浸瘦枝清浅处,香暗度,妆成处士横斜句”,化用前人诗句,用拟人手法描绘梅树梳妆打扮成林逋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样子。上句轻笔勾勒出梅之骨。“瘦枝”状其轻盈,翩若惊鸿;“横斜”传其妩媚,迎风而歌;“清浅”显其澄澈,灵动温润。下句浓墨描摹出梅之韵,“香暗度”写其无形而香,随风而至,富有情趣。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梅树在月下倒影斑驳,枝条横斜情态,并伴随着幽香阵阵、暗香袅袅。“菱花(镜子)相对”“小图先画取”更是暗示了描写的对象是梅影。“天欲曙,恐随月色云间去”的作者抒发的也是天将亮,恐怕梅影随月色而去的珍惜之情。综上分析,这首词的题目拟为“梅影”最佳。‎ 三、语言基础运用 ‎12. 阅读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全民抗疫期间,中小学本着“停课不停学”的原则,通过网络进行教学。由于在网络上师生问答没有在教室里方便,很多教师选择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将答案发布在网课的“聊天区”。不少同学却将“聊天区”当作“弹幕区”,回答不够严谨,语言风格也过于随意。有一次王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请谈谈你对《老人与海》中老人与其他角色关系的理解”,有四个同学在聊天区留言:‎ 同学A:老人与大马林鱼战斗到最后时,老人发现大马林鱼不是他的敌人,更是陪伴他的朋友。‎ 同学B:大海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角色。老人与大海是一种相爱相杀的关系,一方面大海是老人生存的依赖,另一方面大海为老人带来种种艰难的挑战。‎ 同学C:鲨鱼跟老人才是真正的冲突关系,当鲨鱼吃掉大马林鱼最后一块肉时,老人对它恨之入骨。‎ 同学 D:“小男孩”是所有村民中唯一能够真正理解老人的人,而其他村民视而不见老人所付出的努力。‎ - 13 -‎ ‎(1)请指出以上四位同学留言中语言表达既准确,又得体的一句是 ‎ ‎(2)请将其他三句进行修改。‎ ‎【答案】(1)同学C ‎(2)同学A,关联词语“不是……更是……”用错,应改为“不是……而是……”。‎ 同学B,成语“相爱相杀”用错,可改为“相互影响”。‎ 同学D,成语“视而不见”不能带宾语,可以改成“对……视而不见”。‎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 同学A ,“不是他的敌人,更是陪伴他的朋友”错误,抓住“敌人”“朋友”分析,此处需要用表转折的关联词,可以用“不是……而是……”。‎ 同学B,“老人与大海是一种相爱相杀的关系”错误。相爱相杀:指既相爱又相互伤害,很纠结的爱情。彼此很相爱渴望在一起,在一起又许多伤害。用来形容“老人与大海”的关系,不合语境。结合后面“一方面大海是老人生存的依赖,另一方面大海为老人带来种种艰难的挑战”分析,可以改为“相互影响”。‎ 同学D,“其他村民视而不见老人所付出的努力”错误。视而不见: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后面不能加宾语,可以改成“对……视而不见”。‎ 以上四位同学留言中语言表达既准确,又得体的一句是同学C。‎ 四、微写作(二选一)(20分)‎ 按要求完成写作。‎ ‎13. “名如其人”,作家为自己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往往也遵循这一原则。通过文学化手法命制的名字,或暗示人物命运,或隐含人物品格性格,或揭示作品主题,大有意趣。请从下列三组名字中,任选一组,谈谈你的理解。‎ 要求:符合原著,有理有据。‎ 元、迎、探、惜四春 王熙凤与平儿 甄士隐与贾雨村 ‎【答案】例文:‎ - 13 -‎ 甄士隐,名费,字士隐,为当地乡宦。“费”即“废”,意思为“衰败”。甄士隐家遭遇火灾以后,其家业渐渐衰败,自己形同废人,故其名曰“费”。“甄士隐”三字的寓意是“托言将真事隐去也”,意思是:作者假称《红楼梦》是虚构的小说故事,而实际上写的正是现实生活中曾经发生过的真实故事。‎ ‎“贾雨村”就是“假语存焉”这个名字的寓意。贾雨村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贾化意即“假话”。“时飞”意即实非。“雨村”意即村言粗语也,言以村粗之言演出一段假话也。“胡州”意即胡诌也。假称书里故事都是胡诌的,是假话,是假语村言,于是便有了“甄士隐”和“贾雨村”这两个名字。作者一边声称书中的故事取材于真人真事,一边声称书中的故事是胡诌的假话,自相矛盾,让人疑窦顿生,反而欲盖弥彰,成了此地无银三百两。‎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结合原著内容或故事情节、名言等,多角度分析人物性格。我们要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有大致的把握,对故事情节了然于心,这样评论人物的性格特征才能事半功倍。本题要求探究小说中人物名字的含义,题干提示“或暗示人物命运,或隐含人物品格性格,或揭示作品主题,大有意趣”,可从所给四组名字中选择一组,按照题目的指示从人物命运、性格、主题等角度发挥自己的想象,谈出自己的理解,要符合作品的人物事迹及主题。‎ 甄士隐与贾雨村:甄士隐,就是真事隐去;甄士隐的身份本是一个小地主,自己家境殷实,在当地算是个小小富人;他的女儿英莲被家里的仆人抱着去看灯火,仆人一个不小心,英莲被人贩子拐丢了。正在甄家人急急慌慌地找女儿时,更大的灾祸发生了——甄家附近的葫芦庙失火了,火光烧了半条街。那烈焰熊熊,而且周边都是木质结构的建筑,哪里挡得住?救火的人都一筹莫展,只能眼睁睁等着这一片房子都烧完,才敢去做些善后的事情。那甄士隐的家,就在这一片燃烧的火光之中。甄士隐开始变得疯傻,总爱说些怪话。最后,变成了这一代一个近乎于叫花子的角色,然后那一僧一道又出现了,一首好了歌吟出,甄老先生眼睛一亮。他跟着那一僧一道走了,从此再没有人见过他。‎ 贾雨村,就是“假语存焉”;生于仕宦人家,但到他时,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下他一人。他想进京求取功名,无奈囊内空空,只得暂寄姑苏城里葫芦庙中安身,每日卖文作字为生。后因甄士隐相助,他才有钱上路,考中进士,升为知府。不久因贪污徇私被革职,受聘至林如海家任林黛玉启蒙教师,借与林如海的关系攀附上了贾政。在贾政的帮助下,他又官复原职,但为官不正,乱判了一起“葫芦案”(为“糊涂案”),后来这一案件被世人所知,因为“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 ‎【点睛】微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作文,字数一般在100到300‎ - 13 -‎ 字以内。从表达方式看,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属于议论性微写作。‎ 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记叙类微写作,不必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面面俱到,一般以事件的某个环节或人物的某个方面为中心,描绘出一个精彩的镜头,或是动人的画面,进而揭示事件的意义,展示人物的个性。‎ 说明类微写作的对象可以是日常物品、影视作品,可以是场所、建筑、时令特征,也可以是漫画等。事物说明文的写作关键是要抓住事物的特征,而漫画说明文重在准确、全面。语言要通俗易懂、科学严谨。‎ 直抒胸臆的抒情类微写作,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 间接抒情的抒情类微写作,往往需要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应用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 ‎14. 微写作。高考前夕,同学们经历了很多高中阶段的“最后一次”:“最后一节复习课”“最后一次值日”“最后一次课间操”“最后一次统练”“最后一节晚自习”……,有的让我们感动不已,有的让我们陷入深思,还有的让我们难以忘怀……请描写其中一个片段,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答案】最后一节课上,班主任给每位同学准备了代表“荣幸”“幸运”“幸福”的3颗杏子,她还准备了一个精心制作的小视频,当中记录了我们这届学生从军训、校运会到高三拼搏时光的点滴,同学们看着视频,笑中带泪,我们相约以后每年都要重返母校,要一起留下更多美好的回忆。‎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微作文指的是文字较少,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表达准确的作文。贵在“精炼”,对用词造句要求更高。‎ 本题要求描写高考前夕,同学们经历的难忘的“最后一次”,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选择印象最深刻的来描写,描写出那些让人感动的场面。语言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 13 -‎ ‎【点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 ‎ ‎ - 13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