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3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丰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丰台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一化学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Na 23 Fe 56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2分) 本题包括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气体过量排放不会导致酸雨的是 A. SO2 B. CO2 C. NO2 D. NO 【答案】B 【解析】 【分析】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详解】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物质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质,CO2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不会导致酸雨的形成,故选B。 【点睛】酸雨的危害是很大的。例如,酸雨能危害人体健康,导致水生生物死亡,能腐蚀建筑物、能毁坏森林、能使土壤酸化、能使水体显酸性等等。 2.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 A. NaCl溶液 B. Fe(OH)3胶体 C. Na2SO4溶液 D. 蔗糖溶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特有的性质,故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Fe(OH)3胶体,故选B。 3.氯酸钾(KClO3)可用于制造烟花、安全火柴等,关于该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 盐 B. 氧化物 C. 酸 D. 碱 【答案】A 【解析】 【详解】氯酸钾属于盐,故选A。 4.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 Zn B. NaOH C. H2SO4溶液 D. MgCl2溶液 【答案】B 【解析】 【分析】 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能电离的化合物是电解质。 【详解】A、Zn是单质,不属于电解质的研究范畴,A错误; B、NaOH在水中或者熔融状态下可以电离,该物质是电解质,B正确; C、H2SO4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的研究范畴,C错误; D、MgCl2溶液是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的研究范畴,D错误; 故选B。 【点睛】根据定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对象都是化合物,故单质和溶液都不属于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研究范畴。 5.生石灰(CaO)可作食品干燥剂,属于碱性氧化物,不能与其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 H2SO4 B. SO2 C. H2O D. NaOH 【答案】D 【解析】 【详解】A、CaO是碱性氧化物,可以和H2SO4反应生成CaSO4和水,A不符合题意; B、CaO是碱性氧化物,可以和酸性氧化物SO2反应生成CaSO3,B不符合题意; C、CaO可以和水反应生成Ca(OH)2,C不符合题意; D、CaO是碱性氧化物,不能和碱NaOH反应,D符合题意; 故选D 6.下列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的是 A. SO2 B. NO C. O2 D. CO 【答案】A 【解析】 【详解】SO2易溶于水,也会和水反应生成H2SO3,故不能用排水法收集SO2;而NO、O2、 CO均难溶于水,也不和水反应,这三种气体可以用排水法收集;故选A。 7.下列关于氯气的说法不正确是 A. 黄绿色 B. 难溶于水 C. 有刺激性气味 D. 有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氯气是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有毒,微溶于水,仅B错误,故选B。 8.下列关于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银白色柔软 B. 密度比水小 C. 与水反应生成氢气 D. 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钠 【答案】D 【解析】 【详解】A、钠是银白色的金属,较软,可以用小刀切割,A正确; B、钠的密度比水小,和水反应的时候,浮在水面上,B正确; C、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C正确; D、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D错误; 故选D。 9.下列有关试剂的保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 Na保存于煤油中 B. 过氧化钠应密封保存 C. 浓硝酸保存于无色试剂瓶中 D. 浓硫酸保存于铁质容器中 【答案】C 【解析】 【详解】A、Na的密度比煤油大,且不和煤油反应,实验室中常将钠保存在煤油中,A正确; B、过氧化钠易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反应,应密封保存,B正确; C、浓硝酸对光不稳定,应保存于棕色试剂瓶中,C错误; D、常温下,铁遇到浓硫酸钝化,故可将浓硫酸保存于铁质容器中,D正确; 故选C。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 SO2可用于漂白纸张 B.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用作干燥剂 C. Na2CO3受热易分解用作膨松剂 D. Na2O2用于呼吸面具供氧 【答案】C 【解析】 【详解】A、SO2具有漂白性,可以用于漂白纸张,A正确;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B正确; C、NaHCO3对热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用作膨松剂;Na2CO3对热稳定,受热不会分解;C错误; D、Na2O2可以和呼出气体中的CO2、H2O反应生成O2,故Na2O2用于呼吸面具供氧,D正确; 故选C。 11.在含有大量的OH-、K+、Cl-的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 SO42- B. H+ C. Ag+ D. Mg2+ 【答案】A 【解析】 【详解】四种离子中,H+、Mg2+和OH-不能共存,Ag+和Cl-不能共存,仅SO42-可以和OH-、K+、Cl-共存,故选A。 12.实现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 A. Cl2→Cl- B. H+→H2 C. CO32-→CO2 D. CO→C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Cl2→Cl-的过程中,Cl2作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 B、H+→H2的过程中,H+作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B不符合题意; C、CO32-→CO2的过程中,无化合价的变化,故不需要加入氧化剂,C不符合题意; D、CO→CO2的过程中,CO作还原剂,需要加入氧化剂,D符合题意; 故选D。 13.Na2SO3与下列物质的反应中,体现的性质与其他3个反应不同的是 A. 盐酸 B. Ca(OH)2 C. BaCl2 D. O2 【答案】D 【解析】 【详解】A、Na2SO3和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NaCl、SO2、H2O,体现盐的性质; B、Na2SO3和Ca(OH)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CaSO3、NaOH,体现盐的性质; C、Na2SO3和BaCl2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BaSO3、NaCl,体现盐的性质; D、Na2SO3和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a2SO4,体现还原性; 综上所诉,Na2SO3与O2反应体现的性质与其他3个反应不同,故选D。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36 g H2O的物质的量为1 mol B. 常温常压下,1mol Cl2的体积是22.4 L C. 1mol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 D. 0.5mol·L-1MgCl2溶液中Cl-为0.5 mol·L-1 【答案】C 【解析】 【详解】A、n(H2O)==2mol,A错误; B、非标况下,不能使用Vm=22.4L/mol计算气体的体积或者物质的量,B错误; C、1mol CO2中含有的分子数约为6.02×1023,C正确; D、0.5mol·L-1 MgCl2溶液中Cl-为1.0mol·L-1,D错误; 故选C。 15.下列试剂能用于鉴别CO2和SO2的是 A. BaCl2溶液 B. NaOH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CO2、SO2均不能和BaCl2溶液反应,故BaCl2溶液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A错误; B、CO2、SO2均能和NaOH溶液反应,但都没有明显现象,故NaOH溶液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B错误; C、CO2、SO2均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澄清石灰水不能用于鉴别CO2和SO2,C错误; D、SO2具有还原性,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O2不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故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用于鉴别CO2和SO2,D正确; 故选D。 16.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向铜粉中滴加稀HNO3溶液,产生气体:Cu + 2H+ = Cu2+ + H2↑ B. 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为黄色:2Fe2+ + Cl2 = 2Fe3+ + 2Cl- C. 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Cu2+ + 2OH-= Cu(OH)2↓ D. Fe(OH)2由白色变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4Fe(OH)2 + O2+2H2O = 4 Fe(OH)3 【答案】A 【解析】 【详解】A、Cu和稀HNO3反应放出的是NO,不是H2,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3Cu+8H++2NO3-=3Cu2++2NO↑+4H2O,A错误; B、向FeCl2溶液中通入氯气,Cl2将Fe2+为Fe3+,溶液变为黄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 C、向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Cu2+和OH-反应生成Cu(OH)2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 D、Fe(OH)2由白色变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由于Fe(OH)2和Fe(OH)3都是沉淀,不能拆开,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就是化学方程式,故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 故选A。 17.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软锰矿矿石时,把浓盐酸和软锰矿矿石混合加热,意外得到了氯气,MnO2 + 4HCl(浓)MnCl2 + Cl2 ↑+ 2H2O 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MnO2是氧化剂 B. HCl具有还原性 C. MnO2被HCl还原 D.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答案】D 【解析】 【详解】A、MnO2中Mn的化合价由+4价降为+2价,故MnO2是氧化剂,A正确; B、HCl中Cl的化合价由-1价升为0价,故HCl是还原剂,即HCl具有还原性,B正确; C、MnO2是氧化剂,HCl是还原剂,则MnO2被HCl还原,C正确; D、4份HCl在该反应中,有2份HCl体现酸性,另外2份HCl体现还原性,此时需要1份氧化剂MnO2,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D错误; 故选D。 18.如图是喷泉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烧瓶中的溶液呈红色 B. 该实验说明氨气可电离产生OH- C. 该实验说明氨气易溶于水 D. 形成喷泉的原因是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答案】B 【解析】 【分析】 喷泉实验原理:按压胶头滴管,水被挤出,NH3溶于水后,装置内压强减小,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溶液压入烧瓶中继续溶解气体,直至压强和大气压相平。 【详解】A、烧杯的酚酞溶液进入烧瓶后,会继续溶解氨气,溶液变为碱性,使酚酞溶液变为红色,A正确; B、NH3不会发生电离,NH3溶于水后形成NH3·H2O,NH3·H2O可电离出OH-,B错误; C、氨气极易溶于水,使得烧瓶中的减小较快,烧杯中的溶液上升速度也就快,形成喷泉,C正确; D、氨气溶于水之后,烧瓶内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溶液压入烧瓶中,D正确; 故选B。 【点睛】喷泉实验一般都是图中的装置,实验原理也都是利用气体极易溶于溶液或水的性质,引起压强差,使大气压将溶液或水压入烧瓶中。常见的实验原料有:NH3、HCl、NO2和水(指示剂)、CO2、Cl2和NaOH溶液等。 19.某工业废水中存在大量的Na+、Cl-、Cu2+、SO42-,欲除去其中的Cu2+、SO42-,设计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aOH的作用是除去Cu2+ B. 试剂a 为Na2CO3,试剂b为BaCl2 C. 流程图中,操作x为过滤 D. 试剂c为盐酸 【答案】B 【解析】 【分析】 加入NaOH后,废水中含有Na+、Cl-、OH-、SO42-;再加入试剂a BaCl2除去SO42-,此时废水中含有Na+、Cl-、Ba2+;再加入稍过量的试剂b Na2CO3除去Ba2+,此时废水中含有Na+、Cl-、CO32-;再加入试剂c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即可。 【详解】A、废水中,只有Cu2+可以和NaOH反应,故NaOH的作用是除去Cu2+,A正确; B、经分析,试剂a为BaCl2,试剂b为Na2CO3,B错误; C、流程图中,操作x为过滤,滤掉Cu(OH)2、BaSO4,C正确; D、经分析,试剂c为盐酸,D正确; 故选B。 20.下列实验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铁片表面迅速变暗,之后无明显变化 加热后产生大量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A. 实验Ⅰ中气体是H2 B. 实验Ⅱ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C. 实验Ⅲ中气体是SO2 D. 浓度、温度影响实验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稀硫酸和铁片反应产生H2,A正确; B、常温下,铁片遇浓硫酸发生钝化:浓硫酸将铁片表面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反应的进行,该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B错误; C、加热条件下,铁片可以溶解于浓硫酸中,浓硫酸做氧化剂,生成的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C正确; D、实验I、II说明浓度影响实验,实验II、III说明温度影响实验,D正确; 故选B。 【点睛】常温下,铁、铝遇到浓硫酸、浓硝酸都会钝化,钝化是反应被阻止了,不是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另外,加热时,铁、铝是可以和浓硫酸、浓硝酸反应的。 21.下列“解释或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不相符的一组是 序号 实验操作及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浓硫酸滴到纸张上,纸变黑 浓硫酸有脱水性 B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先变红,随后褪色 氯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和 漂白性物质 C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有CO32- D 向某溶液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NH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脱水性,遇到有机物后,“强行”以H2O的形式脱去有机物中的H、O元素,从而使有机物碳化变黑,A正确; B、氯水中含有HCl和HClO,HCl使石蕊变红,HClO再氧化石蕊成无色物质,氯水的酸性主要靠HCl体现,漂白性靠HClO体现,B正确; C、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不一定是CO2,还可能是SO2,故该溶液中的离子可能是CO32-、HCO3-、SO32-、HSO3-中的一种或者几种,C错误; D、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是NH3,NH4+和强碱溶液在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反应产生NH3,D正确; 故选C。 【点睛】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般认为是CO2,和酸反应产生CO2的离子有CO32-、HCO3-,在分析时,这两种离子都要考虑到;此外,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若题中没有说明,也要考虑到SO2,相应的,和酸反应产生SO2的离子有SO32-、HSO3-。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8分) 22.某小组在实验室探究B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向0.2mol/L Ba(OH)2溶液中滴加0.1mol/L盐酸,测定导电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Ba(OH)2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的实验证据是___________。Ba(OH)2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A-B段,发生的离子反应是__________。 (3)B点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H2O、__________。 (4)下列化学反应的实质与B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相同的是__________。 A. Ba(OH)2和H2SO4 B. NaOH和H2SO4 C. Ba(OH)2与HNO3 【答案】 (1). A点的导电率高 (2). Ba(OH)2 = Ba2+ + 2OH- (3). H+ + OH-= H2O (4). Ba2+、Cl- (5). BC 【解析】 【分析】 溶液的导电率和离子浓度有关系,和离子所带电荷也有关系。 A→B段,H+和OH-反应生成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B→C段,随着盐酸的加入,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率增高;因此可以推出B点时,Ba(OH)2和HCl恰好完全反应。 【详解】(1)A→B段,A点的溶液导电率高,随着盐酸的量的增多,溶液的导电率减小,是因为发生反应H++OH-=H2O,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说明Ba(OH)2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Ba(OH)2的电离方程式为:Ba(OH)2 =Ba2++2OH-; (2)A-B段,Ba(OH)2和HCl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H+ +OH-=H2O; (3)B点,Ba(OH)2和HCl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有H2O、Ba2+、Cl-; (4)B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H+ +OH-=H2O; A、Ba(OH)2和H2SO4反应的实质是:2H+ +SO42-+Ba2++2OH-=BaSO4↓+2H2O; B、NaOH和H2SO4反应的实质是:H+ +OH-=H2O; C、Ba(OH)2与HNO3反应的实质是:H+ +OH-=H2O; 则B、C符合题意,故选BC。 23.双氧水和84消毒液是生活中常用的两种消毒剂,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科学合理使用化学品的基础和前提。请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研究H2O2的性质 序号 实验 实验现象 ⅰ 向5%H2O2溶液中滴加酸性KMnO4溶液 a. 溶液紫色褪去 b. 有大量气泡产生 ⅱ 向5%H2O2溶液中滴加淀粉碘化钾溶液 c. 溶液变蓝 ① 从理论上看H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 ② 能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可作为证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为NaClO ① 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可制得84消毒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 84消毒液不能用于钢制器具的消毒,原因是NaClO具有_________ 性。 ③ 84消毒液的溶液在浸泡餐具过程中,因吸收空气中CO2消毒杀菌能力增强,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符合规律: ______+ ______ = ______+ _____ (填物质类别) (3)2016年巴西奥运会期间,由于工作人员将84消毒液与双氧水两种消毒剂混用,导致游泳池藻类快速生长,池水变绿。一种可能的原因是NaClO与H2O2反应产生O2促进藻类快速生长。 ① 该反应说明氧化性:NaClO_______ H2O2的(填“>”或“<”)。 ② 当有0.1mol O2生成时,转移电子_______mol 【答案】 (1). 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化合价可升高被氧化,具有还原性 (2). 1 (3). ab (4). Cl2 + 2NaOH = NaCl +NaClO+H2O (5). 氧化性 (6). 酸 (7). 盐 (8). 酸 (9). 盐 (10). > (11). 0.2 【解析】 【详解】(1)①H2O2分子中,O呈-1价,且可升高被氧化,故H2O2具有还原性; ②实验I中的KMnO4是强氧化剂,实验II中的KI是强还原剂,故实验I能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现象ab可作为证据证明H2O2具有还原性; (2)①Cl2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 ②NaClO具有氧化性,故84消毒液不能用于钢制器具消毒; ③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CO2+H2O+NaClO=HClO+NaHCO3,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符合规律是强酸制弱酸,即酸+盐=酸+盐; (3)①NaClO一般做氧化剂,还原产物是Cl-,故NaClO与H2O2反应产生的O2是由H2O2被氧化而来,即H2O2作还原剂,所以氧化性:NaClO>H2O2; ②生成O2,O的化合价由-1变为0,则生成0.1mol O2,转移电子0.2mol。 24.人类农业生产离不开氮肥,科学合理使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化肥的使用率,而且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N2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称为固氮 ① 人工固氮,将N2→NH3, N2发生_________反应 ② 自然界固氮,可将少量N2转化为Ca(NO3)2等氮肥,转化途径如下(转化所需试剂及条件已略去):N2→NO→NO2→HNO3Ca(NO3)2。写出NO→NO2→HNO3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将HNO3转化为Ca(NO3)2,列举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M_______(写化学式)。 (2)科学合理地保存、施用氮肥 ① NH4HCO3需阴凉处保存,原因是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② 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性肥料混合使用,以NH4Cl为例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 (3)过渡施用氮肥将导致大气中NH3含量增高,加剧雾霾的形成。(NH4)2SO4是雾霾的成分之一,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转化所需试剂及条件已略去): ① X可能是______、_______。 Y是___________。 ② 尿素CO(NH2)2是一种常用化肥,缓慢与H2O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NH3则尿素中C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_。 【答案】 (1). 还原 (2). 2NO + O2= 2 NO2 (3). 3NO2 + H2O = 2HNO3 + NO (4). CaO、Ca(OH)2、CaCO3 (5). NH4HCO3NH3↑+CO2↑+ H2O (6). NH4+ + OH-= NH3↑+ H2O (7). SO3 (8). H2SO3 (9). H2SO4 (10). +4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含N物质的化学性质,运用所学知识答题即可。 【详解】(1)①N2→NH3,N的化合价由0变为了-3,则N2作氧化剂,发生还原反应; ②NO→NO2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NO2→HNO3的化学方程式为:3NO2+H2O=2HNO3+NO;HNO3Ca(NO3)2,M可以是CaO、Ca(OH)2、CaCO3; (2)①NH4HCO3需阴凉处保存,是因为该物质对热不稳定,受热易分解,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NH4HCO3NH3↑+CO2↑+H2O; ②该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 (3)①根据图可知,Y为H2SO4;在自然环境中,SO2变为H2SO4的途径有两种:、,故X为SO3或H2SO3; ②尿素CO(NH2)2缓慢与H2O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释放出NH3,说明尿素中N呈-3价,由于O呈-2价,H呈+1价,故可算得C呈+4价。 25.实验室里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 (3)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Na2S在反应中做__________剂。 (4)D中氯水褪色,此反应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_转化为______;甲认为可以补充一个实验进一步证明硫元素的价态转化,实验方案和现象为:取D中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________。 (5)E的作用是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6)上述实验体现SO2的性质有__________。 【答案】 (1). Cu + 2 H2SO4(浓)CuSO4 + SO2↑+ 2 H2O (2). 品红溶液褪色 (3).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4). 还原 (5). +4 (6). +6 (7). 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可以不加“盐酸酸化”),有白色沉淀生成 (8). 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环境 (9). SO2 + 2OH-= SO32- + H2O (10). 漂白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氧化物通性 【解析】 【分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A为SO2的发生装置,B为检验SO2的装置,C中Na2S和SO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S沉淀,D中SO2和Cl2以及水反应生成H2SO4,E是吸收多余SO2的装置。 【详解】(1)A中Cu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2)B为检验SO2的装置,现象是品红溶液褪色; (3)C中,Na2S和SO2发生反应:2Na2S+SO2+2H2O=3S↓+4NaOH,故可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该反应中,Na2S中S的化合价由-2价升为0价,故Na2S作还原剂; (4)D中,Cl2和SO2发生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S由+4价变为+6价;要想证明硫元素的价态转化,只需要证明产物中有SO42-即可,由于产物中已经有HCl,故只需要取D中褪色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即可,对应的现象是有白色沉淀生成; (5)E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环境;离子方程式为:SO2+2OH-= SO32-+H2O (6)B中现象体现SO2的漂白性,C中现象体现SO2的氧化性,D中现象体现SO2的还原性,E中现象体现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6.长期放置的FeSO4溶液易被氧化而变质,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设计实验检验FeSO4溶液的变质程度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 取待检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KSCN溶液 ________ FeSO4溶液部分变质 步骤2 _____ _________ ① 将上述方案补充完整 ② 若要使部分变质的FeSO4复原,方法是__________。(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2)利用部分变质的FeSO4溶液制备Fe2O3 ①填写下列各空:a._____b._______c.________d._____e.______ ②若100mL该变质溶液制得1.6gFe2O3,则变质前FeSO4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 (3)FeSO4可用作补铁剂,使用时建议与维生素C同服,同学甲猜测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以利于人体吸收。为了验证这一猜想,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取适量 Fe2(SO4)3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维生素C片,振荡溶解后,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紫色褪去 由上述实验能否得出“维生素C可将Fe3+转化为Fe2+”的结论?请说明理由_______。 【答案】 (1). 溶液变红 (2). 取待检测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 紫色褪去 (4). 2Fe3++ Fe = 3Fe2+ (5). H2O2 (6). NaOH (7). ∆ (8). Fe3+ (9). Fe(OH)3 (10). 0.2mol/L (11). 不能,维生素C可能过量,也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无法说明一定有Fe2+生成 【解析】 【分析】 (1)①要想证明FeSO4溶液部分变质,需要证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 ②若要使变质的FeSO4溶液复原,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再经过滤除去剩余的Fe粉即可; (2)①利用部分变质的FeSO4溶液制备Fe2O3的路线为:; ②根据Fe元素守恒进行计算; (3)Fe2+和维生素C都具有还原性,若维生素C过量,也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无法说明一定有Fe2+生成。 【详解】(1)①要想证明FeSO4溶液部分变质,需要证明溶液中含有Fe3+和Fe2+;步骤1中,向待测液中加入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3+;步骤2中,向待测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酸性KMnO4溶液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Fe2+; ②若要使变质的FeSO4溶液复原,可以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Fe粉,再经过滤除去剩余的Fe 粉即可,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2)①利用部分变质的FeSO4溶液制备Fe2O3的路线为:,故a为H2O2,b为Fe2(SO4)3、c为NaOH、d为Fe(OH)3,e为△; ②n(Fe2O3)==0.01mol,则变质前,100mL FeSO4溶液中,n(FeSO4)=0.02mol,故c(FeSO4)==0.2mol/L; (3)该实验现象不能验证猜想,因为维生素C也具有还原性,若维生素C过量,也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无法说明一定有Fe2+生成。 查看更多